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1 3《綠色參考》

(林保華主編;提供林保華等人的評論與綠媒以外的信息。)

全文刊於林保華部落格:http://lingfengcomment.pixnet.net/blog

 

新的一年,香港如何?小英生氣了;反對韜光養晦屬弱國心態  三藩市中領館被縱火;《南周》預告改革

 

 

新的一年,香港如何?         林保華

 

進入新的2014年,香港有例牌的元旦遊行,表達民眾的政治訴求。今年會

比較特別,因為這是對香港相當關鍵的一年。

 

香港會如何,不但香港人關心,台灣人關心,中國人也關心。因為這一年

,香港的政改諮詢大致可以完成,諮詢出什麼結果,考驗當局的誠意,也

會看出香港的普選將會是什麼樣子。同樣,諮詢的情況,將決定今年泛民

為爭取普選發動的“佔領中環”,將會如何進行。這也關係到中國未來的

發展。

 

新年前夕,中央政策研究組的前兩朝,也就是董建華與曾蔭權時代的首席

顧問、最近出任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的劉兆佳向香港市民傳達了幾個訊

息:第一,香港人不尊重中央的角色,所以中央要加強對香港的管治;第

二,中央干預香港選舉是為了香港好,因此符合“一國兩制”精神;第三

,中國的崛起引起其他國家恐懼而採取反制中國措施,所以必須對香港採

取強硬措施;第四,要急起直追,透過研究會培訓人才,管治香港。

 

總之,為中國直接統治香港,廢棄“一國兩制”,也是廢棄基本法與中英

聯合聲明,中國正在大造輿論,而其理由是生安白造,連“似是而非”的

“是”都不顧了。因此,未來的香港前途相當悲觀。

 

也因此,近來香港本土運動興起,讓香港的民主運動出現新的篇章。老一

輩的“大中華意識”牽制他們與中共打交道的力度,被民族主義所局限;

年輕一輩因為看不到自己的前途而日趨激進,出現香港自治運動。自治運

動是台灣民主運動的先聲,香港會如何發展,北京的態度可能是關鍵。在

號稱“高度自治”的香港出現“自治運動,本身就是諷刺”。

 

許多香港市民除了不滿中國大陸的遊客與新移民擾亂香港現有秩序,抬高

香港房價、物價,爭奪香港資源,包括孕婦床位與嬰兒奶粉,更遷怒於背

後有中國政府的支持。例如每天審批移居香港的一百五十人是中國的公安

部門,香港特區政府無從置喙。因此有的年輕人百無禁忌的舉起龍獅旗、

太陽旗,把中國的統治不但比作對香港的殖民,甚至比不上英國與日本的

殖民。他們有的還挑戰駐港解放軍的權威,在北京的壓力下,香港警察終

於逮捕了他們。

 

但是,泛民內部也因此出現分歧。那些主張與北京妥協,對新移民給予綜

合援助福利的,把香港優先說成是歧視大陸人,被稱為“左膠”;主張本

土意識,以香港利益為優先,限制新移民福利,對北京採取比較強硬態度

的,叫做“右膠”。但是“右膠”也再分溫和與激進兩派,溫和派不完全

切割中國,激進的完全切割中國。不久前特區政府拒絕發免費電視牌給香

港電視,市民包圍政府總署,就爆發左右之爭。

 

今年元旦遊行,落實真正的普選是共同訴求,但是左右膠也出現一些糾紛

。但是更重要的是出現不和以後,會影響參與的熱情。香港市民對香港的

前途本來就充滿無力感,已經哀莫大於心死,何況還有內部糾紛。香港泛

民在中共壓制下已經處於弱勢,內部爆發紛爭,更影響力量的發展。

 

新移民的綜援不單純是福利問題,而是涉及中港關係的政治問題,不能用

單純的人道、人權來認識。香港泛民如果沒有擺脫民族主義的束縛,就會

日益脫離年輕人的訴求,也加速香港的中國化。這是目前香港泛民內部出

現的困擾。

 

而因為利益關係,西方國家日益與中國妥協而淡化對普世價值的堅持,也

逐漸失去保護香港與監督中國的力量。看來,香港的中國化已經難於避免

,而中國化本身就是意味著“一國兩制”的破滅。

(以上是自由亞洲電台特約評論員林保華所做的評論)

2014.1.1

http://www.rfa.org/mandarin

 

(穿越30多年時空的重要評論,以及人生的酸甜苦辣,請看

林保華部落格  http://blog.pixnet.net/LingFengComment

新舊評論還在繼續增加與上網中)

 

 

佔中雙子 推朱耀明任總指揮 

成立行動小組 策劃核心計劃

港蘋

 

 ■朱耀明昨指元旦日全民投票只是預演,數字不是最重要。梁志永攝

和平佔中運動將於稍後決定佔中時的總指揮,預料由佔中三子中年紀最大、年屆70歲的朱耀明擔任,三子同時會組織佔中行動小組,負責核心計劃及造勢動員。朱耀明昨日強調,元旦日六萬人全民投票是「熱身」,呼籲市民6月再就政改方案投票;佔中另一發起人戴耀廷強調,當局的政改方案若果不包含公民提名元素,「我唔會擔心,到時會冇人出嚟(佔中)」。記者:許偉賢 陳雪玲

 

本月慶祝70大壽的朱耀明昨日於電台節目透露,佔中運動將於一、兩星期內決定佔中時的總指揮,朱耀明承認「我哋三位當中,兩位都希望我做」,原因是他與不同團體的聯繫較多,而統籌大型活動的經驗亦較為豐富,唯一考慮的是年紀大,擔心體力不能支持。

令佔中有更明確行動方向

早前有傳工黨主席李卓人會任總指揮,朱稱李卓人有豐富的領導集會經驗,但有意見指不想政黨領袖任總指揮。佔中也要考慮總指揮被捕後由誰頂上,令運動得以持續。

佔中運動同時組織行動小組協助統籌,組員包括民陣、職工盟、支聯會、學聯等團體約十數名代表,負責商議核心計劃及動員,如發起合法的抗爭行動,街頭默站、集會等。

將加入行動組的李卓人透露,日前曾經召開首次會議,他表示,除了佔中三子計劃進行的商討日三及民間投票外,行動組希望為今年的佔中行動訂出行動時間表及路線圖,籌劃其他民間造勢及動員行動,帶起社會討論,相信市民亦希望佔中有更明確的行動方向,他期望兩、三星期內就有關時間表及路線圖訂出初稿。

對於元旦日全民投票有六萬人參與,朱耀明稱今次只是預演,數字不是最重要,6月才就具體普選方案舉行投票,今次經驗之一是電子投票與實體票站同樣重要。

佔中另一發起人戴耀廷昨在now新聞台節目稱,六萬人的全民投票數字是預期之內,若未來搞好投票系統,投票率或更高。

真普聯下周公佈普選方案

他強調投票結果顯示支持民主普選的人,對公民提名訴求強烈,若當局稍後提出的政改方案不包含公民提名元素,「我唔會擔心,到時會冇人出嚟(佔中),到時反而擔心,政府點面對大家一個咁強烈訴求,甚至有人會採取更激烈行動都未定,政府唔好輕視」。

真普選聯盟召集人鄭宇碩對於逾九成市民於全民投票支持公民提名感到鼓舞,認為達到「試劍」效果,讓市民熟悉投票方式。真普聯下周三公佈特首普選方案。據了解,方案將是包含提名委員會、政黨和公民提名的三軌方案,但不會就提委會組成提供詳細內容。

 

 

(林保華按:不出我所料,學民思潮得款最多。不過遊行的參與者中,似乎民主黨旗下的人最多,也在隊伍的最前面,但是在紀利佐治街與百德新街交接口的攤檔雖然有劉慧卿親自掛帥,但是地鐵站出來,先是長毛的賣力演出,在經過李卓人與余若薇、梁家傑的“阻擊”而“雁過拔毛”,市民口袋裡的孔方兄已經“三而竭”。“佔中”在遊行終點的中環,毛孟靜賣力的喊叫,公開表示沒有錢做不了事情,而由沉默忠厚的鄭宇碩拿著錢箱,贏來不少捐款。)

 

政黨籌款數字大幅縮水

港蘋

 

 ■民主黨今年元旦遊行只籌得5.7萬元,較去年13萬元大減。

 

【本報訊】元旦遊行人數較去年大幅減少,令傳統政黨團體的籌款數字亦「大縮水」,惟因反國教冒起的學民思潮卻逆勢創出佳績,沿途擺設多達六個街站的學民思潮,合共籌得32.3萬元,多於去年元旦日的26萬元,也是今次元旦遊行中籌款最多的團體組織。

佔中籌31萬元僅次學民

緊隨學民其後的是成立一年的和平佔中運動,共籌得31萬元,佔中運動在網頁感謝市民支持,強調會堅定爭取真普選。

 

一眾泛民政黨中,有梁國雄任主席的社民連依然吸金力極強,元旦日所籌款項雖然較去年的25萬元少近一半,只有13萬元,但已是冠絕一眾政黨。社民連副主席吳文遠更指,他們還收到兩張沒有填寫上款的2萬元支票,呼籲捐款人與社民連聯絡,補填上款,否則他們不會入賬。

其餘主要泛民政黨的籌款數字均不超過10萬元。大賣68.9元普選文具套裝的公民黨有7萬元,較去年的18萬元大減11萬元;市民今年減少狙擊的民主黨,去年籌得13萬元,今年則只有5.7萬元,工黨則籌到4.8萬元。

而人民力量自從黃毓民於去年5月退出後,聲勢雖漸不如前,但募捐數字未如主流泛民政黨跌近一半,只由去年元旦日的8.8萬元跌至今年的6萬元。人民力量甄燊港稱:「我哋唔會覺得少,亦唔會唔開心。」他強調人力擺街站的目的非為籌款。主辦元旦遊行的民陣則尚未點算籌得款項。

 

 

缺議題 元旦遊行人數回到正常

 

 ■前日元旦遊行人數只有3萬人,但泛民未有因今次遊行人數減少感悲觀。

【本報訊】今年元旦遊行人數只有3萬人,較去年大減,多名泛民成員均認為與今年元旦遊行缺乏重大議題、政府又未交出具體政改方案,不少市民覺未到「決戰時刻」。他們相信只要政府拋出假普選方案、市民覺得民主受威脅的時候,自然會再次走上街頭。

今年元旦遊行之後,泛民分析今次遊行人數,普遍認為3萬人只是「回到正常人數」,翻查過去10年元旦遊行人數,只有2004年及2013年超過10萬人,2006年至2009年元旦遊行人數更低至只有50100人。

「決戰時刻市民就會出嚟」

民主黨單仲偕稱元旦遊行人數一直不多,去年有這麼多人上街,只因當年特首梁振英剛上任,泛民及市民強烈要求梁下台,在單一議題下催谷大批市民上街,今年元旦遊行缺乏這些議題,較難動員中間市民加入。

和平佔中發起人之一的戴耀廷亦指出,元旦遊行人數減少主要有兩大原因,一是因為政府政改諮詢用上「有商有量」態度,市民或認為諮詢是開放的,加上當局至今實際上未有方案提交,故較去年少人上街。真普聯召集人鄭宇碩表示,遊行數字不理想,未來要做多些宣傳工作。

泛民亦未有因今次遊行人數減少,對日後動員市民上街爭普選感悲觀。李卓人稱今次少人上街只因欠缺「爆炸點」,「如果有議題、逼到埋身,啲市民就會湧出嚟」。

李卓人以當年反23條立法為例,市民最初也未太激烈,「當市民覺得殺到埋身、去到真正決戰時刻,市民就會出嚟」。李又警告政府不要以為只有3萬人上街就高興,他說:「我哋(泛民)仲有3萬基本盤,4,000人留低集會喎,到真正佔中爭普選,肯定多幾倍人!」

另外負責「民間全民投票」的港大民意研究計劃科技經理馬晉彥昨稱,知悉市民用網站及手機程式投票期間,系統發出手機短訊認證出現問題,他說系統同一時間可應付5萬人投票,周日發生問題時,流量仍遠低於上限水平,所以要與電訊商進一步了解失靈原因。

 

歷年元旦遊行人數

2014年:30,000

2013年:130,000

2010年:30,000

2009年:100人*

2008年:50人*

2006年:50#

2004年:100,000

 

*由社民連主辦

#由四五行動主辦

並非每年有元旦遊行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

 

 

新移民議題焦點錯置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政治理論碩士 何俊霆)

港蘋

 

 ■現時,不論是自由行還是新移民,香港都沒有審批權。新華社

綜援撤限一案令新移民議題再次成為全城焦點。現時對於該議題的討論,仍然糾纏於新移民會否令香港福利制度負荷過重、新移民對香港經濟有沒有貢獻等問題上。然而,在新移民問題中,金錢與資源絕對不是、亦不應是考慮重點。

事實上,經濟貢獻絕非決定一個人能否進入一個群體並分享資源的唯一標準──即使新移民帶來的貢獻再多、負擔再少,亦不代表香港應然對他們無任歡迎。

筆者認為,這場爭議的核心,在於「甚麼是香港人」與「誰能決定誰是香港人」這兩個根本問題之上。

 

普世價值並無絕對淩駕性

遺憾的是,公共討論中可見的左翼政治論述,往往只建基於一種簡單的二元對立,認為不支持普世價值就等同於「納粹」、「排外」、「民粹」、「歧視」。這種論述不但沒有正視議題的核心,更將問題描繪成一個不能調和的敵我矛盾。同時,這種視普世價值為唯一真理的思維,亦與當代政治理論的發展完全脫節。

事實上,近年的新興政治理論往往更着重個體間的差異與社群的特殊性。這些理論的出發點雖非普世價值,但同樣是有理有據且可被證成的。在政治理論的學術討論中,諸如查爾斯·泰勒(Charles Taylor)、邁克爾·桑德爾(Michael Sandel)、大衛·米勒(David Miller)等學者,均以社群和族群為出發點對重視普世價值的自由主義進行批判。在他們的理論中,普世原則不但沒有絕對的凌駕性,更往往需要因應本土因素作出妥協。

例如,行動自由無疑是一種普世價值,但我們卻不能未經許可移動到世界的任何一個角落。為了保障文化和維持社會穩定性等因素,不同國家均對自己的領土與邊境有着完全的控制權。事實上,普世價值絕非不證自明地凌駕一切,而不認同某些普世原則也同樣可以有理有據,不能被一概批為「納粹」、「民粹」和「法西斯」。

筆者並不排除部份所謂本土派人士的確語帶歧視,但以偏概全地將所有以本土為出發點的立場都貶低為歧視與排外不但有欠公允,更將爭拗的重點完全忽略。由始至終,真正的本土主義的核心根本不在於排斥異己,而是在於對社群自身的決定權。兩者在政策取態上或許相近,但於本質上卻有着根本性的分別。

 

缺乏審批權才是重點

筆者所見,支持本土優先其中一個最值得深思的論點,是香港作為一個有別於中國大陸的社群,應有能力決定自己的未來;而決定誰能加入成為一分子,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環。

但現時,不論新移民還是自由行,港人都沒有審批權。既然港人對於他們的進入沒有決定權,他們的加入就是沒有經過港人的認可。根據這個邏輯,他們既然不被港人認可為香港一分子,就不應享用屬於香港的資源。換句話說,新來港人士應否領取綜援,其實與他們帶來多少負擔、作出多少貢獻無關,而是在現行制度下,他們即使移民到香港,也根本不被認為是香港人。

筆者理解上述說法中,不少地方都具爭議性,但無論認同與否,這個論點都是值得正視的。尤其考慮到香港經歷了與內地百多年的政治分割,這項對社群自身決定權的訴求更顯得有着一定的理據。

筆者認同家庭團聚、三餐溫飽、有瓦遮頭等基本人權不容忽視,但在討論如何滿足這些訴求的同時,我們亦需要對各方立場有着正確的理解,才能持平地作出判斷。我們不一定需要認同本土派的觀點,但在此之前我們應先清楚理解對方論據,而不是將所有不同意的立場都貶為無理、歧視、法西斯云云。這不但無助討論,更只會令討論焦點偏離問題核心。而正視與自己不同的立場,也是對自身與對方的一個基本尊重。

 

何俊霆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政治理論碩士

 

 

(林保華按:有了極端組織,才顯溫和組織的可貴;北京與特區政府都需要反思,為何“回歸”15年後,出現極端組織,甚至敢於“反軍”?)

 

極端組織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違法行為應懲處

 

【明報專訊】近年,一些極端組織為吸引公注意,言詞行事愈趨激烈,部分更公然挑戰法律,例如「香港人優先」數名成員上周四(1226)擅闖駐港部隊在中環的總部,近日被警方拘捕,指他們涉嫌觸犯《公安條例》。檢視整個事態,顯示香港社會對這類極端組織的負面作為和影響,認識不足,日後當局有必要對他們涉及違法的行為,及時處理,以正視聽。另外,這類極端組織只有極少數成員,主流社會對他們的主張和行為,絕不認同,只當他們是反映香港多元化的一面;所以,若以為極端組織有很大能量,中央需要收緊對港政策方針來對應,這是偏離了香港實際情,對理順政制爭議和內地與本港的深層次矛盾,絕無好處。

 

極端組織一貫搞搞震

社會對負面作用未夠重視

 

「香港人優先」數名成員,上周四午間持港英旗幟擅闖添馬艦解放軍駐港部隊總部,高呼「反對興建中環軍用碼頭,要求解放軍撤出香港」等口號,他們進入大閘後,兩名在門口站崗的持槍軍人趨前制止,未幾有便服人員趕到協助,擾攘數分鐘之後,示威者被推出閘外,總部隨即關閘。駐港部隊在翌日(27日)報警,交由警方處理。警方連日來拘捕4人,懷疑與擅闖有關,准予保釋。駐港部隊包括總部在內的軍營都是禁區,未經准許擅自闖入涉及觸犯刑事罪行,「香港人優先」成員擅闖總部,本來屬於現行犯罪,若駐港部隊當時控制4名闖入者,即時報警交由香港警方處理,則毋須延宕4日,才悉數拘捕涉嫌人等歸案。

 

事實上,擅闖翌日,左派報章即使有報道此事,都未以追究法律責任為基調,反而其他報章包括《明報》有點出「闖入駐港總部可被控告闖入禁區」。1227駐港部隊發言人回應事件,透露已經報警,交由香港警方處理,28日左派報章和內地官方《環球時報》才對闖入行為大肆鞭撻,提出要對闖入者追究法律責任。另外,國務院港澳辦公室發言人表示中央政府嚴重關注事件,強調駐港部隊是國家主權的象徵,不可侵犯,擅闖軍營理應受到法律懲處,云云。強闖總部4人承受什麼法律責任,尚待法庭裁決,而客觀上,本港警方在國務院港澳辦、左報和內地傳媒慎重其事後,才採取拘捕行動,事態發展予人的觀感欠佳。

 

社會上對極端組織類似涉嫌違法行為,一度麻痹大意,有諸多原因,其中或許關乎這類組織一貫「博出位」、「搞搞震」,主流社會從未認真看待,不過,檢視擅闖事件的發展,說明整體社會要加強關注極端組織,對涉嫌違法行為要及時處理,以免出現執法部門縱容他們的印象,從而使極端組織知道違法就要付出代價。

 

「香港人優先」這類極端組織之出現,主要與近年大量內地人士來港有關,內地人士被認為佔用了有限的公共資源,特別是雙非嬰兒導致公立醫院產科爆煲,本港孕婦分娩受影響,而內地水貨客狂掃奶粉,使本地嬰幼兒家長為奶粉而頻撲,這些都是激化內地與本港矛盾、極端組織得以冒起的其中原因。不過,主流社會絕不認同極端組織的主張,對於他們的激烈言詞和行為,甚至會感到厭惡,只是一貫認為他們的能量有限,根本懶得理會。職是之故,極端組織與主流社會顯得格格不入,傳統媒體報道其動向,只是聊備一格,他們藉互聯網宣揚主張、觀點,但是向心力不強,即使集結成群組,也極其鬆散,無法在社會起到主導作用。

 

體制內也有極端人物組合

中央須慎防謊報軍情誤導

 

在香港生活的人,都會認識到極端組織不成氣候、也難成氣候,因為以香港的現實環境,他們難以得到普遍認同。只是他們的存在,由於涉及香港是否已經出現「獨立傾向」的苗頭,相信較能吸引中央的眼球。事實上,只要以平常心看待,都會知道現存極端組織對香港局勢影響極其有限,但是不知何故,極端組織是否港獨?與其他國家地區有什麼關係?等等,在左派陣營不乏渲染的聲音,「港獨」經常被刻意放大,箇中有什麼動機目的,無從猜度,只能寄望中央和有識之士保持清醒,避免被體制內的極端人物和極端組合誤導,以免因為接收不實軍情而作出錯誤決定。

 

個別極端組織的所謂「港獨」傾向,毋須迴避,經過強闖駐港部隊總部一事後,使人驚覺其負面作用甚為真實,對於極端組織這類不符合整體社會利益的主張和所為,只有以香港法律應對,若涉及違法行為,應該即時處理;另外,社會需要保持警惕,減少出現一粒老鼠屎搞壞一鍋粥的情。極端組織要在關注之下充分檢視,慎防它不成比例地牽動香港整體大局,對此,港人和中央都有責任。

 

 

滿意淨值04年來最低 

港府維權表現差

港蘋

 ■梁振英民望仍處於低位。資料圖片

【港大民調】

【本報訊】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最新調查發現,49%市民不滿特區政府維護人權自由的表現,較9月時同類調查大幅攀升14個百分點,滿意度跌8個百分點至29%,滿意淨值為負20,是044月以來新低。

港大民意研究計劃於上月16日至19日透過電話訪問約1,000人,梁振英最新評分為45分,較上一次調查回升3分,支持梁出任特首的比率僅為23%。反對他出任特首的比率高踞60%。四分一受訪者滿意政府表現,但高達49%受訪者則不滿。民研總監鍾庭耀形容梁民望仍處低位。五項政府表現中,推行民主步伐是市民最不滿項目,不滿率達52%,其次為維護人權自由表現,是次比率大幅攀升14個百分點,由上次的35%大升至49%;不滿政府改善民生表現的比率為48%。處理與中央關係方面,滿意率達41%,不滿比率為32%

香港人權監察總幹事羅沃啟分析,特區政府與中央聯手縮窄港人的選舉權,否定公平選舉權的普世價值,加上梁振英拒向港視發出免費電視牌照,「粗暴收窄控制言論空間」,料因此令市民不滿政府維護人權自由的表現。

 

 

(林保華按:馬政府重要成員在美國有利益的不是太多,但在中國有利益的恐怕比比皆是,江丙坤家族就是一個例子,馬家在中國也有利益瓜葛,因此由他們去與中國談判經濟協議,“談判時政府務必仔細斟酌”是太天真了。)

 

蘋論:枯木逢春或槁木死灰

20140103   台蘋

為了使台灣脫離經貿鎖進單一國家的風險,經貿多元化是非走不可的路。除了盡量和他國簽訂雙邊自由貿易協定之外,多邊協定更是台灣的戰略目標。

 

低價競爭恐害失業

馬總統在元旦祝詞中表示,民國103年是「台灣經濟突破年」,強調台灣參與區域經濟整合的必要性,宣示積極爭取加入「跨太平洋經濟夥伴協定」(TPP)和「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

國內的自由經濟示範區、兩岸的服貿協議及其他經貿性協議,加上國際的TPPRCEP,構成馬江政府的經濟大戰略布局。後二者囊括21個國家,佔台灣出口額的84%,如果成功,台灣經濟將可枯木逢春;但若失敗,將完全被邊緣化,並導致國家失敗。所以,談判時政府務必仔細斟酌,在給和拿之間守住平衡和比例原則。

TPP不包含中國,台灣參與較容易;而RCEP中國影響力大,台灣若不通過服貿協議,恐怕進不了RCEP。台灣庶民擔心服貿協議通過後,擋不住大陸同業來台的低價競爭。其實,TPP也有類似的情形,朝野也要拿同一標準檢驗TPP對台的衝擊。TPP不僅要求撤銷關稅,也要消除非關稅壁壘,像是進口配額及管制法規等。

日本經濟學者中野剛志認為美國推動TPP,目的在有利於美國企業,以便進入他國的保險業、食品安全、醫藥、勞動力、投資等行業。

中野的第二點憂慮是加入TPP並不能保證增加輸出,因為美國為了2014年輸出倍增,刻意使美元貶值,不利於他國對美的出口。第三點憂慮是TPP將使日台等國擴大低廉商品的輸入,激化國內競爭傷及庶民,並導致失業升高,更加速需求不足、供給過剩的噩夢。

 

結合企業力拼經濟

TPP這三項負面可能性與兩岸服貿協議很類似,我們應同樣關切。兩者最大的差異是TPP不含政治雜質,服貿則隱藏巨大的政治風險。

我們不可能永遠封閉內需市場,全球化已成主流趨勢,勇敢地打開大門歡迎公平競爭,同時也走進他國的市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因應新時代的法門。期待政府結合民間各部門力量,分進合擊,務使早日加入TPP,為台灣的死水經濟注入新鮮活水。

 

 

(林保華按:是台灣沒有人才,還是馬英九沒有人才?或者是馬英九的騙術已經黔驢技窮?回鍋肉真能吸引人嗎?)

 

辣蘋果:老蕭不是萬靈丹(余艾苔)

20140103    台蘋

蕭萬長當副總統時,主持過總統府財經小組,必然曾經殫精竭慮擘劃國家財經大政,如今蕭已卸下公職,馬英九總統反要借重老蕭的力量籌組一個民間委員會,協助政府拼經濟,套句總統夫人周美青的名言:「奇怪耶。」蕭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做不到的事,竟然可以在成為一介平民時達成,會有人相信這種邏輯嗎?

 

隔空抓藥經濟無解

我們並非唱衰馬總統的雄心,只是五年來拼經濟口號響徹雲霄,但是從馬競選政見六三三跳票後,台灣經濟一再出現危機,政府看到了問題,所以馬連任後讓金融才子陳冲組閣,但是陳冲的「經濟動能推升方案」並未讓經濟起死回生,最後只能黯然下台。

可見政府不是不知拼經濟很重要,只是總讓人感覺找不到方法,當然「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是強人所難,但是政府開的藥方,卻換來「悶經濟」,可就得動大手術。

馬英九有時間急迫感,但是請出老蕭不是萬靈丹,若沒有對症下藥,或是老蕭開的藥,政府部門不買帳,甚至隔空抓藥,經濟同樣無解。

 

 

(林保華按:“小英生氣了”的話外語是“小英要出戰了”?)

 

蘋中信:小英生氣了(郭正亮)

20140103    台蘋

民進黨前立委

蔡英文在元旦發表「反省再出發,期許一個全新的2014」,批判民進黨某些人「執著用過去的思維來面對全新的社會氛圍,是一種偷懶,也是一種自私」,直言「現在是公民社會要不要接納民進黨,而不是民進黨能不能領導公民社會」。結論說「今年必須要有徹底改變,因為回不去社會,就等著被這個社會取代和淘汰」。

 

兩大黨淪唾棄對象

我試著翻成白話:「蘇貞昌你錯了!不能再偷懶自私下去了!你已經故步自封把民進黨搞到脫離公民社會了!今年我要挺身而出改變民進黨,因為再不改變,民進黨就要被公民社會淘汰了」!

小英生氣了,因為2013年正是民進黨的公民社會沉淪年。去年1.13蘇貞昌發動火大遊行,承諾要和人民一起對抗無能政府,但到了8.03公民之眼號召25萬人送仲丘晚會,民進黨已經被拒絕在外。10.10公民之眼再度號召10萬人上街,訴求已是降低公投門檻和不分區門檻,兩大黨都淪為被唾棄對象!

小英生氣了,因為民進黨的故步自封,還繼續在柯文哲是否入黨上延燒。她說:「以往在狹隘的政黨政治思維下,我們總希望把最優秀的人才納進民進黨,來代表民進黨參選,但這個模式是否仍是唯一選項?」她支持柯的跨黨派在野聯盟,也傾向二階段民調整合,不滿意蘇貞昌的醬缸處理。

無獨有偶,最近對民進黨的守舊批評,並不只有小英,還包括大聲疾呼「凍結台獨黨綱」的柯總召。小英擔心蘇貞昌「偷懶自私」跟不上公民社會腳步,柯總召擔心民進黨的兩岸政策「只拿出正義感」,卻無法「有效說服中國、美國、國際社會、台灣主流民意」。他甚至引用南方朔對「政策」定義,暗批民進黨華山論壇共識「不可執行、拿不出去、講不通」,談不上是「政策」。

 

關鍵一年做出抉擇

兩人不約而同批評民進黨守舊:小英是今年5月民進黨主席改選的熱門人選,很可能由她終結苦悶兩年的蘇貞昌時代;柯總召即使是蘇貞昌密友,也看不下去蘇貞昌兩岸思維的故步自封。

小英生氣了,文章結尾如此自期:「我不會只有反省,我會與大家一起努力,在這關鍵的一年,幫民進黨也幫這個國家做出正確的抉擇」!勇哉小英!今年也該陽光普照,把這個守舊政黨給改頭換面了!

 

 

(林保華按:這則新聞我看不明白,即“柯文哲可加入民進黨組在野大聯盟”。柯文哲在黨外,民進黨與他合作才是“在野大聯盟”,在黨內則是“民進黨大聯盟”,“聯盟”的範疇大不同。共產黨搞統戰,分化國民黨,其中一個招式就是讓黨外人士發揮共產黨所起不了的作用,例如有“黨外布爾什維克”之說。宋慶齡、郭沫若要入黨,共產黨拒絕接受,但勸說他們在黨外,以“中間”面目協助中共進行統戰。民進黨的某些人連這種政治常識也缺乏嗎?還是因為個人的算計在作怪?柯文哲因為批評民進黨,就不能合作嗎?只有聽話才可以合作?這樣狹窄的心胸,只會孤立自己,怎麼可以成為成功的政治人物?)

 

綠委隔空槓黨中央 挺柯文哲無黨參選

20140103    台蘋

 

為了柯文哲要不要入黨參選,多位綠委昨打起論戰。鄧玉瑩攝

台北市長選情

【綜合報導】台大醫師柯文哲是否加入民進黨,引發綠營論戰,多位綠委昨表態,挺柯文哲不入黨,但也有綠委堅持民進黨要有自己的參選人;柯文哲昨仍表示,「可以在一、兩個月決定的事,不需要在一、兩天內做決定,讓社會去討論,發酵沉澱後就會形成共識」。民進黨發言人張惇涵則說,黨中央的態度沒有改變,綠色執政不會是包袱,柯文哲可加入民進黨組在野大聯盟,兩者並不互斥。

 

「可帶動選舉士氣」

綠委林淑芬昨說,柯文哲現象對民進黨最大的啟示,就是別以為民進黨可以藉著政黨政治之名,就要壟斷所有在野的政治支持,這談的是整體的概念,不是「挺不挺柯文哲」的問題,民進黨已背離人民方向、缺乏核心價值,卻不自知;許智傑昨也直言,「如果柯文哲加入民進黨,可能更選不上」,公開呼籲讓親綠的柯文哲用無黨籍參選,贏得台北市長選舉。

新系立委邱志偉也說,綠營在台北市贏就是最高戰略目標,民進黨人勝選的距離比親綠人選更遠時,就應務實調整,「雖然我個人不喜歡柯文哲,但客觀來看他可以帶動台北選舉士氣」,大家要相忍為黨、為台灣。不過,親蘇立委邱議瑩則認為,民進黨一定要推出自己的人選,不能把台北市輕易拱手放掉,也不用跟柯文哲合作,「柯每天罵民進黨,有想跟民進黨合作的意思嗎?」

此外,被外界視為國民黨高雄市長熱門人選的政務委員楊秋興,昨下午現身國民黨中央,拜會國民黨秘書長曾永權。楊離去時受訪證實,他確實正朝參選的方向積極思考,「(農曆)過年前後就會宣布」。

 

 

(林保華按:吳建民的難得在敢於“反潮流”,敢冒現代義和團之大不諱。戴上“漢奸”帽子而不言悔。不過我倒贊成他應該少講話,讓現代義和團去衝撞美日,世界才不寂寞,中國才有改革的希望。)

 

吳建民﹕反對韜光養晦屬弱國心態

 

【明報專訊】著名外交官、原外交學院院長吳建民日前表示,反對韜光養晦外交政策的人,是「怕被別人瞧不起」的弱國心態,面對批評火冒三丈過分激動,是沒有底氣缺乏自信的表現。而對於要求中國採用軍事手段維護國家利益的呼籲,吳則回應指,保持發展的勢頭,是最重要的國家利益。

 

動武維護利益是短視表現

 

吳建民日前在接受《南方都市報》訪問時作了以上表述。他表示,有人反對中國韜光養晦的外交政策,是弱國心態在作怪:認為國家弱小,急於表現自己;對國內問題遮遮掩掩;不能正確看待外界批評。吳表示,中國已經走到世界舞台中心,對外界評頭論足要有平常心,實現向大國心態的轉變。

 

而對於要求中國使用軍事力量維護國家利益的呼籲,吳表示,中國最大的利益是發展勢頭,國家的發展應該由長期利益、根本利益決定,「但是錯估一些形勢之後,為了迎合某種情緒,採取一些措施,這就是一種短視的表現。」

 

對於十八屆三中全會後當局成立國家安全委員會的考慮,吳表示,外交部人士十幾年前就呼籲成立國安委,可以統籌協調外交涉及的多個部門,「有時左手做了甚麼,右手不知道」。他表示,成立國安委有利於協調處理好對內事務,成為外交工作堅實的後盾。

 

外交部十幾年前曾促設國安委

 

吳表示,國安委除在協調的過程中,同時也應該有決策的屬性。「由於是中央提出設立國安委,其領導人級別應該很高,這也會提升該機構的重要性。」

 

 

盡論中國:鄰國無道 霸王之資

港蘋

 

雖然馬年要到農曆正月初一(131)才開始,但內地不少網站都樂於以踏入2014年就當作是馬年,由此熱議今年中日會否重演甲午戰爭。安倍晉三參拜靖國神社(圖)無疑令中日關係火上加油,中方的報復勢在必行,解放軍遼寧號航母編隊在元旦日高調亮相,更讓好戰者興奮尖叫。

 

渴望中日一戰以雪前恥

中日上次甲午戰爭爆發於1894年,即120年前,結果中國戰敗、北洋艦隊全軍覆滅,標誌着30餘年的洋務運動失敗。歷史總有相似的時候。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後,中日又走到對峙的路口,萌生打壓對方以確立自己作為亞洲霸主的意圖。

《管子》第二十三編「霸言」說:「國修而鄰國無道,霸王之資也。」安倍一再挑釁中國,其憑恃的不是「國修」,不是日本政治、經濟的發展,而是順應西方國家阻遏中國強勢崛起的潮流。中國自恃經濟實力已躍居世界第二,鷹派更歡迎日本在歷史認知、領土爭端作出挑釁,視之為中國軍事、外交的機遇,是中國的「霸王之資」,渴望中日一戰以雪前恥。

中日擦槍走火的機會越來越高,但在西方國家壓力之下,中日再爆發甲午戰爭的可能性不大。畢竟,美歐在領土爭端問題上會偏袒日本,在軍事問題上會向中國施壓,但在歷史認知問題上並不支持日本,安倍試圖把兩者混為一體,以提升民望,反而要面對國際社會壓力,「舉而不當,此鄰敵之所以得意也」。

 

 

中國駐三藩市總領館被縱火

港蘋

 ■中國駐三藩市總領館被人縱火。

■中國駐三藩市總領館被人縱火。

中國駐三藩市總領事館,在當地時間前晚9時半(香港時間昨午1時半)被人縱火,目擊者稱有人拿着兩桶汽油潑向總領館正門,然後點火。雖然大火僅燒毀大門、未造成傷亡,但北京當局極之緊張,即時將事件定性為「威脅職員及附近居民安全的惡性破壞」,不但加強館內戒備,更向美方提出交涉。

 

遺人權標語

事發在三藩市拉古納街(Laguna Street1450號的中國駐三藩市總領事館大門,一名正在開車、在總領館對面等紅綠燈的網民稱,初時火勢不算大,比門口石獅子高,但火勢迅速蔓延,很快已火燄已冒至二樓,「在車裏也能感到火的熱度」,消防員到場後九分鐘將火救熄,總領館門外石獅子、正門及對上樓層外牆被熏黑,國徽也不能辨認。

在閉路電視片段顯示一名戴眼鏡、穿牛仔褲的亞裔男子,將客貨車停在總領館門外,然後提着兩桶汽油潑向總領館大門。當地警方、聯邦調查局等在現場搜證,並在現場發現一張與人權有關的標語。

事後,總領館強烈譴責事件,批評縱火案是針對中國總領館、威脅職員及附近居民安全的惡性破壞,中方已向美方提出交涉,敦促美方保護中方館舍和職員安全,並且盡速破案。這並非中國駐三藩市總領館首次受襲,2008年北京奧運在當地傳遞火炬期間,總領館後門曾被人投擲燃燒彈襲擊,當年的事故亦懷疑與藏獨組織有關。

中新社/新浪微博

 

 

總領館縱火案疑涉藏獨[09:15]

 

美國FBI調查中國駐三藩市總領事館縱火案,有報道指縱火者是一名亞裔男子,現場亦找到有關西藏人權的字句。

 

中國駐三藩市總領事館已將案發當晚的閉路電視片段,交予美方探員。消息稱根據片段,疑犯可能是穿牛仔褲兼戴眼鏡的亞裔男子。

 

2008年北京奧運火炬在三藩市傳遞前,當地中國總領事館後門亦曾被投擲燃燒彈,該次事故亦懷疑與藏獨有關。

 

中新社記者12早上來到總領事館門前,可見被汽油焚燒後燻黑變形的一扇鐵門仍舊放在門前一顆大樹旁。位於領事館側面蓋瑞大街上的簽證大廳正常運行,大廳內有近百人在辦理各種手續。

 

針對有報道說疑犯是一名亞裔男子,總領事館新聞發言人王川表示,「目前領館不對此作任何說明或推測」。王川對中新社記者說,損毀的正門從今天起關閉,需要一段時間評估並向美方提出索賠。

 

(綜合)明報

 

 

新年獻辭稱「乏力」《南周》預告改革

 

【明報專訊】廣東《南方周末》昨刊出新年獻辭,慶祝創辦30周年。文中提到,「我們希望有你同行,但更尊重你選擇的權利」。「作為一份以真實為生命的新聞紙,我們有時有力,有時乏力,但別無選擇,除了努力、專業、有擔當地去逼近、追問、表達真實。」獻辭並稱,這是南方周末「30年不悔的初心」。

 

獻辭還稱,相信原創嚴肅新聞不會被新媒體逼死,而會創新陣地,「我們已準備好去新陣地開疆拓土」,「在過去30年,我們有過坎坷、有過挫折,卻從未如此需要浴火重生。」或是預示南周會有改革動作。

 

(南方周末)

 

 

(林保華按:小事一樁。但是我不相信只拿到600萬元。太低估她的能力了吧?)

 

京第一名媛與葉劍英子閃離

600萬元

港蘋

 

 ■趙欣瑜

 

「前一秒還在秀恩愛,下一秒就離婚了?」有京城第一名媛之稱、背景向來神神秘秘的趙欣瑜,去年124在微博首次公開承認自己的丈夫為中共已故元老葉劍英之子葉選廉,引起外界譁然,大家還沒來得及喘氣之際,她昨日再度拋出重磅消息,自爆自己已在2013年的最後一日,在香港和葉辦離婚手續,並分得600萬元(人民幣.下同)財產,兩人未能「1314」。

「沒有甚麼好吃驚,因為娛樂圈有人帶着孩子闖入我的家,我的心太擁擠了,裝不下。」現年44歲的趙欣瑜昨日凌晨突然在微博宣佈,自己已在2013年的最後一日與丈夫離婚,「24年的婚姻宣告結束,我本人得到的財產600萬人民幣」。由於事出突然,不僅引起各大網站轉載,亦引起網友熱議,甚至有人懷疑她惡搞。但她隨後暗指,離婚乃有娛樂圈小三懷孕逼宮所致。由於劇情急轉,許多網友仍不相信這是事實。但也有網友表示,24年感情只分得600萬似乎有些少!

 

 ■趙欣瑜早前在微博公開的全家福。

■趙欣瑜早前在微博公開的全家福。

元配病死 去年坐正

近年活躍於北京社交界,經常到世界各地搜羅最新奢侈品,家中愛馬仕等名牌手袋和皮草堆積如山,每周熱衷在豪宅裏舉辦各種派對,與王菲、那英、劉嘉玲、章子怡等成為好姊妹的趙欣瑜。但她後來與章交惡,從此不相往來。外界除知道趙來自黑龍江,歌手出身外,其他個人資料欠奉。直到去年124,她公開承認自己的丈夫為葉選廉後,外界才恍然大悟。

現年61歲的葉選廉,為中共已故元老葉劍英第三子,現任中國保利集團下屬凱利公司董事長兼總裁、深圳國葉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等職。他與第一任妻子蘇丹丹育有同樣活躍在北京社交圈的女兒葉明子,但蘇前年因患癌去世,她才坐正。與葉未婚產子的趙欣瑜,去年底突然在公開丈夫為葉選廉,並晒出一家三口全家福,還附上「謝謝關心,愛護我的朋友們,我很幸福……」但短短一個月不到,兩人突然閃離。

網易/《蘋果》記者

 

 

八成內地人認同

「繁體字是文化精髓」

港蘋

■馬英九支持繁體字。

 

「馬英九稱繁體字(台稱正體字)是中華文化精髓,你怎麼看?」內地新浪網就繁體字展開網路調查,截止昨日,已有超過3.1萬人參與投票,其中79.4%的民眾認同這一說法;持「反對」和「無所謂」觀點的投票者分別為10.8%9.8%

台灣總統馬英九元旦出席台北市政府「漢字文化節」活動時強調,提倡繁體漢字不僅具有重要文化意義,更有藝術價值,與政治立場無關。他說,儘管現在全球約4,000萬人使用正體漢字,相較簡體字的人超過13億,但「繁體漢字畢竟是中華文化的精髓」,而台灣又是全世界使用繁體漢字最多的地方,他稱千萬不要為招攬大陸觀光客,而在招牌或文宣上用簡體字,而是要讓大陸客人「體會繁體漢字之美」。

馬英九還說,常用的中文漢字不超過8,000字,簡化漢字約有2,200字,其中整體改變的漢字約482字,因此包括每年來台的300萬名大陸觀光客,大多數人閱讀繁體字皆不成問題,沒聽過有人看不懂繁體字。

台灣東森新聞

 

 

司馬觀點:緬甸和平轉型(江春男)

20140103   台蘋

緬甸在今年元旦前夕,宣布大赦兩百多名異議人士,今後緬甸不會再有政治犯。曾經長期和朝鮮一起當中共墊背的緬甸,如今走上民主道路。但中國人忙著排隊吃習包子,故意對此新聞視而不見。

兩年前登盛總統在官邸會晤翁山蘇姬,此後推動一系列經濟和政治改革,開放黨禁報禁,取消出版審查和網路控制,進行特赦大多數政治犯,並表示可以公投修憲,讓翁山蘇姬競選緬甸總統,國際形象大大改善,外國援助和外國投資大幅湧入。

緬甸的每一個變化,都在敲擊中共領導者的心靈,幸好中共擁有新聞審查制度,這是他們控制思想不受外界污染的絕活。國際新聞由央視和《環球時報》負責把關,緬甸不衛生的和平轉型過程,一般人民是看不到的。

 

記者成了改革先鋒

長期負責新聞審查的新聞官員接受訪問時,承認他們的內心煎熬,公開他們自欺欺人的心理歷程。安全官員也在媒體上吐露良心。新辦的報紙刊物如雨後春筍,記者、作家、知識份子行情大漲,他們是改革的先鋒力量。

中共最怕亡黨亡國,其實當今世界,除了巴爾幹半島的南斯拉夫,很少亡國的例子,亡黨的倒很平常,傳統的老執政黨禁不起時代浪潮的衝擊,不是垮台就是改頭換面。但緬甸是軍人政府,無黨可亡。

中國曾經是緬甸安全和經濟關係最密切夥伴,緬甸向西方民主轉進的速度如此快速,對中共造成不小的衝擊。為了貶低民主轉型的價值,中共大量唱衰緬甸,強調它淪為美國和印度包圍中國的棋子,說西方民主與緬甸文化格格不入,又說緬甸現在陷入一團混亂,物價飛漲,人民更加痛苦。

緬甸從來不是一個統一的國家,民族、宗教、地域問題十分複雜,少數民族各擁軍隊,和平轉型的道路崎嶇漫長,翁山蘇姬有無治國能力仍待考驗。總之,民主不是萬能丹,還是能把劉曉波關進籠子的「中國模式」最穩當。

問題是,數十年的獨裁統治,又給緬甸人民帶來什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ngFengComm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