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6 15《綠色參考》

(林保華主編;提供林保華等人的評論與綠媒以外的信息。)

全文刊於林保華部落格:http://lingfengcomment.pixnet.net/blog

更多中國資訊請瀏覽《共產中國》網站:http://redchina.ning.com

 

兩岸對香港影響;採訪孔誥烽;吳伯雄一中掀風波;CIA叛諜疑聯絡中方;日擬開火驅中船?假軍車萬人騷亂;港軍夜操炮

 

兩岸統獨問題對香港的影響    林保華·

 

香港的中國因素與台灣因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個是中國的獨裁因素與台

灣的民主因素對香港的影響,一個是中國的大一統意識形態與台灣主權獨

立意識形態對香港的影響。前者看得很明顯,也可以清楚表達自己的認同

,後者相當敏感,表現出來的也很隱晦。因此我主要談後一個問題。

 

台港關係的淵源可以從1949年談起,國民黨離開中國大陸以後,包括政府

在內的主要政治、軍事、文教力量撤到台灣,香港主要是工商界人士、一

部分知識分子、幫派,以及與蔣介石不和的將領。中共從1920年代起就在

香港生根,但是因為這股親國民黨的右派力量南下,加上其後陸陸續續,

尤其是大躍進與文革期間,通過合法或非法入境者,所以右派力量超過共

產黨的左派。尤其1967年左派暴動後,“左仔”名聲很臭。

 

左派當然是大一統觀念,右派因為與國民黨有關,也是大一統觀念。所以

主張台獨的“黨外”與後來的民進黨在香港是另類,而民進黨瞧不起香港

,不想統戰香港,因此沒有把台獨觀念輸入到香港。我第一次接觸到台獨

思想是1980年代初期從台灣來香港發展的《中報》,管理高層有幾個同情

台獨者。正式接觸民進黨,是1992年台灣立委選舉之後,當選立委的民進

黨人林濁水、賴勁麟等到香港交流,但是他們很低調,沒有大事鼓吹台獨

,因此在香港沒有刮起旋風。

 

1984年中英簽訂有關香港前途的協議,香港人乖乖接受,不接受唯有移民

他國,沒有人敢提出“港獨”,一方面是香港的日常生活太依賴中國(例

如食水),更重要是大一統的觀念,也因為相信共產黨的改革。他們希望

“民主回歸”,也相信中共的承諾,到六四屠殺驚醒已來不及了,但是也

沒有人敢想“港獨”,也不認同台獨。

 

甚至台灣的民主化,香港民主派也不重視,尤其沒有想到在中國決定收回

香港後,如何好好打台灣這張牌來牽制中共。記得97前,香港民主黨的立

法局議員拜訪台灣,難得李登輝總統接見,但是據悉有人竟與李登輝辯論

釣魚台問題長達45分鐘,而沒有就教民主經驗。他們與中共一樣,把李登

輝當作“隱性台獨”、親日分子。當時最具“大香港”本土意識的《信報

》,也沒有提出港獨口號,但是已經被北京視為“地方主義”或“隱性港

獨”而受到嚴密監控。

 

2000年民進黨在台灣執政,香港民主派也不認同台獨,沒有一家報章認同

民進黨,完全不了解,台灣一旦統一,香港就沒有必要五十年不變來垂範

台灣,有的甚至批評綠營對“一國兩制”的倒退幸災樂禍。其中有的是因

為有太大的政治壓力,例如劉慧卿2003年訪問台灣,表示尊重台灣人民的

選擇而被以梁振英為首的香港土共批鬥為“賣國”;而民主派的香港立法

會議員梁國雄則帶了五星旗到台灣保釣。香港媒體,包括反共的蘋果日報

,更是一面倒大爆民進黨真真假假的醜聞,對國民黨,尤其是馬英九愛護

有加。

 

實際上,所謂“台獨”云云,在1999年民進黨通過《臺灣前途決議文》後

已經淡化,因為強調的是自決權。然而自決權包含了“獨立”,因為是人

民當家作主,而非“黨的領導”,所以共產黨無法接受,也難以容忍,卻

越來越成為香港人的“香港夢”。

 

因為香港人的大一統觀念,隨著中共要同化香港而日漸崩解。最早出現於

2007年保衛皇后碼頭的社會運動。這些以年輕人為主的社會運動,認為中

共與香港特區政府,正要消滅香港人的歷史記憶,因為中共曾經揚言要“

洗刷”百年恥辱,這些該是“洗刷”的動作,從而連英國人留下的普世價

值與經濟繁榮也要一起洗刷掉。這是香港本土運動的開始。

 

2011年是重要轉折點。2月,因為特區政府派發6,000元給香港市民,包括

還沒有對香港做出貢獻的新移民,一群網民成立“香港本土力量”,從網

上抗議到走上街頭,批評新移民濫用福利。後來因為大量中國自由行人士

湧來香港,產生所謂“雙非”產子問題,以及搶購奶粉等商品推高香港通

脹,乃至暴發戶作風侮辱香港人,與愚昧作風被香港人瞧不起,矛盾擴大

,因而“蝗蟲”一詞盛行,港英時期的龍獅旗也在街頭運動中出現了。

 

這期間,對本土運動賦予理論武裝的是香港嶺南大學中文系副教授陳雲。

他的著作,例如《香港城邦論》,使他成為香港城邦自治運動的精神領袖

,並在年輕人當中產生廣泛影響。他有許多維護香港本土價值的正確主張

,包括維護香港的歷史與文化,但是有些主張太偏激,例如主張與中國完

全切割,不理中國,成為本土運動中的基本教義派。

 

今年紀念六四燭光晚會,支聯會提出“愛國愛民,香港精神”的口號,與

中共爭奪“愛國”的正統,這個想法不但愚蠢,而且也不符“人權高於主

權”的精神,因此遭到年輕人的強烈反彈,連身在北京的天安門母親丁子

霖也不認同這個口號。雖然支聯會後來收回“愛國愛民”的口號,但是對

這場爭論所顯示的意義,是否明白,也許仍然要打問號。

 

現在談“愛國”,只能助長共產黨煽動民族主義,綁架中國人民與世界的

做法。甚至現在鼓吹“中華民族”,也難以認同,因為孫中山鼓吹的“中

華民族”本身就是虛構的,就如美國只有美國人而沒有美國民族,但它是

由許多民族構成的。孫中山本人以美國人身份出任中華民國大總統,又有

什麼資格製造“中華民族”?

 

然而香港城邦自治運動號召民眾不要去維園紀念六四,顯然有些走火入魔

了。因為紀念六四,不但有某些人的“愛國”精神,更多的是出於六四屠

殺的反民主、反人權性質,而民主、人權是香港的最高價值。六四20週年

以來,出席者半數是年輕人,更顯示本土運動的性質越來越明顯。但是即

使有“愛國者”願意參加,也不能拒絕,就如有自由行的中國人出席,能

拒絕嗎?如果參與者減少,高興的不就是共產黨與六四屠夫嗎?

 

不論香港人、台灣人、中國人,乃至全球的人類,為了伸展自己的人權,

應該結成最廣泛的力量,來反對中共獨裁專制政權。因此求同存異的團結

非常重要。香港本土運動既要捍衛本土價值,呀必須有包括“中國觀”、

“台灣觀”在內的世界觀,與世界民主運動一起進步,一起成長,不能狹

隘。

 

不論怎樣,在香港的泛民主派中,本土民主派逐漸取代了大中華民主派,

意味著普世價值更加凌駕於“統一”的價值觀。也就是民主、人權最高形

式的自決權高於“愛國”,因此港、台之間的交流也應該更加頻密,這是

今年香港紀念六四所出現的價值飛躍。這對香港未來的本土運動,乃至中

國民主運動的發展,都有深遠的意義。

(民進黨中國事務部 《關懷中國系列:香港的中國因素與台灣因素》座

談會)

(穿越30多年時空的重要評論,以及人生的酸甜苦辣,請看林保華部落格

  http://blog.pixnet.net/LingFengComment

新舊評論還在繼續增加與上網中)

(要了解中國最新重要資訊,請觀看台灣青年反共救國團網

http://www.twyac.org內的“共產中國”網站:

http://redchina.ning.com

 

 

美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副教授孔誥烽中共交朋友目的 為了很久後把你消滅

 

孔誥烽 (記者王敏為攝)

 

〔記者鄒景雯/綜合報導〕馬政府正與中國積極洽談互設辦事處,香港裔的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社會系副教授孔誥烽八日在台北演講指出,「中聯辦」當年大規模介入香港事務時,很難批評他們,批評者反而被人說是以小人度君子。但他提醒:「中共的思考都是二、三十年後對你的消滅,而多數人和中共的交往都是考慮一年、兩年的利益。這非得要小心!」

多數人只考慮到短期利益

孔誥烽是在「論辨中國因素」讀書會上,以「香港視域的中國因素與台灣因素」為題做專題演講,並由中研院副研究員吳介民擔任引言。

孔誥烽強調,台灣現在應該最要守住自己的「主權」,不應因為要和中國交流,而把自己矮化。也不能因為反對中共,而積極和中國境內的右翼人士做積極結合,這會在民主化議題之外,有所偏頗。

他打了個生動的比方,許多人稱台灣是「中國台灣」,這種說法讓他想起一件事,小時候有位朋友追不到一個女生「阿珍」,於是在不同的場合都說「我老婆阿珍」,現在對台灣稱中國台灣,就是這種態度。

台灣應要守住自己的主權

孔誥烽認為,台灣需要多理解中共的性格和工作方式,這點香港有豐富的和中共打交道經驗。

孔誥烽說,不論中共的意識形態、經濟政策怎麼變,其做事、人情、方法都是一貫、有組織的。他們的行為方式很像,四○年代中共統戰民主人士和在香港對中國民主派的統戰,都是以「交朋友」方式進行。中共交朋友都是聯誼非政治化的工作,用舞會的方式來吸收黨員。「中共和你立約的目的,就是為了未來和你違約,中共和你交朋友,就是為了很久之後把你消滅」。

孔誥烽也提到,中港簽了CEPA(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後,中國自由行到香港有三千萬人,但香港人口僅六百多萬。香港難以負擔。自由行和CEPA同時使得來港遊客質量改變,CEPA前多是日、台及東南亞國家的人進來,現在多半是中國人進來。CEPA和自由行的確改變九七年以來的經濟危機,自由行陸客來掃貨,掃貨就可以提房價,於是財經教授、房地產背景的媒體不斷主張CEPA和自由行是非常好的經濟政策。

不過,孔誥烽指出,中共要推展的整合,不單單只是經濟和社會的結合,更對香港民生產生問題。二○一一年後,香港出現大規模的中國自由行旅客,到香港掃貨,買走所有米、奶粉、衛生棉,這造成香港要承擔中國無法保證民生物資的品質。

同時,中國對於香港必須整治「法輪功」的事情也開始出現,現在香港各個工作部門都和中聯辦有直接連繫。最近最熱的話題是,廉政公署剛退休的頭頭被人發現,他在任內和中聯辦有非常緊密的交往關係,退休後馬上出任香港區的政協委員。廉政公署一直是香港人維護香港公民社會最重要的單位,其權力很大,可以不需要法庭的同意,即調查外國人士的資料、戶頭,因此把香港公務員貪污的問題有效處理,但是現在廉政公署已完全和中國同流合污。

參與中國民主化應有底線

孔誥烽表示,○三年之前,中共對一國兩制沒有明目張膽的破壞,做事都會找特首,但其後,中共開始直接干預社會事件。中聯辦的角色變得越來越活躍,開始出現特務政治。上次特首選舉,保皇派原以為會是唐英年選上,結果最後在這場選舉中,很多有組織性的不利於唐英年的資訊發出,北京最後給梁振英當特首。梁振英當選後一天,立刻拜會中聯辦,這讓香港非常害怕「一國兩制」已完全消失。

若中國走向民主化,孔誥烽認為,應該會和台灣、香港有比較接近的價值,但這不是個保證。英國當年鎮壓愛爾蘭獨立運動也是在民主基礎下處理。因此台灣參與中國民主化時,應該要有個底線,至少他自己在香港參與中國民主化時,要尊重中國民主化運動的主體─民運人士,同時也要找出香港自己的底線。

自由時報  2013.6.10

 

 

《香港瞭望》港是台最佳利器

劉雲龍 世界新聞網 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May 02, 2013 06:00 AM | 212  | 0  | 4  |  |

這兩年香港人心丕變,對北京當局的疑慮加上對普選的悲觀,令一些人懷緬起昔日殖民地政府,但也有人轉而認同台灣的中華民國。不過英國根本已不在乎香港,從沒為港人哼過一聲;台灣當局也不理香港死活,馬英九政府在港人面對任何難關時,也是沉默不語。

香港人和台灣人在民主、自由、法治方面,都跟北京當局有截然不同的價值觀,不過當港人努力抗拒國民教育、反對釋法、爭取民主、反對「內地化」時,馬英九政府卻從不聲援,彷彿與台灣完全無關。去年文化部長龍應台既不願談六四,亦不肯評論香港國民教育,就是明顯例子。

 

經常標榜自己在港出生的馬英九,當年以台北市長身分訪港,掀起過一陣旋風,假如他今天再來,光彩恐已不再。這些年來港人看到他在兩岸關係上的柔弱,在港澳民主和人權問題上的「無語」,對他印象大打折扣,很多網友甚至指他已做了名副其實的台灣特首。

 

當年鄧小平提出在港澳實施「一國兩制」,原是為了垂範台灣,今天北京當局已看穿了馬政府根本不把港澳放在視野範圍內,令香港頓失利用價值,兩岸關係也變成了兩黨的秘戲,從此北京可以更無顧忌的收窄香港的實質自治範圍,不怕讓台灣側目。

 

台灣建立了傲視華人的民主政體,但在宣揚民主自由價值上卻沒有進取之心,放棄做華人世界的民主燈塔。假如台灣當局願意在香港問題上扮演角色,香港絕對不會成為台灣的包袱,反而可變成兩岸關係上的「防火牆」;唯有以香港的民主自由法治作為屏障,才可保障台灣當局未來與北京當局「交手」時,不致退化得比香港更差。

 

 

香港的本土意識怎麼來的?

 白蓮達

 

近日,香港掀起打「雲」熱,學者兼文化評論人陳雲在Facebook 的言論受到各方人士的批評,如果大家只關心他在Facebook的言論,不如好好讀他的著作。 2011年底,他寫的《香港城邦論》出版,各方人士的評論絡繹不絕,支持和反對者皆有。如果真正讀完 《香港城邦論》的人,再對照香港的情況,根本不會胡亂鬧陳雲,事實上,書中的論點真的能夠經得起考驗。

 

在英殖民時代,港英政府不會刻意培育香港人有本土意識,回想三十年前,根本無人有這個意識,遑論提出來。就算有,也只流於流行曲歌詞創作層面,如<香港.香港>、<東方之珠>等,直至黃霑寫<問我>,極其量只是個人主義抬頭,並非本土主義崛起。不過,港英政府亦有道義,她提供土壤,使香港學術出版及言論皆受保護,而很多文化和傳統習俗都能保存。

 

六四事件之後,人心惶惶,移民潮一直持續至九七前後。九十年代是筆者讀大學的年代,創作仍然興盛。當時學院的老師開始思考香港人的身份問題,也是外國學者對香港的文化身份感興趣的原因。幾位老師都用「夾縫」(in-between) 這個詞彙,去描述香港人身處的境況。亦有教我們看西西的 《我城》,西西是香港本土作家,《我城》在當時(七十年代)來說乃創新的嘗試。「夾縫」的確突顯了香港人身份的暖昧和尷尬。可是,這只是很表面的理論,到底香港人應該怎樣看自己的身份?最終無提供很實在的答案。原來,答案必須由香港人自己去尋求,別要他者 (The other) 給你答案。 因為他者只會給你一個預設的答案 (presupposed answer),而當中已有他者的既定立場。

 

20032009年,是本土意識的蘊釀期,沙士、廿三條立法、五十萬人上街、拆天星碼頭、皇后碼頭,之後的反高鐵、保衛菜園村等等,本來香港的社運界組織了很多活動去抗爭,非常有建設性,這也是本土意識最熾熱的時候,可惜,沒有人提供論述,抗爭過後,火炬熄滅。

 

2010年至今,由D&G事件引發的一連串和香港本土有關的事,香港的政黨無為市民出聲,反國民教育、反對新界東北發展、反雙非、蝗蟲論、反對殘體字、反走私(水貨)客、限奶令、甚至碼頭工運等等,社運及左翼各為其主,他們或許要幫有關人士反對或爭取權益,但他們更希望自己頭上加頂光環,令自己的社運事業長做長有。是的,他們會幫大家罵政府,去遊行、唱K,但過後,大家爭取到甚麼?反對了甚麼?

 

中共在其有掌政之年不希望看見香港獨立,但香港自治是必要的,因為當權者仍希望利用香港的優勢和位置抗衡美國。至於本土意識崛起,是他們無法阻止的。因為九七後中共收回香港,他們根本讀不通這本寫了一百五十多年的書。他們以為馬照跑、舞照跳,大家有飯開便行。政權移交後的頭幾年,中共還有些道義。現在則只認錢不認人。當香港人無學位、無工作,子女無奶粉食、無樓住,你說香港人會否跟你拼命?真正關心香港本土的,是維護香港人權益,為本土抗爭的人,那些叫大家要包容,要以普世價值為本的政治庸才,自己或家人都拿外國護照,香港有事就會同你 「拜拜 」,你還要信他們嗎?(作者為香港自由撰稿人)

自由時報

 

 

談香港年輕人僅4%自認中國人

 蕭嘉弘

 

根據香港浸會大學訪問九百多名香港民眾的最新民調結果,在十八到二十九歲的年輕族群中,只有四%自認是「中國人」。另一份由香港大學於五月間所做民調顯示,港人對中國政府的反感程度,從去年十一月的二十五%大增到三十七%。筆者認為,這顯示出香港人愛護香港、認同香港本土的精神。

 

想起每每在台北街頭,和講著流利粵語的香港年輕人們擦身而過時,總是印象深刻,也對他們熱愛自身母語的精神和實踐所感動;但我們身旁的台灣年輕人呢?還有多少是一群一群,自信地講著我們台灣母語做溝通呢?

 

自信又認真的人最美,香港年輕人即使在一國兩制的中國政權統治下,仍勇於做自我的認同和抉擇,無人認同是中央政府那邊的中國人,精神相當值得嘉許。令人更尊敬世界的香港人,更值得我們向他們的精神學習,勇於做愛鄉愛土愛母語的台灣人!

 

(作者為導遊,台北市民)

自由時報

 

 

台北札記﹕吳伯雄「一中架構」說掀風波

 

【明報專訊】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在習奧會後趕往北京見習近平,會見內容一如預期並無太多新意,但吳一句「一個中國架構定位兩岸關係」已在台灣激起爭議,此事不發酵則已,一旦發酵,馬英九被迫出面澄清或調整用詞,對「吳蕭劉蘇」的新對話團隊將是不小的打擊。

 

可能危及馬英九新對話團隊

 

習吳會最重要的作用是馬英九向北京列明哪些人具對話代表性,此舉當然是為與連戰及其家人去北京會見中共高層之舉切割,新對話團隊一旦驗明正身,「連爺爺」從此變成「老朋友」,再也不是代表國民黨與中共對話之人。此後政治對話與國共論壇將由吳伯雄擔綱,經濟事務有蕭萬長,文化科技委予劉兆玄,與美國關係由蘇起掌握,這些才是未來北京要打交道的對象。

 

外界並不看好習吳會能有什麼新意,行禮如儀的會見也談不了什麼事,只能重申一貫的政策。令人意外的是,就連習近平的政治宣示亦只及於「反台獨」與「九二共識」,吳伯雄卻出了個「一個中國架構」的說法,前陸委會副主委林中斌認為這只是「調整用語」,但前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則直指是「嚴重傷害台灣主權」。

 

誰都知道有關政治定位與主權議題的說法與用詞極為敏感,必須謹慎為之。目前兩岸之間算得上政治共識的只有「九二共識」,在台灣內部爭議也較小。大陸學者與涉台官員曾用過「一個中國框架」的說法,但在最高層官員口中則只會用到「九二共識」。吳伯雄去年提了「一國兩區」,前政協主席賈慶林提了「一個國家」,都引發不小爭議,最後得硬生生吞回去。

 

隨意「調整用語」自找麻煩

 

習近平提升了兩岸政治對話的優先次序,未來各種論壇都將聽到兩岸學者與政界人物大談政治與主權議題,也會有愈來愈多綠營人士參加。這些對話目前只能是民間層面,討論的也就是如何在「九二共識」原則下過渡到官方對官方階段,對話中台灣的選舉、美國的態度、中國與亞洲國家關係等等都是變數,如果執政黨(不論藍綠)再隨意「調整用語」,絕對是自找麻煩。

 

(金柚子)

 

 

網傳大陸中學生展示青天白日旗遭帶走引發熱議

2013-06-12

 

圖片:學生準備將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升上旗杆。(網路圖片)

 

圖片:大陸中學生展示的青天白日旗。(網路圖片)

 

網傳圖片珠海某校學生展示國民黨的青天白日旗,之後又傳出兩名涉事的學生遭到政府帶走。香港和大陸的泛藍團體都表示,學生的行為只是意見的自由表達,不應該受到當局的打壓,否則,恰恰等於大陸自己從反面證明五星紅旗下制度的落後過時。

 

近日,網路中流傳兩張照片,其中一張內容是兩名身穿校服的學生在一所學校的旗杆下展示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幟。而另一張中顯示,五星紅旗被卸下丟在地板上,青天白日旗則被掛在旗杆繩子上準備升旗。另外有消息指出他們還將旗幟舉起並圍繞校園奔跑。

 

隨後有消息稱這兩名學生已經被相關政府部門的人員帶走。

 

 本台記者對比查證該所學校為珠海市實驗中學,記者週二嘗試致電該校教務處,但電話一直都無人接聽,本台記者之後通過該校的社群網站聯繫上一位該校近期參與 高考的學生,該名學生表示不方便接受電話採訪,但他說對此事有所耳聞,並不清楚此次行動的學生詳細資訊,也不知道他們是否被帶走,因為近期高考的原因學校 也沒有通報除高考之外的事情。

 

線民力挺學生行動

 

相關消息在微博中迅速被傳播,也因此遭到了微博運營商方面的刪除。不少線民表示支持他們的行動,並表揚他們的勇氣。雖然兩名學生這麼做的目的還不為人知,但不少人猜測他們是對當局不滿而發,有的也表示他們對歷史有了重新的認識,並對此進行回顧。

 

 香港的泛藍聯盟團體神州青年服務社成員梁漢華週二告訴本台記者:雖然新聞報導上面沒有說明這兩個學生的背景和懸掛青天白日國旗的動機,但是從我的判斷肯定 是這兩個學生是在表達一種思想和觀念上的一種認同。我覺得不論他們是認同歷史上的中華民國,或者是現時在臺灣的中華民國,都不應該受到中國的打壓和迫害。 我覺得如果是認同歷史上的中華民國的話,它的過去是推翻滿清帝制最後北伐完成統一的,又帶領著中國人抗戰勝利,這都是代表著輝煌的歷史。如果他們只是認同 這些歷史,他們有過錯嗎?

 

認同現時在臺灣的中華民國,神州青年服務社週二發表聲明表示,在臺灣的中華民國經濟繁榮,政治民主,社會進步, 不但受到國際肯定,也成為中國大陸改革開放的學習楷模。因此,兩位展示帶有青天白日滿地紅旗的學生絕不會構成任何非法或者是政治上的罪名,更不應成為受到 打壓或者被歧視的藉口。

 

也有評論認為,在臺灣,有民眾展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甚至中共黨旗,也不致會被當局大興問罪之師。如果大陸兩個中學生因此而被打壓,恰恰證明兩岸兩種政治制度的巨大差距,等於大陸自己從反面證明五星紅旗下制度的落後過時。

 

而事實上,青天白日旗在中國大陸算是半違禁品,在公開場合幾乎不允許展示,只是可以有限的出現在教材或討論中。

 

1949年國民黨從中國大陸退守到臺灣,大陸由共產黨掌權並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用五星紅旗作為國旗,而臺灣一直保留中華民國國旗和國號至今。北京當局雖然承認中華民國曾經存在過,但卻在國際上處處打壓臺灣,而且竭力回避談論中華民國這幾個字眼。

 

 大陸信奉三民主義的中國泛藍聯盟重慶負責人張啟就此向本台表示:中共向來是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你既然口口聲聲要求臺灣的綠營人士尊重九二共識,自 己就應該首先尊重九二共識。九二共識聲明一中各表,既然國民黨和共產黨兩黨有這樣一個共識,那麼你也應該允許民眾一中各表。畢竟共產黨所有的權力都是按照 共產黨所制定的憲法都是來源於人民的,所以共產黨自己一中各表卻不允許民眾一中各表,這明顯是一種獨裁和專制政府的思維,就是只允許我放火不允許你點燈, 只允許我犯罪不允許你犯錯。

 

以上是自由亞洲電臺駐香港特約記者心語的採訪報導。

 

 

大學生劇作「借蔣諷今」大收旺場

 

【明報專訊】南京大學90後戲劇影視藝術系學生的劇作《蔣公的面子》,講述民國時期3名教授面對國民政府行政院長蔣介石的飯局邀請後,猶豫掙扎的心理過程。此劇在校內連演數十場後到全國公演,目前已創下數百萬元票房,日前更在北京全國政協禮堂上演,成為內地文化圈和校園的熱門話題。

 

全國巡演 票房數百萬

 

「現在的人,天天說政府不好,似乎只要罵兩聲腐敗,便是個進步人士了!」在北京一個600人劇院中,台上的卞從周教授一句台辭,引來陣陣掌聲;另一教授時任道立刻反唇相譏:「還不該罵嗎?中國政府腐敗已是國際聞名了!」同樣迎來喝彩聲。而第三名教授「夏小山」則夾在2人中間,不停說「莫談國事」……大三學生溫方伊的學年功課,已在全國巡演60餘場,被網友稱為「神劇」。

 

故事取自蔣介石軼事

 

該劇導演、南京大學戲劇影視藝術系教授呂效平介紹,《蔣公的面子》是他留給溫的命題功課,題目出自流傳的一樁軼事:南京大學前身國立中央大學曾是民國規模最大的綜合性大學,1943年,行政院長蔣介石提出仿軍校例,由他出任所有大學校長,並在當年5月正式就任該校校長。但師生對此提出質疑,因此蔣擬邀數名教授吃年夜飯籠絡關係。溫方伊查證後,發現飯局一事無事實根據,但其導師相信,軼事被津津樂道反映人們對現狀的反思,鼓勵她創作劇本。

 

3教授爭論針砭時事

 

最終,溫虛構出支持政府的卞從周、反政府的時任道和不問政事的夏小山3個知識分子形象。卞相信蔣能為校園帶來穩定發展,不停游說另二人出席;時則因學生在遊行中被政府殺死而憎恨蔣,但愛書如命的他又因戰亂之時藏書難保須求助於蔣;美食家夏小山不願承認蔣的校長身分,卻因席上一道名菜食指大動。3人在1967年「文革」中均被打為「牛鬼蛇神」。全劇對話為主,言談中借古諷今針砭時事,「中國國情」、「政府在進步」等用語令觀眾會心一笑,更影射紅十字會腐敗事件等。

 

省委宣傳部資助200

 

「有傳媒將3人形容為五毛、公知和打醬油的,我非常喜歡。」呂效平說,有趣的是不少句子都是民國名師作品中摘出,包括「中國國情」、批評腐敗等語句,足可見歷史輪迴;關於蔣政府殺遊行學生的對話,呂效平雖說並無影射「六四」之意,但坦言「殺學生不好」是人類公理。他稱並不注重一兩句具體影射,更想回答2005年時總理溫家寶探望物理學家錢學森時後者著名的「世紀之問」:「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的人才?」呂認為,無自由的空間,無獨立的思想,不會有一流的大學。

 

呂效平稱,《蔣》劇在校慶上演兩場後,經口耳相傳和網絡反饋,一口氣加演30場,形成市場奇蹟。此劇引起江蘇省委宣傳部興趣,去年底宣傳部官員看過此劇後,立即撥款200萬元人民幣給演出該劇的南京大學藝術碩士劇團。他相信戲劇商業化是對戲劇國家化的革命,有信心《蔣》劇票房將達到千萬。

 

明報記者 楊歡

 

 

就網絡遭入侵 北京要求與美對話

CIA叛諜疑已聯絡中方

港蘋

 

 ■聯邦調查局局長米勒強調會起訴斯諾登。路透社

美國中央情報局「叛諜」愛德華.斯諾登(Edward Snowden)案件演變成中美政治角力,美國官員已將案件當作懷疑外國間諜案,擔心斯諾登或會投奔中國大陸;美國軍方更擔心斯諾登為免被引渡返美,會將手中絕密資料交給北京。另一邊廂,中方亦加大壓力,要求就美方入侵中港網絡,與美方展開對話。

美國廣播公司(ABC)昨日引述熟悉斯諾登案的美國高級官員表示,美國情報官員已經將案件當作懷疑外國間諜案處理,擔心手持絕密資料的斯諾登可能投奔中國大陸。《華盛頓時報》就引述未具名的美國國防部官員稱,斯諾登可能已經和在港的中國國家安全部人員取得聯絡,擔心斯諾登為了避免引渡返美,以手上最高機密,和中方交換。

中情局及國防部前參謀長巴什(Jeremy Bash)亦承認,斯諾登可能投奔中國大陸或甚至和中方官員合作,均是美國官員首要關注項目。

 

 ■英國向全球航空公司發出警告,禁止載斯諾登赴英。美聯社

 

英發警告禁斯諾登入境

而美國眾議院情報委員會主席、共和黨眾議員羅杰斯(Rep. Mike Rogers)透露,斯諾登逃到香港後,眾議院情報委員會正和美國情報人員合作,詳細檢視斯諾登和外國,特別是中國是否有任何關係,當中包括他是否得到中方的幫助,「我們要問許多問題,包括他的動機、他最後在哪裏、他為甚麼在香港、他在香港如何維生,以及中國政府是否提供全面合作」。

傳媒報道指,斯諾登在美國國家安全局夏威夷庫尼亞(Kunia)中心工作期間,參與對華電子情報搜集工作;而這些情報收集項目均是美國情報機關的最高機密,亦是中國國安部以及解放軍總參謀部二部最主要刺探的對象。

 

聯邦調查局(FBI)局長米勒(Robert Mueller)出席眾議院司法委員會聽證會,指美國已經對斯諾登展開刑事調查,強調美國政府正採取所有必須步驟,對斯諾登進行起訴;司法部長霍爾登亦指,有信心會將他繩之於法。而美國盟友英國亦先發制人,向全球航空公司發出警告,基於英國極可能禁止斯諾登入境,要求全球航空公司不要讓斯諾登登上入任何一架飛往英國的航機。

 

官媒:送上門的一張牌

斯諾登披露美方入侵中港兩地網絡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昨一改前日低調態度,表示將要求在中美戰略安全對話框架下的網絡工作組,就美方被指入侵中國網絡一事,與美方進行溝通。

中共官媒《環球時報》昨日更發表措辭強烈的評論,認為斯諾登揭露美國入侵中港網絡,事件涉及中國國家利益,相信斯諾登手上可能還有更多證據。該文章更強調,斯諾登是送上門的一張牌,呼籲中國政府應該讓斯諾登講出來,並且對美國進行公開或內部交涉。

《環球時報》評論又指出,要讓斯諾登的結局「過得去」,若他真的被引渡回美,將不會得到中港台輿論的肯定,促請中央政府及香港特區政府在是否遣返斯諾登一事上,考慮輿論反應。

法新社/新華社

 

斯諾登疑已接觸中方

 港蘋·

 

【本報訊】美國叛諜斯諾登在港行蹤成謎,美國《華盛頓時報》引述消息稱,斯諾登有可能已在港與中國國安人員接觸,甚至投奔中國大陸,避免引渡返美。中國外交部昨首次回應事件,強調中國是遭受網絡攻擊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堅決反對黑客攻擊,認為網絡空間需要的是規則和合作,似對處理斯諾登案已有決定。香港社會聲援叛諜聲音強烈(圖),除立法會在下周大會跟進外,有議員去信美國總統奧巴馬力撐斯諾登,今日亦有民間團體發起遊行聲援。

標籤:

 

 

釣島中國船 日擬開火驅離

要聞組/綜合13日電 世界新聞網 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June 14, 2013 06:05 AM | 29  | 2  | 7   |  | 日本自民黨11日總結出「釣魚島(日本稱「尖閣諸島」)12海里警備保全法」。該「法案」的重點即授權自衛隊在釣魚島12海里進行「警備」,以此加強釣魚島周邊海域的「防衛力度」,允許自衛隊和海保廳使用武器進行「強制驅離」。

如果這一由自民黨支持的「法案」,通過立法成為日本當局政策,日中在釣島海域發生武裝衝突將在所難免。

 

日本媒體引述日本海上保安廳說,中國三艘海監船-「海監15」、「海監23」和「海監51」,至本月10日仍在釣魚島的毗連海域巡航。這是在日本執法人員在釣魚島附近連續第14天發現中國海監船。

 

報導引述日本海上保安廳第11管區海上保安本部(那霸市)說,9日晚73050分,中國海監15、海監23和海監51就在釣魚島接連海域出現,10日下午則在黃尾嶼附近海域航行。

 

據報導,自民黨在該法案中提到,對於在釣魚島12海里巡航執法的中國公務船,日本海上自衛隊將同日海上保安廳共同協作,要求中方船隻撤離。如果中國公務船不予理睬日方的「警告」,日方將允許自衛隊和海保廳使用武器進行「強制驅離」。

 

北京官方「環球網」13日指出,釣魚島問題事關中國的核心利益。針對日本當局不斷在釣魚島海域挑起的事端,中國軍方曾先後多次向日方發出警告,希望日方的相關舉動能夠有利於維護本地區的和平與穩定,中國軍隊也有能力維護中國國家的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

 

 

華倡與日設空軍聯絡機制

 

【明報專訊】為了避免在釣魚島周圍發生衝突,中國國防部已向日本防衛省提出建立兩國空軍聯絡機制。兩國已就海軍之間的海上聯絡機制達成了大致協議,規定了雙方船隻、飛機聯絡所用頻率和用語,以及雙方防務首腦之間建立熱線聯繫等內容。

 

被質疑試探日警戒級別

 

4月日本防衛省防衛政策局長德地秀士在北京與中國國防部外事官員會談時,曾建議恢復雙方關於海上聯絡機制的對話,而中方則建議「機制範圍可擴大至空中」。不過,關於具體內容,中方只是說「今後將詳細研究」。日本外務省官員對中國的提議表示歡迎,認為「日中雙方能夠開展對話就是好事」。但有日本防衛省人士質疑,關於空中聯絡機制,國際上已有相關規則,中方的建議只是為試探日本領空警戒級別。

 

(產經新聞)

 

 

茅于軾杭州講座再被取消

 

【明報專訊】內地自由派經濟學家茅于軾原定22日在浙江杭州舉行的經濟講座昨日突然宣布取消,有消息指,主辦方是奉當局之令取消講座。這也是繼北京、成都、長沙之後,茅于軾講座再次被取消。

 

杭州《蕭山日報》昨日刊登自杭州開元置業公司的半版廣告,指原定22日舉行的「對話茅于軾高峰經濟論壇」因故取消,但並未說明理由。

 

茅於軾今年初出版新書《中國人的焦慮從哪裏來》,評論貧富差距、社會公正等問題,呼籲國家反思人民利益,走向社會公正。此後他到各地開講座論壇,但所到之處都遭遇左派強力狙擊。5月初,他在長沙的講座因壓力被取消。516他原定在騰訊北京分公司的講座,也因有多人到騰訊樓下抗議,被迫取消。

 

茅一向主張市場經濟,反對特權,常發表批評政府言論,也不乏對毛澤東的批評,去年獲美「米爾頓——弗里德曼自由獎」後,左派的口誅筆伐更為激烈。

 

 

增長底線

雲上風 世界新聞網 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June 14, 2013 06:00 AM | 29  | 0  | 2   |  | 中國經濟又進入迷霧階段,這一階段的特徵是大方向雖明,但路徑不清,各種爭議頻發。比如中國經濟要防通膨還是防通縮,現在要防熱錢流入還是資金流走等等,爭議呈兩極化。而在諸多爭議中,最受關注的,還是經濟增長起落之爭。

中國經濟增長是起是落,再度引起討論。這一輪討論有個特點,是高低錯落,喜樂交加。意思是評論中國經濟增長,還有人認為會高得出乎意外,有人認為一定跌得預估不到;有人認為再跌多點不是壞事,有人認為再回升軌不是好事。

 

看中國經濟是起是落,有兩個背景要參考,一是一季度經濟增長,低於預期。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一季度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7.7%,高於今年全年7.5%左右的預期目標,低於去年四季度和去年全年指標。

 

另一個背景,是過去一月間,國際上出現新一輪「唱衰」中國經濟的浪潮,近來戛然而止,轉而「唱好」了。外資大行,先後發言看高中國經濟增長。

 

中國經濟增長起落值得關注,但更值得關注的,是經濟增長下滑的底線。其間官方智庫有兩個概念,一個叫「適宜區間」,一個是「保底增長線」。

 

所謂「適宜區間」,指經濟增長在7.5%8%的區間,這個區間之被認為「適宜」,是其顯示經濟站穩腳跟,在結構調整要求下,不追求經濟持續反彈而是經濟的持續走穩。

 

至於「保底增長線」,不是經濟學者說的7%,也不是預測指標的7.5%,而是7.2%。這樣一個底線,是按中共18大戰略目標匡算出來的。中共18大確定了新的「翻番」目標,是2010年到2020年,按此算去,翻一番需要年7.2%的增長速度,這就是底線。

 

 

假軍車肇禍 南寧萬人騷亂

 

【明報專訊】廣西南寧市爆警民衝突事件,有假軍車與的士相撞後,的士司機被打,民眾不滿到場的警察包庇假軍車司機,掀翻3輛警車,警察被攻擊,事後26人被捕。

 

民眾燒車向警擲石

 

網友「熊華GG」稱:「出租車司機要求賠償反被打爆門牙,從而引起周圍人士公憤……他們紛紛不滿買來啤酒砸軍車和警察,軍車被燒,警察躲進橋底,消防員不敢接近,場面壯觀……警民通宵對峙」。

 

中廣網引述南寧市公安局副局長王義稱,前晚824分,36歲的安徽人陳×駕駛一輛無掛車牌的私家車與莫×駕駛的的士在友愛路立交橋下追尾相撞,雙方爭執,莫×被打。

 

公安拘26「滋事人員」

 

當民警要將陳帶走調查時,民眾群起圍毆陳及女友,掀翻陳的車,車內掉出兩副軍車牌,民眾隨即焚燒該車,現場3輛警車亦被推翻,民警亦遭石塊、棍棒、磚頭攻擊。最後公安拘捕了26名「滋事人員」,事件才告平息。王義稱,陳×並非軍人,其車內發現的軍車牌亦係假冒。

 

 

劉霞致習公開信為弟鳴冤

 

【明報專訊】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之妻劉霞昨透過律師發布致國家主席習近平的公開信,質疑當局在周日(9日)對其弟弟劉暉判刑「完全不公正」。信中又指自己作為劉曉波妻子就是一種犯罪,並期待中國夢不會讓她這類個體變成「中國噩夢」。劉暉9日被判詐騙罪成,判監11年。

 

「期待中國夢不會變噩夢」

 

Twitter昨日流傳一張據稱是劉霞親筆信的圖片,署名為「公民劉霞」。劉暉的律師尚寶軍對本報證實,信件確由劉霞親筆撰寫,由他昨日公布。

 

這封寫於端午節的信抬頭是致國家主席習近平。劉霞指出,自己自從201010月起被軟禁失去人身自由,「沒有人告訴我軟禁我的理由。我想來想去,可能在這個國家,我作為劉曉波的妻子,就是一種『犯罪』吧。」信中表示,她認為周日對她弟弟劉暉的判決結果「完全是不公正的」,又表示,「我質疑司法機關乃至整個公權力系統是否在正當地行使權利」。信中寫道:「在當今法治中,我們從國家權力中看到的應是正義,而不是基於暴力而形成的無情鎮壓;任何一個抹殺個體權利的事件,都可能導致悲劇,從而使國家權力正當性的光環塗上一層暗淡的陰影。」

 

她表示,刑事正義只有在具體案件中才真正能體現,「我無法想像在具體案件中漠視被告人權利,甚至無視被告人權利,能夠實現我們所期待的正義。」

 

公開信指出,習近平提出的中國夢要通過每一個公民來實現,「我期待中國夢不會讓我們這些個體變成『中國噩夢』。」信尾寫道,「今天是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能想像我們一家人是在怎麼樣的心情下度過的嗎?」

 

好友指判刑逼劉曉波流亡

 

異見作家、劉曉波好友莫之許對本報表示,弟弟劉暉被判刑後,劉霞目前精神壓力想必愈來愈大,但劉霞柔中有剛,相信不會輕易放棄、崩潰。莫表示,對於劉暉的判刑,一般猜測是當局想逼劉曉波流亡。若當局的意圖真是逼劉曉波出國,必會保持對劉霞一家的壓迫態勢,劉霞的狀不可能改善

 

 

虛開發票案 林春平1年賣5億元發票

by 大陸新聞組/杭州14日電 世界新聞網 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8小時前 | 39  | 0  | 3   |  | 

 

林春平13日在溫州受審,被控向315家公司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52000萬餘元。(取材自錢江晚報)

slideshow 因為涉嫌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溫州商人林春平昨天站在了溫州中級法院的被告席上。去年因為號稱自己收購了「美國銀行」,他成了媒體關注目標,結果這只是他的一個「國際玩笑」。錢江晚報報導,原來林春平是靠虛開發票賺錢,一年不到,賣了52000萬元的發票。

報導指出,昨天跟林春平一同被審的,還有其公司總經理、財務經理、出納等六人。一位聽審的市民說,林春平看起來還是那麼「牛」。

 

據報導,林春平昨天最終承認,自己是在賣發票。一張發票賣出去,他能收4%6%的好處。「這是市場化運作,也是市場潛規則。」 

 

報導指出,林春平一年不到,賣了52000萬多元的發票。公訴機關指控,20117月至20125月期間,林春平利用其設立的溫州春平麗泰米業有限公司、溫州哈同商貿有限公司、溫州中壽進出口有限公司等五家公司,向315家公司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1226份,價稅合計為52000萬多元,稅額合計為7600多萬元。

 

報導說,法庭沒有當庭判決。

 

 

(林保華按:只有晚上操炮,才能讓民眾清晰聽到炮聲,並且產生恐懼感,顯現解放軍的強大威力。)

 

解放軍晚上操炮被投訴

粉嶺居民﹕炮聲如行雷 嬰兒嚇哭

 

【明報專訊】粉嶺駐港解放軍的練靶場近日晚上炮聲隆隆,甚至晚上10時仍傳出多聲炮響,在距離約1公里的綠悠軒,嬰兒嚇得大哭,在靶場附近的小坑新村,有居民形容炮聲如行雷或打樁,聽到「心都跳出來」。去年3月,駐港解放軍首度在該練靶場晚上操練炮火,經居民託立法會議員去信後,時任司令員張仕波承諾深夜不操炮;張仕波去年底調任後,近兩個月炮聲再現。環保署表示,已向新圍軍營聯繫,查詢可否作適當安排,改善情。駐港解放軍至截稿前未有回覆本報查詢

 

本報記者於周四(613)到綠悠軒天台遙望靶場,當天早上已操炮一小時,下午看到多名解放軍於靶場準備。晚上8時,幾乎沒燈光的靶場響起槍聲,持續了5輪,每輪約數分鐘,聲響不算太強,記者手持的音量測量機顯示讀數約60分貝。

 

1公里外屋苑 79分貝

 

但到了晚上9時開始,「」一聲的炮聲響起,聲音又脆又響,斷斷續續了50分鐘,響了近30下,其中一下更在靶場爆出火光。音量測量儀顯示最高達79.5分貝,等於有巴士在身邊駛過。根據《噪音管制條例》及環保署指引,若在住宅的環境音量超過70分貝,已超出了可接受音量範圍。

 

駐港解放軍在當天最後的練習,是3次各射出3顆照明彈,在照明彈熄滅前再次響起密集槍聲,然後軍人鳴金收兵。

 

居住綠悠軒高層已8年的張先生憶述,528晚上10時多,炮聲令單位感到震動,更聽到鄰居有嬰兒嚇到哭起來。「感覺幾驚,出面好似發生內戰般。我最擔心現在的政治環境較差,現在要討論政改,又有佔領中環討論,令人憂慮是否以此威嚇市民。」

 

月內4晚練 「憂威嚇佔中」

 

靶場毗鄰的小坑新村首當其衝,20多歲、住了7年的劉先生說﹕「突然聽到『』一聲,心都跳出來,覺得好似間屋旁邊打樁,我最擔心住在村裏的老人家受不住驚嚇。」住了20多年的鄭小姐形容,過去甚少這麼夜操炮,近月感覺炮聲很騷擾,如行雷一般。

 

綠悠軒業主立案法團主席李炳耀向記者展示近月3次居民投訴炮聲的情,分別5281010分至1025分、530晚約9時,以及610日晚上824分至9時。加上本周四這次,已是近一個月第4次晚上操炮。

 

聯絡民建聯幫忙 盼允不晚練

 

李炳耀透露,去年3月首次出現連續兩三天晚練,經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陳克勤向駐港解放軍交涉,時任司令員張仕波透過保安局回覆稱,會盡量避免在清晨、深夜和周末周日進行防務練習。張仕波去年調任北京,最近再次出現晚練,他已聯絡陳克勤幫忙,希望解放軍承諾不會再晚練,港區全國人大代表葉國謙亦已去信駐港解放軍跟進。

 

環保署﹕已問軍營作適當安排

 

平日政府公布的解放軍靶場練習時間是由早上8時至晚上11時,不過,過去解放軍甚少在晚上操炮。環保署發言人表示,曾接獲相關投訴,已聯繫新圍軍營,查問可否作出適當的安排。警方發言人表示,過去兩個月上水分區沒接獲任何有關新圍練靶場的噪音投訴。

 

明報記者 周展鴻

 

 

解放軍近月訓練頻

專家﹕新人事新作風

 

【明報專訊】本港軍事評論員昭鴻表示,從本報提供的照片及影片,駐港解放軍使用的應是榴彈炮或防化火箭之類的武器,未算太大口徑;惟在夜間練習射擊、火炮及照明彈,估計是訓練在夜視裝備下的射擊行動。他表示,近月射擊練習的日數較頻密,本月更是首次在星期六也安排射擊練習,駐港解放軍應是加強了訓練密度。他稱,現任司令員去年才到任,新人事新作風並不出奇。

 

駐港解放軍有兩個練靶場,一個是青山練靶場及操炮區,一個則是新圍/大嶺練靶場。自幼在粉嶺居住的綠悠軒立案法團主席李炳耀形容,新圍/大嶺練靶場在港英年代稱為手榴彈場,最多是練射靶及手榴彈,近兩年才出現操炮聲。

 

料夜戰裝備提升 加強訓練

 

昭鴻表示,可能是駐港解放軍的夜視裝備進步了,所以近期加強夜戰訓練。他又留意到新圍/大嶺練靶日數近月變得頻密,6月是24天,比起5月的21天及3月和4月的20天為高;更首次在星期六也有練習。

 

駐港解放軍司令員去年10月換班,張仕波赴京出任北京軍區司令員,接任的是瀋陽軍區副司令員王曉軍,駐港部隊規格上有所提升。昭鴻認為,新人事新作風,加強訓練並不出奇。

 

去年換司令 演練趨積極

 

近一年駐港解放軍在軍事演練顯得積極,包括在今年3月中旬於9日內演練兩次,除了首次進行武裝直升機實彈演習,亦曾經乘護衛艇巡弋維港,軍人以槍指向中上環及灣仔。

 

今年526,駐港解放軍地面防空部隊到西北戈壁沙漠練習發射防空導彈,那次是首次進行的跨戰區實彈演練。今年1月《解放軍報》曾刊登題為「準備打仗改變積習」的頭條文章,引述北京軍區軍訓部部長魏文豪說,由於長期不打仗,令一些官兵滋生和平積習,因此提出加強軍訓。

 

張仕波在去年的報章訪問中,提及駐港解放軍職能不止是防衛作戰任務,亦要擔負宣示主權、協助特區政府維護社會治安和救助災害等任務,要加強軍事訓練。

 

 

蘋論:哀莫大於心死

20130615    台蘋

坊間常言,扁馬帶給台灣人的是「謀財」(扁)和「害命」(馬)。前者激發眾怒,這才讓後者「取而代之」;而後者,從近兩個月來的重大事件(台菲漁船衝突、毒澱粉事件、《會計法》修訂荒謬劇、十二年國教政策變變變)來看,民眾憤怒、戲謔、絕望諸心情兼而有之,其危害恐甚於前者。

現行的馬江體制,是標準的儒家樣板──言必稱孔孟,溫良恭儉讓,推崇秩序有節,作之君作之師。

 

大有為必伴隨威權

但執政者沒有告訴人民的是,政府要「大有為」必然伴隨著威權、封建等非民主的質素,兩蔣和新加坡的李光耀就是這等人物。長年追隨蔣經國的馬英九,即使曾經留美放洋,骨子裡還是封建儒家那套。

麻煩的是,馬既乏雄才大略,卻偏愛攬權不放,於是把政見視為無上命令,一概掛以「改革」名號強行推出,結果,證所稅是賠了夫人又折兵、十二年國教面貌已變;徵兵改募兵,在台灣人普遍不愛當兵的心理下,必然落得乏人問津,經費未必少於徵兵制。更不用說,政府組織再造根本是事倍功半;而三都變六都,徒然讓重北輕南、重都會輕城鄉的惡象更趨明顯……。

 

政策不該盲目硬推

馬政府此刻不要再「改革」不離口了,何不認真做個民調:人民對上述「改革」的印象、信心究是如何?政策窒礙難行,就不該盲目硬推,因為一個治國無方,政策可以說變就變的政權,「改革」喊的再響亮,都激不了人民熱情。停看聽並不丟臉,放棄儒家那套大有為政府的思惟,才符合分工細密的當代社會。

若因這個應變無方的政權,影響到活力四射的民間社會,就真哀莫大於心死了。

 

 

(林保華按:從閱報分配率看出學校對學生意識形態的影響。綠媒如何吸引學生是個課題。)

 

大傳畢業生 閱報率驟降2

20130615   台蘋

 

101學年度 傳播系畢業生閱報率

【許敏溶╱台北報導】銘傳大學刊物《銘報新聞》,針對大眾傳播科系畢業生進行閱報率最新調查結果顯示,《蘋果日報》以46的閱報率,高居畢業生最常閱讀的報紙、且已9連霸;但與去年相較,《蘋果》閱報率下滑6個百分點,整體傳播科系畢業生閱報率更從去年的72遽減至49,有看報紙習慣的畢業生已不到一半。

 

蘋果奪冠9連霸

《銘報》今年4月到5月調查600名北部地區大傳、新聞系畢業生,《蘋果》以46.0%的閱報率居畢業生最常看報紙第1名、已9連霸,第2名《聯合報》、閱報率13.1%,《中國時報》閱報率11.7%排第3名,《自由時報》閱報率11.3%居第4名;和去年相較,《蘋果》、《聯合》閱報率分別跌6.16.2個百分點,《中時》、《自由》則依序增加2.90.3個百分點。

調查也發現,整體傳播科系畢業生閱報率減幅驚人,從去年的72大降至今年的49,大減23個百分點。

台灣藝術大學廣播電視系教授賴祥蔚說,現代年輕人習慣用手機、電腦上網看新聞,閱聽習慣已「影音化」,紙媒閱報率大幅下滑是意料中事。銘傳大學傳播管理系應屆畢業生張羽欣說,以手機或電腦看新聞方便且不用花錢買報紙,平時最常上《蘋果》網站看當天的頭條、國際和社會新聞。

 

「積極加強網路」

《蘋果》總編緝馬維敏說,智慧手機、平板電腦風行,讓愈來愈多年輕人從行動裝置上看新聞,而不是看報紙,這是大勢所趨,因此《蘋果》已積極加強網路這一塊。《聯合》報系發言人項國寧說,個別報社或整體閱報率下滑是全球媒體普遍趨勢,《聯合》已透過充實udn網站內容因應。《自由》發言人蘇宇暉說,不知調查結果,無法評論。《中時》則未做回應。

 

 

兩韓對話腰斬 傳金正恩政權不穩

作者: 記者王超群╱綜合報導 | 旺報  2013615 上午5:30.

 

南北韓恢復5天的唯一連絡管道很快中斷,表面的原因是北韓聲稱南韓的代表級別較低,但這種北韓單方破壞會談,時隔一段光景再以某種理由恢復協商,過去屢見不鮮,但也有分析認為北韓金正恩政權不穩而受制於軍方。

 

韓國統一部發言人金炯錫宣布原定12日舉行的南北韓政府間會談被迫取消,北韓在獲知韓方首席代表為次官級後,表示將擱置派遣代表團計畫,北韓此舉不合情理。

 

北韓單方破壞會談,短則半個月長則10個月後會回應協商,過去迭有前例。另有分析人士指出,北韓再次爽約原因在於金正恩政權仍不穩定,軍方強硬勢力再次「作梗」。

 

2001年以後南北韓進行了21次部長級會談,像此次這樣的破壞行為就有5次。北韓還曾在會談當日通報不參加。

 

有學者認為,金正恩在反對改革的軍隊等保守派和渴望改革的居民之間,進退兩難。也有觀點認為,在歐習會談的前一天北韓提議對話,有「偽和平」之嫌。

 

事實上,北韓是在雙方交換代表名單後過了6個小時才決定取消會談,如果換了金正日,可以在半個小時就做出決定。從中也可以看到金正恩的政權還不穩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ngFengComm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