close

國共談判 臺灣會亂     林保華 1990-12-17

中共中央於十二月六日至十二日召開了全國對臺工作會議。新華社在報道會議精神時,口氣比較和緩,沒有提到使用武力手段,并且對臺北當局進行“一分為二”的評價,有歡迎、有反對。

這個會議所表達出來的精神,在臺灣已引起一些反應。《聯合報》社論主張當局主動舉辦大陸問題研討會或聽證會,以擴大朝野的視野。《中國時報》社論要求當局審慎評估與中共進行談判的可行性。而臺灣民進黨副秘書長陳漢卿則表示,民進黨參與對中共談判,將有必要,民進黨中央黨部還就新聞局長邵玉銘表示目前沒有任何官方或民間的談判計畫,斥這為“睜眼說瞎話”!并反對國民黨代表“民間”發言。

 新華社所報道的有關談判內容是:“會議重申,實現國家統一,更寄希望於臺灣當局,更寄希望於臺灣人民。國共兩黨應當儘早接觸談判。談判中可以吸收兩岸其他政黨、團結有代表性的人士參加。談判可以在高層進行,也可以先從較低的層次開始。可以先談統一問題,也可以先談如何促進兩岸雙向交流,實現直接‘三通’。許多問題,只要談起來,總是可以解決的。 ”

從北京的口氣,是不計一切,先談起來再說。之所以如此,因為談判本身就是一種宣傳的手段,是一種鬥爭的方式。

抗戰勝利後國共曾經開展過談判,也曾經簽訂過協議,但內戰還是免不了爆發。當時毛澤東對談判就做過如下的指示:“‘針鋒相對’,要看形勢。有時候不去談,是針鋒相對;有時候去談,也是針鋒相對。”毛澤東還說:“國民黨在內外壓力下,可能在談判後,有條件地承認我黨地位,我黨亦有條件地承認國民黨的地位,達成兩黨合作(加上民主同盟等),和平發展的新階段。假如此種局面出現之後,我黨應努力學會合法鬥爭的一切方法,加緊國民黨區域城市、農村、軍隊三大工作(均是我之弱點)。”在當時共產黨力量小過國民黨的情況下,共產黨在談判中或談判以後并沒有忘記要吃掉國民黨,那麼在現在國共兩黨實力懸殊,中共又繼續鼓吹階級鬥爭和“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的情況下,“不是誰要吃掉誰”的說法又有多少可信度?

從目前情況來看,如果國共坐下來談判,即是不去說甚麼臺灣撤除了心理防線,事實上也是內亂的開始。

例如中共說:“談判中可以吸收兩岸其他政黨、團體有代表性的人士參加。”這點在中共很容易做到,因為中共的“其他政黨、團體”都是尾巴黨,服從中共的領導,否則就是“反革命組織”。因此中共指派誰去參加談判,沒有人敢有異議。臺灣則不然,“其他政黨團體”個個會爭做“有代表性的人士”,并且可能會爭取參加談判而臨時組織大批政黨、團體,為爭取中共所承認的“有代表性的人士”而爭得頭崩額裂。而中共還可以乘機煽風點火、挑撥離間,結果是臺灣未談先亂。

即使雙方坐到談判桌上來了,大陸一方,由中共做總導演,安排妥當,誰唱紅臉,誰唱白臉,誰當主角,誰當配角,可以協調行動;而臺灣一方,誰都想當主角,誰都認為自己最了不起,有的人更是會專拍中共馬屁來抬高自己地位去對付自己的不同政見者,因此在會談中自己陷於四分五裂,絕非中共的對手。

從談判的“後方”來看,中共壟斷了民意,動輒以代表十億人民自居,有不同政見的,被捕被判刑,臺灣不可能利用中共的民意;而臺灣這邊,肯定民意紛呈,二千萬人再四分五裂,又豈是中共的對手?何況中共是宣傳老手,精於把黑說成白,把白說成黑,誰有不同看法,請君入獄,判刑十年。這點袁木的表現已經是人所共知,臺灣不論是國民黨,還是民進黨,能找得到這種宣傳造謠的高手嗎?如果宣傳上失敗,不但民心大亂,也會失去國際上的同情。

因此在談判問題上,臺灣朝野,不宜太過天真,多看看香港的教訓是有好處的。否則臺灣一亂,也就失去一切防禦能力。甚麼時候具備談判的條件呢?至少大陸要像臺灣一樣,有了言論自由,能夠充分表達民意;能夠有像民進黨一樣的反對黨。譬如說,“民陣”和“民聯”可以在大陸公開活動了。或者民進黨和中華社會民主黨之類的組織也在中國大陸成立了。那時的談判,才可取得甚至符合人民利益的結果,而不是為一黨所私有。

香港《星島日報》特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ngFengComm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