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民主派面對更困難一年

作者: 
林保華
2009年12月31日
看 雙周刊 第53期
香港民主黨主席何俊仁對參加五區公投最大的憂慮,是泛民一旦在公投中落敗,失去部分議席,泛民勢將失去對政府政改方案的否決權,也令泛民輸去爭取雙普選的道德號召力。
攝影: 
Getty Images

2009年即將過去。在年尾,值得關注的事件,是泛民主派分歧的擴大。那就是體現在對五區總辭的立場,社民連與公民黨堅持去做,而民主黨在12月13日召開黨員特別大會,以229票反對,54票贊成及1票棄權,否決「五區辭職,變相公投」以爭取2012雙普選的議案。在這以前,創黨主席李柱銘呼籲,參加五區公投,才能為爭普選殺出血路,否則只會令市民對香港民主運動死心,打擊民主運動。

五區總辭後全面補選,變相實質公投

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畫中心14日公布他們在11月28日至12月4日訪問了1,017人所作的調查顯示,超過5成港民反對五區總辭,支持的不足3成,更甚者,自稱民主派的支持者中,3成7人反對總辭,支持的才4成。如此,可見民主黨的決定,還是符合主流民意。雖然民主派中,支持的比反對的稍多一些。然而問題是,在總辭後的補選,不是民主派的支持者才去投票,而是全體選民投票,因此必然要考慮全體選民的意向。

為何要考慮補選時能否全體補上,這不是貪戀席位的問題。民主黨主席何俊仁表示,他個人對參加五區公投最大的憂慮,是泛民一旦在公投中落敗,失去部分議席,泛民勢將失去對政府政改方案的否決權,也令泛民輸去爭取雙普選的道德號召力;事實也證明,泛民在2005年否決政改方案後,結果迫使政府交出現時的普選時間表(當然這個時間表還很空洞),顯示堅持否決權十分重要。

民主黨做出決定當晚,公民黨核心成員隨即緊急商討最新形勢。雖然有黨員認為欠缺民主黨撐場,公投仍然「有得做」,但部分原本支持公投的核心成員,也不免擔心民主黨拒絕以黨名義為五區公投造勢及拉票,會使計畫失敗的風險大增;不但失去議席機會大增,更可能影響泛民投票率,因為支持民主黨的選民未必會主動投票。為此公民黨特別發出新聞稿,表明知悉民主黨的決定,並指要待執委會開會作最後決定。但社民連態度還非常強硬,副主席陶君行對民主黨的決定未感失望,「因為從來都沒有期望過」,他強調該黨會繼續推動五區公投,對香港市民支持民主的立場信心十足。

民主黨放棄總辭,公民、社民黨難為

香港《蘋果日報》在14日發表〈爭取市民支比爭取民主黨更重要〉的社論,特別提出:「最重要的是泛民主派不同政團、不同議員不應因總辭公投問題而互相攻訐,互相指摘,令彼此的裂痕加深。」

的確,這次泛民出現重大分歧,但是這個分歧僅僅是爭取普選共同目標上,策略與手段的分歧。既然目標還是一致的,就不要像對付敵人那樣相互攻擊,否則只能是親痛仇快。

如果公民黨回心轉意,不參加五區總辭,則社民聯的實力,不足扛上變相公投的大任,因為湊不足五區的議員來總辭,這事情就可以告一段落,重新思考新的策略。然而如果公民黨繼續與社民連合作總辭,民主黨也應該採取比較積極的態度來助選,不應該採取消極的態度。雖然不必以黨的名義助選,但還是應該號召自己的支持者出來投票,並且為兄弟黨的補選積極助選。到底,他們的勝利或失敗,都是密切關係到整個香港的民主運動。

台灣傾中,弱化香港「垂範」地位

除此而外,如果反對或取消五區總辭,還必須找出新的政改策略。固然遊行之類的街頭行動展示爭取普選的民意還有必要,但是應該通過腦力激盪尋找新的話題與策略。不妨尋找一些戰術上的薄弱環節來突破。例如上一期提出過的擴大功能組別的基礎,把「變相公投」改為「變相普選」,乾脆打正彭定康的當年的政改旗號,指責共產黨還不如英國人,否則如何體現香港「回歸」後,香港市民成為真正的主人呢?

「攘外必先安內。」香港的未來,取決於代表自由、民主理念的香港泛民,然而在強大的對手面前,這個泛民必須是團結的泛民,否則形成不了強大的力量。香港市民在英國人一百五十多年的薰陶下,有比較堅定的自由民主理念,有比較健全的人權法治觀念,也占有相當的道德高地;他們不同於中國人的山頭主義與狹隘心胸,不同於中國人的「內戰內行,外戰外行」。因此相信泛民的分歧不會擴大到「分裂」,他們會顧全大局,讓泛民重新出發。在這個問題上,還要防止共產黨對泛民的挑撥離間與分化瓦解,所以要特別當心一些煽動性的言論。

在政治上,中國要以「第二管治力量」直接插手統治香港,中共地下黨員梁振英為爭取2012年特首的提前暖身是其中的一個警訊。因此泛民要加強與公務員隊伍的團結,甚至要「統戰」某些高官,爭取他們與香港市民站在一起,保衛香港的主體價值,即自由、民主、人權、法治。尤其在台灣日益倒向中共的時候,香港將失去「一國兩制」的垂範作用而加速「中國」化,失去香港的「高度自治」地位。

中國支撐的香港經濟,貧富加劇

除此以外,泛民在新的一年,還應多多關心民生問題。因為隨著「全球化」的負面影響,中國經濟對香港的衝擊,尤其是中國偏向財團利益的政策,香港的貧富兩極分化還會更加擴大,中國富豪來香港推高樓價就是明顯的例子。為此必須加強對政府政策的監督,及對官商勾結的揭發。為此要加強參與社會運動的能力,這樣,才能擴大支持者的基礎,並且深入到基層。

(林保華部落格http://blog.pixnet.net/LingFengComment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ngFengComm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