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5 8 1《綠色參考》
(林保華主編;提供林保華的評論與其他信息。)
林保華部落格:http://lingfengcomment.pixnet.net/blog


綠參:台港同學交流,也有林冠華;500學生怒佔教部;我們都虧欠林冠華;孩子們 留住你們的青山;課綱扯上台獨 洪邀蔡踹共;幸有學生捍衞香港的自由和自主;袁國勇:近3年港無力解矛盾;張德江晤12港學者徵意見


台港同學交流,也有林冠華
2015-07-31 11:24
[民報專欄]
林保華
資深政經評論家、中共黨史學者。
香港警察雖然對記者使用過暴力,公開拘捕卻還沒有。而用司法與校長教師逼死林冠華,更是台灣這個號稱「民主國家」的恥辱。(黃謙賢攝)20150731

7月30日早上,香港學民思潮的前發言人張秀賢就來問林冠華輕生的事情,他是在《蘋果日報》的網路上看到的。那時我與內子楊月清已經知道,因為楊月清約冠華想給他慶生卻驚聞噩耗。但是林家不要我們說出去,我們非常悲痛苦惱,但是媒體後來還是發出消息了。

7月19日,張秀賢應邀來台灣,參與有關台港兩地的反洗腦教育討論會。我們認識秀賢兩年了,所以20日中午與他吃飯的時候,也約了反課綱違調的北高聯召集人朱震,介紹他們認識;朱震來的時候,帶了他們的發言人林冠華來。他很有見識,思想開朗,我們談得很投機,很高興北高聯有這樣傑出的發言人。這是我們第一次見到他,秀賢也第一次見到他,剛交上一位新朋友,卻又遽然失去,怎能不悲痛?

與秀賢一起來的,還有香港學聯秘書長羅冠聰、學民思潮秘書長鍾禮謙。他們在台灣期間,正好有台灣學生7.22在教育部門口的抗爭,又有接著衝入教育部的「夜襲」,以及警察逮捕學生、記者的一系列事件,件件都可以與香港做對比。這次學聯秘書長羅冠聰比張秀賢、鍾禮謙晚到台北,正是被提告而要到法庭應訊,這點台港的「中國化」是一樣的。然而香港警察雖然對記者使用過暴力,公開拘捕卻還沒有。而用司法與校長教師逼死林冠華,更是台灣這個號稱「民主國家」的恥辱。

這次兩地學生溝通有許多場合,例如7.21的哲學非星期五的星期二,慕哲場地爆滿;7.25青平台在台大的那堂課,更是因為時間相當充裕,他們3位講得更加詳細,例如張秀賢把學民思潮組織起來時的組織架構,以及如何把口號以市民喜聞樂見的形式表達出來,都很有創意。

7月22日中午,我們還介紹香港3位同學與北部參與學運的同學認識,但是冠華沒有來。今年是李鎮源院士百年冥誕,大家會面時,李鎮源院士的女兒李明瑱也給台灣與香港的學生簡單介紹當年76歲的李院士何以沒有好好過退休生活而發起這個運動,從而創造了今天台灣言論自由的環境。然而,雖然台灣沒有了刑法100條,但是國民黨統治集團仍然可以轉換方式來迫害異議人士,林冠華事件只是其中一個例子。

台灣各地掀起的反課綱違調運動,因為來自不同地區,不同學校,彼此不夠熟悉與了解,需要一段時間才能磨合。所以過程中出現一些隔閡、誤解在所難免,冠華做了很多努力。25日凌晨警察大捕30多人,包括未成年的同學,讓他們在一夕之間變成同甘苦、共命運的“難友”。這從他們在北檢被保釋出來時的氣氛就可以看出來,說明馬英九集團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也是那天晚上,林冠華是被捕記者以前最後一批被保釋出來的同學,這也是我最後一次見到活生生的他。

3位香港同學來台北,榮幸得到柯文哲市長的撥冗相見,雖然只是短短的10分鐘,但是柯P對年輕一代的關心也可以看得出,包括他們的學業、心智等等。這大概也是他的經驗談。冠華的犧牲,讓年輕人面對人的生死問題,這是對自己心智的磨練,希望同學們正確對待這個問題。人最寶貴的就是生命,應該珍惜自己的,也珍惜別人的。

柯P在處理警察抓學生與記者問題上的某些發言並不恰當,我認為這有許多原因,重要一點就是對黨國體制的醜惡認識不足,對MG149案的追殺,如果還不能使自己清醒,未來將非常危險。

冠華與我們永別了。但是看來仍然不能讓馬吳集團反省與清醒。他們犯法在先,卻指責學生犯法;他們對學生的冷漠訓導、司法迫害,導致學生採取比較激烈的行動,乃至於使用“死諫”手段。因此我們更需珍惜自己生命,與冷酷反動的馬英九政府,乃至他們背後的共產黨做長期的抗爭。他的離開,對香港的同學們,也是一個警鐘,一定要防止同類事件的發生。
------------


林保華臉書(2015.7.31):
我在教育部近13個小時。吳思華一直不出來溝通,違背他的承諾。凌晨1點時限一到,學生用些覆蓋物,爬上鐵刺網架,用手與體重推壓一人多高的網架,再跳進教育部大院內。在眾人幫助下,我也跳進去了。本來以為去年318是此生最後一次爬牆,哪裡想到今年又來一次,可見馬英九政府根本未有改進,甚至還出了人命。香港泛民的紳士淑女說,抗爭要“和理非非”,即和平、理性、非暴力、非髒話。但是對中國痞子,我絕對拒絕最後一個非。大腸話就趕馬羊,一人一趕,趕死了馬羊。今天凌晨我在警察面前,也盡量想出髒話,草狗馬。一條年輕的人命啊,再罵也不解恨。只有這樣罵,才能破除警察頭腦裡的“君為臣綱”的黨國封建腦筋。

500學生怒佔教部
部長掉頭不談了 新課綱今上路
2015年08月01日 台蘋
反課綱學生不滿教育部長吳思華不正面回應訴求,對吳怒比中指嗆聲。黃世宏攝

反課綱風暴
【連線報導】反課綱學生林冠華前天自殺身亡,引爆反課綱學生激烈抗爭,從前晚到昨天,近500人聚集教育部門口,痛批部長吳思華是殺人兇手,要求下台;吳昨下午出面與學生溝通,未正面回應下台與撤課綱訴求,溝通破裂。抗議學生昨聲明「課綱不撤,我們不撤」,將持續靜坐。學生抗爭至今天凌晨零時為止,已逾22小時。然即使課綱爭議升高,台北高等行政法院昨駁回要求暫停實施新課綱的假處分,新課綱仍從今起實施。
最強動新聞看這裡

抗議學生昨也要求立院召開臨時會,解決課綱問題。立法院長王金平昨舉行朝野協商,討論是否召開臨時會;據轉述,王表示教育部應先暫緩課綱,並暗示立院有權決議暫緩課綱。
悼念冠華
民眾在教育部圍牆掛上黑布,寫下「慟」字悼念林冠華。余思維攝
「下台誰處理課綱」

參與反課綱抗爭的新北莊敬高職進修部退學生林冠華前天自殺,引發學生群情激憤,前晚聚集教育部前要求撤回課綱、撤銷對學生告訴、吳思華下台。昨凌晨1時37分,民眾和學生翻越拒馬進入教育部,徹夜抗爭,再提出部長下台、撤回課綱、立院召開臨時會解決課綱爭議等訴求。警方雖有4次舉牌警告,但未驅離。
昨下午1時30分,吳思華走出教育部要與學生溝通。他先為林冠華低頭默哀,學生嗆:「不要作秀!」之後吳面對學生逼問是否下台時回應:「如果我現在下台,那誰要處理後續課綱問題?」他強調:「這件事情所有的責任,我最後一定會負起。」
但吳思華發言和學生沒有交集,學生不斷以「撤回課綱、部長下台」等口號打斷吳發言,有人高喊「殺手部長!」也有人比中指罵「幹」等粗話;下午2時溝通破裂,最後學生喊:「談判破裂、部長請回。」甚至向吳丟擲香蕉皮和拖鞋,不過沒有丟中,吳落寞轉身走回教育部,前後溝通時間約30分鐘。
入夜死守
反課綱學生死守教育部,昨晚在現場發放白色花朵。方萬民攝
立院有權決議暫緩

立法院長王金平昨召集朝野協商,吳思華也與會,但無共識,只確定下周二舉行談話會決定是否要開臨時會。據轉述,吳思華在協商中表示,課綱在去年2月已公告,教科書都印好了,若暫緩課綱,學生會拿不到教科書。
據了解,王金平在朝野協商時,認為朝野無共識前,教育部應先暫緩課綱。他並表示,教育部依《高級中學法》的行政命令擬定課綱,但該法已因實施12年國教遭行政院廢止,立院並通過《高級中等教育法》為新法源,此新法要求課程審議會的組成和運作辦法都應送立院備查,但教育部仍依舊法擬定課綱,故造成爭議。
王還拿出去年教育部公文指,載明民國104年起修正高中課程綱要的規定,是依《高級中學法》實施,但這法源既已廢止,據此,「立法院就有權決議可以暫緩。」
台北市長柯文哲昨上午先託人送水到現場給學生,下午帶了十幾盒鳳梨酥到場給學生和警員,直說:「吃甜食,心情會好。」他呼籲學生和警員理性,若學生在管制範圍內保持平靜,警方就不會驅離。柯說,嘉獎學生關心社會議題,但學生不要有太過激的行動,還要吳思華速面對學生,「當打手要勇敢一點」,解決爭議,不要陷入意識形態抗爭。
翻過拒馬
反課綱學生和民眾,昨凌晨翻過拒馬攻入教育部。劉耿豪攝
不排除轉往總統府

不過,為阻擋新課綱今天上路,建國黨等上月曾向台北地院遞狀聲請假處分,要求暫緩實施;一名陳姓高二生也在律師父親協助下,向台北高等行政法院聲請假處分,但台北高等行政法院昨駁回陳生的假處分,法官認為,新課綱僅屬教育部訂立的法規命令,不算行政處分,人民無權對法規命令提出行政處分。換言之,新課綱可如期實施。
昨北區反課綱高校聯盟總召、建中學生朱震說,林冠華自殺只是點燃這一把火,未來夥伴會持續奮戰,若教育部不願撤課綱,他們將轉移到其他地方努力,總統府、立法院、行政院等都不排除。
「教育部以拖待變」

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教授陳金貴表示,因有學生過世,已形成僵局,但教育部若再退讓,部長恐得下台,目前已造成社會對立,建議學生見好就收。成大政治系教授梁文韜認為,教育部現在的作法只是要以拖待變,應暫緩新課綱實施,才能解決僵局。
------------


林保華按:
只有馬賊、蔡歪圓、冷血蚯蚓沒有虧欠之心,還落井下石。

蘋論:我們都虧欠林冠華
2015年07月31日
台蘋

「做對的事為何會被捉,還要被起訴?」這是反課綱學生林冠華臨自殺前的疑問,「被逮捕」這件事,以及隨之而來的學校與家長的關切顯然帶給他極大的壓力。林冠華做的事(衝進教育部)對不對,支持與反對課綱微調的人可能有不同看法,但面對一個孩子的疑惑,我們大人是怎麼回應他的呢?
最強動新聞看這裡
出人命就卸責

林冠華的死訊出現後,他就讀的莊敬高職校長就出來撇責任,說林冠華國三時就有情緒障礙,長期接受諮商治療,「沒想到仍無法阻止他輕生」;強烈暗示林的自殺與她曾前往林家關切反課綱一事無關,是他自己有情緒問題。新北市教育局長林騰蛟也同一口徑,強調這孩子有情緒障礙,「自殺應與反課綱無關」。
這種診斷實在太廉價,不但完全去脈絡化,也標籤了所有精障者。就算林冠華真的有情緒障礙,試問這如何與他的自殺劃上等號?他所經歷的壓力(被斥責、逮捕、提告、約談)難道與這件憾事全然無關?能因一句精神障礙就被完全切割嗎?
這位校長任意公開林冠華的輔導資料已顯不適當了,這種「他有問題(情緒障礙、憂鬱症、精神疾病),所以如何如何」的論述,更令人憤怒。孩子燒炭,就說他有情緒障礙;苗栗大埔張藥房落水朱阿嬤喝農藥,就說他「精神狀態有問題」、「身體有病痛」;記得嗎,就連當年鄭南榕自焚,都有人說他是精神病患。面對一個個生命流逝,都與當政者和體制無關,都是他們自己先有問題。
拒溝通還施壓

這種標籤化的政治手法到處可見,國民黨政府自己搞了一個黑箱課綱,讓全國兩百多所高中職串聯抗議,它不思檢討改正,還將這些孩子貼上「被動員」、「被煽惑」、「被政黨利用」的標籤。大人們,你們捫心自問:家裡的十七八歲孩子都聽你的嗎?他們是你「動員煽惑」得了的嗎?就算他們真的做錯事好了,你聽他們講話了嗎?有試著與他們溝通嗎?這政府不但關起溝通大門,還繼續找老師家長關切施壓,甚而宣稱「如果你們有悔意,我會考慮撤告」,讓孩子有前科紀錄的恐懼下惶恐不已,這是教育孩子的方式嗎?
生命是最可貴的,自殺是不對的;不公不義的事很多,要衝破這些網羅的方式更多,惟有「死」不是在任何時候該走的路。一位高中生為反課綱死了,是這個社會虧欠他,這是政治問題,也是教育問題;與其問大人們怎麼面對課綱,我們更想問這些有權力的人:你們是怎麼面對孩子的……
--------------


林保華:
孩子們,等你們掌權後,對馬英九徹底鞭屍。如果我還活著,就在馬鶴齡的骨灰裡撒上糞便,因為他要馬英九投降中國。馬英九的骨灰如果幹流在台灣,也同等待遇。如果我已經死了,希望有人繼承我這個遺志。

蘋論:孩子們 留住你們的青山
2015年08月01日
台蘋

一名高中生因為反課綱以自殺明志,這種心理壓力與道德虧欠不是任何一位教育部長所擔得起的,吳思華去職只是早晚的事。他現在還不走(或沒法走),已非戀棧或社會壓力不夠大的問題了,而是牽涉到複雜的政治因素。課綱微調的爭議讓統派與深藍全出來表態,這顯然讓民調滿意度僅有兩三成的馬英九很心安,馬怎麼可能會在此時此刻宣布撤回課綱?
課綱本身是個行政命令,即便這個行政命令因為行政部門在形成與發布的過程中,因為程序黑箱不透明、聘請核定的專家不夠多元有重大瑕疵,遭到高等行政法院宣判教育部敗訴,它依舊是個行政命令。除非透過立法院取得立法授權變更,或做出不同的立法院決議(讓課綱爭議變成行政立法兩院爭議),馬英九政府要執意硬幹,的確沒人奈何得了它。
最強動新聞看這裡
手中選票解決爭議

由立法院召開臨時會來改變「課綱微調」政策,是現階段唯一可行的途徑。但別忘了,國民黨立委仍在立法院居過半多數,他們豈可能就課綱議題向學生舉白旗?君不見臨時會之議一出,朝野那套互綁法案討相罵本的手法又出現了?這種緩兵之計,不可能改變課綱微調的現狀。
真要改變課綱政策只有一條路,就是選民手中的選票。半年後,總統與立委選舉將合併舉行,新的立法院民意甚至將在明年2月走馬上任,在新課綱木已成舟,於今天正式上路的情況下,透過選出新的國會或執政者是改變課綱唯一可能的方式。
課綱不應該隨著執政者史觀不同而不斷變動,不過,馬政府這次橫柴入灶,以非專業人士硬修課綱的作法實在令人怵目驚心,所以我們認為有必要再經由一次公開審議的程序,甚至透過法律授權的方式,來完備課綱調整的內容。換句話說,要支持馬英九的現行課綱,或由重新再走一次公開聽證審議的課綱程序,明年初的選票可以做最後的裁奪。
拉長戰線耗損戰力

面對一個高中生之死,馬英九除了冷冷一句「一切依法」外,別無其他,顯示他根本無意再回應學生訴求;在法律途徑已經窮盡(假處分被駁回),立法途徑也緩不濟急的情況,執政者將輕易地透過拉長戰線耗損光學生們的熱情與戰力,這殘酷的政治現實,是學生們即將面對的網羅。
孩子們,台灣的未來是你們的,來日方長,只要留住你們的青山,隨時都可以再重啟戰場,在未來持續綻放出屬於你們的火焰。
--------------


反課綱學生自殺 吐露壓力「校長到我家」

林冠華在上節目時,吐露自己不怕衝進教育部成被告,但校長和班導師到家裡拜訪,讓他覺得「很恐怖」。引自《新聞挖挖哇》

2015年07月30日11:23

到底是甚麼樣的壓力,逼得20歲的學生、也是反課綱北高區發言人林冠華走上絕路,在他27日上新聞節目時,就透露,其實他在參與反課綱活動曝光後,校長和班導師就親自到他家「關心」,給他不小壓力!

林冠華在上《新聞挖挖哇》時,談到自己參加反課綱活動,早有「背罪」認知。鄭弘儀問道:「你們知不知道這個事情(闖教育部)進去,有沒有想過後果」?林答:「有,我們有討論過,也許會被警察攻擊,也許會受傷,背相關罰則,一定會有的!」

鄭弘儀又問:「甚麼樣的罰則知道嗎?」林答:「包括侵入住宅,因為侵入公署現在已經沒有在用了,包括毀損、妨礙公務,在往上一點就是強制罪、可能限制警察行動這些都有可能。」(11:36秒處)

這時鄭弘儀感嘆:「你們知道這麼多的罪,你們還是要進去?」,林答:「對」!鄭又問:「你們不怕?」林堅定回答「不怕」!

這時于美人故意裝起揶揄表情說:「你們15、6歲孩子怎麼可能知道這些,一定是民進黨煽動的」,林則笑答,「你不能說孩子不可能會知道,因為其實google都有」(影片12:26秒處)

于美人這時再問,「所以你們(有)膽子做這個事?」林在答:「膽子這種東西,說實在的,這個膽子是來自於憤怒,來自於對現在教育當局的無理」(影片12:46秒處)

顯然背上刑責,這些都不足以讓林冠華害怕膽怯,但林接著卻透露,校方對他的「關心」,就讓他有不少壓力!

林冠華表示在校方知道他參與反課綱活動後,班導師便進行「家庭拜訪」;林冠華當天自己因為在開會,沒有接到班導師的電話,卻接到媽媽電話說班導師到家中,「學校希望他來,進行所謂的關心學生,包括要了解,為什麼要衝進去,衝進去有甚麼想法。」(影片55:05秒處)(即時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而林冠華回家後與導師通上電話,「他(班導師)就說,校長想找你,你要不要跟校長聯絡,其實心裡很害怕,聯絡了校長,校長說,我今天約今天晚上,跟著班導師再去你家一次…談話的內容確實是行關心學生之實沒錯,但他的內容是,很多否定的,那包括說『你現在在做什麼,你真的清楚嗎?真的了解嗎』…還包括說『你未來有沒有規劃好,你以後還找不找的到工作,你可能會留案底的,諸如此類的』」,就連鄭弘儀都接話「好恐怖喔」!林也答「對」!(影片55:38秒處)

《蘋果》關心你
自殺解決不了問題,卻留給家人無比悲痛。請珍惜生命。
 
再給自己一次機會
自殺防治諮詢安心專線:0800-788995(24小時)
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
張老師專線:1980
----------


林保華按:
你們是不教而誅。

教育部:若學生有誠意檢討 「撤告是選項之一」
字體列印轉寄|plurkshare
2015-07-29  19:27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反黑箱課綱學生23日夜襲教育部,共33人被逮捕、其中24人是學生、3人是記者,事後教育部堅持對學生提告,引起爭議。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長吳清山今天接受廣播節目訪問時表示,若學生願意檢討,撤告是選項之一。

    吳清山今在廣播節目表示,若學生有誠意檢討,撤告是選項之一。(資料照,記者王藝菘攝)

    吳清山今在廣播節目表示,若學生有誠意檢討,撤告是選項之一。(資料照,記者王藝菘攝)

吳清山今天在廣播節目「POP搶先爆」表示:「撤告是選項之一,如果學生知道行為不當,應該給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

吳清山說,學生應該比較信任校長或導師,目前由各校人員跟學生溝通,如果學生知道行為不當、有誠意檢討,教育部會從輕發落,撤告是選項之一。至於闖教育部屬公訴還是告訴乃論,還有待釐清。

主持人汪用和及鄭師誠詢問,若學生堅持理想、認為他們沒錯,那教育部是否也堅持走完法律程序?吳清山回應,課綱的「程序」和「內容」都沒有問題,監察院的糾正文也提到程序無不法或不當,教育部願意提供課綱內容或教科書等相關資料給學生看,有事實資料學生就比較容易相信。
--------------


林保華按:
反迫害,反黑箱;同學們,要堅強!

課綱扯上台獨 洪邀蔡踹共
2015年07月30日
洪秀柱昨出席韓國華僑支持餐會(圖)。洪營另加入謝龍介、陳玉梅(圖2)兩發言人增戰力。沈君帆攝

2016 總統大選
【何哲欣、黃信維、林修卉╱台北報導】總統大選升溫!國、民兩黨總統參選人洪秀柱與蔡英文,連日為課綱微調議題交鋒。洪前天批民進黨金援學生抗爭破壞體制,要蔡支持現在符合中華民國史觀的課綱微調,不然就主張支持台獨;蔡昨回批洪扭曲事實;洪則再下戰帖反擊,「希望她(蔡)跟我辯論,因為聽不懂蔡說的是什麼。」
最強動新聞看這裡
圖2
增兩名新發言人

遭洪秀柱指控金援反課綱學生,蔡英文昨說,課綱抗議是學生自主行動,洪說法扭曲事實;法院判決課綱程序違法,本來就要撤回重新作業,執政者未做有效溝通、造成社會對立,要負最大責任。洪秀柱則強調,若是明年選上總統,「我一定改、當然改課綱」,這次課綱微調,真的是微調。
洪秀柱要求辯論,民進黨發言人王閔生說,洪應把事情的來龍去脈搞清楚,讓自己對公共政策的了解上軌道。洪營發言人游梓翔說,大家都想看到洪、蔡直接面對面,把雙方理念講清楚;民進黨若認為課綱違法、洪什麼都不懂,那就來辯論。
洪營為強化戰力,昨宣布再加入台南巿議員謝龍介、國民黨文傳會前副主委陳玉梅兩發言人。游梓翔介紹時說,兩位新發言人名字組合是「媒(音同梅)介」,代表可扮演好媒體溝通角色,「龍玉」則是手機遊戲《神魔之塔》的寶物,可增加攻擊力與防禦力。謝、陳均稱有把握做好發言人工作。
--------------


林保華按:
台港兩地都是如此。我以台灣人又是香港人的身份向兩地的同學們致敬!

 蘋論:
幸有學生捍衞香港的自由和自主
台蘋

香港大學全數10個學院院長罕有發表聯合聲明,強調學術自由及院校自主為高等教育基石,「大學的所有事務均應貫徹秉承這些原則,尤其在最高決策層則更為關鍵」,聲明第二段筆鋒一轉,「不能縱容任何企圖擾亂大學正常運作的不文明行為」,又稱對擾亂校委會行為深感不安。
對同一聲明有不同反應。校委會主席梁智鴻「深深認同」各院長感受,對校委會遭擾亂深感不安。港大學生會會長馮敬恩強調學生窮盡所有表達方式,才會走到衝進會場這一步,「係個制度迫出嚟」。公民黨主席余若薇發表公開信,質疑10院長聲明指校委會會議秩序被擾亂,卻對任命副校問題損害大學正常運作不置一詞,聲明令學生受壓。袁國勇昨日辭校委會職,辭職信表示對「擾亂校委會會議秩序的行為」痛心,但記者會上又說學生單純,對他們要「公道些」。
廣告
大家都說維護院校自主和學術自由,學術自由何以如此重要?院校自主和學術自由又有何關係?「等埋首副」又是否違背院校自主?在維護院校自主和擾亂校委會秩序之間,我們要作怎樣取捨?
無自主即無學術自由

不久前,讀到94歲中國著名學者何兆武的訪問。他說他1956年到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任職,當時歷史所的組織關係是屬於中宣部的,歷史所領導人都到中宣部接受命令。中宣部是宣傳機構,不是研究機構。研究機構的結論是研究的結果;宣傳機構的結論是研究的前提。比如蘇聯是不是修正主義?作學術研究可以有不同的結論,是、還不算是、不是,都可以是研究結論;但宣傳機構屬下的研究,蘇聯是修正主義已是結論,研究就只能是蘇聯修正主義的特點,它為甚麼及如何成為修正主義。對美國是不是帝國主義的研究也一樣。
宣傳又因政治環境的變化而不同,比如文革時講「把文化大革命進行到底」,學術研究就不能說可以「半途而廢」。但其後中共把文革定性為「一場浩劫」,研究就不能說「進行到底」啦。
文革後,歷史研究所儘管在組織關係上改掛在社會科學院,但在中共一黨專政下,一切學術研究也都是以黨的政治結論為前提,甚麼北大、清華的法律教授,講到香港普選就以國務院白皮書和人大8.31決定為前提,而不是以《基本法》的文本為依據。一黨專政之下,沒有學術,只有政治。
這就是院校自主和學術自由的關係。何兆武說,抗戰時期他在西南聯大上學的7年,是他一生最愉快的時刻。儘管戰時局勢動盪,面臨民族危亡,生活物質匱乏,但在學術自由的學習環境下,出了171位中國科學院院士,和兩位諾貝爾獎得主。在中共建政後,學術機構和大專院校,在黨領導下沒有了自主,也就沒有學術自由,65年來出過甚麼傑出人才?有過甚麼學術成果?
擔任港大校委近9年的文灼非說,校委會過去一直尊重物色委員會推薦,校委會對之前兩名新副校長任命並無經過討論,校長馬斐森獲聘,校委會都一如以往毋須投票決定就通過任命。任命陳文敏則兩次投票並以「等埋首副」拖延,這不是應有程序,而是對程序和機制的踐踏。
原因顯然與去年左報瘋狂攻擊陳文敏有關。文灼非和大多數支持程序正義的人士,都認為有關任命問題須跟程序,不能因接受捐款事件及與政治組織有聯繫而影響人選。顯而易見這是梁振英以政治因素破壞港大的自主傳統。當以政治作為校委會處理校政的前提,黨領導對學術自由有何影響,看大陸院校的面貌就知道了。
倘學生對此不聞不問

許多正人君子出來批評學生衝擊校委會,你們有沒有想過,如果學生對於以政治介入院校自主的事不聞不問,港大和香港各大專院校會淪落到何種地步?當學術自由不保,香港人的其他自由還有保障嗎?當學生用了各種表達意見的方式而校委會仍置若罔聞,校委會多數仍堅持以一個荒誕可笑的理由去拜倒在強權的意志之下時,我們還忍心去譴責任何為香港人的自由而出頭的衝擊行動嗎?還是,我們其實應該慶幸香港有這樣的學生呢?他們為了大學的自主、為了學術自由以及為了整個社會不致被強權政治操控,甘冒被一些正人君子指責以至影響個人前途的風險,起而勇敢抗爭,這正是我們社會的微茫希望所在。當脆弱的大人先生們被左報一嚇就放棄原則,學生們衝進會場就軟倒,一次擾亂就辭職,我們難道不應該為香港有這樣的年輕人而驕傲嗎?
為社會而勇敢承擔的年輕人,請大人先生們不要在他們背後扔石頭,因為年輕人的保守等於敲響我們這個城市的喪鐘。(https://www.facebook.com/mrleeyee

李怡
----------


林保華按:
中國殖民地統治下香港菁英的悲鳴。為何是3年?這與梁振英的任期有關。

袁國勇:近3年港無力解矛盾 稱找不到港大及一國兩制出路

袁國勇:無受過政治訓練無能力擔任校委非因他人或學生壓力辭任
袁國勇:港過去3年失化解矛盾能力港大和一國兩制均需找出路「無能力轉化矛盾,返去搞毛黴菌好過」
袁國勇否認心灰意冷稱無能力帶領港大或香港找到出路
袁國勇重點三句
尊重袁國勇決定馬斐森:政治一直都在大學中明白袁感受
葉建源:梁振英「有權必用」 威脅大學院校自主
身兼港大校委會委員的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左)辭去校委後昨會見傳媒。袁說,港大之內的衝突非由學生開始,而是與遴選新副校長有關,「一路好多外面的人唔同意,好多外面的政治勢力都喺(校內)裏面影響呢件事」,才導致周二晚學生衝擊校委會會議。作為港大老師,袁國勇希望外界對學生「公道些」,並認為周二當晚在會議室外「粗口爛舌」的人不是學生。(李紹昌攝)
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昨在記者會交代請辭校委時,多次稱自己「無能力」帶領港大及香港尋找出路,應該找更有遠見的人出任校委。他慨嘆香港以往能在東西文化及各種矛盾中找到微妙平衡,但過去3年已失去這種能力。(李紹昌攝)
約40名「珍惜群組」及「和平論壇」成員昨晨到港大,抗議學生周二晚衝擊校委會會議,批評港大校長馬斐森沒有譴責學生是「嚴重失職」,要求問責下台。(李紹昌攝)

港大校長馬斐森對袁國勇辭去校委感到遺憾,稱是校委會的損失,但尊重袁的決定,明白袁的感受和辭職原因。(鄧宗弘攝)

【明報專訊】香港大學校委會會議衝擊事件發生3日後,身兼委員的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昨宣布辭去校委一職。袁表示,過去3年政治非常動盪,但香港失去化解矛盾的能力,港大是社會縮影,而校委會是港大最高權力機構,所以「政治一定會帶入去」。他自言無能力帶領香港及港大走出困局,亦找不到「一國兩制」的出路,又稱副校長遴選有很多校外勢力在影響。至於過去3年轉變是否與梁振英有關,他沒有正面回應,稱「是很複雜問題,要時事評論員去分辨」。

明報記者

稱港昔能平衡不同價值近3年似失去

袁國勇昨晨舉行記者會交代請辭校委一事,他表示,香港過去一直能融匯不同文化、意見及價值,化解爭拗和矛盾,轉化為新力量,「一直也找到這個微妙平衡,但這個平衡在過去3年,好似完全失去,與這個方向愈來愈遠」,無法找到出路。

他表示,香港過去數年的政治動盪「一定會帶入港大,Council(校委會)是港大最高權力政構,政治一定會帶入去」。他說,「過去兩三年,港大進入很分裂、撕裂狀態,很多矛盾以前可以解決到,為何現在不可?」他說,要有勇氣才可真正去了解、明白因由。

被問改變與梁上任有關 袁:要問評論員

袁國勇說,在「一國兩制」的前提下找不到出路,「如何化解一國與兩制之間的矛盾,與化解香港大學的矛盾一樣,需要溝通、對話」。被問到這3年的改變是否與3年前新校監梁振英上任有關,袁說「我真是無能力到我不知點解」,追問之下,他稱問題複雜,要問時事評論員。

請辭因無力領港大香港走對方向

記者會上,袁國勇多次強調請辭是因自覺「無能力化解現時的矛盾,無能力去帶領港大或香港走向一個對的方向,要讓位畀更有能力、見識的人」,「無人接觸我,無人畀過政治壓力,純粹是我個人的判斷可以在校委會做到什麼,完全與其他人無關係」。他說,自己不會理政治壓力,亦不是趨炎附勢的人,「我只睇一件事,什麼對港大最好」。他並為學生說話,指外間「要對學生公道些」(見另稿)。

辭職與「等埋首副」不完全直接有關

他透露,過去兩三年已感無能力應付政治事件,請辭與「等埋首副」事件「不完全直接有關係」,早於一個月前已向梁智鴻提及考慮請辭。正式請辭後,獲梁及其他委員挽留,但他拒絕留任,會待至選出新委員才離任。

至於對「等埋首副」事件的立場,袁國勇表示,校委會會議內容須保密,「作為校委會委員,永遠支持、完全尊重校委會決定,校委會最終的決定就是我的決定」。被問到會否覺得與其他委員道不同不相為謀,他稱「我完全不comment on(評論)他們的道,我只講自己的事」。

被問到於港大困難時離開會否令人覺得不負責任,袁國勇稱,他對港大感情深厚,「我在香港出生,我對香港充滿感情,港大是我學術知識的根源,我甚至視為『至聖所』,如果我能為它做什麼,我也絕對樂意去做」,他說將在另一位置繼續服務香港及港大。

馬斐森遺憾:會克服各方壓力

梁智鴻對袁國勇決定辭職表示深感可惜,但會尊重其決定,感謝袁對大學及校委會的貢獻,及感謝袁同意留任至新委員選出。港大校長馬斐森對袁請辭表示遺憾,指這是校委會損失,會尊重袁的決定,亦明白袁的感受和辭職原因。被問到是否政治進入大學,馬斐森認為「政治一直都是大學的一部分」,又說感到來自各方的壓力,包括政治,但「這是我的工作,我會克服這些壓力」。

港大學生會長馮敬恩稱袁國勇辭去校委「是校委會損失」,「他開會時議事論事,對他辭任感可惜」,又稱擔心在校委會內講道理的人愈來愈少。
----------------


林保華按: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台港就教育問題,由老人掌控下一代,還是下一代的自主,進入白刃階段。

馬斐森:不能縱容學生侵校委會 學生會為混亂致歉 稱仍會阻會議(2015.7.31)

梁智鴻探盧寵茂 對昨晚事件感遺憾 稱不能想像在港大發生
港大校委會主席梁智鴻昨到醫院探望委員盧寵茂時,拒絕評論學生闖入會議室的做法,他說尊重學生表達自由,但對前晚的事件感到遺憾。
港大前副校長程介明昨日出席民建聯活動時,拒絕評論學生闖入會議室事件。(劉焌陶攝)

【明報專訊】對於數十名香港大學學生前晚衝擊校委會會議一事,港大校長馬斐森昨日發公開信指不能縱容學生的做法,港大法律學院教授陳弘毅亦斥責學生可能構成非法禁錮,社會應予以譴責。獲薦出任副校長的陳文敏則稱,學生的手法是否值得商榷可以討論,但校委會違常理,不應讓衝突遮蓋焦點;港大學生會為混亂致歉,但稱日後仍會阻止委員進入會議室,會提點同學保持理性。

至於在事件中倒地受傷送院的校委委員盧寵茂則報警追究,警方列「聲稱襲擊」及「普通襲擊」案處理(見另稿)。

馬斐森向港大師生和校友發公開信,稱不能縱容學生入侵校委會,校方譴責任何形式的暴力,而校委會開會前,有外來團體挑釁港大人及製造衝突,校方將採取措施保障校園安全。他對警方需要入校感遺憾,但指因為救護車不能郁動,又指大學尊重及捍衛言論自由,但必須取得平衡。

陳弘毅:學生或涉非法禁錮

陳弘毅批評學生行為可能構成非法禁錮,又指有人對部分委員謾罵,是對個人尊嚴的侵犯,認為不能只談校委會決定而輕視示威者行為的嚴重性。他表示,副校長任命問題應透過對話解決,採取激進行動只會帶來反效果。校委文灼非亦指學生的做法有恐嚇成分。

學生會:校委擬離開時有開路

學生會內務副會長何珈彥回應稱,校委半年來以無稽原因拖延副校長任命,加上代表學生、教職員和校友的校委代表聲音太少,「迫不得已才出此下策」,希望校長理解。當時學生沒非法禁錮,若校委擬離開,學生有開路,盧寵茂跌倒時,學生亦築成人牆及?其他人不阻路。何表示,學生會仍會在校委會會議發起不合作運動,但會設法減少混亂。

陳文敏接受商台《在晴朗的一天出發》訪問時稱,就連尋常百姓都認為校委會做法違反常理,籲勿被衝突覆蓋焦點,而學生手法是否值得商榷可以討論。港大校友關注組召集人葉建源稱,衝突根源是校委會及其決定,他不評論學生行動。關注組將開會討論下一步行動,亦會繼續收集聯署。

校委會主席梁智鴻對事件表示遺憾,但尊重學生言論及表達自由,拒絕評論學生衝入會場的做法。

港大法律系教授楊艾文形容事件令人遺憾及不幸,指學生衝入會議屬錯誤,應受到最強烈的告誡,但對非法禁錮的指控存疑,認為沒充分證據證明學生「完全奪走」一個人離開的自由。

校委:學生表現不太差

有校外人粗口爛舌

有前晚在場的校委表示,「明白學生激動,但學生表現不太差,起碼沒有說粗口」,反觀某些校外人則很「非理性和粗口爛舌」,如向盧寵茂擲水樽及阻止他登上救護車。

另外,馬斐森前晚與學生舉行閉門會議時提及,將檢討校委會組成及職權範圍。據了解,馬斐森所指的是教資會委託英國專家撰寫的報告,該報告檢視本港各院校的管治,已接近完成。陳弘毅稱,校委會應增加校內人士,如各副校長及每個學院都有一個代表,這可令校委會中的社會人士聽到大學內人士的聲音。
----------


林保華按:
把香港搞得亂七八糟,張德江必須在北戴河會議的黨內鬥爭中做出交代。彌合香港撕裂的暫時辦法,是先設立停損點,讓梁振英下台,再研究其他辦法。否則香港將沉淪下去。

張德江晤12港學者徵意見 學者會上籲補社會撕裂與泛民關係

【明報專訊】政改否決後,中央正檢視對港政策,掌管香港事務的人大委員長張德江更親自向香港各界人士收集意見,包括上月中罕有的邀請本港12名政治、經濟及社會學者,到北京人民大會堂向他匯報香港情况,並要求各人點出香港存在的問題並提供意見。據知,部分學者會上指出香港社會撕裂問題,呼籲中央提出措施重建香港社會和諧,包括處理與泛民的關係。

明報記者

上月邀請 梁訪京後接見

張德江上月相繼會見了香港各界團體,包括在7月21日接見香港中華總商會訪京團,並在24日接見民建聯成員,這些全是以團體名義上京。不過,有知情人士指出,張德江在梁振英上京後,亦邀請一批本港學者到北京向他匯報香港情况。據知,12名學者每人就自己的研究範籌,在會上發言約15分鐘,張德江聽取後作總結,但張主要以聽意見為主。據知,有份獲邀上京的包括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劉兆佳、港大經濟學講座教授王于漸、中大經濟系教授宋恩榮、團結香港基金李浩然博士等。

據了解,這次匯報花了不時間探討香港出現的深層次問題,包括年輕人對社會及個人發展不滿的原因,並提及經濟全球一體化下香港面對的挑戰。

會上學者也討論了當前社會狀况,包括分析近年社會撕裂及不斷爭拗的原因,部分與會者向張德江進言,建議中央採取措施修補社會在佔中及政改後出現的裂痕,當中有人提出中央可調整對泛民主派的對策及關係。

包括劉兆佳王于漸宋恩榮

有知情者認為,中央領導主動邀請學者上京匯報,「不是什麼神秘的事」,相信領導人只是親身聽聽學者中肯的意見。這名知情者指出,部分學者雖有親建制背景,但他們有些「學者脾氣」,相信會上敢講出他們的見解,而部分觀點也具批判性。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譚耀宗說,不知悉張德江會見香港學者一事,指中央領導人不是隨便接見人,但認為官員會見香港各界聽取意見,其實不出奇。

他指出,領導人可從傳媒報道中知悉香港情况,但與學者閉門會晤,或許更能開懷說出意見。

譚耀宗:不出奇 梁家傑:多了解是好事

公民黨黨魁梁家傑就指出,無論京官約見學者的動機如何,若獲邀學者敢於實話實說,中央領導能多了解香港情况,相信會是好事,但期望領導人能兼聽,不要只邀請「歸了邊」的學者匯報香港情况。他認為領導人應驗證一下,中央頒布一國兩制白皮書、人大8.31決定在港引起的反彈,了解香港的民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ngFengComm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