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mzxtd 志愿軍戰俘系列之二:甄別与反甄別(1) 2006-2-11 01:43  [Click:10]


 
志愿軍戰俘系列之二:甄別与反甄別(1)

穆正新


前言 最簡單的事實遭到最嚴密的封鎖

志愿軍戰俘甄別過程很簡單。就是問戰俘一到七個有關遣返的問題,根据戰俘的回
答把他們分開關押。

但中共把這個最簡單事實封鎖了50多年。中共的宣傳刻意把民眾的注意力引向甄別之前發生的暴力事件。力圖誤導民眾將甄別前的暴力事件當作甄別本身。以至于一提起“志愿軍戰俘甄別”,多數中國人只有恐怖的印象:嚴刑拷打、強迫刺字、零刀碎剮、破腹挖心等等。真正的甄別過程,倒沒有人知道。

這張當年在甄別現場拍下的照片讓我們看到了被中共封鎖了几十年的真相。甄別就是如此簡單:詢問棚搭建在營區的空地上,戰俘們排好隊一個一個上前接受詢問。后面的戰俘可以看見詢問棚里面問答的情形,但听不到談話聲。完成一個戰俘的甄別僅用几秒到几十秒。聯合國軍曾邀請國際紅十字會和若干中立國代表到現場觀察。也曾提議由國際紅十字會主持甄別。無論是頻繁巡視戰俘營區的國際紅十字會代表還是常年在釜山、巨濟島戰俘營區采訪的各國記者,均未報告過甄別過程中的任何暴力事件。

中共為什么要封鎖這個簡單的事實?因為不封鎖的話中共強烈的“反甄別”態度就顯得無理了。要“反甄別”就必須讓人民相信甄別“血腥、恐怖”。要達到這個目的當然不能讓中國人民看到現場真相。否則國人一看現場情景,一點恐怖跡象也沒有。自然會質疑共產党的“反甄別”:不就是問几句話么?為什么要如此強烈地反對它?党究竟怕什么?

封鎖真相的行為即已說明了共產党心中有鬼。鬼在哪里?在于他們害怕戰俘有了根据自己的意志行事的机會,害怕手中的戰俘“失控”逃掉。他們費了很大功夫把几千志愿軍戰俘控制在自己地盤里了。他們清楚其中很多戰俘并不情愿被控制,時刻想著逃跑。而甄別無疑提供了讓他們逃走的最佳机會。為了不讓這些“動搖分子”逃走,就不能讓本營區接受甄別,不給戰俘可能逃离的机會。

共党領導人總是對聯軍說:我們這個營區的戰俘百分之百要回祖國,不需要甄別!聯軍說:你不能代表別人。我們要進去問問每個人,讓他們自己表明態度。共党領導人就說:你強行進來我們就抵抗。暴力沖突往往這樣發生。一旦發生沖突傷亡,共產党就大叫說聯軍搞“強迫甄別”和“血腥甄別”。倒果為因,這就是共產党的鬼把戲。如果共党順順當當地讓大家去回答問題,想走的走想留的留,哪會有暴力呢?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當時确有個別共產党控制的營區沒有抗拒甄別。例如門培英高攀等控制的70號志愿軍戰俘營區。從他們的回憶來看,他們營區戰俘确實有較高的回國意愿。他們比較有信心,就放戰俘去接受甄別。結果該營區近1500名戰俘只用兩個小時就完成甄別。1200多人表示愿意回國或者至少不想拼死反對回國,他們都留下來。而大約200人表示強烈抗拒遣返回國,他們去了反共陣營。就這樣,整個營區順利實現了戰俘分离。其間沒有任何暴力事件發生。但戰俘營里大多數共產党控制的營區不愿意這樣順利完成甄別。他們用強硬態度抗拒甄別,同時用血腥恐怖手段對內部進行嚴厲控制,導致了大量傷亡。共產党組織這些行徑充分說明他們對自己所標榜的“眾志成城”的“紅色堡壘”或“小延安”等并沒有自信。他們不能信賴被控制的戰俘。就如同中共政權決不能信賴中國人民一樣。


對比起來,反共志愿軍戰俘們比共党分子們瀟洒得多。所有反共戰俘控制的營區全都毫無困難地接受甄別。許多反共營區還不止一次地接受甄別。從1951年秋天起到停戰協定簽字,有的反共戰俘營前后經過四到五次的甄別。反共戰俘營領導人們的自信程度顯然使共產党領導們望塵莫及。他們用自己的行動表明,他們并不擔心自己營內的親共戰俘們跑掉。實際上,他們更希望親共戰俘早點离去。他們甚至采取多种努力去發現潛伏的親共戰俘,把他們挑出來赶走。

被中共封鎖了几十年的有關于志愿軍戰俘甄別的重要事實有:

1、甄別是朝鮮停戰談判的中朝方同意進行的。實際上是中方代表柴成文提議暫停原則討論而先進行“校正名單”。美方接受提議后開始甄別。中朝方專門為甄別准備了文件(即“四六聲明”),供聯軍在甄別前宣傳。由于共產党不得人心,在甄別中表示不惜以死抗拒遣返的戰俘人數大幅超出中朝共方的預期(也超出聯軍的預期)。共方惱羞成怒,于是翻臉大罵甄別,繼而編造謊言以掩蓋自己的失敗。

2、甄別的目的是隔离親共与反共戰俘。而不是什么“逼迫戰俘去台灣”。如果硬要說甄別有“逼迫”成分的話,那就是聯軍當局想把志愿軍戰俘逼回中國而不是去台灣。聯合國的文件表明聯合國軍在甄別中明确鼓勵戰俘回歸中朝共方,卻以冷峻苛刻的態度刁難想去台灣的志愿軍戰俘。聯軍甄別的篩選標准竟把很多不愿意遣返但態度不夠堅決的戰俘一律當作“愿意接受遣返”來處理。這項出賣性的政策使得數千名有心逃离中共的志愿軍戰俘最終被共產党裹挾回國而遭受迫害。

3、所謂“大批志愿軍戰俘被強迫刺字”的說法是謊言。事實是,大批志愿軍戰俘主動參加刺字,其中也包括一些共產党分子在內。但這些共產党分子的動机是偽裝反共以便留在反共營區里。反共志愿軍戰俘們發現親共戰俘也參加刺字后即針對性地采取了防偽打假措施。戰俘營中“國共”雙方的斗毆与仇殺情形十分嚴重。在同親共戰俘爭斗過程中,反共戰俘們的确毒打和殺害過共產党潛伏分子。但共產党組織私設“人民法庭”,進行“懲叛”等酷刑凶殺活動殺害的志愿軍戰俘更多。

4、共產党組織控制的戰俘營實行殘忍血腥的“反甄別”。共產党組織始終用恐怖暴力手段控制自己的勢力范圍。折磨和追殺每一個企圖逃离的戰俘。由于甄別程序給受控制受迫害的戰俘提供了一次難得的逃离机會,于是共產党組織強硬地抗拒甄別。當聯軍以武力強行進入時,共產党骨干們就搶先將“動搖分子”或“叛徒”們殺死。

這些事實當年被各國媒體公開報道,對中國以外的世界并非秘密。而中國人卻一直被蒙在鼓里。中共在志愿軍戰俘甄別一事上成功地蒙騙几億中國人民達几十年。從技術上講,在億人規模上蒙人并不難。無非是卡死真相,同時動用國家資源大力宣傳假象就行了。決定性的因素不在于物質技術,僅在于統治者有沒有足夠卑鄙的意志。統治者越卑鄙,越是強力封鎖真相,越是敢動用國家資源去造假行騙,蒙騙人民的效果越輝煌。

但是紙終歸包不住火。信息革命時代也是謊言破滅的時代。中共維持了几十年的關于志愿軍戰俘的种种謊言,也到了曝光的時候了。


第一章 甄別是經過中朝方同意的

板門店談判中,聯軍方面根据戰俘營中大批戰俘抗拒遣返的現實情況,提出必須根据戰俘的意愿決定是否遣返。但共產党不同意。在共產党眼里,党的軍隊里所有官兵都是党的“螺絲釘”或者槍子儿。党的志愿就是全體官兵的志愿。志愿軍戰俘們沒有為党戰斗到死而被俘,即构成對党的嚴重不忠。党要把他們弄回去關起門來處理,該罰的罰該斃的斃。因此中朝共方拒不承認戰俘的志愿。談判雙方遂在此議題上陷入僵局。

聯合國軍受到各國輿論的壓力必須堅守“不強迫遣返(即志/自愿遣返)”的底線。但也為了爭取中朝方在遣俘事務上的配合而努力地去照顧共方的利益。當時聯軍雖然知道很多戰俘抗拒遣返,卻沒有准确的數字。因為一些被共產党組織控制的營區完全禁止聯軍人員入內。共產党組織一旦掌握一個營區的控制權,立刻把它變成自己的獨立王國。他們在里面修工事、挖地道、打造囤積武器并禁止監管當局入營檢查。一段時期里,巨濟島上出現了聯軍戰俘營監管人員只能向這些戰俘營區提供食品和生活學習物資,卻無法進入點名檢查的怪事。聯軍若以武力強行進入,即導致流血傷亡事件。因此聯軍一直未能進行全面了解戰俘們對遣返的態度。在這樣的情況下,聯軍只能粗略估計(實際上是猜測)死硬抗拒遣返者的人數。不幸的是聯軍方面嚴重低估了拼死抗拒遣返者的人數。他們雖然知道大多數戰俘厭惡共產党。但他們想當然地認為戰俘的家畢竟在本國,對家庭親人的強烈思念將使大批戰俘不顧政治上的麻煩而選擇回歸。他們估計拼死抗拒遣返者不會超過四分之一,算起來該有十一万左右的戰俘愿意被遣返。他們覺得這數字足夠保全共方的面子,有望獲得共方的配合。

1952年4月1日聯軍代表希克曼向中方代表柴成文表示,聯軍一直不愿意進行全面調查,無法取得正确數字。但估計起來應該有十一万六千多戰俘愿意被遣返。這個估計數字果然令中朝方滿意。柴成文于4月2日提議“雙方立即展開核查名單的工作,此項工作完成前暫停原則性辯論”。“核查”或者“校正”名單,其實就是甄別。不管當時柴成文用了什么詞匯,他就是要求聯軍把愿意遣返者的人數查清楚。而聯軍不詢問戰俘就無法知道戰俘的態度。中朝方對此當然清楚。4月4日希克曼回复柴成文表示聯軍同意他的提議,將進行甄別。希克曼并問柴成文,共產党方面能否先發表一篇聲明,赦免那些曾經刺字寫血書抗拒遣返的戰俘?聯軍提出這個建議的用意是幫助共方爭取戰俘人心。柴成文當時嚴詞回絕了。但這樣的聲明顯然能夠幫助共方在甄別時勸說(其實是蒙騙)更多的戰俘回國。因此中朝方后來很快改變態度,于4月6日赶在甄別開始前向聯軍提供了《朝鮮人民軍最高司令部及中國人民志愿軍司令部聲明》(即“四六聲明”),全文如下:

“朝鮮人民軍和中國人民志愿軍一向主張在積極的敵對行為停止后,交戰雙方應迅速釋放并遣返各自收容的全部戰俘。這种合理主張,絕不因我方被俘人員在拘留期間,曾有一部分人在臂上刺字,或寫下某种文件,或作其他類似的行為而有所改變。我們深知這些行為絕非出于他們的自愿,不應由他們負責。我們完全歡迎我方全體被俘人員回到祖國的怀抱。我們并已在与對方的協議中,保證全部被俘人員在遣返后与其家人團聚,參加和平建設事業,并過和平生活。”

聯軍于4月7、8兩日在巨濟島戰俘營區把這個聲明反复廣播了兩天。

這份聲明的确幫了共產党的大忙。令戰俘營里的共產党組織异常興奮。平日百般阻撓聯軍人員進入自己營區的共產党領導人這次竟主動要求美軍廣播車開進營區進行廣播。以下是歸國志愿軍戰俘門培英、張光普的回憶:

“8日上午,美軍開來一輛廣播車,在“70”聯隊門外反复廣播朝鮮人民軍最高司令部和中國人民志愿軍司令部發言人對遣返問題發表的聲明(即四六聲明)。張光普對門衛美軍士兵邊講英語邊打手勢,讓廣播車開進營場內,使全體被俘人員都能听清廣播的內容。”(《 考驗:志愿軍戰俘美軍集中營親歷記》第146頁)

如果美軍真想“強迫戰俘去台灣”的話,何必主動幫助中朝共方出主意?又何必將這份有利于共方的聲明反复廣播達兩天之久?

但甄別的結果完全超出各方預料,受甄別的戰俘們壓倒性的表示了抗拒遣返的意愿。聯軍不得不于4月23日將已獲得的甄別結果告訴中朝方:只有七万多愿意接受遣返。這還是聯軍硬把那些雖然不愿意回國但也不想拼死抗拒遣返的戰俘都算成“愿意遣返”的結果。根据日本陸戰爭史研究普及會所編寫的《朝鮮戰爭(下冊) 》一書描述,當時中朝方代表听到此一數字后目瞪口呆,許久說不出話來。然后匆忙离開。此后中朝方即對甄別展開了空前猛烈的討伐。

中方并矢口否認柴成文所提“校正名單”与甄別有任何聯系。硬說美方捏造謊言。但中方中方提議“校正名單”時,難道不清楚要對方做什么嗎?不詢問戰俘怎么能知道戰俘的態度?而不知道戰俘的態度又怎能“校正名單”?中方有沒有不經詢問戰俘就把他們歸入愿意/不愿意回國的名單里去的好辦法?是不是要求聯軍坐在辦公室里憑空把名單划來划去才叫做“校正名單”?中方也避而不談聯軍于4月4日事先告知中朝方即將開始甄別,并提議共方發表赦免聲明一節。如果共方果真“堅決反對”甄別的話,為何不在4月4日當面反對?又為何要根据美方的提議提供文件以配合甄別?

聯軍談判代表一針見血地指出共方耍賴的真正原因:共方反對的不是甄別而是甄別的結果。當初共方听說可能有多達十一万多戰俘愿意回國時就興奮起來,還明确地希望最后的數字在十一万到十三万之間。可見他們在乎的是數字而不是什么“原則”。如果甄別結果有十万以上戰俘接受遣返的話,共方就不會反對了。

中方還強調說他們堅決反對“志愿遣返戰俘(即不強迫遣返)”的原則,一貫主張“全部遣返”,所以不會同意美方搞什么甄別。一年多后的事實表明他們的這個立場并不堅硬。當彭德怀在停戰協議上簽名的時候,共方當著全世界接受了這個原則。此后中共對戰俘進行“解釋”就是對“志愿遣返戰俘”原則的具體實施。如果中共“堅決反對”這個原則的話,就不會派代表去搞什么“解釋”了。橫豎遣返不必考慮戰俘的意愿,那又何必費口舌去“解釋”?

聯合國軍后來覺得4月1日希克曼告訴柴成文估計有十一万六千多戰俘愿意被遣返這件事是個錯誤。他們自己過高地估計(其實是草率猜測)了希望遣返的戰俘的數字,并把這個數字告訴中朝共方。致使共方以為真的會有那么多的戰俘會被遣返,因此對甄別采取了“樂觀其成”的態度。當甄別結果大出各方預料后,也難免使得共方感覺受了騙。

而聯軍草率猜測愿意遣返者的數字,也是由多方面原因促成的。聯軍很早就開始甄別,希望把不同政治態度的戰俘分開關押,以避免流血沖突。如果營區中的共產党組織不加以阻撓的話,甄別很早就可以完成,聯軍自然不必再猜測數字。而在猜測數字時,聯軍對戰俘們厭惡共產党的程度也估計不足。雖然他們知道很多戰俘強烈反共,但仍免不了以西方政治思維來看待中國的政治斗爭。在西方,政治派別的分歧很少導致個人遭迫害。從沒有听說美國人對執政党的“反党”態度會致使他不敢回美國。擁護不同政党的風險那樣低,和家庭親情相比根本不算一回事。西方人也決不會想到自己對執政党的“反党”態度還會導致家庭“受牽連”。“反党”与否,決不會妨礙也決不應該妨礙美國人回家与親人團聚。因此聯軍多少有些想當然地以為志愿軍戰俘們也很難過“家庭關”。他們覺得,別看戰俘們整天喊著死不回國的口號,一旦把“永遠見不到親人”這樣后果認真提出來考慮的話,將會有很多戰俘發生動搖。他們不很了解志愿軍戰俘們一旦歸國不但不能給家庭帶來喜悅,反而可能造成家庭長久受牽連遭迫害的后果。因此也難以理解戰俘們那种宁可“永遠見不到親人”也不想再受共產党統治的心情。

聯軍還注意到共方一方面提供文件給聯軍在甄別前宣讀,一方面又秘密指示戰俘營中的共党組織繼續抗拒甄別的做法。這顯示共產党還想利用甄別來達到自己的要求。朝中共方當時覺得他們有可能借助甄別達到回國人數“只增不減”的效果。因為聯軍如果不能進入共党組織控制的營區甄別的話,最終就不得不把該營區的全體戰俘都被當作“愿意回國者”遣返。而反共戰俘營中的戰俘經過甄別總會有一些人轉入共党控制的營區。這樣看來,甄別對共方的确有可利用的一面。所以共方能夠一度“樂觀其成”。但共方沒有想到(聯軍也沒有想到),即便在如此有利的情況下,愿意歸國的人數依然那樣少。中共當然會覺得非常難堪非常憤恨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ngFengComm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