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全會回到“新權威主義”?   林保華

 

十八屆三中全會果然詭譎。會後先後所公佈的《公報》與《決定》,赫然

出現反走勢。也就是說,《公報》很保守,被大罵為官話、套話、廢話,

看不出改革的影子;但是《決定》卻充滿改革精神,甚至有意想不到的內

容。可是我們知道,《決定》是根據三中全會內容做出來的,《公報》則

是對三中全會基本精神做出的報導,如果這兩個文件是南轅北轍的話,是

否意味著這個會議有兩個相互背離的不同精神,而被兩個文件不同的寫手

“各取所需”?由於會議本身是黑箱作業,因此在真相最後大白以前,也

只能保持它的神秘性了。

 

不過有一點是所有評論大致上比較一致的,就是成立國家安全委員會與中

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大大加強習近平的權力,營造一個新的“大獨

裁者”。

 

對習近平的“獨裁”,也有兩種不同的看法:一種認為,他是紅二代出身

,本身就有崇拜毛澤東的基因,因此他做的一切,就是向毛澤東學習,做

一個毛澤東式的獨裁者;另一種認為,由於改革阻力太大,各個重要政治

、經濟、軍事領域都被利益集團盤踞,因此需要一個獨裁者來掃除阻力。

到底哪一種看法正確,只有時間來檢驗。

 

但是即使如同《決定》所說的那樣,有15個領域、60個具體任務,還有超

乎人們想像的內容,顯示當局的改革決心。如果這是真的,那麼習近平做

獨裁者的目的,就是要推行改革了。這就讓人回想到1980年代六四前的“

新權威主義”。

 

那時由一批傾向改革的知識分子所鼓吹的新權威主義,是因為中共“八老

治國”,趙紫陽很難貫徹他的改革意志,尤其鄧小平遊走在左右派之間,

對政治改革態度曖昧,所以鼓吹新權威主義,是以“開明專制”為名,要

加強趙紫陽的權威來推行改革。

 

但是這個論調引發鄧小平的不滿,就如早先胡耀邦主張鄧小平早點退休那

樣。因此雖然“新權威主義”并非趙紫陽提出的,賬也算到趙紫陽頭上,

何況還有一批保守派人物挑撥離間,以致鄧小平以為趙紫陽將取他的位置

而代之。所以後來趙紫陽被靠邊與軟禁,實際上就與此有關。

 

其後江澤民上台,再不提政改,無所謂“開明專制”;胡錦濤也是如此。

如今習近平上台,起先改革聲浪高漲,其後卻是大唱左調,到底是本質暴

露,還是“打左燈,向右轉”,眾說紛紜,即使相信三中全會的《決定》

是改革信號,也只是經濟改革而已,政治上是否開明,還很難說。在那兩

個超級機構還沒有正式開展工作的時候,“專制”是開明,還是保守,又

豈能輕易下結論?

 

三中全會前夕,薄熙來的支持者、北京經濟管理職業學院的國際貿易副教

授王錚,創立“至憲黨”,是憲法至高無上之意;並且推舉薄熙來為“終

身黨主席”。消息在三中全會期間公佈。會議結束後,也未聞這個黨被取

締。這是否真正表明中國開放了?連監牢中的大貪官也可以成為黨主席?

如果自由派也成立政黨,是否與毛左成立政黨享有同等待遇?還是“只准

左派造反,不許右派翻天”?

 

1118,在中央軍委批准下,召開了“全軍軍事鬥爭後勤準備工作會議

”。俗語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後勤工作先行以後,是不是就準

備“全軍軍事鬥爭”?那就是要打仗了?國家安全委員會的成立,第一個

考驗就是打仗嗎?當然,如果真打仗,那麼經濟工作,改革等等,都要靠

邊站。這只是要嚇嚇日本與美國嗎?還是做給國內的強硬派看的?不過這

種做法實在與改革格格不入,也表明習近平還沒有成為真正的權威。

 

無論如何說,三中全會以後,中國的局勢仍然沒有明朗。即使往好的方面

發展,也就是“新權威主義”復辟,由習近平取代趙紫陽,但是習近平的

政治觀念,還是不如趙紫陽,包括對普世價值的排斥,以及對維權人士的

迫害與網路的封殺。習近平必須有實際行動,才能改變人們的看法。

(以上是自由亞洲電台特約評論員林保華所做的評論)

2013.11.20

http://www.rfa.org/mandarin

 

(穿越30多年時空的重要評論,以及人生的酸甜苦辣,請看

林保華部落格 http://blog.pixnet.net/LingFengComment

新舊評論還在繼續增加與上網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ngFengComm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