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島三亞市南望便是南海。Fotolia

香港回憶錄之「海南明珠」

 
 
看 雜誌
第196期
2018年12月5日
林保華
作者為資深評論家、專欄作家、中共黨史學者。曾擔任香港大學經濟金融學院院長張五常教授助理研究員,研究中國政經改革。

(續前期)1993年夏天,張五常教授再帶隊去海南考察。海南省的建立,就是要多一個特區發展經濟,海南是中國最大島嶼,與內陸可以天然區隔,適於做特區。但是後來軍隊參與走私,調用軍艦走私大批汽車,讓「海險」破功。然而因為這個特區搞得很熱鬧,所以很值得去考察,何況還要參與一個國際會議。

因此,除了參與會議,協助張教授做研究工作的高海燕,尋找一家民間企業三亞東方旅業股份有限公司接待,它是東方實業屬下的一家公司。


 

在「天涯海角」參加國際會議

 

這次我從深圳黃田機場起飛,同行的除了高海燕,還有厲以寧的女兒厲放。颱風之後,天氣很不穩定,飛機搖晃厲害。海南機場在省會海口市內,因此很方便。到達海口之後,與張教授會師,我們立即沿環島公路南下三亞市。經瓊山縣,到了瓊海縣的萬泉河旅遊區,也是當年「紅色娘子軍」的所在地。不過想到「到了海南島,才知道自己身體不好」的順口溜,就知道現在中國,「黃色娘子軍」取代了「紅色娘子軍」。

到了萬寧縣,有著名的興隆鎮,想起著名的興隆華僑農場,只有我這個僑生才會有感觸。這裡當年收容了不少來自印尼的華僑。這些華僑被趕回中國,乃是中共推行世界革命的極左路線的惡果。也只有窮華僑才被安排在這裡過苦日子。現在闢為旅遊區,鎮前有「享受在興隆」的大石碑,與「勞改在興隆」形成明顯對比。

到了三亞,去了仰慕已久的「天涯海角」(編按:海南島最南端的一處著名海濱風景旅遊區,由此向南望便是南海)。當時我在《爭鳴》雜誌寫的一篇遊記就說:「爬過天涯,雖是海角。但是天外有天,海外也有海。當年書寫『天涯海角』的文人雅士,可能是一個出賣主權的賣國賊,因為天涯海角之外還有我們的南沙群島哩。對中國來說,真正的天涯海角應該是南海的曾母暗沙或東海的釣魚列嶼。」可見當時我對中國的擴張野心與後來產生的南海、東海爭議,一直沒有低估過。

7月1日,由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和中國留美經濟學會、中國經濟學會(英國)共同發起主辦的中國市場經濟理論與實際研究會在海口市開幕,中外著名的經濟學家和中國留美、留英學人都有參加。他們包括張五常、鄒至莊、傑佛瑞.薩克斯(Jeffrey David Sachs)、孫尚清、安志文、董輔礽、高尚全、馬凱、童大林、楊啟先、周小川、黃達、王玨、樊鋼、林毅夫、楊小凱、蕭灼基、張維迎、王小強、易剛等等。

討論的主題是未來如何改革。張教授與鄒至莊還出現爭議。時在鄧小平南巡講話之後,「發展是硬道理」甚囂塵上,各路英雄在海南奮力廝殺。會議老早準備,那套理論已經不適應形勢的發展,因為那天晚上總理朱鎔基下了「宏觀調控」的命令,導致長達多年的經濟緊縮,避免泡沫爆破。


 

私下討論才是真實思想

因此那天晚上朋友們私下的討論,才是真實思想的暴露,大家憂心忡忡,尤其是地產發展商。他們的普遍問題是,調控時間多長,一年夠嗎?我們在三亞與海口繞了一圈,可見到處都是工地與吊機,可謂萬丈高樓平地起。據稱當時海南有1,200家地產公司,海口市人口41萬,如果人口不大量增加,將難以消化這些樓房。但要增加人口,需要貿易、工業和旅遊事業的發展。當時民間籌集資金的情況更加可怕,年息已經在二、三十厘之高,有些還可以面商,廣告公開在報章登出,看了嚇人。

我們參觀東方實業的一些企業,它是股份公司。當時股份公司是正在摸索的「新生事物」,這些股份公司,有國有企業(法人)入股,也有內部職工入股,還有社會上的其他投資者。即使國有企業占優勢,但是因為是不同國企的分散投資,所以總負責人還是民間企業家。這些股份公司,經過審核,成為法人股而可以在北京上市。有些公司雖未正式上市,但在證券公司外面也有「地下交易」,並有黑市價格。我也買了東方集團的原始股,沒空去理,後來送人了。1997年移民紐約時,在公園裡突然見到東方實業的負責人黃嚮農,但是後來還是失去聯絡,不知經過宏觀調控的折磨,他們公司的情況。

我的一位人大校友張學軍也在那裡招資成立海南國際招商股份有限公司,從事地產,據說後來過了難關。那時正好有人大校友會活動,我去參加,認識了一些校友,包括在海南做官的。當時海南在實驗「黨政合一」,省長與黨委書記是阮崇武,他有接見張五常。但是沒有談出甚麼。(未完待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ngFengComm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