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8 7《綠色參考》
(提供林保華等人的評論與綠媒以外的信息、評論。)
全文貼在我的部落格:
http://lingfengcomment.pixnet.net/blog
「操弄族群」國民黨看家本領;蔣渭水的話馬英九要聽;周恩來罵毛澤東「他媽的」;親日碑變碎石;計錯2萬億仍降級 標普遭猛批
《星期專論》「操弄族群」是國民黨的看家本領
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在競選廣告誠懇自然地介紹自己是「台灣人」。這樣簡單的事實陳述,絕大部分台灣住民都會認同,並感到親切,但有一些自認是中國人的媒體與政客卻抓狂,指控蔡英文「操弄族群」。
台灣人不能說自己是台灣人,那真是舉世僅見的病態。蔣經國說他是台灣人,賺了不少台灣人的同情淚;馬英九說他燒成灰也是台灣人,又賺了不少台灣人的同情票;他們標榜自己是台灣人,並沒有人指控他們「操弄族群」。
灌輸黨國教育 打壓台灣意識
台灣的族群問題,顯然比其他國家複雜,它不只是種族文化的差異,還涉及國家認同、外來族群長期殖民統治,壓制台灣意識,要強迫台灣人「中國化」。
在政治上,台灣族群最原始的分界是「本省人(台灣人)」與「外省人」。在一九四九年內戰失敗後流亡台灣的「外省人」,佔統治者地位;台灣人雖佔人口的絕對多數,卻是被統治者。但受國民黨長期灌輸教育,台灣意識被打壓,台灣人並不像一般族群那樣團結、排外。
如果「台灣人」具有團結與排外的特色,今天的總統不是馬英九,而是謝長廷;今天的「國號」不是「中華民國」,而是「台灣共和國」。
操弄台灣人族群的禍首不是台灣人,而是國民黨流亡政客。他們自命中國菁英,不屑融入台灣,反以「操弄族群」恐嚇台灣意識,如非作賊喊捉賊,就是對國民黨戒嚴統治手段的無知。國民黨統治台灣就是靠高壓與分化台灣族群起家。
一九四五年,國民黨政府代表盟國佔領台灣,不顧台灣法律地位未定,立即強制進行「中國化」。在「二二八」反抗之前,這些政策未受抗議,但經「二二八」屠殺與整肅,和一九四九年「中華民國」政府被中共推翻,台灣人對這個流亡政府的合法性更質疑。
舊金山和約明文規定日本只放棄對台灣與澎湖的主權,未讓渡給任何國家。如果蔣介石有意取得統治的合法性,他應實行民主,以自由、公平選舉產生新政府。但他選擇獨裁與戒嚴統治,凸出違反民主和違背公義的核心問題:外來的少數族群未經人民同意,強行統治多數族群。
在國民黨戒嚴統治下,台灣人與「外省人」的政治取向已有差異。台灣人不滿權力分配不公,除幾個「半山」獲象徵性任命外,「中央」與地方要職都由「外省人」佔據;但最明顯的分水嶺在「反攻大陸」問題。
當年革新保台 旨在鞏固政權
蔣介石用「反攻大陸」作繼續霸佔台灣的藉口,當年美國政府雖然反共,卻約制蔣介石對中國動武,它希望維持「兩個中國」的現狀。美國國務卿杜勒斯便認定台灣人並不支持「反攻大陸」,這個主張等蔣介石的「國軍」老去,台灣新兵佔軍隊多數時就會改變。
到一九六○年代中期以後,新一代台灣人菁英成熟。面對中國核子試爆後的新情勢,被國民黨列入吸收對象的台大教授彭明敏與他兩個學生發表「台灣人民自救宣言」,重擊國民黨政權的要害:未經人民同意,以少數統治多數。
一九七一年,尼克森宣布翌年要訪問中國,「蔣介石集團代表」則被逐出聯合國,國民黨統治的正當性喪失殆盡,而根本解決之道就在民主化,並宣布與中國互不相干。當時外交部次長楊西崑向蔣介石建言,以「中華台灣共和國」政府名義宣布與中國劃清界線,並重訂憲法,採取單一國會,名額外省人佔三分之一,台灣人佔三分之二。
兩蔣顯然無意如此輕易放棄權力,但卻不能不顧其政權正當性面臨的挑戰,只好倡言「革新保台」,開始「台灣化」,起用台灣人,並在福佬與客家之間企圖分化操弄。
一九七○年代初開始的台灣化,使美國外交官大膽預測,台灣人終將當家作主,「中華民國」名號可能撐不過一九八四年,外省人的後代將融合成台灣人。一九七二年的「上海公報」,原擬台海兩岸「 所有人」都主張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國務院堅持把「所有人」改為「中國人」,就是因為「台灣人」並不主張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
這些預測趨勢雖正確,但並未完全成真。美國外交官顯然低估國民黨龐大黨產的威力、長期灌輸教育與愚民宣傳的作用、抹黑與壓制台灣意識的功夫,和以金錢權位分化台灣人的本事;他們也高估台灣政客的自主意識,更未料到國民黨會去勾結中國打壓台灣意識。
李登輝成為第一位台灣人總統,台灣意識強烈,要把國民黨與「中華民國」「台灣化」,大陸人成新台灣人,使台灣二千三百萬人民同享民主、自由、平等。但老國民黨並不領情,有一批人出走另立門戶,萬年國代下台前修憲,把台灣明列成「中國」的一區;他卸任後還被國民黨掃地出門。
台灣意識覺醒 國民黨的噩夢
陳水扁成為第一位非國民黨籍的台灣人總統,台灣人表面上已當家作主,在他任內台灣意識大幅成長,可是國民黨挾其龐大資源,控制、收買三教九流、只知自己權位與利益的台灣政客,並利用他們立法院的多數,以國會「執政」。
從蔣經國末期到陳水扁,「中華民國」都在「台灣化」;從李登輝被掃地出門後,國民黨回頭中國化;馬英九當權,連「中華民國」都重新中國化。國民黨的台灣人政客並非自主,而是唯馬英九之命是聽,充當其黨國統治的轎夫與「民主櫥窗」。
因為國民黨已經嚐到分化台灣人、打壓台灣意識的滋味,台灣人意識的覺醒就是它最大的噩夢,因此,對台灣人自然地介紹自己是台灣人時,它的立即反應就是抓狂指控操弄族群;其實,分化台灣人和打壓台灣意識,正是國民黨的看家本領。
(作者王景弘,資深新聞工作者)
自由時報
蔣渭水的話 馬英九要聽
◎ 蔡百銓
近幾年來,馬英九扭曲蔣渭水,把他當作其「連結台灣、終極統一」的立論基礎。他的立論是建立在蔣渭水曾經加入同盟會,以及黃煌雄所稱蔣渭水是「台灣的孫中山」,這兩個基礎顯得非常薄弱。
蔣渭水曾經加入同盟會,這就代表他想當中國人嗎?邏輯講不通。早在一九○四年,孫中山首席軍事顧問荷馬李將軍就加入同盟會。但在一九一二年十一月中風去世前,荷馬李從不曾想要取得中華民國國籍。
而如果說蔣渭水是「台灣的孫中山」,那也可以詮釋為蔣渭水想當「台灣的國父」,因為孫中山(與華盛頓)代表的意義就是國父。台灣確實需要一位領導獨立建國的國父,只可惜蔣渭水四十歲英年早逝,壯志未酬。
蔣渭水成立台灣文化協會,他的宗旨就是「台灣是台灣人的台灣」,不容許今天的「臭狗牌」加以扭曲。最了解蔣渭水的,莫過於當時的台灣總督府。總督府對於文化協會的評論,表達在《上山滿之進關係文件》:「文化協會的惡劣影響有一.使民族主義旺盛,向島民宣傳『台灣是台灣人的台灣』,…把紳章稱為臭狗牌。二.反官思想的勃興,煽動民眾反抗官廳。三.主張團結,糾合各種團體行動,並貫徹其主張,後果難測。」(參見郭弘斌網站《台灣人的台灣史》「文化協會的各種啟蒙播種工作」。http://www.taiwanus.net/history/4/68_1.htm)
此外,蔣渭水擅長把「台灣問題國際化」,把鴉片問題上訴到國聯,而馬英九則擅長把「台灣問題中國化」。「一中各表」實驗三年半了,為甚麼中國一直只以過去式談及中華民國?馬英九自稱炎黃子孫,殊不知《漢書》早就指出炎帝與黃帝後裔已經絕嗣了。今年中國國民黨為中華民國「作百年」,自掘墳墓,怨不得別人。(作者為獨立研究者,平埔族)
自由時報
-----------------------------------------------
誤報外逃貪官數據 人民日報道歉
大陸新聞組北京6日電 世界新聞網 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August 06, 2011 06:00 AM | 231 次 | 0
| 0 | | 曾稱有4000名官員外逃的人民日報,對其先前刊登的「中國加大追逃力度 一批貪官罪嫌遣返」一文發表聲明,稱其中引用的有關外逃貪官等數據有誤,此數據來源於網上,未經確認,中央紀委也從未發布過此類數據,並就此向讀者致歉。
人民網報導,7月26日的人民日報海外版第七版,刊登文章表示,中國官員因經濟犯罪外逃始於上世紀80年代末,分析諸多出逃事件,不難看出:聚斂財產—海外安家—資產轉移—擇機出逃—滯留不歸,是貪官外逃的一般步驟。
文章表示,據中國社科院「中國懲治和預防腐敗重大對策研究」課題組的資料估計,中國目前有4000多名官員境外在逃。中紀委稱,近30年來,外逃貪官攜走資金達500多億美元,平均每人捲走近1億元人民幣。
據了解,以上數據令人咋舌,海內外媒紛紛大幅引用轉載。就在報導刊登10日後,人民日報發表了聲明,表示引用數據有誤。
Read more: 世界新聞網-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 誤報外逃貪官數據 人民日報道歉
確保兩岸路線 宋楚瑜「不參選總統」
激出百萬賭爛票 目標搶國會5席
2011年 08月07日 台蘋
【晏明強、陳明旺╱台北報導】親民黨本周三公布首波立委提名名單,藍綠兩方高度關切宋楚瑜是否投入總統選戰,親宋人士透露,即使橘營鷹派主戰聲高,加上親李登輝的人士都積極建議宋選總統,但宋本人傾向不參選總統,而會投入花蓮立委選戰,以拿下3至5席立委,在國會取得關鍵少數為目標。
親宋人士也強調,親民黨完成區域及不分區立委布局後,馬宋不宜會面的原因消失,屆時宋不會排斥馬宋會,國親在總統大選仍有合作可能性,宋也未必就不會表態支持馬連任,他說,屆時藍營選民感謝宋顧全大局,「將有助親民黨跨越百分之五政黨得票的門檻」。
藍橘已架起聯繫
國民黨輔選高層表示,國民黨近日透過榮譽主席吳伯雄、閣揆吳敦義等管道與宋接觸,希望保持未來合作空間,兩黨祕書長也已重新建立聯繫管道,「要談的不只是立委選戰」,他坦言,確保馬英九連任是國民黨選戰最高目標,若失去執政權,就算多拿幾席立委也無意義,宋若能在完成立委布局後同意馬宋會,為總統大選合作打開大門,就算因此讓橘營增加一些政黨票,國民黨也只有接受現實。
國民黨輔選系統也評估,若宋楚瑜領軍投入立委選戰,初始可能會給國民黨極大壓力,但經高層沙盤推演後發現,橘營投入立委選舉,或可將一百多萬對馬不滿的「賭爛票」激出來投票,即使這些原本不投票的人,立委要投親民黨,但只要宋不選總統,大多數選票最後還是會給馬英九。
親李派勸進添變
親宋人士說,親民黨內部對主攻國會成立黨團無歧見,但對是否遍地開花全面與國民黨開戰及宋是否參選總統「母雞帶小雞」卻分成鷹鴿兩派互相拉扯,雖然鷹派佔優勢,將選立委的劉文雄、陳振盛等人及宋友會都主張與國民黨開戰,甚至不排除選總統拉下馬英九,但也有少數長期跟隨宋楚瑜親近幕僚,極力主張作戰目標應限於多拿立委席次,宋楚瑜進國會可以做很多事,總統選舉仍應支持馬英九,確保兩岸路線不變。不過近來部分親李人士積極勸進宋,又為宋最後動向投入變數。
「拱宋為拉下馬」
名嘴姚立明說,有一批人透過各種管道要宋出來選總統,但這批人的動機與親民黨要形成「三黨不過半」的國會布局,根本是兩碼子事,純粹是希望馬英九下台,想促成宋楚瑜參選,掩護蔡英文勝出,他說,宋了解這些人的目的,也研判「宋選總統的機會不高」。親民黨發言人吳崑玉說,十個來見宋的人,都會提出不同的意見,但宋自有想法。
胡錦濤在下一盤很大的棋
冼岩
近段時間來,中國大陸最引人注目的消息,遠的是中共18大的訊息,近則為江澤民的病情死訊。可以說,中國在等待18大,18大在等待江澤民。
江的健康究竟如何?從正面是瞭解不到確切資訊的。出來放風的,各有目的;傳遞出來的大路、小道消息,也經過了多重曲折與加工。政治觀察不能建立在不準確、而且可能被扭曲的資訊基礎之上。因此,觀察者唯有承認資訊的局限性,承認有些因素是外界所把握不了的,在自認資訊不全的前提下,僅從自己所能把握的局部和點滴出發,對局勢進行“合理推測”。能推演出多少是多少,不求全面,唯求所得之片面根基扎實,邏輯無礙。
對江的健康,準確判斷只能來自側面。而賴昌星的被遣返回國,為此提供了最顛撲不破的注腳:如果江的影響力尚在,賴不可能被成功遣返;賴遭遣返,至少說明江的健康狀況已經惡化到了無法有效施加影響,換言之“不能視事”的程度,所以他阻止不了這一對江系殺傷力最大的炸彈,在此18大短兵相接的關鍵時刻引爆。
外界慣於將中國的政壇勢力劃分為上海幫、團派、太子党,等等,其實這些叫法頗有不確。上海、團派、太子,只是各系藉以集結力量的一種淵源,每種勢力的集結,都存在多種淵源,其間又相互交叉:上海不盡歸江系,團派也不都在胡的掌控之中,太子們更各有旨趣,關鍵還要看具體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所以,不如把當下中國的政壇勢力劃分為江系、胡系、溫系三大派系,這是三股已經成形的山頭力量,其大小按前後順序排列。其他勢力,或者依附於此三者,或者未成氣候,有些只是散兵游勇。
賴昌星案直接牽扯到江系的4員主將:賈慶林、賀國強、習近平和賈廷安,所以,這是江系的最大軟肋。賴之所以能在加拿大12年不歸,朱容基窮追猛打亦不可得,江系當與力焉。時下趁江不能視事之機,胡系成功運作了賴的遣返歸國,然後可以有兩種利用方式:上策,是逼習在18大上退後一步,胡系完全掌控局面。賴昌星案發時,習正任福建省省長。江系能成功平息賴案之風波,或有習之配合。或許也正是從那時開始,習開始與江靠近,進入江的視野,受到江的賞識——這種共過患難的“自己人”,才是最能夠放心的接班人。所以,若賴昌星案再起風波,有可能波及到習。
下策,是逼賈慶林、賀國強、習近平在18大的佈局上屈服,習仍接總書記一席,卻形成有利於胡的18大常委格局,胡以江制己之法以制習;再解除江在軍隊之代言人賈廷安的話事權。此上下兩策,都可奠定18大後胡的“太上皇”地位,使“胡錦濤時代”真正降臨。具體胡系將作何抉擇,當視其能從賴昌星處拿到多少籌碼,以及當時的運作環境而定。
有人說,習的接位態勢已經明朗,怎麼可能再生變化?如有變,實在震動太大,無異於一場政變;胡優柔寡斷、謹小慎微,也不是能夠幹出這種事的人物——其實,所謂“優柔寡斷、謹小慎微”,正是當年外界對華國鋒的評價。然而,華不是亦終有“粉碎四人幫”之壯舉?胡之氣質、性格,確與華有類似:慣于容忍,外示陰柔,內心卻有一股狠勁;當認為自己可以掌握局面時,他是能夠下決心行險一搏的。在當年規則無存的情境下,行動要靠中央警衛團;而在多少已經建立了一定規則的今天,拿到對方的確切罪證就可以了。其他如軍隊、武力等,只是一種後備,一種威懾,一種平衡。
胡在位9年,處境困窘,有其職而無其權,難有作為。胡之無作為,主因在江。江使胡無所為,靠的又是兩點。一,江本人的健在,消解了鄧苦心為胡培植的權威,令胡行事不能憑權威而只能依規則。鄧的鋪墊,只保證了胡難以被廢黜。雖不能廢,卻可虛置。
二,在規則方面,江為胡設置了一個“多數困局”,即是由江而非胡,掌握了高層(常委)的多數。胡為了避免在對決中成為少數(只要有一次,胡之位即可能成為擺設),只能在每次決策前,從江系尋求共識和妥協,如此逐漸積累一點點的人望和影響力,成為政權“維持會”中僅次於江的第二大股東。
胡從被定為皇儲開始,一直容忍、低調至今。除登基之初的“三板斧”(打陳良宇,升團派大員、提科學發展觀)外,再無其他符合其身份的有力表現。現在這個時候,胡已不可能再有顧忌。他或許正在利用外界對他“優柔寡斷、謹小慎微”的評價,掩飾內心;試圖抓住某個機會,一舉翻盤。而賴昌星歸國就是一個這樣的機會,幾乎與此同時發生的冊封上將一事,則佐證了胡確實在行動。輿論普遍將冊封上將解讀為胡對江系的“安撫”和“分化”。其實,安撫和分化是假,麻痹是真。
“安撫和分化”,正是胡希望給對手造成的錯覺。借冊封上將之舉,胡對江系傳遞了一個資訊:雖然江不行了,但我並沒有對付你們的意思,反而要重用你們;尤其是給了習一個資訊:你放心,我並無“換儲”之意,人事只會小動,不會大動——只有這樣,才能消除江系戒心,減弱其抵抗意識,從而有利於己方圖謀大事。或許要等到大事之後,才會有真正的安撫和分化之說。
早有傳言稱,胡已指定小胡(胡春華)為隔代接班人,這當然是胡扯——胡連自己的位置都撐不起,下代也搞不定,又談何隔代?只有在完成上述上下兩策之一後,胡才具有進行其他運作的可能性。
當江貌似健康無恙時,也有人杞人憂天說:習將要同時伺候兩個“太上皇”,苦不堪言。這也是胡扯。“太上皇”的權位,不是由職務決定的,而是由權勢和影響力決定的。以江、胡之關係,不可能形成徽、欽二帝的格局。江在則無胡,江去胡方有可能。如果江今天已失去影響力,那麼胡大有可能在18大上晉位“太上皇”,而以胡之年齡和健康狀況,習將很難擺脫“胡錦濤第二”的難有作為之窘境;如果江在18大前後才失去影響力,胡、習將有一拼,鹿死誰手變數頗多,要看具體情形;如果江在18大後4、5年方失去影響力,則那時習的權位已固,胡將徹底失去機會,泯然如李鵬、萬里之輩,習則成為97後的江澤民,可以行使完整的權力。
從國家的前途命運出發,筆者倒希望江再多健康幾年,幫助習成功接位、掌權——習比之胡,望之更似“人君”;沒有了“太上皇”的“一元”格局,顯然也更利於現行體制的有效運轉。或許,這才是18大相對“最不壞”的結局。其次,則是江現在失去影響力,如此胡將佔有相對優勢,可以相對順利地晉升“太上皇”,仍然可以維持大局穩定。最糟的情況是,江在18大前後才失去影響力,習雖能接位,卻立足不穩,胡、習勢均力敵,兩虎相爭,中國政壇看似堅固實則脆弱的平衡就此被打破,中國或將陷入“不穩定之始”。
時至今日,儘管外界對中共執政集團有著各種各樣的指責和批評,但客觀的觀察者不能不承認一點:中共執政集團的所作所為,還是遵循理性的,是有著一定的底線和規則的;更重要的是,體制內始終有一股“顧全大局”的力量和共識。之所以存在這種維持的力量和共識,是因為此前的政壇博弈都是非對稱的,總有一股力量淩駕於其他力量之上,擁有絕對優勢,所以它能夠凝聚成為“核心”,並且騰出手來維持大局。如果雙方勢均力敵,彼此的眼睛都只能盯著“爭鼎”、“逐鹿”,自顧之不暇,又何來力量顧全大局?在這種情況下,底線必然被突破,規則只會被踐踏,中國將變成什麼樣子?難以預料。
縱然胡循上下二策而動,其間也不乏變數。變數之一是薄熙來。有人將薄歸為江系,這當然是胡扯。江、胡、溫三家共簽“封神榜”,奠定18大的大局。其中,胡、溫或有委屈和不滿,而江作為主導方,是最不願意看到變數發生的一方。溫、薄都是攪局者,是麻煩的製造者,必為江所不喜。所以,在胡容忍、旁觀之時,是江致信政治局,要求對溫的政改講話明確表態。之所以江沒批薄,是因為薄站在官方正統意識形態的立場上,無懈可擊;之所以江系大員紛紛至重慶表態肯定,是因為自中東、北非事變後,黨內已形成共識:唯“重慶模式”可以在維持現行體制不變的同時,保持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因此,即使再怎麼不喜歡薄這個人,也不能不肯定重慶這面旗幟、這條道路。這也是外界普遍判定:本來榜上無名的薄熙來行險積厚,拼死殺出一條血路,大勢已成,18大“入常”已經勢不可擋的原因。
有人說汪洋可與薄放對,其實,以汪之所能所為,不足以成為薄的對手。汪除了說幾句空話外,並沒有提出一種堪與重慶抗衡的具體模式:所謂“幸福廣東”,對應的是民變四起;所謂“騰籠換鳥”,對應的是廣東經濟呈現衰勢——一直走在各省前頭的廣東,正是在汪洋治下,勢頭開始逐漸不如江、浙的。汪洋最近的一系列針對性言論,與其說是在與薄爭鬥,不如說只是他自己的一種表態,一種站位——通過“否薄”,同時取悅于江、溫,以此增加自己18大“入常”的籌碼。
毫無疑問,18大是現今中國政壇上一切人的最大關注點,也是所有自以為能夠使上勁的人一切行為的優先出發點和最終著眼點。正因為如此,溫家寶才會一反常態,不惜在“7.23”動車事故記者招待會上公開出言擠兌張德江。此無他,張德江也是18大可能“入常”的人選之一,而又非溫系,溫當然樂於為他製造些麻煩,同時間接增加己系人馬入選的機會。
當此之時,全黨聚焦18大,悠悠萬事,獨此為大。不同的是,其他人只是關注於一城一池、一己一位的得失,唯獨胡錦濤可能在下一盤很大的棋,目的在於重修“封神榜”。
獨立評論轉載
(林保華按:按照吳敦義的解釋,這是親切的鄉土問候語也。)
親友爆料﹕周恩來罵毛澤東「他媽的」
【明報專訊】日本放送協會(NHK)播出長達4小時的特輯《周恩來》,片中訪問了周恩來家屬及舊部,披露了一些有關大躍進、文革、林彪叛逃、與美日建交、鄧小平復出等毛澤東時代的中南海內幕,其中也透露了周其實對毛有諸多不滿。
日電視台播4小時特輯
該《周恩來》特輯於本月4日播完,內容是通過周恩來在中南海的6名侄兒、侄女和近10名前秘書、警衛、醫生、護士、日語翻譯的敘述,是在周恩來和毛澤東去世35年後,身邊的人「終於開金口」。
接林彪摔死電報露笑容
節目一開始就是周恩來的大侄女周秉德敘述伯父如何謹慎、嚴格待己和家人,她形容小時候雖經常和毛澤東的兒女一起玩,但非常敬佩最高領導人毛澤東的周恩來,卻對毛澤東小心翼翼、如履薄冰。
曾在中共黨章中列為「接班人」的林彪於1971年9月叛逃,周恩來在人民大會堂親自指揮處理該事件,接到飛機用盡油、林彪摔死的電報時,他面露笑容說「好了,好了」。
周恩來對身邊人說林彪叛逃是極左路線的必然結果,但毛澤東堅持說林彪是極右,周恩來則私下罕見怒罵:「他媽的,明明是極左,怎麼是極右!」
後人樸素 嚴斥貪腐現狀
為了與「四人幫」爭鬥,周恩來帶病飛到湖南長沙找到休養的毛澤東,提出讓鄧小平復出任國務院第一副總理。不過與「四人幫」爭鬥令周恩來病情加重,「四人幫」還阻撓周恩來專心治病,以至周恩來怒拔輸血管。
雖是名人舊屬,但所有受訪者的家看來都樸素而普通。周秉德在節目最後對中國的貪污腐敗現狀表現得很氣憤:「現在這些貪污腐敗對不起所有革命先烈!」
親日碑變碎石 民眾炮仗慶祝
【明報專訊】黑龍江方正縣因為日本「開拓團」立碑,本月3日遭5名保釣人士砸碑。由於立碑事件飽受外界指摘,方正縣政府前晚低調鏟掉刻有「開拓團」人名的石碑,原本立碑的地方已變成了一堆碎石塊。當日,石碑碎塊現場有民眾放鞭炮慶祝。縣政府的官方微博昨日發布消息,有關方面決定暫時關閉園林,並處理名錄牆。
保釣人士李文表示,這是民間的一次勝利,希望國人認識到事件嚴重。
各地反日義士紛赴東北
5壯士砸碑獲獎萬元
2011年08月07日 港蘋
方正縣當局突然自拆紀念碑,是否有上級壓力不得而知,但面臨民間壓力不言而喻。除五名保釣人士上周三到場潑紅油怒砸石碑外,各地網民也稱要組團去拆碑;山東更有人組隊,開着鏟車、推土機等,浩浩蕩蕩北上,要鏟平國恥碑。
放大圖片
連日來,中國內地反日網站,例如愛國者同盟網、民間保釣聯合會網等,民情沸揚,網民紛稱,要繼保釣五壯士之後,赴方正縣加入拆碑行列;前日,更有山東人士組織拆碑大隊(圖), 50多人開鏟車推土機等,浩浩蕩蕩赴東北,誓言把方正縣的國恥碑平了。本報未能聯絡到山東這隊拆碑大隊,但有網民昨指,拆碑大隊預料昨午抵方正縣。
上周三從河北、湖南、河南和江西等地聯袂赴方正砸碑、潑紅油的五名保釣人士,從東北返抵北京後,獲中國民間對日索賠第一人、民間保釣聯合會創始人童增,每人頒發獎金 2,000元人民幣。童增指,五壯士之舉代表了人民的心願,特從其經營收入中,撥款以資鼓勵。
《環球時報》批建碑
放大圖片
方正縣公安封鎖通往中日友好園林的道路,不准進入。互聯網
童增指,方正縣當局不顧人民感受,為有日本「侵華先遣隊」之名的開拓團死者立碑,實在有傷中國人的民族感情。
據悉,五壯士都是各地的在職人士,他們都是向所在的單位機構請假後,聯袂北上,去方正縣砸碑的。北京《環球時報》昨發社評指,方正縣拆掉開拓團碑,改變不了地方當局在道義上的眾叛親離。
《蘋果》記者
(香港報章)每下愈況
謝曦 世界新聞網 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August 06, 2011 06:00 AM | 99 次 | 0 | 0 | |
香港的紙媒市場競爭愈來愈激烈,除了7月底「經濟日報」出刊免費報「晴報」之外,「蘋果日報」又將推出「爽報」,如此一來,香港便有共有六份免費報,五份中文一份英文。學者估計,這對原來的紙媒將造成極大衝擊。然而,競爭大了不代表質量就變好,這才是傳媒人該注意的。
「蘋果日報」宣布,「爽報」每天發行量100萬份,雖然這個數字不等於閱讀量,但至少也吸引了不少廣告;而目前免費報的總發行量就超過100萬,再加上「爽報」,對傳統紙媒衝擊不言而喻。免費報的大量出現,影響傳統紙媒銷量事少,使香港媒體素質每況愈下事大。以早年已經創刊的三份免費中文報「都市日報」、「AM730」及「頭條日報」來看,其質量及水準,都在傳統報紙之下。
這三份免費報,尤其後兩者,絕大部分的新聞,都是通訊社新聞的摘要,幾乎沒有本身的記者,也沒有強而有力的評論班底,在這種情況下,免費報很難會有獨家的報導及獨道的分析。它的作用是,每天早上給讀者在乘坐地鐵時了解前一天發生的新聞,像一次簡報。本來這對每天已經接受大量資訊的城市人來說,簡報就夠了,然而這種簡報的功能,也可以被網路新聞取代。那麼,它存在的價值在哪裡呢?
更讓人擔心的是,免費報由於免費派發,它的唯一收入來源,就只有依靠廣告,如此,它的新聞取向會不會也傾向討好廣告商,譬如說,房地產廣告占報紙廣告很大份額,會否因而使報章在報導不利房地產市場的新聞時,有所取捨,這些都不是沒有先例的。
本來免費報可以促進資訊流通,然而香港辦報人的水平每下愈況,大部分以盈利為目的,在這種情況下,免費報的出現,只會讓媒體水準更低,讓人擔心。
Read more: 世界新聞網-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 每下愈況
蕭法官難道不能是「更生人」!?
因關說案遭停職半年的法官蕭仰歸申請復職,弄得司法院雞飛狗走,無所適從。蕭仰歸依法提出復職,司法院於法只有同意,卻祭出道德高標加上威脅利誘,意圖勸他離開審判體系。看起來「無恥」的是蕭仰歸(「法官論壇」用語),其實揭露的是司法院上上下下的偽善。
司法首先講究程序正義,蕭仰歸懲戒已完成,要求復職完全合法,司法院只有接受之一途。現在竟然在法之外,弄出條規,要用輿論—有人說這是民粹—把蕭趕出司法領域,有什麼合法性可言?當然,我們司法在扁案時用政治手段換法官,早就把程序正義踩在腳下,如今再度踐踏,有什麼稀奇?
司法「信任度」直直落,已掉到末段班。司法為什麼不受人民尊敬及信任?「法院是國民黨開的」才是主因。從「特偵組」到蔡守訓,劣跡斑斑在目,只殺蕭仰歸一人卻放任政治的手操弄司法貞操,有什麼道德可言?不是偽善是什麼?
司法院秘書長林錦芳表示,蕭仰歸的學識及能力均佳,在刑事法學領域有深入研究,若能換跑道去教書,應會有成就。不准林錦芳口中有嚴重道德瑕疵的蕭仰歸留在司法體系,卻可以發配教育體系,不只是以鄰為壑,更是污染教育界。在「信任調查」中,學校老師高踞前段班第五名,為什麼要接納後段班的法官?老師難道就不需要道德?這不是偽善是什麼?
根據報導,「法官論壇」的撻伐之聲盈耳,說什麼「有一個蕭法官,以後就有千千萬萬蕭法官」,司法文化也會繼續沉淪等等。話說得不錯,錯的是司法一向不尊敬核心價值,也沒有真正要取締蕭法官之流的法官,不然為什麼硬擋住「法官法」納入外部成員之議,擺明官官相護。套「法官論壇」留言的法官之言:「這樣的文化,叫鄉愿,叫姑息,叫無恥」,不然是什麼?
至於威嚇蕭仰歸說,依法復職後接下來行為都接受放大鏡檢驗,成為法官評鑑的重點對象云云,我們看到了司法院的「白色恐怖」還在搞。行政院長吳敦義與「黑道」出身的江欽良同出同遊,被逮到了,吳敦義讚江為「更生人」,要大家多鼓勵。蕭仰歸也可以是法官更生人呀。為什麼對江欽良一個標準,對蕭仰歸另一個標準?吳敦義應該用同一標準替蕭仰歸說說話罷。(作者金恒煒,當代雜誌總編輯)
自由時報
辣蘋果專欄:馬英九放手吧(余艾苔)
2011年 08月07日 台蘋
昨天是七夕情人節,但國民黨與親民黨為了馬英九與宋楚瑜是否見面,喋喋不休,隔空喊話。若是兩位有情人以此方式溝通,感情不是搖搖欲墜,也是貌合神離,若果如此,何必硬要送作堆呢?
失去才珍惜已遲
馬英九真心想跟宋楚瑜見面嗎?如果是真心,也不會3年多來不相聞問,就像一對情侶,平常就若即若離,空有「情人」 名義,無實質互動,最後可能免不了走上分手一途,即使有一方因為「失去才覺珍惜」而想挽留,恐怕都會徒勞無功。
所以馬英九就像是高高在上的感情主宰者,以為別人可以呼之即來揮之即去,殊不知,逼至牆角,別人也有說「不」的權利。
政黨本有自主性
客觀分析馬宋會有必要嗎?可能多數人都不認為,因為兩人見面要談什麼呢?3年來都沒有見面了,還真有說不出來的生疏,再加上國民黨不論總統與立委都蓄勢待發,若有任何改變,又會被譏為私相授受,綠營免不了又會見縫插針,馬宋兩人跳到黃河都洗不清。
泛藍是一個虛擬組織,提分手的人不代表就是罪人,畢竟政黨要有自主性,除非親民黨甘願成為附庸,不然馬英九還是放手吧。
-------------------------------------------------------------------------------------------------------------------------
計錯2萬億仍降級 標普遭猛批
【明報專訊】標普歷史性調低美債主權信用評級,做法備受質疑。美國財政部歷來首次公開譴責標普「計錯數」,誤將華府未來10年開支多算了2萬億美元,卻堅持降級。標普雖承認出錯,但堅稱降級是基於對美國未來3至5年財政狀評估,那誤差「可以忽略」。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明質疑,標普當年為有問題次按抵押證券給予高評級,是金融海嘯的始作俑者,現在根本「無資格」決定美國評級。
標普周五早上通知財政部有關降級決定後,財政部即時發現標普把美國2021年的權衡性開支(discretionary spending)多算了2萬億美元,令美國政府負債相當於國內生產總值(GDP)的87%,高於官方計算的79%,令標普被迫將有關數字從報告刪除。政府消息人士稱,標普在收到財政部通報出錯後,僅1至2小時就倉卒回覆當局將維持降級決定,反映標普在毋視數據下堅決降級。財政部發言人稱:「在高達2萬億美元誤差下做出的判斷會是怎樣,不說自明。」
標普﹕憑整體狀決定評級
不過,標普消息人士堅稱,降級決定經過深思熟慮,雖然國債增長速度低於原先估計,但總不會停止增加,長遠將超出可承受水平。由於降級是基於對美國未來3至5年財政狀評估,以此計算當初的誤差只會增加政府負債對GDP比例2%,相當於3500億美元。標普強調,降級是考慮到現時負債水平、債務評估,以及官方沒決心解決中期財赤問題。標普一直期望政府削赤4萬億美元,但提債議案只削赤2.1萬億美元。
有美國評論把降級歸咎於共和黨保守派在協商提債時寸步不讓。克魯明(Paul Krugman)在《紐約時報》撰文稱:「右派的瘋狂行為,令美國成為靠不住的國家……若非共和黨反加稅的極端作風,國會原可達成長遠解決償付問題的協議。」克魯明亦批評標普的評級能力,說:「很難想到任何人會比評級機構更沒資格評定美國。這些評級機構當年高估次按抵押證(間接觸發金融海嘯),如今難道扮演國庫政策的法官?」
克魯明﹕「海嘯禍首」無資格評級
財政部早前已試圖淡化信用評級一旦下調的影響,稱市場早關注到標普考慮降級。聯儲局稱,降級不會影響當局的貨幣政策。參議院多數黨領袖里德(Harry Reid)稱,降級「再次證實平衡預算需同時削減開支,增加稅收」。眾議院議長博納(John Boehner)稱,降級是「華府數十年花錢失控的後果」。
(CNBC)
專家料衰退幅度不及海嘯
【明報專訊】金融海嘯陰霾再現,但經濟學家關焯照估計,本港經濟即使步
入衰退,幅度也不會像當年大,但影響會較漫長,估計會持續一至兩年,或
會在明年首兩季出現。
影響漫長 料持續一兩年
相比美國被調低評級,關焯照認為環球經濟衰退與歐美國債問題更大,外向
型經濟的香港大有機會受拖累,通脹變通縮,就如08年中通脹率6.3%高位急
降至09年中的低位-1.6%;失業率上季跌至3.5%見底,他認為有機會重上09
年逾5%水平;港府早前把全年經濟增長預測上調為5%至6%,關推斷經濟會
倒跌3%至4%,零售業為重災區,金融銀行、地產、出口業也不能倖免。
他建議屆時施政報告可從增加短期就業手,開創政府臨時工,援助基層市
民;重推全面存款保障;寬減稅務和差餉;成立專責委員會;長遠應考慮與
美元聯繫匯率脫。
美數據尚可 評級僅施壓
理大前會計及金融學院副教授林本利認同,降低美國評級對香港沒有大影響
,估計標普的做法只是給美國政府一些壓力,促正視財政問題,不能只靠借
貸度日。他認為美國公布的經濟數據並非太差,失業率有些微下降,並強調
本港基調良好,股市仍維持在合理價位,提醒市民毋須太擔心,市場始終有
風險,不應因為一個信貸機構的評級而太惶恐。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