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5 11 29《綠色參考》
(林保華主編;提供林保華的評論與其他信息。)
林保華部落格:http://lingfengcomment.pixnet.net/blog


綠參:香港區議會選舉中的港中大戰;民主派整合芻議;聯邦集團創辦人 報業大亨 林榮三驟逝;不照顧軍人的軍宅;國會龍頭戰開打;經濟慘兮兮 只看到一個「亮點」;台「黑心油」6被告脫罪;台灣國際觀的中國化;新華社斥桑蘭撒謊17年;1200名中國富人涉移民加拿大造假面臨驅逐


香港區議會選舉中的港中大戰
2015-11-27 12:56
[民報專欄]
林保華
資深政經評論家、中共黨史學者。

香港區議會選舉,一如往常,是泛民派與建制派的競爭。圖為建制派的新民黨候選人的宣傳照。(中央社提供)20151121

今年11月,香港既有足球的港中大戰,還有區議會的港中大戰。前者和局,後者香港略有斬獲。

足球大戰,中國國家隊出面,香港區議會選舉干中國什麼事情?當然,民建聯是中共外圍組織,工聯會的前身就是中共

從1920年代初期在香港領導罷工運動的工會組織,但是至少他們還是香港的“土產”,雖然也是港中大戰的一部分,但

是還沒有明確的“中”字號。

香港每次選舉,“中”字號的中聯辦也會介入,甚至不是一般介入,而是充當領導、協調的角色,但是一般都隱藏在幕

後,雖然常常藏頭露尾。這次區議會選舉自然也不例外。但是這次“中”字號不像以前那樣隱身,而是逐步公開了,也

許是因為北京已經不齒“一國兩制”的承諾了。

過去的選舉,中資機構都會命令自己的員工投親共人士的票,但是這次他們親自出馬參選!正在香港市民歡呼8位傘兵

當選區議員的時候,中國在港中旅集團也於網站貼出通告報捷,高調宣佈區議會選舉中,有6位香港中旅的員工當選。

他們分別是香港中旅社副總經理姚柏良、原部門助理總經理顏尊廉、證件部高級經理潘國華、高級經理林心廉、經理林

德成,及九龍維景酒店客戶服務助理經理張琪騰。其中填寫資料時,姚報稱獨立人士,其餘5人屬民建聯。而職業往往

只寫一般的“行政人員”。

貼出的通告聲稱這件事情“充份展示了港中旅員工愛國愛港、服務社會的精神風貌,為集團爭得了榮譽,為集團參與香

港社會事務做出了實質性的貢獻”。這等於號召其他中資機構向他們學習。

波及全香港的雨傘運動,只有8名傘兵當選區議員。而在香港的中資機構有千百家,中旅集團是傳統最大的四家之一。

如果中資機構都像中旅集團那樣投入選舉,以他們的有錢有勢,還有什麼“港人治港”?

在投票前夕出版的香港《壹週刊》有一篇“『新香港人』變身強攻區選”的報導,這次選舉有935人參選,超過三分之

一報稱“獨立”的人士,或沒有申報政黨的,不乏一大堆“神秘人”。參選者當中,不少人有P字頭身份證(香港入境

處在1990年8月至2000年12月簽發的身份證),有相當一部分就是中國派到香港來“摻沙子”的新移民,來改變香港的人

口結構。現在要他們出來參選,可謂“養兵千日,用在一朝”了。

上一屆的區議員選舉中,就有一位叫做“黃春平”的當選者,原來就是中聯辦的幹部。他在1990年代初任中聯辦前身新

華社香港分社九龍辦事處秘書,2000年任科長,2001年任中聯辦九龍工作部宣教處副處長,2003年“跳槽”任九龍社團

聯會副秘書長而參選。因為他從中國來,他本來名字是用漢語拼音,為了掩蓋身份,後來改為粵語拼音,以致香港人誤

認他是香港出生的老香港,從而騙取選民的信任。他在當選的4年裡,又培養一批新移民或地下中共幹部出來參與這次

的選舉。這種滾雪球的方式,將逐步擠壓真正的香港人的參政空間。

對中共人員的滲透以及建制派的圍攻,香港民主派應該團結對付才是。但是有的民主派卻是在同一個選區內鬥,而放任

建制派在沒有對手下自動當選。例如黃春平就是自動當選。可是民主黨前主席何俊仁與民協主席馮檢基就是在內鬥之下

被犧牲了。例如民主黨何俊仁及熱血公民鄭松泰加起來有2127票,比當選的何君堯(2103票)多24票,鄭松泰只獲391票

。民協主席馮檢基與前黨友黃仲棋相爭,敗給工聯會23歲的“小花”陳穎欣99票,黃仲棋則只獲215票。

何、馮兩人都是以“超級區議員”在全香港選出來的立法會議員,下一屆已經無望再以區議員身份參選了。泛民應該加

強新陳代謝讓年輕人更快上位,但是如果因為對老泛民有意見,情願內鬥而讓建制派得益,那也是敵友不分的錯誤做法

。目前台灣的大選中,民進黨與第三勢力在個別地區也有這種情況,應該吸取這方面的教訓。防止中國新移民的滲透,

更是國安部門的責任。
----------------


林保華按:
只要自認是民主派者,應以大局為重,不要互相攻擊。這個大局是香港大局,也就是一本土為重。對大中華民主派,給

予一定時間期待他們轉彎,接受新思維,不要激怒在5000年的中華殭屍文化中。

 蘋論:民主派整合芻議
港蘋  2015.11.28  

區議會選舉剛結束,青年新政即向公民黨提出明年2月新界東補選的建議,認為應進行初選以代替一兩個政黨閉門協商

參選人。
這說明香港民主派在多黨紛擾中,加上區選後青年參政者冒起,將面對更複雜的未來立法會爭奪參選議席的問題。區選

顯示本土化、年輕化已成定論,當選者鄺葆賢說年輕人「不再相信政黨虛實難辨的承諾」,在此情勢下,民主派明年的

選情顯露危機。如果仍是不同派別競爭,加上年輕人對政黨的厭棄,則必然會使建制派在統一指揮下參選而漁翁得利。

因此,民主派的當務之急是如何整合。筆者不用「團結」而用「整合」,是因為團結通常是在領袖或大佬意旨下「團起

結來」,無論黨內黨外,講團結都無意義。不團結但依民主機制進行整合,才是文明政黨的正常道路。
筆者不辭淺陋,僅提出一些民主派整合的芻議,供高明參考。
民主派整合有兩大問題,一是路線,二是機制。
本土化即年輕化

路線有溫和與激進之爭,但這只是手段,深層是大中華與本土之爭。按照道理,任何本地的從政者只應對本地市民負責

,沒有理由會「大中華優先」,即使上海、廣州也如此。但由於主權移轉特別是03年以來,中共在政治經濟社會全面插

手香港事務,特府和建制派都向中共膜拜,施政上也是自由行優先、大陸人優先、新移民優先。這種政治強勢導致一些

從政者為取得政治資源,多有「西瓜靠大邊」的取向。自高鐵爭議開始,本土派興起並日漸形成社會的主流思潮。參與

本土抗爭的又大都是年輕人。因此本土化其實是由年輕人帶動的,本土化即年輕化。
去年的政改喚醒了絕大部份的「大中華派」,中共主導的政改諮詢、白皮書、8.31決定,顯示出中共不會恩賜民主給香

港的專制政權本色,於是由年輕一代發動的大規模佔領運動,使大部份包括大中華派的民主人士和政黨都投入。佔領運

動打出「命運自主」、自己香港自己救的旗號;中共和港共曾經對泛民有點懸念的政改方案,結果被全體民主派否決;

毛孟靜提出的本土優先議案幾乎獲所有民主派議員支持;主打本土議題的新民主同盟在區選中大勝;在港中足球賽中市

民本土熱情激發……,所有這些顯示本土派已成社會意識主流,成社會大勢,而最具標誌性的是連建制派在區選後都自

稱「本土」了。
真正本土派的目的和路線應該十分明確。其一,在港中矛盾的議題上必定是本土優先,包括爭取入境審批權、抑制自由

行、反水貨、港人入學優先、公屋輪候優先、立法會特權法查鉛水,以及高鐵、三跑、港珠澳大橋等等。建制派實在沒

有資格自稱本土派。
其二,幾乎人人口頭上都會說「民主不是恩賜的」,但在實行上,考慮到現實政治,一些民主派不經意地寄望中共恩賜

香港民主,他們或期待或等候「中共變」,或寄望中共發善心。真正的本土派必須徹底認清,人類自有歷史以來,所有

的民主都是本土民主,所有的民主都靠抗爭得來。要向中共爭民主,也只有在實力地位上才可迫使它讓步,憑接觸、協

商、妥協、利益交換是得不到的,因為地方民主意味中央權力下放,這等於要專制政權的命。而所謂實力地位,就是奪

取更多議席,獲更多選民支持,以及在輿論上包括網媒論述上佔優勢。
本土旗幟下休兵

其三,本土派有許多不同論述,包括落實《基本法》的自治條款、2047派、聯邦派、城邦派、歸英派、自決派、港獨等

等。任何真正的本土民主派,可以持自己主張,可以不同意其他派別,但在爭取自主的大前提下,都應該包容。各種派

別應有言論自由,都可以是未來的選項,而最終由香港人決定。
其四,爭取本土利益有溫和或激進手段,只要目的一致,手段應該互相包容。你可以不參與激進,或不認同溫和,但毋

須公開譴責,尤其是未搞清事實就予以譴責,會使自己及政黨失去本土優先的市民支持。因為這畢竟只是手段。其實若

與其他地區的抗爭手段相比,香港可以說根本沒有激進抗爭。
其五,不要用陰謀論相互攻擊。最新的攻擊指青年新政召集人梁頌恆學生時代同中聯辦有聯繫。這攻擊伎倆其來有自,

過去溫和或激進民主派,都被對方指為親共。這是民主派最無聊和最不長進的地方,因為仍然跳不出大中華思維。
以上是就路線方面整合民主派的芻議,至於機制方面,筆者支持用民主初選機制產生參選人的建議。李平前天在「論壇

」對初選機制有詳細介紹及論述,支持民主的朋友可參考。本文總的結論是希望各路民主派在本土旗幟下休兵,集中火

力對付建制派的組織動員力量。
https://www.facebook.com/mrleeyee

周一至周六刊出
李怡
----------------


林保華按:
林榮三先生安息。
自由時報是台灣主體價值言論的中流砥柱。

聯邦集團創辦人 報業大亨 林榮三驟逝
2015年11月29日  台蘋
政商鉅子、報業大亨林榮三昨突傳病逝,《自由時報》是他最重視的產業。中央社

1939~2015 享壽77歲
【綜合報導】聯邦集團、《自由時報》創辦人林榮三,昨天下午因肝腫瘤併發心肺衰竭病逝,享壽77歲。林的親友和員

工指他身體一向硬朗,對他突然過世感到震驚,政商界也紛表哀悼。學者認為,林榮三是非常有使命感的企業主,由於

他強烈的本土意識,讓所經營的《自由》成為本土言論的堡壘。
前總統李登輝曾為林榮三(左)長子林鴻聯證婚。資料照片

馬英九總統素來遭《自由時報》批判,對於林榮三逝世,總統府昨表示,林榮三先生白手起家、創辦事業,展現台灣老

一輩企業家的奮鬥精神,馬總統希望家屬節哀保重。林榮三多年來力挺前總統李登輝,李辦公室昨說,過去未得知林住

院或身體不適,對於林病逝感到驚訝、惋惜。
林榮三在陽明山仰德大道的住家昨晚人車進出頻繁,已有業者送來弔唁的鮮花。林琨凱攝
身家估逾1300億元

林榮三今年被《富比士》雜誌列為全台第9名富豪,估計身家逾1300億元,但房地產業都認為,林在全台坐擁大批土地,

應是真正的「台灣首富」。
林榮三出身新北市蘆洲區,排行老三,大哥是宏國集團創辦人林堉琪、二哥是宏泰集團創辦人林堉璘,家中靠賣米發跡

,之後都踏入房地產業致富,被外界稱為「三重幫」,其中林榮三的聯邦集團靠「瓏山林」建案在北台灣打響知名度,

但也曾傳炒地爭議。
林榮三的事業版圖橫跨房地產、媒體、金融,他也曾投身政界,當過立委、監委和監察院副院長。他在1980年買下地方

報《自強日報》,後更名《自由日報》,再更名《自由時報》。1992年林將觸角伸向金融證券,陸續成立聯邦銀行、聯

邦投信。
《自由》資深員工說,林榮三曾說,在他所有事業中,《自由》是最不賺錢、經營壓力最大的,卻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

資產,在《中時》和《聯合》兩大報獨大的時代,《自由》自詡是為台灣發聲的平台,以「台灣優先、自由第一」的理

念辦報。
林榮三(左起)1992年就任監察院副院長,當時的司法院長林洋港和監察院長黃尊秋到場祝賀。中央社
員工:上月仍露臉

《自由》昨傍晚發出聲明,表示林昨下午2時30分在家安詳離世,兒孫至親隨侍在側,治喪事宜還在由家屬討論中,暫

未定案。
收治林榮三的台大醫院昨表示家屬未授權對外說明病情,不便透露治療細節。據了解,林榮三因肝臟問題,長期在台大

醫院就醫,今年初發現肝腫瘤,曾住院開刀治療,健康一度好轉,一個月前忽感不適,檢查確認是肝癌晚期,台大安排

一般外科團隊主導治療,3周前還邀一位日本肝癌外科權威來台2到3天、提供專業意見,但林病情無起色,前天已只能

靠緊急維生系統維持生命跡象,昨早離院返家,下午辭世。
《自由》一名資深員工說,聽到林過世消息很震驚,8月時林還邀社內主管餐敘,看起來十分硬朗,不需人攙扶,並逐

桌敬酒;9、10月林親自出席報社內部會議,這是報社員工最後一次看到他身影。
林榮三(左二)與政界關係良好,以他父親為名的林建生圖書館1999年剪綵時,多位政要到場。中央社
霸氣「事業沒輸過」

《自由》總編輯胡文輝說,林生活低調,連他也是前晚才知道林的病情不樂觀;他今年曾分別受邀出席林和太太的生日

宴,當時雖覺得林精神狀況略差,但沒想到這麼嚴重。胡回憶,《自由》創報時,林榮三親自邀他擔任政治組長兼副總

編輯,當時林拍胸脯保證:「過去做事業沒失敗過的啦!」霸氣讓他印象深刻。
與林是姻親的展悅建設董事長許東隆說,一個月前的家族聚會,林身體還硬朗,熱情關心每一名晚輩的近況,聽到他過

世,很錯愕。許說,林做事一絲不苟、很有毅力,「他真的熱愛台灣這塊土地,這是我們後輩最佩服的地方」。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昨表達哀悼與敬意,強調林曾任立委、監委,用心服務基層,是台灣發展重大力量。民進黨發言人王

閔生說,林對台灣民主深化貢獻良多,黨主席蔡英文將弔唁。
創「本土言論堡壘」

親民黨主席宋楚瑜曾在任國民黨秘書長時,「阻擋」林榮三爭取監院院長大位的路,林耿耿於懷。宋昨說,對於林先生

深愛台灣的心情感到敬佩,並對家屬表示深沉哀悼與慰問。
立法院長王金平40年前曾與林榮三同時當選立委,他說,林橫跨政商媒,是成功事業家和媒體人,對於他的逝世感到惋

惜。
中正大學傳播系教授胡元輝表示,林榮三是報業史代表人物,由地產、建築跨業辦報,用大筆資金挹注,吸引不少讀者

;林也是非常有使命感的經營者,每天都要親自看社論並主持編輯會議,由於他強烈的本土意識,讓《自由》成為本土

言論的堡壘。
林榮三10多年前已陸續將事業交棒第二代,長子林鴻聯接手聯邦銀行,次子林鴻邦負責《自由》,么子林鴻堯負責瓏山

林建設,長女林歆嬡是瓏山林實業董事長,與林鴻堯共同經營中和福朋喜來登、蘇澳瓏山林飯店。企業內部指,林榮三

過世對公司影響不大。
翻攝網路
林榮三小檔案

生卒:1939/05/27~2015/11/28
身家:41億美元(1333億元台幣)
學歷:台北市私立開南高工高級部、天主教輔仁大學名譽法學博士
經歷:
.聯邦建設、聯邦集團創辦人
.立法委員、監察委員、監察院副院長、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總統府國策顧問
.《自由時報》創辦人、林榮三文化公益基金會創辦人
婚姻狀況:配偶林張素娥,育有3子1女
榮譽事蹟:
.2000年,獲總統李登輝頒贈二等景星勳章
.2008年,獲總統陳水扁頒贈二等卿雲勳章
註:《富比士》公布2015年台灣富豪第9名
----------------


行銷成功《自由》躋身大報
訂報送黃金 切割「台灣人」「中國人」
2015年11月29日  台蘋
《自由時報》創辦人林榮三昨病逝,他旗下產業橫跨媒體、金融、建築、飯店等,被認為是「真正台灣首富」。資料照

【綜合報導】《自由時報》創辦人林榮三事業版圖除建設和金融,最為人知的是媒體業。聯邦集團1980年買下地方報《

自強日報》改名《自由日報》,之後再更名為《自由時報》,經林榮三事必躬親積極參與發展,現為全國四大報之一。

《自由》員工回憶,林榮三交棒前幾乎每天進報社指揮調度,甚至要主筆把社論念給他聽。學者認為,《自由》反映了

經營者林榮三的立場,林也透過《自由》加強國人本土意識,把「台灣人」和「中國人」切開。

《自由》原為中部地方報紙,1986年林榮三將總部遷到北部後,積極朝全國性報紙發展,一般認為1990年代《自由》利

用促銷、送黃金、贈報等手法,加上1996年兩大報《聯合報》和《中國時報》售價一起自10元漲至15元,《自由》並未

調整價格,使《自由》躋身為三大報之一。
聯邦銀行
每晚聽主筆念社論

卓越新聞獎基金會執行長邱家宜指,1988年報禁開放時,言論非親近當權者的報紙,經營規模都不如《中時》、《聯合

》兩大報,在林榮三領導的《自由》加入市場後,他成功的行銷模式在市場佔有一席之地,讓國內報業在《蘋果》進入

台灣前形成三強鼎立局面。
《自由》資深員工指,林榮三曾投入政界,但常受媒體攻擊,因此1993年卸任監院副院長後,就全心投入《自由》經營

,每天午後就進報社,尤其重視社論,常在晚上請太太煮家常菜,邀信任的主管到會議室用餐;每晚還會要主筆逐字念

社論給他聽,他提出意見修改,等到隔天的報紙大樣出來後才回家。
瓏山林飯店
敬重記者給薪大方

一名《自由》資深記者說,林沒讀很多書,所以對記者很敬重,他當年進報社「新生訓練」時,林經過他們身邊忽然站

住,深深一鞠躬,沒講一句話就離開,他嚇一跳,也感受到林對記者的重視。另一資深記者說,2005年林榮三把《自由

》交給次子林鴻邦後,減少進報社頻率,但資深同事偶爾在報社遇到林榮三,林會認人並打氣:「少年仔,要加油!」
台大國家發展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薛雲峰曾在《自由》工作12年,擔任新竹特派員,他回憶,林很疼屬下,20多年前就

給記者起薪4萬2000元、每張照片刊登加300元,曾有同事可月入6、7萬元;也不限同事在職進修,他就是在《自由》任

職時拿到碩士並進修博士。
聯邦建設
「對台民主貢獻大」

薛雲峰認為,林榮三透過報紙,從「非教育體系」加強台灣人的本土意識,把「台灣人」和「中國人」切開,讓台灣人

關心本土文化、環境等,對台灣的民主發展貢獻很大。
曾在《自由》擔任編輯的輔大新聞傳播系副教授陳順孝說,從讀者角度來看,大家都希望媒體超然獨立,但現今媒體常

反映經營者立場,國內四大報的立場其實都很鮮明,才會有許多人投入獨立媒體運動,期待媒體更公共化。
自由時報
《自由時報》小檔案

創辦人:林榮三
董事長、發行人:吳阿明
現任社長:林鴻邦
歷史:1980年林榮三買下地方報紙《自強日報》,並改名《自由日報》,1987年再更名為《自由時報》,現為國內4大報

之一
媒體版圖:平面媒體:《自由時報》、英文《台北時報》(Taipei Times)
網站:《自由電子報》
電視:曾獲核發自由電視台等3張電視執照,但遲未開播,已超過期限失效
官網:http://www.ltn.com.tw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
--------------


林保華按:
從轉型正義角度,挖了軍宅的根子。

蘋論:不照顧軍人的軍宅
2015年11月28日
台蘋

買賣軍宅讓王如玄身陷政治道德與法律規範的爭議,很多人甚至批評王如玄是「踩著眷村老伯伯的血淚賺錢」的無良律

師。執行了20年眷村改建,如王如玄這樣的買賣掮客其實所在多有;軍宅真照顧了軍人嗎?眷改20年改出了什麼問題?

很值得趁此深究。
1996年,國民黨政府提出才30個條文的《國軍老舊眷村改建條例》,在立法院以逐條表決強行通過。這個法案明訂以「

興建住宅照顧原眷戶、中低收入戶及志願役現役軍(士)官、兵,保存眷村文化」為目標,透過「運用國有不適用營地

處理得款」所設置國軍老舊眷村改建基金,在全國各地進行大規模的眷村改建;講白話一點,就是靠出賣國有的眷村土

地與軍隊營舍來籌款改建。

有人說,這作法是「國家出土地,眷戶只負擔營建成本」,但這其實是有點誤解;根據《改建條例》第20條:「原眷戶

可獲之輔助購宅款……依國有土地可計價公告土地現值總額百分之六十九點三為分配總額。」
國家獨厚特定族群

換句話說,不僅改建土地由國家出,若改建之眷地是位於市區,土地公告現值較高者,若干眷戶甚至一毛都不用出就拿

到這市值達數千萬的新大樓住家;而且,官階越高者拿到的房子坪數越大,上將階級的將官拿到現在市值上億的豪宅,

其實相當普遍。
至於眷改基金執行迄今花了國家多少錢呢?根據目前揭露的監察院審計部的資料,該基金執行期間自1997年至2005年,

並編列中央政府國軍老舊眷村改建特別預算歲出達5166億1907萬餘元,將近三分之一的國家年度總預算。
說穿了,這作法與當年18%優惠利率如出一轍,都是以國家資源獨厚特定族群的黨國恩庇侍從政策。儘管是以「照顧弱

勢軍人居住權」為出發點,但不分官階、不辨眷戶經濟與住房狀況的良窳一體適用補貼,加深軍人族群外其他行業者的

相對剝奪感。
軍宅套利見證荒謬

更糟糕的是,當軍宅不是出租式的公共住宅,而是直接進入國家的住宅市場,其公共性已蕩然無存,也讓「照顧弱勢軍

人」的政策初衷毫無延展性。兩代軍人的福利天差地遠,多少好男願意再當兵?
王如玄買賣軍宅套利,適巧見證了過去20年國軍老舊眷村改建政策的荒謬性;它紊亂國家的住宅政策,讓無良建商與各

式海蟑螂在毫無市場機制管控的情況下牟取暴利;更獨厚特定族群,阻礙社會融合與轉型正義的推動。這些軍宅可能照

顧了少數軍人家庭,但付出的社會成本實在太大了。
-------------------


林保華按:
王金平終於被逼上梁山了,這是國民黨願意給他一塊骨頭讓他脫胎換骨的代價。這是檢驗“台骨”的時候了。後續會如

何,繼續觀察。

辣蘋果:國會龍頭戰開打(余艾苔)
2015年11月28日
台蘋

國民黨王金平與民進黨柯建銘非常麻吉,前年的馬王政爭即是導因於王疑似幫柯司法關說,此案讓馬王種下心結,但王

柯情誼卻絲毫未受影響,所以昨王柯兩大立院龍頭互嗆,不少人懷疑,他們是否在演戲?
不論是朱立倫還是蔡英文都把國會改革列為重要政見,朱立倫還要被提名為不分區立委簽下切結書;至於蔡英文,更是

豪氣萬千,一再強調只要明年拿下國會半數,馬上就可以進行改革,不用等到520的政權交接。
藍綠各懷鬼胎

兩黨都要改革國會,但也各懷鬼胎,其中隱含著未來立院龍頭的爭奪角力。先說王金平,他已被提名為不分區第一名,

自然擔負輔選立委重任,雖然外界看衰國民黨立委選情,但若奮力一搏,拼個三黨不過半,「天下大亂,形勢大好」,

在亂局中,王金平不是沒有機會再續任院長。
但是民進黨的柯建銘還有其他諸如陳明文、蘇嘉全等人,對於院長寶座也是蠢蠢欲動,其中老柯選情艱困,一直被對手

指責與王過於親近,王柯協商是大搞密室政治,老柯槓老王,有對外明志之意。
明年大選過後,立院生態勢必重新洗牌,王金平與柯建銘這對哥倆好,屆時如何合縱連橫,只怕有好戲可看。
----------------


林保華按:
共產黨的會多,國民黨的稅多。

蘋中信:經濟慘兮兮 只看到一個「亮點」(謝金河)
2015年11月28日
台蘋

二○一五年即將走入歷史,在年終歲末來盤點「中華民國公司」的營運。這家公司交出了一張很爛的成績單,這包括出

口的爛數字,出口連10個月衰退,其中有連5個月出現2位數衰退,今年前10個月出口衰退9.6%。其次是由出口、投資、

消費組成的GDP成長,台灣在第3季出現罕見的負1.01%,讓今年GDP保一大作戰增添了難度,當然景氣燈號也長期停留

在低檔的14分藍燈……。
總體經濟數字不佳,代表資金流動的金融數據,也都出現令人怵目驚心的警報。例如,中央銀行公布第3季國際收支,

其中金融帳淨流出161.5億美元,這是金融帳連續第21季淨流出,累積淨流出的金額高達2197.6億美元,約7.28兆元台幣。

且近9季每季淨流出金額都超過百億美元,其中今年第3季證券投資淨流出高達226.6億美元,這代表台灣透過經常帳順差

流進來的錢,又透過金融帳流出去,對台灣長期資本的形成與累積造成了重傷害。
金融帳長期淨流出,代表台灣人的理財投資行為都在外面,最具代表性的是海外不動產與股市。這幾年台灣壽險業者大

舉在英國購置資產,富邦人壽連英國著名杜莎蠟像館都買下來。2014年台灣法人及個人海外購置不動產740億元,今年直

逼900億元,2016年上看千億以上,政府愈打房,海外不動產交易愈熱絡。
活躍的錢都在外面

另一個是海外證券投資,除了國人瘋狂投資海外基金逾兆元台幣外,這幾年透過本土券商投資海外股票的複委託金額也

從2012年的7406億元,到2013年破兆,今年前10個月已達1.42兆元,年增23%,已接近去年全年的1.449兆元台幣。除了投

資美股逾5000億元外,盧森堡的4984億元也很驚人。熱門的香港2748億元,也年增38%,新增的陸股投資也增加770億元

。相對台股的落漠,此時大家終於意會到原來台灣活躍的錢都在外面。
台灣在國際收支及總體經濟數字都交出一張很爛的成績單,但卻有一個很亮的亮點,今年稅收可望超徵1700億元。財政

部公布10月稅收1940億元,年增36.2%,累計1至10月稅收1兆8043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368億元,增加最多的項目是綜

合所得稅695億元,企業的營利事業所得稅556億元,前10個月營所稅收逾4000億,已超越去年總和,唯一不理想的只有

證交稅及土增稅。
政府繳出一張爛經濟成績單,代表整個經濟成長陷入瓶頸,企業與個人投資都陷困境。照理說,稅收應受影響才對。不

過,政府稅收有落後性,明年政府總稅收可能受到影響。但今年稅收意外大增,背後代表了幾個意義,一是財長張盛和

展現稅官作風勇於查稅,讓今年稅收大增,今年全年稅收可能逾2.1兆元台幣,資金集中到政府手上,若不能創造再投資

效果,對經濟反而是傷害。
稅收大增十分諷刺

其次是今年富人稅首度上路,很多個人把資產移轉到投資公司,造成企業營所稅大增,企業為了避稅也加發資本公積,

造成去年股利所得大增,綜合所得稅也超徵,今年大家積極避稅,明年政府稅收恐怕不一定會增加。
台灣的爛經濟,眼前最重要的是刺激投資意願,日本安倍政府正積極準備下調企業稅,希望提振企業投資意願。台灣在

爛經濟中意外出現稅收大增的「亮點」,這其實是很大的諷刺,但背後的內涵,更值得大家深思。

財金文化董事長
----------------------


林保華按:
頂新是馬英九大金主,但是馬英九沒有報賬,雖經許多揭發,檢調不搜索,只找頂新等當事人來問,當事人在否認之後

,就說偵辦結束,簽結。因為檢調貴法務部領導,法務部長羅瑩雪是馬英九在紐約大學的保釣師妹。透露見過馬英九私

人賬本的富商(他因為把場地提供馬英九做競選總部而撿到馬英九的賬本)以其他掏空罪名在獄中服刑。

 官指無法證實頂新油有害
台「黑心油」6被告脫罪
港蘋  2015.11.28
  
[■頂新製油前董事長魏應充

去年10月轟動台灣的頂新飼料油案,頂新公司前董事長魏應充被彰化地檢署以違反《食品安全衞生管理法》等5項罪名

,求判30年監禁及沒收公司4.4億元(新台幣,下同,約1億港元)。但經一年審訊,彰化法院昨日一審宣判魏等6名被告

全部無罪,另1名被告另案宣判。檢方表示會上訴。

本案去年10月被揭發,頂新公司生產食用油時向越南大幸福公司進口原料油,但檢方調查後認為,大幸福公司主要經營

飼料油,其原料油用來餵豬,且會加工做成腰果油用來製作瓷磚塗料,其油品根本不符食用標準,不能生產食用油。事

件被媒體揭發後轟動一時。
檢方於去年10月起訴包括58歲的魏應充、頂新製油代理董事長陳茂嘉(43歲)、越南大幸福公司負責人楊振益(56歲)

等人,其中檢方認為魏在40年前就有油品製造經驗,對於油品品質、價格及相關法令應很熟悉,卻為圖謀私利公然犯法

,因此建議對魏應處30年監禁重罰,為台灣食安事件求刑最重案例。
檢方表明會上訴

但魏早前對控罪矢口否認,指公司業務龐大,因組織管理分層太多,否認對事件知情。檢方在比對公司文件及會議資料

後,則仍認定魏明知大幸福油源有問題,仍指示下屬繼續採購,甚至要求團隊評估與大幸福成為戰略夥伴的可行性,犯

罪後更無悔意且把責任推給下屬。
案件由彰化法院3位法官審理,昨日下午一審宣判魏等6名被告無罪,另1名頂新員工被告則另案宣判。法官指出多項理

由支持判決,包括檢方檢驗油的方法不適用於對比衞生安全標準、無法舉證油品原料是由病死豬熬製,以及現存證據無

法證實頂新油品危害人體等。而檢方已表明會上訴。
頂新於2013年曾被揭發生產食用油含銅葉綠素,去年9月又被揭發旗下味全公司多項產品被查出使用問題油製造;10月又

發生飼料油事件,一年被踢爆3次黑心油,頂新連同旗下正義、味全公司生產的食品紛紛「中招」。事件令台灣輿論譁

然,公司信譽幾乎蕩然無存。魏一度被羈押104天,後以3億元(約7千萬港元)保釋候查。昨午他未有到場聆聽判決。
台灣《蘋果日報》
頂新油案被告

頂新製油前董事長魏應充
 求刑︰30年 一審判決︰無罪

頂新董事長陳茂嘉
 求刑︰18年 一審判決︰無罪

頂新製油前總經理常梅峯
 求刑︰25年 一審判決︰無罪

大幸福公司負責人楊振益
 求刑︰18年 一審判決︰無罪

頂新製油屏東前廠長曾啟明
 求刑︰無具體刑度 一審判決︰無罪

頂新製油屏東廠前品管組長蔡俊勇
 求刑︰無具體刑度 一審判決︰無罪

頂新製油總部管理課辦事員江淑端
 求刑︰無具體刑度 一審判決︰另案宣判
資料來源:台灣《蘋果日報》
----------------


林保華按:
要想不付出任何代價而提升台灣國家地位,不但是井蛙之見,也是自私心理。某些對美國的攻擊,是台灣統派迎合中國

之舉!

台灣國際觀的中國化(李中志)
2015年11月28日
台蘋

馬英九政府的無能固然讓民進黨重回執政之路縮短了好幾哩,然而在過度舒適的反馬與反中的論述裡,卻忽略一個十分

危險的趨勢,我們的國際觀不但沒有去中國化,反而已經進一步中國化了。馬總統在世界的矚目下向中國領導人表明「

一中原則」並自限獨立的選項為國內法所不容,如此不知輕重,只是一個等而下之明顯的極端,然而潛意識裡,我們是

否已去美入中,讓我們在瞬息萬變的國際局勢裡,別說扮演一個被看見的角色,我們還能掌握國際勢力間爾虞我詐的實

況,而不自我傷害嗎?
充斥中國憤青語言

以這一波的反恐局勢為例,台灣似乎完全不知道要把自己擺在哪裡,對國際新聞囫圇吞棗,用去脈絡化的直覺來理解中

東局勢。只看到俄國總統普丁抓住氣氛,一方面高調誓言消滅伊斯蘭國,一改過去的曖昧態度,一方面順勢數落美國的

中東政策,要藉此取回中東事務主導權的意圖十分明顯。然而普丁舌粲蓮花的話語,除了在簡體字中文世界再創反美帝

高潮,得到不少憤青叫好外,各國的反應有如馬耳東風。奇怪的是,台灣部分報紙的社論投書,乃至於網路社群,竟也

充斥不少譴責美帝,吹捧普丁的左謬言論,完全是中國憤青的語言。
輿論首度傾中警訊

美國總統歐巴馬對敘利亞內戰的戰略當然可以大加批評,進退失據的確充滿問題,連他自己的前國務卿希拉蕊為了選舉

都企圖做出區隔,對歐巴馬處理伊斯蘭國的策略顯然不具信心。
在這樣的氛圍下,當歐巴馬把台灣放入一連串反恐的合作名單中時,我們實在也不清楚這是什麼意涵。不可能只是攤錢

,或許只是口惠,也可能是一個外交訊號,我們不得而知。我們是不是應該先要求政府在第一時間把美國的意圖弄清楚

?如果符合我們的利益,就告訴國人如何配合,如果不是,則要以台灣的利益為優先提出抗議,畢竟台灣不是一個被美

國承認且主權被刻意壓制的國家,這是必須要有的敏感,也是政府的責任,然而我們的政客捨此不為。
在美國企圖重返亞洲的脈絡下,於這樣的場景點名台灣,肯定比馬習會後桌上名牌印個小國旗重要無數倍,但馬總統津

津樂道小國旗的創舉,而對美國總統不尋常地提及台灣假裝沒聽見。人民只好各自解讀,一旦見到台灣被伊斯蘭國列入

攻擊的名單,調侃的有之,抱怨的有之,惶恐的有之,政客還帶頭歇斯底里大罵美國「太爛了」,竟還贏得不少叫好,

另一方面卻又望著中國一家親,同一批人叫好認同,十分錯亂。
這不只是操弄民粹而已,也不只是政客沒有帶領國家涉足國際事務的眼界,這是戰後台灣輿論首度出現向中國觀點傾斜

的警訊。先不論我們是否要繼續深化民主的價值取捨,靠向反美的中國我們就會比較安全嗎?有什麼證據顯示伊斯蘭國

把台灣列入是因為歐巴馬視台灣為一個參與反恐的實體,而不是馬總統把台灣人和中國人搞混的結果?

美國伊利諾州立大學教授
北美台灣人教授協會會員
----------------------


林保華按:
這個17年的騙局中共自己招認了。美國已經仁至義盡,連當時的紐約市長朱利安尼都給她在時代廣場跨年盛會中按電鈕

的殊榮,還被中共利用來煽動反美情緒。

 踏板踩錯位致摔癱 撤軟墊指控無根據
新華社斥桑蘭撒謊17年
 港蘋  2015.11.28
 
■新華社引新證據,指桑蘭(方框)當年跳馬出事是自己造成的。而羅馬尼亞教練貝魯(箭嘴示)站在遠處。
 
官方新華社突然拿17年前代表中國參賽受傷癱瘓的前體操運動員桑蘭當話題,指她17年來一直指控外隊教練在她起跳前

撤墊,導致她摔傷,但新證據顯示指控無據,桑蘭「撒謊了17年」。因桑蘭一直被官方奉為旗幟人物,獲榮譽無數,官

媒「砍旗」惹關注。桑蘭則斥新華社「潑髒水忘記職業精神」。
新華社前日發佈《撤墊子指控沒有根據:桑蘭摔傷真相調查》稱,桑蘭17年來一直指控羅馬尼亞體操隊教練貝魯

(Octavian Belu)在她起跳前去撤墊,致她摔傷;但美國一位運動科學家通過分析錄像得出結論:導致桑蘭摔傷直接原

因是她踩錯踏板部位,比通常靠前20厘米,造成了她的殘疾。
 ■桑蘭倒地不起,致頸部骨折高位截癱。
桑蘭:潑髒水忘職業精神

報道認為貝魯不僅沒有撤墊,還是桑蘭摔傷後第一個走到她身邊幫助她的人。過去17年桑蘭在媒體和法庭上不停指控貝

魯撤墊,卻從不提供任何證據。以這樣方式指控自己在危難之時第一個出手相救的人,是外人難以接受的。桑蘭的指控

跨出了國門,指控的對象從貝魯開始,衍生出數十個機構和個人,涉及外國人、中國人和海外華人。文章還批評桑蘭在

跨國起訴書中,如此向美國法庭介紹自己:全國青聯委員、2008年北京奧運申辦大使、對誠信要求很高的體育彩票形象

代言人,她的故事被收入中國小學語文教科書等;把自己包裝成中國的社會名流。文章雖然未有就此下結論,但對桑蘭

的不滿溢於文章言表,且指這種影響「仍在持續中」。
「不出意料,有人繼續拿錄像截圖做文章,僅僅憑借幾張截圖就下了結論。」昨日桑蘭在微博反駁新華社,稱該社「完

全可以採訪下一些在場的人,或卡特教練等」,「你們如此窮追不捨,是何用意?潑髒水也不應該忘記職業精神吧。因

為這個日子還不過了?妄想!」
1998年7月22日,桑蘭代表中國赴美參加友好運動會,在練習跳馬動作時不慎頭先着地,當場頸部骨折高位癱瘓;受傷後

中美各方全力救治,美方民間人士還主動助她赴美治療。後她起訴幫助她的家庭有人強姦她;又起訴美方組織者索償18

億美元(139.5億港元),但美法庭拒絕受理,最終桑蘭一無所獲。17年來中國官方則給她諸多榮譽,名噪一時。
新華網/新浪網
桑蘭小檔案

年齡:34歲
原籍:浙江寧波
家庭:與丈夫黃健育有一子
簡歷:
‧5歲學習體操
‧7歲入選浙江省體操隊
‧12歲入選國家體操隊
‧16歲曾獲全國體操錦標賽跳馬金牌
‧17歲在紐約參賽時頸椎骨折高位截癱(經治療部份康復可坐輪椅行動)
‧傷後17年來曾起訴索賠18億美元,但不被受理

官方榮譽:
‧北京申奧大使
‧京奧火炬手
‧京奧官網特約記者
‧中國體育旗幟人物
‧全國優秀共青團員
‧保送北大新聞系讀書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
-------------------


港媒:1200名中國富人涉移民加拿大造假面臨驅逐
(博訊北京時間2015年11月28日 轉載)

參考消息網11月28日報導港媒稱,溫哥華移民顧問王迅(音)因策劃加拿大歷史上最大的移民騙局而入獄,此案涉及範

圍之廣令人震驚。2015年10月23 日,現年46歲的王迅因策劃近乎工業規模的騙局被判7年監禁。他曾幫助富有的中國客

戶維持加拿大永久居民身份,然後獲得公民身份。


香港《南華早報》網站11月25日報導稱,在此案中,大量真實和偽造的中國護照被寄到加拿大,再由專業的偽造者進行

篡改,使其看上去像護照持有者一直在加 拿大生活,而實際上他們在中國生活。王迅還讓其客戶在自己的公司掛職,並

為他們印製名片和工資單。更嚴重的是,他給富有客戶虛開的工資極低,以至於他們可 以申領加拿大政府為窮人提供的

稅收優惠。

報導稱,來自學校和律師的信件以及租賃協議也都是偽造的。此外,他還偽造了郵寄地址和電話號碼。

從2006年開始直到2014年被捕,王迅及其在兩家未經註冊的移民諮詢公司的同事幫助1200名客戶違法獲得了移民身份。

不列顛哥倫比亞省法院發現,這些客戶為王迅的非法服務支付了1000萬加元(約合4801萬元人民幣——本網注)。

報導稱,但此案最重要的方面既不是騙局的規模,也不是其複雜和大膽程度,而是其客戶的移民動機。

通常,大眾所理解的移民騙局都涉及使用各種手段,使不符合條件的人能在加拿大生活和工作。

但奇怪的是,在此案中,王迅的客戶在已經獲得永久居民身份並完全符合移民條件的情況下,卻花費數萬加元以避免在

加拿大生活。

理解這種動機是理解為什麼王迅的客戶源源不斷的關鍵。

王迅的客戶希望維持永久居民身份,但又不想在加拿大生活,因為他們的工作和生意在中國。而通過偽造在加拿大生活

的資料,他們就能最終獲得加拿大公民身份及其所有特權——包括最終真正在加拿大生活。

報導稱,這些人想移民加拿大但又認為在加拿大生活是一種負擔或希望避免在加拿大生活,這聽上去也許有點兒奇怪,

但這種觀念在中國的移民圈非常普遍,被稱為 “移民監”。“移民監”是指,在申請公民身份之前必須在加拿大生活的

時間(以前是6年,現在是4年)。加拿大護照被視為“出獄卡”。

需要強調的是,並不是所有中國移民都有這種觀念,只有那些在中國擁有更多機會的移民才有這種觀念。這並不是國籍

或種族的問題,而是移民身份和財富商品化的問題。

對王迅的訴訟並未說明,其客戶是通過哪些具體的移民專案抵達加拿大的,但他們被檢察官形容為“富有的”。一名常

年從事中國移民業務的加拿大業內消息人士說:“最大的一類顯然是投資移民。”

他所指的是,已被廢止的“投資移民項目”和仍在運作的“魁北克投資移民項目”。事實上,這些專案將加拿大永久居

民身份明碼標價出售,任何擁有160萬加元資產並願意在5年內對加拿大進行80萬加元“投資”的人均可獲得。

這名消息人士說,王迅一案並不讓他吃驚,“儘管此案涉及範圍相當廣”。

但他表示,此案表明了管理移民專案的內在難度。這些移民項目促使人們將永久居民身份和公民身份視為可以被買賣的

商品。而且,對一些富有的移民來說,“更大的騙局”從他們偽造在加拿大生活資料那一刻就開始了。

他說:“它說明了一個事實:這些經濟移民中許多自始至終都是通過移民造假來獲得身份的。但這種更大的騙局並不那

麼容易被證明‧‧‧‧‧‧這涉及到動機問 題。沒有文件(能夠證明這一點)。但在中國成為(加拿大)商業移民主要

來源20年以來,加拿大政治家應該已經注意到,事實上,這些‘宇航員’爸爸絕大多數 並不在加拿大生活。其中大多數

也從未想過要在加拿大生活。他們的目標就是讓妻子和孩子在加拿大生活。”

加拿大前駐華大使馬大維(大衛‧穆羅尼)在其有關中加關係的新書《中間力量,中央王國》中說,投資移民回到中國

賺錢的問題是加拿大自己造成的。他說:“在公民身份被作為一項商業提案提供給這些新移民後,他們經常因為將公民

身份視為一項商業提案而受到批評。”

馬大維說:“我們一直在依賴一種並不可靠的觀點,即在預測一名移民能否快樂、成功地適應加拿大生活的可能性時,

申請者的資本淨值是最可靠的指標之一。”

報導稱,他說:“毫無疑問,這忽視了吸引人們來到加拿大的首要原因:生活品質和價值觀。”

王迅一案仍在發酵。他的7名前同事也已受到起訴:其中2人在逃,另外5人將於本月出庭。

報導稱,至於王迅1200名客戶的命運,雷吉‧哈裏斯法官在判決書中警告說:“我認為,移民管理部門將不得不重新評

估所有相關人員的條件,其中一些人很有可能被驅逐出加拿大。” (博訊 boxun.com)
243010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ngFengComm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