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4 23《綠色參考》
(林保華主編;提供林保華等人的評論與綠媒以外的信息。)
全文刊於林保華部落格:http://lingfengcomment.pixnet.net/blog


綠參:切莫一起手就把自己反綁;馬走光照瘋傳總統府譴責;從國民黨批「綠色警總」談起;小英的高明騙術;台港中新聞自由的威脅;「國家」的極端替代詞 中共還是香港?京關注港獨思潮蔓延;港片《十年》才上架 中國強關蘋果iTunes;習近平斷共青團上位路;中國政府警示女性:與外國間諜的“危險愛情”;西方公關公司競爭「講好中國故事」


社論》切莫一起手就把自己反綁
自由時報
2016-04-23 06:00

美國眾院外委會日前通過一項共同決議案,重申「台灣關係法」和「六項保證」是美台關係的房角石。「六項保證」包括︰無意就對台軍售設下截止日期、不會就對台軍售議題事先與中國(PRC)諮商、不會在中國壓力下停止對台軍售、不會修改「台灣關係法」、無意扮演台海兩岸的仲介者,不施壓迫使台灣與中國展開談判、不支持中國對台灣主權的主張。至於「台灣關係法」,承認台灣的政府當局。

從中美三個公報,「台灣關係法」,到「六項保證」,今天台灣的民主進化,早已翻轉當年的外來政權時代,對於台灣經由民主實踐凝聚的國家認同,同屬民主國家的美國自應更能體會。尤其在亞洲,民主台灣堪稱戰略公共財,對台海和平扮演重要角色。與台灣情況的本質不同,卻可以對照的是香港。一九八四年中英協議,香港於一九九七年主權移交中國,但沒有給予港人發言權。近二十年來,中國違背中英協議,又拒斥國際關心,企圖全面管治香港,於是引發各種抗爭運動,連香港獨立思潮也日漸高漲,香港民族黨、香港眾志風起雲湧。

香港前景,令人憂心,但困境也催生了「天然獨」。中國的國家暴力固是主因,當年中英協議不顧港人的意願,種下了更嚴重的禍根。說難聽一點,香港既然被關進中國鳥籠,再怎麼分期付款的普選,也逃不過北京一黨專政的手掌心,更何況,中國的承諾如同廢紙。於是,一九九七年之前的香港有限度民主化,可以在專制中國一聲令下歸零,而基本法承諾定期放大的「鳥籠民主」也愈縮愈小。所謂的「一國兩制」,「一國」永遠凌駕於「兩制」之上,「姓黨」的黨政軍尚黑,才不管你什麼港人意志!雙普選遙遙無期,親中資本操弄媒體看齊「姓黨」,便是最好的說明。

港人現在的「民主補票」,堪稱台灣的響亮警鐘。不久前來台拜會新舊政府高層的葛來儀,自稱引述民進黨消息人士說,「蔡英文正試圖向中國提供再保證,她將不會追求台灣獨立,這不只是透過言詞表達,還將透過她的行動展現。」對此,民進黨官式回應以「維持現狀」。但細察新政府人事鋪陳,黨版兩岸協議監督條例,「不獨」似乎又不全然是空穴來風。果真有這回事,新政府不僅自棄追求正常國家的機會,甚且更加鼓勵中國來硬的,在國際組織強行其「經由中國同意」才能參與的宗主國模式。而這種模式的一再展演,結局便是摧殘二千三百萬人的意志,只有北京意志笑傲台灣。

馬英九執政八年,一再或明或暗接受中國的主張,使得國際社會也就逐漸接受中國觀點。(資料照,記者叢昌瑾攝)

馬英九執政八年,China變成中華民國的「正式國名」,連境外的台灣籍嫌犯都「通報」北京把人帶走,「你還要獨到哪裡去呢」?這個人自我陶醉於破產的「各表」,似乎對自己的傑作十分得意。但,這個人「逢中必軟」,國際怎麼看待台灣?「同屬一中」之下的中(華民)國,誰理你啊?值得注意的是,傾中政權膽敢「憲法一中極大化」,違背民意造成促統事實;相反的,「維持現狀」的本土政權,如果怯於伸張台灣主權,聽從不同動機的「兩岸策士」,對中國採取曖昧屈從的政策。那麼,台灣的民主,豈不是淪為空有政黨輪替的「假民主」?

如此一來,其所造成的政治效果便是,台灣人民選舉產生的政府,一再或明或暗接受中國的主張,兩岸同屬一中,台灣不是主權國家,於是在國際上「中國的台北」,就會愈來愈被視為「新常態」,台灣也會愈來愈無招架能力。一如,馬政府八年,從未展現重返或加入聯合國的國家意志,國際社會也就逐漸接受中國觀點,台灣自己沒有意願成為正常國家嘛。一旦這樣的觀點,逐漸滲透到各個國際組織,台灣人民才要搶搭「獨立加班車」,那就是逆勢操作,很難抗衡中國了。「老英」屈從中國,被台灣人民淘汰了。新民意選出的「小英」呢?切莫一起手就把自己的手給反綁了!
----------


林保華按:
下流胚子不是第一次。

馬走光照瘋傳總統府譴責 網友酸:自己要露還怪人
自由電子報

馬英九上午參加清華大學在台建校60週年校慶環校路跑活動。(記者王駿杰攝)
2016-04-23  13:35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總統馬英九上午參加清華大學在台建校60週年校慶環校路跑活動時,被捕捉到疑似走光畫面,引起網路上瘋傳,事後總統府也發出聲明強烈譴責;消息一出後,網友熱議討論,有人還諷刺,「自己要露結果還怪人」。

    網友熱烈討論。(圖擷取自PTT)

總統府發言人陳以信上午表示,對於特定媒體公開散佈馬英九疑似走光相片,表示非常遺憾,並對提供與公開不當相片的特定媒體予以強烈譴責,同時呼籲媒體應該自重自律,不該惡意觸法或蓄意遊走法律邊緣。

消息曝光後,引起網友討論,網友拿出北市長柯文哲曾說的「大巨蛋背後有馬英九在撐腰」話語諷刺,還有人說,「有沒有自己露蛋還怪別人的八卦」、「蛋蛋心理苦,但蛋蛋不說」、還有人認為「發言人實在不應該出來說話 出來說話不就承認..」。
------------


林保華按:
難得蘋論的作者還能如此心情平和的來斥責這些沒有人性,只知追求私利的無恥爛委。

蘋論:從國民黨批「綠色警總」談起
2016年04月23日
台蘋

警備總部的前身是1945年在中國重慶成立的「台灣省警備總司令部」,除負責當時的日本投降之台灣接收業務外,還主責「支前安後」,用以剷除當時的反蔣(中正)勢力與遏阻共產黨滲透。由於當時的國府對疑似共產黨份子採取「寧可錯殺一百」的撲殺,因此警總反成為國府打擊異己、鎮壓台灣民主運動的最佳工具。
警總也被稱為「匪諜製造工廠」、「政治犯批發中心」;在它獨攬大權的近50年歲月裡,到底製造了多少政治案件?殘害了多少人?因為沒有任何有系統的公開研究與追訴,沒有人說得清楚。
轉型正義不是追殺

有人根據目前陸續出土的政治受難者概略推算,戒嚴時期警總以軍法處理的政治案件高達3萬到6萬件,受難人數多達14到20萬;其中大約有3000到4000人遭到處決。
當台灣的立法院終於政黨輪替,打算以《促進轉型正義條例》作為面對處理這段歷史的法制起始工程時,第一個跳出來反對的國民黨黨鞭林德福就痛批這條例是讓「綠色警總復辟」,是「綠色恐怖」。這也顯見,前天圍在立法院司法法制委員會發言的12名國民黨立委,大概都知道當年國府的警備總部幹了多少壞事,讓台灣人心迄今都還有「小警總」的陰影。既然如此,為什麼國民黨還反對《促轉條例》呢?
類似矛盾從沒少過,例如,我們有一位每逢228和平紀念日就在228受難者家屬面前認錯道歉的總統;不過,隔了1個多月之後,這位總統又會到桃園慈湖,在當年極可能是228事件元兇的蔣中正「陵寢」落淚追思。從民國初年的國共鬥爭與內戰開始,到來台之後的戒嚴統治,蔣介石透過屠戮威嚇用以鞏固統治地位的手法不知凡幾,但我們的歷史教育對此不存不論,蔣不僅有個全國最大的紀念堂,各鄉鎮市永遠有條「中正路」來紀念他。
凡此種種,都凸顯了台灣處理轉型正義的迫切:因為沒有面對過去的不義,台灣人永遠不會有共同的正義的未來;轉型正義不是政治追殺,而是希望藉由共同回望的歷史,達到社會的理解乃至於和解。
「對民意毫無所感」

《促轉條例》作為台灣轉型正義的框架立法,它勢必面臨與許多現行法律的競合,從維護法治精神與保障人權的角度出發,這立法工程當然必須審慎。不過從國民黨立委在立法院的胡言亂語來看(亂扯劉邦友案件也須轉型正義、悍拒清理黨產、就連現任行政院秘書長都說追究加害者是「扯不完」),顯見這政黨對於選民透過連續兩次大選所釋放的政治訊息毫無所感,執意負隅頑抗,這也預告往後的轉型正義工程將平添困局。
------------


林保華按:
台灣的外交本來就是以民主美國為重,彼此的分歧都好解決;只有馬英九假裝親美,好話說盡,關鍵時候在最重要的國際戰略上傾中叛美,才是最大、最陰的政治騙子。

辣蘋果:小英的高明騙術(余艾苔)
2016年04月23日
台蘋

有人認為四個月交接期太長,會有施政空窗期,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四個月的時間足以凸顯新舊政府的時空錯置,讓人忘了今夕何夕,或許是另一種收穫。
處處跟隨馬政府

從小英1月16日當選總統後,一連串換位子換腦袋的事便層出不窮,例如在野時,兩岸監督條例,標榜的是兩國,台灣與中國,執政後則改成「兩岸」,避談兩國論;在野時反對電價調漲,執政後罵電價調降的小確幸,會變成以後電價漲價的大不幸;在野時不惜夜宿立院議場,就是要擋下瘦肉精美牛,罵國民黨為了對美貿易,屈從美牛叩關,執政後絕口不再談零檢出,反改口說確保食品安全,降低產業衝擊。
若說政治是高明的騙術,那麼蔡英文真的把大家都耍了,因為從這三個多月的表現來看,民進黨不見得比國民黨好到哪裡去,相反的,蔡英文處處跟隨馬政府腳步,過去信誓旦旦言猶在耳的批評,如今都成民進黨擁抱的價值,選民錯亂莫此為甚。
所以在此也要奉勸國民黨,別以為逮到民進黨的小辮子,就急著要「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要知道風水輪流轉,哪天又政黨輪替了,馬上就會嘗到現世報。
----------


台港中新聞自由的威脅(孔令信)
2016年04月23日
台蘋

無國界記者公布「2016年世界新聞自由指數報告」,香港的排名由去年的70名進步1名到69,諷刺的是公布的同日(4月20日),香港《明報》管理高層以「報業經營環境困難」為由,在凌晨突然解僱執行總編輯姜國元(筆名安裕)。
總編輯鍾天祥面對員工質疑時強調:「是老闆叫我來的,所以我聽老闆的……作為報館負責人,須有這個擔當。不管你對他愛和恨……」沒錯,鍾天祥就是聽老闆話的總編輯,相對地安裕呢?
去年2月1日《明報》在鍾天祥的指示下突然撤掉六四頭題,他的理由是這篇《加國密件記錄學生目擊六四開槍》報導,應有中國外交部的回應。當時以辭職來表達強烈抗議的就是安裕。最後,這篇報導還是延後刊出!
而每周為《明報》撰寫專欄的社運人士陳景輝為此事還寫了一文「我以前也看明報,但現在不看了」批鍾以個人權力凌駕新聞公器、破壞《明報》公信力、扭曲輿論、竄改港人聲音等「四宗罪」,原定2月5日刊出,也被鍾天祥抽掉,當然也在抗議之下,延後一天刊出。
對安裕突然遭到解職的事,陳景輝特別為文質疑鍾天祥,「他抽掉了明報的靈魂姜國元先生。到底連靈魂都可以抽掉的《明報》,將剩下什麼?」
中國更重視建設性

鍾天祥原為馬來西亞《南洋商報》前總編輯,2014年3月起空降香港,出任《明報》首席執行總編輯,同年10月接替退休的總編輯張健波,出任代總編輯,去年1月起出任總編輯。他口口聲聲所宣稱的老闆,無疑地就是來自北京!
至於中國在世界新聞自由指數,持續位於世界新聞自由的黑暗區,排名第176,倒數第5名。對於這份排名,大陸非常不滿,北京官媒《環球時報》4月21日的社評《細讀「新聞自由」排名能看到什麼》,直指「無國界記者」是用西方的「新聞自由」,是西方政治結構的一部分,並不適合許多發展中國家的現實情況。
對於中國來說,新聞的建設性很可能比「新聞自由」更來得重要,《環時》強調中國式的新聞建設性,「既包括言論自由、輿論監督,也包括對這一切的理解必須與不同國家的政治及經濟社會發展現實相契合。」所以,在大陸「新聞的目的或許不是彰顯自己的絕對自由權利,而是以特定條件下最恰當的方式和力度來說明、推動社會前進。」
所以當《明報》的執行總編輯無法依著北京的旨意來報導六四,當評論家直批《明報》失去「新聞自由」這個靈魂時,老闆的手就「應該」伸進編輯台,甚至可以抽掉,因為沒有黨的旨意,沒有黨的指導,就需要管制!
很妙的是《環時》這篇社評,隻字不提台灣,而在這份排名中,台灣排名51與去年相同,且是亞洲第一。「無國界記者」提醒台灣,「我們擔心看到台灣媒體環境受到北京愈來愈深的影響,這體現部分媒體在最近的一些報導中改變他們的態度,還有有些媒體老闆的立場會限制新聞的傳播。」政治與後台的老闆們還是會似有若無地把手伸進專業的編輯台上,這才是真正「新聞自由」的障礙啊!

銘傳大學新聞系主任
----------


林保華按:
就如當年說民進黨的明獨,李登輝是暗獨。只要中共痞性不改,獨裁照舊,各種“獨”都會合流。

 蘋論:「國家」的極端替代詞 中共還是香港?
港蘋
面對日益洶湧的港獨思潮、言論,一批青年學者和泛民政黨中生代聯署發表《香港前途決議文》,仍把港獨排除在「內部自決」選項之外,唯恐激怒中共。其實,《決議文》既迴避港獨選項,也迴避國家選項。如果借用台灣的政治用語,可以說是迴避了獨、統議題,而「永續自治」的主張也類似台灣的不獨不統,但結果同時招致香港獨派、統派的批評。
香港公投、自決、獨立等聲浪紛至沓來,已令北京寢食不安。但北京既然現時不可能公然否決一國兩制,惟有頻頻以國家安全、國家意識作為批判港獨的切入點。然而,正是「國家」這個概念的兩極化演繹,衍生出港獨思潮。
以中國現時的政治理念而言,黨即國、國即是黨。中國官員、香港親共人士所表述的愛國,讓港人看到的只是愛黨,看到國家只是中共的一個替代詞,所謂維護國家利益、維護國家安全,往往只不過是要維護中共利益、中共安全。對主張港獨的人士而言,如果把這種國家概念,由中共置換成香港,同樣可以成立,因為他們也宣稱爭取的就是香港利益、香港安全。
《決議文》被批為暗獨

由此可見,中共和香港已成為「國家」的極端替代詞,認同中共是國家象徵的一方,與認同香港應建國的一方,已成為極端對立的雙方。《決議文》迴避港人要認同中共為國家、還是要認同香港為國家,主張透過國際人權公約所保障的人民自決權,「由香港人民自由決定香港政治地位,並自由謀求經濟、社會和文化發展」,但不只招致獨派的反彈,也被統派批評為暗獨。
中國外交部駐港公署副特派員胡建中日前宣稱,依據《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和《香港人權法案條例》,為保障國家安全可限制港獨言論。曾鈺成認為,如要施加任何限制,須經立法程序及徵詢社會意見。如果以中共領導立法、領導執法的模式,要完成立法、要把港獨言論繩之以法,何難之有?中共斷斷不會承認的是國際人權公約第一條所規定的自決權。正正因為如此,才會越來越多港人追求香港獨立,以保障香港的人權和法治。
至於梁振英及有頭號梁粉之稱的陳啟宗,一再批評港人因英國長期殖民統治而沒有國家意識。但正如羅健熙所說,從六四事件有過百萬人上街,到汶川大地震港人踴躍賑災,都足見港人有國家意識。然而,時至今日,港人的國家意識、中國意識已被中共意識破壞殆盡,以致出現《決議文》所指的結果:「民主回歸之路走盡,香港主體意識抬頭。」
國家強大沒人敢救我們

中共如此一個專制、貪腐的政權,隨着國力、軍力增強,所威脅的不只是境外的香港,還有其境內的國民。有網民諷刺:「小時候總以為,國家強大了就沒有人敢來欺負我們了,現在才知道,國家強大了就沒有人敢救我們了。」
可悲的是,無論是中共推銷香港偽普選方案時,還是李波被失蹤時,港人都面對國際社會沒人能救我們的困局。如果同台灣相比,台灣近期雖面對中國在國際上的打壓,但台灣有民選總統、民選立法委員,有獨立的行政、司法、軍隊、經濟、文化體系,其正常運作還能着眼維護台灣安全、台灣利益,因此可迴避統獨選項而要求維持現狀。
而香港面對的是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制度的崩潰,面對的是只知逢迎中共的梁振英政府,勢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本土思潮、港獨思潮也因此洶湧澎湃。這不是香港人沒有國家意識、沒有國家安全意識,而是開始把國家的意念由幻想破滅的中國置換成活生生的香港,由專制的中共置換成自由的香港。可以預見的是,如果中共不走上民主法治道路、始終堅持一黨專政,還想在香港行使以國家為名義的黨的意志,只會讓越來越多的港人走向另一個極端,堅定香港獨立的意志。

李平
----------------


林保華按:
應該關注的是為何會蔓延?

 譚志源:京關注港獨思潮蔓延
港蘋
■譚志源指做好一國兩制是對應港獨最好方式。資料圖片
 
【本報訊】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譚志源昨赴京,與國務院港澳辦副主任王志民會面後稱,中央關注港獨思潮惡化或有進一步蔓延趨勢,他相信做好一國兩制就是應對港獨思想的最好方式。有泛民反駁,港獨思潮冒起是特首梁振英對港獨主張「喊打喊殺」才會「自討苦吃」,相信讓港人有雙普選才是最好應對。
譚志源昨與王志民在港澳辦會面個多小時後稱,他向王報告內地區域合作想法,及與青年交流、實習和合作機會的事宜,而在會面尾段就「簡單地觸及」港獨問題。譚指中央關注港獨思潮「會唔會惡化或者係有進一步蔓延嘅趨勢」。
范國威:是中央及梁特促成

譚雖未有與王具體談論如何應對港獨,但指中央和港府相信,做好一國兩制、貫徹執行「一個國家嘅意識同兩個制度嘅堅持」就是應對港獨思想的最好方式。
新民主同盟范國威認為,中央領導人確實對港獨思潮有憂慮,但同時北京亦應考慮到,是中央破壞一國兩制,加上梁振英於施政報告「喊打喊殺」狠批港獨,才令部份港人和青年覺得一國兩制破產。
范又指過去台獨問題的討論亦提及,若內地民主化就可以聯邦制處理台灣問題,屆時便毋須台獨,故此若北京做好一國兩制,還港人雙普選,真正落實港人治港、高度自治,避免令港人絕望才是應對港獨的最好方式。
另外,譚志源亦指未有與王志民討論主管港澳事務的全國人大委員長張德江,下月訪港期間會否與泛民會面問題,指有關事宜由特首辦安排。民協馮檢基指泛民未有討論會否與張會面,自己亦無收到邀請。身兼港區人大代表的新民黨田北辰則指相信張德江訪港時會回應港獨問題。
■記者呂浩然
------------


港片《十年》才上架 中國強關蘋果iTunes
自由時報
2016-04-23
新版網管 音樂、電影都納入

〔編譯楊芙宜/綜合報導〕連一向對中國市場低頭的蘋果公司(Apple)都無法免於中國箝制網路言論!蘋果iTunes電影、iBooks電子書在中國上線不到七個月,上週突呈現「不可用」狀態。《紐約時報》引述消息指出,這是受到中國廣電總局強制關閉;被中國視為「港獨」意識的香港電影《十年》甫於iTunes上架,港媒研判中國當局動作是針對《十年》而來。

    蘋果iTunes電影、iBooks電子書服務在中國上線不到七個月,就遭官方勒令關閉,突顯一向對中國市場示好的蘋果公司,都無法免於中國的網路審查管制。 (路透檔案照)

中國在今年三月十日起實施新版的「網絡出版服務管理規定」,嚴審網路出版內容,把音樂、電影都納入網路出版品監管,並禁止外資機構從事網路發行出版業務,除非能獲得批准或與中國政府、出版商合作。
扶植中國企業 掌控人民眼球

蘋果在去年九月經中國核准後,開始提供線上影音串流服務,包括Apple Music、iTunes電影、iBooks電子書等銷售服務。蘋果證實,上週在中國境內的iTunes電影及iBooks電子書停止服務;聲明還指,希望儘快讓中國客戶重新獲得網路書籍及電影服務,但未公布恢復服務的具體時間。

中國是蘋果第二大市場,僅次於美國。在iPhone手機銷售減緩之際,蘋果本指望在當地的線上影音、書籍、Apple Pay行動支付等服務可成為提振營收新動力,但中國強化網路監管,恐使蘋果在中國發展受阻;先前Google即因力爭不受網路內容審查,最後選擇撤出中國。

紐約榮鼎諮詢創始合夥人榮大聶(Daniel H. Rosen)表示,中國對蘋果的行動是有深遠目標,意在「掌控中國民眾所看內容,維護國家安全,支持華為、阿里巴巴、騰訊等本土鉅子」;中國在此新時代,很難接受外資、尤其美國在網路上的主導地位。
中國網民酸 往朝鮮又邁一步

《紐約時報》指出,在關閉蘋果線上服務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週二召開限制性網路政策會議,包括阿里巴巴主席馬雲、華為總裁任正非等巨頭都參與;連中國網路巨頭都如此,蘋果怎可能躲過中國日益嚴格的網路管制。

中國微博網民對此怨聲載道,直指是「回到大清朝閉關鎖國」、「人類退一大步」、「往朝鮮又邁了一步」等。
------------


林保華按:
習近平在去年就已經把共青團、總工會、全國婦聯的排位順序做了“調整”,總工會排在第一。

 「割肉拆骨」式整治
團校取消招生
習近平斷共青團上位路
港蘋
 ■習近平用「滅香火」及「釜底抽薪」方式清洗共青團派系,令團派勢危。

習近平上台以來對黨內共青團派系表現不屑。拿下團派靈魂人物、前中辦主任令計劃後,更對團派出言不敬。近日又傳,政治局常委決定對共青團中央大縮編,同時隸屬團中央的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即中央團校),今年起不再招收本科生。習對共青團中央如此斷香火、「割肉拆骨」式整治,令包括李克強在內中共政壇諸多出身團派的政要們,仕途充滿陰影。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副教授楊支柱前日在網上透露,接到上級指示,學院今年開始停召本科生,只收研究生,回復到1985年該校的狀態。多名接近團中央的人士證實此消息屬實,並透露共青團中央機關大量減編,停止新招人員,機關富餘人員兩年內分流完畢,團中央下屬單位裁撤並減力度也很大。消息指,有關決定來自中央政治局常委會。
多位領導人出生團校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是共青團中央直屬高校,與中央團校兩塊牌一套人馬,為重點大學之一,30年來一直招本科和研究生,以「為黨和國家培養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光榮使命」自居,畢業生回地方多入各級共青團機關,再沿仕途向上爬;中共眾多領導人曾任該校的校長,包括胡耀邦、胡錦濤、李克強、王兆國、胡春華等。令計劃也是從中央團校畢業進入團中央,後又進中南海的。
無獨有偶,被視為中共體制內異己力量的北京大學法學教授賀衞方,日前也對共青團發炮,呼籲共青團「回歸民間組織」,不能佔用公帑。該呼籲引轟動並受到共青團系輿論圍剿,但中共黨的喉舌未對賀的「叛逆之言」有半句批評,亦可反映出高層已對共青團失去「護犢心」。
其實,中共高層對共青團不滿早有表露。令計劃倒台後,海外媒體曾報道習近平批共青團「高位截癱」,告誡團幹們「不要老想着升官,做接班人」,指共青團「接的是共產主義事業的班,不是領導的班」。今年2月中紀委對團中央巡視後反饋指,團中央存在改革不堅決、「機關化、行政化、貴族化、娛樂化」等問題,預示共青團中央將面臨「割肉拆骨」式整治。
「團派將不再存在」

流亡海外的前中共中央官員高文謙指,團派的厄運與習近平集權有關。雖胡錦濤裸退、令計劃垮台、李克強、李源潮坐冷板凳,團派元氣大傷,但畢竟經營多年,省部級以上政要與團派沾邊還有不少,對十九大習要搭建「習家軍」構成威脅,從制度上切斷團派上位的香火,這就是習的用意。「第六代接班人」胡春華能否接班也成疑。另有評論人士指,習會讓共青團繼續存在,但「團派將不再存在」。
鳳凰網/《蘋果》記者
----------


林保華按:
炒蛋出手太小氣,以當時的市價,至少也要兩包大前門香煙吧。不過習大大有吸取教訓,一朝權在手,便把令來行。現在收買非洲國家,動輒上億。否則中國的外交處境太難看了。

 為入共青團 習炒蛋收買書記
港蘋
■直屬共青團中央的中國青年政治學院被喝停本科招生。
 
【懷恨在心】
有內地網民戲稱,習近平對共青團忌恨,或因他少年時父親問題影響,入團不果反被送去勞教有關。習後來到陝北插隊,曾連寫入團申請書,甚至用「一盤炒雞蛋和兩個熱饃」收買大隊支書,但還是被公社書記罵回來,直到寫第8次才獲批准入團。
在內地,12至18歲青少年如追求政治進步須加入共青團,故中學是共青團大本營。資料顯示共青團人數近9,000萬,在校生約佔一半。中共黨章規定,共青團是「黨的助手和後備軍」。團派在官場走紅源於80年代初,其時文革甫結束,領導層普遍高齡,鄧小平倡建「第三梯隊」,將總書記交「紅小鬼」出身的胡耀邦,胡提出幹部「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所謂「四化」標準,由此開啟團派通向權力頂峯之路。
誓破隔代欽點模式

江澤民時代「上海幫」吃香,但鄧小平卻隔代欽點胡錦濤為江的接班人。胡在位團派大發展,共青團中央出來者紛成為地方諸侯、封疆大吏,甚至爬到權力最高層,包括現任總理李克強等,團中央成中共接班人搖籃。
有趣的是,江澤民又隔代欽點了習近平接胡錦濤的班。現在,中共太子黨出身的習近平坐穩江山後,似乎要打破這種隔代欽點的接班模式,這也為今天共青團中央遭如此冷待提供另類註釋。
《蘋果》記者
------------


林保華按:
外國男人接觸中國女性才要小心,不要像梅鐸、橋本龍太郎那樣。

時報看中國
中國政府警示女性:與外國間諜的“危險愛情”
狄雨霏 2016年4月22日  紐時
 
Didi Kirsten Tatlow/The New York Times
北京東單地鐵站的月臺,乘客並未注意到中國首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的宣傳海報。這張海報警告中國人要提防外國間諜。

北京——李女士緊握著留著赤褐色頭髮的外國人送給她的那束紅玫瑰。他還送了葡萄酒、以及對她的讚美之辭。當時她心中是這樣想的,“有一個英俊瀟灑、浪漫多才的外籍男友真不錯!”
但是,在政府工作的小李不知道的是,她的外國羅密歐別有用心:他是從事間諜活動的。這個毀滅性的真相在一個用16幅卡通畫構成的故事的結尾處揭示出來。上週五是中國首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北京當局在地鐵站、街道及居民社區裏張貼了這個卡通故事。在男友的要求下,小李把帶有工作秘密的光碟交給了他。之後,她被公安人員抓獲。小李戴著手銬坐在兩名嚴厲的警官面前,哭著說:“我不知道他是間諜。我被他利用了!”
‧ 查看大圖 
Didi Kirsten Tatlow/The New York Times
《危險的愛情》漫畫第5格,講述一名外國人與李小姐經常見面,送她禮物,誇她,“你漂亮,溫柔,優秀,其實我第一次見到你的時候就愛上你了……”
‧ 查看大圖 
Didi Kirsten Tatlow/The New York Times
漫畫第14格。員警說:“你身為國家工作人員,保密意識淡薄。你涉嫌觸犯了我國相關法律。”李女士回答:“我不知道他是間諜。我被他利用了!”
 
儘管這個題為《危險的愛情》的故事有很強的警示性,但上午在北京街頭聽到的反應表明,故事也許並沒有產生政府所希望的影響。
“普通老百姓怎麼會知道國家機密呢?”北京市中心五道營胡同的居民劉先生問道。宣傳畫就貼在胡同一處建築工地的牆上。
“連年輕女孩都知道的秘密,會是什麼秘密呀?”劉先生反問。他只說自己姓劉,年齡“50上下”。在一個溫暖的上午,被記者敲開家門後他這樣答道。
“什麼?!”在胡同裏散步的一名女子問道。她只說自己姓楊。(在被問及有關國家安全的潛在微妙問題時,沒人願意給出自己的全名。)當記者問她有關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的問題時,她看上去毫不擔憂。
“我開了一家名叫‘吃面’的飯館,就在胡同裏,我們有很多外國客人,”她說。“英國人、法國人、日本人。他們都非常好,從來不鬧亂子,就連喝酒後也一樣。”
25歲的特瑞紮(Teriza)是捷克人,和父母到中國旅遊。她說,在她家人看來,和平時期發佈小心外國間諜的公共警示也很正常,因為捷克之前曾是共產主義國家。
“20年前我們就是這樣,所以這是非常正常的,”她說。“但我覺得我弟弟完全不知道這回事。他屬於學生那個圈子,”她的弟弟目前在北京留學。
程女士和張先生是一對年輕戀人,他們表示沒有注意到這些海報,直到記者提起。
看了看海報之後,張先生說,“畫得很寫實,因為確實會看到外國男人打中國女性的主意,比看到外國女性打中國男性主意的時候多。”
“說實話,”他說,“我覺得很多年輕姑娘很愚蠢。”
他的女朋友並沒有表現出對這種說法的不滿。她說:“我在悉尼上過學。從來沒有和澳大利亞的外國人約會過,因為我很傳統。”
“我從來沒有在澳大利亞見過這樣的海報,”她還說。
在東單地鐵站,這種海報貼在5號線月臺的兩根橙色柱子上。月臺十分繁忙,人們來去匆匆,或者在等候地鐵,在15分鐘的時間裏,沒有一個人去看這些海報,只有一個自稱姓陳的女人是例外。她說自己之所以駐足觀看,是因為記者們在給它拍照。
陳女士26歲,從事銷售工作。她覺得發佈這種警示是好事。
“政府發這些類型的警告很有必要,因為有些中國女人很天真,”她說。“我在工作中接觸不到外國人,但如果有外國人主動接近我,那麼在和他約會之前,我肯定會問他做什麼樣的工作。我會警惕。”
公眾反應如此低調,一個可能的原因是,在北京,地上和地下的看板和牆壁上充斥著大量道德主題的宣傳內容。
東單站周圍就有三組:“和諧千萬家”、“文明你我他”、“傳揚雷鋒精神”。雷鋒是一個大公無私的共產黨員楷模。在其他地方,“振興中華”、“爭當志願者”和“為人民服務”的海報也很常見。
乘坐地鐵本身就要經過安檢。工作人員會對包袋和乘客身體進行機場式的檢查,甚至需要你從隨身攜帶的水瓶中喝水,證明裏面的確是飲品。
去年7月,中國開始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其中列出了應在11個領域進行更大的安全投入,包括政治、領土、軍事、文化和科技等。4月15日也被定為了國家安全教育日。
目前還不清楚,在安全日的首批公共教育宣傳中,當局為什麼選擇把外國男子描繪為潛在間諜,年輕的中國女性描繪為他們的目標。
在北京市委宣傳部辦公室,接聽電話的人要求記者通過傳真發送問題。一份關於海報問題的傳真無人回應。
中國官方媒體本週二報導,因為在2002年到2011年間將15萬份機密檔賣給外國間諜,一名曾經的電腦技術人員被判處了死刑。此人名叫黃宇,現年41歲,之前在成都的一家密碼研究機構工作。報導稱,他的妻子和姐夫也因過失洩露國家秘密罪而被判處了有期徒刑。他們都是中國人。
狄雨霏(Didi Kirsten Tatlow)是《紐約時報》駐京記者。
歡迎在Twitter上關注本文作者狄雨霏 @dktatlow。
Vanessa Piao對本文有研究貢獻。
翻譯:紐約時報中文網
點擊查看本文英文版。
-------


林保華按:
為金錢利益而不惜狼狽為奸。

路透社:西方公關公司競爭「講好中國故事」
BBC
2016年 4月 22日

Image caption 中國政府據報正在為新一輪的公關活動篩選合作方。

路透社刊登獨家報道說,四家西方公關公司消息人士向路透社證實,為了更好地與西方溝通,中國政府已經分別聽取了五家國際公關公司關於一項新公關活動的提案。

近來中國公司在海外受到越來越多的併購審查,加之中國國內打壓國內異議人士和南海的緊張局勢使中國政府雇佣公關公司做公關。

路透社援引4位公關公司消息人士稱,偉達公共關係顧問公司(Hill+Knowlton)、凱旋公關公司(Ketchum)和奧美公共關係國際集團(Ogilvy Public Relations)等已經向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做了方案陳述。

另一消息源稱,福萊國際傳播諮詢公司(FleishmanHillard)和愛德曼國際公關公司(Edelman)也參與了這次競爭。

該消息源稱,這是第一輪方案陳述。最終合作方還沒有最終敲定。也沒有中國的公關公司參與其中。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自2012年11月上任以來,不僅提出「中國夢」, 也要求加快提升中國軟實力的步伐, 提出「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
「不公正的報道」

參加陳述的一家公關公司的負責人稱,中國國家領導人意識到需要更高效地同西方觀眾溝通。

該負責人說:「他們(中國政府)覺得外媒沒有公正地報道中國。」

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媒體部的一位官員在回應有關此次「招標」時稱,為了讓世界更好的了解中國,國務院新聞辦一直同外媒、智庫和公關公司保持著聯繫。

福萊國際傳播諮詢公司的母公司WPP集團和凱旋公關公司拒絕就此事發表評論。愛德曼、奧美和福萊公司並未回應路透社的採訪信息。

一封內部郵件和一位內部人士的消息顯示,中國國務院新聞辦要求以上幾家公司就中國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形像問題和新媒體管理經驗做出陳述。

這也非中國首次求助外國公關公司樹立「良好」形像。
Image copyright Xinhua
Image caption 2011年,中國國家形像宣傳片--人物篇在紐約時代廣場播出。

例如:2008年中國政府雇佣偉達顧問公司幫助推廣08年北京奧運會。彼時國際社會譴責中國政府在西藏問題上的高壓態勢,並且示威者在世界各地阻撓火炬傳遞。
面臨審查

目前很多中國國有企業正在進行海外併購,但常受到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Committee on Foreign Investment)的審查。該委員會負責評估外資收購對美國國家安全的影響。

國際社會也一直批評中國未能同金融市場有清晰的溝通和交流。中國總理李克強也曾表示,中國正努力增強同市場的溝通。

近期中國政府也加強了對國內媒體和談論自由的管控。

今年1月多國大使簽署聯名信表達對中國反恐法和網絡安全法(草案)以及對在華外國非政府組織(NGO)的擔憂。因為以上內容均涉及廣泛的審查。
展現「軟實力」

早在2011年1月,由中國國務院新聞辦籌拍的《中國國家形像片》就在紐約時代廣場上播出,展現中國的名流和普通百姓。

同年8月,時代廣場又相繼播出包括北京、上海、江蘇、福建等30多個省市的形像片。

2015年的春節,展現中國國家形像的宣傳片在英國倫敦市中心區的皮卡迪利廣場播出。

這也是中國國家形像宣傳片首次在倫敦的鬧市黃金廣告位登場。皮卡迪利廣場的霓虹燈歷史最為悠久,也是倫敦具有象徵意義的地段。

(編譯:覓雲 責編:蕭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ngFengComm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