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選舉和中共的恐懼 凌鋒 1989.11.28
台灣迎接十二月三日的選舉活動正在愈來愈白熱化。香港傳媒記者已經
奔赴台灣採訪,香港的一些議員,也要前去觀摩。
處於「民主初級階段」
對比中國大陸、香港和台灣,從政治上的民主來說,台灣已經走在前面
台灣的選舉和中共的恐懼 凌鋒 1989.11.28
台灣迎接十二月三日的選舉活動正在愈來愈白熱化。香港傳媒記者已經
奔赴台灣採訪,香港的一些議員,也要前去觀摩。
處於「民主初級階段」
對比中國大陸、香港和台灣,從政治上的民主來說,台灣已經走在前面
溫婉從容 1989.5.13
國民政府的財政部長郭婉容率領代表團出席在北京召開的亞洲開發銀行的年會,成為海峽兩岸的大新聞。因為這是台灣的國府大員第一次踏足中國大陸,在眾目睽睽下,如何靈活運用「國策」,應付記者,還要經受中共和台灣本土反對派的兩面壓力……但這些難題,在郭婉容面前都迎刀而解了。
顧名思義郭婉容確實是「溫婉從容」,以這種大家風度不但解決了一系列難題,而且贏得了海內外的好評。但是,「溫婉從容」祇是表面現象,實際上她的實質還是個強人,只是表現為「柔中有剛,棉裏藏針」。因此好多難題她都輕易帶過,而原則問題,例如稱號問題,她則堅持了原則,但又不輕易「鬧翻」;對楊尚昆的講話保持了禮貌而又不是「俯首稱臣」。
郭婉容在北京的表現,既是財經大員,又更像是外交大員。這種外交風度,不是靠「惡補」可以得到的,而是和教育水準、文化修養及周圍環境分不開的。這種氣質是薰掏出來,而非「鍛鍊」出來。
反觀大陸政壇人物中的女性,幾乎沒有能夠上枱面的。當年劉少奇夫人王光美隨劉少奇出來力就被驚為天人,可就是她,也逃避不了厄運。就如周恩來夫人鄧穎超,雖是當年的女中豪傑,後來滾到階級鬥爭裏,明珠也會變垃圾。在人們眼前出現的中共女幹部,差不多都是「馬列老太太」的款式。怪不得連中共約老幹部看到她們都吃不消,需要在外面另覓出路了。
中共貶低蔣經國
蔣經國逝世後,中國大陸方面可亂是已經以比較快的速度報道了這項消
息,但是表態則比較遲。但是中共一向的「統一思想、統一意志、統一步調
」在作怪。其實,對蔣經國在生前也應該有一個基本評價,如果連這個也沒
有,又如何能應付一些突發事件?唯有慢三拍了。
北京重視貨機事件的精神勝利 章向南(林保華)
一架中華航空公司的貨機,在廣州降落,成為敏感的中台關係的一個觸
發點,這件事情處理的好壞,也會對未來的中台關係帶來重大的影嚮。
駕駛該機飛廣州的機長王錫爵,到底抱著甚麼動機,通過甚麼手段,現
在仍然是一個謎。
林保華按:以下是1986年5月華航王錫爵劫機事件我所作的若干評論。
有些疑問,我5年前在美國得到了解答。那是見到了當年曾經在中國國安部
門工作而已經流亡美國的某君,他說,因為俞強生叛逃,該年2月在美國長
期潛伏的金無怠被捕。已經被吸納為共諜的王錫爵害怕事件牽連到他,遂於
5月劫機飛往廣州。
鄧麗君的“污染” 凌鋒 1984.11.4
鄧麗君在香港的幾場演唱會中,對大陸指她為“精神污染”作出反應。
雖然沒有點名,而是以“嗰邊”(按:粵語的“那邊”)作為代名詞,也沒
有破口大罵,而是含蓄的略微諷刺,但看來金嗓子是和槍桿子在對著幹了。
自從中共的開放政策,鄧麗君的歌曲瘋魔大陸(特別是青年)以來,有
宣傳黃植誠 1982.8.28
這些天來,有關黃植誠的新聞特別多,也不知是他“來歸”一周年,還
是因為要辦喜事,抑或兩者兼有,來個“公私兼顧”。
當然,宣傳要為政治服務,一批一批的宣傳資料,目的無非要說明,黃
新特權階層“台屬” 木佬 1982.5.14
為了使海峽兩岸的“三通”更好的開展起來,中共當局除了日夜不停的
輿論攻勢以外,也採取了實際措施,以吸引台灣同胞。這是木佬從報章上的
一些報導上發現的。
突破性的措施是在廣東,這些措施是:
馬(璧)專家又出怪論 木佬 1982.5.10-11(2010.4.1上部落格)
去年“棄暗投明”和“棄三投共”的台灣三民主義專家馬璧先生在發表
了一連串使人不明的怪論後,又有怪論傳出。
最近廈門大學舉辦了“閩台經濟發展問題學術研討會”,馬專家不辭年
老辛苦,從北京專程南下參加討論會,并且作學術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