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保華專欄》與青年談心

台灣青年反共救國團於三月二十八日與一批大學同學或出校門工作不久的年
輕人談心,想了解他們的想法。選擇這個日子,是因為第二天是體制內的“
青年節”,這帶“反諷”意思,當年那些熱血青年投身反專制政權的革命運
動中,如今馬英九國民黨卻要帶青年向共產專制制度投降!民進黨主席蔡英
文因為臨時有事無法出席,給我們寫了一封勉勵信。

著名文化評論人、詩人李敏勇與台灣史專家薛化元與這些年輕人與談,以展
現台灣不同時代的特點。由於發言的年輕人好多,意猶未盡,所以會議結束
後的便餐時間,我們更深入細致的繼續討論下去。

這次談心,主要談談他們的人生經歷與目標,也希望談談他們如何面對眼前
的現實,包括目前台灣所出現的政治與經濟,乃至民生的困境,但是後來還
是談前面部分多一些,似乎也反映了“八零”後台灣年輕人基本上處於政治
與經濟的順境,對困難,甚至可能出現的危機還缺乏思想上的準備。

座談開始前,放映了去年五一七街頭行動,台灣青年反共救國團的首次“預
演”,我在凱道講話,但是有一位同學說,他沒有被我的慷慨激昂講話所感
動。吃晚飯時,我開玩笑的對他說,他的話對我“打擊”很大。不過也使我
進一步確信,對年輕人,不能只靠喊口號來感動他們;當然,我也對他說,
有的場合,也還需要喊口號。這位同學是去年十二月在台中裕元酒店對面抗
議陳雲林的活動中認識的,他們一批同學從台北趕到台中。即使如此,看來
我們還需多多與他們溝通。

有的同學,從外地封閉地區來台北讀書後,豁然開朗,才對中國的六四與王
丹有所認識,這是過去在學校與家庭所完全沒有接觸過的事物。因為認同我
們對民主、人權的努力,所以參與我們的座談。從這點,也讓我認識到,台
灣雖然是開放與多元社會,但是還是有地區發展的不平衡,甚至殘留過去的
封閉形態。所以我也肯定我們必須繼續喚醒人們的反共意識,共同為民主、
人權而努力。

基於國際現實,一位同學說他對台灣地位未定問題興趣不大,他們一生下來
就是台灣人,根本不認為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就是台灣昨天還是中國一部
分,今天我們也有權說不就是不,因為台灣是我們的。

一位去年從香港來台灣就讀大學的同學,今年才十八歲。他很喜歡台灣,但
也痛感雙方互不了解。他在香港讀中學時,因為參與六四燭光晚會,深受感
動,改變以前懵懂無知,甚至是不良習慣,熱心充當香港泛民主派的志工,
并且在十八歲生日時,加入其中的一個政黨。他在台灣要好的朋友中有藍有
綠,并不認為他們水火不相容。他的誠摯,他對台灣的祝福,非常感動我們
。他與我私下的交談中說,如果拿統獨來劃分,他是統派,但是絕對不認同
與共產黨談統一。

有的同學還談起他們學校的中國交換生,并無強烈的“統一”意識形態,大
家相處也不錯。可見,我們也不要妄自菲薄,我們要利用我們的自由與民主
優勢,來“統戰”中國學生。除非是死心塌地的利益集團,否則稍有人性與
良心的,也會認識台灣的自由、民主肯定比共產黨一黨專政好。

這是台灣青年反共救國團與青年接觸的第一步,未來還要做得更多一些。只
有台灣年輕人認識到自己肩負的重任,台灣才有希望。

(作者林保華為資深時事評論員,http://blog.pixnet.net/LingFengComment
自由時報  2010.3.3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ngFengComm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