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4 1 20《綠色參考》

(林保華主編;提供林保華等人的評論與綠媒以外的信息。)

全文刊於林保華部落格:http://lingfengcomment.pixnet.net/blog

 

 

側面省思; 林全訪中;台灣認同更混亂!解放軍擬扮港警鎮壓佔中;鄰國憂習近平動武;紀念西沙海戰

 

 

“南榕廣場”的側面省思    林保華

 

台南成功大學對“南榕廣場”命名所掀起的風暴,正是暴露出台灣寧靜革

命所表現出來的不足之處,亟待台灣在未來的民主發展中加以補足。面對

20142016的選舉,有志於重新執政的民進黨,或者任何政治人物,都應

該把這點牢記心裡,作為競選的訴求與未來的執政目標之一。

 

本來以為,南部的大學,要比北部開放、活躍,因為四周的氛圍。現在證

明其實不然,成大竟然不如政大!關鍵就在於掌權者的意識與心態,這是

號稱民主國家的台灣的悲哀。

 

目前已經有許多評論論及此事,不贅。我想談談的是比較不被注意的,從

側面表現出來的兩件事項。

 

第一,必須正確釐清“恐怖主義”的概念

 

身為歷史系教授的王文霞,搞不清如何正確理解“炸彈客”,實在十分令

人遺憾。這種糊塗,有兩個原因,一種是學養不足,一種是受中共宣傳的

影響。

 

以王文霞的學歷,學養應該沒有問題,除非因為台灣的威權餘緒未清除,

而對鄭南榕事件還停留在四分之一個世紀以前的認識。但是台灣資訊的開

放,我寧願還是認為她不知不覺中受到共產黨文宣的影響更大。

 

2001911後的十幾年,中共把新疆維吾爾人反對漢化的的抗爭行為一律

污名化為“恐怖主義”;這兩年,又把藏人的自焚污名化為恐怖主義,從

而把自己的殺人行為洗得一乾二淨;被害者不但死人,還被污名,天下還

有比這更不公不義的事情嗎?鄭南榕被第二次傷害,也是這個問題。

 

對所謂“炸彈客”,不管信仰什麼,要區分是否恐怖主義,最主要是看它

針對的對象;對事件的起因也要適當分析。例如911,或者年前波士頓馬

拉松賽事的爆炸,對象都是普通百姓,因此是“恐怖主義”無疑。新疆維

族人的被迫反抗,即使是主動出擊,目標是軍警公安,就不是恐怖主義。

即使殺戮中殃及平民,也與“針對”平民有區別。

 

去年10月天安門前的撞車事件比較複雜。因為肇事者涉及半年前在新疆發

生的軍警屠殺民眾事件,是一種喚起國際注意的暴力行為,因此也不能以

恐怖主義輕易加罪,何況肇事者3人死亡,遊客2人死亡,38人受傷,似乎

表現出肇事者不是以撞死人為目的,只是製造轟動效應而已。

 

至於藏人自焚,是針對自己的暴力。那是出於宗教理念的獻身,與是否恐

怖無關;針對的是中共迫害藏人的制度。

 

但是因為台灣某些媒體的媚共行為,以及對台灣長期的威權統治缺乏正確

認識,照搬中宣部的腔調,污名中國少數民族的抗爭,因此這些媒體的受

眾也被潛移默化而中毒,以致是非不分。這是必須從南榕廣場事件中讓我

們警覺的。

 

第二,為何錯誤觀念也有一批應聲蟲?

 

成大廣場命名爭議,起源於一個多月前的網路命名活動,由紀念鄭南榕的

“南榕廣場”獲票選第一,事後校方卻不願接受,完全失去誠信。而一百

名校務代表中,70票贊成、21票反對,最後以懸殊差距取消廣場命名。成

大校長黃煌煇甚至表示,大家既然可以把自由廣場叫做中正紀念堂,當然

可以繼續叫新廣場為南榕廣場,“也可以叫黃煌煇廣場啦!”引起在場代

表一陣大笑。用這種插科打諢的方式來對待嚴肅問題,顯見這位校長的無

聊,而底下一片笑聲,也顯跟屁蟲的眾多,缺乏起碼的是非觀念。

 

去年10月,北京大學經濟系教授夏業良被解聘,因為他支持中國的新公民

運動,並被檢舉“惡毒攻擊黨和國家社會主義制度,嘲笑和歪曲中國夢”

。校方在通知書上說,北大人事考核聘用委員會在1011日針對他的續聘

與否進行投票表決,該委員會是由北大的正教授和各系系主任組成,投票

結果30票反對,3票贊成,1票棄權,決定停止對夏業良的聘用。

 

夏業良事後表示,“投票的結果是這樣的壓倒多數,我是根本没有想象到

的,我現在都難以接受這樣的結果,很難想象會有那麼多的人投反對票。

”南榕廣場的表決也有類似情況。中國是獨裁國家,教授們必須遵從黨意

才有一口飯吃,台灣呢?這正好說明,台灣表面上是民主國家,但是因為

沒有實現轉型正義,意識形態的深處,與中國差不多。國共不但是兄弟黨

,有許多相似的行為模式,而且“君君臣臣”的人治觀念熏陶出奴性與馬

屁性,才會露出那些醜態。

 

民主運動,不是只是選舉而已,深層文化的徹底革命才是來日方長。馬英

九再度篡改教科書,宣揚大中國理念,不是也出於這樣的認知嗎?

極光電子報  2014.1.20

http://www.taup.org.tw 

 

(穿越30多年時空的重要評論,以及人生的酸甜苦辣,請看林保華部落格

http://blog.pixnet.net/LingFengComment

新舊評論還在繼續增加與上網中)

 

 

(林保華按:小英在兩岸關係上出手了,也是“先經後政”?這可是一石激起千重浪啊。)

 

小英指派 林全訪中:純談財經

遭質疑鋪路 呂強調「應該要透明」

20140120    台蘋

 

小英基金會執行長林全(左)率團訪問中國昨返台,蔡英文、林全今將舉行記者會說明。資料照片

【吳家翔、黃揚明╱台北報導】小英基金會執行長林全上周率團訪問中國,昨午返台,這是基金會董事長蔡英文首度點頭下的組團參訪,引發外界聯想,林昨強調純粹是財經參訪,否認此行是為蔡訪中鋪路或居間傳話;與會立委蔡其昌指此行未觸及兩岸關係議題。雖然黨內多肯定,但前副總統呂秀蓮說,去溝通沒什麼不可以,「但應該要透明,最好出門前先宣布。」

 

相較小英基金會訪中,民進黨主席蘇貞昌則選擇出訪,昨晚啟程訪歐,走訪英國、德國、比利時三國,蘇將在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發表演說,闡述民進黨如何看待兩岸關係與亞太區域情勢發展。由於民進黨本月九日通過「對中政策檢討紀要」,蘇也將趁此行闡述。

 

訪官方研究機構

林全昨表示,去年七月,小英基金會邀請中國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曹遠征、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院院長丁志杰來台演講,探討人民幣未來發展走向課題,這次基金會是在丁志杰邀請下組團回訪。蔡英文、林全今將舉行記者會說明。

林全指出,這次參訪團成員包括國安會前副秘書長江春男、經建會前副主委張景森、前主計長許璋瑤三名基金會董事與監察人,及中研院院士胡勝正、金管會前主委施俊吉、陸委會前副主委邱太三、民進黨立委蕭美琴與蔡其昌五名政策顧問。

蔡其昌表示,參訪團五天行程包括經貿訪問、學術交流、民間參訪及天津城市規劃等四主軸,前往百度、聯想等中國企業參觀,也參訪官方研究機構「國家統計局」,但都聚焦金融、貿易等經貿議題,並未與涉台單位接觸,也未觸及兩岸關係議題。丁志杰昨在蔡其昌微博留言:「很榮幸能再次和台灣財經人士進行坦誠的專業交流溝通,歡迎蔡先生常來常往。」

 

黨智庫登陸難行

民進黨「對中政策檢討紀要」,開放民進黨要與中國進行智庫與城市交流,小英教育基金會率先訪中;民進黨智庫、新境界基金會執行長林萬億說,黨智庫要登陸較有困難,目前還在構思訪中事宜,還沒具體規劃。

蔡英文辦公室發言人洪耀福昨表示,這次是禮貌性與經貿學術性的智庫參訪,符合民進黨的總體政策與戰略,至於未來蔡英文是否以基金會董事長身分訪中,洪說:「沒有這計劃。」

 

蘇蔡中國政策比較

「政治意涵很重」

民進黨發言人張惇涵肯定說,與中國溝通,對民進黨是正面的。親蘇貞昌的綠委吳秉叡認為,多接觸、了解,未來才不會誤判。親謝長廷的綠委李應元說,雖是經貿參訪,但成員幾乎都是民進黨執政時的部會首長,「政治意涵很重,說是蔡英文的小內閣也不為過!」

 

 

(林保華按:雖是語重心長,只怕忠言逆耳。我還有以下兩點小看法:第一,秘密接觸只可是短暫的,然後盡快公佈真相,以取信於民;第二,任何接觸都必須為台灣,而不是黨、派系、家族,乃至個人;更不要心胸狹窄到妒忌而吵成一團。)

 

《冷眼集》 對中國交流的要與不要

記者鄒景雯/特稿

 

民進黨對中政策「檢討紀要」中,主張民進黨要積極自信參與兩岸交流,包括智庫與城市交流。問題是,該怎麼交流?交流的模式是什麼?與國民黨的區隔又在哪裡?這點若不講清楚,或講不清楚,也難怪昨天在一場港台公民團體對話的研討會上,民進黨處理中國問題的能力,竟然成為各方擔憂的標的,實在貽笑大方。

 

做為台灣最大反對黨,民進黨不是接受不得不交流的現狀,而是以實際行動來建立交流的典範。檢驗的要件有三,一是交流的對象,二是交流的內涵,三是交流的程序。據此,即可順利演算出相對正常化的進步方程式。

 

首先,民進黨擇定與中國對話的對象前,應該先認清「兩岸關係」的本質就是併吞與反併吞、統戰與反統戰,要避免掉入這個民族主義對抗的漩渦,中國掛著各種招牌的涉台系統,都不該是民進黨優先的互動選項。若此,則可避免重蹈國民黨被誘入一中胡同的覆轍。

 

其次,就是要交流什麼?兩個不同政治制度、生活方式的社會,何不交換彼此的發展經驗?過去,談到台灣經驗,難免有炫耀之嫌,現在,談到中國經驗,不管是好經驗與壞經驗,都有足夠質量的專業成分可以相互借鏡,絕對比陷在「兩岸」的框架下,更具建設性。民進黨是曾經執政過的政黨,也有草根創黨的過去,絕不缺乏適當的經驗素材與中國各階層分享。

 

最關鍵的是,過程一定要公開透明。事前或事後,必須負責任地向社會詳細報告。這麼做,在對比出一項堅持,就是絕不複製兩黨權貴利益交換的惡例,也凸顯所有的涉外行動都將全民參與納入,且成果應由全民所共享。

 

透過這三個基本動作,國民黨這些年來壟斷兩岸交流的大弊不是台灣要的,即不言可喻,也可讓社會清楚分辨民進黨的交流,不是看到國民黨大吃大喝而感到眼紅或飢渴,於是爭著想去分杯羹。這才是民主且進步的國際交流。

 

以上,民進黨做到沒有?請示範給大家看。

 

做得到,可以在失衡的傾中架構中扮演槓桿,做不到,民進黨淪為國民黨尾巴黨,會輸得更慘。

自由時報

 

 

(林保華按:民進黨要盡快拿出“台灣共識”出來,最主要就是台灣的主權獨立,台灣前途由2300萬台灣人民決定;決戰馬英九的媚共、投共路線。)

 

台灣的認同更加混亂!/文﹕南方朔

 

【明報專訊】最近台灣為了兩件事而鬧成一片。

 

第一件是台灣高速公路電子計程收費於12起實施,但實施以來狀百出,重複收費,不該收而收,整個服務系統千瘡百孔,已引發人民的退租潮。這宗事件一直升高,已發展成政府包庇財團圖利、公共服務品質滑落等大問題。

 

第二件事則是涉及兩岸地位和台灣認同的老問題,它雖是老問題,但最近卻發生了許多狀,使得這個老問題又被炒熱。

 

第一件高速公路的收費問題對內當然極為重要,但它是個典型的內部問題,外人並不一定關心,因此對這個問題我無意在此討論,本周我倒是要討論第二個問題。

 

台灣與中國乃是兩個敵對的政權。在1949年以前,國民黨統治了全中國,但1949年國民黨政府被驅逐出中國大陸,偏安於台灣一隅,從此一大一小兩個對立的政權即成了兩岸的現實,19711025聯合國大會通過中華民國的中國代表性被北京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所取代。從此以後在台灣的中華民國即成了沒有國際人格的地方,就歷史而言,台灣的中華民國只能算是一種統一前的狀態。到了今天,儘管台灣的馬英九政權要用「九二共識,一中各表」這口號來合理化台灣分治的現狀。但北京和台北對現狀的理解卻完全不同,北京認為只是走向統一的暫時過渡,馬政府則企圖把現狀拖愈久愈好,讓台灣可以分沾中國的市場,政治的統一則是馬也不敢接受。也正因此,兩岸之間看起來交往密切,彷彿和平,但對立的本質並未改變。最近就有兩個案例,突顯出了兩岸的對立仍未改變。

 

兩岸交往密切 對立本質未變

 

第一個案件是113台灣將以前的軍事審判案件移交司法,前台灣的軍隊連長林毅夫案也移交司法。林毅夫在1979年從金門游泳逃往中國,當時台灣認為他已死亡,後來知道他並未死亡,遂於2002年予以通緝。現在將林案和其他涉及叛國的軍法案件一併移交司法,但台灣的最高法院和高等法院都認為目前兩岸關係雖已和緩,但中國是台灣的敵國則是事實,因此113台灣的高檢署金門分署仍決定對林毅夫繼續通緝。

 

近年來兩岸表面上和平,但實質敵對仍然繼續,已有多宗所謂的「共諜案」被判重刑,110日就有前空軍中校袁曉風將作戰計劃等機密情報賣給了對岸,被判無期徒刑定讞。這是最近共諜案裏最嚴重的一宗。

 

因此,由林毅夫案和袁曉風案,人們已可看出,兩岸在經濟上雖然來往密切,但兩岸的敵對仍然持續,雙方在政治上則依然爾虞我詐。

 

據我的理解,由於兩岸既來往又本質性的敵對,加上在台灣的中華民國已失去了國際上的人格,所以兩岸間的各種政治勢力遂出現了複雜的心態及互動﹕

 

一)台灣的國民黨和馬政府,他們已知道自國共內戰迄今,它已是失敗的一方,而今天共產黨治下的中國已在崛起,它的歷史失敗地位已不可能逆轉,與其被台灣人民趕走,不如向中國輸誠,希望北京能使中華民國長一點時期的偏安。因此馬政府對北京的宗主地位不挑戰,對台灣的中國史觀也不挑戰,只希望兩岸和平,也能分享到中國的市場好處。這是馬政府的「經濟統一,意識形態統一,政治拖延」策略。

 

二)對北京而言,它當然知道馬的陽謀,但北京也知道,只要兩岸的中國史觀一致,它的宗主地位即告確立,手段性的拖延也不可能長久。而且北京在反台獨上,就有了馬政府作為代理人,北京不必走到反台獨的第一線。因此近年來均致力於經濟上的統一台灣。

 

三)比較困難的乃是台灣人民了。根據201311月最新調查,台灣民意有71%主張獨立,只有18%主張統一,11%則無意見。另外的民調,有78%認為自己是台灣人,認為是中國人的只有13%。這已顯示兩岸關係的和緩,不但沒有改變台灣人的認同,反而主張獨立的更多,這乃是馬政府失去台灣人心的主因之一。最近就有兩件事值得注意。

 

倘國民黨失政權 台灣反中民意勢大增

 

第一件是台南國立成功大學要替學校新廣場命名。學生的多數決定將它命名為「南榕廣場」,紀念台獨烈士鄭南榕。但在115被學校的校務會議取消,鬧出了軒然大波。

 

第二件是馬政府於117召開高中課程調整會議,結果是馬的幾個親信主導會議,決定把高中課程裏談到中國時都稱為中國大陸,這是史觀的中國化,這件事當然也引起了軒然大波。

 

從這兩件事情,我們已可看出台灣國民和國家意識的混亂程度。它從政府開始,就敵我混亂不清,當大官都和北京人物稱兄道弟,中焉者的幹部當然毫無敵情觀念,這也是台灣近年來共諜多得不可勝數的原因。更麻煩的是,兩岸似敵非友,台灣內部的政治也兩岸化,國民黨和共產黨在反對台灣人的自主意識上是聯合一致的。北京因而有了一種最大的風險,那就是北京和馬政府聯合反台獨,卻可能使台灣主張獨立的人更增,當國民黨失去了政權,台灣反中的民意勢必大增,台灣有71%的人主張獨立,這才是北京終極的麻煩,和馬政府聯合是沒有用的!

 

南方朔

《亞洲週刊》主筆

 

 

(林保華按:台灣人要拿出實際行動,像香港學民思潮那樣,以比較激烈的行動,拒絕洗腦、拒絕被奴役!台灣的中學生,有人帶頭嗎?台灣看你們的。)

 

蘋論:又要換人洗腦了

20140120    台蘋

 

高中歷史課本又要修改課綱了。這回因馬執政,將以大中國史觀型塑未來台灣學生凝視台灣的角度。扁時代的台灣史觀是以台灣為觀看的主體;而新的台灣史觀是要學生把自己看成「他者」,並借用中國的眼睛觀看「他者」自己,結果將失去自我。用別人的觀看角度看客體自我,廢棄自己看自己的視角,很背叛,很悖反,也很沒出息。

 

當權者掌控歷史

由於歷史永遠由當權者撰寫與詮釋,也是權力者壟斷話語權(論述權)的關鍵性手段,所以背離事實很遠,因此所有的歷史都必須不斷被改寫;同時,所有歷史也因此是當代史。意思是,歷史是不能被信任的,都是此刻當權者所撰寫的。例如,傳統帝制時代的御用意識形態是儒家,儒家掌握撰寫與解釋歷史的權力,於是李自成當然就是流寇。中共革命成功後掌握歷史論述權,便依據自己需要,把李自成美化成農民起義領袖,說明了沒有純粹客觀歷史這回事。

歷史是民族主義者吃飯的傢伙,台灣民族主義高亢的時期,給民族主義鼓足底氣的是台灣史;而馬政權內搞意識形態吃飯的都是中國民族主義者,硬要修改歷史課綱,就像老鼠非打洞不可,是他們的生物本能。可憐的是學生,小小腦子被洗過來,洗過去,難怪都躲進電玩的世界,避開搶著覬覦他們腦袋的嗆俗大叔們。

很多民族是想像出來的共同體,是發明出來的事物。同時,民族必須要遺忘很多事情(像是侵略他國和鎮壓自己同胞),但更要擁有廣大的想像力,發明很多假事實,以凝聚共同體並鞏固當權者的權力,像是發明檔案、人事資料、文獻、地圖、歷史故事、抗敵英雄、大型紀念碑、烈士紀念堂、博物館、勳章、國旗、國歌等。官方民族主義一面發明民族的悲情歷史,一面借用被推翻的前朝所推定的民族屬性,透過驚人的回溯運動,描繪出民族的總體圖像──帶著驕傲、自戀、悲憤、復仇和天責的強烈情緒。

 

教學應去政治化

我們呼籲全民拒絕這種虛構所產生的情緒,超脫出台灣和中國的民族主義鴉片和籠子,讓歷史教學中立化、本質化、去政治化、去洗腦化,還原到只呈現素材,不做過度解釋的純淨原貌。

 

 

(林保華按:歡迎沈富雄參選台北市長,否則死不瞑目。只是他的票從哪裡來?連監察委員都混不到,還能期望馬總統關愛的眼神嗎?)

 

柯文哲:選前沒入黨 當選也不會

台北市長選情

20140120    台蘋

【黃揚明、吳家翔╱台北報導】有意參選台北市長的台大醫師柯文哲,近來不斷被是否加入民進黨議題困擾,他昨與華府台灣同鄉會僑胞視訊時明確表示,為維持政治誠信,證明不是騙選票,「如果我在選前沒有加入民進黨,至少在我的任期內(當選後),我不會加入民進黨!」

至於與民進黨如何互動?柯文哲說,民進黨是他最重要的政治夥伴,在野大聯盟一定要整合民進黨的力量,沒有民進黨就只剩「在野小聯盟」,和民進黨維持良好關係是毋庸置疑的。

 

「連被鬥垮可助我」

視訊時提到國民黨台北市長熱門人選連勝文,柯文哲說,連勝文最後會不會選還不一定,「不曉得馬英九會把他砍成什麼樣子,至於馬的口袋人選是誰?天曉得!」柯還說,現階段他沒把連勝文當對手攻擊,等國民黨內鬥結束後,確定對手是誰再講,「如果馬金(指馬總統、駐美代表金溥聰)把連家鬥垮,搞不好連戰會幫助我們也不一定!」

連勝文特助徐弘庭昨說,這些言論都有政治目的,連家不會回應,連勝文還沒決定是否參選,若決定參選,也會循黨內機制爭取出線。國民黨則不願回應。

爭取民進黨台北市長提名的前副總統呂秀蓮昨火力全開,右批柯文哲:「當初我們出生入死時,不知道柯文哲當年在哪?」左批連勝文:「沒做什麼事情,就很會賺錢而已。」

 

沈富雄擬無黨參選

另外,前綠委郭正亮前天指目前常上政論節目的前立委沈富雄有意以無黨籍身分參選台北市長,《聯合報》昨報導,沈富雄雖未表態參選,但語帶玄機說對這次選舉「非常關注」,沈指若最後是在連勝文與柯文哲間做選擇,「會難以釋懷。」《蘋果》記者昨未聯絡上沈及其助理,無法取得沈回應。

對沈富雄動向,呂秀蓮昨說:「每個人都有參選自由,都歡迎。」民進黨發言人張惇涵說,沈不是民進黨員,沒有評論。綠委黃偉哲說,參選北市一直是沈的志向,若真宣布參選,並不意外。

 

柯文哲昨說,若選前沒入黨,當選後也不會加入民進黨。資料照片

柯文哲對加入民進黨說法

2013/11/02:猶豫加入民進黨是因「兩個太陽」,擔心提名與輔選的人不同,且「危邦不入,亂邦不居」

2013/12/12:為何要將獅子趕進籠子,選擇必敗模式?

2013/12/17:近期內會決定是否入黨,「事緩則圓」

2013/12/25:入黨不是問題,徵召不是問題,我都願意,也不會跟民進黨分裂

2014/01/02:可以在一、二個月決定的事,不需要在一、二天內做決定

2014/01/19:如果我在選前沒加入民進黨,至少在我的任期內,我不會加入民進黨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

 

 

(林保華按:老共是什麼壞事都想得出、做得出。所以民間一定要把鎮壓過程全部拍下,然後進行人肉搜索,把“假警”揪出示眾。因為台灣已經出現懷疑中國公安冒充台灣警察的事件;他們沒有任何標誌,下手會比台灣警察凶狠,因為他們自以為是可以騎在台灣人民頭上的太上皇,把台灣人當敵對勢力。而馬英九也趁機可以借刀殺人,這可是大刀而不是小刀。)

 

解放軍擬扮港警鎮壓佔中 

(中國問題評論員 林和立)

港蘋

 

北大人向香港民主人士發動全面戰爭!中港矛盾在回歸17年後終於大爆發,這是典型的「文化衝突」。

香港越來越多人崇尚自由民主與真普選等普世價值,但強國「普京式強人」習近平則越發保守,用「中國夢」為幌子貫徹逆我者死的一黨專政。財大氣粗的二十一世紀老八路已沒有耐性與港人講道理,發動一連串撒手鐧,目的是把包括「佔中」分子在內的香港核心價值捍衞者打個稀巴爛!

中共一方面籠絡本地商賈與他們控制的媒體,叫他們發炮痛擊「佔中」運動,最近連一些平時只愛玩電影與體育女星的富二代們居然也參加圍剿民主派的文革式批鬥!同時「西環」發功,要求財團停止在香港已經寥寥可數的中立報刊賣廣告。另一方面,梁振英政權罔顧《基本法》審慎理財原則,向低收入階層派糖買民意,令「港英餘孽」財政司司長曾俊華無所適從。

但中共比統戰與輿論更管用的絕招是槍桿子與刀把子。據北京接近港澳決策層的消息人士透露,中央去年下半年已在深圳成立專責對付「佔中」與其他「反中亂港」分子的總部,此總部的主要成員包括駐港解放軍部隊頭頭與已經滲透香港的公安與安全部人馬。最駭人聽聞的是駐港部隊已訂做幾千套香港員警制服。假如「佔中」運動癱瘓中環的話,解放軍會魚目混珠地穿上香港員警制服參與「平亂」。

小習雖然囂張跋扈,但不是無腦之人,解放軍在亞洲金融中心的大街上向手無寸鐵的知識分子與學生動粗的照片,肯定會上《紐約時報》與《金融時報》的頭版!到時連吹捧「中國模式」的老外也會問,北京為何要用嚴打西藏與新疆分離分子的毒招對付絕非恐怖分子的香港民主派!

北京準備用武力清剿「佔中」,從本月初中聯辦宣傳文體部部長郝鐵川的強硬言論可見一斑。郝說根據《基本法》18條,「全國人大常委會擁有宣佈香港特區進入緊急狀態的權力」,強調香港假如發生連港府都「控制不了的事情」,包括「危及國家統一或安全的動亂」時,人大可把全國性法律在香港直接實行。當然,特區進入「緊急狀態」後,解放軍就可肆無忌憚拉人封舖。

法治是文明與非文明的分野。中共慣性地用歪理加強權而非法治來達到目的。前幾天號稱「新護法」的清華大學法學院院長王振民表示要保衞香港商界和專業精英提名特首的特權,說甚麼「要保障現在的商界利益、捍衞資本主義發展」。王教授身為中國最高學府的法學權威,對民主與法治的認識卻似乎停留在延安窯洞的水準。中共擬使用解放軍在港平暴正好說明習沒有接受文革的教訓,與普世價值越走越遠。

 

林和立

中國問題評論員

 

 

(林保華按:在中國,“反軍”的罪名甚至勝過“反黨”,但是香港人不顧“反軍”的罪名前赴後繼的示威,恐怕也是北京當局預料不到的。只要是和平示威,就是言論自由的問題,難以控罪。)

 

隔牆有耳:市民獨闖軍營叫Get out

港蘋

■劉先生話要等幾班港鐵,先上到車嚟到金鐘請願呀。陳奕釗攝

 

對於強國人如曱甴般四竄到香港每一處,顛覆香港秩序,小市民劉先生就話頂唔順,單人匹馬到駐港解放軍總部外示威,要求解放軍撤離香港,由港人當家作主。劉生話,香港冇外來人入侵,唔使軍隊,騰出嘅軍事用地可以用嚟起屋同老人院,應付港人當務之急。

好鍾意大陸旅客湧港嘅局長蘇錦樑叫香港人忍吓嘛,因為最多只係等多班港鐵就乜嘢事都冇,但討厭大陸人嘅劉生話,佢嚟金鐘示威,碰上內地客太多,要等幾班車先上到車,再係咁真係人都癲。佢示威時,十多名警察在旁戒備,其後有警員帶佢去到政府總部,搵人接咗佢封請願信就算。 

 

 

廣告與去政治化 

(資深傳媒工作者 端木少華)

港蘋

■去年11月起,《am730》因編採立場而遭中資商業機構抽廣告。資料圖片

 

香港被美國傳統基金會評定為2014年全球最自由經濟體第一,廉潔度則位居第十三名。後者雖然不算差,卻顯示與前者沒有一對一的相關。其實,經濟自由無關貪污與否,比較嚴重的是,經濟自由對言論自由的干預,尤其是廣告企圖將新聞媒體去政治化,對公民權利和政治參與所帶來的無形摧殘。

在生產者和消費者供需之間,經濟自由反映的是,兩者不受市場以外力量的無理干擾。過去20年香港作為全球第一自由經濟體,大致當之無愧,不論個人或公司行號,都可在這個自由市場裏就業或創業,勞資各顯神通,各取所需。透過廣告,打工仔盡可擇良木而棲,從一而終;企業老闆大可去蕪存菁,謀長久之計。

表面上看,廣告在香港運作無礙,像其他地方一樣,基本原則是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捱。利之所在,總有人前仆後繼,更何況有錢能使鬼推磨。仔細探討,廣告不僅是人事、貨品和服務等資訊流通的媒介,更是政治話語安排的重要渠道(如2013年反佔中「幫港出聲」的系列報紙廣告)。影視大亨邵逸夫去世後,除了新聞報道外,無綫電視與邵氏家族接連在報紙上刊登兩頁全版廣告悼念,還昭告港人,就非一般人所能負擔,或望其項背。

廣告自然是種買賣,只要彼此接受一定的合理價格,又不違背社會規範,誰都可以買到大小媒體空間,如報紙版面或電視時段,推銷產品、技術或某種生活方式。這是公平交易和機會均等的志願商業規則,沒人能夠事先斷定,哪些人會由於市場的非個人因素,從中得到相當好處或壞處。Adam Smith所說的「一隻看不見的手」,不但建立在供求雙方不問背景和立場的條件下,也符合起碼道德。

在自由市場裏,廣告不只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商業行為,更應立足於某種道德基礎。許多人往往忽略,媒體之間競爭越激烈,特別是網路逐漸瓜分傳統媒體的廣告收入,廣告商的影響力便越大,不問內容如何,廣告本身也就成了左右新聞報道的有效工具。簡單說,廣告背後受「一隻有形的手」操控,誰出得起錢,就是衣食父母。

這種「有奶便是娘」的現實邏輯,尤其對財團或大企業管用,甚至賦予生殺大權。比起零星和臨時的小額廣告,它們每年固定的龐大廣告支出,數以億計,因為香港媒體林立,而大餅有限,粥少僧多,無疑是兵家垂涎的財源。畢竟,分一杯羹,總比望梅止渴好得多。問題只在於,廣告多寡的分配或花落誰家,並不操在媒體手中,還得看買家臉色。

在規模經濟(economies of scale)原則下,一旦媒體與大企業發展出某種唇齒相依的關係,廣告商對報紙、電視和雜誌的生計就佔有討價還價的高地,進可攻,退可守,直接或間接參與媒體興衰的運作過程。《am730》自201311月起,被幾家中資銀行和電訊公司陸續抽掉千萬廣告,縱使不是殺雞儆猴,對一家依賴廣告為生的免費報紙而言,釜底抽薪多少總有警告的味道:別吃裏扒外,忘恩負義,也就是英文所說的,Don't bite the hand that feeds you.

am730》的難題不會是特例,很可能是冰山一角。中資銀行和電訊公司等大型財團或企業都有國家機器在撐腰,同步撤掉廣告,非比尋常。儘管手法不同,中資在2009年後於台灣媒體,特別是旺旺老闆蔡衍明收購的《中國時報》集團,以「置入式行銷」變相購買版面,意圖透過經濟力量支配新聞報道或言論方向。一收一放,動機始終如一。

由《am730》與旺中媒體集團的例子看,不論停刊廣告或大量販售假新聞,主動權當然在買方的中資工商行號。因為中國的政經結構糾纏不清,根本用意也不難玩味。說穿了,不過是中資利用廣告在香港和台灣新聞媒體裏進行「去政治化」(depoliticize)的工程,目的不外是為國家的特定利益服務。

「以廣告去政治化」,是美國傳播學者Robert McChesney1999年出版的《Rich Media, Poor Democracy》中的論點之一。他從美國歷史經驗分析發現,新聞媒體高度商業化(hypercommercialism)的弔詭是,當財團和大企業在資本主義經濟體制中坐大後,為維護政治權勢和商業利益相互掛鈎的既得秩序,反過來以廣告自由壓制新聞與言論自由,尤其是公民權力的運用和政治參與在政治走向中的可能影響,避免對財團產生不利政策。McChesney不是反對民主或自由經濟,而是為媒體商業化後,肥了商人瘦了公民,憂心忡忡。

如果抽掉廣告或「置入式行銷」是個警訊,中資在香港和台灣新聞媒體裏透過廣告「去政治化」的明暗舉動,特別是鏟除任何違反中國意識形態的政治新聞與言論,就不能輕心掉之。在自由經濟中,一旦公民社會沒有公民的角色與聲音,只有嗷嗷待哺的消費者,即使香港有普選,如此民主自由頂多是官商勾結形塑出來的虛假機制,「有商有量」的政改廣告話語豈止是文字遊戲,簡直粉飾太平。

 

端木少華

資深傳媒工作者 

 

 

19人參選監事會 盼改革教協

港蘋

■「進步教師同盟」派出19人參選教協監事會。

 

【本報訊】教協近日被指在國民教育、林慧思事件等反應緩慢,更在政治立場上趨保守,被謔稱為民主黨B隊。一班教師決心改革教協,組成「進步教師同盟」派出19人參選教協監事會,冀透過改革監事會讓教協會務更公開透明,並督促理事會改革會務,讓教協可以繼續進步掌握教育前線脈搏。

 

指林慧思事件反應慢

19名參選成員來自現屆及前任教協理事、監事,並有大學、中學及小學教師等前線教育人員及退休教師等。

參選成員之一孔令暉指出,眾人不想教協淪為政黨B隊、不想教協理事、監事「一家親」,做不到互相制衡的架構、更加不希望再有林老師事件時,教協要待前線教育人員發聲後才有反應,故決定參選監事會。

另一成員韓連山指身任教協理事多年,教協近年做得不好,他也要負責任,「教協俾人覺得做得好嗰方面,就係有超市、會員福利好」,希望日後能以監事身份改革理事會。

韓連山稱近年理事會不少立場取態都與民主黨同聲同氣,「我作為理事會內少數,好多時只能拍枱走人反對」。他舉例指出,有關2017普選問題,教協的聲明最終竟無堅持三軌制缺一不可,令不少會員失望,「當時我向張文光拍枱,若果冇咗公民提名必不可少呢樣嘢,其實好危險」。

教協監事會選舉將於下月21日至3月14日舉行投票,各會員可一次過揀選19人,得票最多的19人當選。 

 

 

(林保華按:不打不相識,打吧!)

 

習近平作風強硬 鄰國憂動武

香港新聞組/香港19日電

January 20, 2014 06:00 AM | 122  | 0 0 評論 | 0 0 推薦 | 電郵給朋友 | 打印

習近平()在北京主持軍禮歡迎來訪的委內瑞拉總統。(路透)

 

習近平()在北京主持軍禮歡迎來訪的委內瑞拉總統。(路透)

習近平()在北京主持軍禮歡迎來訪的保加利亞總統。(路透)

 

習近平()在北京主持軍禮歡迎來訪的保加利亞總統。(路透)

香港媒體指出,鄧小平製定集體領導制度,但回顧過去一年來新上位的習近平作為,可以看出他有意放棄這種制度,讓自己成為新的權威領導人。但此舉引發鄰國的擔憂。

 

香港英文「南華早報」網站19日刊大標題「習近平是否會與鄰國軍事對抗?」文章指,軍事和政治分析人士表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上台,表明他不怕採取強硬行動,希望向國內外民眾確立強人身分,這導致中國日益主動展示軍事實力。但國際關係專家認為,此舉令外界擔心中國可能動用武力,解決與亞洲鄰國的領土爭端。

 

文章指出,可以看出,習近平有意不再遵從集體領導制度,而成為新的權威領導人。與他兩位前任江澤民和胡錦濤相比,習近平與軍方的關係更加密切。中國擁有全球規模最大的軍隊,共有現役軍人230萬。在習近平領導下,中國解放軍變得更加高調,樂於展示其在推進海陸空三軍現代化方面取得的成就。

 

「香港南華早報」文章還提到,習近平去年初訪問莫斯科時曾表示,他的性格與俄羅斯總統普亭相似。這似乎是在暗示他在處理國內外事務時會像普亭般的強硬。

 

有中國軍事專家表示,習近平希望成為像毛澤東那樣的強勢領導人。所以,習近平再三要求中國軍隊做好作戰和取勝的準備。但外國軍事專家們表示,習近平的強硬政治作風令許多亞太鄰國非常擔心。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拉惹勒南國際問題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畢勝戈說,中國的鄰國們都特別關注中國的軍事崛起。就連韓國等通常並不畏懼中國的國家,現在可能開始擔心了,並日益把中國視為真正的威脅。畢勝戈認為,習近平正在打民族主義牌,擺出了一副毫不妥協、毫不讓步的姿態。

 

法廣中文網引用,新德里智庫的觀察家研究基金會國防分析學者拉賈戈帕蘭表示,印度也關注中國增強軍力。她認為中國海軍活動範圍仍然有限,但中國已不再認為需要隱藏實力。

 

她說,中印兩國仍有邊界問題未解決,因此中國增強軍力及製定新戰略,對印度尤其有直接影響。就中國設立防空識別區,拉賈戈帕蘭表示,這再度證明北京決策過程不透明。而正是因為決策過程不透明,中國已多次做出讓其他國家意外的戰略決定。

Read more: 世界新聞網-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 習近平作風強硬 鄰國憂動武

 

 

(林保華按:造神運動無處不在,當局也在鼓勵。

難道要重演一場文革浩劫嗎?)

 

十幾人充25,000

留德生被代表擦習鞋

港蘋

 

中共官媒近日大肆宣揚習近平(圖)「給全體留學

德國人員的回信」,稱有人以全體留德學子名義給

習寫信,匯報他們對「強國夢」的感悟體會,向習

表達報效決心。但該信被踢爆只是幾個留學生的擦

鞋行為,不能代表「全體留德人員」。

多名註冊為留德人員的網民近日在微博發聲,對自

己「無端被代表」大表不滿,踢爆寫信給習近平表

忠的「柏林華人人文與社會科學研究會」去年7月才

成立,成員不到20人,卻號稱代表全體在德華人,

「夠無恥的」。

留德學生「小胖虎」指:「實在鄙視這種溜拍馬

文章!真讓我吐死!」留德學子「德國敗吧微博」

也指:「文章好壞先不說,直接把廣大留德學生代

表了,這樣做實在不妥。」留德學子們批評拍馬信

「虛偽造作,肉麻不堪」;網民也炮轟當局為造輿

論盲目「抽水」。「在德國留學生有2.5萬人,那十

幾個人怎能代表2萬多人,太厚顏了!」「跟香港一

樣啦!689人選出的特首,也敢自稱代表700萬香港

人!」

新浪微博

 

 

(林保華按:李肇星怎麼不說說他如何成為“公共情婦”李薇的面首的故事?難道因為那不是外交,而只是“內交”或“公交”?)

 

李肇星曾派人質問日外交官為何胡說八道

大陸新聞組/北京20日電

January 20, 2014 06:00 AM | 149  | 0 0 評論 | 0 0 推薦 | 電郵給朋友 | 打印

前任外交部長李肇星昨天下午3時許在首都圖書館舉行讀者見面會,並與媒體進行對話。大約一個月前,他的新書《說不盡的外交》出版發行,這是李肇星首次觸及外交題材。

 

新京報報導,73歲的李肇星此前已出版十幾本書。李肇星表示,他已經在外交領域工作近50年,三年前開始斷斷續續寫這些外交故事,是想分享信念與理想:「我們只有一個祖國,離開她我們什麼也幹不成;人民是最重要的。」

 

李肇星表示,年輕時有很多夢想,寫作是其中一個。據報導,李肇星表示,「上中學時讀報,當時喜歡《中國青年報》,就想當記者,這個夢想算是實現了一半」。他說,「我知道發表文章有稿費,開始投稿想掙點學費和伙食費。我第一次拿到10塊錢稿費給了母親。她是一名農村婦女,沒上過一天學,不知道稿費是什麼東西,以為我幹了壞事,還讓我老實交代。」

 

不過他做夢也沒夢到自己以後會從事外交工作。報導稱,李肇星說,「當時在北大西語系畢業時,本來報考研究莎士比亞的研究生。外交部又在要人,覺得讀研究生沒什麼勁,就稀裡糊塗地從事了外交工作」。

 

報導指出,李肇星在擔任駐聯合國代表時,曾讓秘書質問日本外交官為何胡說八道。李肇星表示,「一次我在聯合國大廈裡準備去開會,一位三秘跑過來報告,說日本一名年輕外交官在會上胡說八道,稱有的大國交會費很少,權力很大,還是常任理事國。日本交會費多,卻不是。我和這位年輕同事說,這也要先報告?你要先鬥爭,趕快跑回去,問他是誰讓他胡說八道的。聯合國建立在二戰後的廢墟上,是為了反對戰爭保衛和平建立起來的,有的國家對歷史問題還沒正確認識就想『提拔』自己,不可能。後來這位同事回去質問日本外交官,對方才承認無理」。

 

李肇星新書裡有個小故事,有一次,美國大使建議五常大使都學用電腦,在電腦上打自己的發言稿。但英國大使說他年紀太大,不想學。俄羅斯大使說,他有秘書,不用學。法國大使表示,有空得打馬球,沒時間學。李肇星最後發言:「就發揚民主吧,我服從多數。」所以他至今沒有學會電腦打字。

Read more: 世界新聞網-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 李肇星曾派人質問日外交官為何胡說八道

 

 

(林保華按:就憑這點,黃業形勢大好,不是小好。但願此後“可憐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適婚男多女2000

 

【明報專訊】國家衛計委發布《2012-2013年中國男女婚戀觀調研報告》稱,「70後」至「90後」的適婚單身人口中,男性比女性多2315萬。但城市中,嫁高娶低的婚配模式導致「剩女」比例遠超「剩男」,僅北京一地「剩女」就已逾80萬。

 

工人日報

 

 

(林保華按:怎麼不叫“恐怖襲擊”?)

 

男闖蘭州機場 刺傷3安檢員

大陸新聞組/北京20日電

January 20, 2014 06:00 AM | 97  | 0 0 評論 | 0 0 推薦 | 電郵給朋友 | 打印

甘肅蘭州中川機場20日發生持刀傷人案,現場血跡斑斑(上圖),下圖為受傷送醫的安檢員。(網路圖片)

 

甘肅蘭州中川機場20日發生持刀傷人案,現場血跡斑斑(上圖),下圖為受傷送醫的安檢員。(網路圖片)

甘肅蘭州中川機場20日上午發生一起持刀傷人案,三名安檢人員受傷。

 

人民網報導,中川機場證實,20日早晨920分,一名24歲的男子持刀企圖矇混通過中川機場安檢通道時被安檢員及時發現。該男子當場揮刀砍傷三名安檢員後,被身負重傷的安檢員撲上前成功制伏,已移交公安調查,現場乘客沒有受傷。

 

新華網報導,在過程中,三名安檢人員不同程度受傷,其中兩名頭部受傷,傷勢較重,另一名傷勢較輕。受傷人員隨後被送往甘肅省人民醫院救治。目前,行凶男子已被移交機場公安調查處理,機場秩序已經恢復,航班正常起降。

 

一名機場工作人員告訴人民網稱,初步查明,持刀傷人的男子並無購票資訊。

 

2011331,一名留日學生汪某從日本返回上海時,在浦東機場因留學費用等問題與母親發生爭執,竟從書包抽出兩把尖刀將母刺成重傷,其後被以故意傷害罪入獄判處三年半徒刑。

Read more: 世界新聞網-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 男闖蘭州機場 刺傷3安檢員

 

 

中國GDP料升7.7% 放緩告終

港蘋

 

■據彭博統計市場預測,料去年中國GDP增長為7.7%,與2012年持平,可望終止下滑的走勢。

 

【本報訊】中國國家統計局今日將公佈2013年國內生產總值(GDP)數據,據彭博統計市場預測,料去年GDP增長為7.7%,與2012年持平,可望終止下滑的走勢。展望今年,市場普遍預期因要推行經濟結構改革,GDP或再向下倒退,惟中金、德銀最為樂觀,估計今年GDP可反彈至8%以上。

至於去年第四季GDP增長,市場預期為7.6%,較第三季的7.8%回落了0.2個百分點。中國自2010年第一季開始,GDP增長連續錄得13個季度減慢,為最長一次。而去年第三季首次反彈,但可能僅是曇花一現,於第四季或再次回落。

雖然如此,中國去全GDP增長保持7.7%,仍是全球主要經濟體增長最快。據匯豐對全球首41個主要經濟體評估顯示,2013年中國增速仍位列首位;其次是菲律賓,增速6.8%;第三位是印尼的5.6%

至於金磚五國其他成員國表現,部份則顯著「走樣」,印度增速為4.75%,俄羅斯為1.5%,巴西為2.2%,南非為1.8%。至於發達國家表現,美國增速料為1.8%,歐盟仍微跌0.4%,日本升1.7%

 

德銀唱好今年增長

展望2014年中國經濟表現,美銀美林料今年GDP增長放緩至7.6%,因美國今年退市令美元強勁,人民幣兌美元仍可望升值,意味兌其他貨幣升值幅度更強,將削弱中國出口能力。另外新興市場受美國退市負面影響,亦影響中國出口往當地的表現。

至於對中國經濟前景樂觀的德銀,料今年GDP增長可達8.6%。因為歐美經濟復蘇,外需恢復將提升中國出口增速。國內過剩產能行業的供求情況正在改善。供應嚴重不足的行業,例如醫療、環保,亦准入開放,將吸引更多的民營資本投資。中國政府「正面預期管理」提振信心,改善貨幣流通速度等,均會提振中國經濟。

里昂證券則預測,中國今年將延續去年的貨幣政策,輕微減慢借貸、總體信貸及M2的增長,今年GDP亦將反映這個情況,故增長亦減慢至7%至7.5%水平,屬市場悲觀的預測。 

 

 

(林保華按:如果是日本紀念甲午海戰,中國會沒有反應嗎?民族主義是看需要而已。不過今年是甲午海戰120週年,會有好戲看咯。)

 

越南罕見高調紀念西沙海戰

展覽宣示主權 河內有反華示威

 

【明報專訊】昨日是中國與南越西沙海戰40周年的日子,此戰後中國全面掌控西沙群島,越南官方一反常態地高調紀念,出版一本《黃沙長沙﹕和平渴望》畫冊(黃沙即西沙群島,長沙即南沙群島),並在各地舉辦展覽。昨日越南首都河內亦有反華示威。中國官方並無紀念活動,亦未對越南行動作出回應。

 

越南官方《人民報》報道,由越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黃沙長沙﹕和平渴望》畫冊公開發行,旨在「推崇越南愛國主義,歌頌漁民和正在捍衛祖國神聖領土主權的戰士之高尚品德」。報道稱,畫冊是一部重要的參考資料,有助於提高學生對海洋海島主權保護任務的認識等。

 

料與海南漁業新規有關

 

越南各地舉辦「越南的黃沙群島、長沙群島——歷史性依據」展覽,為期3個月。展覽中介紹越南、中國和西方各國證明「黃沙和長沙歸屬越南」的近40件古地圖和資料,還展出由海軍司令部贈給河內市的來自南沙群島33座島嶼的33塊珊瑚。

 

越南現時的歷史教科書中並未提及西沙海戰,今次紀念活動非常罕見。英國廣播公司(BBC)認為,高調紀念可能與中國11實施《海南省實施〈漁業法〉辦法》有關。外交部早前回應指,該《辦法》中有關外國漁船進入中國管轄海域的規定,與1986年製定的《漁業法》並無二致,「這只能說明,不是法律法規有問題,而是解讀者自己的心理有問題。」

 

據法新社報道,越南首都河內昨日有反華示威,數十人在市中心的李太祖廣場聚集,並高呼「黃沙和長沙屬於越南」等口號。數以百計警察和便衣很快趕到,將示威者驅散。法新社預計,217日中越戰爭25周年時,越南還會再有反華示威。

 

法新社指,越南傳媒有報道西沙海戰40周年紀念,但未報道示威,而越南當局對反華示威多數採取驅散的做法。與此同時,越南又在中越建交64周年紀念日時表現迥異,據越通社報道,17日,越共總書記阮富仲、國家主席張晉創、總理阮晉勇和國會主席阮生雄分別與中共總書記兼國家主席習近平、總理李克強和全國人大委員長張德江互致賀電。

 

建交紀念日高層互致賀電

 

越南駐華大使館周五(17日)在北京舉行建交64周年招待會,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劉振民出席。越南駐華大使阮文詩表示,中越是「同志加兄弟」,應堅持透過友好協商,在平等、互相尊重彼此利益和國際法的基礎上解決分歧。

 

 

習近平將出席冬奧開幕式

大陸新聞組/北京20日電

January 20, 2014 06:00 AM | 46  | 0 0 評論 | 0 0 推薦 | 電郵給朋友 | 打印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秦剛20日宣布,應俄羅斯聯邦總統普亭邀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於268日,赴俄羅斯索契出席第22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幕式。

 

這將是中國國家元首首次赴國外出席國際體育盛會開幕式。在俄羅斯期間,習近平將與普亭見面,這也是習近平今年首次外訪,這顯示中俄新型大國關係的極端特殊性和重要性。

 

香港「文匯報」報導,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俄羅斯問題研究所所長馮玉軍指出,習近平出席冬奧會,再次體現中俄全面戰略夥伴協作關係達到前所未有的高水平,並將在新一年得到鞏固和發展。

 

馮玉軍強調,俄羅斯在冬奧會舉行前遭受許多挑戰。一方面是接連不斷的恐怖襲擊,安全形勢不容樂觀;另一方面,歐美國家發出抵制冬奧會的聲音,習近平親自出席將體現出中國政府和人民對俄羅斯舉辦冬奧會的堅定支持,也體現中俄關係以及兩國領導人的政治高度互信和個人友誼。

 

他表示,當前國際戰略格局正經歷重組,中俄在經濟、政治、國際安全等方面都有許多新的合作機會。如在敘利亞和伊朗問題上,中俄合作頗有成效,且取得現實的成果。此外,在打擊恐怖主義方面,中俄也有較大合作空間,「最近伏爾加格勒的恐怖爆炸同新疆的恐怖事件幾乎是同時爆發的。在歐亞地區的伊斯蘭極端主義的擴散形勢下,中俄加強打擊恐怖主義的合作,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領域。」

Read more: 世界新聞網-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 習近平將出席冬奧開幕式

 

 

西方領袖缺席冬奧 普亭淡化

編譯中心/綜合19日電

January 20, 2014 06:00 AM | 68  | 0 0 評論 | 0 0 推薦 | 電郵給朋友 | 打印

 

俄羅斯索契冬運安保措施嚴密,圖為軍方特種部隊在索契市阿德勒區車站監視站內動態。(路透)

俄羅斯索契冬運安保措施嚴密,圖為索契市阿德勒區車站外面有大批警察站崗。(路透)

俄羅斯索契冬運安保措施嚴密,圖為旅客進出索契市阿德勒區車站都要通過安檢。(路透)

 

俄羅斯總統普亭19日淡化多位西方領袖不出席俄羅斯索契冬季奧運的重要性,表示沒必要把政治和體育混為一談。

 

普亭(Vladimir Putin)在電視訪問中對外國媒體表示,「若為政治野心而關注有多少人來參加,以及由那裡來,這絕對不恰當。奧運不是政治人物的競賽。」

 

靠近俄羅斯黑海度假勝地索契舉行的冬奧是普亭特別重視的計畫,但美國總統歐巴馬、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及法國總統歐蘭德(Francois Hollande)都因為俄羅斯通過法律公然歧視同性戀的立場,均表示無意出席27的開幕式。

 

但普亭總統19日重申,不論個人性傾向如何,俄羅斯歡迎所有運動選手和訪客前來俄羅斯。這是他顯然想轉變外界批評他採取反同性戀政策的說法。

 

普亭說,「人們有不同的性傾向,我們歡迎所有運動員和來賓來參加奧運。」

 

國際同性戀維權人士多次批評普亭去年推動通過法律,禁止向未成年人作所謂的「同性戀宣傳」。

 

但普亭在17日還曾疾聲捍衛西方國家抨擊俄羅斯的同性戀「宣傳」禁令。他表示沒有對同性戀「窮追猛打」,也指出美國部分州曾規定同性戀性交必須承擔刑事責任。

 

普亭告訴奧運年輕志工,「(俄羅斯)沒有禁止人們從事非傳統形式的性互動,我們是禁止同性戀宣傳」,「我們沒有禁止任何事,也沒有對任何人窮追猛打。」

 

他還說,美國部分州還曾規定從事同性戀性交必須承擔刑事責任,「我們沒有這類法律,人們可以自在而放心,但請不要干擾兒童。」

 

路透報導,俄羅斯過去幾年來花費數十億美元,在黑海度假勝地索契興建現代運動場館,主辦這項全世界最著名的運動盛會。克里姆林宮希望,在27揭幕的索契冬奧,能向外界展現俄羅斯在蘇聯解體20多年後的現代化風貌。

 

但俄羅斯去年通過新法,禁止民眾向18歲以下的未成年人,進行同性戀宣傳活動,引發西方國家和人權倡議人士不滿,指控俄羅斯人權紀錄糟糕,呼籲世界領袖抵制索契冬奧。

Read more: 世界新聞網-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 西方領袖缺席冬奧 普亭淡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ngFengComm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