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保華專欄〉台灣需要克難精神
2017-01-18 06:00
自由時報

台灣所說的「克難」,相信是國民黨敗退來台灣後的用語,旨在「反攻大陸」。共產黨叫「艱苦奮鬥」,是革命時期的用語,建國以後,還要民眾發揚這個傳統。民眾須克難與艱苦奮鬥,特權集團則在暗處揮霍搜刮,民主國家不允許如此。

許多台灣人現在說是「天然獨」。作為個人來說可以是天然獨,但是台灣要獨立建國,可不是「天然」就從天上掉下來,而是需要大家努力。除了壯大自己,抗拒中國的吞併,還有台美中的相互折衝。這需要舉國克難。

一個年輕人剛剛走入社會,要能夠獨立生存,也需要克難,絕非一出來就有輕鬆的工作與豐厚的收入而想多放假,除非是官二代或富二代。許多年輕人必須克難,努力賺取第一桶金,才得以立業成家。

國民黨剛來台灣,還宣揚克難,在反共大陸無望以後,散佈的是偏安,直把杭州作汴州。現在台灣面臨國內外的新機遇,全體民眾應該發揚克難精神,打造可以昂首挺胸新台灣。

當然,台灣也有一批人不必克難就可以享受人生。這是當年黨國為了在台灣站住腳而為自己制定的條款。這種不平等條款不但擴大貧富差距,甚至掏空國家資源,讓台灣步上希臘後塵,面臨破產的命運,從而剝奪年輕世代未來的生存條件。台灣現在已經是民主國家,對獨裁政府制定的違背廣大人民利益與危害國家永續發展的政策法規,不但有檢討的必要,更有改革的責任。

對被改革者來說,他們的收入將會減少,這需要適應。對他們來說,這也是克難。然而這與勞工為了生存的克難,並不一樣。所以看到他們說「活不下去」而必須絕食,實在啼笑皆非。如果他們減少一些優厚的收入就活不下去,台灣勞工恐怕早就死了一大半。

這些人為了利益而抗拒改革,忘記當年的克難精神,是人性中的自私表現。然而敢於如此冠冕堂皇的叫囂,他們把蔣公「禮義廉恥」的新生活運動丟到哪裡去了?

一九九三年,我隨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傅利曼與香港大學經濟金融學院院長張五常教授訪問四川時,傅利曼與四川省長蕭秧有一場有關改革的對話。傅利曼表示金融改革要像斬牛尾巴,要一次斬,否則更痛。而蕭秧則表示中國人喜歡一步步向前走,不想一步跳過去。

廿多年後回頭看,一步步向前走,結果走上歪路,看看現在的貪官與社會亂象就知道了。台灣的年金改革既然這樣痛苦,與其痛苦多年,那就不如一次了斷,長痛不如短痛也。

國軍從今年開始,入營服役的役男都要下部隊接受軍事訓練,這是「克難」的好開始。

(作者林保華為資深時事評論員,http://blog.pixnet.net/LingFengComment)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ngFengComm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