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再變,媒體關鍵    林保華

 

香港民主黨成立十九週年,有一場籌款晚會。兩個月前在台灣見到他們的

一個代表團時,他們發出了邀請。由於內子當年是創黨黨員,我與他們的

老一輩人馬也熟悉,何況香港已經有兩年半沒有去了,與家人也有一些私

事要處理,因此欣然成行。

 

        為大陸遊客服務的宗旨

 

以前住家在銅鑼灣,每次回去,也喜歡在銅鑼灣出沒,所以這次選擇住銅

鑼灣的酒店。之前,媒體已經報導,駱克道的小食店因為舖租飛漲而讓位

給金鋪、藥房或化妝品店,果然如此。短短的東角道,應該是香港最短的

馬路,只有幾十米,居然開了兩家周大福金鋪;新開了一間百老匯,這間

過去售賣影視產品的連鎖店,現在以賣名錶為主了。看過一篇報導說百老

匯撈過界賣藥品,這家沒有看到,但是我沒有上樓,不知道樓上有沒有。

為大陸遊客服務已成為宗旨。只是現在中國到處揭發“錶哥”、“錶姐”

,如果沒有影響到香港的生意,就說明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了。

 

在香港期間,正是中國的國慶黃金周,但是遊客並沒有那麼多,因為中國

修改旅遊法規,不准硬性安排購物行程,因此就沒有超低價的旅遊團而使

遊客有所減少。但是過去中國遊客帶來的不良影響卻還在。這次我弟弟也

從印尼來,他在灣仔街市買小商品,因為稍微還價,並非殺價,那個老闆

就不客氣的對他說:“大陸客是不還價的。”我們從怡東酒店坐的士到北

角,到波斯富街左轉再左轉怡和街就可以直趨北角,可是司機大佬居然一

直走到鵝頸橋,上了天橋,再經天樂里上高架拐回來。因為我與弟弟用普

通話講話,又在酒店上車,吃定我們是“大陸客”斬一筆。我這個老香港

可謂“老貓燒鬚”了。

 

在香港,必然光顧茶餐廳,除了便宜,其實味道也不錯,更是因為它的“

香港味”。因此除了早餐,有一頓午餐也是和朋友在那裡吃的。說到茶餐

廳,不能不說到翠華,不久前因為上市而打響知名度,價格也跟著上漲;

不但如此,還要排隊。

 

        民主黨晚宴見許多朋友

 

不論怎樣第一天還是要去捧場,駱克道與景隆街各有一間,沒有特別選擇

,就去近酒店的景隆街那家,果然要排隊,還好很快。食物也精緻,但是

座位太擠,因此後來幾天換到隔壁茶餐廳,雖然生意差一些,好在東西也

可以,但是座位舒服多了。

 

我們出席民主黨的晚會,得益最大的,是可以見到許多老朋友,除了政治

人物,還有媒體人。他們對馬英九也搖頭了。比較意外的,是見到許多來

祝賀的高官。除了沒有邀請特首梁振英,政務司長林鄭月娥以下,來了許

多,因為許多是新面孔,我認不出。也許因為民主黨屬於溫和民主派,所

以高官也樂於捧場。

 

創黨主席李柱銘沒有出席,讓我意外。朋友說,李柱銘既然退了,一般應

酬場合就不出現了。然而黨慶到底與應酬還是不一樣。另外立法會主席曾

鈺成也沒有現身,我很想與他聊聊。他雖然是資深土共,但是長期在香港

受教育,畢業於香港大學,思想比較開通。不久前因為指北京對普選有“

心魔”而被自己人修理。我很想聽聽他對香港政局的看法。他沒有來,是

否顯示壓力比較大,要與泛民保持距離呢?

 

我在香港最多的朋友還是媒體人,但是離開了十五年,新聞界已經新陳代

謝,許多人不認識我,我也不認識他們。民主黨主席劉慧卿是老媒體人,

擔任過香港記協主席,不過那晚她是主人,又是晚會的主角,當然無法與

她講話,只能拍幾張照。不過倒是見到了多年不見的林和立與程翔,程翔

更是出獄後第一次見到他。還有不久前在臉書上結識到的一家免費報章的

年輕採編。

 

順便一提的是,這場籌款晚會,前主席何俊仁捐出兩幅藝術作品拍賣,一

副是鄧拓的字,一幅是黃永玉的畫,前者以二十二萬標出,後者是三十萬

。我當時對何俊仁說,價格太低了,很可惜。林和立也是同樣看法。不過

何俊仁說,都是人家送他的,所以他也不了解市場價格。不過後來報導黃

永玉的畫是假的,民主黨已經道歉並退錢。

 

        拜訪炙手可熱的新媒體

 

至於鄧拓的字,應該很有潛力。他是中共有數的幾個才子之一,更重要的

是,他是人民日報社長,是文革揭開序幕時批鬥的“黑話”專欄“三家村

”的“村長”,是文革當中被批鬥而自殺的第一個部長級高幹。一旦文革

真正被徹底否定,並且開展“批毛”運動,那麼鄧拓這幅字,價格一定飛

漲。投得這幅字的是一名老外,可能是海洋公園的負責人,何俊仁說此人

對中國字畫很有興趣。

 

作為評論員,我一直關心香港的媒體情況。根據平時的觀察,以及不久前

在台北舉行的《亞洲論壇----台、中、港、澳媒體變革與公民社會崛起》

研討會,也了解到近來香港的新型媒體的一些情況,例如“主場新聞”。

而鄭經翰主持的數碼電台DBC,更常常是爭議的焦點,他退出後,由民間

募集,又創辦了網路電台D100,而且據說很快成為全球華人收聽率最高的

網路電台。

 

經過朋友的指點,在當晚與大班聯絡後,第二天早上我們就去數碼港拜訪

大班與電台。數碼港為李嘉誠么兒李澤楷在九七後所建,因為特首董建華

的關係,在當時頗有爭議,名為發展數碼科技,但是最後脫不了“地產發

展”。因為地點較遠,所以房租比較便宜,不過海景不錯。DBCD100

設在這裡。我們在D100參觀,設備很新,很有氣派,許多名主持在這裡主

持節目。我們也去拜訪DBC,因為臨時去的,負責人羅燦不在,也就沒有

進去了,不過還是見到過去在商業電台轉去的朋友。

 

在香港期間,見得最多的還是媒體人,一天排幾場。由於傳統媒體多被中

共滲透,從業員對前景都很悲觀,因此觀點都趨向激進。好在有新型媒體

的出現與發展,所以他們都做了轉換跑道的準備。讀者與聽眾也轉而放棄

傳統媒體而從新型媒體獲取資訊,因此連《蘋果日報》發行量都不斷下跌

,競爭自然激烈。

 

        媒體人對前景感到悲觀

 

媒體的變遷,人事變化當然也很大。我打聽人事,是便於了解媒體觀點的

變化。其中《信報》高層更動,有轉型之說。前老闆與主筆林行止因不滿

左仔的圍攻而有停寫該報專欄之意。據說後來協調的結果,還是維持下來

,也許是他的特殊身份,其他人如何,不得而知。不過迴避敏感議題,似

乎成為媒體界的共識。這就是“一國兩制”?

 

因為來自大陸自由行遊客之多,所以政論雜誌在報攤擺在顯眼位置。兩三

年前多了五六種系出同門的新雜誌,最近猛增十幾種,顯然要排擠九七前

已經在香港生根的政論雜誌,好在新雜誌雖然標題聳動,但是內容東拉西

扯,一篇文章動輒幾萬字,不如舊雜誌讀來“實惠”。

 

離開香港不久,因為特區政府發放免費電視牌照,就是不給態度最積極,

並且已經投入大量資金,也做了充分準備的香港電視,因為老闆是有“電

訊魔童”稱號的王維基。他的創意精神從“魔童”的綽號就可以知道了,

但是也因此讓特區政府與北京擔心“失控”。因為北京的政治介入,以致

特區政府說不出任何不發牌給他們的理由。由此激發民憤,十月二十日,

僅僅幾天之內,冒出十二萬人佔領政總。可見,媒體問題的確很容易觸動

香港人的神經,因為與香港長久以來傳承的自由主義普世價值背道而馳。

香港人要掌握自己的命運,不願意被洗腦,去年是反國民教育,今年是反

媒體控制,未來呢?

《爭鳴》月刊  201311月號(發表時有刪節)

http://www.chengmingmag.com

 

(穿越30多年時空的重要評論,以及人生的酸甜苦辣,請看

林保華部落格  http://blog.pixnet.net/LingFengComment

新舊評論還在繼續增加與上網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ngFengComm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