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1 22《綠色參考》

(林保華主編;提供林保華等人的評論與綠媒以外的信息。)

全文刊於林保華部落格:http://lingfengcomment.pixnet.net/blog

 

 

各位朋友:

 

自然規律無可阻擋。隨著年歲增長與健康因素,本人必須減輕工作量,除了減少參與社會活動之外,《綠色參考》也將改為不定期出版。但是關心台灣、香港、中國之心不會變。

 

在這裡謹向諸位拜個早年:

 

春節快樂

諸事如意

 

林保華

2014.1.22

 

 

儒禍;姚勇戰父被捕;再揭溫家寶;太子黨藏富天堂;避霾大逃亡;烏克蘭考慮對示威者動武

 

 

《林保華專欄》儒禍

 

日本的黃文雄先生在台灣出版了大作《儒禍》,書名取得好,讓我想起「黃禍」,與中國有關。

 

我是學中共黨史的,但是在現實問題中遇到「政治」所解決不了的許多問題,例如為何文革會在中國發生?為何中共害死幾千萬生靈,中國人仍然接受他們的統治?來台灣後遇到的是,台灣這個民主國家,為何馬英九的騙術一再得逞?為何他臉皮那樣厚拒絕下台,老百姓就拿他沒有辦法?這些,《儒禍》給了答案。

 

自從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後,儒家就成為中國各個王朝統治人民的工具,毛澤東表面反儒,他那一套帝王術,又怎麼可以離開儒家?所以現今的中共領導人不但找回儒家,還外銷「孔子學院」,以獨裁與人治來對抗普世價值。

 

漢民族對「異族」的「教化」,被中共太子黨奉為圭臬,甚至是武力擴張的口實。從孫文的「驅逐韃虜」到蔣介石把落草的草山改名為陽明山,更說明對儒家王陽明「大中華民族主義」的推崇。這也是馬英九把原住民「當人看」,以及外省族群優越感的思想根源,台灣社會因此分化。

 

黃文雄先生明確的指出儒學是中國農業社會的產物。憑這一點,就可以理解為何中國社會超穩定的結構一直在阻礙中國社會的發展,也阻礙台灣民主的深化。再具體來說,就是中國小農經濟的封建宗法倫理觀念,在阻礙中國與台灣的發展。不要說中國的農村,從台灣地方派系的生態,也可以看出這一點。香港在英國人統治下,只在新界因為「尊重」大清律例而保持這一套。

 

土八路毛澤東,把馬列主義「中國化」,就是把洋馬列與儒家結合,衍生一套共產黨的統治術,時至今日,老共還把毛澤東奉為教主,習近平念念不忘毛的餘唾,就如慈禧太后所說的「祖宗之法不可變」。

 

洋博士馬英九,披上長袍馬褂後也變為宣揚吃人禮教的冬烘先生與玩弄帝王權術的偽君子,治國無能而權鬥有術。於是民生經濟一團糟,可是鬥臭民進黨卻是戰果赫赫;黨內的異己勢力在馬的面前,猶如「伴君如伴虎」的恐怖。

 

過去,綠營還有「去中國化」的呼聲,如今也噤若寒蟬,於是被中華儒家文化附身,它的個人算計、家族政治、派系文化、論資排輩,哪一個不是中國小農意識的寫照?民主沒有進步,民進黨的聲望就難以提升。

 

所幸,不論台灣還是中國,認識「儒禍」的有識之士越來越多。旅居美國的中國學者李劼在台灣出版《百年風雨》水波不興,在香港卻是中國知識份子的熱門書,銅鑼灣書店一家就賣了兩千本;店主在收銀機前面擺上一疊他在去年出版的《中國文化冷風景》,對著來買書的遊客熱中推介……。(作者林保華為資深時事評論員,http://blog.pixnet.net/LingFengComment

自由時報

 

 

辣蘋果:監委安什麼心 (余艾苔)

20140122    更多專欄文章

 

監察委員葉耀鵬、趙昌平為林毅夫案,要求法務部官員今到監察院說明,葉耀鵬昨還質疑:「有何罪可以通緝一輩子呢?」

林毅夫叛逃事件發生在三十五年前,三十五年來,他由當年的國軍連長「林正誼」,蛻變成世界銀行前副行長、中國國務院參事「林毅夫」,成為中國領導者重要的經濟智囊,這樣一路在中國發展的紅人,本跟台灣已無糾葛,卻因時勢變化,成為話題人物。

 

搔到政治神經

林毅夫案是否應撤告,得放行來台,涉及司法,但也搔到台灣的政治神經,三十五年前的叛逃事實,鐵板釘釘,當年狠狠洗了有心栽培他的前總統蔣經國的臉,監委如持部分學者看法,以林毅夫「未投敵、未觸法」為導向,約詢法務部官員,豈不狠狠再打一次蔣經國的臉。

兩岸關係雖已和緩,但雙方軍事並未和解;台灣軍購所為何物?軍事演習的假想敵是誰?是誰的飛彈對著台灣?如果當年林毅夫叛逃,可以因政治需要,予以曲解、抹銷,軍事上敵我不分,那台灣何需國防?何需募兵?三軍何需教戰?就教救災、助割、送暖好了。

民冤如山,監委不急民之所急,卻急區區一「夫」,真不知監委安著什麼心。

 

 

有話直說:監委無權插手林毅夫案(凌博志)

20140122   台蘋

病入膏肓的監察院,昨日又錯亂的介入林毅夫投敵案件的調查,該管的事不管,不該管的事竟橫插一手。監察院的不務正業,尸位素餐,又見一端。

張通榮咆哮警局,強行關說,遭起訴判刑,不予彈劾;黃世銘濫權監聽,洩漏機密,既被起訴又被評鑑違法,也輕輕放過。如今兩個法界出身的監委,竟把手伸入偵查中的個案,扮演大法官角色,對叛逃軍官林毅夫的通緝是否合法,指三道四,這種只問政治正確,不問公道是非,只有黨意上意,沒有人民百姓的乖張行徑,實在令人齒冷。

早年的監委賄選氾濫,當然形象不佳。修憲後改由總統提名,立院同意後任命。但監察院不僅沒有耳目一新,反江河日下。原因在於,有提名權的人私心重於公意,不以為國舉才為務,反而以政治酬庸是尚。

 

遇事轉彎不問是非

綜觀這屆監委,有的是職業黨工,有的是鐵桿深藍,有的是變節政客,有的則是投機之徒,更有個人操持飽受質疑的人廁身其中,堪當其位的,其數寥寥。這群人偏偏又交給一個自命聖人,除了在辦公室大談性事,還會把禮堂借給大陸友人辦喜事,又無厘頭的去給被起訴的惡劣官員送花,行事風格備受爭議的過氣政客去領導;上位胡搞,下位瞎搞,一切只向政治看齊,遇到當朝權貴、國王人馬,不是自動轉彎,就是藉故落跑,把監察院的招牌無情踐踏,也把監委位子,做到天怒人怨,人人喊打。

雖然已積重難返,我們還是寄望於少數懷抱理想、堅守原則的委員,面對叛國通緝犯林毅夫案件,站出來說話。此案尚在偵查階段,監察院不能也無權插手。呼籲兩位查案的監委,懸崖勒馬,停止調查,這不是狗拿耗子的小節小事,而是紊亂憲政的大非大是,不要因任期將屆,患了提名前症候群迎合上意,恣意妄為。也呼籲更多的法律人和社會精英,挺身而出,齊聲制止,如果功敗垂成,那麼,這個監察院,與其看它墮落沉淪,不如套用它天兵院長說的:廢掉算了。

 

高雄地檢署前檢察長

 

 

蘋論:官商詐騙集團

20140122    台蘋

台灣歷來不斷發生許多政府與民間的土地糾紛,是非常嚴重的問題,也是歷代社會動亂,甚至改朝換代的根源。

 

假借公益徵收土地

本報《論壇版》「公民之聲」專欄多次專訪祖產土地遭政府強行徵收的小民故事。他們都說政府根據法律徵收土地,理由是做公共用途,像是公園、馬路等,也給予適當補償,但後來都賣給開發商牟利,還傳出當地政商勾結,廉價徵收土地,獲高額利潤後由貪官奸商坐地分贓,造成原居民莫大的民怨。

馬英九擔任台北市長時,准許富邦集團併購台北銀行。最近傳出富邦要把原台北銀行的總行變更為商業用地,而北銀總行原是機關用地,變更之後市值從2億元遽升為70億元。

這些機關用地是政府多年前向民眾用「公共利益」為由,以極低價徵收而來,如今卻成為財團的金雞母,對原地主公平嗎?符合比例原則嗎?符合社會正義嗎?

最近的「美河市」弊案醜聞也有原地主的財產權受到侵害的情況。原地主被欺騙以為徵地當作「交通用地」,是「公共利益」的需要,遂接受徵收,結果市府讓財團興建大規模高價住宅,根本就是官商詐騙集團。

《憲法》第15條規定人民的財產權不得侵犯。這是資本主義機制的核心。然而國家因公共利益之需要對人民的財產權經由法定程序予以剝奪時,必須符合徵收之要件,也須符合比例原則以及合理補償。

為了公益,19世紀以降出現財產權的社會義務性。這個概念是財產權服從於公共利益的起源。我國《憲法》也在第10章,第108條中央立法事項內第14款,賦予政府得公用徵收的權力。但第23條又規定,財產權在符合一定的公益要件下,仍只能「限制」,而不得剝奪;若剝奪則須以補償為要件。

 

補償金遠遜於暴利

根據《憲法》精神,公用徵收的合憲要件有:1、須為具體的公共利益;2、須有充分的法律基礎;3、符合比例原則;4、須予公正之補償。

如果政府先以公共利益徵收民眾私產土地,並給予補償,但其後又售予財團開發獲取暴利,屬於具體之公共利益嗎?其補償金相對於暴利,合乎比例原則嗎?應視為政府圖利財團嗎?這也是「劫貧濟富」吧!

 

 

第三勢力有出路嗎(魏千峯)

20140122    台蘋

媒體報導,司改會前執行長林峯正律師準備成立政團,開拓藍綠之外第三勢力空間,參與2016年立委選舉,而前立委沈富雄醫師看不下台北市長選舉可能只剩下連勝文與柯文哲兩人競爭,他有意投入台北市長選舉,讓市民有第3種選擇。

 

能見度吸中間選民

第三勢力在台灣有無發展空間?許多人對藍綠兩大政黨不滿意,但卻不投票給歷來的小黨,這是何種原因?卻甚少人加以深思。筆者以為崛起的第三勢力應該具備3個特性,即能見度、可信度、普遍性與持續性,才有前途。

首先是能見度。以前若干小黨不乏有心之士推動,但無法在媒體揭露。但林峯正擔任多年的台權會會長與司改會執行長,不僅在公民社會頗受敬重,新聞界與各界也都予肯定。沈富雄曾任民進黨數屆立委,表現傑出,才智過人,對台灣社會重大議題亦有深入的見解。林沈兩人雖不是大型的政治領袖,但若能把握相關議題,加上結合其他學界、公民社會與政界人士組成政團,可吸引藍綠與中間選民的支持,不怕沒有新聞曝光率。

其次是可信度。前總統李登輝與前省長宋楚瑜能夠抓住各自的支持者,但卻不易吸引其他陣營選民的認同。新政黨要與藍綠兩大政黨競爭,應就台灣現存與未來大方向諸問題,提供兼具理想性與現實處理的意見;例如:對阿扁是否特赦,是否附加條件?如何面對中國大陸的統戰,又深化台灣的民主改革?台灣是否加稅,是否增加公共投資?司法如何改革,司法是否只辦綠不辦藍,是否設立獨立的反貪機制等。而如何團結人心,因應中國的分化,與台灣《憲法》應否改採內閣制,避免阿扁與阿九以來總統兼任黨主席的流弊,新政黨也應提出看法與建議。

第三是普遍性與持續性。林沈都是成名的公眾人物,但只限台北都會區。如果新政黨未來要與藍綠競爭,必須走出都會型政黨局限。台灣南北有異,東西有別,各區域的問題不盡相同。若新政黨欲與藍綠兩大政黨抗衡,必須推出的人選遍布全台,才能撼動台灣。發展組織必須長期耕耘,持續深耕各地議題,參與縣市民意代表或縣市長選舉,不能只是打高空。

 

盼為社會帶來改變

醫師固然有其超人氣,但其人文素養、市政藍圖或對台灣未來的發展均尚未見其表現。有人建議柯以蔣渭水第二自況,可是蔣在日治時期組織文化協會,創辦《台灣民報》與成立台灣民眾黨,在歷史上有其不可磨滅的貢獻,柯醫師有無蔣渭水的成就,筆者願意祝福他,但我更期待林峯正與沈富雄為台灣社會帶來不一樣的明天。

 

律師

 

 

(林保華按:姚勇戰的媽媽是我的印尼學妹,也是我媽的學生。印尼僑生經過這個大時代的折騰,要他們的子女不關心政治是不可能的。如果被折騰後還繼續媚共,那是在作踐自己的人格,也會被他們的後代所瞧不起。)

 

出禁書港人被捕 作家擬抗議

六四領袖姚勇戰父 晨鐘書局老闆

 

【明報專訊】香港晨鐘書局創辦人、「六四事件」中被捕香港學生姚勇戰之父姚文田在深圳被扣押近3個月。常與姚合作的流亡美國作家余杰透露,當局指控姚文田的罪名是攜帶違禁品、偷帶化工原料未交稅。余稱姚被捕前正與他商議出版新書《中國教父習近平》,認為這是他被捕的重要原因,事件是對香港言論及出版自由的重大傷害,數名作家正就事件草擬抗議書。

 

現年72歲的姚文田原為高級工程師,但與出版界素有淵源,退休後創辦晨鐘書局。姚文田的兒子姚勇戰是1989年民運中的著名學運領袖之一,當年在上海復旦大學經濟管理系就讀,被上海警方以擾亂社會秩序罪拘捕,是「六四」時唯一被捕的香港學生,經英國領事交涉後獲釋。

 

深圳被拘 罪名攜帶違禁品

 

姚文田一名好友對本報透露,姚去年10月底已經被扣押,但不清楚具體罪名,有可能是走私或是偷漏關稅。據《南華早報》報道,姚當時去深圳是給一名多年好友送一幅畫,懷疑是被「誘捕」。他心臟不好,扣押期間多次暈倒,現時被關押在一處醫療機構。本報向深圳市公安局以傳真方式查詢姚被捕的情,但至截稿時未有回覆。就本報的相關查詢,本港入境處發言人回覆指出,就一名港人在內地被扣查一事,入境事務處(入境處)曾接獲相關求助,並按其家人的意願提供協助。

 

妻否認 入境處證實接求助

 

本報前日致電姚文田的手提電話號碼,表明身分後,一名接電話的女士以普通話稱「他不在香港」就掛斷電話,記者致電其公司電話表示想找姚先生,職員稱「他不在香港,我們不清楚」。前日,記者前往晨鐘書局位於荃灣的公司登記地址,發現是秘書公司,職員代為聯絡到姚太,她否認姚被扣押。

 

曾與晨鐘書局合作出版《中國影帝溫家寶》、《河蟹大帝胡錦濤》等政治書籍的作家余杰說,姚太不願意向傳媒披露事件,而希望先私下跟警方接觸,讓姚文田保外就醫。余杰還稱,姚文田被捕前,他們正在商議余的新作《中國教父習近平》的出版,計劃4月推出,他認為此事是姚被捕的重要原因,相信也包括他出版的其他書籍,「我覺得此事非常嚴峻,跟電視牌照、《明報》換總編等事件一樣,是對香港言論自由和新聞出版自由的重大傷害」。他和一些曾在晨鐘出版過書籍的作者正草擬一份抗議書。

 

擬出版《中國教父習近平》

 

上述姚的好友還說,姚雖然出版禁書,但絕不會在深圳印刷,他一直多次來往內地和香港都沒有問題,即使在《河蟹大帝胡錦濤》出版前後都沒有問題,而且已經扣押近3個月,也未見起訴,顯示案件仍在偵查,案情可能比較複雜,而家屬可能也是受到當局壓力而對外界否認其被捕。

 

明報記者

 

 

為夫申冤 劉沙沙政總頭撞地

 

【明報專訊】來港爭取內地釋放社運人士丈夫楊匡的劉沙沙,昨日返回北京,她今日將前往北京第一中級法院聲援今天受審的法律學者許志永。劉沙沙離港前在香港政府總部以頭撞地自殘抗議,血流披面。她在Twitter上留言稱:「淚,別了,香港,美好而漸漸淪陷的地方」,更稱「可能是永別」。

 

今赴京聲援許志永

 

劉沙沙昨日在微博上載自己自殘的照片,但被新浪微博封鎖。立法會議員「長毛」梁國雄稱,劉沙沙身體虛弱,醫生說她應接受4星期至6星期的治療,但入境處不接受以此作為她延期留港的理由。

 

劉沙沙在去年12月流產,早前被沒收回鄉證的楊匡於1222偷渡到河南南陽探望她,其後到廣東探訪保釣人士,卻在1230於深圳被內地公安以「偷越國境」罪名刑事拘留。

 

劉沙沙在本月5日來港,隨即絕食17天,要求內地當局釋放楊匡及歸還他的回鄉證,惟她的留港期限昨日屆滿,於是在政府總部外將頭撞落地上自殘,頭破血流,但沒有大礙。

 

明報記者

 

 

藉闖軍營事件 護法再推23條 

泛民:現行法例已可拘捕 毋須靠惡法

港蘋

 

■「香港人優先」成員去年12月持港英旗闖入駐港解放軍總部。

【本報訊】「香港人優先」四名成員上月擅闖駐港解放軍總部示威,「中央護法」、清華大學法學院院長王振民昨在北京一個座談會上,藉闖軍營事件促港府盡快就《基本法》23條立法;同場的港澳辦前副主任陳佐洱更揚言要為港人的法治教育「補腦」。公民黨黨魁梁家傑、工黨主席李卓人直斥北京借闖軍營事件,為特首梁振英再推23條立法造勢是「扮無知」、「靠嚇」。

記者:王家文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港澳研究所昨在北京舉辦座談會。早前發表普選也要保護「精英政治」、商界利益的高級研究員王振民、將闖軍營事件說成是「港獨」行動,指行為過火及不能容忍,斥示威者挑戰國家主權,要求港府應盡快完成23條立法,否則法制不健全,更不點名批評本港法律界人士對事件沉默,擔心香港法治。

另一高級研究員、人民大學法學院院長韓大元更把擅闖軍營提升至國家安全層面,認為港府不應無限推遲23條立法。研究所會長陳佐洱則指部份港獨分子背景複雜,「不能等閒視之」,又稱警方拘捕闖軍營示威者是「大快人心」,要依法審理,「全國人民拭目以待」。他指回歸前也嚴禁擅闖英軍軍營,今次事件反映香港在法治教育方面必須「補腦」。

 

梁家傑直斥「扮無知」

公民黨梁家傑直斥北京將闖軍營事件拉到23條立法是「扮無知」,因警方仍可按現行法例拘捕涉擅闖軍營者,根本毋須用23條,直斥為梁振英推23條立法造勢,「唔好為23條(立法)造勢,亦都勸佢唔好,我相信大部份香港人都唔會接受」。

公民黨主席余若薇也反駁,現時法例已可處理闖軍營案件,不能因有人挑戰法律,就說香港沒有法治,在沒有普選情況下,若重提23條立法,只會令政治環境和氣候更差。

工黨主席李卓人也指現行《駐軍法》足可處理,批評王振民言論是「無限上綱」,趁機重提23條立法,反映中央對此事仍耿耿於懷;加上今年是六四25周年和佔領中環行動,欲「靠嚇」警告港人不要挑戰中央主權,同時也落指令要梁振英推行23條立法,履行獲「欽點」當特首的政治任務之一。但他相

 

■王振民要求港府立法23條,將闖軍營事件說成是「港獨」行動。

林鄭稱不會優先處理

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昨晚與公民黨談政改會面後回應事件,表明23條立法並非優先處理的事,政府的立場一致。「香港人優先」四名成員上月26日手持港英旗闖入駐港解放軍總部,被兩名持槍軍人阻止,更一度拔出電擊棒威嚇驅趕。其後四人在元旦日被警方拘捕,涉嫌觸犯《公安條例》,在沒有許可證情況下進入香港駐軍禁區。

「中央喉舌」《環球時報》其後刊登評論文章,把「香港人優先」成員闖軍營事件與佔中和普選扯上關係。 

 

 

香港瞭望 財爺發「盈警」

劉雲龍

January 22, 2014 06:00 AM | 97  | 0 0 評論 | 0 0 推薦 | 電郵給朋友 | 打印

梁振英在施政報告中提出扶貧助弱等多項政策,令政府經常性開支大增;財政司長曾俊華卻在網誌發表文章,強調外界關注經常性開支增長過快並非無的放矢,他擔心若支出持續高於收入增長,出現轉盈為虧及儲備用盡絕非遙不可及,屆時或要加稅或靠借貸度日。這番話被形容為財爺發出「盈警」,他與梁振英出現矛盾的說法更甚囂塵上。

 

梁昨天特地向記者「澄清」,指政府的理財哲學,內部完全統一,認為錢應該用於有需要的人身上。好吧,「內部完全統一」,那麼外部呢?政府官員若在「外部不統一」,即使「內部完全統一」又如何?這意味大家同床異夢,口和心不和,無法在內部的決策過程中,透過討論來達成共同接受的決定,走到外頭卻各說各話,令公眾無所適從。

 

這個火頭也開始在建制派的不同陣營蔓延,部分「梁粉」昨天便出面幫腔,批評曾俊華的「不是」。恒隆主席陳啟宗重提過往政府「該用的不用,不應用的就用」,之前一共動用了2000億港元「派糖」,足夠香港用20年。前行會成員林奮強亦指財政司長並非「掌櫃」,應有「CFO(財務總監)」思維。另一邊廂,在特首選舉時屬「唐營」的立法會議員林大輝,卻表示對施政報告的致謝動議很難投票,不知道應支持曾還是梁,叫兩人一起出來把事情說清楚。

 

曾俊華原本就不是梁振英屬意的財爺人選,若非北京意旨,他也不可能留任財爺,從旁「監督」梁用錢。二人的理財哲學原本就有分歧,政府在理財方面出現精神分裂是早晚的事,假如不是北京著意於香港今年的「維穩」工作,恐怕梁亦無法突破曾俊華的「封鎖線」,大花金錢。

Read more: 世界新聞網-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 香港瞭望 財爺發 盈警

 

 

全家15年薪水全奉獻才甩包袱

港人供樓全球最苦

港蘋

 

■港人供樓負擔比率冠全球,而且數字年年遞增,供樓一族年年「加辛」。 朱永倫攝

【本報綜合報道】香港成為全球樓價最難負擔地區。最新國際樓價負擔能力報告顯示,本港樓價中位數為家庭入息中位數的14.9倍,即全家要14.9年不吃不喝才可以供甩層樓,數字亦為連續四年稱冠;《經濟學人》早前報告則顯示,本港樓市泡沫指數蟬聯全球之最,都反映本港樓價貴得驚人。

 

美國研究機構Demographia公佈年度國際樓價負擔能力報告(Demographia International Housing Affordability Survey),該報告研究9個國家中360個城市,以當地的住宅價格與家庭入息中位數比較,按比率高低分為四級:3倍或以下為可負擔級別,3.14.0倍為頗難負擔級別,4.15.0倍為很難負擔級別,5.1倍或以上為極難負擔級別。

 

 負擔比率連升四年

該報告自2011年度開始加入香港數據,4年來香港樓價不論按國家還是按城市分類,負擔比率均穩佔榜首,而且數字年年遞增。最新報告顯示,截至去年第三季,香港樓價負擔比率為14.9倍,而之前三年的比率分別為13.5倍、12.6倍及11.4倍,反映供樓一族年年「加辛」。

9個主要國家或地區當中,香港比率遙遙領先,澳洲及新西蘭並列第二,兩個國家比率均為5.5倍;新加坡比率為5.1倍,緊隨其後。四個地區均屬極難負擔級別。按所有城市分類,香港亦排第一,溫哥華排名第二,比率為10.3倍;檀香山排名第三,比率為9.4倍。

香港樓價中位數為402.4萬元,家庭入息中位數為27萬元;新樓平均面積不足500平方呎,為9個國家中最小,美國則為最大;而香港的平均呎價為美國的20倍。

 

 辣招後樓價仍向上

報告指,不少研究均顯示,香港樓價因土地用途限制而被拉高。另亦有分析則指,受中國內地的買家帶動,及低息環境影響,香港樓市熾熱,樓價自2009年至今已升值逾倍,憂慮泡沫正在醞釀。

事實上,與香港環境相近的新加坡,樓價負擔比率遠低於香港。新加坡樓價中位數為43.8萬坡元(約265.5萬港元),家庭入息中位數為8.6萬坡元(約52.1萬港元),負擔比率為5.1倍,新樓平均面積在9個國家中排第七,面積大過英國及香港,平均呎價為美國的3.5倍。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去年政府連番出招遏止樓市炒風,本港樓價仍有升無跌。《經濟學人》於月初公佈樓價指數便顯示,截至去年11月底的一年,香港樓價上升9.7%,升幅為23個國家中排名第三。該雜誌又以物業租金回報,相較歷史平均值的變化作為泡沫指標,本港樓價較歷史平均數高81%,雖較去年第三季的84%稍為回落,但仍遠超其他地區。

不過,由於香港有大量人口入住公屋,加上稅率較其他地區為低,僅以樓市中位數及家庭入息中位數作比較,未必能真正反映市場實況。

 

 【市民心聲】

只租到廁所

小姐表示現時樓價十分昂貴,指「就算租都淨係租到個廁所!」她現時租住北角,租金逾2萬元,佔其收入的六成。

 

 樓價很合理

現年17歲、與家人同住的關先生表示,香港樓價2萬多元一呎很合理,並認為現時無能力置業,但將來會有。

 

 

(林保華按:溫家寶剛剛寫信給吳康民辯解他不會“謀私”,不幸這位“平民總理”又中彈了。明報的這種表現,也難怪北京要換總編輯了。誰貪污,誰不貪污,是黨說了算,豈是媒體可以揭發的?這樣把偉光正的黨置於何地?英明領袖的光環又如何可以放射出去?這樣的貪腐集團,應該是一批一批地抓,趕快擴大秦城監獄吧。)

 

密檔證溫家寶婿擁BVI公司

轉售股份涉溫家好友 曾向摩通收千萬顧問費

 

【明報專訊】美國《紐約時報》去年11月報道,前總理溫家寶的女兒溫如春,曾透過一間名為Fullmark Consultants的離岸公司,向投資銀行摩根大通收取約1400萬港元的巨額顧問費,但《紐時》一直沒有確鑿證據證明溫如春與這離岸公司有關係。然而,國際調查記者同盟(簡稱ICIJ)從兩年前取得的一套儲存了逾12萬間離岸公司的秘密檔案中,終於發現Fullmark的蹤影,秘檔揭示此離岸公司原來是由溫如春丈夫、溫家寶女婿劉春航,於2004年在英屬處女群島(英文簡稱BVI)創立。

 

女婿劉春航現銀監會高層

 

根據中國銀監會網站,劉春航現為銀監會統計部兼研究局負責人。與ICIJ合作調查的《明報》記者,去年11月向總部位於北京的銀監會辦事處,發信給劉春航查詢有關Fullmark的詳情,但經過兩個多月,劉春航沒有回覆。明報曾多次致電中國銀監會,也無法聯絡上劉春航,記者亦未能找到溫如春的聯絡方法。

 

根據ICIJ獲得Fullmark離岸公司的一份紀錄,Fullmark的原來唯一股東兼董事劉春航(LIU Chun Hang)於2006316,把Fullmark全部股權(發行股本僅為1股),轉售給一名叫張玉宏(ZHANG Yuhong)的人,而這文件又顯示Fullmark200410月成立,而劉春航也於同年10月取得全部股權及出任董事,反映劉春航創立Fullmark大約一年半後便把它售給張玉宏。

 

有關秘檔顯示,劉春航是透過一間名叫Equity Secretarial的香港秘書公司,以及一間名叫「保得利信譽通」(英文名稱Portcullis TrustNet)的中介公司,成立上述離岸公司。

 

劉操控一年半 轉予溫同鄉張玉宏

 

《紐約時報》去年11月報道,摩通與常麗麗(Lily Chang )經營的顧問公司Fullmark Consultants簽訂顧問合同,而「常麗麗」正是溫如春的化名。報道指出,摩通在2006年至08年間,總共向Fullmark支付180萬美元(約1400萬港元)的顧問費。可是在整篇報道中,《紐時》並沒有拿出直接證據證明溫如春如何擁有Fullmark,僅在文章尾段提及「溫如春與Fullmark的文件保持了一定距離,她的名字並沒有出現在合同上,不過在終止與摩通的合作關係的那封信函中,她(溫如春)的確簽名了」。ICIJ的最新發現填補了這片空白,證明了Fullmark和溫如春之間的關係。

 

張玉宏究竟是何許人?《紐約時報》自2012年發表有關溫家寶家族報道中,一再提及一名叫張玉宏的女子,稱張是「溫家的老朋友,曾一度在平安保險間接持有大量個人股份,還幫助控制溫家在其他行業的資產」。根據ICIJ取得涉及Fullmark公司於20098月的往來電郵,附帶了該公司股東兼董事張玉宏的中國護照和身分證副本,註明張玉宏於1955年生於天津,與溫家寶的籍貫相同。明報於去年12月發信至張玉宏位於北京的住址,惟至今一直未獲回覆。

 

根據ICIJ的文件,張玉宏自2006年控制Fullmark後,直至2010年中仍控制該公司,其間Fullmark的公司狀態仍是「營運中(active)」,而介乎2006年至2008年間,正是《紐時》報道指摩通向Fullmark支付巨額顧問費的時期。

 

公司電郵副本抄送溫如春

 

ICIJ根據上述秘檔發現,一封由Equity Secretarial20098月發給「保得利信譽通」的電郵中,雖然此時Fullmark已由張玉宏控制並出任董事,然而此電郵同時「副本抄送」(英文簡稱Cc)給一名叫Chang Lily的人,名字跟《紐時》報道的「常麗麗」英文名字完全相同。

 

紐時指Fullmark為摩通「提升中國業務」

 

《紐約時報》去年11月報道曾指Fullmark負責為摩通在中國「提升業務活動和地位」,並指美國監管當局已就事件展開調查。摩根大通香港發言人當時回應稱,摩通正「與監管當局全面合作」,但拒絕進一步置評。

 

 

另揭公司與瑞銀有商業關係

 

【明報專訊】ICIJ獲得的機密文件顯示,溫家寶女婿劉春航成立的離岸公司Fullmark Consultants,除了與美資摩根大通有商業往來,另一歐資投行瑞銀集團曾於2005年索取Fullmark離岸公司的「現良好證明書」(Certificate of Good Standing)。法律及金融界人士表示,索取此證明書,反映瑞銀與Fullmark存在商業關係。

 

瑞銀索Fullmark良好證明

 

ICIJ密件顯示,為劉春航成立Fullmark的中介公司「保得利信譽通」,曾於200510月向瑞銀寄送一份帳單,收取簽發Fullmark公司「現良好證明書」的費用。換言之,此帳單顯示瑞銀曾應本身或監管機構的要求,索取反映Fullmark營運狀的證明書。據ICIJ密件,劉春航於200510月是Fullmark的唯一股東兼董事。瑞銀就ICIJ的查詢沒正面回應,只是稱瑞銀處理與政治敏感客戶關係的程序是「業內最嚴格的」。

 

 

瑞銀:處理程序業內最嚴格

 

會計界立法會議員梁繼昌表示,若銀行索取離岸公司的「現良好證明書」,顯示該離岸公司有可能受聘於銀行去提供服務。他說:「若銀行向某離岸公司支付費用,遠超過合理市場價格,稅局或監管機構發現後,可能懷疑銀行報大開支,就會要求銀行提供有關離岸公司的各種文件,包括『現良好證明書』。

 

銀行聘離岸公司 稅局或要求證明書

 

律師梁永鏗表示﹕「銀行若聘用某離岸公司提供服務,也可能會調查這離岸公司的背景是否『乾淨穩陣』。」此外,若離岸公司向銀行申請貸款,銀行也會要求對方出示「現良好證明書」及擔保文件,以證明該公司有還款能力

 

梁繼昌續稱,若離岸公司向銀行借貸,費用自然由離岸公司支付,相反,若銀行因本身的信貸調查或回應執法機構要求而索取證明書,費用才會由銀行支付。

 

明報記者

 

 

英屬維京群島太子黨藏富天堂

編譯中心/綜合21日電

January 22, 2014 06:05 AM | 226 | 0 0 評論 | 0 0 推薦 | 電郵給朋友 | 打印

英國「衛報」引用報告,指出利用加勒比海避稅天堂藏富的高官家人包括習近平姐夫鄧家貴()、前中國總理溫家寶的女婿劉春航、兒子溫雲松。(取材自網路)

 

英國「衛報」引用報告,指出利用加勒比海避稅天堂藏富的高官家人包括習近平姐夫鄧家貴()、前中國總理溫家寶的女婿劉春航、兒子溫雲松。(取材自網路)

英國「衛報」引用報告,指出利用加勒比海避稅天堂藏富的高官家人包括習近平姐夫鄧家貴、前中國總理溫家寶的女婿劉春航()、兒子溫雲松。(取材自網路)

 

 

英國「衛報」引用報告,指出利用加勒比海避稅天堂藏富的高官家人包括習近平姐夫鄧家貴、前中國總理溫家寶的女婿劉春航()、兒子溫雲松。(取材自網路)

英國「衛報」引用報告,指出利用加勒比海避稅天堂藏富的高官家人包括習近平姐夫鄧家貴、前中國總理溫家寶的女婿劉春航、兒子溫雲松()(取材自網路)

 

 

英國「衛報」引用報告,指出利用加勒比海避稅天堂藏富的高官家人包括習近平姐夫鄧家貴、前中國總理溫家寶的女婿劉春航、兒子溫雲松()(取材自網路)

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日前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第一批總結暨第二批部署會議上發表講話。(新華社)

 

 

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日前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第一批總結暨第二批部署會議上發表講話。(新華社)

英國「衛報」報導,中國10多名包括領導人習近平等政治與軍事領導人的家人,利用設在英屬維京群島的境外公司存藏財富。

 

國際調查記者聯盟(Consortium of Investigative Journalists)經過兩年的努力,從兩家位在英屬維京群島公司取得大量的外洩財務資料,發現超過21000名來自大陸及香港的客戶,利用這個加勒比海小島避稅或移轉資金。

 

獨家報導史諾登密件的英國「衛報」(Guardian)這次引用這份報告,指出利用加勒比海避稅天堂藏富的高官家人包括習近平的姐夫鄧家貴(他和妻子在大陸和香港擁有豪宅),前大陸總理溫家寶的女婿劉春航(目前在大陸金融主管單位工作)、兒子溫雲松(中國衛星通信集團董事長)

 

其他在英屬維京群島設有公司的還有前總理李鵬的女兒李小琳、前中共國家主席胡錦濤的堂哥胡翼時(開源控股主席)、前中共領導人鄧小平的女婿吳建常、人民解放軍前將領葉劍英的姪子葉選基,前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戴相龍的女婿車豐等人。

 

報導指出,由於中國的官員及他們的家人都不需要公布財產資料,很多民眾不知道這些官員和家屬利用境外機構挪移資金或存款。資料顯示,自2000年以來,約有1兆美元到4兆美元的資產從中國匯出,去向不明。

 

文件顯示,協助大陸太子黨轉移資產到英屬維京群島的主要西方銀行和會計公司,包括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PricewaterhouseCoopers)、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及瑞士銀行(UBS)。

 

例如瑞士信貸香港分公司在溫家寶仍擔任總理時,為溫雲松在英屬維京群島設立顧問公司,瑞銀與資誠會計師事務所也為數百名大陸富豪提供類似的服務。

Read more: 世界新聞網-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 英屬維京群島太子黨藏富天堂 

 

 

 

(林保華按:台灣有沒有參與?)

 

國際調查記者同盟 專揭政府腐敗事

 

【明報專訊】美國非牟利新聞組織「國際調查記者同盟」(The International Consortium of Investigative Journalists,簡稱ICIJ)成立於1997年,主要靠民間捐款營運,總部設於首都華盛頓,成員來自60多個國家及地區,共160多名記者及特派員,駐港代表是香港大學新聞及傳播研究中心總監陳婉瑩。ICIJ專門報道跨國犯罪及揭發各國政府腐敗行為。

 

ICIJ2012年初收到一個電腦硬碟,裏面儲存了兩間中介公司截至2010年合共250萬份的離岸公司秘檔,相關公司大多在英屬處女群島(BVI)成立。20134月,ICIJ開始根據這資料庫發表多篇報道,揭發歐美和韓國多國政要及家屬,如何透過離岸公司隱藏財富。最終觸發英、法、德等五國政府宣布,彼此交換銀行和稅務資料,追蹤國民在海外的資產。

 

中國媒體遭政府警告退出

 

2013年中,ICIJ因應上述資料庫,共儲存2.2萬名內地和港澳投資者,以及1.6萬名台灣投資者的離岸公司資料,因此針對大中華區展開調查報道,最終選定與香港《明報》、台灣《天下雜誌》、德國《南德意志報》和一間中國媒體組成合作團隊。不過,ICIJ最新表示,該中國媒體已於去年11月退出團隊,因為該媒體表示受到中國政府警告,不得發表有關離岸公司資料庫的報道。為免記者遭到打擊報復,ICIJ決定不公開該中國媒體的名稱。

 

國際調查記者同盟(ICIJ)網頁 www.icij.org

 

 

許志永受審 庭外訪民遭捕

大陸新聞組/北京22日電

January 22, 2014 06:00 AM | 44  | 0 0 評論 | 0 0 推薦 | 電郵給朋友 | 打印

一些訪民在法院外集會要求無罪釋放許志永,遭警察抓捕。(路透)

 

一些訪民在法院外集會要求無罪釋放許志永,遭警察抓捕。(路透)

中國民主活動人士、新公民運動發起人許志永涉嫌「聚眾擾亂公共場所秩序」一案今日於北京開審。審理此案的北京市第一中級法院門外當天早晨有大批警察戒備,驅趕記者;一些訪民在法院外集會要求無罪釋放許志永,遭警察抓捕。

 

BBC報導,40歲的許志永去年7月被拘押,至12月被正式起訴。他被起訴相信與其組織爭取官員財產公開與教育平權的集會有關。許志永案將是繼2009年「零八憲章」發起人劉曉波因「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受審以來,中國最重要的一起異議人士審判。

 

庭審於9時開始。許志永的辯護律師張慶方早晨抵達法院時表示,他對許志永獲得公平審判不存厚望。路透指出,張慶方表示:「公正現在看起來是很難了。因為作為律師,作為許志永的辯護人,我們非常渴望能夠在一個公正的法庭上,充分的發表理由給他辯護,但是法院顯然是沒有提供這種機會。」

 

「如果法院的庭審是不公正的,沒有給他和辯護人充分發表辯護理由提供空間,他(許志永)乾脆就不承認這個法庭的合法性,他會保持沉默。」張慶方說。

 

美國國務院、歐盟駐中國使節、國際特赦組織和人權觀察等紛紛對許志永受審表達關注,促請北京釋放許志永。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洪磊21日回應稱:「許志永因涉嫌犯罪,中國有關部門依法對其實施逮捕,並對其進行開庭審理,這是一起普通的刑事案件。」

 

洪磊說,「中國是法治國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都不能凌駕於法律之上,希望有關國家尊重中國的主權和司法獨立,不要干涉中國的內部事務。」

Read more: 世界新聞網-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 許志永受審 庭外訪民遭捕

 

 

何亦文﹕中日之爭:新持久戰

 

【明報專訊】40多名中國駐外大使齊聲抨擊日本首相安倍參拜靖國神社,這是中日兩國歷史上前所未有的事件。繼圍繞釣魚島展開的法律戰、識別區戰後,這兩個百年宿敵未來的角力將向哪個方向擴展?官方十大智庫之一的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研究員陳向陽日前提出:「全力打好遏制日本右傾化的『新持久戰』」。

 

日「領頭羊」角色受衝擊

 

陳的文章在114的新華社《瞭望周刊》發表。文章認為,中日展開「新持久戰」的根據是:一,日本國力不弱,軍事尤其是海軍實力強,故中國全面趕超日本尚需時日;二,對日本要有必勝的戰略自信,日本面臨人口老化、缺乏戰略縱深、喪失道義制高點等「戰略短板」。

 

去年4月,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院長崔立如就中日兩國圍繞釣魚島的衝突背景,接受電視媒體採訪時分析說,它表現出兩國結構上的矛盾,百年來歷史恩怨沒有消除;日本在亞洲「領頭羊」的角色被中國崛起所衝擊,國內呈現相當程度的焦急感。兩個問題交集在一起,釣魚島領土衝突成為矛盾焦點,雙方誰都不能後退一步。他認為,因為這個矛盾是結構性的,所以不可能短時間解決。

 

抗日戰爭爆發一年後,1938年毛澤東在延安發表《論持久戰》演講,提出抗日戰爭將是持久戰的觀點。他認為,日本的軍力、經濟力和政治組織力是強的,但其戰爭是退步的、野蠻的,人力、物力又不充足。中國是軍力、經濟力和政治組織力比較弱,然而正處於進步的時代,其戰爭是進步的和正義的。這些特點規定了戰爭的持久性和最後勝利屬於中國而不屬於日本。

 

1945815日本戰敗投降,抗日戰爭歷時8年。事隔70多年,中日兩國今天的對峙和衝突複雜程度遠超過當年,除去崔立如先生所說的百年歷史恩怨和「亞洲第一」之爭兩個結構性矛盾,還有眾所周知的美國因素。在重返亞太整體佈局中,美國希望日本在亞洲扮演遏制中國的「領頭羊」。而中國又不同於冷戰時期的蘇聯與美國全面對抗。於是,美國怎樣掌控日本的角色也頗具難度。

 

兩國貿易相互依賴滲透

 

其二是中國與日本在經濟上的彼此依賴和滲透。2013年中日兩國貿易額超過3000億美元。日本對華出口商品以成品或半成品為主。2011年日本對華出口商品中,約70%是直接影響中國製造業正常營運的機械和零部件;中國向歐美出口的商品,大部分需要借助從日本進口的中間產品才能完成。

 

中國向日本出口的商品以初級產品為主,廉價對於降低日本民眾消費成本、國內通脹有直接作用。這在「安倍經濟學」射出第四支箭──提高消費稅的2014年尤為重要。

 

如果中日兩國對峙將表現為「新持久戰」,經濟戰將是其中最重要的內容。習近平提出的「中國夢」,即2021年中國進入小康社會;安倍晉三的「安倍經濟學」,以重振日本經濟為核心。未來兩國貿易結構的變化、經濟實力的增減、新經濟政策的效果,都會對這場「新持久戰」的結局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

 

此外,兩國的外交戰、宣傳戰、心理戰也將比二戰期間更加複雜。中國外交官在世界各地藉安倍參拜靖國神社展開輿論討伐,可視為這場「新持久戰」的一部分。安倍明知參拜靖國神社會觸怒中韓,除迎合日本國內右翼勢力,也可以理解為對華心理戰的一部分。1960年代越南戰爭期間,美國總統詹森(Lyndon Baines Johnson)試圖把自己塑造成一個任意妄為「戰爭狂人」,是一種戰略性試探,試圖在蘇美冷戰中獲得更多利益。中國宣布釣魚島領海基線、東海防空識別區,也包含向對方施加心理壓力的意圖。

 

防空區逼日擦槍走火

 

民進黨執政時期曾任台灣國防部副部長的林中斌近日分析中日對峙局面時指出,北京宣布東海防空識別區,隱藏的用意是逼日本單方面「擦槍走火」,自失立場。經濟嚴重依賴中國的美國,不得不施壓東京接受北京的要求──承認釣魚島主權有爭議。如果日本要避免「擦槍走火」,久而久之便無形中接受了中國東海防空識別區的既成事實。

 

如此看來,中日正展開新一場「持久戰」,並非陳向陽一人的觀點;那麼,它將持續多少年?又一個8年?

 

(作者電郵:heyiwen2008@gmail.com

作者為資深傳媒人

 

 

(林保華按:新一輪中日戰爭,中國施放毒氣彈。)

 

避霾大逃亡

駐京日人舉家回國

港蘋

 上海■自喻為東方之珠的浦東,在霧霾中卻猶如一座鬼城。《蘋果》記者攝

上海

■自喻為東方之珠的浦東,在霧霾中卻猶如一座鬼城。《蘋果》記者攝

【《蘋果》記者北京、上海、西安、廣州直擊】

「起碼我可以有跑步的自由。」環保工作者鍾峪逃離北京返雲南居住的理由很單純,她的友人公益工作者安豬將整間公司撤離北京的理由更直白:「為保命緊要,決定搬往廣州。」北京因為霧霾引發的逃亡潮不但有內地人,外籍人士同樣非常擔心。美國駐華大使館每小時公佈京滬等大城市的空氣質量指數;駐華日本人向日本政府或企業要求霧霾津貼,有日本人甚至舉家逃回國避霾!三之二

鍾峪在北京生活十年,在綠色和平的工作是她最長的一份工,但她去年4月決定返回空氣污染比北京輕得多的雲南老家。她說,在北京的污染天,會感到喉部不舒服,特別容易感冒,多是呼吸道感染。「對我個人來說更看重的是心情問題,每天一早起來,一看空氣(質量)指數幾百,所有快樂的原因都沒有了!」她說,回去昆明,想跑步只要穿上鞋子就能跑步,在北京必須去找空氣質量特別好的那天才能去跑,「對一個工作者來說能抽出時間去跑步是不容易的,如果你有時間了還不能跑,那會是令人非常沮喪的一件事」。

 

 出差返京 喉痛發燒半月

自嘲為保命撤離北京的社會企業「愛聚公益創新機構」創辦人余志海(安豬),在北京發展也超過12年,他對北京近年嚴重空氣污染感受深刻,「(北京的)空氣差到好似置身廢棄的外星球一樣」!他2001年到北京工作,「當年北京藍天白雲,美不勝收」。不過,自2010年,北京空氣突然轉差,他當年在台灣出差返京後,身體無法適應,喉嚨不舒服及發燒,病況持續約半個月。前年開始,由於北京空氣污染更嚴重,淪為廢氣都市,他去年1月決定搬往其他城市發展,最終選擇在廣州落腳。他說:「北京根本唔係人住的地方,但如果廣州往後空氣同樣轉差,都唔知可以去邊。」諷刺的是,就在記者訪問他當日,廣州正好也出現嚴重霧霾天氣,空氣質量指數已超過200,屬重度污染。

北京淪為霧都,美國駐華大使館專門裝設了懸浮粒子數據監測儀,24小時監測使館所在的區域空氣中PM2.5的數據。因與北京環保部門公佈的有很大落差,不少內地人則寧願相信美方指數。

 

日企職工要求霧霾津貼

在北京的日本人對霧霾尤其恐慌,日本駐華大使館職員和日本企業職工,去年已紛紛向日本政府和企業要求霧霾津貼。「現在還沒有答覆!」日本共同社駐北京記者渡邊靖仁表示,因為日本目前經濟不景氣,所以至昨日都未有下文。

渡邊靖仁在北京工作四年,他太太和兩個兒子在北京生活也快三年了,但渡邊太太去年開始咳嗽不停,經日本醫生診斷為慢性氣管炎。醫生又告訴他們,在北京的日本人看同樣病的人和同樣病狀的人越來越多,都與霧霾天氣有關。渡邊的兩個兒子都因為空氣問題不喜歡留在北京,他們就讀的日本人學校,去年有學生約600人,但因為許多日本人逃回國,今年在校日本學生或降至500人。

「很多日本大企業的員工,讓自己的家人回日本了,這樣的比較多,因為怕霧霾天氣對健康有不好的影響!」渡邊表示,他知道不少日本人舉家逃回去,他自己也因為工作調動的關係,今年3月將會舉家返回東京。他表示不排除再來華工作,但到時他會考慮北京的污染問題。目前,由於北京霧霾嚴重,渡邊會安排家人先回日本。

 

上海

■佩戴口罩出門,已經成為市民的慣例。《蘋果》記者攝

 

■北京污染嚴重,觀看降旗儀式的記者都要戴上口罩。《蘋果》記者攝

 

廣州

■因為污染,安豬被迫離開北京南下。《蘋果》記者攝

 

北京

■即便在家中,渡邊一家也會帶上口罩慎防污染。《蘋果》記者攝

 

西安北京

■記者甫落機,已經可以聞到鐵銹般刺鼻的氣味。《蘋果》記者攝

 

 

(林保華按:烏克蘭第二次革命的崇拜關係到烏克蘭未來與俄羅斯的關係,也是烏克蘭前途的重大問題;對台灣頗具參考意義。)

 

「局勢正失控」 烏克蘭考慮對示威者動武

編譯中心/綜合21日電

January 22, 2014 06:00 AM | 65  | 0 0 評論 | 0 0 推薦 | 電郵給朋友 | 打印

 

烏克蘭總統亞努柯維契(中)21日與總理亞薩洛夫(右)及副總理阿爾布佐夫會談,商討近日抗議活動的應對方案。(路透)

烏克蘭示威人士21日在基輔議會大廈前,向鎮暴部隊喊話。(法新社)

基輔市區內,一輛汽車21日遭反政府的抗議群眾推倒。(歐新社)

 

烏克蘭總理亞薩洛夫(Mykola Azarov)表示,在連續兩夜造成數百人受傷的衝突後,安全部隊可能動用武力驅散示威群眾。

 

亞薩洛夫告訴俄羅斯電視台,如果「挑釁者」不停止,當局可能根據嚴格限制抗議活動新法採取行動。烏克蘭總統亞努柯維契(Viktor Yanukovych)日前簽署新法,嚴格限制抗議活動,引發民怨。

 

同時,具影響力的新聞網站Dzerkalo Tyzhnia表示,當局已擬訂精確計畫,以重新控制示威者與安全部隊激烈衝突的地點。

 

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Sergei Lavrov)指責一些歐洲政界人士鼓動示威,並且警告烏克蘭的局勢「正在失控」。

 

在烏克蘭首都基輔爆發數十年來最嚴重的暴力後,亞努柯維契說抗議活動已威脅全國。

 

去年11月亞努柯維契拒與歐盟簽署「聯合協定」、轉而靠攏俄羅斯的決定,在烏克蘭掀起一波抗議潮,本月17日的爭議性新法更進一步惹惱民眾,恐重傷亞努柯維契明年尋求連任的機會。

 

亞努柯維契昨天在國營電視演說表示:「我深信,這類現象不僅威脅基輔民眾,更威脅烏克蘭全體民眾。」這是亞努柯維契首度針對示威暴力事件發表公開談話。

 

即便亞努柯維契喊話,仍有約1萬名示威民眾參與反政府衝突,示威年輕人向封鎖道路的警察投擲燃燒瓶,其中最激進的示威者甚至用雷射擾亂警察、阻擋他們發射震爆彈。

 

BBC報導,21日早晨可以看到通往議會大廈的道路上部署的大批防暴警察,在警察的前方有燃燒的汽車和路障。

Read more: 世界新聞網-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 局勢正失控 烏克蘭考慮對示威者動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ngFengComm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