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7 11《綠色參考》

(提供林保華等人的評論與綠媒以外的信息、評論。)

 

林保華按:原《綠色參開》網站貼不出全文,要看全文請點擊我的部落格:

http://lingfengcomment.pixnet.net/blog

 

中國再封殺黎智英;中央開會全白衫;台灣經驗不能忽視;中國鎖定首投族統戰;蔡英文談不分區爭議 全文 ;司徒華回憶錄風波

 

中國再次封殺黎智英    林保華

 

中國封殺黎智英與他的“壹傳媒”集團不是新聞,成為新聞的是中國居然

有人敢“頂風作案”,無視領導意圖而幫黎智英宣傳,結果當然沒有好下

場。這個事件就是廣東的珠海出版社因為出版與銷售《我是黎智英》而被

“整頓”,出版社的多名高層被撤職。有沒有後續的懲罰行為,外界還不

得而知。

 

其實這本書也不是新書,台灣是20071月由商周出版社出版“繁體字”

版(馬英九總統已親自下令正名為“正體字”,但是有關電子網站還沒有

遵命改“正”),中國出的是簡體字版。

 

        黎智英起家自八九年民運

 

香港人對黎智英並不陌生,他起家於1989年的中國學生運動。當時他經營

年輕人成衣店的佐丹奴,聘請店員有嚴格的年齡限制(算不算年齡歧視?

)。學運高潮時,他的成衣店製造大批印有學運領袖頭像(王丹、吾爾開

希、柴玲等)的T恤義賣,熱潮席捲香港。黎智英是從廣東偷渡到香港的

“黑五類”,有強烈的的反共意識很是自然,這也是香港人的主流意識,

因為香港一半以上人口是“避秦”的移民,黎智英是其中的佼佼者。

 

六四屠殺後,體認到媒體的威力,黎智英在19903月出版《壹週刊》。

香港流行一句話說:你要害人,就叫他辦報紙。我在香港就親眼看到許多

報章的興衰,我們這些“寫稿佬”更是“榮辱與共”。因此黎智英的成功

,自有其不凡之處。他出版《壹週刊》的兩個賣點是反共立場與高薪挖角

 

“反共”自然是當時香港的主流,後來的新華社香港分社社長周南就擔憂

香港變成反共的“前哨基地”,江澤民也出來警告“河水不犯井水”(其

實香港是井水,中國則是河水);這個反共主流,保證了該週刊的基本讀

者。至於高薪挖角,表面上是搜羅出類拔萃的人才以保證刊物素質,但是

本身在媒體界所形成的新聞熱點造成“免費宣傳”效應,才是千金難買。

因為從後來的情況來看,這些“拔萃”人才在實踐中都經過了“黎伯樂”

嚴格的篩選,不少人才經不起篩選而被“淘汰”,其殘酷程度可以說也是

缺乏人性的,所以其流動性相當大,也因此為自己樹立更多敵人。

 

黎智英因為親自執筆痛罵李鵬“王八蛋”,要他“仆街”(橫死街頭),

令這位六四屠夫火冒三丈,下令關掉佐丹奴在中國的分店,使黎智英決心

賣掉持股,專心媒體。1995年再接再厲創辦《蘋果日報》,其中再掀起規

模更大的挖角潮,因為薪水會高出一倍以上,怎麼不會引起同行的軍心大

亂?本來已經是“同行如仇”,更因此得罪了許多同業,以致據說其他媒

體訂立攻守同盟,規定凡是被挖出去的員工,一律不許再回來。當然這個

傳說得不到證實,但也阻嚇了部分考慮跳槽的員工,因為即使跳到壹傳媒

,不等於是永遠的飯票,如果被認為表現不佳而被“淘汰”,就沒有其他

媒體可以容身。

 

當然,壹傳媒的成功不只是“反共”,它更利用人性中的“偷窺狂”推行

狗仔文化,甚至販賣氈色腥(尤其開業之初),使它的受眾可以囊括高層

到底層,關心政治與不關心政治的所有族群,但也成為衛道士們的眼中釘

 

但是無論如何,黎智英以他的“奇才”,成功讓壹傳媒在香港站住了腳。

其中,中國與香港首富的李嘉誠(被狗仔緊盯而惱火)所屬企業以廣告來

抵制。中國政府甚至至今還不許壹傳媒派記者到中國採訪,但是它仍然有

辦法取得許多中國方面的信息,前線記者曾為此要付出人身安全的代價。

如今網路發達,彌補了這方面的缺憾。

 

        來台發展  共產黨仍插手封殺

 

接著,黎智英又來台灣發展,從平面媒體的角度,先《壹週刊》後《蘋果

日報》,也取得了成功。所以當他準備收購中國時報系的平面媒體與電子

媒體時,引發中國的恐慌,最後一分鐘殺出一個背後有中國支持的旺旺集

團老闆蔡衍明,不必查帳而買下,可以說是不惜代價要阻止壹傳媒在台灣

的擴張。

 

也因為如此,當壹傳媒成立《壹電視》進軍台灣,雖然高薪聘請了馬英九

的“連體嬰”金溥聰,並且在2008年選戰中幫過馬英九的大忙,但是馬英

九在共產黨與黎智英兩者之間,還是選擇了共產黨,金溥聰後來也離開了

壹傳媒集團。而馬英九一直不批准《壹電視》的頻道,連黎智英出賣色相

扮作孕婦來催生,也沒有感動冷漠的馬英九,導致壹傳媒集團的業績被台

灣的《壹電視》業績拖累而虧蝕,截至今年3月底止,全年業績由盈轉虧

1973萬元(港幣),是7年來首次錄得全年虧損。看來還要繼續虧下去

一段時間。而當局禁止前總統陳水扁給台灣《壹週刊》寫專欄,只是打擊

政策的繼續。於是我們看到國共合作打擊黎智英的“大好形勢”。

 

黎智英雖然是商業奇才,但也有鎩羽的時候,例如九七後在香港開創“速

遞”的超市業務,以賠本結束。因此在台灣的壹傳媒業務,看來也會受台

灣政局的影響。因為在抵禦中國干預方面,台灣的馬英九政府不如香港,

雖然台灣號稱是主權獨立國家。

 

也因此,珠海出版社敢於出版《我是黎智英》,不論是出於賺錢目的,還

是突破共產黨的資訊封鎖,他們的勇氣還是值得稱道的,至少是比國民黨

Guts。這一點,中國媒體的表現值得期待,也是台灣、香港某些媒體需

要學習的。

 

當然,對黎智英的評價,香港也有許多爭議。一些人對他的民主理念是否

“純正”有懷疑,尤其是有沒有被金錢污染?但是在這次封殺事件中,親

共的多維引述對黎智英的評價是“典型的投機取巧的商人、政治的機會主

義者、新聞業的敗類”,那是共產黨官方的調調了。

 

《看》雜誌  91  2011/7/72011/7/20

www.watchinese.com

 

(穿越30多年時空的重要評論,以及人生的酸甜苦辣,請看

林保華部落格  http://blog.pixnet.net/LingFengComment

新舊評論還在繼續增加與上網中)

(要了解中國最新重要資訊,請觀看台灣青年反共救國團網

http://www.twyac.org內的“共產中國”網站:

http://redchina.ning.com

 

中國即將到來的雙重危機(殷乃平)

2011 0711 台蘋

 

關切中國者可能都會注意到,未來的一、二年中,中國可能將同時面臨著經濟轉型與政治轉型的雙重危機,中國的主政者是否有足夠的智慧度過諸般風險,將是其主要的變化關鍵。

 

 

從經濟層面來看,自1990年以後,20多年的高度經濟成長,已將中國經濟推到一個新的高臨界點之上,生產力的成長落後於貨幣供給的成長甚多,資產性通貨膨脹與消費性的通貨膨脹並生;人民幣的升值、工資水準的攀高、加上不動產價格的飆漲,迫使勞力密集產業逐漸外移;留下的產業面臨升級與轉型的壓力,經濟發展出現短期的青黃不接,失業率的提高與通膨的持續存在,將形成難解的問題。

貨幣成長速度不但未能減緩,對外幣值被迫不斷升值增添更大的經濟壓力,目前的行政手段與經濟、貨幣政策,效果似均有限。這些狀況一旦超越臨界點失控,可能就難以收拾。日本1980年代的高速成長,高度繁榮所帶來的經濟泡沫,在1989年被其央行總裁的緊縮貨幣政策戳破,出現的是20年經濟失落;美國經歷了近18年的繁榮泡沫,於1997年破滅,造成全球金融海嘯,至今未了。中國的泡沫自然令人頗為擔心。

在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的程度,不可避免的,就會出現政治轉型的壓力。2008年過世的知名政治學者杭廷頓(S. P. Huntington)在1991年的《第三波民主化》一書中明白的指出,經濟發展促使教育水準提高,造成就業結構的變化,中產階級興起,要求參與公共政策的制定,進而組織社會團體或政黨來爭取自身權益,以分享公共資源與權利的分配。

國家力量若試圖控制或壓制,可能要付出更大的經濟停滯代價。他在書中指出當時世界上有40%的國家正處於民主轉型過程,如果他看到今日的茉莉花革命,自當嘆曰:果不出所料!

中國總理溫家寶雖曾誓言到死也要支持政改,但在中國面臨茉莉花革命的外來衝擊時,也被悄悄的消聲。

 

 

坦然面對政治轉型

當然,為求換屆的平穩過渡,採取較強硬的鎮壓手段,似乎無可厚非,但是經濟與社會演變對政治體制轉型產生的內、外衝擊,已經出現,而經濟轉型過程中,政策手段所出現的資源重分配效應中,獲利者雖然存在,但是受到負面影響者可能更多,萬一政策失利,經濟轉型不順,則轉而要求政治轉型者將日眾,對欲維持以黨領政政治體制現狀的中國,將是一個極為不穩定的因素。

其實,如果政治轉型是在國家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的一個中途點,坦然面對,柔性處理,其結果可能更佳。

台灣現今已經進入二度政黨輪替,當年蔣經國的柔性開放,到李登輝的總統直選,發展至今,雖然未見盡善盡美,但是在這過程中,未曾出現大規模的流血鎮壓。國際上頗多佳譽,甚至有人直稱李登輝為台灣民主之父。今日的中國共產黨與當時在台灣的國民黨有不少雷同之處,台灣經驗應該有一些可資中共借鏡之處。

當經濟轉型危機與政治轉型危機同時在中國出現時,盤根錯節、錯綜複雜的種種問題糾纏不清,中國的執政者如不能戰戰兢兢,如履薄冰,走錯一步,可能就會「一夜回到開放前」,不可不慎。

 

 

<經濟人語>作者為政治大學金融系教授

 

盡論中國:中央開會 高官清一色白衫

20110711 港蘋

(4)瀏覽人次:6,267回應:0

FacebookTwitter轉寄朋友文章回應

歷來最高規格的中央水利工作會議,並未引起本港傳媒關注。其實,無論未來 10年投資 4萬億元的商機、股市炒作機會,還是中央高層清一色穿着白衫與會,都有值得探究之處。

中央水利工作會議於上周五至周六( 8日及 9日)在北京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九位常委,除外訪的賀國強之外均出席,由李克強主持會議,胡錦濤、溫家寶發表講話,各省市設分會場,同時舉行視像會議。會議規格之高,凸顯旱災、洪水不時夾擊中國,形勢嚴峻,中共高層不能不思謀更長遠、全面的對策。

 

 

水利會議氣氛像追悼會

早在今年 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的一號文件,就是《關於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決定》,提出今後 10年每年水利投入 4,000億元的設想。今次的會議引人矚目之處,除政策宣示外,就是 4萬億投資的受益者,包括工程機械、塑鋼管道等,在本港上市的有中聯重科、中國聯塑等。

不過,在市場炒作機會之外,北京傳媒人士提醒筆者,留意會場不尋常的氣氛。翻查大會視頻,發現在主席台上的領導人,除了幾位將軍着軍裝外,胡、溫等人清一色白襯衫,連女國務委員劉延東也不例外。台下數百人,僅有三、五人着灰色或黑色,其餘也是白色。如果不是會場背景可見紅色,還以為中共高官正集體出席追悼會。

 

 

「搶救無效」非醫學判斷

這位傳媒人士還稱,對於香港傳媒近日熱炒江澤民病逝傳聞,他們也感無奈,難以查證相關消息,只能靜待官方公佈,但相信空穴來風,未必無因。從新華社的英文闢謠稿來看,官方並未力證江澤民現時身體健康,反顯其健康惡化,極可能在搶救中,至於何時宣佈「搶救無效」,就不是簡單的醫學判斷。而出席水利會議的高官,清一色着白衫,相當詭異,有同行戲稱,高官們擔心會議時間太長,萬一穿紅着綠,到出事時要換裝會來不及;不過,就算江澤民乘鶴西去,對股市的炒作影響還可能不及水利會議。

電郵: China@appledaily.com

 

(李平)

 

胡錦濤馬上出招

20110711 港蘋

(9)瀏覽人次:5,200回應:0

FacebookTwitter轉寄朋友文章回應

自從一九九二年鄧小平「隔代欽點」胡錦濤作為江澤民的接班人以來,老胡從來沒有像今天這麼風光和過癮。九二年後的十年老胡卑躬屈膝地當「王儲」,夾着尾巴做人,對江主席畢恭畢敬,但老江不領情,並拒絕給他任何重要差事。二○○二年「十六大」胡總當了總書記與國家主席後依然處處受制於江太上皇,因為老江在政治局常委與軍委的舊部眾多,老胡在重大人事任命上還得向老江請示。結果在「十七大」老江堅持提拔習近平作為接任總書記的唯一人選,老胡被迫讓他的原定接班人李克強接受下屆總理一職的安慰獎!

 

 

穩住小胡為隔代接班人

皇天不負有心人!老江大病不起,僅靠進口儀器維持生命表象,在清華大學時代能歌善舞的老胡終於可以在偌大的政治舞台任逍遙!老胡雖然軟弱窩囊,但他出名棉裏藏針、老謀深算。在江澤民時代終結的一刻老胡便馬上着手部署他與共青團派的千秋大業!頭一步棋是穩住內蒙古書記胡春華作為胡總「隔代接班人」的地位。小胡與老胡沒有親戚關係,但兩師徒都曾在共青團與西藏鍛煉過。在胡總的悉心安排下,四十八歲的小胡幾年前便成為第六代領導的「準核心」。老胡準備在數月內把小胡調到北京市當書記,接替先後在首都混了十三年的劉淇。六十九歲的劉淇政績平庸,假如沒有政協主席賈慶林與老江在背後支撐的話,老早就被調離此京城要職。

按中共的規矩,北京書記一定兼任政治局委員。假如小胡在明年初或更早進入政治局的話,將大大增加他在明年年底召開的「十八大」榮升政治局常委的機會!到時小胡便會順理成章篤定成為習近平的接班人。老胡報了在「十七大」被老江欺凌之餘,還可以向全世界證明自己有能耐及笑到最後!

老胡的第二道板斧是防止有「亂世梟雄」之稱的重慶書記薄熙來在「十八大」進常委。小薄雖然近年靠「唱紅打黑」變得鋒頭一時無兩,但明眼人都知道薄公子的弱點不少。小薄在遼寧打滾二十年,據說很早就「搞掂」了黑白二道。二○○四年胡總派心腹李克強到遼寧當書記時,就暗中叫小李收集薄公子的「黑材料」,結果小李不負所託!但小薄有老江與中紀委書記賀國強做後台,一直不把團派看在眼裏!老江現在已徹底出局,而且老賀分分鐘會倒向胡,胡總僅以小薄在遼寧多年沒有處理好眾多貪污腐敗案子為藉口就可以封了他進常委之門!

 

 

只關心自己的歷史評價

胡總當了政治局常委十九年後,他的宿敵突然蒸發了。本來這位曾被胡耀邦與鄧小平看中的「第三梯隊」精英還可以把握未來一年有所作為,可惜現在胡總唯一關心的是捍衞他的歷史評價!胡春華的首要任務正是歌頌老胡的「科學發展觀」如何偉大!中共緣何墮落到如斯田地?

 

林和立

中國問題評論員

 

新生代農民工 成大陸亂源

記者賴錦宏綜合北京9日電 世界新聞網 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July 10, 2011 06:00 AM | 1613 次 | 0 

 

 | 3   |   |  新生代農民工儼然已成為中國社會治安的亂源之一、城市的刑事犯罪者,他們犯下的刑案占總量三分之一,並重複著「一年打工、兩年搶劫、三年回村組織同鄉犯罪集團再進城」的模式;廣西甚至出現了「砍手黨村」。學者擔憂一旦社會動盪,這1億人的新生代農民工將成為中國的「亂黨」。

「南方周末」刊出深度採訪調查,報導指出,五年前,打工仔阿星在深圳殺死工廠工頭後聯繫媒體,坦承是為了報復工廠拖欠工資,並在記者勸說下向警方自首。現在他承認那是一場有預謀的搶劫。阿星來自一個以「出產砍手黨」聞名的村莊,在阿星入獄前後,他之前的同鄉好友幾乎都因搶劫被捕。

阿星說,搶劫沒有讓他感到羞恥與驚慌。相反的,這是他成長經歷中給他的暗示:他的堂叔趙民顯在深圳曾是風光無限的「黑社會老大」,在貧困的老家最早擁有汽車;常帶他玩的表哥,辭工後就混黑社會、搞搶劫後就生活得光鮮有錢、不再受人氣。那時,他們村裏許多年輕人加入搶劫行列。

他們都出生於廣西天等縣上映鄉溫江村。在廣東的媒體上,這個村莊更有響亮的名字叫「砍手黨山村」。他們也許不是在廣東作案最多的群體,卻因曾發生過的幾起鬧區「砍手」搶劫案而震驚輿論界。在阿星入獄後的五年裡,他的同鄉好友還陸續落網,連他敬重的村委書記馮成金的兒子與侄子都先後因搶劫被抓。

在一個只有2000人口的溫江村,因搶劫被處刑事犯罪的有百餘人。這個村參與犯罪的年輕人差不多已被抓盡,但上映鄉等其他村莊又迅速增加,整個上映鄉保守估計有近400名年輕人,在長三角與珠三角兩地因搶劫被抓。

阿星與同鄉的犯罪行為被學者定義為「新生代農民工犯罪」。中國社科院在今年2月24日發布的法治藍皮書中說,去年新生代農民工已有近1億人口,其犯罪案件約占中國城市刑事案件的三分之一,新生代農民工「共同犯罪、團夥犯罪凸出」。而這類犯罪在外來工集中的珠三角地區,比例驚人。

Read more: 世界新聞網-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 新生代農民工 成大陸亂源

 

增城拉川籍頭目 日薪120元僱人新塘搞事

 

 

【明報專訊】今天是增城新塘鎮「611騷亂事件」一個月,當地社會表面已恢復正常。不過當局以「可辦戶籍」為利誘,要求當地四川人舉報涉嫌策動騷亂的同鄉,則引來不少川籍打工者怒斥。有消息透露,當局拘捕了一名四川同鄉會負責人,指該人以每日120元的價錢,組織外地川籍人到新塘鬧事。

 

 

記者日前重返新塘鎮,曾一度在街頭戒備的武警早已撤走,在騷亂中被拆毀的路邊欄杆也已重新安裝,騷亂中心地大敦村的店舖重新開門,被燒毀的久裕市場警務室亦重新裝修過。和其他地方一樣,街上大多是宣傳中共90周年黨慶的標語。

 

 

川人指不願為戶籍出賣兄弟

 

 

不過新塘的安保工作仍是外弛內張,有酒店員工透露,以前外地人入住酒店只需有人登記即可,現在每個入住者都要登記身分證,且單身客只能住單人房間,要住雙人房必須要帶另一人入住,兩人均須登記證件。

 

 

原有的大敦村治安隊已被解散,現有的都是重新招聘,一位在新塘的楊姓湖南籍「摩的仔」(電單車拉客司機)表示,他仍不敢到大敦村拉客,因為過去曾被該村治安隊捉過兩次,共罰了400元,對大敦村沒有好感。

 

 

騷亂後當局拘捕了近500人,後經調查後大部分獲釋。消息指出,騷亂事件確與早前的潮安騷亂有關,有說有川籍人在那次騷亂中吃了大虧,剛巧新塘鎮又發生治安員毆打孕婦事件,有人趁機挑起事端,並以每日120元的價錢,資助川人到新塘搞事。

 

 

增城政府更以入戶為獎勵條件,要求民眾舉報打砸者,卻遭不少四川人抨擊。蔡先生表示,「大家都知道什麼人曾經參與,但政府這樣做太小人,難道真會有人為戶籍出賣兄弟?」他表示,在這裏打工的有許多是四川達州人,一般都是兄弟姐妹一起來。「如果舉報被同鄉知道,那還有什麼好下場?」

 

 

「有好的活路也會離開」

 

 

「如果有好的活路,我們也會離開。」在大敦村製衣廠打工的粟先生表示,當日沒有去參與打砸,不過還是有些擔心,「反正這裏不是長住的地方,能掙到錢就做,掙不到錢就走。有能力離開的都離開了。」

 

 

新塘騷亂緣於610日晚,四川籍孕婦王聯梅在路邊擺賣遭治安隊驅趕倒地,最終引發大規模騷亂,多個政府部門被打砸,事件一直延續到次日凌晨。

 

 

明報記者報道

 

挑物價飛漲 北京面臨嚴酷戰

編譯中心綜合9日電 世界新聞網 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July 10, 2011 06:00 AM | 2383 次 | 1   | 2   |   | 

中國物價繼續高漲,今年6月通貨膨脹率提高到6.4%,達到三年來的最高點,反映北京遏制物價的努力並未奏效,而決策人員既要遏制物價,又要維持經濟成長的目標,正面對嚴酷挑戰。

雖然分析家表示通脹在6月之後就會開始下降,可是統計數字仍令人不安,尤其食品價格已比一年前高出14.4%,高於5月的11.7%,顯示政府對遏制物價可能碰到麻煩。

豬肉價格僅只在6月間就暴漲57%,成為最大的通脹壓力來源。民工工資提高、食品和汽油價格上漲,加上重要農業區乾旱潦災不斷,都助長通脹惡化。

2009年全球陷入金融風暴之時,北京推出總值5860億元的刺激經濟計畫,主要投資於房地產建築和政府基本建設,使過去兩年經濟強勁成長。但是,政府現在正試圖緊縮銀根,包括限制銀行貸款和提高利率,以期減緩經濟成長步調,避免通脹和房價高漲破壞經濟發展。

自去年10月以來,中國的中央銀行已五度提高利率,最近一次是本月7日。過去幾個月也有跡象顯示製造業和經濟成長已趨緩和。

中國總理溫家寶上個月宣稱政府已達成控制通脹的重要政策目標,可是他也承認政府今年可能達不到4%的通脹目標。

曾在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工作的經濟學家柯恩(David Cohen)說,中國現在處境很微妙,政府密切注意通脹,可是又得避免煞車過度。

許多分析家指出,過去七年北京一再面對經濟飛速成長,促使政府出面設法遏制成長,繼而銀行又大肆放款和房市強烈回升,形成週而復始的經濟循環。

過去十年中國經濟反復出現這種拉鋸,每年大致維持10%的成長率。

高盛公司香港分析師宋宇說,她擔心一旦經濟成長減緩,北京會太早扭轉緊縮銀根的措施,以期重新推動成長,並造成更大的問題。

Read more: 世界新聞網-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 物價飛漲 北京面臨嚴酷挑戰

 

軍事設施安檢 3大問題堪憂

大陸新聞組北京10日電 世界新聞網 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July 10, 2011 06:00 AM | 377 次 | 0   | 2   |   | 

2011年度全國軍事設施保護執法檢查10日結束。新華社報導,檢查結果表明,廣大軍民依法保護軍事設施的意識明顯加強,軍事設施安全和使用效能得到有效保護。但核心敏感區域安全隱患大、破壞軍用電磁環境和機場淨空、擅自設置軍事設施保護區域標誌牌三大問題需要引起高度重視。

據報導,自2011年6月起,解放軍總參謀部對北京、黑龍江、青海、河南、江西、廣西、雲南七個省區市開展了軍事設施保護執法檢查,現場查看了36處地下指揮工程、軍用機場、港口、導彈和雷達陣地等。總參作戰部副部長孟國平說,全國的軍事禁區、軍事管理區、軍事禁區外圍安全控制範圍、作戰工程安全保護範圍畫定率已經達到90%以上,其中青海、江西兩省已畫定98%以上。

Copyright 2011 世界新聞網-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All rights reserved.

Read more: 世界新聞網-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 軍事設施安檢 3大問題堪憂

 

京滬高鐵停電兩小時

乘客焗暈 不滿當局歸咎天雨

 

 

【明報專訊】正式通車僅11天的京滬高鐵昨晚遭遇首次停電停運事故。由北京開往上海方向的G151次列車昨日傍晚在濟南段忽然停電,列車經短暫運行,直至到達徐州東站。但車內停電超過兩小時,車廂相當悶熱,有乘客更感覺頭暈。京滬鐵路部門解釋,事故是因山東境內雷雨大風造成接觸網斷裂,共有19趟列車受影響晚點,當晚已恢復行車。但網民質疑京滬高鐵的安全質量不過關。

 

 

稱雷雨致接觸網斷電 車停徐州

 

 

昨晚7時,有網民在新浪微博求助,「我們乘坐的G151高鐵在接近宿州的地方緊急停車已經快一個小時了,車內無法通風,車身傾斜,乘客情緒激動。工作人員解釋是大雨導致接觸網斷電,高鐵開通10天就出現問題,求轉發求解釋求回家!」

 

 

車廂悶熱 乘客激動發微博

 

 

車上一名姚先生亦向新民網稱,下午近6時,列車駛離山東泰安站後不久忽然停車,廣播告知乘客由於天氣關係,接觸網斷開。列車隨後斷電,直到晚上8時許列車開動。網民稱,由於天氣炎熱,斷電後,車廂內悶熱難耐,不少乘客紛紛與列車工作人員交涉。經乘客強烈要求,列車工作人員才開數扇車門。回憶斷電的2小時,姚先生稱「悶熱」、「頭暈」,而列車斷電後,時速牌已不再顯示車速。該列車後臨時停靠在徐州東車站,約8時,乘客被安全換乘其他車次繼續旅程。

 

 

據「北京鐵路」官方微博稱,當日6點左右,因雷雨大風造成京滬高鐵曲阜東至棗莊間下行線接觸網故障,造成京滬高鐵19趟列車遲到,鐵路部門啟動應急預案,全力搶修設備故障,於當晚737分恢復行車。「鐵路上海站」微博亦稱,上海虹橋站做好接車準備,將增派夜間公交、的士,並協調地鐵加時運行。

 

 

19趟列車遲到 網民質疑安全

 

 

京滬高鐵號稱自己是「全世界技術標準最高的鐵路」,上月9日全線試運營,30日才正式通車,但正式運行僅11天就出事,網民批評說:「即使真的是天氣原因,國民的信任也已經被透支得所剩無幾了 」、「又是最具中國特色的『面子工程』,只是這個面子貼在了屁股上,高鐵是獻禮工程吧?沒試跑足夠就試運營了?

 

21億元短命公路 通車1天塌路2

 

 

【明報專訊】投資21億元(人民幣.下同)的雲南省新平縣縣城至三江口的國家二級公路(新三公路),在試通車翌日就發生坍塌,造成22傷悲劇。網民形容該公路是「史上最短命公路」、「豆腐渣工程」,當局則辯稱事故屬「強降雨引發的自然災害」。但新華社指該公路原來是「未批先建、未作驗收就通車」。

 

 

新華社:未批先建 完工無驗收

 

 

全長92公里的新三公路預定630正式通車,26日起試行通車,但翌日就發生事故。《昆明日報》指,垮塌的路段大約60長,公路一邊是陡峭山坡,一邊是深約70的河谷。坍塌發生時,剛好有一輛貨車經過,汽車掉入河溝,車內2人死亡、2人受傷。

 

 

路基鬆軟 防護層現裂痕

 

 

新華社昨日報道,位於半山腰上的事故點的雙向四車道都已坍塌,大量石塊、泥土和混凝土被進路旁的河谷,翻下河谷的那輛汽車破損嚴重。而公路坍塌的地方路基鬆軟,踩上去有明顯的下沉。被衝的擋牆主要由磚石砌成,而鋼筋混凝土擋牆相對完好。公路邊坡的砂漿防護層多處出現開裂。

 

 

雲南省國土資源廳和交通運輸廳派出的專家組調查稱,事故屬「強降雨引發的自然災害」。新平縣交通局局長卜有章亦表示,新三公路沿途地質脆弱、災害頻發,一直是洪澇和地質災害較為嚴重地區,事故主因是單點暴雨導致公路路基鬆軟,公路上方的溝渠和涵洞被堵塞,最後積水形成如同瀑布一般的衝擊力,導致公路路基垮塌。他強調,公路設計、施工和監理單位均嚴格按照投標制度,未發現嚴重的設計缺陷、施工質量或監理失職問題。

 

 

暴雨所致 當局指不涉施工問題

 

 

但新華社指出,新三公路0910月開工,而設計方案翌年5月才得到雲南省交通廳批復,是「未批先建」。在公路建設後期,新平縣喊出「大幹快幹60天」的口號,而公路在尚未交工驗收的情下,就違規試通車,曾計劃在630舉行通車禮。

 

寫大躍進災難 「毛的大饑荒」獲獎

大陸新聞組北京10日電 世界新聞網 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July 10, 2011 06:00 AM | 636 次 | 0   | 1   |   | 

 

「毛的大饑荒」獲英國「塞繆爾‧約翰遜」非小說類文學獎。(取材自美國之音)

slideshow

一本探索中國「大躍進」災難的英文著作「毛的大饑荒」日前獲得英國「塞繆爾‧約翰遜」非小說類文學獎,此書再次引發人們對那一時期實際死亡人數的關注。

這本書的作者馮克(Frank Dikotter)是香港大學歷史教授、人文學院院長。他多年來潛心研究中國歷史,撰寫好幾部中國歷史問題專著。這部有關大躍進災害的作品是他最新完成的著作。

美國之音報導,馮克在英國出席頒獎儀式後說:「大躍進時期餓死的中國人和第二次世紀大戰的死亡總數相似,都在4500萬以上。」

馮克:「從1958到1962這幾年間,中國人為的災難造成的死亡人數可以和整個二戰期間各國死去的人數相提並論。這個數字令人震驚,是毛澤東製造的最大的人禍。」

報導指出,中國前領導人毛澤東於50年代末60年代初領導全國性的大躍進運動,以「大煉鋼鐵」、「超英趕美」為目標,不顧實際情況採取冒進的工業政策。各地農村也大肆鼓吹「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的奇蹟,造成一派畝產萬噸糧的假象,最終以全國大饑荒、死人千萬的悲劇收場。

由於中國政府信息的不透明,造成海內外學界對這一時期的死亡人數存在很大爭議,爭議的範圍從1000萬人至5000萬人不等。

香港新世紀出版社出版人鮑樸對這本書非常欣賞。鮑樸是原中共中央政治體制改革研究室主任鮑彤的兒子。鮑彤曾任趙紫陽秘書,六四後被判刑七年。

鮑樸說:「我去年到北京去,和與我同齡的在文革期間出生的人談到是否知道有過大饑荒,他們說,『唉,這事真不知道啊。』包括中共黨史二卷出版後,官方承認餓死了1000萬人,這個他們也不知道。就算是1000萬人也不是個小數字啊。」

報導說,馮克認為,他寫的「毛的大饑荒」這本書最重要的是充分展示人們不僅因為沒有飯吃而活活餓死,更嚴重的是有人把糧食當作一種武器來掌握,懲罰人們。

早在2000年就開始撰寫中國大饑荒的中國資深媒體人,北京炎黃春秋主編楊繼繩認為,目前要透過檔案資料得到饑荒中死人的具體數字很不容易。因為有關的檔案資料不開放。

「毛的大饑荒」預計9月將發行中文版。中譯本的出版人鮑樸說,究竟餓死了多少人可以繼續研究。

Copyright 2011 世界新聞網-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All rights reserved.

Read more: 世界新聞網-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 寫大躍進災難 「毛的大饑荒」獲獎

 

貪官何其多 一封信抖出29人

大陸新聞組北京10日電 世界新聞網 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July 10, 2011 06:00 AM | 1045 次 | 0   | 1   |   | 

因為揭露腐敗和社會不公而被判刑12年的山東記者齊崇淮據傳發出一封信,揭露當年不少官員行賄要求不要報導負面新聞。但是,被舉報的一位前宣傳部官員說,此案公安機關已有調查,具體細節他不記得。

美國之音報導,互聯網上9日出現一封揭露地方官員向記者行賄的舉報信。這封信的舉報人據稱是北京「法制早報」前駐山東記者、現在棗莊監獄服刑的齊崇淮。信中舉報了包括地方新聞官員、黨政幹部、執法人員、醫院、菸草專賣局等機關工作人員共29人。舉報信中列舉了這些人的姓名、職務、家庭住址、電話等信息。

舉報信說,齊崇淮在地方公安局對他所做的筆錄中說,被舉報人為阻止媒體曝光負面新聞,曾向他和其他記者行賄,數額從幾千元到數萬元不等。

報導指出,維權記者齊崇淮早年因揭露山東滕州市委豪華辦公樓事件於2007年被判刑4年。今年6月,當地法院在他即將刑滿之際又以敲詐勒索罪與職務侵占罪判處他9年監禁,齊崇淮還要再坐8年監牢。

浙江獨立作家昝愛宗認為,這封舉報信很可能就是齊崇淮所發,且舉報內容的可信度比較高。他說:「本來他可以到期出獄的,但現在又不能出獄。他可能以前對這些官員的腐敗有保留,不願意得罪更多的人,怕得到更多的打壓。這一次他一看打壓已經超過他的預期了,他有可能就把他所有掌握的一些官員腐敗的秘密舉報出來。」

據報導,被舉報人之一是滕州市原宣傳部副部長朱瑞國。舉報信說,2006年滕州市辛緒澱粉廠發生玉米罐砸死9人事件。當時朱瑞國曾給了齊崇淮4000元,叫他不要報導這件事。

朱瑞國對於是否給了齊崇淮錢,他沒有正面回答,只說:「當時搞過調查也搞過筆錄,可以問一下宣傳部,或者是公安部門。調查結果就是有這個事情,具體的詳細細節真的記不清楚了。」

Read more: 世界新聞網-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 貪官何其多 一封信抖出29

 

辛旗談對台策略:台灣經驗 不能忽視

 

【聯合報╱記者賴錦宏/綜合報導】 2011.07.09 03:25 am

 

 

一向被外界視為代表中共軍方聲音的大陸中華文化發展促進會副會長辛旗日前表示,大陸「不能否認台灣的中國人曾創造的經濟奇蹟、台灣走向現代化的經驗,也是中國現代化歷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並強調,新世紀中共處理台灣問題的策略之一是,寄希望於台灣人民,使台灣人民真正成為兩岸中國人共同建立現代社會的重要力量。

 

辛旗的話,凸顯了台灣經驗在兩岸交流歷程中的重要性,而台灣人民也是建立現代社會的主力。他也指出,中共將靈活運用和、戰兩手策略,努力爭取用和平方式解決台灣問題,但不放棄非和平方式。

 

辛旗日前接受中新社訪問,分析了胡錦濤在中共建黨九十周年大會的講話,以及中共中央處理台灣問題策略的五個特點,一是把反對和遏制「台獨」作為首要任務;二是提出和平發展戰略思想;三是開闢兩岸政黨交流新渠道,重新啟動兩會制度性協商機制;四是寄希望於台灣人民,促進兩岸交流,使台灣人民真正成為海峽兩岸中國人共同建立現代化社會的重要力量;五是堅持台灣問題是中國內政,營造和鞏固一個中國、反「獨」遏「獨」的國際環境。

 

他另外提出四個啟示,一是統一是國家的核心利益。解決台灣問題要有耐心,又不能無限拖延。要「對統一後的台灣地位作出合情合理的政治安排」。二是靈活運用和、戰兩手策略,努力爭取用和平方式解決台灣問題,但不放棄非和平方式。

 

三是堅持把發展經濟、增強綜合國力,增強中華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作為實現和平統一的重要因素。「要把解決台灣問題和中國的現代化進程連在一起」。他說,台灣問題不單是統一問題,還蘊含整個中華民族民主程度、文明水準的提升和國家的現代化。

 

四是積極推動兩岸人民的往來及兩岸商談,持續推動各種交流。歡迎與台灣島內主張認同一個中國原則、支援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各界進行對話,也希望台灣民眾成為促進兩岸關係發展的動力。

 

辛旗強調,解決台灣問題要「把握主題、構建框架、反對台獨、逐步統一」。從現階段解決兩岸民生問題,互惠互利,到簽訂文化協議,再到兩岸結束敵對狀態,建立軍事安全互信機制、簽訂和平協定,有規劃地構建框架、穩健推動解決問題的政治安排。

 

2011/07/09 聯合報】@ http://udn.com/

全文網址: 辛旗談對台策略:台灣經驗 不能忽視 | 兩岸要聞 | 兩岸台商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1/6447749.shtml#ixzz1Rj9OwxX7

Power By udn.com

 

大陸鎖定台灣首投族 擴大交流

 

【聯合報╱記者賴錦宏、侯雅燕/台北—北京報導】 2011.07.09 03:25 am

 

大陸暑假期間擴大邀請台灣青年參加兩岸交流活動,並加大力度解決台商糾紛案件,除了「持續推動兩岸交流」,更重要的是在台灣大選關鍵年,希望台灣民眾發揮促進兩岸關係發展的動力。

 

北京消息人士表示,大陸十分重視台灣內部發展。一方面在九月後,停止省長、部級官員等大型團組訪問活動;另外擴大與台灣青年、台商的交流。貫徹中共中央「寄希望於台灣人民」政策,目標直指「首投族」(首次投票的族群)和「廣大台商」。

 

中共國台辦也積極處理台商問題,工總去年底向大陸遞交對大陸投資建言白皮書,國台辦昨天以書面回覆,這是大陸國務院層級首次回函台灣工商團體意見,雙方將建立定期溝通協商機制,協助台商在大陸投資經營。

 

工總秘書長蔡練生指出,工總特肯定並感謝國台辦的回函,工總將與專家討論,若需要大陸進一步協助,工總會將意見載明於今年九月公布的年「對大陸投資經營環境之建言」白皮書。

 

今年的「國共論壇」和「海峽論壇」,大陸邀請台灣參與的人數都創紀錄。這兩天遼寧舉行「兩岸青年聯歡節」、湛江舉辦湛台學生夏令營、武漢和北京則辦「追尋歷史足跡」,兩岸青年學子參訪團一一開鑼。

 

中共國台辦發言人楊毅日前透露,由中共國台辦、共青團中央、全國台聯、教育部等十七家單位共同主辦的兩岸萬名青少年大型系列交流活動「兩岸同心我們同行」,將在七月上中旬分別在北京和大陸各省市相繼展開。

2011/07/09 聯合報】@ http://udn.com/

全文網址: 大陸鎖定台灣首投族 擴大交流 | 兩岸要聞 | 兩岸台商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1/6447745.shtml#ixzz1Rj6u4df4

Power By udn.com

 

來台坐月子 大陸準媽媽探路

 【聯合報╱記者陳俐君/台北報導】 2011.07.10 03:23 am

 

 

開放陸客自由行,不少大陸準媽媽,看中台灣坐月子中心服務好、設備佳,專程來台探路,希望產後飛來台灣坐月子兼度假。

 

廿三歲曹小姐,是上海某廣告商千金,計畫生第二胎的她,耳聞台灣坐月子中心設備舒適,還有九層塔烘蛋、麻油雞湯等補身餐點,飛來台灣參觀。

 

她說,上海飛台北只需一個多小時,「來台放鬆兩周,再回家,才更有體力照顧寶寶。」

 

小姐說,上海坐月子中心,好一點的,換算成台幣,一個月至少六十萬元,與台灣不到卅萬元價格相比,貴上一倍。

 

丈夫是台商的卅歲大連姑娘翟小羽,已二度在台生產與坐月子。她說,大陸經濟良好家庭,多會請領有專業執照的「月嫂」到府服務,一個月需五到十萬元台幣;當地月子中心因服務還不純熟,價格呈兩極化,所以產婦不流行到坐月子中心。

 

翟小羽也發現,大陸月子餐口味偏輕淡,少以米酒、麻油烹調,也不太使用中藥;台灣月子中心有營養師調配餐點,選擇多樣,「吃起來美味多了。」

 

薇閣產後護理之家執行長韓睿穎表示,陸客自由行開放後,詢問想來台灣坐月子的大陸準媽媽,增加近兩成。

 

不過,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秘書長黃閔照指出,陸客自由行,最多只能待十五天,產婦來台坐月子,新生寶寶很難跟著來台;且台灣不像美國是屬地主義,大陸媽媽來台生寶寶,新生兒也拿不到台灣國籍,坐月子市場有待考驗。

2011/07/10 聯合報】@ http://udn.com/

全文網址: 來台坐月子 大陸準媽媽探路 | 兩岸要聞 | 兩岸台商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1/6449184.shtml#ixzz1Rj5jHXom

Power By udn.com

 

不分區爭議 蔡英文一次說清楚  全文   

新頭殼newtalk 2011.07.10 林朝億/台北報導

 

629,民進黨中執會通過不分區名單,引發外界議論。今日學界、社運界也將召開記者會質疑。對此,黨主席蔡英文昨(9)日邀請媒體餐敘,除了說明她決定名單的依據外,也一一回答媒體的提問。

 

以下是蔡英文與媒體餐敘對談內容:

 

蔡英文:這幾天不分區名單,社會有很多不同的意見。我是覺得各界在看這個名單時,不出,第一個就是他從個別的人去看這個問題,或者說,有時候從一個角度去看這個名單。那事實上,看這個名單是應該是要看整體的民進黨未來的佈局,還有民進黨在這一次總統大選、還有立委選舉之後的整體政治情勢。有這些整體性的考量。

 

所以,不分區名單是這些整體性考量的一部份,所以你把它單獨拿出來看,你當然都有可以切入、做一些評論的空間。但是如果你把它變成了整體性的一部份的話,看的角度就不一樣。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這個整張名單呈現出來的也是一個整體。如果你把這個名單的單一一個人拿出來看的時候,可能會喪失你觀察這個名單必要的平衡站。

 

所以,我知道外界有很多不同的看法。對於說,對於最後處理這個名單的人來說,對於我們看的角度、對於整體的情勢的看法,可能是不一樣。我必須承認這是一個非常困難的過程,這是要去提出一張不分區的名單,而這個名單可以在未來民進黨整體戰略的考量上面扮演一定角色。那我們也知道這張名單拿出來會被個別拿出來、或個人拿出來看,這也會產生一定程度、在觀察角度上不同的問題。

 

很抽象對不對?但是也很安全。(笑聲)

 

其實很多的社運團體或許覺得沒有他們的代表人在裡面。主要的是一些社運團體、或者理想性比較高的人對於我們不分區的期待,我可以理解。就是社運團體或傳統上比較弱勢的這些團體,他們對於這張名單的期待我可以理解。但是我們在思考上的落差可能在於他們覺得只要在專業議題上可能有深入、有理解對的人就可以變成我們這張名單上面的人選。可是在我們思考上是說,不但這個人有專業、就是說對這些社運所關切的議題他有專業的經驗以外,我們必須還要考慮他是不是有政治能力。因為畢竟立法院是一個政治機構,他必須有足夠處理政治議題的能量。這也是我們在發現這一屆現任立委、稍微發現說有些不分區立委他的政治能量有些不足。那也一定程度去影響到我們立法院的戰力。

 

如果我們是一個像國民黨一樣的政黨,有很多很多的席次的話,有很多很多的資源的話,或許我們有比較大的空間。但是說以民進黨,可以運用的政治資源並不多,可以用的政治資產不多。所以不分區是我們一個很重要的政治資源,我們必須要省著用。所以在這種前提之下,我們選擇的人,也就是說專業的,我們講的政策專業,或者說他在社運的這種專業,他必須有一定的政治能力。或者說,他有一定的政治潛能。也就是說,我們不是這一次把這個機會給他們就完了,我們希望說,他們在議事的過程中能夠發揮他的攻防能力,他也能夠把自己發展成有處理政治事務能力的人。那我們也希望他做過一屆、二屆的不分區立委,他可以長長久久的變成民進黨的政治資產。不是說做完一屆、二屆就跟我們再見,回到他原來的專業。因為我們可以培養政治人才的地方並不多,那我們也希望善用這個。所以在挑選的時候就費盡心力。

 

或許你們覺得人很多,但是可以挑的人真的並不多。真的不多。

 

那另外從一個角度來看,我們也有政治名單。換句話說,我們傳統上由選舉出身的這些政治人物,我們在挑選他們的時候,我們也會注意到他們的專業能力。也就是說,我們這些所有不分區立委都是一個混合體,他必須要有專業能力、也有政治能力。

 

那這些傳統上我們看來的這些政治人物,我們希望說他能夠有一定的專業能量。所以在選擇上我們也有做過一個篩選。所以,我必須要講,外界說所謂的派系的問題倒不如與其這樣看,我們在挑選的時候,我們有注意到內部政治生態的平衡。作一個政黨你不可能不考慮內部政治生態的平衡。

 

換句話說,重點在於最後的取捨權在哪裡?我可以很清楚地講,不在於各派系、在於這個(提名)委員會。但是我們在考量的時候,也要考量到黨的內部生態的平衡。

 

但是我們在挑選對象的時候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則就是或許他們來自不同的系統,他們在前階段的政治生涯裡跟那個系統比較接近,可是說我們都希望在我們下個世代,其實在過去民進黨三年也是這樣一個情況,他可以是不同的派系、他可以一起工作。在中央黨部,其實在我們青壯世代這個趨勢很明顯。就是說他們不論是來自於哪一個系統,他們一旦進入中央黨部他們都可以相互一起工作。我們也希望我們所挑選的這個世代(編輯按:應是「不分區」的口誤)進入立法院後,他們可以一起工作、互相合作。

 

所以如果你看民進黨的過去的三年,雖然有派系的利益的衝突,但是他的合作所發揮的能量其實是充分的。你看我們過去的歷次的選舉,各派系所發揮的能量其實是蠻大的。

 

我們也希望說,或許派系的問題我們一時沒辦法做個處理,但是我們至少可以做到說,我們所挑出來的人選在將來的立法院可以互相合作,互相共同去處理議題、互相的幫忙在立法院攻防。這個是我們在挑選不分區立委的第二個考慮。

 

所以你或許會覺得這張單子像傳統的,就是來自一個特定的社運團體,才能夠體現社運團體的價值。我覺得這是一種想法,也是我們早期的作法。我們現在是說社運團體所代表的價值,作為一個成熟的政黨,價值是一個很重要的事情。但是對政黨來講,要轉換成一個政策。把價值轉換成政策這種能量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轉化過程。這就是說他不是在特定的社運領域中有專業,還要有處理政治問題的能量,同時還要一定程度可以處理政策。

 

對政黨來講,這些經常跟我們往來的社會運動團體他體現的價值,其實是我們政黨必須要轉換的政策。這就是我們智庫的功能,跟我們政策會的功能。所以這些社運團體真的不需要太擔心,他們沒有代表、或者說跟他們長期在一起的人進入到我們的名單,以致於他們的理想沒有辦法被體現,沒有辦法變成是政策。

 

事實上我們的智庫,我們比較新世代的政治人物,他們都受過蠻好的教育,也其實是有一定程度的專業,他們也是有能力把這些社團所謂進步性的理念轉換成政策,然後有一定政治能力來處理。

 

我是覺得社運團體不必太擔心沒有他們的人在民進黨的不分區裡,就不會體現他們的價值,這個真的不用太擔心。

 

記者:所以外界會質疑這些社團的人數是否太少….

 

小英:我不覺得。因為重點在他們所代表的價值怎麼樣轉換成一個政策,怎麼樣轉化成一個立法的運作。這個才是重點。你看我們的前政務官,其實也沒有在這個名單上。就是說,我們處理政策的那些前政務官、學者也都沒有納進這個名單,因為名單真的很有限。所以,我們也用了同樣的邏輯,我們請了智庫的代表人進入這個名單。譬如說台灣智庫就有鄭麗君進入這個名單,那民進黨新境界智庫就由它的副執行長蕭美琴來進入名單。

 

所以這一些我們智庫裡的人他所要體現的這個政策,其實是可以透過他們這兩個在立法院裡去做處理的。

 

我們不分區名單不是像過去可以由黨員去競逐投票。那是另外一種競爭性的名單。這一次的名單是一個整體性,配合黨在下一個世代的需求所做出來的一個規劃性的名單。

 

我們事實上在作業過程中對於每一個列在單子上的人,他將來要放在哪一個專業領域,其實我們都把他給弄好了。只是沒有拿出來而已。就是說每一個人他將來要駐守在哪一個專業領域,包括他前階段是政治人物的人、或者說是選舉出身的人,我們都把他給弄好了。他將來就必須要守在這個委員會裡面。

 

我知道我們的選民主要是來自於社會比較弱勢的這些,比較基層的,所以我們的區域立委、不分區立委大部分都集中在社福跟環衛(委員會)。就讓我們在立法院整體的議題佈局發生很大的不足,它的普及面都不夠。所以,我們這張名單,把它做個調整,每個名單上的人我們都有給他分配不同的領域。

 

記者:主席,呂副總統有批評過好像跟主席靠攏就好像可以在名單裡面。那可能主要還是講三位發言人。你怎麼看待外界有這樣的發言?

 

小英:這個就是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我也有五個發言人現在在選區域立委。就是說民進黨在這段時間的發言人他是一個培養人才的地方。我們希望他們能夠經歷發言人後可以出去選舉。我有五個發言人現在在選舉,我有很多一級主管現在在選舉啊。而且都很困難的地方,我都派他們去啊。在我身邊的人沒有特別好。

 

那你下一個問題是什麼是在我身邊的人。我畢竟是黨主席啊。我帶領的是整個黨,整個黨是跟著我一起工作的啊。所以這三年來有實際參與黨的運作,共同背起黨的責任的人,就是這些人。或許這些人不是黨的所有人才。那是真的。我們還有很多區域的立委在選。或許將來我們再執政的時候,可以讓更多人的有更多的機會加入這個執政的行列。我知道很多人都聚焦在我的發言人身上,但都忘掉了,不是我的發言人,而是這黨的發言人,他本身就是讓我們的青壯世代有這個曝光,有這個歷練的機會,然後他們將來會再出去選舉。

 

我有五個發言人,你數一數啊。(林右昌、鄭文燦、蔡其昌、趙天麟、莊碩漢)。

 

但是你現在看我的發言人其實是為了我大選的發言人。他們不是本來(就)是發言人,而是他們有專業功能的取向,在分工上有這個必要,調回來做這個發言人。也就是說這個不分區名單上的發言人,是要在將來選舉時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所以你不能說,他是發言人就直接轉換成不分區,他是不一樣的。

 

那你(徐)佳青就被人家問,她為什麼不是(不分區)?

 

徐佳青:是啊,就被你們(媒體)問啊!

 

記者:你在決定這份名單的政治類與專業類的比例問題….

 

小英:我不把它用比例來看,因為政治人物部分他其實也有專業面。社運的這些理念,他其實也有他的代理人可以轉化的啊。我覺得一個選舉出身的人他在處理專業問題不一定會比這個學術團體、或社運團體出來的人處理專業問題來的差。

 

我舉個例子來講好了,或許大家會覺得不恰當,可是你想一想這個法官法最後協商的是誰負責的?最後協商的是柯總召(柯建銘)負責的。他把司改團體跟司法院、跟國民黨坐在一起就處理掉。這個法官法最後著力最深的是民進黨。

 

因為一個政黨必須處理很多很多的議題,所以每一個立法委員必須有一個能量,他可以跨議題處理。如果說,我們有很多的位子,那我們可以給不同社運領域的人一個專屬的位子。但是我們位子真的很有限。我們就必須要有那種跨領域處理不同專業的那種政治能量。

 

記者:主席剛剛提到要注意黨內政治生態的平衡,這一點有沒有跟各派系討論過?

 

小英:我畢竟做過黨主席三年。或許有人覺得我還是政治外行的人,那是外面的觀察啦。我跟每個系統都有經常性的往來。你問一下他們的系統裡要用誰,他們真的沒有告訴我啊。他們真的沒有告訴我。乃公(吳乃仁)你沒有告訴我。

 

吳乃仁:我不敢講。那是我連碰都不敢碰。

 

小英:我們沒有談過,我也沒有去問其他系統你們要什麼。沒有啊,這是我們(提名)委員會跟主席室的人的判斷。

 

記者:主席,你們是有政治判斷,但就我們媒體來說,如果像蘇貞昌、謝長廷放在後面,如果沒有事先溝通….

 

小英:這是另外一件事情。這不是政治生態問題,這是一個我們比較資深的世代,他在押後,然後送我們青壯世代往上的推力。這是另外一種考慮,不是政治生態平衡考慮。

 

記者:這個我們媒體會解讀說,這麼感人的情形下,為什麼還要把子弟兵放在前面?

 

小英:這就是我們的想法,我們要我們資深世代送我們青壯世代上壘啊。

 

記者:我舉個例說,為什麼李應元謝系,蘇貞昌吳秉叡,為什麼要送他們上來?如果要感人,為什麼不強一點?

 

小英:我覺得這是媒體的考慮。從我的角度來看,不管你同不同意我的看法,或者你相不相信我的講法,我的想法就是這樣。

 

吳乃仁:你要求政治人物變成聖人。

 

小英:我要有一組青壯世代準備進入立法院接手。但是你要把他推進去之前,必須要有政治的推力。我們也希望這些資深的、社會上有政治能量的人推他們。這個跟他們的人配什麼人完全無關。我可以跟你保證完全無關。

 

在這個整個思考過程中,其實我們所謂的天王要不要進入名單是最後最後才決定的。

 

記者:這能不能跟我們說明這個過程?是你這邊主動提這個想法還是天王的想法?

 

小英:我覺得這個都是來來回回相互的激盪,其實你們媒體也創造了不少話題,不是嗎?你們也出了不少意見,不是嗎?我看很多媒體還很積極的參與我們這張不分區名單的運作。

 

記者:對於鄭素華這個要怎麼補?

 

小英:這個我們內部還在考慮。現在沒有什麼可以講的。這一題早就預期到了,所以我的答案早就想好了。(笑聲)

 

記者:主席剛剛有提到社運團體的政治能力處理的議題。要請教主席,能不能很具體說,有沒有哪些社運團體提出的人後,你們的衡量是什麼?

 

吳乃仁:你要我得罪多少人?要把人講出來嗎?一個政黨跟一個社運團體要改革的結合部要在哪裡?結合部難道是在人事嗎?我們結合部在於理念的分享,然後轉換成政策嘛。這個才是一個政黨想要改革這個社會的力量。結合的部位不應該是人事啊。

 

你如果今天跟我講,民進黨跟那個改革社會的理念背叛了,我可以接受。可是你跟我指則這個人事….

 

小英:你仔細看一下我這個名單。跟我們民進黨長期追求的這些價值,這些人都沒有違背啊。其實這個政策是黨的政策。當經過轉換成黨的政策時,整個立委就必須去執行它。那另外也有立委個別關心的議題,無關於黨的政策立場,那就另外一件事情。所以我們也希望每個立委在他的專業領域裡面必須去連結那個指定的社運團體。這是我們將來對他們的要求。我們可以指定立委負責哪些社運團體關心的議題。

 

記者:有些立法院記者對於有些專業的記者比較…

 

小英:你就直接講黃淑英的問題。來我跟你講黃淑英的問題。我剛剛講繞了一大圈就在講這個問題。我們三分之一的立委都希望到社福跟衛環。因為這是我們支持者最需要的。所以我們就看到我們區域跟不分區很大部分都集中在社福跟衛環。那我們不分區就要做調節。

 

記者:有去參加區域立委選舉登記,但退選了(編輯按,指段宜康)。當然不只一個啦。但外界就會認為….

 

小英:我可以理解你的意思。其實這次名單我們也去考慮到地理分佈的問題。尤其是非常艱困的選區,你說台北市為什麼大家都跑到大同、中山區?因為只有那個地方是我們最強的。在選區分佈上,只有那個地方是我們有絕對的勝算。但是其他地方對我們來講,都是極艱困選區。你就必須面對一個現實就是我們北部的人,尤其在台北市的這些人,他可能一次一次的選,一次一次的落選。他終究是沒有辦法上立法院。那就必須靠不分區來補足區域的分佈。

 

那這一次我們在台北市就只有在中山大同區比較有把握。我們這一次可能在台北市會多幾席,但是還是比較艱困。你看上一次的選舉,鬧到我們台北市區域立委一席都沒有。那這裡的選民服務要怎麼做,這是一個問題啊。

 

所以這次我們不分區的規則,我們將來會指定他將來就在那裡服務。因為我們真的太弱勢,2008年選完後,我們發現好多地方都沒有立委。所以我們也去注意到艱困選區立委分佈的情形。

 

記者:社運團體會反彈的原因可能不是代理人,而是有沒有溝通過哪些人會代理他們的議題?

 

小英:所以,我們會後續溝通。就是他們希望誰來處理他們的議題,那個需要有個大家討論的過程。我們不是第一天跟社運團體在一起。我們跟他們在一起很久了。我們區域立委、政務官其實都很密切的跟社運團體在一起工作過。所以跟社運團體連結,不一定只是不分區。

 

如果他們覺得有立法院的需求的話,我們會跟他們談啊。就是可以坐下來談,他們希望有哪些立委、專人可以負責哪些議題。

 

記者:主席你覺得剛剛講的那些,能夠說服明天要開記者會的那些學者?

 

小英:我覺得說服不重要。我其實就想找個機會把這些講清楚,剛好今天有個時間。我不喜歡在街上被碰到、麥克風堵上來講兩三句話,然後又講不清楚。而且很多的東西,政黨它要考慮的事情,我們也不需要每件事情都告訴每個人。

 

他可以理解,我們很感謝。不能理解、不能接受,我們就繼續溝通。

 

記者:主席那是不是當時名單提出時,就把哪些人是代表哪些類….

 

小英:因為我們不想聚焦在個人身上。

 

記者:因為每個人對於名單上每個人看法都不同,所以產生這麼大的…

 

小英:所以一直要找個時間、但太忙了,來把這個事情講清楚。

 

記者:所以,主席你還是覺得這是最好的名單?

 

小英:這是在我們所受的侷限的範圍內所提出來的。幾近乎是,你如果說是我的話,你會很痛苦的。你真的面臨到有這麼多好的選擇,沒有辦法把他放在安全名單內那種痛苦你很難想像的。

 

世代交替、還有我們支援要來選舉的、將來在立法院裡要來攻防的能力、跟處理政治議題的能力。

 

記者:副手有沒有時間點?全代會前?

 

小英:你們為什麼這麼急?

 

記者:主席,我們為什麼要問副手,就是要問你們選擇副手的價值。在採訪不分區時,並沒有覺得說你們有告訴我們你們是怎麼選擇的?

 

小英:不分區的過程,因為老實講,有人可以進入名單、有人不可以,那都是一個很敏感的過程。對人的心理感受等等,所以很難事先去講什麼事情。所以,事後有些東西,凡是牽涉到人的問題都很難講。

 

記者:所以我剛剛提的是價值,不是人的問題。

 

小英:所以今天(徐)佳青跟我講的一句話也對,因為在這些問題上因為民進黨的理想性比較高,所以大家對我們的期待比較高,所以對我們的適用的標準比較高。這個我可以接受啦。所以即便外面的批評這麼多,看起來到現在,我看起來還沒有生氣罷?我知道我們的社會資產就在那裡,但是只是長期制式的想法,在這次不分區的名單裡,我們換了一個比較不同的思考。

 

也就是說,我們必須要把專業能力跟政治能力合併思考。因為畢竟民進黨可以用的資源並不多,我們每一個資源都要好好用。而且每一個培養出來的人,我們都希望他們長長久久跟我們在一起。我們不想要讓政治人物他的政治生涯中斷。即便再好的人才他中斷了,就不能延續。就前階段來講,那個培育的過程就浪費掉了。所以,我們也希望他們有一定的連續性。

 

記者:副手的時間點?

 

小英:副手的時間點,我們要開全代會總會告訴你罷。全代會時副手總會出現罷。

 

(編輯說明:為了完整呈現蔡英文原意,除了少數語助詞及媒體提問略做縮減外,基本上都是以全文方式呈現。此外,座談過程中,也有競選總部總幹事吳乃仁、發言人徐佳青加入對話,也加以呈現)

 

蘋論:對李登輝案的希望

2011 0711 台蘋

 

特偵組起訴李登輝,政治效應似乎不利國民黨的總統及立委選情,多於不利綠的選情。為什麼?因為選民大多認為這是政治動作,目的在讓深藍選民爽一下,從含淚不投馬,到含笑投馬。

 

 

相信馬沒干預者少

弔詭處在於:馬一再強調他沒有干預司法起訴李案。如果他沒有干預,是特偵組這座自走砲自己獨立辦的案,那馬就在起訴李的案子上沒有功勞,連苦勞都沒有,深藍選民為什麼含笑投馬?應該去感激特偵組讓他們爽到,不關馬的事。

但深藍選民顯然相信馬有干預 ,才會把起訴李的快感之功記在馬頭上。若連藍色選民都不信馬沒干預司法,怎能讓綠色選民相信?那表示:相信馬沒干預的人不多,或者真的沒干預也讓藍選民誤認有干預而含笑投馬,讓馬成打李英雄。

但是藍營若堅信馬打李有功,馬固然拿到深藍鐵票,但綠色選民的票就會失去。為了找回2008大選時淺綠及中間選民的「馬英九的民進黨票」,就要強調馬在起訴李的案子上毫無干預,是特偵組的自發性動作。但是這又與深藍相信馬有干預而互相矛盾。真是有一好就沒兩好。最好是強調沒干預時只有綠聽到;而默認干預時只有藍聽到。

 

 

時機程序都起疑竇

為什麼起訴李會讓人相信是政治動作?主要是兩個理由:一是時機正好在大選前半年。此時起訴已經卸任11年的總統,起訴的案子發生在17年前,讓民眾怎麼信服?二是只經過一次的訊問就起訴,即使特偵組說證據早已取得,也讓人產生有違程序正義的質疑。國民黨最擔心的是在法官審理過程中,90歲裝有11支心臟支架的李登輝怒極攻心,病倒或病故,那個政治效應之強烈絕對大不利於國民黨選情;就算曾文惠氣病了,也都有一定的效應。據國民黨人士表示,7218全會上,已有不少常委、中央委員私下對李案議論紛紛,對馬政府此時引爆李案,相當不以為然。可見連國民黨核心幹部都認為是馬政府或親馬檢察官刻意在此時操作李案,民進黨及民間更不必提了。

 

 

盼檢方純依法辦事

民進黨表示,國安密帳案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最後拉蔡英文下水,以司法手段鬥臭小英,保住馬的王座。如果真是這樣,反作用力將使國民黨嚴重受傷。李案加蔡案已經夠讓選民對國民黨反感了,若再加親民黨攪局,李、蔡、宋,三人大戰馬英九,國民黨的選情真的燒到眉毛了。我們的希望是,特偵組真根據充分的證據起訴李,沒有馬當局的政治壓力,也不理會選舉,獨立進行司法動作,完全不考慮對藍綠的影響。

 

Nationalists form party for Taiwan

EXPELLING CHINESE:The party defines ‘Chinese’ as ‘people who were born in or have lived in Taiwan for an extended period, but who identify as Chinese’

By Chris Wang  /  Staff Reporter

 

 

Former presidential adviser Huang Hua, standing, brandishes his fist after being elected the first chairman of the Taiwanese National Party, which was founded in Taipei yesterday.

Photo: Lo Pei-der, Taipei TimesThe Taiwanese National Party (TNP) yesterday announced its formation in Taipei, becoming the only political party in the nation to list a referendum on self-determination and the creation of a new country as its objectives.

 

Huang Hua (黃華), who served four jail terms for a total of 23 years for his involvement in Taiwans independence movement during the Martial Law era, was voted chairman of the party. Huang served as an adviser to former president Chen Shui-bian (陳水扁).

 

No one will give you an independent country as a gift. You have to earn it and that’s why we are establishing this party today,” Huang said.

 

About 100 independence supporters, most of them seniors, have registered as the party’s founding members. Among them, more than a dozen are retired or active university professors who used to be actively associated with the Taiwan Independence Party, otherwise known as the Taiwan Nation Party, which has lost momentum in recent years.

 

The party chose its founding day to remember the Taiwanese People’s Party, the first political party established by Taiwanese on July 10, 1927, during the Japanese colonial era.

 

The new party aims to promote Taiwanese nationalism by what it called the “Taiwan nationalism movement 2.0,” with the ultimate goal of “expelling the Chinese and safeguarding Taiwan” and the mid-term goal of holding a national referendum under international observance on Feb. 28, 2014, to determine Taiwan’s independence.

 

Chinese were defined by the party as people who were born in or have lived in Taiwan for an extended period, but who identify [themselves] as Chinese, Ted Lau (劉重義), mastermind of the partys political philosophy, said in a keynote speech.

 

The first phase of the Taiwan nationalism movement ended last year in failure, Liu said, adding that a brand new “2.0” era would consist of actions as well as promotion and mobilization through the Internet and social media.

 

The TNP intends to duplicate the experience of Estonia, a former Soviet Republic that declared independence in 1991, by enlisting Taiwanese who favor the establishment of a new country, before holding a national referendum.

 

Liu said the party also tried to pattern itself after the Sinn Fein, a political party in Northern Ireland that supports the establishment of a new Irish Republic, and functions as part of a trinity organization, with the Taiwanese National Congress and the Taiwan Guardian Team making up the other two organizations.

 

However, I think Taiwan has a mature society and mechanism, so the Taiwan Guardian Team will not be a military organization like the Irish Republican Army. It will be a grassroots organization that works for local communities instead,” Liu said.

 

The road to Taiwan independence has been and will be a long and winding road, political commentator Paul Lin (林保華), a Chinese who obtained Republic of China citizenship, said before giving the TNP his blessing.

 

The TNP said it would endorse Democratic Progressive Party Chairperson and presidential candidate Tsai Ing-wen (蔡英文) in the presidential election in January, adding that it planned to nominate candidates for the legislative election.

 

This story has been viewed 1165 times.

 

(林保華按:有的人對此感到驚訝,正是他們對中共缺乏了解。華叔反共的堅定與靈活,正是與他這段歷史而後與中共決裂有關有關。中共最怕的也是有類似經歷的人,因為他們對中共太了解了。蔣經國與李登輝甚至還加入過共產黨呢。有關華叔的這段經歷,現在旅居加拿大的梁慕嫻在《開放》雜誌連載的回憶錄有多篇報導,可供參考。梁慕嫻聰明之處,也是在華叔去世後才詳細述說這些經過。華叔生前也並未刻意隱瞞,只是不想多說,就是擔心有的戰友不理解而引起尷尬。不過蘋果日報使用的標題也有煽情之嫌。)

 

--------------------------------

 

司徒華生前每年都會出席悼念六四集會,爭取平反六四的火從未熄滅。圖為 06年六四集會情況。

 

《大江東去》自爆:苦等 17年盼入中共

支聯會震驚促公開華叔錄音

20110711

香港蘋果日報

 

 

【本報訊】由已故支聯會主席司徒華的家人主理、號稱為司徒華回憶錄的《大江東去》快將出版,司徒華的家屬透過部份傳媒披露書中部份內容,在率先公開的部份,指司徒華曾秘密加入共青團,苦等加入中國共產黨 17年不果, 85年參選立法局有跟新華社打招呼,最終於 89年六四中共血腥鎮壓民運後覺悟中共本質,與之決裂。多名支聯會成員對書中有關華叔 89年前與中共關係的內容感到詫異.希望家屬公開有關錄音和資料。

 

記者:白琳、林俊謙、許偉賢、莫劍弦

 

華叔苦等 17年入中共?

昨日《星島日報》和有線電視報道《大江東去》部份內容,前者引述華叔胞妹司徒嬋,後者則主要剪輯資料片段。報道指,司徒華 40年代入讀

 

油麻地官立學校時,老師向他推介左派刊物《學生文叢》,其後他認識該刊編輯廖一源, 18歲籌辦學叢之友讀者會,並在廖介紹下秘密宣誓,正式加入新民主主義青年團,即共青團前身。

 

放大圖片

 

1973

政府削減文憑教師薪酬,司徒華(右二)在總督府外請願。

 

放大圖片

 

1988

為爭取民主政制,司徒華(右)在新華社門外絕食。

 

成立學友社背景遭質疑

報道指,司徒華在中共指示下成立學友中西舞蹈研究社,即學友社,旨在吸納英文書院精英學生,藉以滲透社會精英階層,並擔任語文班導師,當時學生包括全國人大常委范徐麗泰的丈夫范尚德。書中指司徒華其後轉投幕後,教導「有潛質」學生左派思想,當時其領導包括其後成為港澳辦司長的諸樺、陳實及歐陽成潮。

歐陽成潮後發動社員踢走司徒華一方的幹事。司徒華離開學友社後,被指派到兒童報任義務總編輯。 66年華叔年屆 35歲,超越共青團年齡限制,向歐陽成潮要求介紹他入黨,但對方以「政策有改」為由拒絕。

報道引述司徒嬋稱,司徒華曾經越級向當時中共在港最高主事人孟秋江「哭訴」,後來孟秋江在內地被批鬥而自殺。司徒華感被遺棄,適逢文革,才覺悟中國走不出權鬥。不過,此後司徒華並未與中共斷絕聯繫,報道稱他 80年代因教師運動聲名大噪,參選立法局時曾向新華社「打招呼」,當時新華社也「積極」回應。

司徒華成為《基本法》草委後,時任新華社香港分社社長許家屯曾邀他加入共產黨,明示欲栽培他做特首,但被司徒華拒絕。 89年六四事件司徒華對中共「死心」,正式決裂。

 

放大圖片

 

1995

司徒華在市政局及立法局直選均大勝,成為華叔光輝的戰績。

放大圖片

 

1996

司徒華於回歸前曾領軍上街,反對成立臨時立法會。

 

昔日戰友未聽過感錯愕

放大圖片

 

2010

病重的司徒華堅持信念,到時代廣場守護新民主女神像。

 

對於這些「往事」,司徒華的支聯會戰友表示聞所未聞。支聯會主席李卓人坦言:「華叔一路都企硬(爭)民主,喺香港爭取民主時都係好早嘅事,唔係八九後嘅事,教協一直都企硬。」李卓人與支聯會常委梁耀忠希望,此書作者能公開原始資料,讓公眾判斷。

民主黨李永達也說,「啲資料會同我哋所知有咁大出入。我同華叔識咗三十幾年,由 78年到家,傾過偈好多次,從冇聽佢講過呢樣嘢,亦無從暗示過佢入過呢個組織(共青團)。」

他說從未聽過華叔早於 96年為回憶錄錄音;華叔 04年退休時,他和民主黨多名高層游說華叔寫回憶錄,有報章也提出找專人代寫,遭華叔拒絕,「我哋真係好錯愕,亦坦白講,華叔會講政治最機密嘅人,都係馬丁、張文光、我、楊森同何俊仁。如果華叔真係咁講,最好公開(錄音)畀大家聽吓,相信好多人都有興趣。」

曾公開承認是共產黨地下黨員的學友社前負責人梁慕嫻早於今年 3月撰文,推斷華叔是共青團成員,「一個深受共產黨意識形態影響,而真誠地參與的人,要擺脫總得要經歷一番漸進過程,華叔也不例外,相信他是經歷了六四屠殺後才能真正地與中共在思想上,感情上劃清界限,義無反顧地走上一條追求自由民主的道路。」

 

司徒華生平

放大圖片

 

1931 2 28日 司徒華在香港出生

1941年 日軍攻港,舉家回廣東開平避難

1946年 回港後入讀油麻地官立學校第七班

1949年  4月被邀籌組學叢之友讀者會(學友社前身), 9月秘密宣誓加入新民主主義青年團(共青團前身)

1950年 畢業於皇仁書院

1958年 在學友社被奪權

1960年 被指派到兒童報工作

1966年 要求加入共產黨但遭拒絕

1973年 成立教協

1984年 拒絕許家屯入黨邀請

1985年 晉身立法局及基本法起草委員會

1989年 成立支聯會及退出基本法草委

2004年 宣佈不再參選立法會

2011 1 12日 病逝,終年 79

 

黃色字為《大江東去》披露內容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

 

------------------------------------------------------------------

 

戰友憂新書成攻擊華叔武器

20110711

(7)瀏覽人次:7,900回應:0

FacebookTwitter轉寄朋友文章回應

由司徒華家人主理的《大江東去》,內載華叔 89年前與中共有密切關係,不少自 80年代開始與華叔並肩作戰的泛民中人對書中內容直言感到「匪夷所思」,雖無意猜測公開有關「資料」的動機,但認為客觀效果上,有關內容可能被用作攻擊司徒華以及泛民主派的政治武器,影響泛民陣營。

 

《大江東去》中有關司徒華與中共關係的部份內容昨日曝光後,泛民中人坦言越看越驚心,例如書中敍述華叔主動爭取加入共產黨,但司徒華近年接受傳媒訪問,卻屢屢表示曾拒絕前新華社社長許家屯邀請入黨;書中指華叔 85年參加立法局選舉時,又曾與當時新華社香港分社商討,但當時華叔已不時公開批評北京,與他要尋求北京支持參選的言行有異。

 

爭取平反六四有目共睹

有支聯會成員稱,無意猜測這些極具爭議性的「資料」為何要在司徒華死後公開,但相信此舉動對華叔個人聲譽有影響,「始終係人哋家事,我哋管唔到,但呢啲資料華叔生前冇同其他人提過,而且又咁有爭議,始終對佢聲譽有影響。」

 

有泛民主派中人指,書中有關材料極可能會被人利用,攻擊華叔及泛民主派,「一定有人會借此攻擊華叔堅定反共形象,繼而再將矛頭指向支聯會同民主黨,指摘支聯會同民主黨暗中投共。」有民主黨人相信,支持華叔的市民不會輕信有關指控,「過去十幾年,華叔點樣反共,點樣爭取平反六四以及兩地民主,到死前一刻都冇讓步,香港市民係有目共睹,相信唔會因為呢類指控而改變佢哋嘅睇法。」

 

------------------------------------------------------------------

 

生前批評中共過橋抽板

20110711

 

【本報訊】司徒華逝世後,在回憶錄進一步披露他與中共的糾葛。華叔早於去年回應許家屯邀他入黨一事時,已表明中共必須還他一個公道,「我當時一口拒絕(入黨)。我話,你要將歷史上嘅問題解釋清楚,我先至考慮接唔接納建議」。

曾是左派的司徒華在報章專欄不諱言「過橋抽板」是中共慣技,又透露在學友社被奪權的過程,「香島、培僑、漢華等紅校六百多個學生,在教師動員帶領下,蜂擁而入學友社,藉人多勢眾的投票權,指摘我右傾保守,奪了權,大清洗。我是這樣被掃地出門的」。他更指回歸後中共形勢比建政時更好,但反問:「那時與此時入黨的人已大大不同了罷?」

回憶錄透露,介紹司徒華入共青團的正是左派刊物《學生文叢》編輯廖一原,華叔曾公開表示廖為良師,尤其六四後他遭眾叛親離之時,「一些朋友視我如蛇蠍,在街上碰見打招呼也不理睬……廖認為我是一個一貫的真正的愛國者……我感到這是雪中送炭的極大的鼓勵。」

 

「失戀」比喻人與黨關係

司徒華曾以愛情來比喻對中共的愛恨交纏,「我寫了一篇《種種的失戀者》,隱晦地以「失戀」比喻種種人與黨的關係:有的自殺;有的退出江湖;有的仍然癡戀;有的淪為皮條客;有的繼續去追求新的憧憬,仍然歌頌梁山伯和祝英台、羅密歐和朱麗葉……最後的一種是可敬的」。

 

---------------------------------------------------------

 

一改低調作風

胞妹司徒嬋出馬

20110711

 

【本報訊】《大江東去》號稱為司徒華回憶錄,出版前夕,先由華叔家人向個別傳媒披露新書內容。今次接受傳媒訪問的卻不是曾任職新華社的華叔胞弟司徒強,也不是主理回憶錄的司徒強新抱梁慧,而是改由一向極度低調、罕有開腔的華叔胞妹司徒嬋出馬。

香港回歸前,司徒強曾任新華社香港分社(中聯辦前身)外事部副部長,司徒華生前甚少提及兩人關係,但華叔死後司徒強加入治喪委員會,並公開表示以哥哥為榮。司徒強兒子司徒元為香港有線電視新聞台中國組採訪主任,其妻梁慧曾任職記者,華叔過世後,曾就《大江東去》出版事宜負責公開回應傳媒。

 

政界中人感詫異

《大江東去》出版前夕,司徒強或梁慧等卻沒有現身,反由司徒嬋接受傳媒訪問「爆料」。與司徒嬋相熟的政界中人對此感到詫異,在華叔眾多兄弟姊妹中,華叔與一直相依為命的司徒嬋最親密;華叔高度信任其胞妹,由其與支聯會中人在家中開會商討行動時,容許司徒嬋在場可見一斑。有支聯會中人不諱言,司徒嬋清楚華叔想法,「例如華叔喺度鬧共產黨嘅衰嘢,司徒嬋都喺現場。」

司徒嬋一向低調,今次出馬,有政圈中人估計,可能與華叔過身前曾呼籲家人團結有關。

 

-----------------------------------------------

 

中共滲透招攬 教協曾是目標

20110711

【本報訊】熟悉中國國情的評論員指出,中國共產黨早在抗日時期已經開始在香港活躍,又藉不同的活動招攬黨員,不少機構都有中共滲透的

 

地下黨員。近年英國解封的港英時期機密檔案就顯示,教協曾是中共滲透目標,司徒華生前曾談過當時嚴防被滲透。

據該份港英 1979年「壓力團體報告」,教協是共產黨滲透的目標,但報告認為司徒華掌權下難被滲透。

司徒華生前也曾表示,教協內曾有來自左派右派以至托派的理事,但他抓緊務實宗旨,滲透者無構成重大破壞。

 

陸恭蕙不驚訝

資深傳媒人程翔昨稱,共產黨組織在抗日時期已在香港活動,如設立八路軍辦事處等,「喺香港嘅力量已經盤根錯節」。當時共產黨為壯大勢力,除所有左派報章外,又會藉文社及學界運動會等不同形式在港招攬黨員,因此不少組織都有黨員。

曾著書論述共產黨在香港早前活動的思匯政策研究所行政總監陸恭蕙則認為,「如果你係指明對共產黨有興趣,黨會係特別注意,亦都係招入黨嘅對象。」當時「好多人未睇清楚共產黨將來執政會係點,一片愛國熱情。」但她對華叔加入共青團之說不感驚訝,因為「華叔嗰陣時好似講過,對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有啲興趣。」

 

---------------------------------------

 

特稿

日戰後新組織 吸納年輕新血

20110711

司徒華早在 18歲時已加入中國共產黨青年團的前身、即新民主主義青年團。新民主主義青年團是共產黨在抗日戰爭後,為了配合新政治局面而成立的組織,對象以年輕人為主,目的是吸納青年人入黨。

 

胡錦濤曾執掌共青團

共青團是中國共產黨組織, 1957 5月,新民主主義青年團正式改名為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當時被形容為實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及共產主義「學校」。

近年中共領導人中,不少曾任共青團高職。已故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早年曾擔任青年團的中央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也曾執掌共青團;現任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也是共青團出身, 1983年曾被派到共青團中央工作,直接受命於當時的常務書記胡錦濤,兩人因此建立密切關係。

至於書中提及曾任華叔「領導」的左派中人,諸樺曾任職港澳辦、歐陽成潮則是廣東社團總會秘書長,在左派圈子地位尊崇。廖一原年輕時曾在內地多家學校任職主任, 1951年調任香港《文匯報》, 1956年離職後轉投電影界,在生時多次獲中央領導人接見,例如 1979 1月獲鄧穎超等接見, 88年在北京參加全國文聯第五屆代表大會時獲鄧小平接見; 90 10月在港澳各界參觀亞運會開幕禮上獲江澤民接見,與中央領導關係非比尋常。

《蘋果》記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ngFengComm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