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11 22《綠色參考》
(林保華主編;提供林保華等人的評論與綠媒以外的信息。)
全文刊於林保華部落格:http://lingfengcomment.pixnet.net/blog
毛新宇:爺爺緋聞屬造謠;學習胡錦濤軍事思想;無線禁壹傳媒採訪;黨同伐異環保署長;老蕭做對的事
(林保華按:這個白痴再多鬧幾下,中國的互聯網就會充斥毛澤東的性史、情史,並且成為紀念120週年誕辰的主題,中宣部將把“毛澤東”作為敏感詞,人們被逼將“毛澤東”改為“毛澤洞”。)
毛新宇:爺爺緋聞屬造謠
【明報專訊】海內外關於毛澤東的八卦桃色傳聞數十年來不曾停歇,這些內容近日將毛澤東嫡孫毛新宇激怒了,他指摘相關傳聞純屬造謠,並怒斥:「那些東西純係一堆垃圾!」
新華網報道,毛新宇近日回應海外一些毛澤東傳記中的毛澤東軼事傳聞。毛新宇說,他讀過許多寫毛澤東的書,但「不喜歡外國人寫我爺爺的書」,認為其中充滿偏見:「比如,他們往往把文化大革命說成是老人家與劉少奇的權力之爭,常常誇大大躍進的消極作用,誇大老人家應負的責任,還有反右,也是把我爺爺描寫成一個陰謀家,是敵視知識分子的人……高崗事件,也說是我爺爺的手段……我是學歷史科學的,科學必須客觀,偏見不是科學。」
「爺爺是我的上帝」
當談及國外一些報刊對毛澤東晚年與身邊工作人員關係的描寫時,毛新宇表現得十分氣憤:「這純屬誣衊、造謠。」他說毛澤東身邊的衛士、醫生們的文章已經寫得很明白,任何人都不可能瞞他們接近「老人家」,「那些東西純係一堆垃圾!」
毛新宇說,他最喜歡讀毛澤東身邊的工作人員回憶他的書。他引述其父母說這些書寫得很真實,爺爺就是那樣生活和工作的,爺爺的人格就是那麼偉大,「我對爺爺的感性認識也差不多是從這些書裏得來的。」毛最後說:「我無限地崇拜爺爺,爺爺是我的上帝。」
(林保華:以下一系列的軍事資訊,是三中全會後的新動向,難道習近平“獨裁”,是往“軍事獨裁”方向,卻抬出胡錦濤來遮掩,也的確是高段。)
全軍學胡錦濤軍事思想
【明報專訊】央視新聞聯播昨晚頭條報道,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和習主席系列講話精神,推動全軍學習和掌握前軍委主席胡錦濤的國防和軍隊建設思想,經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和中央軍委審定批准,由解放軍總政治部統籌編寫的《胡錦濤國防和軍隊建設思想學習綱要》近日出版印發全軍。
中央軍委發出的相關通知指出,胡錦濤國防和軍隊建設思想,是科學發展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科學發展觀在軍事領域的運用和展開,實現了黨的軍事指導理論的又一次與時俱進。各級要把《綱要》納入黨委中心組學習、幹部理論輪訓、部隊思想政治教育和院校政治理論課教學,統籌官兵認真學習。
海空二炮成重點 陸軍臨裁併
解放軍推聯合作戰
【明報專訊】中央軍委副主席許其亮昨日在《人民日報》發表長篇文章討論三中全會後的軍隊改革問題,表示解放軍今後將推進聯合作戰指揮體制,並明言加強海軍、空軍、二炮部隊的建設。軍事專家指出,目前解放軍的陸軍人數與其他軍兵種相差太遠,為了取得平衡,從而促進聯合作戰的要求,陸軍將勢必面臨裁減,目前的七大軍區或將合併為東北、華北、西南、東海、南海等五大戰區。
許其亮在其題為《堅定不移推進國防和軍隊改革》的5000字文章裏,矢言響應三中全會決定,推進國防和軍隊改革,「千帆競渡,時不我待」,緊跟世界潮流,掌握戰略主動權。文章提及四方面改革,包括改革領導管理體制和聯合作戰指揮體制。許表示,聯合作戰指揮體制包括軍委聯合作戰指揮機構和戰區聯合作戰指揮體制,是現代戰爭的必然要求。
減少非戰鬥機構人員
其次是在機械化信息化復合發展下加強海軍、空軍、二炮部隊建設。許其亮說,解放軍將優化軍隊規模結構和力量編成,調整改善軍兵種比例,重點加強海軍、空軍、第二炮兵部隊建設。將調整改善官兵比例、部隊與機關比例,減少非戰鬥機構和人員。此外,還包括實行軍官政策制度改革,大方向是建立軍官職業化制度以及推動形成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格局。
文章引發外界對軍隊改革方向的猜測。澳門國際軍事學會會長黃東認為,軍事層面上,目前解放軍編制、架構、指揮系統不適合現代化戰爭,若和美日這類強對手交鋒無法打勝仗,因此聯合作戰指揮體制改革迫在眉睫。政治層面上,新上任的習近平用改變軍隊結構的方式掌握軍權是聰明做法。
專家:軍區或7變5加強合作
黃東相信,打破軍區界限是大勢所趨。他分析,目前七大軍區或將合併為東北、華北、西南、東海、南海5大區域,彼此在行政上加強配合,戰區下不同軍種各設司令部,上級再設聯合作戰司令部,加強軍種之間的合作。他又指出,陸軍必將面臨裁減:中國一向存在「大陸軍主義」,江山是由陸軍打下,又沒經歷過大型海空戰,因此存在陸軍獨大現象。
「現代戰爭向海空發展,留那麼多陸軍做什?」他預測,陸軍目前和其他軍種數量差距太大,未來會更加平衡;另一方面,隨科學發展,海空軍的後勤兵力會有大幅增長。而對於軍官職業化黃東並不看好。他表示,職業化與去政治化密不可分,一方面希望強化黨對軍隊的控制,另一方面提出職業化,似乎很矛盾。
明報記者 楊歡
擴大打擊半徑 傳中研製轟炸版殲31
大陸新聞組/北京21日電
November 21, 2013 06:00 AM | 813 次 | 0 0 評論 | 3 3 推薦 | 電郵給朋友 | 打印
中國擁有首艘航空母艦後,下一步走向引人關注。最近媒體和網路都集中在下一艘航艦可能安裝彈射器,及正在研製殲31轟炸機版以在航艦上使用。
國際媒體最近根據空拍中國某地的衛星照片指出,一條軌道從藍色房子中延伸出來,在軌道上有疑似滑塊的設備,研判正在研製彈射器。
解放軍二炮指揮學院戰略教研室主任邵永靈告訴深圳衛視,中國首艘航艦在向俄羅斯買回時是個空殼子,且採用的是滑躍式起飛,但這種方式不利於重型艦載機發揮作戰效能,對飛機載重有嚴格限制,太重飛不起來,導致殲15最大作戰能力不能有太大程度的發揮。
她認為,當局下一步肯定要發展配備彈射器的航艦,所以現在著手這方面的研究,應該是發展航艦必然的一步。
昨天出版的英國詹氏防衛周刊,刊登美國國際評估與戰略中心高級研究員費雪(Richard D. Fisher)撰寫的殲31改款轟炸機的文章,據網路流傳的設計圖,研判瀋陽飛機工業(集團)公司可能正在研發更大型的殲31隱形戰機的轟炸機版本。
文章說,美國空軍也對F-22的轟炸機版F-22B感興趣,殲31的改款似乎類似上述情況。
報導說,據網路流出的設計圖,新版飛機呈現三翼面布局,前有鴨翼,後有平尾,機頭和機尾與2012年10月31日首飛的殲31類似,機翼升力面照顧到隱身特性;且機翼面積要超過殲31,增加燃料攜帶能力,從而實現更大打擊半徑,但機身未見增大,內部彈艙也沒畫出。
但報導認為,如果要在遼寧艦上短距起飛、攔阻降落,殲31的加長增重轟炸機版將需更大推力的發動機。
Read more: 世界新聞網-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 擴大打擊半徑 傳中研製轟炸版殲31
國產無人機「利劍」首飛
【明報專訊】據《環球時報》的官方網站環球網報道,昨日下午,網絡上出現了國產隱形無人作戰攻擊機的首飛照片。據悉,這款國產「利劍」無人作戰攻擊機由中航工業瀋陽飛機設計研究所設計,中航工業洪都公司製造。目擊者稱,該機於昨午1時起飛,約17分後順利降落,整個首飛歷時近20分鐘。
利劍是中國研製的新一代隱形無人作戰飛機,採用了全隱身設計,隱形性能好,具備較強的突防能力。假若消息屬實,中國的「利劍」將繼美國的X-47B、法國主導的「神經元」和英國的「雷神」後,是全球第四款成功試飛的無人攻擊機。
(網上圖片)
美報告批華建大海軍 京斥冷戰思維
【明報專訊】美國國會一個諮詢委員會發表報告,預測中國在2020年前能夠在西太平洋部署由現代化潛艇和水面戰鬥艦組成的大型艦隊,威脅美軍在區內主導地位。報告主張增加軍費助美國海軍加強區內活動,並呼籲華府協助改善亞太盟國的海空作戰能力。中國外交部昨斥責該報告抱持「冷戰思維」,強調中國發展軍事唯一目標是保衛國土。
指華正建7不同等級軍艦
美中經濟暨安全檢討委員會(U.S.-China Economic and Security Review Commission)周三發表年度報告,引述智庫及美國海軍情報機構分析指,中國正建造7個不同等級的軍艦,包括核潛艇、柴油潛艇、驅逐艦和其他戰艦。據指,到2020年中國將擁有323至342艘潛艇,當中約60艘可發射洲際彈道導彈或反艦巡航導彈。
報告主張美增軍費撥款
報告稱中國的急速擴張將打擊美國在太平洋地區基地、船艦與飛機的能力。報告主張美國國會增加撥款,從而實現國防部將亞太區戰艦部署從目前的五成,增加到2020年六成的目標。
此外,報告還指中國可能在發展針對高軌道衛星的太空打擊能力,危及美國全球定位系統及間諜衛星,同時促華府以經濟制裁阻止中方網絡間諜行動,點名指重慶可能是中方蒐集美國政府和企業情報的基地。
上述委員會成立於2000年,負責監察及調查涉及中國貿易與安全事務的問題,中方視之為散播「中國威脅論」的陣地。
北京聞風﹕軍方7部門設新聞官 力增透明
【明報專訊】內地軍方21日宣布,獲中央軍委批准,在總政治部、總後勤部、總裝備部和海軍、空軍、第二炮兵、武警部隊七個部門,設立軍事新聞發言人,此舉被視為中國提升國防和軍隊建設透明度的新動作。據悉,軍方的新聞發言人制度還將陸續擴展到其他部門。
料陸續擴至其他部門
此次新增的七部門新聞發言人除兩名上校外,其他均為大校軍銜。軍方稱,軍事部門的新聞發言人主要擔負對外發布本單位重要活動的權威資訊,回應輿論關注,回答媒體求證和提問等職責。
據悉,在軍事部門增設發言人的籌備工作早前已開始,此次七部門發言人全部修讀了內地大學的短期傳播課程,曾在校模擬新聞發布會之餘,亦曾旁聽過中國外交部的記者會。
中國軍方的新聞發言人最早出現在2007年的解放軍駐香港和駐澳門部隊。從2011年4月起,國防部建立了每月一次的月度例行新聞發布會制度。
北京分析人士指出,習近平繼在軍隊反腐敗、依法治軍等重大問題上展示出雷厲風行的姿態後,也在逐步以更加開放、透明的態度展示軍事自信,邁向「強軍夢」。
今年4月發布的中國國防白皮書首次公布了中國陸軍機動作戰部隊人數、18個集團軍番號、海空軍人數和第二炮兵導彈別名,被視為中國軍隊的透明度在加強。
去年,中國國防部還啟動了一項鼓勵提高透明度的措施,在艦隊出發前公布演習的計劃、訓練目的和戰艦資訊。其後更是逐漸公開了一系列有關最新武器系統的資訊。
三中軍事改革動作之一
據軍方消息人士透露,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的目標方向,此次在軍隊推進新聞發言人制度就是相關改革動作之一,未來在軍事透明上軍方還將有更多舉措。同時,近期軍隊也啟動了三中全會後的人事大調整,很多安排都是配合接下來加速軍事改革的需要。
文﹕鍾鳴九
(林保華按:雖然達賴喇嘛稱讚習近平,再次重申不追求獨立,但還是很難取得中國的諒解。因為中共的觀念是大漢族主義的慣性思維,不把西藏中國化不會罷休。何況達賴喇嘛是在日本演講,在中共看來只要他走出家門口一步,就是搞分裂活動,何況到日本。)
達賴日本演講 誇習近平有行動力
大陸新聞組/北京21日電
November 21, 2013 06:00 AM | 1239 次 | 0 0 評論 | 3 3 推薦 | 電郵給朋友 | 打印
正在日本訪問的西藏流亡精神領袖達賴喇嘛,19日早在參議院議員會館發表演講,他評價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是一個具有現實想法的人,不僅有很好的戰略思路,亦有實行戰略的勇氣和行動力,他亦相當關注中國往後的變化。
日本新聞網報導,演講中,達賴重申,他一直主張西藏在中國疆域內,沒有追求西藏獨立,亦無分裂主義思想。他又提及西藏僧侶自焚事件,認為這是悲痛的事,惟中方官員一直將事件歸咎於他身上,他希望中方查明當中原因。
據法廣中文網報導,達賴喇嘛的翻譯說,達賴喇這個集會上針對有關西藏有17名僧侶為抗議中國政府的政策而自焚的提問時反覆回答說:「是非常令人痛心而悲傷的事情」,但他並沒有說肯定自焚行為的話。
在這以前,日本共同社曾報導稱,19日,在東京舉行的達賴喇嘛與日本年輕宗教家的對話會上,達賴喇嘛在談到自焚的事情時說:「為他人而犧牲自己最寶貴的生命,向世間不合理的事情提出疑問,這是值得尊敬的勇敢行為。」
另據西藏之聲引述藏人行政中央駐日辦事處媒體聯絡人扎西多傑指出,達賴在演講中向日本國會議員們說,他看到習近平上任後在反腐方面的行動,似乎證明他與以往官員的不同之處,因此對習抱有一些期望。
達賴喇嘛15日抵達日本,據悉,這是他第一次在日本的國會設施內演講。達賴將於下周二(26日)結束訪日行程,外界關注他是否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會面。
Read more: 世界新聞網-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 達賴日本演講 誇習近平有行動力
牛軍﹕「西向」不是戰略
【明報專訊】近來出現了有關「西進戰略」的討論,即在亞太出現複雜競爭局面,中國是否應該將戰略的重點轉向進軍中亞和西亞。與此對立的是「穩西」,這更接近清末戰略爭論中的「塞防」概念。上述討論有國內國外背景,總的看過於受傳統地緣政治的拘束,有諸多需要澄清之處。
經濟優先 發展「先東後西」
首先還是要大致了解西部地區在中國發展戰略中的位置。1999年,中國高層正式宣布開始「西部大開發」。背景是鄧小平當年開放東南沿海時提出兩個「忍耐」,一是「軍隊要忍耐」;一是「西部要忍耐」,經濟發展起來,就會有更多資源作國防現代化和西部開發。這才有了21世紀兩大耀眼的起飛:軍事現代化和「西部大開發」,後者是西「進」和「穩」之爭的前提。
上述「先東後西」的戰略安排有從不平衡向平衡的內在邏輯,即在「經濟優先」原則下,首先發展東南地區,其依據是東亞已經形成的繁榮局面。如今,中國尤其東南沿海省份與東南亞地區經濟上的依存與融合已達驚人深度,沒有足夠的理由,掉頭「西進」是行不通的。新領導人提出「東亞共同體」,就是基於這個基本而又重大的現實。
西部大開發 解東亞負面衝擊
另一方面,「先東後西」有逐步適應中亞地緣政治變化而調整的必要,客觀上有因應外部壓力的調整過程。這主要體現在上個世紀90年代,為應對宗教極端、民族分離和恐怖主義「三股勢力」威脅,中國主導建立「上海合作組織」,希望與中亞國家和俄羅斯合作來遏制「三股勢力」的勢頭。21世紀初,恐怖主義和宗教極端勢力的崛起及其對邊疆民族問題的負面衝擊,是導致中國更加關注中亞的首要原因,對能源的需求也成為愈來愈重要的動力。實施「西部大開發」也成了解決這些複雜問題的選擇,成為影響中亞地區的鋪墊,也才有了建設「新絲綢之路」的響亮口號。所以,所謂「穩西」不過是重申固有政策而已。
西進倘變「東拉西扯」得不償失
顯然,「西向發展」有很複雜的動力,而且大部分同傳統地緣政治沒有很直接的聯繫,現在有無必要突顯地緣戰略考慮,是需要仔細斟酌的。近代中國的「海防」與「塞防」之爭對國人思維影響甚深,但今天的地緣政治變局已經天翻地覆,西部地區的外部環境極為複雜,特別是「三股勢力」蔓延同邊疆民族問題糾纏,絕不可等閒視之。相比較而言,亞太大國競爭甚至還要簡單一些。那種以為沒有美國在中東、中亞的存在對中國必然有利的看法,很值得懷疑。
總之,「新絲綢之路」固然有誘人前景,但大漠荒涼或佈滿荊棘,古代「絲綢之路」衰落自有其歷史理由。戰略貴在順勢而為,才會事半功倍。西向發展不要搞成「東拉西扯」,否則得不償失。
作者﹕北京大學國際學院教授
駱家輝辭職疑因婚外情
港蘋
■駱家輝昨日率領美國企業家訪問雲南省昆明市,他獨自一人、神色凝重地在翻閱手機。路透社
出軌被捉,遭中共掌握把柄逼返美國?美國駐華大使駱家輝(Gary Locke)突然請辭,原因耐人尋味。但有媒體踢爆,駱突然請辭的原因竟然是在北京的一段婚外情,而且中方可能早已知曉,駱或是在美國總統奧巴馬(Barack Obama)的要求下「被迫」請辭。網友譁然,認為是新版的《北京遇上西雅圖》。
駱家輝(63歲)前日突然發佈聲明稱,將在明年初離任,消息引起外界關注。他在接受《洛杉磯時報》訪問時,具體解釋道:「我們一家希望讓孩子能在美國完成高中10年級和11年級(高中第二、三年)的學業。」駱還補充說,奧巴馬非常支持他的決定:「總統也面臨同樣的處境,他的大女兒Malia幾年內也將升入大學。所以他十分清楚我們的孩子成長得多麼快,而我們自己卻幾乎沒有時間和孩子在一起。」
否認有意競選美總統
駱家輝所說的兩個即將讀高中的孩子分別是16歲的大女兒Emily,和兒子Dylan(14歲),他還有一個8歲的小女兒Madeline。翻查資料,三個孩子在今年7月前和媽媽李蒙都和父親一起住在北京、並在當地國際學校上學。在駱兩年多的任期內,李曾多次以大使夫人身份出席公開場合,並曾與駱在鏡頭前上演親密一吻。
駱家輝突然請辭,不禁網友詫異,連本港的一位美國外交人員也感到意外,曾有分析人士認為駱是為了盡快與奧巴馬切割、方便日後政治上更進一步。又有網友笑稱他是無法忍受北京的惡劣空氣,但駱否認說:「我們一家確實擔心污染問題,但這並不是讓我們回國的原因。」昨身處雲南昆明的他更否認有競選美國總統的打算:「這個工作太難了。」
網傳第三者身在北京
而在重慶前市委書記薄熙來審判、三中全會等事件中消息靈敏的多維網,昨引述「接近美方的消息人士」爆料,指駱家輝是因為婚外情等個人問題才提出辭職!報道只說對方身在北京,並未透露這段戀情的具體細節,也不知道另一方的國籍、或者是否中方下套。不過,文章指「中方或許早已掌握駱家輝個人生活問題」,而駱的請辭可能並非出於本意,或是被接獲情報的奧巴馬逼退。內地有網友感慨:「難怪走得那麼急,原來是惹了一身桃花債!」又有網友調侃,西雅圖來的駱「淪陷」在北京的愛情中,猶如愛情電影《北京遇上西雅圖》的第二季,原劇是北京姑娘湯唯在西雅圖找到真愛。到昨夜為止,美大使館和國務院都未回應這些傳言。
妻帶子女返美國升學
《蘋果》記者發現,今年7月李蒙帶着三個孩子一齊返回美國。她在7月底回到自己曾經工作過的蘇珊基可曼乳癌基金會(Komen Puget Sound),擔任臨時執行董事一職,是整個機構的運營官並負責政策游說等工作。不過她的任期僅到今年12月為止,即駱回美之前就會離職。
基金會在7月的一次訪問中提到李是為了讓孩子升學才回到美國的,與駱辭職的理由表面一致。而李自己也透露,夫妻二人一直都想有個「家」的地方,想要孩子能有機會結識一生的好友。但是在中國期間,感到一家人是在過着「跨州」的生活,因此想要回來。
依此判斷,駱家輝一家為了團聚至少已經準備了半年時間,並且與妻子商議妥當。但是就在今年1月底,他們卻出售了一套在西雅圖的房產,價值133萬美元(約1,031萬港元);而且至今任駐華大使兩年多的駱,在《洛杉磯時報》的訪問中也強調自己「一直和白宮通郵件表達自己願意完成完整的四年大使任期」。因此,究竟是甚麼原因導致駱一家在今年上半年突然改變決定,仍是個謎。
多維網/《洛杉磯時報》/《蘋果》記者
(林保華按:美國夠意思。)
美國會報告:京無意讓港發展真民主
【明報專訊】美國國會的「美中經濟與安全審議委員會」發表2013年年度報告,指香港普選一直缺乏「有意義進展」,並稱從總體的證據看到,「北京無意讓香港發展真正的民主」(Beijing does not intend to allow real democracy to develop in Hong Kong),又形容香港落實2017年普選的曙光逐漸暗淡。外交部發言人與特區政府發言人重申,香港政制問題是特區內部事務,其他國家不得干涉。
報告用了約14頁篇幅講述香港普選、新聞自由和警察監控等3個議題。報告指,香港回歸後,港府在落實特首和立法會普選的過程缺乏進展,加上新聞自由收窄,以及警察在遊行時加強監控,反映與《基本法》承諾香港50年不變的原則背道而馳。
政府:不同意美方說法
政府發言人回應說,不同意美方指香港落實普選的機會愈來愈低,強調成功落實2017年普選特首,是中央政府、特區政府和香港市民的共同願望,又稱特區政府亦致力保障言論和新聞自由。
宣讀「聖旨」
劉雲龍
November 21, 2013 06:00 AM | 372 次 | 0 0 評論 | 3 3 推薦 | 電郵給朋友 | 打印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基本法委員會主任李飛今天訪港,名義上是與香港各界就政改問題交流,但一般認為李飛此行只是宣讀北京「聖旨」,為香港政改套上金剛箍。
截至昨晚為止,泛民立法會議員只有公民黨的湯家驊及郭榮鏗獲邀出席歡迎午宴,上次乖乖與中聯辦談判的民主黨也沒有份。雖云午宴並非討論政改的正式場合,但這類禮節性宴會也要將絕大部分泛民議員「篩」走,將來特首普選的「篩選機制」會有多嚴密,已可思泰半了。
值得「慶賀」的是,提出「排序複選制」方案的湯、郭二人,不但早前順利隨大律師公會訪京,現在又以立法會內務委員會副主席及司法委員會副主席的名堂,獲恩賜與欽差大臣午宴,顯見二人地位非凡,不同一般泛民,似未被北京排除於「愛國愛港」之列,如果他們有意參選下屆特首,說不定還有機會入閘呢。
不過北京對湯、郭的關愛,也同時是死亡之吻,強化了二人「分裂」真普選聯盟的「實力」,將來二人若就政改方案與泛民黨派爭拗,他們與北京的「關係」將會水洗都不清。「二桃殺三士,詎假劍如霜。」這是中共歷史上慣用的技倆,招式老套,但總是不斷有人墜進圈套,如果湯、郭二人有政治智慧,應該與全體泛民議員共同進退,拒絕出席午宴。
其實不止泛民認為李飛要來宣讀「聖旨」,連建制派也這麼認定。民建聯葉國謙就認為,李飛是要傳達中央對普選的「底線」,包括指出公民提名不符合基本法規定。
假如北京把框框都定死了,特區當局還需要上演政改諮詢這場大戲嗎?不如省省吧,無謂將目前唯一尚能穩住民心的政務司長林鄭月娥也送去陪葬。
Read more: 世界新聞網-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 香港瞭望 宣讀 聖旨
(林保華按:無線的做法,與北京禁壹傳媒採訪如出一轍,做實CCTVB的稱號?)
指長期報道失實 無線禁壹傳媒採訪
【明報專訊】無電視昨向壹傳媒發出「封殺令」,指壹傳媒就電視發牌事件長期針對無作失實報道,趁台慶煽動熄機行動「製造白色恐怖」,為保聲譽,要將壹傳媒列「不受歡迎媒體」,不接受其採訪,「封殺」範圍包括新聞部節目《講清講楚》。新聞行政人員協會主席趙應春表示,《講清講楚》不時訪問政府官員,「官員並非無藝員」,發表的是公開資訊,無不應阻止個別傳媒進入電視城採訪。
香港記者協會昨晚發表聲明,對無決定表示遺憾,認為做法干預新聞自由,開極壞先例,剝削公眾知情權,後果嚴重,期望無收回決定,「切勿自長城」。
《蘋果》《壹週刊》否認針對
《蘋果日報》總編輯張劍虹昨在該報即時新聞回應,該報關注發牌公義,不存在針對無作失實報道、無理攻擊及醜化,對無指摘及封殺採訪深表遺憾。壹傳媒工會則指無決定「無稽荒誕」及「公報私仇」,形容是「小學雞報復方式」。
《壹週刊》總編輯李志豪稱,該刊從沒惡意攻擊無,過往對無作負面報道,無藝人曾拒絕受訪一段時間,故今次不感驚訝。
無昨傍晚發出聲明,指壹傳媒「在毫無理據下恣意攻擊及醜化」無,「已遠遠超出新聞媒體應有的報道做法和行為」,「目的昭然若揭」。無外事部副總監曾醒明表示,不受訪的安排是針對「一報三刊」,即《蘋果日報》、《壹週刊》、《Face》及《忽然一週》。
「遠超媒體應有報道做法」
他說,昨晚已通知電視城保安部,並透過藝員科通知藝員,由發出聲明一刻起,持壹傳媒記者證者不可入電視城,所有無主辦活動將不對壹傳媒發出採訪邀請;逢周六、日播放的新聞節目《講清講楚》,攝錄時亦不允許壹傳媒採訪,「總之在電視城內就不可以,嘉賓走出電視城,要接受哪個媒體訪問是他自由」。亞洲電視發言人對無的決定表示理解。
NEA:無線定性做法不能接受
新聞行政人員協會(NEA)主席趙應春說,無將批評無的傳媒「定性」為「不受歡迎傳媒」的做法不能接受,質疑無只接受讚賞,不接受批評。浸大新聞系助理教授杜耀明認為,無指摘壹傳媒報道失實,正常是訴諸法律追究,非以「仇恨式」禁制採訪。無雖為私營機構,但使用的大氣電波是公共資源,「這樣做是剝奪公眾透過壹傳媒了解無資訊的權利,無必要清楚解釋」。
另外,無周日(24日)下午1時15分將於翡翠台重播《萬千星輝賀台慶》。曾醒明稱,今次罕有地快速重播,因「很多人想睇番,所以徇眾要求」。他否認是「谷」台慶收視,因周日收視不計入本周二台慶收視。
(林保華按:總統無心,團隊無責,再多的建議都如對馬彈琴、白花精力。只有拉下這個賣國總統,徹底改組馬團隊,台灣才有救。)
蘋論:把創新市場化才是要害
2013年11月22日 台蘋
台灣學生以「可樂環保衣架」奪下比利時發明展金牌。翻攝畫面
台灣這幾年出現發明獎現象,全球各國的發明獎競賽,台灣的學生無役不與,往往都能奪下不少金牌、銀牌,成績很優異。本屆比利時布魯塞爾發明展參賽國30國,共600多件作品角逐,台灣隊共8件作品參賽,眾人合力奪得3金,成績亮眼。
產品應結合產學界
亞洲大學設有「創意發明中心」,此次奪金的就是該中心培訓的學生。經濟史告訴我們,發明創新是經濟大幅成長的動力,像是印刷術、紡織機、蒸汽機、火車、汽車、電力、電腦,每一件都造成經濟大躍進,也導致充分就業,人類財富──特別是先進國家的財富,都成倍數增長。因此創新、創業是經濟發展的關鍵。台灣鼓勵學生創新,且成績優異,是我們未來的希望,值得提倡與加強。
但是,有4項重點須注意:1、不能把教育偏重到只加強發明的方向,就像經常被人詬病的升學考試決定教育方向,教育也不能被發明獎牽著鼻子走。有些中學的校長與老師鼓勵學生參加國際發明獎競賽,以致忽略了參賽人的正常教育,是捨本逐末;若有老師替學生動手做的欺騙行為,更是壞的示範。
2、每年全世界的新發明多如牛毛,但能真正成為大量生產的普遍性商品則少之又少。例如網路及社群網站的發明,雖然商機很大,但對實體經濟和大量就業幫助甚少,所以應該鼓勵對實體經濟的創新發明。
3、發明新事物若無法商品化其實沒什麼用處,政府必須建立機制,讓企業界把新的發明商品化、市場化、量產化,才能幫助到經濟的成長和就業。如何結合產學界,才是最大的挑戰。
純粹發明賺不了錢
4、發明與創新不完全相同,發明像是「可樂環保衣架」、「改良式手機充電裝置」等新事物;但創新包括在既有的流行商品上,做出新的改良或衍生性新產品。例如在既有的金融性產品中創造出新利潤的新產品等。電子商務、網路科技的突破、智慧型商品的突破等,都應該納入學界的研發,並與企業界結合共同發展。
美國業界最厲害的地方,就是有把別人的新發明實體化、商品化和市場化的能力。台灣仍停留在上游的發明端,是賺不到錢的,非常可惜;學習如何市場化,才是要害。
焦點評論:沈世宏是誰的「外圍團體」(董建宏)
2013年11月22日 台蘋
環保署長沈世宏公開痛批環保、藝文人士是政治外圍團體,引發爭議。資料照片
守護台灣環境最重要的官員、環保署長沈世宏在國民黨中常會中,痛批藝文環保團體是「政治外圍團體」。身為環境保護團體的一份子,我必須清楚指出,沈世宏的這番談話與指控,不啻是再次證明了台灣的民主已經倒退至戒嚴保守的年代,更清楚表明國家機器已然是所謂「資本家的門神」了!
首先,沈世宏作為國家的政務官,在一個「政治團體」的內部會議中,發表這樣的言論,不但有違政務官的風骨與職權,更是藐視《憲法》賦予人民集會結社的自由權利。台灣已然是一個民主、法治的社會,人民依據《憲法》的權利,集會討論公共政策、爭取公共利益,有錯嗎?而他自己在一個「政治團體」中對他人進行批評,難道不也坐實他自己也是「某政治團體」的「外圍」(或核心)份子們?
其次,沈世宏宣稱環保團體在台東美麗灣及屏東悠活渡假村的立場不同,這是一項不實的指控。台灣環保聯盟在2件環保事件都質疑2地方政府的角色,並點出關鍵在於其所面對的環評機制並不合理,致使人民權益與國家公共利益受損。況且,兩案例何者合法、何者違法,豈是環保署長可以一語斷定?人民以法治國精神,通過司法訴訟來處理環保爭議,怎可謂是有「特定立場」?或是與「中央作對」?這種「朕即國家」的心態,真是令人痛心疾首。
以「環保流氓」抹黑
第三,沈署長以「外圍」、「部分」的言詞所進行的指控,這種不清楚指名、與以偏概全的論述手法,讓我們回想起1990年代,當時軍事強人郝柏村,擔任閣揆後,動輒以「環保流氓」抹黑許多環境運動的鬥士,開啟了國民黨政權以「文鬥、抹黑」打擊環境運動者的模式。
當時郝院長及其閣僚,通過政府掌控的媒介,把人民因為環境污染與公害所積累出來的不滿與憤怒,扭曲成居民與反對者「貪婪」國庫賠償的勒索。多年後,我們回顧那一段「郝多流氓」的時代,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統治者為了確保自身與資本家的利益,不惜犧牲台灣環境的代價。齊柏林先生帶我們《看見台灣》的過程中,許多滿目瘡痍的國土,幾乎都是在郝院長時代強力推動開發的後果。
環境議題攸關公眾
當江宜樺與內閣震撼於《看見台灣》所呈現的國土困境時,也請沈世宏看到他口中的「部分的」、「政治外圍團體」的環保藝文人士與環保團體為捍衛台灣土地、保護先祖留給我們這個美麗島的苦心。沒有這些人的犧牲與努力,從過往到現在,我們又留下了什麼珍貴的資產給我們的下一代呢?
孫文說,政治就是眾人之事。而環境議題更是一個攸關公眾與世代生活、生存的公共課題。沒有任何人是「誰的」外圍,只有我們是否願意讓先祖珍貴的自然遺產,被「部分」自私的政客與財團,變成他們個人利益的問題。
台灣環境保護聯盟秘書長
焦點評論:黨同伐異的環保署長(詹順貴)
2013年11月22日 台蘋
日前文化部長龍應台認為行政院各部會輪流失火,可以讓其他部會喘口氣的驚人之語言猶在耳,久未成為新聞焦點,只能偶爾藉由掃廁所博得小小版面的環保署長沈世宏,不知道是為了替其他部會分憂解難或不甘寂寞,在國民黨中常會批評反對美麗灣案的藝文、環保與法律人士為另一個政治團體的外圍組織;甚至語出台東美麗灣開發案合法,墾丁悠活案才是完全違法的驚人之論,果然立刻成功攻佔新聞焦點。
筆者是長期協助反對美麗灣案開發居民與環保團體的律師,被沈署長直接公開點名,其他曾經在新聞鏡頭前挺身反美麗灣案的藝文、環保人士也全部中槍。沈世宏固然逞了口舌之快,但他所指摘的事與人,恐怕都與事實不符。
一副事不關己態度
先就事而論,沈世宏並未清楚說明先上車(違法興建)後補票(補做環評)、被最高行政法院一再裁判應該停工的美麗灣案,為何在他眼裡竟然是完全合法?而同樣規避環評違法營業的悠活案,在他眼裡才是非法?而且民間人士並無公權力,充其量僅能訴諸輿論對政府提出呼籲、抗爭或提出訴訟,如果沈世宏覺得悠活渡假村應該拆,當初位於墾丁國家公園的悠活案,其環評書件經由墾管處轉送環保署補做環評時,為何環保署於媒體踢爆該案後才迫不及待將此燙手山芋推給地方政府(最近另一京棧觀光大飯店環評案也是如此)?如果依法應該要拆,堂堂一個職司我國最高環境保護職責的閣員,難道不應積極協調內政部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與屏東縣政府予以拆除?怎會反過來以一副事不關己的態度,批評沒人、沒經費更沒公權力的民間人士?
再以人而論,沈世宏在直接公開點名筆者時,他可曾查證過筆者早已幫屏東當地環保團體對悠活案提出訴訟?他可知筆者主動將悠活所在地萬里桐海域生態學術研究資料提供予環保團體在屏東縣政府的環評會議上主張其不應開發且應拆除?筆者的太太甚至為了反對此悠活案的開發,還丟了已經任職10年的工作?
再拉低民間支持度
一個只問藍綠沒有是非的政客,看待任何事與人,自然都從藍綠角度出發。沈世宏這番無厘頭言論,對其他部會而言,確實如冬天的一把火,固然可以成功地短暫移轉新聞焦點,但同時也勢必再度拉低馬政府的民間信任度與支持度!
律師、環境法律人協會理事長
(林保華按:這次可能是這些年來老蕭唯一做對的事。)
蕭萬長籲美 將台納入TPP
〔駐美特派員曹郁芬/華府二十日報導〕前副總統蕭萬長今天在布魯金斯研究所的研討會中發表演說,敦促美國協助台灣加入泛太平洋戰略夥伴協定(TPP),以免台灣加速與中國經濟整合,卻與其他國家漸行漸遠。他並主張台灣應以世貿入會的名稱加入TPP。
「中國對台經貿影響力大增 美關心嗎」
他表示,最近常聽人質疑美國不再重視台灣這位忠實的朋友,尤其美台貿易關係不如以往,中國對台灣經貿影響力大增,這對台美雙邊經濟關係是令人擔憂的發展,但他卻要問:「美國關心這項變化嗎?」
蕭萬長說,這次率領許多企業領袖來美,就是要顯示台灣非常重視台美的經貿關係,也希望美國能夠再次將台灣納入華盛頓的對外關係雷達螢幕上。他指出,台灣正面臨嚴峻的經濟和戰略挑戰,由於國際政治現實,使台灣無法參與任何區域經貿協議,有被經濟邊緣化的危險。台灣雖與中國簽署ECFA,但缺乏其他類似貿易協議,台灣的對外經濟關係可能出現扭曲或不平衡的發展。
蕭萬長呼籲美國應在亞洲再平衡政策下將台灣納入TPP。他也強調,台灣有足夠的政治意願和能力進行經濟自由化並達到TPP的高標準。服貿協議卡在立法院,讓外界以為台灣對經濟自由化缺乏國內共識,但實際上是自由貿易、認同政治與兩岸政治信任糾結在一起的問題。台灣曾成功完成世貿組織的入會談判、處理美牛問題並批准ECFA,顯示台灣人民了解自由化對台灣經濟的重要性,而政府也有政治意願和能力。
蕭萬長也指出,台灣政府須採取更多積極的作為爭取TPP會員資格,必須要有一個階段性的路徑圖去和受影響的民間部門溝通協商,爭取國內支持,面對結構性調整。
自由時報
辣蘋果:觀感夭壽差(余艾苔)
2013年11月22日 台蘋
台中選出來的議員出國考察四天,回來的報告只寫「妖受讚」三個字,而之前到中國考察八天,報告也是寥寥數語。這名議員有本事就不要拿公家錢出國,既然敢拿公家錢,考察回來的報告就請認真寫,民眾可不想把納稅錢花在這種連交差都很懶的議員身上。
財團房貸有優惠
除此之外,前天還有一則讓民眾看了觀感也很差的新聞,就是央行總裁彭淮南爆料,頂新集團魏家買了帝寶九戶豪宅,其中百分之九十九竟是銀行貸款,且還是由公股銀行貸給魏家,事後被查出來,才將成數降為六成。
魏家那麼有錢,買豪宅卻只要付一趴的錢,還享有優惠的利率,反觀一般小老百姓不吃不喝好幾十年,還要斤斤計較貸款成數,才能買下一棟在台北的房子,這種差別待遇,讓人為之氣結。
仗勢欺人惹反感
不過令人質疑的是,這是去年的事,彭總裁為何挑在此時公開講呢?是不是看到了頂新在這波食用油風波栽了大觔斗後,我們的九A總裁才敢爆頂新的料呢?若是如此,那彭總裁的正義感也是選擇性的。
不管是議員或是企業家,都是社會上有權有勢的人,但若仗勢欺人,只會招來反感。
全球暖化 風暴潮縮至五年一遇
港蘋
■颱風溫黛當年橫掃香港,造成嚴重傷亡。資料圖片
【巨大威脅】
全球暖化,天文台預測本港氣溫將在本世紀中期升高多達3℃,而海水熱脹令海平面上升高達0.4米,屆時出現50年一遇的巨大風暴潮,如1962年超強颱風溫黛帶來的巨大威脅,將縮短至五年一遇。
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今年9月公佈第五份氣候變化評估報告,確認1880年至2012年全球地表平均溫度約上升0.85℃,警告若全球不減低碳排放,至2081至2100年地表溫度將再升高2.6至4.8℃。
2046年將上升2至3℃
天文台昨披露因應該報告及本港情況推測,本世紀中、即2046至2065年氣溫,將相對1986至2005年平均氣溫,上升2至3℃,到世紀末2091至2100年累積更上升3至6℃。天文台台長岑智明指出,本港都市化令預測推高0.2℃。
IPCC預測全球海平面也會於本世紀中上升0.2至0.4米,及至世紀末升高0.4至0.8米。岑解釋,海平面升高主要原因是海水因全球暖化膨脹,冰川融化並非主因。
別小覷海平面上升不足一米,天文台指出將導致極端高水位在未來經常出現,沿岸地區更易受風暴潮威脅。
假設影響本港的風暴特性不變,以往十年一遇的極端高水位1.9米,會加密至兩年一遇,至本世紀末更是無年無之;如1962年超強颱風溫黛帶來高出海平面2.1米高水位,更會由50年一遇增至本世紀中的五年一遇。
《蘋果》記者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