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生人 林保華
一生人﹐可以是不同地方﹑各種各樣的人﹐我尤其是這樣的人。 我出生在中國重慶使朋友誤會我是中國重慶人﹐其實是中國福建人。原因老爸是 福建人﹐老媽卻是上海出生的滿州人﹐所以命中註定我不可能做純粹中國人﹐而 是雲遊四方的雜種人。別看不起雜種人﹐未來中國的總書記可能就是雜種人。(粵 語“習總”諧音“雜種”。)

目前分類:我的回憶 (5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林保華專欄)夾著尾巴做人 我如何從統戰對象變成邊緣人
2025/05/28 05:30
自由時報

統戰與邊緣人近日成為熱門話題,我在中國生活廿一年期間,這兩種人都當過。

一九五五年我從印尼回中國就學,我在印尼讀的中學是中共地下黨在控制,所以中學時期滿腦子都是中共的大外宣,第一年進北京華僑補習學校,就積極申請加入共青團。校長正好是我在印尼讀初中的楊校長(後來才知他是地下黨員),因他是爸媽的朋友,加上我的學習成績不錯,所以我罕見的第二年就獲准入團。相信楊校長(文革時被鬥得很慘)當時給我做了歷史清白清楚的證明,所以一考進中國人民大學,我就出任系學生會副主席,顯然是要培養我。其實自求學以來,我在班上向來是年紀最小,性格內向,從沒當過班級工作,能力有限。但一切「服從組織分配」,黨要我做什麼都不許討價還價。

LingFengComm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李江琳專欄:走出幻滅,走向覺醒──讀林保華回憶錄

李江琳 2022年02月05日 07:00:00  上報

LingFengComm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997年7月1日,在香港主權移交儀式後,末代總督彭定康(右)與查爾斯王子(左)一起登上「皇家不列顛尼亞號」遊艇離開香港。Getty Images

LingFengComm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海南島三亞市南望便是南海。Fotolia

LingFengComm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萬里長城。Getty Images

LingFengComm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米爾頓.傅利曼曾於1980、1988、1993年三度訪中,1988年與趙紫陽的會面,是在六四學運的前一年舉行,當時北京氣氛詭譎。圖為傅利曼夫婦2002年資料畫面。Getty Images

LingFengComm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革中期有順口溜說:「看社會主義在上海,看資本主義在溫州。」圖為溫州市臨甌江景色。Fotolia

LingFengComm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繁榮娼盛」,道盡她們在底層的淒苦與貢獻。圖為1996年廣西「性工作者」等待顧客的畫面。Getty Images

LingFengComm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革期間人們為爭奪政治權力而不擇手段,如今則為搶錢騙錢而不擇手段。中國社會為此而道德沉淪,貽害數代人。Getty Images

LingFengComm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989年北京學運,被中共定性為動亂,最後出動野戰車以戰爭方式解決。Getty Images

LingFengComm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989年4月胡耀邦逝世,聚集天安門的民眾除悼念外,逐漸演變為向政府問責,要求新聞自由與結社自由等,揭開了中共血腥鎮壓的序幕。Getty Images

LingFengComm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987年1月,中共總書記胡耀邦被批鬥而辭職,宣告政治改革破產。隨後,八九學運即是為逝世的胡耀邦悼念而引起。Getty Images

LingFengComm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987年10月19日美國股票市場單日大崩盤,道瓊指數無預警單日崩跌22%。Getty Images

LingFengComm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LingFengComm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改革開放初期,深圳與香港的人大校友組織「深港人大校友會」,這是深圳與香港提早「統一」。圖為位於羅湖的香港與深圳的邊界。Getty Images

LingFengComm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在中國,拍賣官地早已成為常態,很多貪官靠著掌握國有土地而在交易中獲取暴利。Getty Images

LingFengComm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林保華曾任職香港大學11年,擔任張五常的研究助理。Fotolia

LingFengComm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林保華1984年首次赴台時,最感興趣的是當時的黨外刊物。圖為收藏於宜蘭慈林紀念館的黨外刊物封面複本檔案,攝於2010年。李唐峰攝影。

LingFengComm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林保華1984年首次赴台時,最感興趣的是當時的黨外刊物。圖為收藏於宜蘭慈林紀念館的黨外刊物封面複本檔案,攝於2010年。李唐峰攝影。

LingFengComm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984年英方與中共簽署《中英聯合聲明》,被形容為「英談中判」。Getty Images
文章標籤

LingFengComm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