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4 11《綠色參考》
(林保華主編;提供林保華的評論與其他信息。)
林保華部落格:http://lingfengcomment.pixnet.net/blog
綠參:“摻沙子”從“胚胎”開始;維持甚麼「現狀」?民進黨有看到整體民意嗎?民進黨 民主與台獨;民進黨沒有走的那條路;民進黨的派系與兩岸
“摻沙子”從“胚胎”開始
林保華
“摻沙子”是毛澤東對付異己的重要手段。為了對付林彪,一九七一年毛
澤東南巡講話中,就提出“『甩石頭』(指批文件和找人談話)、『摻沙
子』(派出嫡系幹部滲透其中,主要指本來由林彪勢力把持的軍委辦事組
)和『挖牆腳』(改組部門,主要指北京軍區和衛戍區)。”
“摻沙子”兩個公開手段
其實,第一次國共合作,中共黨員奉共產國際之命,跨黨參加國民黨(此
舉得到孫中山的同意),就是重大的“摻沙子”行動,只有書生氣十足的
陳獨秀(當時的黨總書記)才會反對。因此即使一九二七年蔣介石清黨,
也清不光這些早已潛伏在內部的“沙子”,成為國民黨長期的隱患。
這幾年香港本土主義的興起,也是因為中國“摻沙子”迅速造成香港“中
國化”引來的強烈反彈。這個沙子有兩個公開的摻法。一個是每天一百五
十名中國人移居香港,除了與本來是香港人的家庭團聚之外,其他有許多
都是摻進來的沙子,尤其是負有直接或間接特殊任務的中國人。大走私販
賴昌星當年也是以國安人員身份移居香港的。
中國其他地區的民眾要移居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必須由該城市核准,但
是“高度自治”的香港,卻沒有權力核准中國移民的名單,而非得由內地
公安核准不可。除了公安可以藉此貪污以外,最重要原因就是因為要向香
港“摻沙子”而必須由內地的公安擁有這個權力。可嘆,香港本土派主張
香港應該收回這個權力,卻得不到多數泛民議員的支持,甚至指責這個主
張是“歧視”中國人!
摻沙子的第二個辦法就是大批中國遊客以“自由行”名義來香港,香港人
口才七百二十萬,但是二○一三年訪港旅客人次達到五四三○萬的新高。
其中中國遊客達四○七○萬人次,佔整體訪港遊客的七成五。中國人的人
治觀念、惡劣習慣隨著這些遊客帶來香港,並且改變香港,乃至香港人的
生活秩序。此時激起香港年輕人的“光復”行動。最近幾乎每個星期都有
發生,而且無懼警察的鎮壓。
“摻沙子”遍布香港全球
“光復”行動針對中國遊客,引發爭議。但是在香港民情無法上達中南海
導致中國政策的改弦更張,香港人也沒有辦法到中南海舉辦抗議活動;在
這個情況下,有的人以激化與遊客的矛盾來引發北京與國際的關注,也試
圖引發中國人的反省,是可以理解的。至少,這個行動並沒有如同中國上
訪民眾的陳情石沉大海那樣,而是引發中國媒體與網民的咆哮,這也是一
種效果呀。
但是如果認為中國的“摻沙子”行動只是限於香港,那是對中共的野心大
大估計不足。一年前台灣爆發“太陽花學運”,就是因為馬英九政府與中
國所簽署的服貿協議,就是中國摻沙子的重要手段,因為屈時將有大批中
國人以經濟活動的名義摻入台灣。學運阻止了這個行動,但是中國仍然會
採取其他手段滲透台灣,例如常常引發爭議的馬雲聲稱要撒錢來收買台灣
年輕人,他居然敢於說出阿里巴巴不是中資企業。如果按照馬英九政府的
做法,馬雲可能向台灣的銀行(包括國有銀行)借貸來收買台灣年輕人。
如果認為中國僅僅對鄰國與鄰近地區“摻沙子”,那也是低估了中共的“
中國夢”與“世界革命”。因為隨著中國的“崛起”,中國人已經向全世
界擴散,大批中國遊客正在顛覆西方的價值觀,西方政府與商家為了賺中
國的錢而不惜屈從這些遊客的惡習。
偷渡符合中國戰略利益
不但如此,大批中國人還以合法與非法手段移民外國。中共對此抱著鼓勵
的態度。例如非法移民就是中國鼓勵的,否則以中共對異議人士的監控能
力,怎麼可能讓成千上萬的中國人以非法手段偷渡外國?除了像一九九三
年偷渡美國東海岸的“金色冒險號”事件造成十人死亡,與二○○○年英
國多佛慘死五十八名中國偷渡者事件,中國從來不會對偷渡行動進行譴責
與掃蕩,因為偷渡雖然損害中國的形象,但是符合中國的長遠戰略利益。
如果只是把中國鼓勵偷渡看作只是甩掉社會保險的包袱,那也是太小看中
共了。因為這也是“摻沙子”的重要手段。
大家都知道,全球大城市有中國人的地方,幾乎都有“中國城”,就等於
是這些國家的“土圍子”,由沙子凝聚而成。只有俄羅斯對此表示警覺而
禁止建立“中國城”。這個土圍子幾乎是“化外之民”,過去的中華民國
政府只是以此“弘揚中華文化”,但是如今卻是中共在這些國家地下黨(
中國在該地的使領館是地下黨的領導中心)的主要統戰對象,以此擴大“
愛國華人”的勢力,並以此來影響所在國的政治。
這個“愛國”可不是愛所在國家,即使已經入籍,也被要求愛中國,愛中
共所認可的中華文化,例如孔子學院。他們以中華文化來滲透、顛覆西方
普世價值,所以二○○八年才會出現為了北京奧運而包圍美國CNN的事
件,利用美國的民主制度來反對美國的價值觀、顛覆美國的價值觀。
美國國安查抄月子中心
但是,這幾年中國的“摻沙子”又進入一個新階段,那就是從“胚胎”開
始摻沙子。最早是香港出現的“雙非”子女,父母不是香港人,女方運用
各種手段到香港產子,孩子一生出來就是香港人,享受香港所有的一切。
即使香港人強烈反對,中國也充耳不聞。為什麼?對個體的“雙非”來說
,這只是吃裡扒外的貪圖私利,但是它它符合中共“摻沙子”的偉大戰略
部署,所以默認與變相鼓勵。
當然,這種行為也擴散到美國等西方國家。三月初,美國國土安全部、移
民及海關執法局、海關及邊境保護局、國稅局聯同地方執法人員,大舉搜
查南加州多個月子中心。由國土安全局出面,顯示美國已經把這個問題看
成是國家安全問題,因為這是美國的反恐部門。
這次行動針對組織中國孕婦產子的中介公司,但是會有何後續效應,還值
得觀察。因為在這以前,美國也將矛頭指向中國的商業間諜,這些間諜不
只是謀個人私利,而是盜竊科技與軍事機密,來加速中國的崛起,增加抗
衡美國的軍事力量與經濟力量,這當然更是國安問題。
當然,這些以“胚胎”身份移民美國的小孩子,本身沒有責任,責任在父
母身上;他們長大後,真正成為中共第五縱隊的也是少數。但是如果沙子
摻得多,第五縱隊的比例也會按比例增長。這應該也是美國與其他國家所
憂慮的。但是這些國家應該擺脫短視的經濟民生層面,例如搶光奶粉、搶
高房價,而是必須從政治上來檢視事件的嚴重性。
《動向》月刊 2015年3~4月號
------------------------
林保華按:
維持現狀最主要就是“主權獨立”的現狀,包括不依賴中國經濟的獨立經濟,與中國維持相當軍力平衡的軍事現狀,以及追求一定的國際地位
的現狀。這些現狀早被馬英九國民黨與中國所破壞,民進黨必須以高度的策略手段慢慢恢復,而不是默認這一切。
社論》維持甚麼「現狀」?
自由時報
2015-04-11 06:00
民進黨日前召開中國事務委員會,黨主席蔡英文在會中表示:民進黨處理兩岸關係的基本原則,就是「維持兩岸現狀」,也就是維繫台海和平及持續兩岸關係穩定發展的現狀;這是兩岸關係的核心,也是民進黨重返執政後將致力的目標。所謂的「維持兩岸現狀」,乍聽之下四平八穩,似乎符合一般的慣性思考。然而,經過馬英九傾中總路線的鋪陳,今天的「現狀」,比起李登輝、陳水扁時代的「現狀」,已經起了極大的變化。未來,如果蔡英文「維持兩岸現狀」,那就大體上是接棒馬英九的總路線了。
總統直接民選之後,李登輝執政後期,將兩岸定位成「特殊的國與國關係」,通稱「兩國論」。陳水扁繼任,進一步將兩岸定位成「台灣中國、一邊一國」,那是更沒有模糊空間的「兩國論」。企圖併吞台灣的中國,儘管不接受李扁不同論述的「兩國論」,但它的確是當時台灣與中國各成一國的「現狀」描述,更是台灣的自我定位。反觀,淪為在野黨的國民黨,開始走「聯共制台」路線,從連戰到馬英九都附和中國所謂的「九二共識」,接受「一個中國原則」,承認「台灣與大陸同屬中國」。
國共沆瀣一氣,當國民黨在野時期,只能充當中國牽制本土政權的工具。到了二○○八年,馬英九當選總統,整個形勢開始變化。馬英九從「一個中國、各自表述」,不斷游移到「兩岸關係不是國與國的關係」、「兩岸航線是國內航線」、「一國兩區」。馬政府的對中政策,也把台灣連結、鎖進中國當目標,所謂的「外交休兵」甚至建立了台灣經由中國同意參與國際組織的模式,最近的「亞投行」亦復如此。國共都很篤定,馬英九跛腳、選舉崩盤,更要加緊形塑一中架構,掐住台灣的咽喉。
經過近七年的操作,目前兩岸的「現狀」,對台灣是非常不利的。主權上,「一國兩區」,「中華台北」(Chinese Taipei實為中國的台北),儼然成為台灣自我矮化的定型化契約。外交上,許多邦交國早已見異思遷,只靠中國的「婉拒」來維持和平假象。經濟上,台灣資金大量流往中國,創造中國的就業機會,但台灣產業卻遭掏空,失業率居高不下,實質薪資所得倒退十五年,世代正義、居住正義完全落空,唯有跨海政商利益集團獲得暴利。國防上,武德軍紀淪喪,退將往中國經商、促統,現役軍官遭共諜吸收的層級上升。統戰上,「開放是常態」,提供中國統戰長驅直入,且跳過國民黨等代理人,直接統戰「三中一青」。
上述的「現狀」,正是馬英九的傑作,也是從凱道送仲丘、太陽花學運,到九合一選舉國民黨崩盤,公民之怒的眾矢之的。今天,民進黨有機會重返執政,並不是該黨有多大能耐,該黨有多大貢獻,而是公民力量崛起、台灣認同強化有以致之。公民要打破馬英九造成的「現狀」,蔡英文卻要「維持兩岸現狀」,這不是倒退嚕嗎?試想,假使真的要「維持兩岸現狀」,選擇根正苗紅的國民黨就夠了,何必選擇四不像的民進黨?要延續傾中總路線,馬2.0不是更好的選擇嗎?
政治很弔詭,傾中派要賣台,一般人會警覺,但本土派賣台,許多人難以置信。事實上,也有誤台政策,便出諸本土政權。此所以,捍衛台灣主權,傾中派固然要提防,本土派也要鞭策。近年,有些本土派的失意政客,轉往中國當特別來賓,雖然他們已失初衷,但其傾中言論,經常被有心人拿來炒作,誘導民進黨也走上傾中總路線。此外,更細緻的操作,是拿美國來跟中國一起恫嚇民進黨,搞得修正本土路線彷彿是唯一的出路。所以啊,「維持兩岸現狀」,到底要維持甚麼,一定要說清楚、講明白,否則「尊重二三○○萬台灣人民的共同意志」,不啻空話。
--------------------
九成年輕人認同台灣 簡錫堦︰民進黨有看到整體民意嗎?
自由時報
2015-04-10
〔記者陳伃軒/台北報導〕台灣促進和平基金會執行長、民進黨前立委簡錫堦昨指出,民進黨在二○一二年總統大選敗選後開始檢討對中政策,有人認為該凍結台獨黨綱,有人認為要調整,現在民進黨對「一中」不太反對,但在三一八學運後,認同台灣的民眾越來越多,中共才發現年輕人有九成認同台灣,民進黨有看到整體民意嗎?
台灣促進和平基金會執行長、民進黨前立委簡錫堦。(記者王藝菘攝)
簡錫堦︰台灣應發展「非武裝國防」
簡錫堦昨召開記者會,宣布成立「非武裝國防催生建言團」,並發表新書「弱者的力量:台灣反併吞的和平想像」。
簡錫堦認為,民進黨不用和中國搞仇恨教育,而是有信心地面對對方,在對中論述上,談統一或獨立都可以,但都應滿足和平與民主兩個前提,這才是台灣人民的共識。
徐斯儉︰九二共識是自我閹割再去談判
清大當代中國研究中心主任徐斯儉透露,曾與國安會前秘書長蘇起在民進黨內部會議討論九二共識,當時蘇起說,九二共識是現實主義,徐反駁說,不反對現實主義,但因對方有力量而投降、遵從,反倒會被對方完全看扁,也不能換取和平;我國與大國協商,應將堅實的民主社會作為後盾,也是談判最有力的籌碼,「為何先自我閹割再去談判呢?豈不是很可笑?」
------------------------
民進黨兩岸政策 蔡定調維持現狀
字體列印轉寄|plurkshare
2015-04-10
「峰迴路轉、波平浪靜」回應習「地動山搖」
〔記者陳慧萍/台北報導〕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昨天召開中國事務委員會,提出民進黨以「維持現狀」做為處理兩岸關係的基本原則,並以「峰迴路轉、波平浪靜」八字,回應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所提的九二共識「基礎不牢、地動山搖」;高雄市長陳菊、台南市長賴清德等執政縣市長會後共同發表聲明,表示認同蔡英文的主張,也對蔡英文處理兩岸問題的能力有信心。
民進黨中央昨召開「中國事務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前黨主席、執政縣市長等黨內要角齊聚一堂。(民進黨記者聯誼會提供)
民進黨中央昨召開「中國事務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前黨主席、執政縣市長等黨內要角齊聚一堂。(民進黨記者聯誼會提供)
綠執政縣市長共同聲明挺蔡
蔡英文昨天召開任內第二次中國事務委員會,除了台中市長林佳龍赴韓國考察請假外,前主席蘇貞昌、謝長廷、游錫堃、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前秘書長吳乃仁、邱義仁,以及陳菊、賴清德、桃園市長鄭文燦等成員全員到齊。
蔡英文表示,民進黨積極準備重返執政,願意負責任地對外說明處理兩岸關係的基本原則,就是「維持兩岸現狀」,維繫台海和平及持續兩岸關係穩定發展,這是兩岸關係的核心,也是民進黨執政後致力的目標。
蔡喊話︰北京應突破國共框架
對於習近平在中國兩會重申九二共識的重要性,稱「基礎不牢、地動山搖」,蔡英文也藉機回應,強調兩岸關係不應被視為國共關係,北京當局若能夠突破國共框架,不論台灣由哪一個政黨執政,都平等、友善對待,共同維護兩岸和平發展及協商交流的現狀,則兩岸關係必能「峰迴路轉、波平浪靜」。
蔡英文也向美國喊話,強調民進黨很清楚重返執政必須肩負對國際社會的責任,維護台海和平;美國政府對台海局勢的關注,民進黨充分理解並嚴肅面對,執政後樂意與美方充分意見交換,鞏固與美方的互信。
蔡英文強調,民進黨將按部就班處理兩岸關係相關政策,只要認清責任、站穩立場、遵循民意,展現溝通和解決問題的誠意和決心,必能一步步跨越障礙,刻劃出符合台灣利益、並為各方接受的兩岸關係路徑圖。
陳菊會後率賴清德、鄭文燦及宜蘭縣長林聰賢等執政縣市長一字排開,共同發表聲明表示,認同蔡英文「維持現狀」說法,也對蔡英文處理兩岸問題的能力有信心;她並透露,蔡英文目前只是提出原則性方向,後續將「一連串」表達對兩岸問題「異中求同」的努力,向國人做更清楚說明。
----------------
林保華按:
共奴們正在群起向民進黨施壓,民進黨有沒有抗壓性,堅持台灣主體精神,台灣人民都在看。
主張台灣主權獨立,就是民進黨的現狀。台灣主權獨立,是台灣的現狀。這點都必須強調,民進黨還必須把被馬英九破壞的現狀扭轉回來,而不是承認被破壞的現狀的現狀。
民進黨 民主與台獨
自由時報
2015-04-11 06:00
◎ 陳儀深
許信良日前接受中國《環球時報》專訪時,否認台獨是民進黨的建黨初衷,只說「實現民主」是建黨的動能以及奮鬥的目標。他並不否認民進黨內部存在台獨的理念/信仰者,只是認為它一直不是主流價值或主流力量。
首先,一九八六年九月廿八日圓山宣布建黨以後一片風聲鶴唳,轉折點是十月七日蔣經國與華盛頓郵報發行人葛蘭姆會面時,提出解除黨禁的三條件:(一)遵守中華民國憲法,(二)支持反共國策,(三)與「台灣獨立」派劃清界線。民進黨方面則由發言人尤清發表聲明予以正面回應,算是化解了一時的緊張。至於黨綱納入台灣共和國的目標,眾所周知已經是一九九一年的事。就此而言,許信良的說法似乎有所本。
民進黨創黨初期固然是「反國民黨的大雜燴」,以追求民主為最大公約數,但是不久以後費希平、林正杰、朱高正等要角為何相繼退出?當時的爭議莫不與統獨信仰有關。
個人認為,追索創黨精神不應侷限在一九八六年九月這個時點上面,往前包括黨外時代的「民主、自決、救台灣」,「台灣人出頭天」的訴求,以及往後的政治受難者團體組成、鄭南榕自焚所造成的壓力,民進黨終於在一九九一年把台獨公投寫入黨綱。
所以說,從一九八六至一九九一年乃是民進黨「台獨論述正式制度化為集體目標」的強化期。黨綱文字雖經過辯論妥協,台獨的理想昭然若揭,怎能說它不曾是主流價值?
不過,一九九一年年底全面改選的二屆國大,民進黨的席次不到四分之一,李登輝領導的國民黨獲得壓倒性的勝利,確立了「修憲而不制憲」的改革之路;從而民進黨在一九九二年的二屆立委全面改選,就改為「多談公共政策、少談意識形態」的路線,接下來許信良和施明德兩位主席領導轉型,該黨的台獨論述當然就進入(退回)「現狀描述」的務實(或模糊)期了。
整體而言,民進黨的轉型可以說是在李登輝的「中華民國台灣化」路線取得勝利的背景之下,以及愈接近執政、愈感受到北京和華盛頓的壓力之下,所做的調適,不能簡化地說是背叛黨外時代以來的理想。
民進黨是不是台獨黨?恐怕不是他們自己說了算,陳水扁選總統之前雖然處理了台獨黨綱,但是競選期間仍被對岸的朱鎔基一再公然烙印為唯一的台獨候選人,結果不是也當選了?
(作者為中研院近史所副研究員)
------------
林保華按:
不管民進黨過去與現在是獨是統,在惡形惡狀、沒有人性的共產黨面前向於它統一的,不是有精神問題,就是個人利益的驅使,或者就是奴性所致。
吳典蓉專欄:民進黨沒有走的那條路
吳典蓉 2015年04月11日 19:54
風傳媒
民進黨在誕生的那一刻,首次選舉就驚險萬分,並且注定了民進黨接下來20年的命運與路線。(取自黃爾璇教授臉書)
就如義大利哲學家克羅齊的名言,「一切的歷史都是當代史」,但這句話的負面意涵是,我們習於以結果來解讀過去,因而錯失了種種的可能性,畢竟,如何解讀過去,總是攸關於我們如何看待未來的。
民進黨日前有一場歷史之辯,就呈現了當代與過去的兩種視角,在汲汲於權力的台灣政壇,這並不多見,也更顯得這場辯論有其意義。
民進黨前主席許信良接受陸媒專訪時表示,「台獨從來就不是民進黨建黨初衷」、「應該說,民進黨當時是完全不排斥統一的,沒有獨立訴求」等話,這一番話和現在的偏獨氣氛格格不入,又發表在中國媒體,可說是非常的政治不正確,許信良雖已是民進黨2016的戰友,仍然在民進黨陣營引發反對聲浪。
民進黨前主席游錫堃反駁指出,當時許信良並不在台灣(許當時為海外黑名單),游以當年親身參與創黨的經驗指出,民進黨組黨初期比較定位在民主、進步,對未來國家定位雖沒講,但大家很清楚,第一任黨主席是競選產生(江鵬堅與費希平),最後江鵬堅出線,就隱約有民進黨的走向與未來定位的問題。
游說得委婉,沒有明說的應該是,民進黨創黨人士人盡皆知的是,資深立委費希平雖然在美麗島事件後,選擇投入黨外並積極參與籌組民進黨,但是,他畢竟有大中國的統派情結,相對的,當時的編聯會會長江鵬堅則有更深的獨派淵源,由江鵬堅勝出,就完整的預示了民進黨的台獨之路。
首任民進黨黨主席江鵬堅與祕書長黃爾璇。(取自黃爾璇教授臉書) (複製).jpg
首任民進黨黨主席江鵬堅與祕書長黃爾璇。(取自黃爾璇教授臉書)
然而,這樣輕描淡寫的說法,其實並不能充分掌握民進黨誕生那一刻的緊張,因為,那一場黨主席投票過程可說是驚心動魄(從兩派的角度都是如此),最後13比12票,江鵬堅以1票險勝費希平。
在《百年追求:台灣民主運動的故事》卷三中,作者胡慧玲引述當年編聯會核心要角邱義仁的話,邱義仁認為,江鵬堅當選黨主席是「天意」。邱義仁說:「我們不希望統派人士當台灣第一個本土政黨的主席,遂臨時起意,聯合邊緣人士,推出江鵬堅。」
弔詭的是,江鵬堅當選之所以是「天意」,並不代表創黨中執委多數反對有統派情結的費希平,而是費希平的支持者比較鬆懈。據操盤高手邱義仁指出,公政會的康系人馬認為勝券在握,很多中執委當選後就回中南部了。31名中執委,投出25 張票,少的6票就是提早離席回家的。
因此,在僥倖的「天意」之外,並非沒有遺憾,在《台灣,打拼:康寧祥回憶錄》一書中,康寧祥的回憶是,「費希平的省籍在那次選舉相當受到排擠,耳語在民進黨內作祟,有不少同志不希望台灣人歷經數十年打拚才得以成立的政黨,由一位外省人領導」。
最讓康寧祥驚訝的是,連他的好朋友張德銘也跑票,「就差這一票,費老飲恨落選,連帶也讓一路走來對台灣民主貢獻良多的外省菁英大感失望,與民進黨漸行漸遠,以致後來全面退出民進黨,直到今天,外省人士參與民進黨仍然屈指可數。」
民進黨中國事務會,剛從日本回台的邱義仁也出席。(民進黨聯誼會提供) (複製).jpg
民進黨中國事務會,剛從日本回台的邱義仁也出席,邱也是創黨要角,在他所屬編聯會系統運作下,被視為統派的外省籍資深立委費希平,以1票之差與創黨黨主席擦身而過。(民進黨聯誼會提供)
也許,反對康寧祥的民進黨人士可以反駁,民進黨並未自此排斥外省籍,事實上,後來為言論自由自焚而死的鄭南榕就是外省人,然而,在這裡一個更深刻的意涵是,身為外省人,是不是要比本省人有更純正的台獨立場,才可能被民進黨接納?
對堅持追求台獨的民進黨人士而言,江鵬堅當選是「天意」的另一個意涵也許是,在仍有刑法一百條的年代,鼓吹台獨畢竟仍是禁忌,一個由真實信徒組成的黨顯然更能達成目標;然而,如果集百年來集體意志所形成的民進黨,能在一開始就學習與不同信仰、不同省籍的人和平共處,即使過程可能紛紛擾擾,台灣也許仍會邁向今日的主權獨立,但是有沒有可能,台灣今日的民主能夠不那麼對立?能夠不要時時陷在意識形態的僵局中。
這不只牽涉到民進黨能不能拿到外省人的票而已,民進黨即使贏得過半選票,如果台灣不能建立基本的共同感,那麼,台灣幾乎不可能推動重大改革,這裡所謂的重大改革,納稅就是其中一環,東尼賈德(Tony Judt)在《厄運之地:給崩世代的建言》一書中提到,信賴與合作是打造現代國家必不可少的組成元素,甚至要推動人人平等的社會,更需要互信,「在複雜或分裂的社會裡,少數人(或者甚至多數)常常被迫接受他們不願意的政策。這使得集體的政策制定總是充滿爭端,-----或者是寧願什麼也不做。」
對持結果論的人而言,談這些「WHAT IF」的歷史懸念有何意義?既不能改變任何事,也不能證明任何事;然而,知道我們曾經錯失的那條路,才不會掉入命定論的悲劇,就如,中國的經濟起飛,一定要犧牲民主才有可能嗎?曾經參與改革開放的中國知識分子朱嘉明,在《中國改革的歧路》一書中提到,中國在1980年代的改革,曾有「藏富於民」和政治上「還權於民」的兩大遺產,後來,當改革走入歧途,「還權於民」不見蹤影時,並不表示從來沒有這個選項,不去注意這樣的「WHAT IF」,只會落入威權統治者的圈套。
同樣的,今日回到民進黨誕生的那一刻,要寄語的是當前風起雲湧的新政黨,只有正視過去流失的機會,才有可能知道我們有多少潛能,也才能走出所謂台灣命定的悲劇。
----------------------
司馬觀點:民進黨的派系與兩岸(江春男)
2015年04月10日
自由時報
「處理兩岸關係的基本原則,就是維持兩岸現狀」,蔡英文這句話無色無味,像白開水,和柯P的新鮮觀點不能比。但現在需要的不是大論述,而是建立互信。包心菜沒有玫瑰的芬芳,卻很有營養,而玫瑰只供觀賞,兩者功能不同。
柯P是很好的解構者,破官場的四舊和兩岸的四舊,都很在行,但有多少建構能力,不能不令人懷疑。小英則不只要穩定大局,且需建構未來,她要同時面對大陸、美國、選民和黨內各方面的壓力,其中最難搞定的是黨內派系。
政治上,同志常常比敵人可惡,政治對手可以交朋友,真正的痛苦大都來自本黨同志,所以英國有句名言說:「我的對手在我前面,我的敵人在我背後。」
民進黨內有派系,外有諸侯,黨主席是派系共主,縣巿長都是藩主,陳菊擁兵自重,儼然幕府大將軍,內部有許多潛流和爭論,對台獨定義和現狀詮釋,以及兩岸的未來,尚缺共識。
看新聞不加蘋果粉絲團對嗎?!
太陽花讓「台獨」復活
許信良說台獨不是建黨初衷,當時沒有獨立訴求,甚至完全不排斥統一,這些話引起黨內很大反感。表面上,他講的是事實,不過,當時文革搞死千萬人,中國一窮二白,哪個神經病會想統一,而且台灣仍戒嚴,台獨和統一都是重罪,反而是逃亡中的許信良曾一度在海外大搞台獨,甚至主張城巿遊擊隊,可惜他本人太健忘了。
「台獨」幾乎被阿扁消費完了,但在太陽花中似乎又活過來,但是太陽花的台獨是天然獨,是不必主張就有的獨,和以前的台獨定義不同。事實上,這幾年來,黨內沒人提過法理台獨,因為主張獨立等於承認現在屬於中國,改變國名不會變成比現在獨立。
民進黨沒有新論述,但兩岸關係已經沒有回頭路,只有快慢的問題,關鍵是在中國內政。民進黨為了執政,必須順從民意,如中共更民主更開放,兩岸必更接近,如中共走回頭路,更保守更壓制自由,兩岸在什麼政治基礎上也難有發展。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