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拍賣官地早已成為常態,很多貪官靠著掌握國有土地而在交易中獲取暴利。Getty Images

香港回憶錄之「接觸中國」

 
 
 
看 雜誌
第184期
2017年11月5日
林保華
作者為資深評論家、專欄作家、中共黨史學者。曾擔任香港大學經濟金融學院院長張五常教授助理研究員,研究中國政經改革。

(續前期)當時張五常教授對中國的最大貢獻,應該是不但寫文章鼓吹「出賣國土」,1986年6月25日在《信報》的「論衡」專欄寫了「出售土地一舉三得」,而且同時到深圳市政府演講「出賣國土」的好處,以解決中國改革開放所缺乏的資金;他還詳述土地轉讓的細節規則。為了避免出賣國土而被視為「漢奸」,我有建議教授向中國提出學習香港出賣官地的99年期。所以後來他把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開,只出售經營權,以避免觸犯中國的憲法。當時會議的主持人就是後來出任副市長的王炬,不幸後來他成為貪官。

1987年12月1日,深圳會堂舉行「深圳經濟特區土地使用權首次公開拍賣」的活動,其實豈止是深圳,而是全國的首次公開拍賣,成為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一個重要里程碑。我有去與會,並與身為深圳副市長的深港中國人民大學校友會會長朱悅寧打招呼。後來胡菊人、陸鏗主辦的《百姓》半月刊邀我寫一篇,我就以「周懷」的老筆名寫了〈拍賣官地──中國經濟的里程碑〉,在12月中旬出版的該刊刊出,詳細敘述拍賣的理論與實踐。因為是首次拍賣,所以內部都做了詳細安排,等於內定。

 

 

貪官拍賣國土 獲取暴利

經過這次突破,以後拍賣官地成為常態。中國現在很多貪官,都是因為他們掌握國有土地而在土地交易中獲取暴利,他們真要感謝張五常也。一笑。

當時對中國的經改爭議很多,我們私底下在閒談中也談論一些議題。例如從經改開始,當時說法是從中國「走資」開始,貪汙問題就提到日程上來了。當時張五常認為這不是壞事,過去中共的統治鐵板一塊,奈何它不得,如今貪汙現象的出現,鬆動了它的統治;甚至就像潤滑劑那樣,可以提高它的經濟發展效益。後來中國的一些人將它發展為「貪汙有益論」,自是一種扭曲。

這個議題,也引伸到他認為讓共產黨員看到經濟改革的利益,他們情願做生意了,就可以不去管政治了而讓別人管。但就是不知道共產黨要多少經濟利益才願意放棄他們的政治權力。一直到了六四以後,他才看出原來不是這麼一回事,共產黨不但要經濟上的利益,政治上的好處也不放棄。其實這就是共產黨的貪婪本性,也是不願意放棄任何權力的原因。

另外,張教授從自由經濟的角度,反對對經濟與金融的管制措施,認為這將衍生貪汙行為,也就是權力帶來的腐敗。這點至今卻未有被中國官方所接受,因為擋了他們的財路。


▲產權專家張五常信奉自由經濟、私有化。Fotolia

 

張五常在中國的影響力

我在港大的工作,除了隨張五常到國內考察,隨時提供中國的有關資訊與看他的稿子外,就是協助他與中國的經濟學界接觸。他是產權專家,他的交易費用理論也很著名,所以許多中國的年輕學者常常寫信給他,或者路經香港來拜訪他,著名的有張維迎、華生、曹思源等,現在在美國的趙穗生則來過信。再就是我們邀請國內著名的經濟學家來香港講課,先後有楊培新、厲以寧、董輔礽等。1980年代中國知識分子還很貧窮,厲以寧、楊培新的講學費用,以及在香港的稿費,都由我暫時保管。

為了讓張五常的理論能夠在中國傳播,在楊培新與厲以寧於港大講學期間,以他為主,與楊培新合寫〈解決中國金融財政困難的十個建議〉,與厲以寧合寫〈關於中國推行股份制的一些建議〉。分別在1988年與1989年在香港報章發表。由於「私有化」在當時還是忌諱的話題,所以話題放在承包制與股份制上。

我們訪問北京時還認識了金觀濤、劉青峰夫婦。當時金觀濤有「青年導師」之稱,也編有《走向未來叢書》(現任中共政治局常委的王岐山是其中一位編委),有意幫張五常教授出文集,但是礙於有些內容在中國過不了關,例如《賣桔者言》中〈向港英致敬〉那一篇。對這些「刪除」,張五常也都抱著理解與寬容的心情,默認但假裝不知道。目的只是想讓中國的年輕人多接受他的思想、正確認識世界。

當時中國的意識形態很保守,張五常的產權理論被中國官方詮釋為「私有化」而頗有敵意。但是他不顧這一點,熱情接待中國的年輕朋友,希望他們能為中國的未來貢獻他們的才華。

一些在中國學經濟而在香港新華社與中資企業工作的年輕朋友,也很想見他,有的就來做他的助理研究員,例如原來在華潤工作的王建國與在新華社工作的高海燕。他們協助張五常到國內進行參訪做了許多工作。

張五常對中國國內出現引發熱議的新理論,都回以「在美國,某某年就有了」。他最欣賞而認為有成就的,是楊小凱。

 

與楊小凱的幾次緣分

楊小凱本名楊曦光,文革初期以一位中學生的身分寫了〈中國到何處去〉而知名,也因此坐了十年監獄。後來得到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華裔教授鄒至莊的賞識與推薦,從武漢大學到普林斯頓大學學習,卓有成就。但是他在理念上倒是與張五常更為接近。

1986年夏天,楊小凱作為留美中國學者所組織的經濟學會會長,路過香港,《爭鳴》雜誌總編輯溫煇請他吃飯,因為我是《爭鳴》的專欄作者,所以邀我作陪。飯後我與他繼續聊天,他很敬仰張五常教授有關產權與交易費用的理論。不過當時張五常不在香港,我送了他教授的兩本著作《賣桔者言》與《中國的前途》。他回美國後,就與張五常聯絡,並且提出中國經濟改革中的若干問題,希望張五常答覆,刊登於當時在美國由杜念中主編的《知識分子》雜誌,收錄在《再論中國》裡。但是我與杜念中見面,卻在十幾年後我移民美國回到台灣觀光時,他請我在凱悅飯店吃自助餐,那是當時相當高檔的自助餐。

楊小凱回美國後,介紹過于大海路經香港時來看望張五常教授。楊與于都是非常關心中國政治議題的經濟學者。沒有想到的卻是于大海後來居然出任民運雜誌《北京之春》的社長。

1988年底,香港大學邀請楊小凱做短期的訪問學者。聖誕節他在香港沒有親友,所以平安夜我邀請他到我家吃飯。我與太太都不諳烹煮,所以去外面買了一套沙拉與火雞。他說起第一晚在港大招待所睡覺時,居然做了回到中國的噩夢,把他驚醒。可見共產黨的殘暴統治在我們這一代人留下無法磨滅的烙印。

1990年代,楊小凱也應邀到中文大學做訪問學者,時間比較長,我有參加他們「海歸」之間的一些聚會。我移民美國後,他正好在波士頓,也見了幾面,還到過紐約我的家裡。不幸,他過早的在2004年因為癌症在澳洲家裡去世,這是經濟學界,尤其是華裔經濟學界的重大損失,也是中國政經改革的重大損失。(未完待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ngFengComm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