騷亂事件港府有責 1984.1.16
凌鋒 《信報》人在香港專欄
的士罷工事件,不幸演變成一場騷亂,對受傷和受到財物損失的人來
說,不能不說是一個無妄之災,然而騷亂很快平息,又是香港市民的
大幸。人們還記得中國外交部新聞司齊懷遠去年十二月還在記者會上
騷亂事件港府有責 1984.1.16
凌鋒 《信報》人在香港專欄
的士罷工事件,不幸演變成一場騷亂,對受傷和受到財物損失的人來
說,不能不說是一個無妄之災,然而騷亂很快平息,又是香港市民的
大幸。人們還記得中國外交部新聞司齊懷遠去年十二月還在記者會上
毛澤東的統戰伎倆(四篇) 1983.12.28-31
毛澤東是第一人 1983.12.28
在中共的崇毛狂熱中,由黨的書記胡耀邦親自撰寫長文,在十二月二十
六日毛澤東的誕辰發表。胡稱毛澤東是「我們國家這一百多年中最偉大、最
(金日成)怪而妙的訪問 1984.12.5
北韓的頭子金日成最近對中國進行了訪問,這個消息的公布奇在不是通
過新華社公布,而是由中共中央聯絡部新聞發言人吳興唐在十一月三十日下
午舉行的首次新聞發布會上宣布,“人民日報”用“本報訊”來發布者消息
。注意,這是中聯部之“首次”發布新聞,為金日成的到訪而“史無前例”
鄧小平願意挨罵 1984.10.5
鄧小平在接見港澳各界觀禮團時,明確表示,右派可以繼續在香港,繼
續可以罵共產黨。
需要說明一下,甚麼叫“罵共產黨”?
毫無理由的攻擊,叫做罵;如果是擺事實、講道理的批評、批判,就是
「我們都是中國人」 口周懷 1983.8.8
中國人的地位最近突然大大提高,并且受到尊重。君不見,中英就香港
前途問題第二階段的第三次會談中,會前中共的代表團團長姚廣周旋在香港
記者群中,頻頻說:「我們都是中國人。」并且「同胞」長,「同胞」短。
說這些話時,有時和香港記者提出要他回答的問題牛頭不對馬嘴。想來姚廣
「我們都是中國人」 口周懷 1983.8.8
中國人的地位最近突然大大提高,并且受到尊重。君不見,中英就香港
前途問題第二階段的第三次會談中,會前中共的代表團團長姚廣周旋在香港
記者群中,頻頻說:「我們都是中國人。」并且「同胞」長,「同胞」短。
說這些話時,有時和香港記者提出要他回答的問題牛頭不對馬嘴。想來姚廣
玩完 周懷 1983.4.14
那天行街逛公司,看到一家服裝店正在大減價,除了例牌的“大減價”
、“大出血”、“大平賣”、“迫遷”等等大標語以外,還有“玩完”兩個
大字,倒是別具風格,發人深思,也頗幽默。
“玩”字本來就是“玩耍”之意,但是到了“玩世”,含義就大有不同
阿Q的子孫 周懷 1983.4.1(2010.4.30上部落格)
去看電影“阿Q正傳”,飾演阿Q的嚴順開原是上海滑稽團演員,因此耽心
把阿Q演成小丑,只是作為笑料而已。雖然中共當局頗注意文藝作品的“社會效
果”,但有時亦難免有漏網之魚。這部片子,總的感覺,還是忠於魯迅的原著,
原因大概是陳白塵的改編劇本並不自作主張。
中共的宗教政策 1983.12.20
英國坎特伯雷大主教羅伯特.倫西訪問了北京,國家主席李先念專門接
見,并向他說:「宗教與精神污染是兩回事。宗教信仰是受法律保護的。憲
法規定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我們保護正當的宗教活動,反對精神污染主
要是反對理論界和文藝界的一些錯誤思想和言行,通過擺事實講道理的方式
中資收購「亞視」論 1983.12.8
邱德根收購麗的電視改名亞洲電視以來,雖然成績不能說沒有,但不大
顯著,再加上裡面的人事糾紛,以及邱達成的案件,使他有焦頭爛額之感,
因此有幾次表示對之心灰意冷。幾個月前他表示過一次,要讓出股權,但以
關於敬祖 浮生 1982.11.1
重陽那天外出,車子很擠,特別是通往一些長眠之地的車子更擠。車上不是成年男女去為一日三餐而奮鬥,卻是扶老攜幼合家行,他們不是去和人生交往,而是和死人溝通,或者說是同自己的祖宗溝通。
也許是“大丈夫志在四方”,我和祖宗的感情頗為淡薄,除了祖上留下一個姓氏以外,似乎從來沒怎麼和祖宗溝通過。我這個思想看來還比較新潮的,是否領導過潮流,自己也不知道。也由於如此,對現在有些人還很重視與祖宗的溝通,花上精力和時間,實在不太理解。依我來說,不如多做些工作,或多讀些書來得現實一點,例如和朋友溝通一下或許還可以受到一些教益。
但是看來“孝”是中國人傳統的美德,所以西方社會子女和父母代溝,老年人只有進養老院,或者中國那種邪教式的“爹親娘親不如毛主席親”之類,在中國人的社會難於行得通。古人的“百善孝為先”,雖然時下的年輕人也多已遺忘,然而至少在中年一輩還有一定影響。帶了妻兒老少去和祖宗溝通,大約也是要使這種傳統美德代代相傳吧。
然而,有些祖宗是值得去孝敬嗎?如果你的祖宗裡有殺人不眨眼的魔王,你也年年去表孝心,難道你也要像他一樣去殺人?
折腰 浮生 1982.10.26
少時讀書,每見陶淵明的“不為五斗米折腰”和李白的“安能催眉折腰
事權貴”,不禁心嚮往之,對他們的人品頗為讚賞。
年事稍長,與社會接觸較多,雖未“獨立”,就逐漸知道要做到這些真
不容易。
宣傳黃植誠 1982.8.28
這些天來,有關黃植誠的新聞特別多,也不知是他“來歸”一周年,還
是因為要辦喜事,抑或兩者兼有,來個“公私兼顧”。
當然,宣傳要為政治服務,一批一批的宣傳資料,目的無非要說明,黃
春天和冬天 1982.6.13(2010.4.1上部落格)
“春天的童話”遭到批判,促使我找來看了。
有關作者遇羅錦的新聞,早在我腦海裡銘刻了印象。她的“一個冬天的
童話”我一直沒有看過,因為那些新聞也交代了該篇報告文學的內容了。至
於“春天的童話”,帶有春天的鬧意,所以不得不追上時間去看它,目的也
新特權階層“台屬” 木佬 1982.5.14
為了使海峽兩岸的“三通”更好的開展起來,中共當局除了日夜不停的
輿論攻勢以外,也採取了實際措施,以吸引台灣同胞。這是木佬從報章上的
一些報導上發現的。
突破性的措施是在廣東,這些措施是:
馬(璧)專家又出怪論 木佬 1982.5.10-11(2010.4.1上部落格)
去年“棄暗投明”和“棄三投共”的台灣三民主義專家馬璧先生在發表
了一連串使人不明的怪論後,又有怪論傳出。
最近廈門大學舉辦了“閩台經濟發展問題學術研討會”,馬專家不辭年
老辛苦,從北京專程南下參加討論會,并且作學術報告。
北越難民的身分 木佬 1982.5.9(2010.4.1上部落格)
這幾年來,一船又一船的越南難民湧入本港。這些難民大部分是是為了
追求自由的生活,追求較高的物質享受,冒著生命的危險來到香港。但來港
後也不斷爆出新聞,例如打架、行兇、偷盜、騷亂等。一個社會群體,總有
不良分子混在其中,所以以往這些事件,大家也不以為怪,因為只不過是少
中國人的悲哀 1982.4.14(2010.4.1上部落格)
由於英國前首相希斯訪問北京,和鄧小平談到香港前途問題時,鄧氏同
意香港前途問題應該及早解決;由於福克蘭群島風波和香港地位的前途問題
有若干聯繫,因此又激發了香港前途問題的小小微波。
據某團體最近作的民意調查所公布的報告,有百分之九十三的成年人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