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3 12 31《綠色參考》

(林保華主編;提供林保華等人的評論與綠媒以外的信息。)

全文刊於林保華部落格:http://lingfengcomment.pixnet.net/blog

 

劉兆佳轉達北京意圖;新疆公安局遇襲;新疆前副主席受查;地方債18萬億;甲午戰爭120年後;也談神主牌

 

祝各位

 

新年如意

諸事順遂

 

 

(林保華按:劉兆佳這位前兩朝的中央政策組首席顧問,做了“副會長”之後,身份轉變為中共的“喉舌”。前一陣暗批特首梁振英,這次則明批香港市民,成為凌駕於“港人治港,高度自治”以上的“最高港人”。然而梁振英與香港市民屬於兩個完全不同的範疇,一個是政經寡頭,一個是香港社會的基礎。批梁、批民似乎顯示北京的“中立”,然而把梁振英與香港市民等量齊觀,甚至重梁輕民,因為習近平都親自出來撐梁,卻無視香港的民意,現在公然用各種歪理來曲解基本法與中英聯合聲明,除了會進一步激化香港民眾與中央政府的矛盾,還會有什麼結果?劉兆佳是故意刺激民眾元旦出來遊行嗎?劉兆佳扮演的角色,難道僅僅是鸚鵡?自己該也很清楚吧?)

 

劉兆佳:港人不尊重 中央轉強硬

稱中央影響選舉結果「亦符一國兩制」

 

【明報專訊】元旦遊行前夕,中央政策研究組前首席顧問、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劉兆佳表示,中央與特區政府的關係已經進入新階段,中央「開始關注特區政府管治狀」。他說,中央認為港人不尊重其角色,「最耿耿於懷是香港人認為中央在委任行政長官時只能扮演橡皮圖章角色」,加上中國處於內憂外患,中央對港態度會自然會走向強硬。他說,中央為了一國兩制不會走錯路,「中央認為出面影響香港選舉結果,亦是符合一國兩制」。

 

指中央從前隔岸觀火 近年謀提升港能力

 

對於中央關注特區政府管治狀,是否代表中央加強干擾香港事務,劉兆佳接受本報查詢時回應說,「中央是加強支持同合作,強化香港管治」,又說「什麼是介入,有灰色地帶」。他說,由於中央覺得自己失去對《基本法》話語權,所以最近不斷有中央官員出來談《基本法》及中央權力,中聯辦宣傳文體部長郝鐵川不時撰文談中央權力便是一例

 

劉兆佳昨接受商台節目《在晴朗的一天出發》訪問表示,中央與特區的關係,已由回歸時的「隔岸觀火」,以及200350萬人上街後,變成關注反對派對特區政府的衝擊,進入到近年的新階段。他說,中央謀求如何提升港府管治能力,以及如何與中央相互配合。

 

劉:港人視選特首橡皮圖章 中央耿耿於懷

 

劉兆佳表示,中央認為很多香港人對一國兩制的認識,與原先中央在1980年代制定《基本法》時有偏差,又不尊重中央的角色,「最耿耿於懷是香港人認為中央在委任行政長官時只能扮演橡皮圖章角色,或人大釋法就是破壞香港法治,這些都是中央不能接受」。所以即使香港人認為中央不應插手選舉,但從中央角度看,「一國兩制關乎國家利益、香港利益,如果一國兩制過分受到那些反抗中央的人左右,一國兩制將來點行好?」他說,中央正正不想一國兩制發展走了另一條路,所以中央「認為出面影響香港選舉結果,亦是符合一國兩制」。

 

選舉過程「不能說中央沒發揮影響力」

 

對於中央是否明言插手香港選舉,劉兆佳說,這仍是一個未清楚如何處理的問題,中央的立場應是希望達到愛國者治港,因此希望愛國的人當選。他更稱,很多愛國團體和中央有關係,經常在選舉期間發動群眾,「不能說在選舉過程當中,中央沒有發揮任何影響力」。

 

劉兆佳說,2017年特首選舉設立提名委員會,是為了確保候選人能被中央接受。不過,他說由於中央與港人的互信嚴重不足,所以中央在選擇特首候選人時會持謹慎態度。

 

泛民內「未必無」中央接受人選

 

對於這是否代表民主派成員很難「入閘」參選,劉兆佳回應說,雖然中央不接受對抗者當特首,但泛民內「未必無」可以獲中央接受的人選。

 

他解釋,現時中國面對的形勢更凶險,「外來的威脅多了很多」,中國的崛起引起其他國家恐懼,令他們採取反制中國措施,如軍事上日美同盟推動其他國家與中國爭奪南海資源。同時,中國處於改革開放深水區,國內不穩定因素很多。面對內憂外患,中央態度自然走向強硬,小心謹慎處理香港問題是正常的,「政改爭議就是在這個大環境下發生」。

 

明報記者

 

 

認建制分裂 點名自由黨未支持施政

 

【明報專訊】劉兆佳昨在商台節目中指出,近來建制派分裂,令中央關注是否影響到管治問題,多於民主派的問題。他說,特區政府和建制勢力仍是兩個不同陣營,未形成一個「政治命運共同體」,套用內地的語言,它們仍是「兩塊皮」,未能連成一體。他更點名「那些要參與直選、走群眾路線的建制派如自由黨」,未必支持特區政府施政。自由黨主席周梁淑怡對此回應說,過去一年與新政府在大大小小的政策上「都是幾一致」。

 

指建制政府「仍是兩塊皮」

 

劉兆佳表示,特區管治班子與公務員在政策發展方向上存在分歧,未磨合成功,「大家在理念、做事方式和程序上的尊重仍有不同」。不過,政務司長林鄭月娥昨日回應時,不同意有關說法,她說過去幾個月,整個問責團隊和所有政策局、部門都為《施政報告》努力,「整個問責團隊在特首的領導之下,與公務員和各個部門充分合作」。

 

周梁淑怡表示,自由黨過去一年雖有三數項政策的看法與政府不同,但仍是「建制派一分子,不是反政府」,只是同時也要向選民負責,所以在分析政策上以香港長遠利益為先。

 

周梁:仍是建制一分子

 

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黃國健認為,自由黨過去一年的表現「不但令梁振英失望,也令建制派失望」,又說若他們認為自己是建制派,要「檢討自己的企位」。周太回應說,自由黨重經濟和工商界意見,所以與作為工會的工聯會有考慮上的不同。

 

對於梁振英是否未能凝聚「香港營」,黃國健強調,「團結是各方共同的責任,不止是某一人的責任」,並說即使建制團結,也未必可以改善管治問題,因為仍有社會民生等因素影響。民建聯譚耀宗則認為現時建制派「不算好分裂」,各建制黨派每周都碰頭交換意見。

 

 

學者:劉言論將中央操控「正常化」

 

【明報專訊】對於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劉兆佳昨表示中央關注特區政府管治狀,提升其管治能力,有學者認為,建制派於政改諮詢出台後,在輿論戰場漸趨積極,藉以希望令港人接受中央設下的「遊戲規則」,以及將中央干預「正常化」

 

中文大學政治及行政學系副教授馬嶽表示,劉兆佳的言論,有將中央對港操控「正常化」之意。對於劉說港人多不認識、不尊重中央的角色,又稱港人認為中央委任特首時只能扮演「橡皮圖章角色」,最令中央「耿耿於懷」,馬嶽反駁說,「沒有人否認過中央在特首任命的角色,問題只是中央是否要前、中、後門全部守住」。他說,隨政改諮詢展開,基本法委員會副主任梁愛詩及劉兆佳等於輿論戰場漸趨積極,藉以希望令巿民接受中央的「遊戲規則」。

 

黃國健:中央關注管治非始於現在

 

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黃國健表示,中央關注特區管治問題不是始於現在,否則也不會提醒上兩任特首要解決香港的深層次問題。

 

民主黨立法會議員何俊仁稱,劉兆佳言論有美化中央插手本港事務,「明明是干預,你就將他說成是提升管治能力」。他批評劉「揣測上意,自我閹割」,「他這樣說自己最穩陣,但這是從屬心態」。

 

梁家傑質疑劉言論為保位

 

公民黨黨魁梁家傑說,劉兆佳出任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後,言論與港人愈走愈遠,「他是否要這樣說才能保住自己的位?」對於劉說中央會影響到香港選舉結果,梁家傑反駁說,《基本法》22條訂明中央政府不得干預本港事務,「他是否要香港人忘記《基本法》22條、向中央五體投地?」

 

 

港澳研究會 「戰略部署」非「干預港政」

 

【明報專訊】中央政策組前首席顧問、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劉兆佳表示,研究會成立目的,並非因當前政府出現管治問題,而是為了長遠戰略部署,但亦會探討當前的管治問題,以及為中央培訓人才。劉兆佳亦有評論中策組的工作,指中策組多了參與日常管治,易與部門產生摩擦。

 

稱中央少人處理港務 需培訓人才

 

劉兆佳昨接受商台訪問時說,全國港澳研究會的成立,是為了長遠戰略部署,負責研究過去一國兩制的落實情及探討當前問題,包括管治問題,及探討長遠一國兩制的發展路向。不過,他說中央無法對港實施「微型管治」,因中央處理香港事務的人很少,因此要透過研究會培訓人才,「急起直追」。

 

劉兆佳接受本報訪問時解釋,內地與香港關係愈趨頻繁密切,如何能做到中央支持香港、但又不會被指損害一國兩制,這便是研究會可以探討的課題。他不認同研究會會干預港府的說法,表示如果不去研究涉及一國兩制引起衍生的猜疑及衝突,問題反而更大,現時公開研究報告,讓社會參與討論是好事。

 

指中策組涉足管治 易生摩擦

 

他表示,中策組過去有3方面工作,包括集中研究長遠戰略課題,包括政治、社會民生和經濟。二是協助政府掌握民情民意。三是幫助政府和學術界建立橋樑,參與政策研究;設立非全職顧問,也是為了培育人才。

 

不過,他認為現時中策組參與政府日常運作的程度是高了,可能導致中策組與司局間的摩擦多了,因為官員不希望有人插手其事務。對於高靜芝獲委授勳及非官守太平紳士遴選委員會的官守成員,劉兆佳說,有人被特首賦予權力做事,不論官員喜歡與否,也要合作,但承認中策組在人才選拔方面的影響力是多了。

 

 

(林保華按:有英明偉大的領袖,有堅強嚴密的黨,還需要智庫嗎?難道智庫比領導人與黨更高明嗎?去解釋領袖的思想與黨的政策,才是智庫的任務。)

 

何亦文﹕中國智庫:方興未艾 步履維艱

 

【明報專訊】國務院港澳辦原副主任陳佐洱出任全國港澳研究會會長;去年3月,即將退休的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副主任孫亞夫擔任廈門大學台灣研究中心主任。兩位同級別退休官員,分別成為自己長期供職領域研究機構的最高領導人,屬於個人事業的延續。不過,從兩個機構所處位置,以及引發外界不同程度的關注看,全國港澳研究會的成立,確有不同尋常的意義。

 

習李指示建高質量智庫

 

有意思的是,在全國港澳研究會成立兩天前,即125,南方報業集團發起成立的南方防務智庫在廣州揭牌,蘭州軍區原司令李乾元、廣州軍區原副政委劉新增等一批退役將領擔任該智庫顧問。

 

近期中國智庫熱與高層的態度有直接關係。習近平、李克強今年分別提出「建設高質量智庫」的指示,具體要求是「服務決策,適度超前」。今年5月,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主持召開「推動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座談會」,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也提出此要求。

 

數量超美 影響力遜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一份報告稱,2011年中國共有智庫2500個,其中民間智庫佔5%。從數量上看,2500家超過美國的1800餘家,但就影響力而言,完全不能同日而語。從事全球智庫影響力研究的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教授詹姆斯‧麥根(James G. McGann)認為,在中國,符合學術篩選條件的智庫只有74家。

 

專注中國智庫發展的內地學者王莉麗將中國智庫分為四類:官方;半官方;大學;民間。

 

中國現有十大官方智庫分別是﹕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科學院、中國軍事科學院、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中國太平洋經濟合作全國委員會、中國科技協會、中國國際戰略學會、上海國際問題研究所。

 

幾年前成立的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同樣引人注目,王莉麗將其歸入半官方智庫之列。該中心500萬元開辦經費由國家財政部出資,國務院原副總理曾培炎任理事長,董建華、唐家璇等出任顧問,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鄭新立擔任常務副理事長,足見陣容之豪華。

 

附屬於各大學的研究機構,雖然獨立性略多過官方,但受到財政經費的壓力,研究水平自然受到影響。

 

民間智庫出現於1980年代中期,以陳子明、王軍濤等發起成立的北京社會經濟科學研究所最具規模,「六四」後被當局指控為學生運動的「幕後黑手」,兩名主辦人入獄,研究所被迫關門。 目前中國的民間智庫多以諮詢公司或研究公司出現,雖然有獨立性,但無論研究課題,還是所獲資源,都無法與官方機構相提並論。

 

官方從不諮詢民間智庫

 

北京天則經濟研究所是目前頗具影響力的民間智庫之一。它創辦於1993年,除茅于軾、張曙光等一批內地知名學者,國家發改委、央行等政府機構的專家也參與研究。曾被評為中國民間十大智庫之一的北京大軍經濟觀察研究中心創辦人仲大軍認為,中國民間智庫始終沒有得到官方認可,官方從沒有正式諮詢過民間智庫的意見;民間學者很少能在官方媒體上出鏡或發表文章。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拿政府工資的政府研究部門,經常打出民間智庫的旗號,體制內外的好處被他們佔盡。

 

在港註冊 研究較自由

 

值得留意的是,借助於香港自由的資訊環境,有內地公司在香港註冊智庫並開展獨立研究,由招商局原董事長秦曉任理事長的博源基金會就是其中一個。這個有多位內地政界、商界、學界及海外精英人士參與的基金會,將中國經濟、社會及國際關係作研究方向,相信對中共高層具有一定的影響力。

 

關於中國智庫發展,遼寧社會科學院院長鮑振東認為,中國智庫對國家現行政策闡釋性、附和性、宣傳性的成分居多,缺乏獨立思考,對於政策諮詢大多報喜不報憂,缺乏追求、發現真理的勇氣。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認為,中國智庫最大的缺陷是思維方法,把建立模型,做定量、定性分析這些工具作為目標,研究成果本末倒置。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所副所長周天勇的批評更是直截了當:中國智庫必須去意識形態、去行政化。

 

(作者電郵:heyiwen2008gmail.com

作者簡介﹕資深傳媒人

 

 

(林保華按:將來習帝與馬皇會面,可以較一個高下。肉包子與便當比拼。)

 

習近平可以當影帝了(余杰)

20131231    台蘋

 

習近平(圖右)排隊端盤買包子,大秀親民作風,官媒撲天蓋地報導。翻攝網路

習近平到慶豐包子舖買包子,自己埋單、端盤子、取包子。所點菜單為:二兩豬肉大蔥包子、一碗炒肝、一碟芥菜, 消費人民幣21元。

此前,習近平微服私訪、坐計程車體察民情的新聞,先由香港的中資媒體報導,卻被新華社闢謠,成為一個烏龍事件。據說習近平為此痛斥中宣部不會辦事、弄巧成拙。

此後,美國總統歐巴馬到華盛頓的唐人街打包中國菜,英國首相卡麥隆到成都的火鍋店嘗鮮,這些舉動讓習近平如坐針氈,遂決定繼續上演親民秀,把失去的分數扳回來。

 

上街吃飯竟成頭條

在民主國家,領導人輕車簡從、上街吃飯,本是尋常之事,不會成為轟天大新聞;而在專制國家,獨裁者們的親民秀,會被官媒鋪天蓋地報導,民眾更要配合演出、感激涕零、三呼萬歲。

我曾在《中國影帝溫家寶》一書中剖析溫家寶的演技,那套迷惑了不少「過於善良」的中國民眾的招數,無非是吃家常菜、抱小孩子、握老人手、說貼心話而已。而今,習近平後來居上,大概瞄準了新一屆奧斯卡影帝的桂冠。

然而,百密一疏,終究有漏洞:習近平告訴鄰桌人,他上午視察完畢,正好沒吃午飯,就順便到這家老百姓吃得起的餐館吃點便飯。比起卡麥隆在成都一桌600多元人民幣、人均上百元人民幣的火鍋來,一餐21元人民幣確實是家常便飯。但是,門口的看車人提供了一個官媒不敢報導的細節:一大早就有多輛車前來佔據周圍的車位,一個神秘人物先給他200元人民幣,臨走又給100元人民幣,還對他說,今天你會看到花錢也看不到的人。可見,這齣戲是中宣部精心安排的,而不是習近平的「即興表演」。僅僅算上300元人民幣的停車費,習近平的這頓飯其實並不便宜。

這一次,我感興趣的不是習近平的演技如何,而是民眾的反應。官媒報導了這樣幾個細節:有個小孩子看到習近平之後,欣喜若狂地跑過去叫「習爺爺」,並為「習爺爺」唱歌助興;習近平剛走不久,就有一位徐女士一家特意趕過來吃包子,她告訴記者:「就坐這個位置,給自己沾沾喜氣。」另一位女士直接到點餐處說:「來份主席套餐。」晚些時候,習近平坐過的桌子被搬走,換了新的桌子,店長告訴記者說是要留存起來。

 

奴才造就殘民暴君

魯迅曾經區分奴隸和奴才的差異:奴隸是在暴力之下被迫失去自由的人,奴才則是心甘情願地隸屬暴君、並為暴君服務的人。

當年,看到秦始皇的車駕浩浩蕩蕩地出巡,項羽說:「彼可取而代之!」劉邦說:「大丈夫當如是也!」這是兩個血液裡流淌著造反基因的暴民。而今,那些跑來沾習近平「喜氣」的民眾,以及將習近平坐過的座椅收藏起來的店家,則是百分之百的奴才。

有千千萬萬的奴才,才有殘民以逞的暴君。用共產黨的術語來說,這些人就是共產黨永遠掌權的「群眾基礎」。有了這樣的群眾基礎,才有了習近平的「三個自信」(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

 

中國旅美異議作家

 

 

(林保華按:為何拒絕回答細節?因為細節還沒有編好。即使以後有了細節,還會不斷變化。因此“恐怖襲擊”的真相是沒有真相。不敢讓境外記者採訪,就是不讓真相曝光!本新聞還值得注意的是,8人被“格殺”,留1個活口,以便用逼供信手段,大肆逮捕維吾爾族人,製造恐怖氣氛,這才是中國真正的恐怖分子。尤其在周永康垮台,王樂泉情況不妙的時候,要警覺王在新疆的黨羽製造事件轉移焦點。)

 

新疆公安局遇襲 警斃8匪徒

 

【明報專訊】昨日清晨630分許,有9名暴徒持砍刀襲擊新疆喀什地區的莎車縣公安局,並投擲爆炸裝置、燒車,其中8名暴徒被擊斃,1人被捕。新疆自治區政府發言人羅夫永昨日就對本報表示,本次事件可以定性為恐怖襲擊,目前仍在調查中。

 

當局稱恐襲 拒透露細節

 

新疆官方媒體「天山網」昨日發布簡短消息稱,襲擊者向公安局內投擲爆炸裝置,並縱火焚燒警車,「公安民警果斷處置,擊斃8人,抓獲1人」。另據新華社稱,受境內外「三股勢力」(宗教極端勢力、民族分裂勢力、暴力恐怖勢力)煽動影響,新疆暴力恐怖活動進入高發期、活躍期。這是今年官方公開的第11宗涉嫌暴力恐怖活動,其中10宗發生在新疆,1宗在北京。

 

本報記者昨日致電新疆自治區政府發言人羅夫永,他表示,事件可以定性為恐怖襲擊;但卻對是否造成警方及民眾傷亡、襲擊者的民族等細節諱莫如深,僅表示案件正在進一步調查中,如有進展將向媒體公布。

 

世界維吾爾代表大會發言人迪里夏提昨日傍晚發表聲明,呼籲國際社會和歐美國家採取措施,阻止中共最近推行司法改革後,採取直接射殺維族抗爭者以省去司法判決程序的做法。

 

明報記者

 

 

絲路重鎮莎車縣 維人佔95%多襲擊

港蘋

 ■事發的莎車縣公安局。

■事發的莎車縣公安局。

 

【話你知】

位於喀什地區的莎車縣人口將近70萬,是西北五省人口第一大縣。但其中超過95%是維吾爾族,且因為身處南疆形勢最為複雜的喀什地區,因此一直是當局嚴加防範的重點。在今年公佈的九宗重大暴力恐怖事件中,發生在喀什地區的就有六單。

莎車縣雖然是古絲綢之路上的重鎮,但如今經濟極為不發達,是國家級貧困縣,一直由上海浦東新區負責對口援建,三年內上海市財政撥款22億人民幣支援建設。預計在未來幾年內會提升規格、變縣為市。

 

 

新疆前副主席受查 或因烏魯木齊開發

 

【明報專訊】早前受查的另一「老虎」,新疆自治區前常務副主席、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前副主任楊剛涉案主要在其任職新疆期間,他強勢獨斷、打擊異己,在烏魯木齊市開發中可能涉及利益輸送。

 

強勢獨斷 調走異己

 

財新網引述接近新疆官方的人士透露,楊剛此次受查的問題可能主要是,在其任烏魯木齊市委書記和新疆副主席期間,楊剛在官方引起的爭議很大,他非常強勢,常常表現得很獨斷,打擊異己,有在工作上與其意見不合的下屬被調至閒職。

 

此外,他在烏魯木齊市主導推進的紅光山、騎馬山地區開發及烏魯木齊動物園搬遷開發建設等,在2010年楊剛離疆赴京後,即有很多針對他的舉報,其中包括有在新疆投資利益受損的企業老闆舉報。

 

《中國經營報》曾稱楊剛可能涉及浙江綠城房地產集團有限公司在新疆的地產項目糾紛,但綠城集團董事長宋衛平否認綠城與楊剛落馬有關。

 

 

地方債18萬億仍可控

兩年半增67% 料中央明年整治

港蘋

 ■最新地方債總額低過市場預期,對外界憂慮地方債「爆煲」問題,傳遞風險可控訊號。

■最新地方債總額低過市場預期,對外界憂慮地方債「爆煲」問題,傳遞風險可控訊號。

【本報訊】廣受各界關注的內地最新地方債數字終於出爐。內地審計署昨日公佈,截至今年6月底,包括或有債務在內的地方債總額為17.9萬億元(人民幣.下同),較對上一次,即2011年公佈的2010年底數字10.7萬億元,激增67.3%。有分析員認為,數字低過預期,對外界擔憂地方債「爆煲」問題,傳遞風險可控訊號。

記者:黃尹華 劉美儀 周燕芬

 

市場預料,中央下一步會因應各省市債務嚴峻程度,以《三中》決定的方向疏導處理。

審計署今次調查涉及中央、省、市、縣、鄉五級政府,除地方債外,今年中的中央政府債金額為12.4萬億元;全國各級政府負債總額為30.3萬億元,包括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20.7萬億元,和政府或有債務9.6萬億元。

 

3省債務率高於100%

另外,至去年底有3個省和99市的債務率高於100%,但就未有公佈有關省市名稱。有2個省、31個市、29個縣去年「用新債冚舊債」比例超過20%

審計署報告同時公佈2012年底資料做比較,其中地方債餘額為15.9萬億元,意味過往兩年地方債年均增幅達22%,而6月底數字則較去年底增加12.6%。審計署指,2012年底全國政府債務相對國內生產總值的總負債率為39.43%,低過國際通常使用的60%負債率控制標準。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則表示,地方債增幅過高,已經引起中央的憂慮,相信明年將會成為重點整治的對象,除了《三中》決定提出要採用透明發債機制外,中央經濟工作亦將減少地方債列為重點。

 

控制風險列政績考核

此外,中央組織部之前特地發出通知,控制地方債風險將成為政績考核成績目標。

東亞銀行(023)首席經濟師鄧世安表示,當局藉是次特別版全方位審計公佈,向外界釋出地方債風險受控的正面訊息,評估了問題規模後,相信下一步中央會區別各地方政府債務緩急程度,定調角色並作出處理,如提供低息融資擔保予個別收入薄弱的地方政府,支持基建開支及清還債項。

澳新銀行報告指,若計及政府可能承擔的或然負債,全國政府性債務合計,佔國民生產總值高達5055%,儘管銀行貸款相對地方政府債務佔比,較2010年底下降,而地方債餘額中約四成比重,在今後兩年才到期,但最新公佈是否可與2010年底審計直接比較,報告指「仍未清晰」;惟三中全會決定,允許地方政府發債支持基建,將大大降低地方政府資金短缺及破產風險。

美銀美林報告認為,中國債務規模可控,並未有處於債務危機邊緣,尤其是新領導層若能果斷出招遏止上升中的債務槓桿。

 

債務增長超過經濟增長

報告分析中國的債務以人民幣債為主,外匯儲備高達3.5萬億美元,政府擁有優質資產,加上中國保持經濟增長,均有助處理地方債。

不過,目前仍然響起警號,因為債務增長過去兩年均高於經濟增幅;地方政府債務偏重,而且出現年期錯配;中國企業債對GDP比率高達111%,高於部份發達國家或城市,原因是資本市場未有完善發展。

 

 

蘋中信:中國的新聞寒冬(張鐵志)

20131231    台蘋

 

還記得2013年年初的《南方周末》事件嗎?

當時,《南方周末》因為新年賀辭被修改,引發內部編輯記者抗議,不少市民也去廣州南方報社大門聲援《南方周末》。後來市民郭飛雄、劉遠東、孫德勝等人被廣州市檢察院以聚眾擾亂公共場所秩序等罪名起訴。

 

學者後悔挺《南周》

就在上周末,郭飛雄的律師張雪忠在微博上表示:為了配合警方對郭飛雄等人的指控,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出具了一份說明,內容是聲援民眾「對工作秩序產生影響」、「妨礙人員和車輛進出」,甚至造成社內部分會議與活動被迫取消。

這份聲明文件隨即在網路上被大量轉貼,並引起廣大憤怒。中國知名公共知識份子于建嶸在微博上說:「今年最後悔的事,就是年初為聲援《南周》,我曾將自己的微博頭像換成黑體「南方周末」字樣,現鄭重向我的關注者道歉,並保證如《南周》不能客觀報導或者說明當時的情況,給聲援者一個客觀公正,我絕不再接受這份報紙的採訪,絕不再在這份報紙發表任何文字。」

事實上,當初外界大力聲援《南方周末》,但《南周》在內部解決之後,卻未對外界進一步說明後續,就已讓許多人不滿。如今這個號稱中國自由派堡壘的媒體集團竟反咬當時的聲援者,可以說讓中國媒體徹底失去尊嚴。而這個事件不只代表官方對媒體的控制更為嚴格,更意味著中共用此案來打壓新公民運動:因為郭飛雄就是長期的維權運動者,也是今年新公民運動的參與者郭飛雄,而新公民運動其他主要推動者許志永、王功權也都已經被捕入獄。

習近平吃了包子暖了自己身體,卻讓整個中國更為寒冷。

 

調查記者堅決離職

中共不只打壓內部新聞自由,也威嚇國際媒體:月前聲稱不發簽證給《紐約時報》和彭博社的記者,直到12月底才最終確定續發,顯然是發出一種警告。當然,聽話的媒體則可以開心地參與中央電視台舉辦的「媒體前瞻論壇」,聆聽中央政治局常委俞正聲的致辭:「希望兩岸媒體進一步加強交流合作,善盡社會責任……以民族感情為基礎,多營造『兩岸一家親』的理念。」但面對多年的寒冬,許多中國的媒體記者並不願意屈服,而持續地發光發熱。

例如,中國媒體中一直仍有台灣早已失去的調查報導傳統。只是,也是在上周,財新傳媒的知名調查記者龐皎明宣布辭職。他在過去寫出許多重量級調查報導,卻屢屢得罪利益集團,中宣部甚至勒令開除他。雖然雜誌總編輯胡舒立讓他用假名發表以保護他,但是他仍決定離開。

針對南方報業集團的聲明,南方集團內部則有十幾人勇敢地表示不同意見:南方報業集團下《南都周刊》主編西門不暗發表聲明說:「在那份助紂為虐的情況說明前,作為那個大院的一份子,我感到羞愧,可恥。我個人聲明,我所見到的情況和上面陳述不同,那些聲援的人彬彬有禮,秩序井然,對那份聲明,我是持不同價值觀者。」《南都周刊》前編委石扉客說:「我親眼所見親耳所聞的情況,未見有任何外力妨礙到《南都周刊》生產秩序,新聞版塊運轉正常。作為一個參加過連署的前南方人,我對劉遠東郭飛雄等曾聲援南方報業的公民深表敬意和謝意。」

當然,這些證詞很快都在微博上被刪除。

而號稱擁有新聞自由的我們,如何善用了台灣的新聞自由做出好報導呢?又如何在推動兩岸新聞交流時,能更支持為自由而戰的中國新聞同業們呢?

 

專欄作家

 

 

(林保華按:胡說八道,有戰無不勝的毛澤東思想,怎麼可能打敗仗?)

 

甲午戰爭120年之後 

(內地時事評論員 胡賽萌)

港蘋

 2014年是甲午戰爭120周年,而中日又因東海識別區等問題而關係緊張。

2014年是甲午戰爭120周年,而中日又因東海識別區等問題而關係緊張。

 

1894年,中國的清朝政府與日本為爭奪朝鮮半島的控制權,在黃海爆發海戰,戰爭以清政府的北洋水師全軍覆沒告終。這場史稱甲午之戰的戰爭,不但要中國向日本賠款2.3億兩白銀,更要將台灣割讓給日本,台灣淪為日本殖民地長達50年之久,直至1945年二戰結束。甲午戰爭是中華民族刻骨銘心的恥辱。

指針走近2014年,甲午戰爭120周年就要到來。就在這樣的時刻,中日兩國又因為釣魚鳥和東海主權問題,劍拔弩張,東海出現前所未有緊張局勢。甲午之戰過去兩個甲子年之後,中日會不會重演120年前的歷史,備受關注;中日倘若開戰,中國能否一戰雪恥,報百年之仇,抑或重蹈覆轍,更是世人猜想焦點。

也許,中共有理由相信自己戰勝日本的實力,改革開放30多年,中國經濟高速增長,3年前的2010年,中國經濟總額終於超過日本,僅排美國之後居世界第二;中國的軍備投入過去10年也獲飛速提升,先進戰機、先進驅逐艦不斷推出,長程導彈、火箭衞星不斷升空、航母試水;習近平掌軍後以強硬姿勢處理東海糾紛,顯示中共已不甘韜光養晦,再為倭寇之下,要對東瀛宿敵展示力量。

其實,中共在東海一再強硬,與中國的國際國內形勢密切相關。對外自不待言,日本要將釣魚島「收歸國有」擺明是個陰謀,如不做出反應,釣島將一去不返。而中國國內矛盾重重,貧富矛盾、官民矛盾、民族矛盾交織,中共面臨管治危機。中日主權之爭可以激發民族主義情緒,客觀上可轉移民眾對政府的不滿。通過對外戰爭將國內矛盾引向外,是人類自有國家以來常見不鮮的現象,統治者屢用不煩。

其次,新領導層需要樹權威,通過對外表現強硬可以給自己加分,這也是統治者常用的手法。再者,緊張的中日關係可幫助中共壓制黨內不同聲音。目前中共「左右」之爭激烈,中國該向何處去內部並無一致意見。重慶事件後,黨內各種政治觀點更是暗流湧動。對中共領導人來說,這些不同聲音有不可小覷的政治能量。但如果中日關係緊張,大家會暫時放棄分歧,一致對外。

擁有強大的軍事裝備和經濟實力是否就可戰勝日本、一洗前仇?不要忘了,甲午戰爭前中國經濟總量也超日本,當時北洋艦隊的兵員數、戰艦數和噸位與日本差別不大,清朝兵士勇氣不可謂不高,但戰火起一敗塗地。原因在哪裏?輸在兵部將軍費挪去為慈禧太后修石頭船;輸在軍中貪腐分子將買炮彈的錢用來買鴉片煙;輸在軍艦上兵士竟將洗過的底褲掛在炮管上曬晾;一句話:輸在腐敗不堪的晚清制度。

今天的日本儘管沒有名義上的國防軍,但自衞隊的整體軍事實力不遜於解放軍,一旦戰爭打響,日本強大的軍事工業馬上能將一支龐大軍隊武裝到牙齒。況且日本還有《美日安保條約》庇護。中國跟日本開戰,難有便宜可佔;且今天的戰爭已非百年可比,一旦發生對雙方都將是毀滅性,因此,甲午戰爭120周年之際中日東海可能爆發局部衝突,但一定是在可控範圍之內,中日兩國都不希望重蹈覆轍。

尤其是對中共而言,若借甲午戰爭120周年煽動民族情緒,燃起國民復仇之烈燄,與其說是為了報仇雪恥,不如說為了轉移民眾視線,化解國內矛盾的可能性更大。人們沒有忘記,甲午之役後,日本經濟開始迅速發展,而清朝進一步淪為列強鯨吞蠶食物件,僅十餘年之後,維持了200多年的大清王朝就土崩瓦解。面對慘痛歷史教訓,習近平豈能不知「兵者兇器」之理。

 

胡賽萌

內地時事評論員

 

 

(林保華按:都是堅持台灣的主體價值,只是論述的不同。問題在於修改的動機為何?是提高自己的層次,還是為了討好中共?如果突出普世價值,中共現在一樣不能接受,但是有的論述中國人民可以接受,這種修改可以考慮,而且要非常謹慎。但這與是否“凍結”無關,那是迎合中共的語言與動機。)

 

司馬觀點:也談神主牌(江春男)

20131231    台蘋

加薩走廊可說是個超大型難民營,陸海空三面全被包圍,人民生活悲慘,全靠國際援助,哈瑪斯與以色列誓不兩立,前幾天又向以色列發射火箭彈,以色列立刻還以顏色,出動3次空襲,衝突永無止境,與西岸情勢大不相同。

 

台獨黨綱要修改

加薩和西岸本是一家人,都是巴勒斯坦人,現在分裂成兩個政府,對以色列採取不同政策,最大的不同是西岸準備跟以色列和平共存,但控制加薩的哈瑪斯,是激進的伊斯蘭組織,發誓要消滅以色列。

這個目標很不切實際,卻寫在哈瑪斯憲章上面,那是30年前的事。以色列要求哈瑪斯拿掉這一條,否則雙方不可能談判。但哈瑪斯則堅持它是歷史文件,沒有必要取消。要談就談,不談拉倒,反正這個神主牌不能動。

哈瑪斯憲章和民進黨的台獨黨綱有幾分相似,都是激昂的革命時期的產物,後來客觀環境發生巨大變化,許多人主張加以修改、刪除或調整,都會遭受激進派的反對。以色列以此為藉口對付哈瑪斯,正如中共也以此為藉口對付民進黨一樣。

除了哈瑪斯之外,還有巴勒斯坦組織、愛爾蘭共和軍、巴斯克獨立運動,都有不達目的絕不妥協的口號,但大都與時俱進,不時調整政策,也跟著修改政綱,很少組織會把它當神主牌一樣供在神桌上,何況民進黨當過執政黨,不是反體制的革命團體。

革命團體的政綱最有水準的,可能是南非的民族議會,它的黨章不斷強調,他們是南非這塊土地的主人,代代相傳,永遠守護這塊土地,永不分離,且要讓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人民,不分種族、膚色、男女,均享有平等自由人權和尊嚴。

 

應訴諸普世價值

這不是神主牌,而是真誠的信仰。這裡不談國家、主權或獨立。不談白人黑人或國名,只訴求普世價值,它簡潔深刻,如感人的詩篇,任何對手都無法挑剔。

 

 

蘋論:明年經濟依舊很悶

20131231    台蘋

 

國際間各種數據都預測明年經濟成長普遍復甦,除了台灣。根據「國際貨幣基金會」(IMF)估計,2014年全球平均經濟成長率約為3.6%;而台灣主計總處預測明年台灣經濟成長率只有2.59%。所以明年的國際經濟是「冠蓋滿京華,台灣獨憔悴」的局面。

英國《經濟學人》雜誌在年底出版的《2014全球大趨勢》專刊中,篤定地預言中國將失色,美國則再度崛起。專家們認為,明年中國的經濟成長率大約是7.3%,雙位數成長的時代已經結束,經濟的難題將逐一浮現。

 

美實力再攀高峰

美國自從清理銀行業、改用頁岩氣發電後,經濟復甦勢頭強勁,在QE(量化寬鬆)緩慢退場後,利率將升高,吸引資金大幅回流美國;實體經濟的運作健全,美國企業已在2013年重返世界第一。國防支出的大減、政府預算撙節,汰換不良企業等措施,將使美國在2014年的硬、軟實力都趨於全球最高峰。

 

別和中國勾勾纏

明年美國將加速兩大貿易協定的談判,是全球貿易的新動能:美國與環太平洋的自由民主經濟體組成的「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以及與歐盟組成的「跨大西洋貿易及投資夥伴協定」(TTIP),二者目的在消解非關稅壁壘,例如進口配額與管制法規等貿易障礙。TPP對台灣極其重要,可挽救台灣被北京在區域經貿組織邊緣化的困境。

過去幾年,馬政府的經濟政策一面倒向中國,無論投資、生產、出口全部依賴中國。但這是危險的:首先,美、日經濟的復甦是台灣的好機會,應強化與他們的經貿關係,而中國的成長已經趨緩,是該抽腿而出的時機了。其次,中國的產業已不再與台灣產業垂直互補合作,已從夥伴變成對手的競爭關係。這才是關鍵。此外,中台經貿關係含有極濃的政治雜質,台灣得冒的政治風險與低獲利不成比例。

 

簽服貿不如TPP

展望2014年,台灣的經貿仍然耽溺在中國漩渦裡,自外於世界其他地區的很多機會;也還會糾纏在「服貿協議」裡,忽視加入TPP的重要性。因此,明年的經濟成長率不會超過3%,依舊愁雲慘霧。《經濟學人》專刊因此建議:「台灣領導人須在長期盟友和中國需求之間求取平衡。」

 

 

(林保華按:江宜樺也“不走”啊。不過江宜樺開始與馬英九唱反調,或者江宜樺逼馬英九走,比自己走來得好?

 

辣蘋果:不戰不和的內閣(余艾苔)

20131231    台蘋

每到歲末年終,幾乎是內閣異動時。而過去這一年,江內閣推出不少可謂劃時代的重大政策,舉其大者包括年金改革、核四停建公投、服貿協議等,但今天是今年最後一天,回過頭全面檢討,才發現上述這些當時鬧得轟轟烈烈的案子,不僅無疾而終,還石沉大海。

 

拖垮國家競爭力

猶記得江宜樺今年二月上台時,自許是溝通內閣,強調政院要隨時就重大法案與立院溝通,而他也將服貿協議的溝通層次拉到行政院層級,只是一年過去了,這些法案安靜的躺在立法院,服貿協議還要等到明年三月才會開始審議,屆時能否過關仍是未知數,但是時間就如此磋跎過去,民眾不禁想問,如果最後還是過不了,那為何要浪費這些時間等待呢?

目前政府瀰漫著失敗主義氣氛,雖然政治上講究事緩則圓,但是以目前立院氛圍,「事緩則圓」的另一個代名詞可能就是不了了之,不是嗎?不管是馬英九或江宜樺對於重大法案都沒有明確態度,不戰、不和、也不投降,就任其一拖再拖,國家的競爭力都被拖垮了。

對於弱勢內閣,不是換閣員就可以解決,而是換腦袋,若無戰鬥力,只想當太平官,換誰都沒有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ingFengComment 的頭像
    LingFengComment

    林保華

    LingFengComm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