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泛民分裂,北京獨贏?2010年7月8日 年月日

作者: 林保華
《看》雙周刊  第66期
泛民分裂,北京獨贏?
攝影: 
Getty Images

香港民主黨與香港特區政府取得妥協,支持政改方案,導致泛民內部產生巨大分歧,民主黨受到指責,承受極大的壓力。

指責主要有兩個層面:一種認為民主黨變相承認功能組別的存在,等於放棄普選目標;一種認為民主黨與北京「檯底交易」,出賣民主,出賣香港人。前者可以討論,後者沒有根據。

民主黨並未放棄普選

對功能組別的問題,民主黨始終反對,也沒有放棄普選目標。這次在區議會議員功能組別的變相直選,實際上是上個世紀1990年代,末代港督彭定康政改方案中,擴大功能組別選民基礎,而被定義為「變相直選」的新九組的另一版本。

當時北京為此痛斥彭定康「三違反」,並且斷了立法會連接97後的直通車。不幸十幾年後,政改再回到這條路上,這就是中國政府對香港民主的「貢獻」。如果認為這就是承認「功能組別」,功能組別就得「萬歲」,那麼泛民在現存的功能組別中的教師、法律與社福等界別中直接參與選舉,不更加嚴重而必須割席嗎?

這次出馬溝通的何俊仁與劉慧卿,是民主黨中理念與人格都禁得起考驗的領袖。他們不但長期投入香港的民主運動,人權觀念也相當徹底,還關心中國的人權狀況,組織有中國維權律師關注組,大力聲援中國的維權運動;關心法輪功受迫害情況,還與台灣的人權律師合作一起關心中國的人權狀況。他們為香港的民主運動嘔心瀝血。人們不會認為他們與中國的溝通懷有甚麼個人的不良動機,如果出現甚麼問題,應該是面對新形勢的適應問題,或對中共的統戰新招數缺乏應變經驗。

有人拿他們與劉千石對比,說劉是先行者。那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概念。劉千石主張與北京和解,那是價值觀的混淆;而民主黨是不得不的妥協,因為政治並非一味對抗,在若干問題上的妥協是更困難的藝術。戰略上的大和諧與戰術上有原則的妥協是兩碼事。這次妥協並非毫無所獲,而是增加了若干「民主」成分,讓300多萬市民也得到投第二張票的權利。如果說,這個收穫太少,總比毫無收穫好;而且誰能保證,在北京掌控下,5年後再拿出甚麼樣的政改方案,現在也是未知數。

激進派與溫和派分進合擊才是上策

如果怪方案太差,那麼香港人在接受共產黨統治時,就應該知道會有今天的結局,因為共產黨就是獨裁專制的代表。因此矛頭要始終對著中共。

不過,除民主黨贊成方案的幾票讓方案在立法會通過外,我贊成泛民其他派別所投的反對票,這是向共產黨表示強烈的不滿。只有泛民激進派與溫和派對中共「分進合擊」,才是「革命兩手」對付中共的「反革命兩手」;如果「相互攻擊」,搞得泛民內部分崩離析,支持者灰心失望,除了幫共產黨來肢解泛民,還有甚麼結果?

泛民的分裂,當然是北京的勝利,中共用小小的「讓步」換回泛民的分裂,可謂「吃小虧,占大便宜」。

北京獨贏,恐也傷了北京走卒

但這次連「建制派」,也被北京玩死。且不說特區政府的「起錨」(指為通過政改方案作出的許許多多動作)得到適得其反的效果,連支持北京的親共人士,乃至中聯辦的大小官僚,也因為北京的突然轉軚(轉方向),要跟著用今日之我打倒昨日之我,其可悲、可笑的情況,就如1976年秋天,香港的親共人士,剛剛「打倒鄧小平的右傾翻案妖風」,兩天後就轉為「聲討四人幫的反黨罪行」。他們不敢向北京發牢騷,只能把氣出到特區政府身上。

為〈23條〉立法充當北京炮灰的前保安局長、匯賢智庫的葉劉淑儀則希望政府不要當建制派是「轎夫王」,「不要有票才來見議員」。被視為政務司長唐英年家臣的工業界議員林大輝,則指特首曾蔭權早前稱要風雨同舟,但原來這條船,只是「政府與民主黨的雙人獨木舟」。他們的酸溜溜心情溢於言表。也因此有人說,這次是北京「獨贏」,香港各個派別,包括特區政府與中聯辦都不同程度的受傷。

建制派的「組織紀律性」比泛民強,他們有的忍氣吞聲,有的只敢撒嬌而不敢「炮轟」,與泛民的「大鳴大放」不同。然而如果連北京的走卒也受傷,就很難說是北京「獨贏」了。

顧全大局 泛民需要學習

不過建制派比泛民的一些人士顧全大局倒是真的,這點泛民要向他們「學習」。泛民需要做的,有以下幾點:

第一,停止相互攻擊,有意見應該表達,然而那是「人民內部矛盾」,因此須用溫和、理性的詞語。

第二,民主黨面對「建制派」的稱讚須頭腦清醒,不要忘乎所以而陷入被挑撥離間、分化瓦解的統戰陷阱。

第三,目前離開普選目標還有很大距離,因此泛民應該盡棄前嫌,團結起來,繼續向這個目標奮鬥前進。

我們不要忽視的是,北京為何在最後關頭出現政策上的急轉彎?看來也有下面的兩個重要原因:一、中國目前有許多焦頭爛額的政經問題,社會開始陷於失控狀態,引發不少暴力事件,上海世博結束後,經濟可能凋敝,社會問題更多,因此最近開展長達7個月的「嚴打」,自然不希望香港再起火。二、中國引誘台灣要在6月底與之簽署ECFA(類似香港CEPA的「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進入關鍵時刻,以套住台灣的主權獨立而融入「一中」架構,如果北京與香港民主黨一拍兩散,更使台灣反對馬英九與北京簽署協議的聲浪更為高漲,不利北京對台灣的統戰。此外,可能還有外界不太了解的黨內權力鬥爭的因素。因此,我們也不必氣餒,而要面對新的挑戰。

(林保華部落格http://blog.pixnet.net/LingFengComment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ngFengComm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