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9 3《綠色參考》
(林保華主編;提供林保華的評論與若干信息。)
林保華部落格:http://lingfengcomment.pixnet.net/blog


綠參:哪來的「兩岸互信基礎」?香港自主意識的成長;30年前主張港獨;林行止悉售《信報》股權;關於柯文哲;維漢通婚發獎金


《林保華專欄》從中美聯合公報談哪來的「兩岸互信基礎」?
自由時報
2014-09-03

張顯耀涉及國安而被拔出官職的事件爆發後,有些評論說「破壞兩岸互信基礎」,我們不禁要問:哪來的「兩岸互信基礎」?

在討論以前,我先引用一九七二年在上海簽署的中美聯合公報的一段話:「美國方面聲明,美國認識到,在台灣海峽兩邊的所有中國人都認為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

問題出在「台灣海峽兩邊的所有中國人」身上,當時兩邊的中國人都處在獨裁統治下,民意能夠表達出來嗎?四十年後的今天,海峽那邊的中國人的民意還是無法表達出來;海峽這邊,已經民主化可以表達意見了,他們承認自己是中國人嗎?自認「台灣人」的六、七成民眾,怎麼可能認為「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

這個問題是要表明所謂的「兩岸互信基礎」,這「兩岸」指的是兩邊的什麼人?中國還是極權國家,即使有什麼民調,在資訊被嚴密控制下,民意是被歪曲的;至於台灣,連戰與胡錦濤的共同聲明,馬團隊與中國簽署的協議,只是顯示「國共合作」,所以在立法院與社會上出現重大爭議,以致爆發太陽花新公民運動。那還奢談什麼「兩岸互信基礎」?

所謂「兩岸互信基礎」,頂多只是中國國民黨與中國共產黨的「互信基礎」,別把台灣人扯進來。即使把選票投給馬英九的選民,許多也並不贊同馬英九的投共路線。是馬英九以「台灣前途由台灣兩千三百萬人決定」來騙取選票,選上後卻以少數中國權貴來取代台灣選民,強迫立法院認帳,以致不惜發動去年的九月政爭來剷除立法院長王金平。且不說兩岸沒有互信基礎,連國民黨內部也缺乏互信基礎。

國共上層權貴的互信,來自彼此交換政經利益,絕不代表兩邊人民,更不會代表台灣人民。問題出在共產黨身上,這個一黨專政政權,它欺壓屠殺自己的人民,台灣人民豈能相信這個政權?

最近中國封殺了香港的普選,讓香港民眾切實認識到他們被共產黨欺騙了三十年,中國與英國簽署的有關香港前途的聯合聲明是國際協定,北京制定的《基本法》是小憲法,但是所承諾的一切,都可以公開背棄,還聲言要出動駐軍來製造流血事件,台灣人難道忘記了二二八?

在香港發生這些事件以後,還有人談「兩岸互信基礎」,簡直不可思議,而馬英九、林中森之流更認為張顯耀事件是「小波瀾」、「枝微末節」,更是駭人聽聞。他們那樣信賴共產黨,是他們把台灣人民當作白痴,還是他們自己被政經的巨大利益傷害到神經末梢?馬英九還是香港九龍出生,沒有譴責中共一句,甚至還要借馬習會把台灣拱手送給共產黨!這樣的人還有資格做總統嗎?

(作者林保華為資深時事評論員,http://blog.pixnet.net/LingFengComment
----------------------------


香港自主意識的成長
林保華

  要求真正普選的電子投票,主辦單位原來以為可能只有十萬人投票,因為北京發表「一國兩制」實踐白皮書,聲稱香港是否高度自治,權力操在北京手中。香港人一下子淪為只能聽命於北京的奴才,於是投票人數激增到七十九萬,「七一」遊行人數也激增到五十一萬人。

  北京發表白皮書後,香港律師會會長林新強表示支持,認為法官必須愛國,把政治上的愛國放在「司法獨立」之上,並且讚頌中共的偉大,引發律師會許多律師的反彈,召開特別會員大會,即使今年五月選出的理事會是親北京的,即使北京對這個大會舉辦的信任投票施加許多威脅利誘的壓力,最終以大比數迫使林新強下台。

  也就是說,北京的壓力越大,香港的反彈力也越大;北京越要香港「中國大陸化」,香港越要「本土化」。這是香港自主意識的提高。這種自主意識,在九七後,隨著國民教育洗腦的加強而加強。以二○○三年超過五十萬人的「七一」遊行開始要求特首董建華下台進行普選,再隨中國大陸「自由行」遊客的增加,自主意識也越來越強烈。期間伴隨保衛皇后碼頭而保留香港本身的文化、歷史記憶,反對北京強迫香港建造高鐵而保護香港人安身立命的蔡園村,都增加了對本土的認同感。

  香港從當年鴉片戰爭的小漁村,發展成為國際大都會,大量人口是因為「避秦之亂」從中國南來的「過客」,對香港沒有認同感,認同的是大陸的「祖國」,是所謂的「大中華意識」。但是隨著九七「回歸」,大中華意識日益淡化,自主意識越來越濃厚,尤其是年輕一輩。這是值得關注的社會問題與政治問題,更是北京當局必須深思的。

  香港泛民主派在普選問題上分為激進與溫和兩派,但是在北京的強大壓力下,泛民被壓成一塊了,雖然還不至於雷打不散,但是可以說是這幾年來最好的情況。

  中共在寸步不讓的情況下,頻頻作出邀請泛民議員北上會晤的政治秀,企圖在民眾中造成有「誠意」的感覺,就如一九四五年蔣介石邀請毛澤東到重慶談判那樣,結果即使簽上和平協議,最後內戰還是開打,直到打出勝負為止。

  這次南下深圳會見泛民議員的是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李飛。但是一個月前,人大委員長張德江也南下深圳,會見的是「自己人」。級別大不同的「親疏有別」做法意味著什麼?很簡單,親者,可以談心裡話,真正了解香港的情況,以便作出定奪。疏者,不一定完全是假心假意,但是至少也是三心兩意,帶有許多作秀的成分。因為即使再有誠意,因為不是第一手的了解,匯報到最高的政治局常委那裡,已經是七折八扣了。這種安排,就說明了重視程度的不同。

  既然如此,泛民也有所準備。泛民議員已經集體簽署政改承諾書,表明若特區政府提出的政改方案不符合國際標準,必定會予以否決。目前泛民議員有二十七席,如果被北京「爭取」四席,立法會就可以通過特區政府秉承北京意圖制定篩選泛民候選人的政改方案。如今已有二十六名泛民議員簽署,北京要分化瓦解就相對比較困難了。泛民必須表現出強有力的自主意識,而不是一直幻想得到北京的垂青,才可以維護香港應有的權益。
《爭鳴》雜誌  2014年9月號
-------------------------


林保華按:
1980年代香港就有“香港獨立”的意識,不過鳳毛麟角。這可能也是我的
專欄中唯一有涉及“港獨”的文章。當時我就是《信報》評論版的編輯,
主張港獨的大概就是陳文山一人了,所以我特別“愛護”而書寫此文,但
是不敢“鼓吹”。時下主張港獨的年輕朋友,可以去翻找當時《信報》陳
君的文章拜讀一下。不知陳君現在還健在否?

以“官”冒“民”的來論    凌鋒  1985.9.24

日前曾談到北京收緊言論尺度,也已反映到香港來了,因為香港是過渡時
期,北京已擁有足夠的力量來統御香港的言論了。

近來北京要控制香港的言論主要是兩種方法,一種是以左派的資金打入(
軟硬兼施),逐漸將言論改造為“黨的喉舌”或“外圍喉舌”;另一種是
利用一些人拍馬屁或不敢得罪中共的心理,給予各種各樣的明示暗示,使
某些中共所不喜歡的專欄作者“退出報壇”。

除此以外,與《信報》有關的,就是不久前“黨的喉舌”,對周日“讀者
來論”版中的一些文章掀起圍剿。

《信報》逢周日的讀者來論版有各種各樣的來論,不乏真知灼見,也有無
奇不有的觀點,深受讀者的歡迎。幾個月前,有一個叫陳文山的讀者寫了
一篇“以香港獨立促成中國統一”的文章,論述自己對香港前途的看法;
八月份,陳君又連來長稿,在該版連載數周,發揮他的有關觀點。在香港
,各種政治觀點都容許存在,是一個百家爭鳴的社會,只有如此,民智才
能大開。但是左派習慣一言堂和馴服工具,加上上面有指示,遂於九月十
日開始圍剿。茲刊圍剿日誌如下:

九月十日,《大公報》首先刊登“讀者論壇”的文章“一個不切實際的夢
----評陳文山的『港獨論』”。

九月十一日,《文匯報》刊登“來論”文章“如此『奇文』!如此『獨立
』!”

九月十二日,《文匯報》刊登同上一個作者的“來論”文章“『理』何在
?『法』何在?”

九月十三日《新晚報》刊登“讀者來信”“誰是真正『港奸』----評陳文
山的『香港獨立論』”

我們不去談雙方的觀點如何,只知幾個月前的文章未引起左報重視,突然
在這幾天從九月十日到十三日每天一篇“來論”,顯然是後面有一個“有
形的手”在操縱,所謂“來論”,使人笑掉大牙,應該是“自論”、“官
論”才對。

應該承認左報這一年來是越來越開放了,但只要是“黨的喉舌”,就難有
言論自由,因此還會有這種以官冒民的行為出現。

信報《人在香港》專欄
--------------------


 林行止悉售《信報》股權 
前主管估計:報章不再敢言意興闌珊
 
■林行止已出售所有《信報》股權。《壹週刊》圖片
 
【本報訊】《信報》創辦人、有「香江第一健筆」之稱的林行止,近日將其夫婦持有餘下的20%《信報》股權,悉數售予電訊盈科主席李澤楷控制的離岸公司,標示?林行止時代的《信報》正式終結!傳媒學者和《信報》前管理層均估計,林行止全退與8年前《信報》易手後風格轉變有關,如少了對權貴的監察,最近更出現「袋住先」的社論等,令他意興闌珊。
記者:張婷婷 林偉聰 林社炳
[■《信報》發表聲明指林行止將會繼續在該報寫專欄;圖為昨天《信報》頭版。] ■《信報》發表聲明指林行止將會繼續在該報寫專欄;圖為昨天《信報》頭版。

《信報》網站報道證實,創辦人林行止夫婦已悉數出售《信報》股權予Clermont Media Ltd.。林氏夫婦見8年來業務一切發展及運作良好,決定把餘下股權一併轉讓予Clermont Media Ltd.。林行止將如常在《信報》撰寫專欄。
林行止夫婦於06年將五成《信報》股權售予由李澤楷控制的離岸信託公司,去年8月底,林行止曾以〈論政負責當如何怕亂怎能防害生〉為題,指特首梁振英治下香港敵我分明,若然要「忠於國家而非自己的識見」,「擱筆不寫也許是眼前的選擇」。當時已傳聞林氏夫婦將出售手上股權,但林否認。
本報記者昨到訪林位於山頂的居所,家傭稱林氏夫婦外遊不在家。《信報》總編輯郭艷明接受查詢時重覆《信報》網站刊登的聲明,表示對於外界所謂的分析及揣測,不予置評。
《信報》數碼媒體總裁及副社長陳景祥被問及林行止全退是否代表《信報》會改變風格?陳表示,根據聲明,林將會繼續在《信報》寫專欄,「呢個message都係重要,如果佢話退出晒又唔寫,個impact會大好多。」
「原來?《信報》已死」

浸會大學新聞系助理教授杜耀明相信,從經濟角度看,林要現金不要股份,或因他覺得報紙長遠價值低於眼前現金價值,「即係冇乜長遠前景」。「可能從佢個角度而言,原來?《信報》已死。」「已死」,是指過去一年多發生的事,近者如取消錢志健的專欄,較遠則有「獨眼香江」全組辭職,該報的報道亦變得很小心,評論引入「所謂」各種各樣觀點,「中和」了《信報》一路以來作為獨立評論者對社會的監察和批判的能力。
杜認為林繼續寫專欄是要為自己交代,以作者角色表達看法,不存在因為股東身份改變是更激或收斂。唯一分別是以前是股東總編也難以取消他的專欄,但如今只保留作者身份,他笑言「郭艷明你夠膽就炒埋林山木!」
《信報》前副總編輯及「獨眼香江」前主管游清源被問及林選擇這時機是否與報章風格改變有關?游個人覺得有關。游稱,「以林咁有智慧?人,睇到趨勢,?社論,部份余錦賢,獨眼香江,都出現一?奇怪論調,?以前《信報》好難想象會出現?好似「袋住先」,特別?社論出現。」
-----------------------------------


朋友推薦:

謝謝妳讓我們更了解柯文哲

 
不管是台北市長參選人、抑或是台大名醫這樣的兩個身分,在一般人眼中,都還是有段距離的。但知名編劇家吳洛纓,昨日在臉書上分享了她在還不認識柯文哲時,與他在台大醫院接觸的經驗,讚美他是「一個有高貴品性的好人,一個真正的醫生」,儘管文中還是表明「我會投給馮光遠」,但文章細膩而溫馨,讓網友瘋狂轉發,「謝謝妳讓我們更了解柯文哲」!

吳洛纓曾以《白色巨塔》劇本,奪下金鐘獎,為影劇圈內知名編劇,她11日於臉書PO上一篇文章「當時我不知道他是誰----關於柯文哲」,鉅細靡遺道來,她與柯文哲的第一次相遇,以一個抱著孩子焦急求醫的母親身分。

吳洛纓表示,當時她帶著三歲和五歲的孩子在刷油漆,沒想到哥哥不小心,將白油漆刷上妹妹的眼睛,當時她六神無主,只知道抱著孩子往台大急診室衝,檢查後發現幸好沒有大礙正要去結帳時,「一個長袍醫師不知道在外面看了多久,他拿起一隻手術手套。撈了一點空氣綁起來,用簽字筆畫了一下,變成一隻兔子,送給天然…天然笑了」!

當時她還不知道這人就是柯文哲,只知道這醫生告訴她,「明天回來複診的時候,不用掛號,直接到急診室找他。看一下就好了!」吳洛纓說,「我相信,他要我們回去直接找他,是不想看起來就知道應該無礙的案例,因此又浪費了健保資源,說真的,這一切都不太關他的事,他是急診主任,不需要來做兔子哄孩子。在我寫(白色巨塔)劇本的調查與親身經歷中,他們真的連睡覺的時間都不夠。」吳讚美柯「我相信他是一個好人,一個有高貴品行的好人,一個真正的醫生。」!

只是儘管如此吳洛纓仍強調,自己還是會支持好朋友馮光遠。但網友仍瘋狂轉發這篇文章,留言「謝謝,這是所有寫柯P的文字裡,最有溫度的一篇」、「我在台大,常看到他,他很親切,我相信他能改變台北,連先生真的離我們太太太太太遙遠了…」!(劉邠如╱綜合報導)

吳洛纓臉書全文:


當時我不知道他是誰----關於柯文哲

那天下午,三歲的天然和五歲的天澤,一起陪媽媽到新辦公室刷油漆。
為了讓他們有事做,給了他們一人一把小刷子,我們三個人蹲成一排,一起要把眼前的木板刷白。
就在一瞬間,天澤一個轉身,手上的刷子正正好刷在天然的眼睛上。
我感覺自己幾乎快昏過去了,接下來的一個小時,全身一直在微微顫抖。
『媽咪,我的眼睛黏在一起了』天然叫了一聲,但她沒有哭。
我們在重慶南路上,我抱起她,牽起天澤,往臺大急診室衝。
無心刷到妹妹的天澤,也是一臉驚恐,但很鎮定地跟著我。

天然前額的劉海、眉毛、睫毛都是白的。
急診醫師趕快幫天然洗眼睛,幸好沒有弄到眼球,有驚無險。
天然還是很勇敢的都沒有哭。

就在我抱著天然走出治療室要去結賬,
一個長袍醫師不知道在外面看了多久,他拿起一隻手術手套。
撈了一點空氣綁起來,用簽字筆畫了一下,變成一隻兔子,
送給天然。
對,他沒有說什麼妳好勇敢之類的話,就是送給她,天然笑了。
哥哥在一旁也鬆了一口氣。
然後他告訴我,明天回來複診的時候,不用掛號,直接到急診室找他。
他看一下就好了。當時我沒有多想,只是慌亂地點點頭。

養孩子那麼些年來,大小陣仗也遇過不少,也曾經半夜一個人抱著一歲的天然去臺大掛急診,但那一次卻是我第一次感覺到,遇見個讓你安心的醫師。
那年,我剛寫完白色巨塔,對臺大醫師的印象,自父親過世後一直沒好過。
但從那天起,我對臺大稍稍能釋懷。

這不是什麼了不起的葉克膜手術病例,不是他從死神面前把我的寶貝帶回來,他只是做了一件小事,我在小事裡,看見一個人的全部。
對,他是柯文哲,我離開醫院才想起來他很面善。

第二天,因為修去劉海之後的天然,沒有什麼狀況,我們也沒再回去複檢。
但我卻相信,他要我們回去直接找他,是不想看起來就知道應該無礙的案例,
因此又浪費了健保資源,說真的,這一切都不太關他的事,他是急診主任,不需要來做兔子哄孩子。在我寫劇本的調查與親身經歷中,他們真的連睡覺的時間都不夠。

後來在許多關於他的事件裡,我都相信他是一個好人,一個有高貴品行的好人,一個真正的醫生。
當然,這和我支不支持他參選臺北市長無關。很早之前,我就說我支持我的好朋友馮光遠到底。但他們的參選,都讓我看到臺灣的未來有希望。

只是從他們宣布參選後社會的反應,讓我重新思考一個問題,我們希望一切能有所改變,變得更好。但我們為什麼又始終拿著過去『政治人物的樣子』,在檢查、度量他們像不像一個『政治人物的樣子』,從他們說話的方式、到策略、到穿著、到反應、到社會禮節?不然就是不夠成熟、不懂人情世故、自以為是。

是不是這樣的期待,把一個個可能在從政時懷抱著理想的政治人物,推向一個『政治人物的樣子』,然後我們說他們是政客。
久了,他們就越來越像政客,弄出讓許多人都嫌它發臭,又期望它改變一切的政治圈?

我想起二十年前,民進黨在臺北市勝選的第二天早上,走在新生南路上腳底是輕飄飄的,懷抱著重生一樣的希望,覺得這個國家有救了,前面的路都光亮了起來。二十年過去,改變卻停止了,台灣或者臺北一直在僵化中,漸漸抬不起手腳,然後抬不起頭。

如果我們希望改變繼續發生,或許就從改變我們心中對政治人物的定義開始吧!?我們需要更多不一樣的人參與政治,一切才有改變的可能。謝謝柯醫師,你做的一切,包含參選,都不是多的,一定會改變些什麼,我深信。
--------------------------


林保華按:
中國為了實行種族滅絕政策而不擇手段,卑鄙無恥。

維漢通婚 南疆縣府獎萬元

【明報專訊】在西藏實行藏漢兩族通婚的優惠後,新疆且末縣8月21日起亦推出了《關於民漢通婚家庭獎勵辦法(試行)》的新政策,對於維漢通婚的家庭,領取結婚證後,當局將每年給予1萬元(人民幣,約1.25萬港元)的獎勵,最多可連拿5年。

子女免學費 住院費減九成

據觀察者網報道,除每年萬元獎勵外,維漢通婚的家庭,男女若一方無固定職業,可獲得當局根據個人教育程度解決就業問題。結婚滿3年的家庭,雙方父母可享受維漢通婚家庭及子女在房屋和醫療方面的相關獎勵。在子女升學方面,免除從幼稚園至高中的所有費用;考入中等專業學校的,每名學生每年可獲3000元獎勵;考入大專及以上學校的,每名學生每年可獲5000元獎勵;醫療方面,住院費用獲醫保報銷後,剩餘部分補助90%,每人每年累計不超過兩萬元。

報道續指,通過積極鼓勵各民族之間通婚,有利於促進位於南疆的且末縣各民族大團結、大融合、大發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ngFengComm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