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轟戶籍問題的媒體共同社論

在兩會召開前夕的3月1日,中國13家報章與3家網路發表共同社論,直指長
期違背憲法及公然踐踏人權的中國戶籍問題,讓人眼前一亮:為何會出現這
種事情?它的意義是甚麼?

這種“共同社論”,見之於文革期間,尤其是文革初期。那是所謂的“兩報
一刊”社論,也就是中共中央機關報“人民日報”、中央軍委機關報“解放
軍報”與中共中央機關刊物“紅旗”雜誌的社論。由於它們自身的崇高地位
,自是“一言九鼎”。那時採取這種形式,是因為處於非常時期,在混亂乃
至血腥的奪權形勢中所需要的“一言堂”。

但是這次事件的靈感,不是來自文革那個恐怖年代,而是2009年底哥本哈根
全球氣候峰會上,英國“衛報”發起的“期待政治家的正確選擇”為題的共
同社論,有44國的56份報刊以20種語言發表。中國的“經濟觀察報”、“南
方都市報”參與,“南方都市報”的標題為“哥本哈根氣候大會:發達國家
應承擔更大責任”。中國自認是發展中國家,作為“革命動力”炮轟發達西
方國家,符合中共的戰略部署,所以中央會同意;然而現在共同社論的“革
命對象”變成執政的共產黨,才引人注目。由於“南方都市報”與“經濟觀
察報”在上次與這次的兩份名單中出現,因此它們應該是“始作俑者”。問
題是這種“洋為中用”的做法,中共當局能夠接受嗎?

這次發表共同社論的報章與網站,雖然沒有“中央”那樣至高無上的地位,
也沒有地方黨的直接喉舌,但是在中共對媒體嚴密控制的時候,出現這種情
況,也是一種“非常”事件。這種“非常”,體現在幾個方面:

第一,中共對個人不同聲音的容忍程度大過對集體聲音的容忍度,因此這種
“媒體聯署”嚴重過“個人聯署”。因為聯署是一種“有組織、有計劃、有
綱領”的行為。如今雖然沒有再出現“反黨集團”的政治帽子,但是仍然是
不可逾越的禁忌。

第二,這些媒體橫跨11個省、自治區及它們的直轄市。中共一向對跨地區、
跨行業的活動非常敏感(例如傳銷),共同社論雖然沒有跨行業,或小小的
跨行業(不同性質的報紙與網站),卻是跨地區,而且遍及三分之一的無產
階級專政江山,而所屬行業卻是遠比傳銷普通商品更為“重要重要”得多的
媒體,其敏感程度不言而喻。

第三,由地方媒體共同炮轟中央政策,有“地方包圍中央”的性質,而共同
社論明確是為被歧視的農民請命,因此也有“農村包圍城市”的企圖。這些
都可能威脅到“中央集權”的政治體制。

第四,為發表共同社論而進行“串聯”期間,有意隱瞞中央,還是中央知道
而沒有禁止?如果是前者,自然是非常嚴重的事件;如果是後者,則這個了
解事件的“中央”是到達“最高”的胡錦濤,還只是哪一部門的主管?例如
,主管媒體的中宣部是否知情?

總之,這是相當突出的政治事件,問題只是經過“黨中央”的同意,還是某
一部門或某一派系集團所認同的,只有了解內幕,才能判斷事件的性質與目
前竹幕遮掩下的中國政情。

相對於媒體的如此表現,戶籍問題雖然也是大問題,但是因為這些年來,這
個問題已經逐漸解禁允許討論,甚至有了小小的鬆動,例如農村遷往城鎮的
戶口,但是距離憲法規定的自由遷徙還有很大距離。而戶口限制與歧視則是
中共建國以來無產階級專政政權類似西方中世紀農奴制度的重要象徵。
“兩會”對這個共同社論會出現甚麼反應,是置若罔聞,還是裡應外合,以
及裡應外合的程度,或者會給我們展示事件的若干眉目。
(以上是自由亞洲電台特約評論員林保華所做的評論 2010.3.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ngFengComm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