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林保華專欄〉香港年輕人的勝利,本土的勝利
自由時報
2015-11-25 06:00

香港區議會因為僅是「諮詢組織」的性質而不大被重視,長期以來,建制派以強大的財力控制了香港基層組織的街坊會

、業主立案法團,因此泛民居於劣勢。這一屆則因為雨傘運動改變了香港政治氣氛,投票結果,泛民與傘兵小勝,但未

改變建制擁有七成席位的實力。

但是在北京與特區政府百般打壓與收買下,小勝所帶來的啟示卻不容小覷,那是年輕人的勝利,本土的勝利,扎實基層

工作的勝利,這給未來香港的政治前途指出了方向。

從泛民情況來說,本土派的最亮點在新民主同盟的大勝。新民主同盟是二○一○年十二月,因為不滿黨中央與中聯辦妥

協的政改方案,從泛民龍頭民主黨分裂出來的小黨派。他們有二十多人,但是深根基層,具有本土意識,因此在第二年

的區議會選舉中,雖然泛民大輸,幾位大佬落選,但是新民主同盟推出范國威等十人參選,八人當選而成為注目焦點。

二○一二年,范國威更當選立法會議員。

二○一三年九月三日,三百多位香港人合資聯署,在香港與台灣報章刊登廣告,特別是台灣版本,直指「香港面對嚴重

中國化,請台灣引以為鑑」,「中國新移民及自由行旅客太多,我們要求特首下台」等。二十七位香港泛民立法會議員

中,只有兩位參與聯署,其中一位就是范國威,另外一位是公民黨的毛孟靜。此後他們成為香港本土派在立法會的代表

人物。不過他們是溫和本土派,並非主張與中國斷絕一切關係。然而,他們也被個別泛民「大中華膠」指責為「法西斯

」、「歧視中國人」。

毛孟靜雖然是公民黨成員,但是她的主張更多與范國威相同。在區議會投票前的十一月十八日,也就是港中足球大戰,

港隊逼和中國隊的次日,在立法會提出促請政府尊重本土歷史文化及保障香港不受「大陸化」,保持香港居民原有生活

方式五十年不變的動議,連同范國威受到建制派猛烈攻擊,說他們挑動中港矛盾。毛孟靜本人沒有投入選舉,但是新民

主同盟派出十六人參選,有十五人當選!

但是並非本土派在選舉中都得勝。激進的人民力量與熱血公民敗選,可惜他們有的沒有分清敵友,認為民主黨是最主要

敵人,有的主張情願把票投給中共外圍的民建聯,也不投給民主黨。這些沒有被選民認同。長毛的社民連也無斬獲,他

們是「大中華膠」的激進派,還不忘「保釣」。因為認同政府政改方案而從民主黨分裂另組的「新思維」,也是零蛋結

果。

(作者林保華為資深時事評論員,http://blog.pixnet.net/LingFengComment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ngFengComm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