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3 14《綠色參考》
(林保華主編;提供林保華等人的評論與綠媒以外的信息。)
全文刊於林保華部落格:http://lingfengcomment.pixnet.net/blog


綠參:倒習不謀而盟 四股勢力混戰任志強事件;新華社報導“中國最後領導人習近平”;83.2%日人對中國沒好感創新高;聯合報民調:73%自認是「台灣人」;台灣的川普;蘇起:大陸對台態度「完全緊縮,不留任何幻想」;港生畢業難搵工 僅10%留台發展;香港五大學生會 生力軍接力抗爭


倒習不謀而盟 四股勢力混戰任志強事件
2016-03-14 《明鏡新聞》

紅二代任志強炮轟習近平“黨媒必須姓 黨”言論一事自2016年2月中下旬以來鬧得沸沸揚揚。在多家官媒對任一陣猛批之後,風向忽轉,不但中紀委網站登文號召應廣開言路;對於任志強的處理也被 叫停。今天“明鏡書刊”節目我們請來《外參》雜誌主編賀蘭若女士給大家詳細介紹《外參》第71期的內容:四股勢力混戰任志強事件,吹響十九大前倒習力量集 結號角。


法廣:請問是哪四股勢力參與了任志強事件的混戰呢?

賀蘭若:參與混戰的四股勢力分別指的是劉雲山領導的宣傳系統、共青團派、習近平勢力和王岐山的紀委系。

法廣:劉雲山的“宣傳王國”在任志強事件中扮演了怎樣的角色呢?

賀蘭若:劉雲山及其領導的宣傳系統此次對任志強大批特批,為的是藉機挑起一波“文革式”大批鬥,離間習近平與王岐山關係,從而引發中共黨內勢力的分裂。
在對任志強的批判中,隸屬於北京市委的千龍網是最活躍的媒體之一。細讀千龍網發表的《誰給了任志強反黨的底氣》就會發現,這篇文章明是批任,實際上是將矛頭指向了王岐山。文章提到任志強“半夜三更喜歡給領導打電話”——這裏的領導指的就是王岐山。

法廣:劉雲山為什麼要借任志強事件給習近平製造麻煩,並且打擊王岐山呢?

賀蘭若:劉雲山掌控宣傳系統多年,党媒已經成了他的私人領地。習近平此次視察中央媒體,提出“黨媒必須姓黨”,其真正含義是說“黨媒不能姓劉”,準備從劉雲山手裏收回對宣傳系統的控制權。

另一方面,王岐山的中紀委2016年工作重點之一是清查令計畫的餘黨,除了中央辦公廳系統,中宣部及中央幾大媒體——尤其是新華社和中央電視臺都是重點清查對象。
為了避免自己的“宣傳王國”像周永康的“政法王國”那樣出現坍塌;同是也為了保護被戴相龍女婿車峰咬出的兒子劉樂飛;劉雲山企圖借任志強事件,一方面給習近平製造麻煩,另一方面反制王岐山。


法廣:共青團派為什麼也加入了這場混戰呢?

賀蘭若:共青團派和任志強有舊仇,之前任志強與團中央關於共產主義接班人的論戰實際上是幫了太子党;因此,共青團派這次找到了復仇機會,不僅對任落井下石,也有報復太子党之意。

本期《外參》還援引分析人士的話說,在習王反腐的幾輪打擊下,共青團派日漸式微,眾多成員紛紛落馬。此次任志強事件發生後,共青團派急於通過其媒體高調抨擊任志強,向習表態效忠,希圖挽回習總的信任——但恐怕又是幫倒忙、拍馬屁拍到馬蹄上,再次碰了一鼻子灰!


法廣:習近平的勢力在這場混戰中又扮演了什麼角色呢?

賀 蘭若:習近平勢力摻和到任志強事件中,是因為有些人出於護主之故,樂得看見宣傳系和共青團系通過打任志強為難王岐山。為什麼習的人喜歡看王岐山的洋相呢? 因為這些人既不容習李體制,也不允許出現習王體制;他們想讓王岐山在十九大退休。所以,習近平的人也在利用打任志強來牽制王岐山。


法廣:腹背受敵的王岐山及中紀委系統是如何進行反擊的呢?

賀蘭若:在王岐山的授意下,中紀委網站轉發了《中國紀檢監察報》發表的《千人之諾諾,不如一士之諤諤》一文,對宣傳系和共青團派發出了“立即刹車”的警告。

之前,在宣傳系和共青團派的強大壓力下,北京市西城區委曾下發《關於正確認識任志強嚴重違紀問題的通知》,稱要對任進行嚴肅處理——此事也被習王以“目前應以關注‘兩會’為主”的理由叫停。


法廣:任志強事件給習近平帶來怎樣的影響呢?

賀蘭若:現在,習近平只要說點有左傾味道的話,就會被宣傳系統利用放大;而他關於紀念胡耀邦、高崗和羅青長的講話卻被官媒壓著不報。幾年下來,宣傳系統已經成功地將習近平塑造成了中國新獨裁者、“毛澤東第二”和“人民公敵”。

習近平已經分不出什麼是對他的高級黑,什麼是對他表忠心了;同時,所有被收拾的人的爛帳全被算在他的頭上。習近平獨裁者還沒有當上,就已經被罵得狗血噴頭了。
更為重要的一點是,此次任志強事件引發了倒習力量的集結。


法廣:為什麼說任志強事件引發了倒習力量的集結呢?

賀蘭若:就在習近平與王岐山聯手阻止了對任志強的“文革”式大批鬥和圍剿後,中共內部某些政治勢力又捅出了一封署名“忠誠的共產黨員”” ,要習近平辭職的公開信。公開信指責習破壞“一國兩制”、外交內政問題進退失據、經濟政策更使得千萬人民蒙受不菲的損失。

本期《外參》雜誌援引中國政治觀察人士的觀點認為,這封公開信拉開了十九大召開前中共內部派系鬥爭的序幕,打響倒習的第一槍。


法廣:為什麼中共內部各派系之間的鬥爭現在進入了白熱化呢?

賀蘭若:中共各派系勢力已經為在十九大上奪權開始佈局了。習近平這幾年的強人作風和集權引起黨內反彈,各派勢力正在考慮如何制約習近平、削習的權——甚至有可能用勃列日涅夫對付赫魯雪夫的方法把習近平趕下臺。

目前,把習近平趕下臺的力量正在集結,力爭共推弱主,在中共十九大上取代習近平——而弱主的最佳人選就是現任國務院總理李克強。

法廣網址:http://cn.rfi.fr/
--------------


中宣超級黑?新華社報導“中國最後領導人習近平”
請看博訊熱點:習近平觀察
(博訊北京時間2016年3月14日 首發 - 支援此文作者/記者)
    昨天博聞社獨家披露中宣部長劉奇葆可能會提早下課,中宣系統或許可能在言論控制上鬆動。北京時間13日晚5點左右,新華社發表題為“記者手記:從 昆泰酒店內外尋中國經濟信心”的報導,文中有這樣一句:“中國最後領導人習近平在今年的兩會上表示,中國發展一時一事會有波動,但長遠看還是東風浩蕩。” 博訊記者在14日淩晨查閱,新浪網還沒更正。
    雖然此事不排除筆誤,但許多官方網站都刊發,而且持久性沒修改,其是否有內幕,還不得而知。以下是搜索和文章截圖。
    
[博訊首發,轉載請注明出處]- 支援此文作者/記者(博訊 boxun.com)
1730234
------------


林保華按:
這是必然趨勢。我不曉得現在有哪些國家對中國有好感。大概只有中國對中國有好感吧?

 83.2%日人對中國沒好感創新高

港蘋

日本政府公佈最新的《外交輿論調查》報告顯示,日本國民對中國沒有好感比例達83.2%,創有史以來最高紀錄。日媒指,原因或因中國在釣魚台和南海的動作所致。此外,日方已決定任命中國通、現駐土耳其大使的橫井裕,接替木寺昌人出任駐華大使。
日本共同社報道,前日由日內閣府做的民調結果顯示,國民對中國「沒有好感」的比例達83.2%,比前年10月的調查升了0.1個百分點,創下迄今最高紀錄。原因可能受中國在釣魚台(日稱尖閣列島)和南海活動影響。日本民間智庫「言論NPO」工藤泰志認為,這顯示政府為改善關係的努力沒獲國民理解。
民調還顯示,認為目前日中關係「良好」和「還算好」為9.5%,認為「不好」和「不算好」為85.7%。而對美有好感的比例為84.4%;對俄羅斯有好感為17.4%,沒有好感為79.3%;對南韓有好感為33.0%,沒好感為64.7%,對南韓感情改善可能受去年日韓就慰安婦問題達成共識影響。
日遣中國通任駐華大使

有關調查今年1月進行,共3,000人受訪,以面談方式進行,回答率60%。有關民調結果引中國網民熱議。有網民指「連人家的馬桶都愛之如命,人家怎麼會看得起你!」
另據報道,日政府已確定對駐華大使換馬,駐土耳其大使橫井裕接替現任駐華大使木寺昌人,出任新的駐華大使。橫井裕先後任外務省中國課長、駐美國公使、駐中國公使等,被譽為中國通。
共同社/觀察網
橫井裕小檔案

年齡:61歲
學歷:東京大學畢業
經歷:
1979年,進入外務省(派往中國學中文);先後出任外務省中國課長、駐美國公使(負責經濟)、駐上海總領事、駐中國公使、外務省發言人
2012年,任駐土耳其大使
2016年5月,預計就任駐華大使
資料來源:日本新聞網
----------


聯合報民調:73%自認是「台灣人」,自覺是「中國人」的只剩...
2016/03/14 12:06:00 發表於 | 社會

自認是台灣人的比率從民國85年調查的44%、民國95年調查的55%,攀升到本次調查的73%,創近20年來調查新高。

隨著時代變遷,經歷李登輝、陳水扁與馬英九三朝,台灣民眾的國族認同也隨之推移。據《聯合報》最新民調,「國族認同」方面,自認是「台灣人」的比率來到73%,創調查以來的新高;自覺是「中國人」的比率則持續探底,僅剩11%;另有10%受訪者認為自己既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

聯合報導,過去二十餘年,台灣民眾的身分與國族認同已發生了顛覆性的嬗變,其間國家領導人的言行是否發生了指導性作用,是一個披著神秘薄紗的命題。李登輝罩著統一的外衣不斷對外試探,陳水扁直接用一中一台衝撞,馬英九則以九二共識與對岸共處;蔡英文的下一著棋,將牽動兩千三百萬人的共同命運。

李登輝無疑是個要角,認同的飄移與波瀾由他開始,他曾制定「國家統一綱領」,卻又低吟「生為台灣人的悲哀」。「去中國化」教育是陳水扁最重大的認同工程,他依據「同心圓史觀」研定的高中歷史「九五課綱」可以說是對認同的劇烈衝撞。

當年「九五課綱」主導者、現仍是中研院院士的杜正勝表示,認同並不是總統一人說了就算,馬英九上台後不是極力表現要統一的趨向嗎,為什麼主張獨立的人卻更多了?馬英九任內台灣人的認同走向確與馬的政策意志完全背離 ,正是一個典型的悖論。

聯合報導,觀察近20年來民眾對國族認同的意向變化,自認是台灣人的比率從民國85年調查的44%、民國95年調查的55%,攀升到本次調查的73%,創近20年來調查新高。

覺得自己是中國人的比率,則由20年前的31%、10年前的20%,降至這次調查的11%,是歷次調查新低。另外,本次調查也有10%的人認為自己既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1%覺得台灣人就是中國人, 6%無意見。

至於對台灣前途的看法,本次調查發現,有1成9希望儘快獨立,1成7傾向維持現況以後再獨立,4%主張急統,8%主張緩統,4成6希望永遠維持現狀,另有6%無意見。從世代差異看,各世代中以20到29歲年輕族群自認是台灣人的比率最高(8成5),主張急獨(2成9)及緩獨(2成5)的比率也都高於30歲以上族群。

ps. 本次民調成功訪問了1019位成年民眾,在95%的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在正負3.1%以內。

自由報導,台灣指標民調公司14日上午也公布最新民調指出,「兩岸同屬一中」如果是同屬中華人民共和國,9.2%民眾表示能接受、81.6%不能接受,9.2%未明確表態。經交叉分析愈年輕者愈不能接受,同時泛藍立場民眾也與整體受訪者意見相近(17.9%能接受、75.2%不能接受)。

至於「兩岸同屬一中」如果同屬中華民國,有28.8%民眾表示接受、60.0%不能接受,11.2%未明確表態。經交叉分析愈年輕者愈不能夠接受,泛藍民眾54.3%接受、39.0%不能接受,泛綠民眾14.2%接受、81.8%不能接受,中立民眾25.4%接受、53.2%不能接受。

螢幕快照 2016-03-14 下午12.01.26

ps.本調查是TISR台灣指標民調公司在2016年3月10日至11日進行,經隨機跳號抽樣及電腦輔助人員電話訪問,完訪1000位居住在台澎金馬、年滿20歲民眾,在95%信賴水準時抽樣誤差最大值為±3.1%。上述各項調查結果已對受訪者性別、居住縣市、年齡、教育程度等項,進行樣本代表性檢定與加權處理。
------------


林保華按:
無權無錢,國民黨將窮得只剩“中國”兩字。

司馬觀點:台灣的川普(江春男)
2016年03月14日
更多專欄文章

黨產是國民黨的重大包袱,現在國民黨補選主席,聲勢最高的洪秀柱,對黨產的態度還是相當保守,說要由黨員投票決定最後用途,好像還嫌敗得不夠徹底。
據說,國民黨的黨產現在只剩160多億,扣除人事退休支出,能夠歸公的頂多只有20多億,令人難以置信。不過,當務之急是趕快通過立法,成立獨立調查小組,徹查過去20年來的黨產內幕,否則國民黨難有翻身之一天。
大老全袖手旁觀

四位黨主席候選人之中,陳學聖和黃敏惠兩人屬本土派,強調國民黨的民主化和內造化,路線比較明朗。
洪秀柱卻仍然以捍衛中華民國為己任,好像這是國民黨的專利,可惜,現在的民進黨也在維護中華民國的憲政秩序,不必洪秀柱偏勞。
洪秀柱因為背離主流民意,被前主席朱立倫硬拉下來,現在敗部復活,要翻轉命運,更上一層樓,國民黨一旦落在她手中,如何爭取台灣民心,需要極大的想像力。
美國的川普的言論立場和行事作風,甚受爭議,違反美國主流價值,如果初選過關,共和黨形象必受重創,但他一路猛攻,黨內同志望之披靡,共和黨各派大老備感驚慌,開始聯手圍堵。
洪秀柱有點像國民黨的川普。但國民黨大老全袖手旁觀,處變不驚,所有大老和下台的重量級立委,沒一人出來講過一句人話。這個黨的生死存亡,跟他們已無瓜葛,他們與黨的緣分已了。
他們以前都以國父信徒自居,一輩子靠黨吃飯升官,但現在政權沒了,黨產也被吃光了,要理這個黨幹嘛?
--------------


林保華按:
為虎作倀。貿易從來是兩利的,中國如果不怕自己的經濟也受損害,那就來吧。快快,別光說不練。

 蘇起談兩岸:大陸對台態度「完全緊縮,不留任何幻想」貨貿可能沒了
中央社 2016年03月13日 19:35

蘇起(余志偉攝)

國安會前秘書長蘇起說,觀察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說法,大陸現在對台態度是緊縮的,大陸官員對貨貿則持「這不完全是經濟問題,是主權跟政治問題」。他說,「貨貿可能沒有了」。
台灣有「天然獨」,大陸有「天然統」

蘇起說,大陸知道並理解台灣有「天然獨」現象,但認為這是「政黨加工」的。另一方面,大陸也有「天然統」,這些年輕人對台態度「很鷹派」,他們認為大陸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態度軟弱,戲稱為「跪台辦」。大陸「天然統」們也會影響大陸的對台決策。

國家安全會議前秘書長蘇起2月率團赴北京、上海訪問,團員涵蓋國內知名兩岸學者及朝野人士。他返台後日前接受中央社訪問時表示,北京對台「完全緊縮,不留任何幻想」。

蘇起透露,2月下旬到大陸訪問時,曾當面詢問大陸商務部副部長王受文「貨貿可否在520前完成」,商務部當時回應「這不完全是經濟問題,是主權跟政治問題」。蘇起心裡想法是「貨貿被砍掉了,沒有了」。
台灣議題對大陸是「永遠的痛」

他表示,台灣議題對大陸內部來講是一個「永遠的痛」,大陸覺得「中國沒有統一,剩下最後一塊」,而涉台議題又和香港、西藏、新疆有關,這幾個是連在一起的。

另一方面,習近平有很長的對台經驗,在福建待了17年、上海待了5年,假如習近平任內台灣好像要「分裂」出去,習近平承受「台灣怎麼會搞成這樣?」的內部壓力非常大。
「台灣怎麼會搞成這樣?」習近平壓力非常大

蘇起認為,習近平在全國人大開幕當天就發表對台談話,等於要把調子定下來,以和緩2、3000名委員與代表對台的強烈情緒,「避免兩會搞得很雜、很亂」,所以就先定調對台政策方針。

蘇起觀察,習近平講完後,中共黨媒人民日報、中國中央電視台立刻對內傳播,「高層講到那麼高,話講那麼重」,又透過官媒散播到草根,看台灣是否能夠調整、表態一下。

他猜測,大陸不想給外界或老百姓好像兩岸關係又放鬆了的印象,「應該是緊的,非常清楚」,所以兩岸貨品貿易協議如果現在談完,會給人一種「鬆的感覺」,大陸現在不想留下任何幻想空間。

他說,大陸外交部長王毅在美國提到「憲法說」時就表示,希望綠營「以自己的方式」表明願意繼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就是要總統當選人蔡英文參考台灣之前以九二共識、國統綱領等方式,表達對兩岸關係的定位與看法。
「大陸現在就在逼我們,因為覺得拖不下去了」

即使蔡英文已經多次說過,不會接受大陸所謂的「一個中國」,但蘇起表示,從大陸目前的說法和作法來看,「大陸還沒有完全放棄希望,大陸現在就在逼我們,因為覺得拖不下去了。」

蘇起也憂心指出,習近平上台後喊出以民族主義為主的「中國夢」,而不是社會主義夢,「中國夢要跟台灣的天然獨兩個對抗,怎麼辦呢?」
「大陸人民若變成台灣的仇人,台灣永遠不安全。」

他認為,兩岸,特別是人民間的關係千萬不能破壞,這與兩岸政黨、政府間打交道是另一回事,「一定要把大陸人民變成朋友,大陸人民若變成台灣的仇人,台灣永遠不安全。」

中國大陸第12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4次會議5日開幕,習近平當天下午出席上海代表團會議時表示,「堅決遏制任何形式的台獨分裂行徑,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絕不讓國家分裂的歷史悲劇重演。」
--------------


林保華按:
哈哈,各有利弊啊。錢當然是香港多。但是居住環境,消費水平,尤其自由民主,不用看中國與梁振英的臉色,當然是台灣好。民進黨執政後,經濟民政一定會好轉,我有信心。

 失業率高 讀文科競爭大 
港生畢業難搵工 僅10%留台發展
港蘋
 ■逢甲大學大三生區子珊指台灣生活較香港舒服,考慮留在當地做記者。朱永倫攝

【負笈台灣(二之二)】
記者曾昭坪、朱永倫台灣直擊
在台港生畢業後,究竟留台發展或回港工作?現時港生若想留台工作,大部份可透過工作評點配額制申請,但統計顯示目前僅約一成在台港生畢業後會申請留台工作。何解?除了當地青年失業率高,有指學科錯配,也是導致搵工難的因素之一,因當地渴求科技、金融等專業人才,但港生卻多選文科!另外,工資水平、家人意願亦是港生考慮因素。
[ ■大葉大學大四生陸艷雯指港人工高但競爭激烈,仍未決定是否回港。

台灣當局於2014年7月開始實施工作評點配額制,評點項目包括學歷、人工、語文能力和工作是否配合政府政策等,畢業僑生累積點數須達70點或以上,並由僱主代為申請,才可留台工作。除農林漁務、土石採礦和公共行政等,基本所有行業港生都可申請。新制推出至今,申請人次並未足額,各地僑生累計僅2,139人申請,當中187人為港生,最終149人獲准留台。若以每年約1,500港生畢業計,即只有約一成留台。
 ■近年多港生赴台留學,但畢業後搵工不易;圖為國立臺灣大學畢業生。 資料圖片
IT金融人才吃香

去年成立的台灣行政院全球攬才中心正主力在十大關鍵領域上招攬人才,大部份均屬科技IT及金融行業。該中心組長陳明珠指現時港生來台多選讀人文學科,但當地則需要理工、商業及醫學衞生方面人才;統計顯示,過往留台港生中最多人從事綜合商業批發和電腦系統設計等行業。
學科錯配,加上當地青年失業率高企,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博士2年級港生江曉輝坦言備受就業問題困擾:「我想喺台灣搵教席。」但若要在台考高中或以下教師證則需要台灣國民身份,畢業港生只能做代課老師,「或者喺大學先做『講師仔』……但其實台『流浪博士』有很多,搵呢啲教席都唔容易」。
家人意願也是港生考慮是否留台因素,江曉輝指其認識的港生回港找工作較多:「始終家人喺香港。」大葉大學歐語系大四生陸艷雯指亦說:「離開屋企幾年,媽咪希望我返香港,屋企人想我返就返。」
去年本港大學畢業生平均起薪為10,000至12,000港元,較留台港生平均32,890新台幣(約7,700港元)為高。陸艷雯指想在外企做行政工作,香港人工較台高,但競爭也較激烈:「同埋台灣買樓比較易,自己最終目標係想有車有樓……𠵱家都仲係十五十六。」
有學生冀延遲畢業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讀音樂系二年級的馬文慧認為,在台找工作不易,指較希望回港發展:「返到香港總有公司或者行業需要我哋呢啲人才,有聽過學長學姐畢業後(喺台灣)難搵工,之前都有新聞話畢業生希望延遲畢業,驚一出嚟社會搵唔到工。」
逢甲大學讀外國語文的大三生區子珊則指畢業後想留台發展,因已大致適應台灣環境,覺得台灣生活比較舒服,香港生活卻太緊張:「完全無諗過返香港,或者留係台灣做記者,屋企人好支持我。」
畢業僑生留台就業流程

.須先獲在台合資格僱主聘用
.僱主向勞動部門申請聘僱許可,有效期3年
.依評點配額制計分,滿70點才可在台工作
.辦理外僑居留證
註︰截至今年1月底,透過此制累計申請總人數為2,139,其中港生人數187(9%);核准留台總人數為1,833,當中港生人數149(8%)
資料來源:台灣海外聯合招生委員會
------------


林保華按:
你們是香港未來的主人,加油!

 五大學生會 生力軍接力抗爭
港蘋
■中大學生會長周豎峰認為本土派要接納和理非以吸納民意。夏家朗攝

【新莊上陣】
【本報訊】過去一年,政治干預蔓延大學校園,「梁粉」紛紛入主掌大學決策權,為捍?校園自主之風,學生負隅頑抗,正職恍如由讀書變成抗爭,學生會往往帶頭做校園抗爭組織者。一年過去,干預陰霾未息,學生會卻已逐一交棒予新面孔。有後來者乘風破浪把握機會宣揚政治理念、有人卸下裝甲先談溝通、有人持觀望態度、也有打正本土旗號。未來一年,一班學生領導面對政治風暴,會如何自處?


林保華按:
沒有私利,無所畏懼。

 港大會長:符合原則坐監都OK
港蘋 
■大年初一晚本土派的保衞小販行動最終演變成騷亂。
 
捲入政治風眼的港大校園,學生會換屆,會長由熱血男孩馮敬恩交棒外表斯文的孫曉嵐後,外界關注學生與校委會關係能否修補,「必須要一個轉機,去重建互信」。孫先禮後兵,政治取態卻絕非鴿派。本土、港獨,她支持,「如果我覺得係值得,符合自己原則同價值,坐監都OK」。
兩年前反新界東北發展前期撥款集會最終變成衝擊立法會,孫曉嵐當時是觀察者,「嗰陣冇諗過做啲乜幫村民,但睇到村民為相信嘅價值衝擊、負上法律責任,我會諗自己為咗相信嘅價值付出幾多?」接下來預演佔中、大專罷課、佔領運動都有她身影,「可以話洗濕咗個頭,繼續堅持落去」。
主張抗爭要有底線

由社運到陳文敏副校風波,引領她走向學生會會長一職,「要企出嚟做啲嘢」,上任後她將繼續跟進修改大學條例,但會否效法「上莊」馮敬恩走衝擊路線?「唔會一刀切話會唔會衝,係好Dynamic(互動)」。與馮的分別,她相信個人親和力較高,但她欣賞馮敬恩性格堅韌。
這年頭做學生會會長備受關注,孫有感而發:「𠵱家學生領袖同議員差唔多角色。」雖早有心理準備,但上任首天受訪的「撐港獨論」回響始料不及,惟她深信守護討論港獨的空間,「個人支持唔影響學生會任何嘢,學生會冇可能招兵買馬」。
本土論,她支持,但大學學生會需否本土化?「係我哋呢代人成個趨勢,都無可厚非」。對本土派引發大年初一晚騷亂,她說理解,「有啲論述話暴力一定等如唔啱,係冇必然關係」。雖然騷亂與革命相距甚遠,但她認為當年孫中山以革命推翻政權。但她強調底線是不會主動攻擊他人,亦沒計劃讓學生會與本民前合作,以免被大做文章。
校委會1月遭學生包圍後,校長馬斐森稱不能縱容暴徒行為。孫直言馬斐森於維護學生利益「冇畀我好大信心」,又批評其「暴徒論」,「作為校長如果連basic(基本)喺學生角度出發都做唔到,咁唔係好負責任嘅表現」。
■記者蕭洛汶


林保華按:
溫和激進,分進合擊;同一目標,方法相異。

 中大會長:本土派應接納和理非
港蘋
■中大學生會去年聯同各院校發動修改大學條例遊行。
 
打正旗號走本土路線的中大學生會,對支持港獨與否,認為要獲港人共同意願才可行,「公投係幾好嘅解決方法」。深信本土思潮大勢不可逆轉,但會長周豎峰個人仍在思索本港未來之路,他逐一羅列歸英、城邦派等論述,「係咪支持港獨?我只諗到係冇乜反對理由」。
「未來一年未必衝到最前線」

同屬本土派的梁天琦被揭內地出生,母親是20多年前來港的新移民,惹本土派定義港人身份爭議。本身於本土派網台MyRadio主持節目的周對「香港人」身份自有看法,「有一大堆條件,只要呢啲條件符合咗一大半,大家會認同你係香港人」,他舉例如擁護和尊重香港文化、捍衞香港利益、自認香港人等。
雙非兒童亦自稱港人,是否符合其「港人」客觀條件?他說:「客觀我認為應該係香港700萬人主觀嘅聚合體,如果大部份港人話佢係香港人,好難話佢唔係。」他建議收回單程證審批權,新移民來港前應設文化背景及語言試作門檻,「香港法定語言廣東話同英文,至少要識得一樣」。
勇武抗爭,他不抗拒。傷及無辜?他希望避免,卻承認難免。他指要尊重任何人以心中正確的方式抗爭,「睇唔到任何原因扯佢哋後腿」。但上任會長後總有掣肘,主持節目也要慎言,行動上亦有限制。「未來一年可能未必衝到最前線,喺後方做資料搜集、發佈訊息、協調工作」。
本土派和傳統左翼社運,看似水火不容,周豎峰卻說:「聽落好似好低能,但應該有一個大和解。」他指本土派逐漸接納「和理非」,吸納民意支持,配合本土派的實際衝擊和壓力,「必然係未來最好嘅出路」。他舉例指自己選學生會正是走「和理非」路線的本土派,「如果唔係我會帶隊攻入學生會室」。校長沈祖堯形象親和,但在周眼中是「公關能手」。他承認沈表態時常站在學生一方,但實際行動如校董會改革則毫無協助,「乜都唔做嘅校長點都好過打壓你嘅校長」。
■記者蕭洛汶


林保華按:
左右不是問題,中國還是本土優先才是根本。

 理大學生會行左翼路線
港蘋
黃澤鏗
 
理大學生會的名字在社運界鮮於燈光暴露,是學生政治冷感有關?「唔少同學冇乜留意時事,但有更多人搵唔到途徑參與」。
剛上任的學生會會長黃澤鏗稱未來一年在校內醞釀更多政治討論,但不追隨本土思潮,他笑說:「我哋行左翼路線,可以話係左膠。」
反對旺角騷亂暴力行為

「和平理性非暴力」老泛民琅琅上口,年輕人指難聽過粗口。黃澤鏗堅信不應出現旺角騷亂的暴力行為,「罷工罷課罷市呢啲行動都未做」,但他理解抗爭者,面對雞蛋與高牆,「一定企喺雞蛋立場上」。
早前理大學生公投,八成半人贊同廢特首任校監,黃澤鏗指上任後會向校董會施壓設小組研究大學條例,但面對各大學設小組碰壁,「其實係有難度,但我哋有根有據,佢哋冇乜理由拒絕」。
特首剛委任商界陳子政任理大校董會主席,黃澤鏗表示對此有憂慮,「特首委任,難免令人聯想有啲hidden agenda要做」。
對於萬一陳文敏副校風波在理大校董會重演,「和理非」的黃澤鏗會否發動圍堵和衝擊?「有機會做嘅,但要視乎學界凝聚嘅力量夠唔夠」要等埋學界?他說:「干預院校自由,希望會係成個教育界一齊參與」。
理工大學去年大比數通過退聯公投,惟因程序出問題,結果仍未有定案。黃聲言保聯,但相信結果最終會被評議會否決,他將重辦公投決定是否退聯。
■記者蕭洛汶
 

林保華按:
中國優先,背叛港人。

 嶺大 科大 齊撐港人優先
港蘋

鄭沛倫
趙梓燁

嶺南大學及科技大學學生會不打本土旗號,但均認同港人利益為先的本土理念,兩名新會長坦言若政府繼續漠視民意,抗爭會變得更激。
嶺大學生為爭取修改大學條例兩次圍堵校董會,亦曾辦過公投,但檢討小組依然無影。學生會會長鄭沛倫直言,校長鄭國漢等人自以為高高在上,若校方繼續漠視民意,將進一步阻礙校董開會。
不希望學生因抗爭受傷

本土興起,鄭沛倫表示嶺大學生會不會盲目跟隨,但普遍支持港人優先立場。他批評政府與民為敵,迫使部份人要在體制外「做嘢」,若政府繼續置若罔聞,抗爭方式只會越來越激進。
鄭沛倫又稱學生會不會舉辦危害學生安全行動,但自己「未必唔會掟磚」,「如果個極權無道不堪,呢種方法係咪真係唔可行?」
科技大學學生會在社會爭議上一直沒有走得很前,會長趙梓燁表示,首要任務是加強校內外溝通及推動校內的議政氣氛。
趙梓燁指學生會認同本土理念,「香港人優先、維護香港核心價值、文化,正係我們要捍衞嘅事」。她相信本土的新聲音可為社會帶來改變,但認為未必勇武,她不鼓勵使用暴力,亦不希望武力抗爭成主流。
趙梓燁曾經在雨傘運動中擔任義工,相信和平抗爭手法,但她指出政府長期漠視市民的意見,未來社會或會認同示威者武力抗爭。
■記者歐陽子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ngFengComm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