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人陰影下的亞洲電視風波        林保華

    經濟寒冬下的香港﹐依靠商業廣告生存的媒體當然無法置身事外﹐幾家
大機構﹐如無線電視﹑南華早報等已經進行裁員。但是更引發關注的是有超
過50年歷史的香港亞洲電視(簡稱“亞視”)﹐最近鬧出一場風波﹐有人形
容為“鬧劇”﹐然而如果透過表面的“鬧”﹐內中所反映的實質問題﹐難道
不是香港某些媒體的苦澀與無奈﹖

    亞洲電視的前身是麗的電視﹐創立於1957年﹐是香港第一家電視台﹐到
1982年改名為亞洲電視﹐也因為經營狀況一直欠佳而換了不少次老板。也因
為它是早年香港兩家免費電視台的其中之一(另一家是邵逸夫的“無線電視
台”),而無線電視台的邵逸夫早年以親台灣著稱﹐所以中共一直想插手亞
視。1982年遠東集團主席邱德根收購麗的電視並改名為亞視﹐大力開展改革
後﹐北京在第二年就委任他為全國政協委員﹐並且破天荒允許亞視製作的若
干電視劇在廣東播出。

    1988年亞視再次數度易手﹐與中國也愈走愈近﹐新老板的中國官銜也如
影隨形﹐97後甚至由中國人士直接經營管理﹐以及乾脆中資入股。而中國內
地也更多的讓亞視節目在中國播出,并給予廣告。但是每次耗費鉅資的“改
革”與中國的“救濟”都難擺脫虧蝕的命運﹐因此也就不斷易手。最近易手
後的“改革”因為出現某種“戲劇性”而被稱為“鬧劇”。

    2008年12月4日﹐亞洲電視在與中國關係密切的查懋聲家族入主18個月
後宣佈再次更換高層管理人員,委任電訊盈科前副主席張永霖及城市電訊創
辦人兼主席王維基,分別出任亞視執行主席及行政總裁。大股東查懋聲家族
希望藉這兩名公司醫生的經驗,將多年來累積蝕逾50億元的亞視,可以“死
馬當活馬醫”。

    這兩位是何方神聖﹖張永霖一生工作經歷簡單,他於1971年香港大學畢
業後就加入國泰航空公司工作23年,最高擔任國泰航空副董事總經理。1994
年,他轉職至香港電訊,擔任行政總裁;2000年,他幫助李澤楷(香港首富
李嘉誠次子)盈科數碼動力。併吞香港電訊合併為電訊盈科,他出任副主席
至2004年2月﹐因為自感被冷落而以“青樓名妓”自況。然後他轉行做唱片
騎士,在香港電台主持節目“張永霖的世界”,聲稱只談風花雪月,不談商
業;他還擔任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董事局主席。王維基則是80年代畢業於
中文大學,30歲時由加拿大回流香港創辦城市電訊,2000年拓展寬頻網絡服
務,成立香港寬頻。16年的電訊事業當中,他經常以“出位”的廣告宣傳,
以及層出不窮的大幅度折扣戰的市場策略,多次挑戰香港的“電訊龍頭大哥
”的電盈,甚至惹上官司﹐因而號稱“電訊魔童”。

    王維基上任後﹐第二天晚上就視察新聞部﹐當時表示新聞要“發圍”(
突圍),因此必須“砌政府”﹐也就是監督批評政府。接著有內部會議透露
﹐他主張走新聞節目娛樂化的道路。亞視並非沒有走過這條路。9年前起用
台灣八卦周刊“獨家報導”創辦人沈野做行政總裁時﹐已經走這條路﹐但是
行不通。但是看來關鍵不在於是否娛樂化﹐而是新聞節目要扮演甚麼角色﹐
而王維基表示要擺脫“中央台”的角色﹐也就是不能充當政府或黨的喉舌。
他更引用美國候任總統奧巴馬的口號“Change”,揚言要來一場翻天覆地的
改革﹐並有4位高層人士辭職。

    據報導﹐王維基有以下的說法得罪北京﹐導致上任沒有幾天就被迫下台
。“如果亞視要變成國內台,我冇興趣。亞視係一個香港人電視台。”“
我好憎靠人(家),香港人唔應該成日問阿爺(向北大人拿東西)。
”“即使有北面支持,我都唔要。因為咁(這)樣並非長遠,我唔要短暫光
輝。”“好員工係同一諗(想)法。你要做紅色中央台?請你離開。”

    上面的言論句句對著“北大人”。在目前政治環境下,已經很少媒體的
言論敢於如此針針到肉的指向北京,即使所謂“砌政府”,也只是批評特區
政府,而不敢砌北京。而有中資介入,并靠中資廣告養著的亞視高層竟然發
表對北大人如此不敬的言論,王維基如果不下台才是奇跡了。因此王維基12
月12日才在報章專欄中表示,一定要制止亞視被標籤為“CCTV10台(中央10
台)”,因為新聞台是電視台的重要命脈,個人非常重視,希望中層管理人
員明白,應保持開放的心態和前線員工討論,並聽取他們的心底話。但是12
月15日,執行主席張永霖指“兩人在處事作風上出現重大分歧”,並已接受
行政總裁王維基的辭職云云。

    當然,表面上,王維基的辭職似乎是選美會上發表了出位言論,涉嫌性
騷擾,因為有報導說,王維基接見5名應屆亞洲小姐時,曾向其中2人提出有
關對方胸部真偽和身材大小的問題,引發輿論嘩然。但對“青樓名妓”來說
,性騷擾算得了什麼?何況我們知道,根據中共的標準,這只是“生活小節
”,對抗、污蔑中央台與藐視北大人才是原則問題。總之,王維基魔高一尺
,北大人可是道高一丈呀。

    目前香港媒體的確處於某種困境。如果對北京與特區政府一味唱好,也
就是“報喜不報憂”,讀者與觀眾就會流失。因此有些媒體只批評特區政府
而不批中央政府,走鋼絲求平衡,但是這樣做難度很高,因為特區政府是執
行中央的政策呀。在討好北大人而又要營造“砌政府”的形象,往往對特區
政府的批判要特別激烈,有時特區政府蒙受不白之冤,導致特區政府手忙腳
亂,威信盡失,也等於挖了北京的墻腳,只是由下面來承擔而已。這并不符
合媒體的專業精神。2009.1.3
http://blog.pixnet.net/LingFengComment
《看》雙周刊 第28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ngFengComm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