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1 19《綠色參考》

(林保華主編;提供林保華等人的評論與綠媒以外的信息。)

林保華部落格:http://lingfengcomment.pixnet.net/blog

更多中國資訊請瀏覽:http://redchina.ning.com

 

王岐山推薦舊制度與大革命;習近平重用劉雲山?鼓勵戰爭獎;港人買樓最吃力;天寒火大;蔣經國遺產

 

王岐山推薦《舊制度與大革命》

揭示社會動盪

當今中國 如法國大革命前期

 港蘋

 

一本探究18世紀法國大革命的著作《舊制度與大革命》,

近期在內地大熱,尤其在知識界引起廣泛關注,致使市面

上幾次脫銷。官方《人民日報》海外版昨發表文章,稱該

書所以洛陽紙貴,除了高層領導如中共政治局常委王岐山

推薦外,更大原因是書中內容與當下中國的關聯性,警示

當前中國社會的處境與法國大革命前期有相似性。

據文章分析,當前中國與大革命前的法國都處於最繁榮的

時期,物質財富的增加,催促了人民權利意識的覺醒和敏

感,對特權、腐敗、不公正的容忍度更低。當年,法國貴

族在喪失政治權利後,仍佔據高官顯爵地位,保持特權,

對人民漠不關心,頑固地維護自身利益,從而加劇了社會

不平等。當今中國,在經歷30多年的改革開放,經濟快速

發展後,出現了利益分化嚴重,貧富差距加大,階層固化

、社會不公等現象,成為中國現代化不得不正視的挑戰和

考驗。

 

官方基尼系數備受質疑

文章承認,中國的改革勢必遭到特殊利益集團的阻礙,尤

其是依賴特權致富的人群不願犧牲既得利益,但是,隨着

生活富足,人民要追求更多的表達權、批評權,尤其是網

絡普及,對貪官和特權更難以容忍,對影響自身利益的行

為更勇於表達觀點,甚至據理抗爭,這勢必影響和改變中

國的政治生態和治理模式。

國家統計局昨首次透露近十年全國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數,

其中2008年為0.4912012年回落至0.474。但數據的真實

性備受質疑。有媒體指出,中國民間調查去年基尼系數是

0.61,與統計局數據差巨太大。即使如此,基尼系數

0.474仍然遠超聯合國規定的0.4國際警戒線,表明財富過

度集中於少數人,社會仍處於動盪的狀態。

社會財富集中在3%人口

官方在去年中首次發表的《中國家庭金融調查報告》指出

,中國家庭貧富不均情況極為嚴重,財富集中在1%3%

人口手中。55%的人口生活只夠溫飽,反之1%3%的人口

卻揮金如土。目前最需要解決的問題是財富分配不均所引

發的社會問題,而非令GDP保持高增長。

至於中國如何改革,出路在哪,要不要來一次革命?文章

卻筆鋒一轉,以所謂的「法國大革命追求社會平等,不惜

犧牲自由、秩序」為依據,附和「維穩」主張,稱「追求

自由民主,不能一蹴而就」,重彈「政治改革只能依靠審

慎的進一步改革化解,決不可誤入冒險激進的歧途」的老

調。

由法國歷史學家托克維爾所著的《舊制度與大革命》,原

本僅是法國史學術圈子裏的專業書,不久前經身兼中紀委

書記王岐山推薦後,很快成為社會上有識、有憂之士的公

共讀物。

《蘋果》記者

 

網民有話說

「讀《舊制度與大革命》,你會覺得18世紀下的法國人活

脫脫就是21世紀的中國人!」

「最危險的時刻通常就是開始改革的時刻,歷史總是驚人

的重複,神安排般的相似。」

「重讀《舊制度與大革命》是要當權者猛醒,如果不像英

國那樣順應平權運動之歷史潮流,就必將被歷史潮流吞噬

!」

「托克維爾所說的悖論無疑是權貴的噩夢。痛苦在於現行

體制內,由妥協換取穩定的空間已經無幾,力度拿揑稍有

不慎,反被炸得粉身碎骨。」

新浪微博

 

 

習近平重用劉雲山 立場左轉?

要聞組綜合17日電 世界新聞網 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January 18, 2013 06:15 AM | 6284  | 0  | 4  |  | 前中共中宣部部長、新晉政治局常委劉雲山,15日首次以中央黨校校長身分出席了該校畢業典禮。去年91日,時任中央黨校校長的習近平曾出席這一屆學生的開學典禮。分析人士指出,習近平委以保守的劉雲山黨建、組織人事和意識形態重責大任,顯示他儘管口頭上高喊改革,實際上立場卻仍偏「左」。

「德國之聲」報導,現年66歲的劉雲山從200210月起擔任中宣部部長,任內十年以保守著稱,加強輿論控制,推出一系列控制傳統媒體和互聯網的措施。外界並不看好的劉雲山去年11月「入常」,在七常委中排位第五,分管中共黨建、組織人事和意識形態。

 

報導引述中國學者、國務院農村發展中心前研究員姚監復分析,作為主管黨建的中央書記處書記,劉雲山兼任中央黨校校長並不為奇。習近平在20092011年兩次和劉雲山共同合作編寫「中共黨史」第二卷和「中國共產黨大事記」,其中在「中國共產黨大事記」中將「六四事件」定性為「反革命暴亂」;在「中共黨史」第二卷中「肯定三大改造、肯定反右派鬥爭是正確的、必要的、肯定文革經濟是發展的」等。由此看出,習近平和劉雲山在政治理念上是契合的,且在政治上都「偏左」。

 

姚監復也認為,保守派劉雲山入主「意識形態」的大本營─中共中央黨校,也意味著新領導層將在未來執政中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新領導層的「改革」並不會真正啟動。他說,「他們甚至堅持改革開放前的毛澤東思想,因為前段時間習近平公開表示,不能用改革開放後的歷史否定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我覺得他們政治上會偏左,不會真正進行人們期望的憲政民主的政治體制改革」。

 

政治學者陳子明認為,中央黨校早已成「言論集體」的形態,因此劉雲山無論是「左」是「右」,對原有黨校格局和已確定的意識形態主旨影響不會很大:「劉雲山就是一個黨官僚,派別並不是他主要的特徵。從黨校的歷史來說,誰當校長對下邊的言論尺度確實不一樣,現在黨校已形成一個比較強的言論集體,這個言論集體其實比社科院等的尺度要大些,劉雲山去了會有些影響,但完全扭轉的可能性不大。」

 

 

南周更正「不能不說的錯誤」

大陸新聞組北京18日電 世界新聞網 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January 18, 2013 06:00 AM | 566  | 0  | 2  |  | 南方周末新年獻詞被擅改事件,餘波盪漾,昨天出刊的最新一期南周,刊登一則「特別更正」啟事,為被擅改的稿子中的錯誤,向讀者致歉,並且意有所指地表示,報紙編輯的規範流程,永遠需要遵守。不過,這則啟事沒有指出是誰犯了這樣的錯誤、也沒有說誰應當承擔責任,引起不少網友質疑。

據本報系聯合報報導,原本傳出將下台的總編黃燦,目前仍然在位。對於外界的揣測,南周員工仍然低調不願多所透露。筆名「東方愚」的南周記者張華在微博表示,自己也覺得現在這種「什麼都沒發生過」的姿態實在不妥,至少該對外界的支持說聲感謝。「可事實上,我和你們一樣,不知道最後發生了什麼,只被告知事關重大,必須沉默。面對那麼多的質問,現在我只想說聲:對不起。」

 

新一期南方周末的內頁出現一個「特別更正」啟事,表示13出刊的1507期周報,頭版文字出現三處「不能不說的錯誤」。而頭版這篇文字,正是被省委宣傳部長庹震自行加上,也是引發抗議的關鍵。

 

啟事指出文章的三項錯誤包括「2000年前大禹治水」,因為大禹治水是著名上古傳說,約發生於4000年前;「眾志成誠」應為「眾志成城」;「這是我們第1057次和你相見」,應為第1507

 

啟事還宣稱:報紙的錯誤永遠是「白紙黑字」,編輯出版「鍊條」的每一環,規範流程永遠需要尊重與遵守,「我們前所未有地意識到這一點」。

 

另據BBC報導,啟事公布後,有網友繼續聲援南周,也有不少網友質疑。

 

北京微博用戶「楊俊峰」說:「意味深長。這個能刊出,讓人欣慰。不過,『我們』指的是誰?」

 

遼寧網友pibozanlang說:「又往編輯身上潑髒水,那是人家寫的嗎? 

 

廣州網友「木昜每文成」寫道:「如果真的是南周的錯,不是宣傳部的錯,為什麼宣傳部不敢出來澄清呢?」

 

河北的網友留言說,「河北:尊重與遵守,面對的卻是簡單與粗暴。」

 

也有山東網友說:「中國夢應該是復興夢,而南方周末引向憲政夢自由夢,南方周末是漢奸帶路黨。」

 

另有江蘇的「主持人聶梅」說:「雖然語意含混,但可看出依舊不依不饒。好樣的!」

 

分析人士指出,事隔一周南周發表「特別更正」一來可避開風頭,二來將新年獻詞出現的錯誤當普通編輯錯誤來處理,以淡化事態。

 

 

官員缺席會議檢討書 登黨報頭版

大陸新聞組北京18日電 世界新聞網 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January 18, 2013 06:00 AM | 346  | 0  | 2  |  |

 

邵陽日報16日頭版右下角刊登的檢討書。(網路圖片)

slideshow

 

16日出版的湖南邵陽日報,在頭版刊登了兩份檢討書,作者是當地兩名官員。他們「深刻檢討」缺席市委經濟工作務虛會議,並保證今後類似事件不再發生。邵陽市委宣傳部一名負責人透露,檢討書是他按市委要求負責與報社對接,安排在版面指定位置刊發的。邵陽市當局並表示,此舉是為了抓幹部作風。但外界卻出現質疑聲浪:有人認為這種不實事求是的濫權創新,是情緒化問責;也有人認為市委利用媒體監督官員,形成另一種形式的制衡。

南方都市報報導,邵陽日報是湖南邵陽市委機關報,兩篇檢討書刊登在該報16日頭版右下角顯著位置。公開檢討的兩名官員是邵陽市消防支隊支隊長羅博賢和邵陽市疾控中心黨委書記姚湘武。

在檢討書中,羅博賢寫道,「此次市委經濟工作務虛會議是市委、市政府2013年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我的缺席十分不應該……」羅博賢表示,「支隊黨委決心深刻檢討、自我警醒。目前,我本人及相關同志已經就此事情作出自我深刻檢討。」

在此之前的15日,邵陽日報頭版同樣刊登了一份署名為邵陽市委督查室的通報批評,稱114,邵陽市委召開經濟工作務虛會議,12位同志無故缺席,現予通報批評。

據報導,此次在黨報上刊登官員檢討書,屬首次,雖贏得了一些叫好聲,但也招致批評。中國青年報署名文章認為,勒令官員在黨報頭版做檢討,這不是創新,而是表現了一種長官意志下問責的情緒化。很多地方對公務員的懲戒,缺乏對制度和法律的尊重,基本沒有依法懲戒,長官領導完全憑個人意志和情緒去懲罰違規違紀的公務員。

 

 

衣局鳴冤

北京觀察 世界新聞網 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January 18, 2013 06:00 AM | 224  | 0  | 0  |  |

衣俊卿這個名字,聽上去真的不像是共產黨黨中央的副部級官員,更不像專門研究共產黨老祖宗的官員。像什麼,倒真有點像梨園子弟。

果然,衣俊卿下了台,也跟對其他官員人人拍手稱快不同,有人說大快人心,有人為之鳴冤叫屈。中共當局宣布,中央編譯局局長衣俊卿,報稱因為「生活作風問題」被上面認定不適合擔任現在崗位而被免職。中共中央黨校教育長賈高建,被調任中央編譯局局長。

 

衣俊卿的下台,是由一位女博士給搞倒了。去年1212,中央編譯局女博士常艷在網上實名發表12萬字長文,聲稱自己與局長衣俊卿有婚外情。文章詳敘兩人情史,稱自己向衣既行賄錢財,有數萬元人民幣,又提供性賄胳,開房17次。也透露要求衣提交100萬元人民幣掩口費。

 

周四當局宣布衣俊卿免職,立時形成拍手稱快的和同情抱屈的兩大派。首先是拍手稱快的,說衣局長就是一個貪官,收了人家幾萬元人民幣,又收了人家身體,所以是「雙受賄」。現在免職免得好,不值同情,大快人心。

 

而同情衣局長的,主要是知識界人士,包括一批被認為是「右」的公知。他們認為,衣局長的事既是生活作風,就不應受免職的處分。說他接受了性賄賂,這沒得辯解,但如果說他在金錢利益上受賄,那幾萬元人民幣的事,難免有誇張。他的問題,出在他是個書生,不通官場而已。如果不那麼書生氣,早託人把關係給疏通好。

 

還有人提了個有地域歧視色彩的說法,指衣俊卿出事,主要是栽在山西女人手裡。那實施性賄賂的女博士常艷,是山西女人。歷史上,不少好漢都栽在山西女人手上,比如董卓和呂布。

 

 

清遠城管打人 遭千人包圍

大陸新聞組北京18日電 世界新聞網 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January 18, 2013 06:00 AM | 428  | 0  | 2  |  |

 

廣東清遠城管暴力執法,被群眾包圍。(網路圖片)

slideshow

 

茉莉花革命網站報導,16日上午10時,廣東清遠市清城區百和超市附近,城管命令一家內衣店人員把貨物搬回店內,期間發生爭執,店主兄弟被十幾個城管圍毆,兄長重傷昏迷。

一圍觀女市民拍下打人過程,被城管強制刪掉。報導稱,城管暴行激起民憤,群情激憤,近千人將城管包圍,要為傷者討回公道。

當局出動100多名全副武裝的防暴警察、武警及民兵為城管解圍。警民緊張對峙,直至下午1時左右秩序才恢復正常。

 

 

高智晟獄中獲准見家人

 

【明報專訊】年關將近,一批被囚異見人士罕有地獲准與家人見面或回家探親奔喪。異見律師高智晟(圖)日前第2次在服刑期間得見家人,貴州人權研討會成員陳西則在服刑期間獲准回家奔喪。

 

貴州陳西獲准奔母喪

 

自由亞洲電台報道,被判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已在新疆沙雅監獄服刑一年多的高智晟,12日下午獲准見其四弟,是他9個多月後第二次獲准見家人。高的太太耿和透露,高弟獲准探視高智晟30分鐘,其間不准討論與案件和獄中生活狀態有關的內容,只准告知家中情。其弟事後透露,剃光頭、身黃色衣褲的高看上去精神尚可,但未有隻言片語交代。耿和認為,這樣的探視沒有實質意義,只能證明他還活

 

因曾撰文呼籲平反「六四」等而入獄的陳西日前喪母,獲准回家奔喪20多分鐘。其間警方出動百人戒備,沿途封路,靈堂內只准直系親屬前往弔唁,同時更暫時限制貴州人權研討會其他成員的人身自由。

 

另據博訊網報道,流亡美國的「六四」民運人士王軍濤父日前逝世,追悼會於昨日舉行,但當局拒絕了王軍濤回國奔喪的申請。

 

 

武器雙傑各獲獎500

最高科技獎頒預警機爆炸力學專家

 

【明報專訊】中國爆炸力學奠基人鄭哲敏與「預警機之父」王小謨,昨日獲頒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成為首批獲得這項官方最高科研榮譽的軍備專家。鄭哲敏的研究廣泛應用於核爆破、穿甲彈、鑽地彈等軍事領域,王小謨則協助解放軍空軍由國土防空型躍升為攻防兼備型部隊。兩人各獲500萬元人民幣獎金。

 

新華社報道,2012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昨晨在北京舉行,胡錦濤、習近平、溫家寶、李克強、劉雲山等領導人出席。中共總書記習近平主持會議,國家主席胡錦濤為鄭哲敏和王小謨頒獎。

 

88歲的鄭哲敏表示,獲獎很榮幸也很惶恐,「因為你有了這個名譽就有一分責任」。他接受央視訪問時說,做科研時會遇到很多困苦與困惑,需要耐心與恒心,要耐得住寂寞,「但是有了好的結果你就會很高興」。

 

鄭哲敏:小時志願「打日軍救國」

 

鄭哲敏是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和美國工程院院士。他憶述,小時候富國強民的觀念很強,立下的志願一是當飛行員打日軍,另一是當工程師救國。出生於商賈之家的他後來赴美留學,最初並非研究爆炸現象,而是彈性力學。回國後,1960年代才開始在中國「導彈之父」錢學森及「力學之父」錢偉長指導下,從事爆炸加工、地下核爆炸、穿破甲等研究,精確掌控爆炸的各種機理。除用於武器研發,他的研究還解決了海港建設、三峽圍堰拆除等重大工程的核心問題。

 

74歲的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小謨從事雷達研製逾50年,他表示,興趣和責任感是科研動力。1990年代,在以色列迫於美國壓力而撕協助中國研製預警飛機的合約後,王小謨主持研製中國第一代機載預警系統,他向央視稱,中國預警機已是「世界第一」。

 

王小謨:所研預警機「世界第一」

 

中新網報道,中國自主研製的空警2000、空警200型預警飛機「創造出世界預警機發展史上九個第一」,是世上看得最遠、功能最多、系統集成最複雜的機載信息化武裝之一,美國智庫認為它們比美國E-3CE-2C預警機整整領先一代。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每年最多授予兩人,設立13年來共有22人獲獎,平均年齡逾80歲。昨日還頒授330項國家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技進步獎與國際科技合作獎,但象徵中國科研領域原始創新能力的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3年來第9次空缺。

 

 

作者博訊螺杆   中央軍委宣佈:打飛機有功者將獲503000萬元懸賞 2013-01-15 21:41:39  [點擊:211]

習近平在中共中央軍委會議上,在視察各軍兵種部隊時,都作出承諾,承諾保障提升全軍待遇。

 

  據透露,12月初中共中央政治局、國務院又修訂、通過有關提高對軍事、國防科技等方面嘉獎條例。其中包括:三軍在軍事演習、實戰演習、軍事武器裝備研製創新等的嘉獎提高十至五十倍。

 

  特等獎:個人最高二千萬元,集體(組、團)最高二億元。修訂有關嘉獎條例中,如果擊落入侵軍事飛行器,根據敵方飛行器類型、駕數,個人獎勵金伍拾萬元至三仟萬元,擊沉入侵水面艦艇,根據敵方艦艇類型、噸位,集體(組、團)獎勵金最高五億元。

獨立評論

 

 

美軍首派預警機巡釣島

 

【明報專訊】中日戰機近期頻頻在釣魚島上空對峙之際,美軍從本周起投入一架預警飛機執行該空域的警戒飛行,這是美軍預警機首次在東海空域進行常規性巡邏。另一方面,日本前首相鳩山由紀夫訪華時承認釣魚島問題「有爭議」,被日防相斥為「國賊」。

 

日防相批鳩山是「國賊」

 

日本新聞網昨日報道,一架來自美軍駐沖繩嘉手納基地的預警飛機(AWACS)將參與釣魚島上空的飛行,以掌握中國飛機在東海的飛行動向。報道引述《產經新聞》稱,此類飛機具有在第一時間探知對方飛行物的早期警戒和空中管制指揮雙重功能,美軍此舉將「強化日美在釣魚島問題上的共同防衛」。前晚,日本防衛相小野寺五典在電視節目中指對前首相鳩山日前的言論「無法理解」,並表示「國賊一詞在腦中閃過」。他認為中國會以此營造國際輿論,對日本非常不利。另據共同社報道,正在印尼訪問的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昨晚與總統蘇西洛會談後的記者會上,發表日本亞洲外交五項原則:日本要與東盟共同創造相同價值觀;日本願與東盟一起維護海洋權益和航行自由,歡迎美國重視亞洲的政策;積極推進日本與東盟經貿合作;日本與東盟共同發展與守護亞洲多樣文化;促進日本與東盟年輕人的交流。

 

 

去年GDP成長7.8% 高於預期

大陸新聞組北京18日電 世界新聞網 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January 18, 2013 06:00 AM | 214  | 0  | 1  |  |

中國官方18日公布,中國2012年經濟成長率為7.8%,同年第一至四季GDP 成長率依序為8.1%7.6%7.4%7.9%GDP增速較2011年有所放緩,但仍高於7.5%的年初預期目標。

中央社報導,國務院新聞辦公室18日上午舉行記者會,由國家統計局公布上述2012年全年及第一至四季的國內生產毛額(GDP)年增率。

 

中新網報導,中國社科院數量經濟與經濟技術研究所副所長李雪松表示,2012年前三季度中國經濟呈現放緩趨勢,但四季度則有所回升。

 

數據顯示,從2009年一季度開始,中國GDP增速迅速上升,2010年一季度達到12.1%的高點,隨後逐季回落。2012年三季度增長7.4%GDP出現了連續七個季度回落的情況。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一系列穩增長政策的實施,中國經濟已出現回穩跡象。此外,12月進口額和出口額都創單月新高,這同樣釋放出經濟回暖信號。

 

羊城晚報報導,交通銀行經濟學家連平認為,PMI等經濟先行指標反彈至臨界值上方、工業生產觸底回升、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動力有所恢復,就業和居民收入增長等數據表現良好,經濟企穩回升的積極因素正在形成。

 

雖然去年末部分經濟數據出現反彈跡象,但2013年的經濟形勢仍不容樂觀。李雪松表示,從外部環境來看,2013年會比2012年略好,但仍存很大不確定性。「美國3月馬上要面臨債務上限,會有一些波折,另外,歐元區能不能保持穩定增長,還需要歐元區領導人的智慧和妥協。」

 

世界銀行日前發布的《全球經濟展望》報告預計,今明兩年中國經濟增速將分別為8.4%8.0%,也低於此前給出的8.6%8.4%的預期值。

 

另據經濟參考報報導,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預計,2013年中國GDP增長8.3%。他認為,制約中國經濟發展的因素比較突出,最大的風險來自於美國,必須警惕由美國國債評級可能下調所引起的新一輪經濟波動。就中國經濟本身而言,風險首先來自於房地產。此外,城鎮化背後的融資存在漏洞,這很可能變成新一輪的金融憂患。

 

 

(施政報告)劣評如潮

謝曦 世界新聞網 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January 18, 2013 06:00 AM | 434  | 0  | 3  |  |

梁振英上任後的第一份施政報告,劣評如潮,問題不僅在於他對全民退休保障、政制改革、動物權益上毫無寸進,更讓人氣忿,甚至有受騙感覺的,是在解決住房問題上。

梁振英上台以來,民望一直非常低,尤其在僭建及政制問題上,成為人民呼喊「梁振英下台」的主因。因此,部分市民以為,梁振英會在施政報告中釋出有效的民生政策,尤其在住房方面。然而,在兩個多小時宣讀施政報告期間,梁振英確是花了最多時間在新的房屋政策上,這造成一個錯覺,特區政府花了很多心思在解決房屋問題。但事實是,在紓解住房困窘時,施政報告主要集中在三大政策:移山填海、都區重建、改建工廈,並以「增加供應量」來解決問題。只要稍為留意新聞的人都了解,「增加供應量」正是全部地產發展商的心意,因為這個「供應量」既沒有特指公屋及居屋,更沒有限制私樓的價格,如此下來,這些所謂解決住屋問題措施,到頭來,還不是又成為鞏固地產霸權和利益的來源!

 

如果梁振英政府真的有心解決港人的住房問題,絕對不是增加供應量,而主要應由「限購」著手。所謂限購,主要指幾個方面,第一,若一對夫婦購入一層以上的房子,應科以重稅;第二,如果購入住房十年內轉售,應科以重稅;第三,即時開始,特區政府批出的地皮,全部應以「港人港地」作為發展條件;第四,應馬上推出「租金管制政策」。以上這些政策,在歐洲部分國家已經行之有效,為什麼香港不仿效呢?

 

至於公屋的供應量,梁振英也只能遵循前任政府的供應量,沒有突破!可以預計,梁振英接下來的民望,只會愈更低落,一場又一場的政治風暴,將撲面而來。《香港瞭望》

 

 

港人買樓全球最吃力

IMF警告﹕樓價 港經濟重大風險

 

【明報專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公布2012年香港經濟評估報告,警告樓價急升是香港經濟的重大風險。報告指出,與全球主要國家比較,香港的樓價與市民收入比率是全球最高,達12.6倍,可說是擔子最重。IMF稱,若利率回升至200307年的正常水平,本港樓價就會較按經濟基本因素計算的「合理水平」高30%;但是,一旦樓市突然調整,會對銀行及本地需求帶來風險。

 

樓價達家庭年收入12

 

報告是IMF專家與港府官員去年11月中旬會面討論後於1219撰寫,昨天發表。報告中引用的樓價資料並非目前樓價數據,而是去年第二季度的數據。報告指出,在房屋供應有限、投資者眾多,以及長期處低息環境等因素下,令香港樓價推高,去年前10個月樓價升幅達23%,而當前樓價較2008年更是翻一番。

 

IMF的報告指出,去年次季,本港樓價中位數已達家庭年收入中位數的12.6倍,大幅超越全球其他主要城市,高踞榜首;位列第二的是澳洲為6.7倍,遠低於香港。若以豪宅物業每平方呎的售價計算,香港去年僅次於倫敦,但高過東京、新加坡及紐約等國際大城市。

 

息勢升 樓價將超合理三成

 

IMF結合宏觀經濟因素,通過回歸分析估算合理樓價,發現香港當前樓價高過合理水平10%;若低息環境結束,實際利率回到200307年水平,樓價更將會高過合理水平30%。本港經濟學者關焯照表示,當前香港樓價已到達「相當難以承受」的水平,「當前樓價不單比全球其他地方更令市民難以承受,甚至比97年的情更惡劣」

 

樓價倘跌 勢現負資產效應

 

在報告中,IMF警告本港銀行的貸款餘額有一半是與房地產相關,加上不少其他用途貸款,亦是以房地產為抵押品,倘若樓價大幅回落,抵押價值相應下跌,負資產就會出現,最終觸發本地的需求、銀行信貸及樓市的惡性循環。

 

IMF認為,香港金管局雖已採取收緊按揭成數及供款收入比率遏抑樓市,但在有需要時,亦可動用其他工具,例如提高樓按貸款在計算資本充足比率時的加權比重,或是增加監管儲備,這些措施目的旨在保障銀行。

 

至於在遏抑置業需求上,額外印花稅亦可進一步加碼,而增加土地供應是長期治本方法,不過建設需3至5年,對目前市影響有限。

 

 

水客利誘長者 全港掃奶粉

香港新聞組香港18日電 世界新聞網 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January 18, 2013 06:00 AM | 782  | 0  | 1  |  |

 

多名長者在商店外排隊待購奶粉。(圖:東方日報提供)

slideshow

「耆英(長者)排隊黨」搶攻超市及連鎖店!近日嬰兒奶粉供應再度緊張,雖然超市及連鎖店已限制每人購買量,但仍無阻水貨集團的人海攻勢,招攬大批公公婆婆成「耆英買手」,趁店舖開門營業狂掃奶粉,甚至有店舖剛開門15分鐘,熱門型號奶粉即被一掃而空。

水貨蛇頭更公然在店外與「耆英買手」交收貨品,並將大批奶粉儲存在公屋單位內,再轉交水貨客到羅湖闖關。由於部分奶粉供應短缺,「耆英買手」的酬金亦飆升至每罐20元,若以每人限購四罐計,短短兩個多小時便可賺取80元。

前日早上8時,藍田啟田邨及將軍澳寶琳港鐵站一帶的商場店舖尚未營業,惟上址的連鎖店門外已經人潮擁擠。在啟田邨的連鎖分店門外,十多名「耆英排隊黨」成員在排隊區內蹲下等候,各人均自備一架買菜車。

一小時後,啟田分店開門營業,此時排頭位身穿黃色外套的40歲女子,率先「掃走」四罐奶粉,而尾隨的「排隊黨」公公婆婆亦陸續上前購買奶粉。不到15分鐘,店內部分型號奶粉已被清空。

後來發現剛才排頭位買奶粉的女子,原來是水貨客「蛇頭」,當公公婆婆拉著滿載奶粉的買菜車離開店舖後,「蛇頭」旋即在他們手中收集奶粉,並分發酬金。

另外,寶琳情況亦相若,但該店的水貨「蛇頭」為一名紅衣女子,她向長者收集完奶粉後。一名男子上前向她收貨,他點算完奶粉,然後將1000元紙幣交予「女蛇頭」,讓她分發給長者買手。她手中還有一張紙寫上某款長期缺貨的奶粉購入數量。

 

 

蘋論:天寒中的「火大」

20130119    台蘋

民進黨13日在蘇貞昌帶領下,發起以「火大」為名的大遊行,並以「換政策、換內閣、換立委、換總統」為新的戰鬥目標;而在今天,則由自主勞工團體發起另一場「顧老本、爭生存:119勞工自救大遊行」。除了對主流國民兩黨表不滿外,更反對以剝削勞工為主的撙節方案、力拒以資本優先的拼經濟政策。

 

社運淪為政爭手段

總的來說,民進黨在過去一整年,從未主導過什麼社會議題,13日那場遊行,只是趕做業績,且民進黨早已和社運路線分道揚鑣,所以勞工社運團體以階級為主軸的這場遊行,反倒可以讓台灣人看清政運和社運邏輯的差異,未始不是好事一樁。

由於長期戒嚴體制的荼毒,台灣向來欠缺左翼勞工意識;其後,更因統獨力量的介入,社運團體被嚴重撕裂;還有更關鍵的是,過往社運團體和民進黨長期分進合擊的革命情感,到了民進黨執政期間,反而因為扁政府的刻意分化和宣傳,導致社運和民間部門陷入學者吳介民所稱述的「克勞塞維茲魔咒」──社會運動不過是延續政治鬥爭的替代手段。社運在扁政八年,可謂心酸備至。

很明顯的,民進黨尚未擺脫這種魔咒,四換口號搞的還是政治鬥爭;反倒是社運和民間部門,或因為吸取過去的血淚教訓,或因年輕世代的投入者沒有過多的統獨藍綠包袱,所以展現的活力、想像空間,就遠遠擺脫了過往喝民進黨奶水的社運附屬形象。他們身上的「克勞塞維茲魔咒」少多了!

當然,社運不是目的,如何將訴求落實,還是得靠政策擬定和立法保障。所以火大之後,如何讓火苗持續,又是另番尋路工程了。

 

 

公視董事審查的進展與挫折(劉進興)

20130119    台蘋

 

昨審查公視董事人選,最後只通過5位,仍未達到足額所需的9名董事。圖為公視大樓。

昨日審查公視董事人選。本來以為可以選出足額所需的9名董事,可惜最後只通過5位。

這次審的是第三份名單。審查會歷經兩年,2010年底的第一份名單只通過5位董事,因為其中有多位爭議性人選。去年的第二份名單又通過3位,一則因為執政黨推薦的8位審查委員杯葛部分人選,而反對黨推薦的6位審查委員認為人選同質性太高,建議將來能提高人選的公共性與多元性。

 

第三份名單加入許多長期參與公共事務的人選,令人欣慰。我們6位在會前發表一份聲明,公開支持張正(新移民《四方報》總編輯)、劉銘(身障團體)、陳淑麗(董氏基金會義工)、姜雪影(廣播)、陳倩瑜(美國公視)、侯文詠(作家)、鈕承澤(導演)、紀政(運動)、林麗雲、劉昌德(傳播學者)等10位,心想從公共參與、多元性考慮,這幾位都是不可多得的人選,通過應該沒問題。

可惜事與願違。15位委員中,除了主席廖蒼松可謂中性,其他則投票行為相反。我們支持的10位人選,只通過4位。未通過的紀政、劉銘只得7票,張正、姜雪影得8票,劉昌德9票,林麗雲10票,執政黨推薦的審查委員,顯然並不支持龍應台所提名單。

 

實現審查公開透明

記者問我們為何無法支持其他人選?很簡單,有許多文章指出,黃肇松長期以來是新聞置入性行銷推手,李念祖則在反媒體壟斷爭議中站在旺中集團一邊,支持他們會使我們無法面對社會。趙雅麗、程宗明都曾參與上屆公視董事會的惡鬥,我們不希望延續到新的董事會,故無法支持。至於廖咸浩,我們並未一致投票。

我們表達我們投票背後的理念,並試圖說服對方,劉銘、張正、紀政、林麗雲、劉昌德也是文化部提名的,他們應該支持。若不支持,可否說明理由。可惜,除了第二輪又通過姜雪影外,第三輪、第四輪都沒進展。以致第五屆董事會仍缺4名,無法成立。

功虧一簣,但並非毫無進展。現在的審查過程全程轉播,候選人名單也提早公布,我們爭取的「過程公開透明」已實現。這次提名已邀請公民團體推薦,下次提名應該再擴大,並注意要有北部以外的人選。下次要過關,關鍵在於龍部長能否擺平執政黨內鬥,要求國民黨推薦的審查委員支持她的名單。

董事會也不致空轉。因最近法院判決文化部對鄭同僚等7名董事的假處分無效,董事長仍是鄭同僚。等他們回去開會,董事會就可正常運作。

 

作者為第五屆公視董監事審查委員

 

 

註:封殺他們的8位委員:呂理德、陳清河、蔡詩萍、黃文博?林維國、賴祥蔚、杜聖聰、徐振興?

 

 

「馬英九別當袁世凱」

馬再選黨魁 蔡正元開砲批違法

20130119   

 

藍委指馬英九能否再選黨主席有爭議。杭大鵬攝

【何哲欣、晏明強╱台北報導】藍委蔡正元昨在臉書po文說,《人民團體法》規定,人民團體負責人,連任以一次為限,馬英九2005819選黨主席後,任期未滿就請辭,接任的吳伯雄也僅當滿馬剩餘任期,馬第二任主席任期從20091017到今年止,應屬已連任一次,依法馬不能再選國民黨主席,若執意競選連任,即使當選也會被法院判決當選無效。

 

國民黨:未違規

國民黨發言人殷瑋反駁說,國民黨最近兩次黨主席選舉,2007年由榮譽主席吳伯雄當選、2009年由馬英九總統當選,今年的黨主席選舉,馬若登記參選,並未違反黨章「連選得連任一次」規定。

蔡正元晚上以臉書貼文回應說,國民黨強作解釋,這是民主還是獨裁?呼籲馬不要當袁世凱。

不具名中常委說,殷是強辯,因馬任期從2005年到2013年已兩任了,吳伯雄當兩年主席,也只補馬辭職後剩餘的任期,若依黨章17條,主席任期4年,連選得連任一次,馬今年應不能再連任了。他相信以馬的作風也不希望黨內特別為他修改黨章。

蔡正元解釋,日前遇到竹南鎮前鎮長康世儒,康在竹南鎮長第二屆任內參選立委,立委任期結束後,又參加竹南鎮長補選當選,對手向法院提當選無效之訴。

 

「恐判當選無效」

法院認為康已連任一次,再度參選已違反《地方制度法》連選得連任一次規定,判康當選無效。蔡認為,馬總統情況與康類似,若再當選主席,萬一被告又要被迫解職,對黨的形象也不好,並強調沒有要拉馬下來。

馬英九能否連任主席事涉權力交班,藍委昨多不願談論。江惠貞說,蔡要求馬不要再選黨主席,應先說明是否支持誰參選。

 

馬英九黨魁大事紀

2005/08

北市長馬英九擊敗立院院長王金平當選主席

2007/02

馬因特別費案遭起訴,辭去黨主席,由副主席吳伯雄代理

2007/04

國民黨黨主席補選,跨過連署門檻的參選人有吳伯雄、洪秀柱,結果吳大勝出任黨主席

2009/07

2008年馬當選總統,2009年以「以黨輔政」為由,打破總統不兼黨主席承諾,參選黨主席,並於7月當選

2012/07

連任總統後,油電雙漲、林益世弊案重挫馬聲望,為團結黨內、消弭雜音,馬主持中常會時宣布將連任黨主席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

 

 

辣蘋果:春聯政治學(余艾苔)

20130119    台蘋

蔡英文送春聯,短短四字「鼎革咸亨」,惹來外界議論說,小英志在選總統。蔡辦強調這只是賀年,外界勿過度聯想,但也沒否認小英不想選總統。

 

蘇訴求百業豐盈

小英不選才是新聞,她要選,乃是天經地義之事,不令人驚訝!

蘇貞昌的春聯則流露出不同於小英的企圖心。他送的是「百業豐盈」,這個格局看起來拉得比小英還要高,如果小英訴求「改朝換代」、「除舊布新」,那蘇貞昌則相當平民,希望民眾在新一年過得更好,甚至台灣經濟有好的表現,這種意在言外的願望,相信有心人也知道他意有何指。

 

馬慘被kuso「胡塗」

最慘的是馬英九的春聯,網路上已有人把總統春聯「小龍納百福、新歲展鴻圖」的「福」、「圖」兩字解成了「胡塗」,還外加「笨拙」(bumbler)的評語,雖不得不佩服網友們的幽默,但馬英九心中一定犯嘀咕:好好的祝福,卻走了樣。

政治人物的春聯,在今年有了不同的政治解讀,反映政治人物行情高低,也代表了民眾心中的好惡,馬英九縱使感到委曲,無奈形象已定,也是莫可奈何之事!

 

 

劉憶如任港顧問 陸委會:不違法

20130119    台蘋

 

香港特首成立經濟發展委員會,劉憶如出任非官方委員。資料照片

【徐珮君、林巧雁╱台北報導】財政部前部長劉憶如將出任香港行政長官梁振英成立的香港經濟發展委員會委員。劉昨強調:「這個職務不是『工作』,是沒有薪水的無給職。」

陸委會緊急研究法規後,認為該會不是港府正式編制組織,只是行政長官成立諮詢顧問性質,向港府提供經濟發展建言,且劉無公職,擔任該會委員並無違法。

 

香港設經發會

梁振英日前宣布成立香港經發會,找22名非官方委員和4名當然委員,涵蓋台、港、中、歐美等各領域專家,力圖振興香港經濟,劉憶如為非官方委員。

劉憶如去年因證所稅政策下台,新職引發行政院長陳?關切,陳昨說,《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規定台灣人民不得於大陸出任行政或具政治性機關職務,但《港澳關係條列》並無規定,指示陸委會研究。陸委會認定,劉未違反前述兩法。

 

強調是無給職

劉憶如受訪說,不會搬去香港,會住在台灣,未來定期開會給予意見。至於受誰邀請,劉僅說:「離開財政部後,做自己平常做的事。」她的專長是國際金融,常穿梭國際場合參與會議,才有此機會。

劉憶如說,香港未來面臨產業轉型,尤其在製造業上轉型,希望聽專家學者意見,以後可能是每個月或兩個月定期開會。

劉憶如也強調,若此職務是正式的有給職,她會覺得不恰當。被問及未來是否會再擔任台灣公職?接受香港職務是否因對台灣政府失望?劉憶如以「這是題外話」避答。

 

 

鄭東陽:蔣經國的政治遺產

 

【提要:1988113,蔣經國在臺北病逝,今年恰逢蔣經國過世二十五周年。此為鳳凰週刊2009年第9期,彼時正逢蔣經國百年誕辰。這位威權時代的最後領袖,在社會轉型過程中,善意、寬容應對民間的政治訴求,使朝野力量向良性互動博弈的方向發展,在其身後,終於完成政治民主化和本土化的劃時代變革。盤點蔣經國的政治遺產,既有他的大政治家品格--使之成為一個造就時勢的英雄,又有全社會的推進合力--把蔣經國造就成英雄的時勢。】

 

  他佝僂著坐在輪椅中,受多年糖尿病折磨,臉浮腫得不成樣子,他已不能親自宣讀總統致辭,只能聽著秘書長何宜武代讀。突然,台下有人扯起白色橫幅沖著他大聲抗議,然後是更多人響應起哄。他從沒想到,重申推進民主改革決心的總統致辭,得到的回應,竟然是台下急不可耐的民主人士喧嘩。在被手下擁離主席臺前,他孤寂無力的雙眼朝著喧嘩嘈雜的方向停留片刻,說不出一句話,緩緩別過頭去,滿臉的落寞茫然。

 

  這是蔣經國留給世界的最後一個鏡頭。時在19871225的“行憲紀念”大會。19天后,他告別人世。

 

  他剛剛拔出關著民主的魔瓶的塞子,就戲劇性地親睹專制強力治下的井然有序到民主之初的喧嘩沸騰,領略了民主時代人們對舊權威的不知感恩和不屑一顧。這是日後臺灣社會場景的第一次預演,歷史為他安排的這次彩排,蔣經國茫然無以應對,無人知曉他那一刻心中的感傷和悲涼,無人知曉他是否擔心身後的評價。

 

  以令人不忍和近乎無情的方式為蔣經國送行,何嘗不是歷史為一位偉大者精心設置的一次英雄謝幕。其時,他幾乎已喪失視力,看不清台下,更無法預見未來,但他能聽到遠處在地平線上不斷彙集的聲音。

 

  【臺灣人為什麼要殺我】

 

  “Let me stand like a man!”(另一說法是Let me stand like a taiwanness!)

 

  穿風衣的年輕人被塞進警車前大呼的聲音,蔣經國終生難忘。

 

  1970424,美國當地時間中午1210分,蔣經國在嚴密護送下抵達紐約廣場大酒店,在這裏等著他的是遠東工商協會的一場午宴和酒店外幾十個舉著橫幅的台獨分子--對這類稀稀拉拉的抗議,見慣了世面的蔣經國早不以為意。

 

  當他在簇擁下走近酒店正門時,突然一人從側邊的大理石柱後閃出,朝蔣經國一行大扔傳單。此人剛被制止,人群中又沖出一風衣男子,在蔣經國身後拔出手槍,大叫“為臺灣人報血債冤仇!”緊挨刺客的美國員警閃電般托起其手腕,子彈偏高射入牆壁,刺客未及開第二槍,就與同夥被一起制服。

 

  風衣刺客是臺灣來美留學的康奈爾大學博士生黃文雄。黃文雄憎恨蔣氏政權,源於他老實巴交做公務員的父親在臺灣早年白色恐怖中入獄,而臺灣的“特務頭子”即蔣經國。出國留學後,黃迅速成為“台獨聯盟”成員。

 

  雖然蔣經國多次表現出若無其事,但424槍擊事件的巨大刺激令蔣經國終身難忘。“臺灣人為什麼要殺我?”

 

  蔣經國是一個為民主時代的政客立下標杆的獨裁者。他既非擁有超凡個人魅力的克裏斯瑪型領袖,亦非乃父那種刻板嚴肅的強人型領袖,更非善於故做神秘,營造高高在上的非人類形象的領袖。

 

  蔣在臺灣公眾面前的形象,始終與牢牢掌握著軍警憲特力量的獨裁者無緣,相反,在公眾印象中,他樸素猶老農,豪邁如老兵,親民若鄉老,赤誠堪比苦行僧。

 

  可以與任何人握手,永遠滿面笑容,永遠與民同樂,能讓人認為他是人民一分子的獨裁者。

 

  集權柄于一身的獨裁者大都勤政近乎自虐,而蔣的勤政,並非事無巨細統攬大權的案牘批閱之勤,作為一個理想主義時代的前共產黨人,他比任何人更深明“深入基層工作”的方法和意義;作為一個在大陸江山丟棄最後時刻曾試圖挽狂瀾於既倒的“太子”,失去民心的教訓,他的體悟來得比旁人更深刻。

 

  蔣經國定早年蘇俄經歷和其後蔣介石要其苦學儒家先賢大哲,使他身上有中國傳統儒家“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執政思想,與列寧主義群眾路線結合醇化後的雙重特質。

 

  1950年代臺灣修築中部橫貫公路時,參與工地建設的蔣經國與築路“榮民”同甘苦。渴了,與工人一樣嘴對著水龍頭喝生水,或直接用炊具打水喝;餓了,隨手抓個饅頭就啃。他年近古稀方接過大位後,在臺灣各窮鄉僻壤探求民隱,常會脫下鞋子涉水而過。即使身遭患糖尿病的苦痛折磨,外出視察時,依然會餓了直接向小飯館買個盒飯就吃。

 

  “臺灣人為什麼要殺我?”在那次一生最危險的遭遇之後,蔣經國經常自言自語。

 

  與蔣介石敗退大陸後認為殺人太少是最沉痛的教訓之一不同,蔣經國認為,政權的穩固首先在民生。

 

  蔣經國掌權後,於1974年提出振興臺灣的“十大建設”,該計畫雖有典型蘇俄計劃經濟的長官意志色彩,且部分專案已在今日被認為是敗筆。但“十大建設”正好施行於臺灣經濟騰飛之時,無意中提供了基礎設施準備。“十大建設”成為今日臺灣人概括那個時代的最好象徵。

 

  1951年到1970年的前20年,臺灣人均GDP僅從137美元上升到364美元,但從1970年到蔣經國離世的1989年,20年間的人均GDP已變成7097美元。

 

  尤為難得的是,蔣經國主政年代,臺灣社會始終未出現貧富分化隨經濟增長而加劇的情形,在幾乎整個1970年代和1980年代的大部分時期,臺灣基尼係數一直低於0.3,為世界人均收入分配差距最小的社會之一。

 

  以今日眼光看,蔣經國固非經濟內行,臺灣經濟奇跡亦不應過分歸功於他,而忘卻那個時代每個客廳都是工廠、每個家庭都參與“標會”融資的全民奮鬥。但蔣經國超拔任用大批留洋歸來的專家人才,為漸培臺灣根本,也為政權從專政型政府過渡為服務型政府打下堅實基礎。他持之以恆的勤政更給那個時代所有臺灣人留下深刻印象。

 

  即便終生與蔣氏父子為敵的李敖亦做過統計,1978年到1981年,蔣經國下鄉197次,“與民同樂”155天。為視察一條建設中的公路,他竟進山21次。1980年永安礦難,蔣經國挨家挨戶慰問。

 

  那是一個臺灣全社會積極向上的振奮時代,企業的第一單海外業務,家庭添置的第一台電視機、第一台摩托,個人第一次到海外當觀光客,國民第一分享到棒球隊奪得世界冠軍的揚眉吐氣……

 

  當然,那個令蔣經國終生難忘的聲音,讓蔣經國深刻感受到,僅有民生,是遠遠不夠的。

 

  【亞細亞的孤兒】

 

  蔣經國一直對“臺灣人”這個稱呼深具戒心。

 

  1949年,兩蔣訣別大陸,退守臺灣,蔣介石稱“過去一年,實為平生所未有最黑暗、最悲慘一年,惟自問一片虔誠,對國家、對人民之熱情赤誠,始終如一。”

 

  不過島上的民眾並沒有感受到兩蔣的“熱情赤城”,一紙“戒嚴令”讓臺灣陷入38年的“白色恐怖”。“反共救國”、“保密防諜”的口號普及全島。臺北植物園附近的馬場町,取代了南京的雨花臺、北京的菜市口。

 

  從鄭成功時代開始,當臺灣被光復時,只是個從大陸敗退力量對抗大陸的據點和重返大陸的跳板,兩岸一統時,臺灣又是個可隨便讓與外人的化外之地。在長期孤懸海外的時代,淪為“二等公民”的臺灣人稱自己為“亞細亞的孤兒”。

 

  這次臺灣光復,國民黨部隊的槍炮又造就了“二二八”的流血記憶。事件中的高雄衝突,議長彭清靠率民意代表到高雄國軍司令部,要求撤走在市區濫殺民眾的巡邏隊,其中一位民代大罵蔣介石,惹怒司令彭孟緝,三位民代被當場槍斃,彭清靠也被捆綁入獄。

 

  事後,彭清靠之子彭明敏在回憶錄中說:“到了這個地步,父親甚至揚言為自己身上的華人血統感到可恥,希望子孫能與外國人通婚,直到後代再也不能宣傳自己是華人。”受父親影響,彭明敏後來成為“台獨教父”。

 

  事件之後,一群又一群的民國軍政要員、社會名流和家眷從基隆港下岸後,直接搬進臺北後來被命名為“南京路”“杭州路”的街道……

 

  上至“總統”,下至“警總”,沒有一個人能聽懂台語,卻擁有這座小島上至高無上的權力,“外來政權”和“外省族群”從一開始就被貼上“原罪”的標籤。

 

  子承父業的蔣經國深知臺灣島內巨大的族群隔膜,當年剛遷臺灣時,他的兒子蔣孝文與伴讀的同學一起進入一家本省人為主的學校,結果被師生集體孤立,小蔣原本成績不佳再加上語言不通,被迫轉到外省子弟為主的學校。

 

  只把這裏當作“反攻大陸”跳板的兩蔣,對消除族群隔閡的重要性不以為意。

 

  蔣經國低估了本省人的憤怒,他一面清剿島內的異議份子,為維護臺北的正統地位,同時也強力壓制“台獨”份子。

 

  從1960年代起,蔣經國就明白,“反共複國”早已淪為無法實現的口號。但為壓制台獨,蔣經國多次公開以“我是臺灣人”為抨擊對象。

 

  蔣經國說:“有一個人去國外旅行,海關問他是不是中國人?他說:不是,我是臺灣人。這算什麼?……今天我們一千六百萬中國人,明明是黃帝的子孫,而自己竟然否定自己是中國人,天下還有比這個更可羞恥的事情嗎?”

 

  他告誡臺灣人,“中國人就是中國人、中國人就是黃帝的子孫,中華民國的國民,就是三民主義的信徒,我們確定這一原則。”

 

  儘管國民黨政府宣稱“中華民國”是中國惟一的合法政府,然而,到了1970年代,國際社會拋棄了“中華民國”,這個名不正言不順“中華民國”,日益陷入自欺欺人的窘境。

 

  現在,輪到蔣氏政權成為“亞細亞的孤兒”。

 

  但直到1978年,美國《讀者文摘》記者大衛•瑞德問蔣選謝東閔做“副總統”,“是否會有更多臺灣省籍的人擔任要職?”蔣經國依然回答說:“我提名謝東閔競選副總統時,從沒去想他的籍貫,我只知道他是中國人。事實上,在臺灣的都是中國人,誠如謝先生所說,我們都是中國人,只不過有些人來得早、有些人來得晚一點而已。”

 

  雖然臺面上依然保持著民族大義,但美國遇刺的那一刻,深深地刺痛了蔣經國。他外表波瀾不驚,但那掠過頭頂的一槍,讓他聽懂了臺灣本省人的聲音。而1973年李光耀訪台時,李能用閩南語與臺灣鄉民交談,更讓素來只通江浙國語的蔣經國感慨萬千。

 

  1987年,蔣經國與12個“台籍耆老”談話時,身段已較當年大為柔軟:“我已經是臺灣人”。在臺灣住了四十多年的蔣經國終於承認自己“是中國人,也是臺灣人”。

 

  【汪洋中的一條船】

 

  “總統,安克志大使和班立德政治參事已到。”

 

  19781216淩晨二時,睡夢中的蔣經國被侍從搖醒。美國駐台“大使”安克志宣讀卡特致蔣經國的信:臺北時間16日上午10時,也就是7個多小時以後,卡特將宣佈美國與新中國自次年11起,開始建立外交關係。

 

  突如其來的消息讓蔣經國大發雷霆,痛駡卡特不講信義:“我跟你美國是這麼親密朋友,怎麼可以七個半小時前通知我,又不許我宣佈?我告訴你,我此刻就要宣佈。”蔣經國當天清晨即發表公開談話。

 

  一度沉寂的島內言論伺機而起,蔣經國根據《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簽發“三項緊急處分事項”:全面加強軍事戒備;維持經濟穩定;延期舉行“增額中央民意代表”選舉。

 

  此時的黨外人士受1977年“中壢事件”許信良勝選的鼓舞,蔣經國的決定讓他們感到“無法生存”的危機感。島內黨外人士攜中壢餘威,組成聯合戰線,《美麗島》雜誌成為黨外人士的變相機構。19791210日,“美麗島事件爆發”,幾乎所有《美麗島》雜誌社的核心幹部都受到“軍法大審”,島內民憤激揚。

 

  剛剛就任“總統”不到七個月的蔣經國遇到空前的執政危機。

 

  20年前,雷震的《自由中國》雜誌也曾對蔣氏父子的統治發起挑戰,民間一片叫好。在蔣經國主導下,思想對戰首先發起,特務控制緊隨其後,軍法制裁奠定勝局。1960年,雷震被捕。雷案不久,殷海光含恨而終,柏楊入獄,李敖判刑,臺灣只剩下“蔣總統萬歲”的聲音,臺灣進入“沉默的十年”。

 

  再次遇到危機的蔣經國深知,對雷震、李敖等一小撮外省籍異議分子的手段,已無法用於本省人風起雲湧的政治訴求,“鎮壓”不是辦法,外省人壟斷政權的時代必將結束。

 

  早在遷台之前,蔣介石就曾致電省主席陳誠,要他多選拔素質高的臺灣人擔任要職,以化解“二二八”所造成的仇恨。但“口惠而實不至”,直到196211月的國民黨八屆四中全會,才有2名台籍人士進入中常會。

 

  1975年,蔣經國就任國民黨主席,為了讓台籍人士進入體制內發展,儘量不讓體制外精英從事反政府活動,國民黨中常委由20人增加到22名,臺灣人由3人增為5人;中央委員由98人增為128人,臺灣人從7人增加到23名。

 

  在黃文雄向蔣經國開槍的第二年,他的康奈爾大學校友、臺灣本省人李登輝,因農業問題被蔣經國當面諮詢後,受邀加入國民黨,第三年,李登輝成了“行政院”政務委員,這個一貫安排退居二線的老同志的位置,成了李登輝邁入政壇快速通道的起點。

 

  與李登輝一起走上飛黃騰達之路的本省籍政治菁英還有林港詳、吳伯雄、陳正雄等人。李登輝這批第三梯隊的本土幹部,因善於演講表達,被本地人稱為“吹台青”(會吹牛的臺灣青年)。

 

  “吹台青”畢竟是黨體制內的解決方法,只是部分解決了精英的政治上升通道,無法根本解決本省人和普通外省人的政治權力要求。

 

  而且即便是這場“吹台青”運動,蔣經國還是放不下“大陸人為主、臺灣人為輔”的原則,對臺灣人開放地方政權,中央則只開放次部門。同時,這些本土精英必須遵守國民黨黨內的規定,採用嚴格“梯隊”培養。

 

  若有人耐不住論資排輩的煎熬,很容易就會與黨離心離德,與日後蘇共叛逆葉利欽頗為相似的許信良就是其中一個。

 

  本省籍的許信良很早就被國民黨刻意栽培。1973年,在國民黨組織部部長李煥的推薦下,許信良獲中國國民黨提名參選臺灣省議員並順利當選,被列為黨內“第三梯隊”。

 

  但許信良經常拒絕執行黨的政策,公開批評與反對當局的多項提案。197711月,因未獲省黨部提名,許信良不顧國民黨多次警告,回到家鄉桃園脫黨參選桃園縣長。選舉中,國民黨涉嫌作弊被選民抓贓,引發了一場大規模群體性事件,參與者高達2萬之眾,他們焚毀了中壢市(桃園縣的城區)警察局,燒毀鎮暴車、摩托車數十台。最終,許信良高票當選桃園縣長,也因此與國民黨徹底決裂。

 

  受中壢事件鼓舞,黨外聲勢上升,接下來又爆發了“美麗島事件”。

 

  儘管美麗島案幾乎將黨外運動核心人物一網打盡,但審判過程中媒體連番累牘的報導,更使國民黨聲名掃地。

 

  蔣經國執政以來,臺灣最值得炫耀是政治安定和經濟繁榮,這“歸功於戒嚴法和嚴密的情治”還有“經濟的高增長率”。但新興的中產階級和新生代選民卻根本不買“生活比過去更富裕”的賬,將政治改革熱情灌注於選舉,再不能容忍國民黨的“選舉威權”。

 

  此時的國民黨,在日益高漲的黨外運動風潮中,像汪洋中一條破損的大船。

 

  【從逆勢獨夫到順勢英雄】

 

  1986928,在一直是蔣經國接待外國政要“國賓館”的臺北圓山飯店內,剛剛被選為主席的游錫堃用顫抖的聲音宣佈,“民主進步党正式成立!”

 

  數天前,蔣經國表示要解除已實行了38年的戒嚴令,開放黨禁、報禁,消息傳出,生恐萬一蔣經國意外,形勢或許急轉直下的黨外人士,急不可耐地匆忙組黨。

 

  情治部門立即向蔣經國呈上公然非法組党的反動分子名單,蔣經國深知此為大勢所趨,淡淡說道:“使用權力容易,難就難在曉得什麼時候不去用它”。

 

  完成這一步觀念的跨越,蔣經國用了2年時間。

 

  19841015,《蔣經國傳》的作者江南(劉宜良)在美國被槍殺,聯邦調查局迅速偵破此案,並對新聞界披露:此系臺灣情治人員所為,蔣孝武難逃干係。全世界輿論立即指向蔣經國父子。

 

  儘管幾年前,蔣孝武在其第一任妻子汪長詩負氣出走時,蔣經國派人攔下飛機,蔣孝武竟拔槍命令飛機起飛的粗野魯莽,讓蔣經國深感此兒不堪繼任大統,但多年來,蔣孝武一直按照接班人的路數在培養。

 

  但江南命案徹底讓政權父子相傳的可能被擊得粉碎。

 

  美國官方稱,“這是一件非常嚴重的事情,絕不能容忍。”這是蔣經國第二次被美國人敲打。

 

  1953年,蔣經國第一次踏上美國。美國國務卿杜勒斯告訴蔣經國,他聽了一些美國駐臺灣代表說,蔣將軍的手段“有點厲害。”當翻譯未將此意傳達給蔣經國後,杜勒斯又重複強調一次,並指明是蔣在在處理安全事務上的手段,他建議在美國實地考察一下人權經驗。

 

  蔣經國聽後只是喃喃自語,以幾乎聽不到的聲音說他知道了。

 

  那時的蔣經國對美式民主那套頗不以為然,但江南命案的千夫所指,使蔣經國不得不考慮未來的另一種選擇。

 

  他專門詢問英語翻譯馬英九,“戒嚴”(martiallaw)一詞在英語世界的含義以及觀感,馬英九答:“戒嚴”的英文意義是“軍事管制”、“沒有法律”。蔣經國連說:“我們沒有這樣啊!”

 

  蔣經國深知,身負“獨裁者二世”及“外來政權”雙重原罪,若不行憲政,即使他比任何一個民主社會的政客更親民,更公正廉明,要在身後留下一個守成的獨裁者的名聲都極難。

 

 

  近在身邊的菲律賓總統馬克斯的垮臺、數任韓國獨裁者的下場,迫使蔣經國在最後的時光為身後之世做出重大調整和安排。

 

  1986107,,蔣經國在接受《華郵》董事長葛蘭母夫人和《新聞週刊》編輯簡潔賢等人就民進党成立的採訪時說:“我不認為(反對黨)是一種挑戰。它只是政治過程中的一種現象。”

 

  1010,蔣經國在“雙十節”發表要對歷史、對10億同胞、對全體華僑負責的講話後,指示修訂“人民團體組織法”、“選舉罷免法”、“國家安全法”,開啟臺灣民主憲政之門。

 

  一直在時勢的擠壓下被迫讓步的蔣經國,開始轉而推動時勢。開放黨禁、報禁,令國民黨要人則紛紛質疑,“國策顧問”沈昌煥乾脆點題道:“這可能會使我們的黨將來失去政權!”“世上沒有永遠的執政黨。”蔣經國說。

 

  於是,生怕錯過蔣經國這個突然歷史推動時刻的民主進步黨在匆忙誕生。

 

  1987715,世界上實施時間最長的戒嚴令宣佈解除,臺灣人民真正擁有了自由組黨、結社、辦報辦刊的權利。

 

  在殫精竭慮半生,蔣經國順應時代和歷史潮流之舉,完成了由被時勢和潮流推動,到轉而推動時勢潮流的轉折,也完成了從獨夫到英雄的跨越。

 

  蔣經國是個從未有過民主社會經驗的人物,他不可能知曉自己從魔瓶中釋放出的民主會塑造怎樣的臺灣,那個幽靈不可遏制、也無法再收回,是留給身後的人們用更長時間來完善實踐的巨大歷史遺產。

 

  蔣經國在公共場合的最後一次露面,馬英九一直在他身邊揪心地盯著他,15年後,馬英九在《蔣經國時代的啟示》中這樣描述自己的感受:“經國先生離開會場前,特別轉頭深深看了看鼓噪的人群一眼。當時經國先生的表情和現場情境,讓英九留下永難忘懷的印象。”

 

  20年後,馬英九大選中擊敗民進党,為蔣經國那句“世上沒有永遠的執政黨”賦予更深意味的詮釋。

 

  19965月,為紀念那些推動歷史進步的新聞業殉職者,人們在華盛頓勒石立碑,江南是名列此碑的唯一華人。

 

  因《蔣經國傳》殉身的江南,曾在書中評價蔣經國是“一位有良心的獨裁者”。

 

  這位姓名被刻入紀念碑的歷史推動者,大約想不到,因他的死而觸動的蔣經國,也會成為一位歷史的推動者。只是蔣經國的名字沒有留在類似的紀念碑上。

 

  蔣經國逝世那天,臺灣全島鮮花銷售一空,成千上萬的臺灣人自發街頭列隊向蔣經國致哀。20年來,僅2240萬人口的臺灣,每年有100萬人前往蔣經國暫厝的大溪憑弔。

 

來源鳳凰週刊 2009年第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ngFengComm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