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1 1012《綠色參考》

(林保華主編;提供林保華等人的評論與綠媒以外的信息。)

全文刊於林保華部落格:http://lingfengcomment.pixnet.net/blog

 

 

馬對安倍不止失望;台聲援維族抗暴;中國壓明報;習核心3部曲;中國軍機數第2;全球空氣中國尾2

(林保華按:不止失望,那是什麼?憤怒?馬英九就帶頭去打日本吧,為中共效勞,馬上就可以實現“馬習會”,還可以弄個師長、旅長當當。馬英九當年不也大唱“殺豬拔錨”嗎?為何中共領導人去拜毛鬼,馬英九連“失望”都不說一下?難道毛澤東是湖南人就成了馬英九的鬼爺爺?馬英九就與那位毛新宇平起平坐了。

 

安倍拜靖國神社 馬:何止失望

中國時報 李明賢/台北報導 20140112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參拜靖國神社(歐新社)。

針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參拜靖國神社,馬英九總統昨晚透過臉書表示,日本此舉再次為東亞區域安全種下不安定因子,「身為中華民族一份子,對日本政府這種不顧鄰國歷史傷痛的行動,難以理解,何止失望而已。」

 

安倍上月底參拜靖國神社,不僅美國罕見提出批評,我外交部發言人高安也發表聲明呼籲日方「切勿傷害鄰國歷史傷痛的行動」,馬英九談話雖比外交部強硬一些,卻也是馬首度針對此一議題正式發表看法。

 

府方解釋,民國32111日,中華民國政府與英、美兩國正式廢除不平等條約,簽訂平等新約,總統才會利用同天針對靖國神社與釣魚台議題發表2500字感言。

 

馬英九昨晚透過臉書表示,當年國民政府主席林森在對日本宣戰布告中宣示,「所有一切條約、協定、合同有涉及中日之間關係者,一律廢止。」其中,也包括1895年的馬關條約在內。

 

馬也說,台灣已經回歸中華民國版圖69年,但是身為台灣屬島的釣魚台問題仍然是東北亞不穩定最重要的關鍵。日本20129月企圖實施釣魚台國有化,東亞區域情勢再次動盪不安。

 

馬表示,到2013年11月23日中國大陸宣佈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ADIZ),不但引發了韓、日、美等國抗議,韓國日前也擴大本身的防空識別區等,讓東海緊張情勢居高不下。馬並提到,去年12月26日,日高層參拜靖國神社,也引起中國大陸、韓國譴責、中華民國的強烈關切與美國的失望,再為東亞區域安全種下不安定因子。

 

 

(林保華按:還有一個辦法就是兵行險棋,去激怒中國,讓中國到處罵台灣,給台灣做免費廣告,審視再次進行軍事演習,讓台灣有釣魚台的名氣。)

 

蘋論:看見被遮蔽的台灣

20140110    台蘋

 

「被看見」是長期被遮蔽的台灣人民所渴望的心理需求。多年來做為國際社會的「他者」,其名字與形體不但遭到中國遮蔽台灣的政策所隱匿,而且使國際「陌生化」台灣,讓台灣成為虛構的存在,一個不存在的實體。例如,世界上絕大多數的人口不知道有台灣這個地方,多數國家不承認台灣這個國家,即使少數知道的人也會問:「Taiwan是泰國嗎?」

 

體育大賽增曝光

做為身兼地理他者和政治他者的台灣人民,如何脫去被中國強迫穿上的隱身斗篷而被世界看見?美國在台商會會長范炘昨天也指出,對台灣國際能見度的衰退很憂心。他建議台灣民間要與政府合作推動加入TPP(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議),讓台灣進入國際活動才能被世界看到,經濟發展也才跟得上世界進步國家的腳步。

被世界看到如此重要,政府與民間就須全方位多角度地走進國際社會。在眾多面向中,國際運動競賽最值得開發,它無關政治、主題健康,具有很高的娛樂價值,對國家正面形象有推升的功能,可以說百利而無一害。像主辦國際高爾夫大賽,國際大媒體雲集台灣,是花幾十億台幣都爭取不到的國際曝光機會。

 

辦女網小年終賽

國際間最受歡迎的個人明星式運動比賽,是網球和高爾夫。民間企業海碩集團多年來一直舉辦世界女網大賽,聲譽卓著,因此通過國際女子職網協會(WTA)嚴謹的考核,將明年的「小年終賽」授與海碩集團辦理,是台灣和台北千金難買的行銷良機。這個全球收視人口1億多、超過30國直播的年終封關戰,層級僅次於4大公開賽與大年終賽的「WTA小年終賽」,一定吸引眾多國際媒體前來採訪,因為頂尖球星都會來台出賽,例如球后伊凡諾維琪、沃妮雅琪等前6名的大牌球員,怎會不是國際媒體追逐的對象?

 

外交部也應出資

就像加入TPP需要朝野、官民合力推動。海碩集團打敗6個國家的城市為台灣爭取到2015到2017年的3年主辦權,總經費約2.7億元台幣。過去,政府、北市府與海碩年年分攤出資,為官民合作立下良好的示範。這次也是,體育署已慨允出資2000萬元,希望外交部也分攤部分負擔,畢竟其效果很大部分是在外交領域。

 

 

聲援維族抗暴 台與6國同步示威

 

〔記者楊芙宜/台北報導〕世界維吾爾代表大會(WUC)十日起連三天在全球七國示威,抗議中國政府近期對新疆維族人開始新一輪暴力迫害,台灣維吾爾之友會昨在台北車站大堂中央和平靜坐呼應,抗議並要求中國停止對維族人的殘暴屠殺。

 

世界維吾爾代表大會示威活動十日至十二日在德、日、荷、美、加、瑞典與台灣等七國舉行。

 

台灣維吾爾之友會理事長林保華表示,中國共產黨近期以探訪名義嚴密監控、擴大搜查與騷擾維族家庭,禁止維族婦女戴面巾、禁止維族男性蓄鬍,強迫其改變宗教信仰與生活行為,要求維族兒童學漢語、不學維吾爾語,就是要滅絕維族文化與族群。

 

林保華說,去年十二月喀什區疏附縣發生血腥衝突造成維族十四人喪生、兩警察死亡,維族人手中僅有佩帶慣俗的砍刀,連槍枝都沒有,卻遭到中國武裝警察以「反恐」名義大肆開槍格殺。

自由時報  2014.1.12

 

 

Group stages sit-in for Uighurs in China

 

SUPPRESSED:The group said Uighurs’ treatment in China did not receive enough attention and Taiwanese must be made aware of the oppression this group faces

 

By Alison Hsiao  /  Staff reporter

 

Members of the Taiwan Friends of Uighurs hold a sit-in demonstration at the Taipei Main Railway Station yesterday in response to World Uyghur Congress President Rebiya Kadeer’s protest against the killing of Uighurs in China.

Photo: George Tsorng, Taipei Times

The Taiwan Friends of Uighurs (TFU) has joined the cause voiced by the World Uyghur Congress (WUC) in calling for an end to the Chinese government maltreatment of Uighurs by staging a sit-in demonstration at Taipei Main Station.

The group, founded in June last year, said it received a call from WUC president Rebiya Kadeer on Friday afternoon informing it of the worldwide demonstration that has been scheduled to take place in Taiwan, Germany, Japan, Netherlands, Sweden, US and Canada between Friday and tomorrow.

According to a statement on the congress’ official Web site, the demonstration “seeks to draw attention to the Chinese government’s systematic human rights violations, especially extrajudicial killings, against Uighurs in East Turkestan,” also known as the Xinjiang Uighur Autonomous Region.

We are hoping that the event will raise awareness of the suffering of the Uighur people under Chinas rule among the Taiwanese public, TFU executive director Marie Yang (楊月清) said yesterday.

The Chinese government has continued to suppress minorities in China. Tibetans have received more public attention due to their world-renowned spiritual leader, the Dalai Lama, but Uighurs’ plight is less well known,” she said.

The relative inattention might have to do with the branding of the WUC by the Chinese government as a terrorist-related separatist organization and its leader “an ironclad separatist colluding with terrorists and Islamic extremists,” according to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s People’s Daily, along with the Taiwanese government’s ban on Kadeer’s entry into the nation in 2009 citing “security concerns.”

Yang called the accusation baseless.

The WUC’s office is just a block away from the US Congress and the organization has also received funding from the US government,” Yang said.

TFU chairman Paul Lin (林保華) said there were at least 10 known incidents of bloodshed in the restive western autonomous region last year, adding that they were bloodshed rather than terrorist attacks as described by some Taiwanese, Hong Kong and overseas Chinese media repeating the Chinese government’s stance.

However, the Chinese government has failed to ferret out a single gun from the resisting Uighur people in these ‘terrorist attacks.’ All they found were machetes, other kinds of knives and the so-called improvised explosive devices that were simply bottles filled with oil,” he said.

Lin mentioned an incident in 2012 that was claimed by the Chinese government to be a “hijack attempt,” which was in fact simply “a fight between six Uighurs and some Han Chinese on the plane.”

Two Uighur passengers died as the result of the fight, and the other four were arrested, of which three have since been executed, Lin said.

The Chinese report later claimed the Uighurs involved had carried explosives onto the plane, but withdrew the accusation after receiving protests from the ground crew, who would be held accountable for negligence if the allegation was true.”

The Han people involved were praised as heroes and lavishly rewarded, which Lin described as “hush money.”

Lin called on Taiwanese to be aware of the human rights violations in China, especially at a time when Western democracies are bowing to Beijing’s economic power.

 

http://www.taipeitimes.com/News/taiwan/archives/2014/01/12/2003581119

 

 

(林保華按:問題是對中方的胡說八道能否隨時提出抗議,而不是唯唯諾諾或默不作聲。

 

王郁琦 登陸 禁呼應「一中框架」

立院先劃紅線 春節後成行

20140111    台蘋

 

陸委會主委王郁琦(左)農曆春節後訪中,與國台辦主任張志軍會面。兩人去年曾在「蕭習會」後交談。資料照片

【政治中心╱台北報導】歷史性的兩岸官方正式對話將在農曆春節後進行。陸委會主委王郁琦昨赴立法院,向朝野黨團報告未來訪問中國與國台辦主任張志軍會面事宜。王強調,此行不會簽任何協議,也會告知國台辦,「不贊成用一中框架取代九二共識」。朝野昨也達成決議,要求訪中時,不得呼應「一中框架」與「反台獨」,否則須負起政治責任,為王郁琦登陸劃下紅線。

 

在國會要求下,王郁琦昨到立院報告訪中事宜。據與會立委轉述,王郁琦將在農曆春節後出發,計劃訪問南京和上海,並赴中山陵,而「王張會」預計觸及兩岸政策方向、互設辦事處、兩岸媒體互動、服貿後續等議題。王郁琦會中表示,若此行順利,國台辦也可望於立院下會期中訪台。

 

不會出現反台獨

對於立委關心馬英九總統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一事,是否會成為「王張會」議題,王郁琦說,此行沒有主動提「馬習會」議案和章程。立委問若中國提出「馬習會」將如何因應?王說,不是不能談,但須在適當時機、場合、身分進行才可以,目前為止,行政部門認為適當場合只有亞太經合會(APEC),因為組成成員是經濟體,稱謂可以自然處理掉,都是領袖,但對方仍不能接受。

也有立委質疑,訪中期間若中國發表反台獨或一中框架,陸委會是否呼應接受?王郁琦強調,所有公開談話絕不會出現反對台獨4字,「陸委會會非常正式告訴國台辦,不贊成用一中框架取代九二共識」,他說,在九二共識基礎上,才有2008年兩岸關係的開展,王郁琦並拍胸脯保證不會呼應中國。

由於王郁琦登陸是首次官方交流,朝野立委肯定王出訪前向國會報告的誠意,王也承諾,訪中回來後,若立院有要求,他會再赴立院報告。台聯立委黃文玲表示,王郁琦把議題講得很清楚,但她擔憂,若中國有侵犯我主權的動作,王郁琦是否能捍衛。民進黨立委陳明文說,這是第一個官方人物到中國訪問,應堅持台灣主體性,不宜躁進。

 

憂王會誤觸地雷

親民黨立委李桐豪呼籲,王郁琦此行不是國共會面,代表的是中華民國,須更慎重。民進黨立委陳其邁指出,王郁琦在議題攻防上還準備不足,擔心是否能堅守立場。

國民黨立委江啟臣建議,首次的官方接觸,要盡量不要有被外界誤解、落入圈套的感覺,或反應不當的事情發生。也有藍委擔憂,王太年輕,在兩岸事務經驗不足,怕他深陷敵營、無法應付,甚至誤觸地雷。

 

王張會資訊表

★時間:農曆春節後

★參訪地點:南京、上海

★可能觸及議題:

●兩岸政策方向

●常設聯絡機制與溝通管道

●互設辦事機構延宕原因

●新聞資訊對等、兩岸媒體互相常駐

●台灣加入區域經濟整合

ECFA、服貿、貨貿後續

資料來源:《蘋果》採訪整理

 

 

(林保華按:馬英九喜歡打這種小算盤,自以為得計。你以為,中國學生、中國新娘、中國人,都比馬英九笨嗎?)

 

陸生納健保 馬:年輕不生病 有利財務

20140110    

 

馬英九昨表示陸生應納入健保。李恩慈攝

【許敏溶、張麗娜╱連線報導】馬英九總統昨在全國大專校院校長會議致辭時說,開放陸生來台,可增加台灣的大學生員,利大於弊。他說,陸生應納入健保,因陸生年輕健康、較不易生病,陸生納保對健保財務有利。

 

大學盼增招陸生

對此,民進黨主席蘇貞昌昨說:「民進黨支持陸生來台,給予善意對待,不是從對財務有幫助這種小角度來看事情。」《蘋果》昨民調,逾百分之六十五民眾反對陸生納保,百分之十七點四三支持,百分之十七點四三沒意見。

民進黨中國事務委員會昨則開會通過對中政策檢討紀要,明確主張善待陸配、陸生與陸客。蘇貞昌在會後記者會上說,將透過法令逐步檢討,塑造讓陸配、陸生與陸客,尊嚴生活、健康學習及平安旅遊的友善環境。中國事務委員會的決議,將送中常會通過後,成為黨的主張,再由立法院黨團研議具體政策。馬英九認為,這是民進黨「遲來的正義」。

昨全國大專校院校長會議,與會校長希望增加陸生招生名額,教育部長蔣偉寧說,過去陸生名額佔台灣的大學招生總量百分之一,約兩千八百多名,若對岸包括藝術、音樂、電影等十八所專業高校商談順利,台灣承認對岸學校校數將從目前一百一十一校,增加到近一百三十校,希望今年九月新學年度起,陸生招生名額可增一倍、達五千七百多名。陸委會也說將配合教育部規劃,通盤檢討「三限六不」及推動各項陸生來台就學放寬措施。

 

 

司馬觀點:不敢面對的決議文(江春男)

20140110    台蘋

 

千呼萬喚始出來,民進黨對中政策檢討紀要,洋洋灑灑,長達數千字,和中共十八大三中全會的二萬字報告相互輝映,都是套話空話,看得霧煞煞,其實,玩弄文字遊戲,說了等於沒說,民進黨也有其苦衷。

其實,1991年台獨黨綱一旦被1999年台灣前途決議文所取代,即變成歷史文件,不成為問題,遺憾的是,07年游錫堃當主席時,又通過正常國家決議文,推翻台灣前途決議文,回到台獨黨綱的原地。民進黨應誠實檢討這件歷史,並將它處理掉。

 

惡鬥毀了創黨精神

這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當時扁家弊端呼之欲出,謠言滿天飛,紅衫軍已包圍過總統府,天王明爭暗鬥,各自顧性命。眼看大勢已去,黨內一派悲觀氣氛,有人主張重上梁山,回到街頭,在一團混亂和驚訝中,黨中央突然推出正常國家決議文,游主席儼然變成台獨共主。

推出正常國家決議文,來取代台灣前途決議文,這是何等大事,但似乎沒有引起黨內辯論,當時的民進黨根本亂成一團,為了爭奪總統候選人,帽子滿天飛,所謂民主內戰和十一寇紛紛出籠,這場惡鬥,揭發政客真面目,改變了民進黨的文化生態,創黨精神一去不復返。

 

沒人檢討集體裝睡

昨天民進黨討論中國政策,令人想到當時的「十一寇事件」,不過是幾年前,尤其蕭美琴被稱為「中國琴」,真是莫名的惡毒,但是這些政治瘡疤,沒人敢碰,沒人檢討,沒人道歉,集體裝睡。

誠實面對這頁歷史,設法取消或取代正常國家決議文,才能回到台灣前途決議文,這比通過一個落落長,不知所云的中國政策宣言有意義太多了。

 

 

辣蘋果:高智商低EQ(余艾苔)

20140112    台蘋

 

選舉有兩種人,有人選到最後,朋友都得罪光了,但也有人即使落敗,反而愈選人脈愈廣。外界好奇,想選台北市長的台大醫師柯文哲會是哪一種人呢?

有人認為,柯文哲是政治素人,因為他講話很真,常言人所不敢言,但是如果柯文哲以此沾沾自喜,走到哪裡都一副目中無人,那他這種所謂的「真」,很多人都會敬而遠之!

 

批人矯情犯大忌

昨天柯文哲認為他的對手顧立雄早上六點起來寫臉書太矯情,「因為我就不會這麼做」。柯文哲以自身經驗來推斷別人的行為,首先就犯了自以為是的大忌;其次他把自己不會做,而別人去做的事,形容成「怪」,顯然就是以偏概全。難怪會被反問,憑什麼那麼武斷?

此外柯昨天酸連勝文為了安全住帝寶,乾脆不要出來選,並說自己是抱必死決心參選。連曾因槍擊,鬼門關前走一遭,心中難免有陰影,柯的話是在別人傷口撒鹽,有欠厚道,何況他還是當時救連的醫師。

柯文哲很聰明,他也曾說,自己智商高,不過表現在外的政治EQ卻是不及格。這就好比柯昨天在象棋占卜中抽到「車」與「士」一樣,可以很衝,卻都少了「人」的相挺,這也許是對他的警訊吧!

 

 

(林保華按:忠言逆耳!)

 

越來越沒志氣的民進黨(盧俊義)

20140110    台蘋

 

柯文哲非黨員身分參選北市長,在民進黨鬧得沸沸揚揚。左為蘇貞昌。資料照片

為了要選台北市長,民進黨這幾個月來幾乎天天鬧得沸沸揚揚,只因為柯文哲教授不是黨員卻決定出來競選,就讓那已經當過高官的老將,卻還想要佔個位置的人憤怒到許多難聽的話都說了出口,真是讓人感到民進黨不長進之外,實在是不知道該用甚麼話來形容這麼沒有志氣的民進黨政客。

 

消耗台灣人的真情

很少民進黨員會反省這件事:為甚麼在國民黨執政這麼爛的時候,民進黨的民調卻一直拉拔不起來?說白一點,就是不長進。更糟糕的,就是早在民進黨於2000年嘗到權力的滋味之後,就失去了過去在黨外時代拚命奮鬥的雄心壯志,堅持不為權力,只圖謀洗滌污穢的政治生態之毅力都已經消失殆盡,且最不堪入目的是在掌握到權力滋味後腐化得更快,真是悲哀!

從黨外到現在的民進黨,最令人無法容忍的是還有人老是活在「美麗島」事件裡,喜愛人家述說他犧牲是多麼大,甚至常常在有意無意間,暗示著台灣人欠他們許多「愛台恩情債」。坦白說,台灣人不但沒有欠他們任何債,反而是他們欠了台灣人更多「疼惜的支持債」。這些「美麗島」時代的菁英若是還有一點反省能力,就會清楚從1980年到2000年,台灣人怎樣用20年時間支撐民進黨茁壯起來的。今天,不但看不到他們有任何感恩的心,卻還在想盡辦法繼續在消耗台灣人的真愛之情。真正的美麗島菁英,應該是會栽培後進,而不是老愛說自己要當母雞帶小雞,其實,不會下蛋的母雞也不會有甚麼小雞可帶,只會逐漸老邁而已。

民進黨越來越像國民黨的地方,就是除非是自己的黨員出來選,否則就算看見比自己更優秀的非黨員出來,也會想盡辦法羞辱、阻擋、醜化,看不見他們有足夠寬闊的胸懷廣招民間優秀之士出來競選,而傾全黨之力給予協助輔選。他們忘記自己也是靠民眾扶持起來的,沒有廣大民眾的支持,難道單靠黨員就可以當選?作夢喔!

 

心無大度終被唾棄

真正有能力的政治人物,不會嫉妒別人民調比他高,只有小鼻子小眼睛的政治人物才會怕別人比自己好,聲望高過自己。這種心中沒大量的政治人物,很快就會被民眾給予唾棄。但真正偉大的政治家,他的理念是會影響到年輕一代的後進想盡辦法跟著追尋他們留下來美好的腳跡,和獻身的使命感。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牧師

 

 

周伯倫娶媳 朱蔡同台互動冷

20140112 台蘋  

 

民進黨前立委周伯倫(右)兒子周秉宏舉行婚宴,周秉宏與妻子上台接受祝褔。王家俊攝

【王家俊、蘇聖怡╱台北報導】有民進黨「智多星」稱號的前立委周伯倫昨晚娶媳,展現藍綠人脈,立法院長王金平擔任證婚人,民進黨前主席蔡英文、新北市長朱立倫分別擔任男、女雙方介紹人。婚禮主持人盛竹如特別介紹朱、蔡二人「勢均力敵」,是2016年最熱門的總統候選人,但蔡、朱兩人互動不多。由於男方是綠營要角,女方則是藍營家庭,王金平形容婚禮是民進黨娶國民黨,藍綠和親。

 

朱立倫(右)、蔡英文擔任男女雙方介紹人,兩位可能總統候選人另類同台。王家俊攝

讚新人超越藍綠

周伯倫兒子周秉宏與妻子張文瓅(音同立)是東吳大學法律系同學,相戀多年步上紅毯,婚宴選在信義區W Hotel,席開50多桌,民進黨主席蘇貞昌、行政院前院長唐飛、富邦金控董事長蔡明忠等人都送花籃祝賀。前台北縣長尤清、前紅衫軍總指揮施明德、民進黨新北市長提名人游錫堃、新北市副市長侯友宜都到場祝賀。

蔡英文、朱立倫被視為2016總統大選熱門人選,兩人昨擔任介紹人,「王見王」成了婚禮焦點。不過坐在主桌的兩人,中間隔著王金平,據現場人士觀察,兩人雖偶有交談,但並不熱絡,蔡英文結束致辭下台,朱準備上台時,兩人也僅禮貌握手;朱致辭完後,蔡隨即離席,蔡邊走邊與賓客握手,朱也逐桌與賓客敬酒,較勁意味濃。

蔡英文致辭打趣說,「智多星」被打倒了,因為兒子比老子還帥、還有魅力;朱立倫則說,他與周伯倫20多年的友情,就像新人愛情一樣超越藍綠。

周伯倫曾任北巿議員、立委,也擔任過前總統陳水扁北巿議員時的助理。扁執政後,周因「榮星花園弊案」入獄,是扁執政時首位入獄的綠營要角,但出獄後便淡出政壇。

 

周秉宏 30

學歷:東吳大學法律系畢業

現職:PeC資誠聯合會計事務所法律顧問

 

張文瓅 30

學歷:東吳大學法律系畢業

任職:日商瑞穗銀行

資料來源:《蘋果》採訪整理

 

 

(林保華按:吳康民是土共元老,有一定影響力。但是民主黨當天就做出回應說:“吳康民的建議只是個人觀點,反映某些主觀意願,無制度依據,民主黨亦不認同這一類近乎欽點的方式,點名個別人士參加各級民主選舉。”這說明民主黨與身為民主黨主席放軟劉慧卿本人頭腦冷靜、態度明理。如果有私心,就容易飄飄然。這點正是台灣政治人物所欠缺的,被老共讚揚幾句就以為天要降大任於他也。

 

挺梁土共轉 撐林鄭選特首

點名葉劉 劉慧卿 角逐 不提余若薇

港蘋  2014.1.12

 

■吳康民撰文支持林鄭月娥角逐2017年特首。

曾是堅定「梁粉」的前港區人大代表吳康民,突然撰文支持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代替特首梁振英,出戰2017年特首普選,又稱現任行會成員葉劉淑儀、民主黨劉慧卿可同場角逐。有泛民及建制派中人認為,吳言論反映挺梁土共與建制派感梁民望低、難在普選中連任,部份人「轉軚」押注在民望高的林鄭身上。

記者:林俊謙 呂浩然 潘柏林

 

吳康民昨在《明報》以〈三位女性齊競逐普選氣氛增溫柔〉為題撰文,指香港政壇女權較內地高,若2017年特首普選能選出一個女性,「那麼,這是香港特別行政區多麼榮耀的事,也是中國人的驕傲」,又點名林鄭月娥、葉劉淑儀、劉慧卿「都可能成為2017年特首選舉的候選人」,又指若提名委員會願意讓民主派「入閘」,「這個3位女性候選人的組合必然獲得公眾歡迎」,更可以破解當前提名問題的悶局。

反映土共人心思變

吳康民是堅定「梁粉」,曾公開撰文力撐梁施政欠順、民望低迷,是「港英餘孽」,以及「唐營」及本地商界勢力拖後腿所至,又斥有不滿梁的商界人士散播中央換梁流言,圖趁梁弱勢拉他下馬,改換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接任,當時吳曾斬釘截鐵地說中央絕不會以林鄭換梁。

有建制派人士分析,吳言論相信不代表中央,卻反映挺梁土共「開始人心思變」,「佢哋明白以梁振英今日民望,唔可能喺普選特首成功連任」,而吳康民以往對林鄭不算「友善」,此文「反映一班挺梁土共開始要搵新代理人,選2017普選」。

和平佔中發起人戴耀廷指,吳康民刻意不提民望高的公民黨余若薇,代表泛民出戰2017普選特首,估計用意是怕余若薇民望高、屬有機會當選泛民人物,情願撐劉增加林鄭勝算,認為吳屬意林鄭做下屆特首,他說:「因為三個裏面變咗可能林鄭司長會贏嘅機會大啲,可能佢(吳康民)係屬意林鄭司長」。

 

劉慧卿稱無意參選

林鄭月娥昨日到沙田派政改單張,未有談參選特首問題,葉劉淑儀昨亦無正面回應2017年會否參選特首,只稱吳「太抬舉」她,稱首務是發展黨務,對於會否怕「見光死」,她說「會做好自己本份」。

民主黨指吳言論是對劉慧卿送上「死亡之吻」,劉慧卿強調無打算參選2017特首選舉,因自己缺乏行政經驗,非適合特首人選,又指泛民或有其他人想參選,「(缺乏行政經驗不適合做特首)呢個係我講我自己啫,或者其他無行政經驗的人想選可以去選」。

 

 

談普選原則:每個人都有選票,每個人都可競選

德總領事開腔反篩選

港蘋

 

■德國駐港總領事接受《港報》訪問,表態支持香港有普選。

【本報訊】國際社會日益關注香港政改問題,素來少談香港政治的德國政府也透過駐港官員表達對香港普選的願景,德國駐港總領事蘭布斯多夫(Nikolaus Graf Lambsdorff)接受本地《港報》(Harbour Times)訪問時,指香港有普選是「兩制」分別所在,普選原則很簡單:「每個人都擁有選票,每個人都可以競選。」

記者:蔡元貴 莫劍弦

 

主要在中環及機場等地區售賣的中英雙語雙周刊《港報》最新一期封面故事,訪問了德國駐港總領事蘭布斯多夫,以「民主與香港─德國,高尚精神」(Nobility of the spirit, Democracy and HK-Germany)為題談香港政改。這是除英、美兩國駐港總領事外,罕有的有外國駐港代表直接評論香港政治問題。

蘭布斯多夫在訪問中道出香港在外交官員眼中可貴之處:「你們有一個開放的社會,包括傳媒自由,讓你們能接觸對外事物,沒有其他地方可以比擬。」

他舉例說,一些從北京獲邀來港出席會議的講者,會突然說出在北京不會說的話,所以很多有趣的人都會來港演講。「為甚麼斯諾登會來香港?就是這個簡單原因;有人告訴他香港安全,中國的其他地方未必。」

稱政改關鍵在於結果

談到普選,他說自己在意,因為重要:「不僅因為我們無論身處何方都支持普選,還因為普選與一國兩制的基礎息息相關。」蘭布斯多夫續說:「普選不僅是個矚目的標題,還是(兩制)分別所在。」

港人正爭取政改方案,蘭布斯多夫說:「對我來說,這些討論並不這麼重要,結果才是關鍵。結果就是普選,人們,男與女,都可以投票。」他進一步闡釋:「在德國,我們有選舉權與被選權的分別;被選權就是你可以參選。普選之下,我們的理解是,每個人都擁有選票,每個人都可以競選(Everybody has a vote and everybody can run)。」

李柱銘:西方有責任

民主黨創黨主席李柱銘表示,以他所知,前特首曾蔭權也曾為2012年政改方案向各國領事表示,北京已承諾2017年特首普選,政制合乎國際標準;加上當年英國政府游說各國支持聯合聲明,表明香港日後有民主,這些曾表態支持香港的西方國家,有道德責任支持香港普選,越多國家表態支持香港普選,必定對北京在外交上造成壓力,對推出有篩選普選方案時有所顧忌。

去年中履新的蘭布斯多夫,曾與中國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宋哲會面。中德關係最近相當穩定,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去年9月才在聖彼得堡會見過德國總理默克爾,習形容「中德合作不斷取得新進展」。去年8月,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妻子劉霞的弟弟劉暉被判欺詐罪名成立,入獄11年,德國政府即公開批評:「我們期望像中國這樣一位重要夥伴,能維持起碼的法治和透明度。」

德國駐港總領事蘭布斯多夫簡歷

1954年科隆出生,現年59

1973年於美國完成高中課程

1975年在軍隊工作

1977年就讀漢堡大學,完成政治科學碩士課程

1984年加入聯邦外交辦公室

1993年任德國駐美國華盛頓領事館經濟事務副主任

2002年任聯合國秘書長科索沃特使高級政治顧問

2007年任德國駐摩爾多瓦大使

2013年任德國駐港總領事

資料來源:德國駐港總領事館網頁

 

 

原定今到場解釋《明報》換總編安排

張健波突縮沙 拒赴城市論壇解畫

港蘋  2014.1.12

張健波

【本報訊】《明報》換總編輯事件的主角之一、編務總監及前總編輯張健波原答應出席今日港台節目《城市論壇》,首度開腔解釋更換總編輯的安排。但張昨以《明報》員方不派人出席論壇為由,臨時通知港台不會出席。城壇主持謝志峰指,張曾就未能出席來電解畫,並提及更換總編的原因,重申新的海外高層擬接替患病董事,故要先出任總編輯以累積在港生活經驗。謝覺得「說法有啲道理,但未能盡釋疑團」,認為若因而調走現任總編輯劉進圖是很大犧牲。

記者:張婷婷

 

《明報》昨日報道,張健波今日會代表管理層出席《城市論壇》解釋更換總編輯的安排。但昨日城市論壇網頁出席嘉賓名單卻不見張的名字。主持謝志峰回覆查詢時表示,《明報》公關部前天通知他張會出席論壇,但昨日公關部又稱因為員方不派人出席論壇,故管方亦不派人出席。

謝表示,其後張來電,表示希望港台體諒他答應了來但又未能出席的困難,因為周一會與員方開會,「想睇睇個情況點先」;並指事件令他「好忐忑」,又大讚張曉卿(世華媒體集團執行主席、《明報》大老闆)是好老闆,指兩人共事十多年,張覺得張曉卿「係一個好free hand嘅人,好老闆」。張亦提及今次換總編的決定,「原本派嚟嗰位係接替病咗嗰位董事,因為佢喺香港冇乜具體生活經驗,所以先嚟做總編輯,第二日改番佢。」

 

謝志峰指未釋疑團

謝向本報表示,對他這代人來說「未睇《明報》好難開工,突然有咁嘅變動覺得有啲頴頭」。張的說法有他的道理,但現任總編輯劉進圖上任才兩年,「呢個結解唔到」,認為有關調動「好大犧牲」。

他又表示,雖然理論上有關人士上節目可以做到越辯越明,但考慮到雙方周一便開會,在緊張狀態下,不出席論壇,從希望解決問題的空間着眼,可以理解;只是對他節目不太好,因沒有管方和員方代表的論據,無疑令節目失色,他向論壇觀眾致歉;但表示只要關乎公眾利益,市民關注,「乜嘢問題都可以翻兜(再以這主題舉行論壇)」。

 

員工亦不出席論壇

《明報》員工關注組代表冼韻姬稱,因參與的同事是利用公餘時間參與,跟進事件前需集體討論得出共識,對於是否出席城市論壇亦然,但未有時間討論,故一直未能回覆是否出席,最終因未能兼顧太多決定而缺席。至於公關部指因員方未能出席故張亦不出席,冼表示張的決定要他自己解說。本報昨日致電張並留言,至截稿張未回覆。

城市論壇今日主題是「明報疑換總編輯 新聞自由危岌岌」,其餘出席嘉賓包括明報舊生會代表譚蕙芸、時事評論員劉銳紹、港大學者傅景華及記協執委雷子樂。雷對張健波臨時「甩底」感失望,認為他需盡快向公眾交代。

 

 

國新辦官員向張曉卿施壓

港蘋  2014.1.12

【特稿】

《明報》撤換總編輯風波越鬧越大,內部消息透露,事涉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國新辦)施壓,去年曾向《明報》老闆張曉卿「反映」關於該報方針的問題,數個月前管理層已醞釀撤換總編輯,曾有三人名單,分別是編務總監張健波、《亞洲週刊》總編輯邱立本及編務董事呂家明,惟最後屬意大馬傳媒人鍾天祥,而事到如今,「鍾天祥都冇乜興趣嚟做」。

內部消息稱,去年國新辦官員曾與張曉卿見面,談及《明報》方針問題,消息說不知具體內容及針對哪些報道,大約五個月前管理層開始醞釀更換總編輯。消息說當時最少有三名人選被考慮,分別是張健波、邱立本及呂家明,當中邱立本拒絕調職,其餘兩人則被認為並非最合適人選,大馬傳媒人鍾天祥非首選。

 

鍾天祥料不出任總編輯

消息說,張曉卿把更換總編輯事宜交親信處理,詎料鬧出這次風波,張曉卿已感是雙輸局面,未知如何收拾殘局。

至於新總編輯人選之一的鍾天祥,消息說他應該只是按管理層安排調動職務,個人意願不強烈,面對現時局面,相信他來港接任總編輯機會不大,「嚟唔嚟都係五十五十,鍾天祥都冇乜興趣嚟做。」

隸屬中宣部的國新辦又稱中央新聞辦,統管全國新聞機構、輿論內容,職務包括研究世界主要媒體及港澳台輿情,為港澳台記者到內地採訪提供服務,可說是香港傳媒對口單位,平日多有接觸「提意見」。公民黨毛孟靜指,事件屬實的話,顯示北京有組織地干預香港新聞自由,「所有不馴服或者不被馴服嘅傳媒,要全國收編、收買,然後要擺出自動歸邊嘅樣」,令作為文明社會最後一道防線的新聞自由受衝擊。她稱因《明報》是公器,促張曉卿公開交代事件,否則辜負港人。

《蘋果》記者

 

 

(林保華按:緩兵之計?)

 

明報高層﹕換總編涉業務發展

稱暫無定案 願友善氣氛下晤關注組代表

2014.1.10

【明報專訊】《明報》擬更換總編輯劉進圖事件發展至第四天,高級管理層昨日與編輯部9名主管開會,明報高級管理層解釋換總編輯兩原因,包括在艱難的報業營運環境下,明報需要積極發展數碼業務,過去曾負責過這方面的總編輯劉進圖是好人選,而原編務董事翁昌文則因健康欠佳,要物色接任人,其中《南洋商報》前總編輯鍾天祥是人選之一,但鍾天祥欲先出任總編輯,以熟悉編輯部日常運作。不過,翁昌文強調集團主席張曉卿仍未有最後定案。明報員工關注組昨晚要求管理層暫緩總編輯人事調動。

 

張裘昌於明報編輯部主管會面時,稱願意在友善的氣氛下,與明報員工關注組的代表會面溝通,而呂家明於會後亦表示願意出席會面;明報員工關注組代表得悉消息後,發表聲明表示願意與公司管理層溝通(見另稿)。

 

盼積極發展數碼 劉進圖是好人選

 

昨日的管理層與編輯部主管會議歷時兩個半小時,會上編輯部主管對更換總編輯表示了震驚和不解。母公司世界華文媒體行政總裁兼執行董事張裘昌,甫開始就詳細列出財務數據,解釋集團在商業上面對的處境,過去15年印刷媒體的經營相當困難,近年平板電腦面世,媒體產生了很大變化,經營環境競爭更加劇,明報去年的業績「打平手已算係好好成績」,因此集團希望發展數碼業務,「我們一定要谷digital(數碼)生意。」

 

他憶述在2000年科網時代,公司先後有3名同事主力負責數碼業務,如今只剩總編輯劉進圖,「以前剩番的人,得番Kevin(劉進圖洋名),我同佢談過,話公司有這樣變化。這事不像新聞報道所說般突然,是有安排」。

 

張裘昌又認為,明報的市場定位有優勢,「企得太左或太右我都會罵。唔走失讀者呀?無讀者點做生意呀?不如執佢囉」。

 

原物色編務董事 鍾天祥盼先任總編

 

原集團編務董事、執行主席特別助理翁昌文亦交代自己患上癌症,急須退下來,找人代替自己職位,因此張曉卿正物色人選,「老闆見了好多個人,我亦有見一部分,鍾天祥(南洋商報前總編輯)是其中一個人選,但未有定案」。翁又透露,鍾天祥本人有興趣來香港明報,但想參與明報日常運作,故表達了希望先出任明報總編輯的意願,稍後才當編務董事,翁本人亦贊成這想法。

 

翁﹕張曉卿寬容面對批評

 

翁昌文補充,「印刷媒體我覺得係會衰落,新媒體將會是潮流」,而他知道劉進圖是人才,因此跟他商量,「佢話『OK,如果係老闆意思,無辦法,我尊重』。」翁其後向劉說要等消息,暫未有定案。

 

他在會後又說,最近外界批評明報,亦有明報專欄作者批評明報,但集團主席張曉卿都沒有說什麼,「足顯他是個寬容的人」。

 

強調續維持編採獨立

 

編輯部多名員工在會上先後發言,表示對突然更換總編輯表示震驚及不解,質疑公司有否想過由熟悉香港情的人出任,來自大馬的翁坦言,張曉卿考慮翁的接班人時,希望同樣找一個馬來西亞人,「搵個人同佢傾得到」,又指不同老闆透過不同方式和人手處理業務,強調會繼續維持編採獨立方針。

 

 

明報70作家聯署 促交代換總編

港蘋  2014.1.11

■吳志森直言,新聞自由形勢「危急」,擔心聯署未必有明顯效果。資料圖片

 

【本報訊】江河決堤,作家學者接力堆沙包。繼員工及前員工後,《明報》的專欄作家亦發起聯署行動,要求該報管理層交代撤換總編輯的原因,並保證未來編採方針不變,至今超過70人參與,發起人之一張秀賢指,《明報》評論版是本地碩果僅存、百家爭鳴的言論平台,必須全力捍?;同一時間一群學者亦將於下周一舉行記者會,發聲力撐《明報》。明報員工關注組稱,管理層將於下周一下午與員工會面。

繼日經及朝日兩大新聞網站後,《華爾街日報》的中國實時報版面亦報道了《明報》被整頓風波。事件爆發近一周,關鍵人物之一、《明報》編務總監張健波至今未有公開表態。據了解,張過去兩年多對劉的表現感不滿,而對下任總編候選人鍾天祥也不存反感,認為對方的價值觀為何是未知之數,不應一口咬定對方會整頓《明報》。據知,張已答允出席周日的《城市論壇》,開腔回應事件。

有員工質疑,管理層指鍾任總編只是就任編務董事前「實習」的說法,指翁昌文和呂家明就任編務董事前,均未有做過總編輯。

 

學者加入聲援

發起專欄作家聯署的張秀賢指,早前《經濟日報》曾爆出擅自刪改周博賢文稿的風波,「一間報館?立場轉,都會影響到專欄作者?自主性。」他指《明報》評論版歷史悠久,「雖然稿費低,但我?都死頂,因為難得佢算係中肯?報紙,又入到學校,就算我?幾唔同意佢社評出?問題,幾偏頗,我?都想緊守每個平台,因為平台已經越?越少。」他表示若該報管理層最終無法提供合理解釋,不排除有進一步行動。

另一發起人吳志森直言,新聞自由形勢「危急」,擔心聯署未必有明顯效果,要再思考進一步行動。他讚揚《明報》評論版做到百家爭鳴,尊重作者觀點,「畀稿佢,除寫錯字或者同事實有極大出入,否則一個字都唔改,連標題都唔改。」

加入聲援行列的,尚有一眾學者,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講師蔡子強與多名大專學者發起聯署,至今約30人參與,「媒體生態改變緊,事件陸陸續續咁發生,我驚係一個風潮,一旦所有媒體收晒聲,下一步一定係搞學術界。」

蔡子強指學界中人對《明報》有一定期望,今次聯署除了一直活躍社會運動的學者外,亦有不少德高望重的學者主動參與。

至於facebook上的「讀者齊撐!守護明報編採部」專頁,昨日亦發起「明報舊生會系列」,鼓勵前明報記者在該報報頭上創作,支持現職員工。

 

 

盡論中國:習核心登基三部曲

港蘋  2014.1.11

 

新華社昨日發表1.2萬字的長文,為出任中共總書記13個月半的習近平(圖)歌功頌德,文中44次提及習近平,連經濟調控的成就都歸功於他,李克強等其他六名政治局常委都只作為陪襯,在經濟決策及走群眾路線兩個環節同時出現過。

新華社炮製如此諛詞的時間節點極為突兀,甚至未等及習、李就任國家主席、總理正式主政一周年,顯示幕僚迫不及待地推動習近平登上「核心」大位,以期在今秋的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完成權力部署。

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分別被封為中共第一、第二、第三代領導核心,胡錦濤始終未能晉封核心,即對黨政大計擁有一錘定音之權,但其裸退,加上與江澤民相互掣肘,反而有機會成全習近平早日晉升核心。

 

集權 立名 樹威

習核心要「登基」,勢必經由三部曲:集權、立名、樹威。習早已集黨政軍最高職務於一身,更兼任多個中央領導小組組長,集權速度遠勝江、胡當年。新華社出動14個記者撰文為習唱讚歌,只是立名工程的一部份,《人民日報》前日已刊登中央黨史研究室主任歐陽淞的長文,盛讚習近平「駕馭歷史」的能力。

當然,最受關注的是習近平如何在內政外交樹威。14個月內掃落19名省部級高官,更有周永康這隻被關進籠裏的老虎,足以震懾政壇。而東海防空識別區、南海漁政識別區的設立,對安倍晉三的封殺,既是對外樹威的需要,也是對內立名的需要。

 

 

(林保華按:以前外界都以為劉亞洲是比較理性的將領,最近一系列事件證明他也是一個好戰分子,而且衝在前頭;也許有感遇到明主習近平,於是所有的好戰才華都發揮出來了。其實這些叫囂還只是逞口舌之快而已,掩蓋不住心中的膽怯,敢真正出手才是英雄好漢,為萬民敬仰。是英雄,還是懦夫,期望過農曆年前可以見分曉,以真正的戰火紛飛來取代民間的炮竹吧。)

 

軍方鷹派:打過仗就平穩

引毛鄧以戰立威 「危機過後有新機遇」

2014.1.11

【明報專訊】前國家主席李先念的女婿、國防大學政委劉亞洲上將,近日接受軍方刊物訪問時強調,戰略機遇期從來不是求穩求出來的,而是打出來的。此際中日在東海釣魚台、中菲在南海領土問題糾結之時,他舉例指出,毛澤東建國初期打了幾場勝仗,對手迄今不敢輕舉妄動;鄧小平以一場戰爭為改革開放打開局面,贏得30年戰略機遇,歸結出「凡打過仗就平穩,不敢打的地方鬧得最歡」的「道理」。

 

「思想上解放促進軍事理論創新」

 

經解放軍總政治部批准、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審批、由《解放軍報》社創辦,並於今年1月起全國發行的《國防參考》雜誌周四刊登了對劉亞洲的長篇專訪報道。當被問及如何全面貫徹落實和深化十八屆三中全會對國防和軍隊提出的改革方針、怎樣改革及向哪裏突破時,劉亞洲語氣堅定地說:「我軍的突破口,既不是裝備上,也不是理論上,也不在體制上,而是在心裏。需要我們每個人,把眼睛從土地上收回來,投向天空和海洋,必須以思想上的進一步解放促進軍事理論上的創新。」

 

談起這個話題,報道指劉亞洲表情凝重地說:「新疆地區的不穩定引發新的恐怖主義浪潮。前不久,恐怖分子開車,車裏的人綁炸藥,衝進人群,直接撞擊象徵祖國心臟的天安門。恐怖主義使我們面臨新的危機。」1028日,一名來自新疆和田的維族男子,連同其七旬母親及懷有身孕的妻子,駕駛一輛平治吉普車撞向天安門金水橋,引起爆炸和大火,令致包括多名途人在內的538傷,事件震動海內外。

 

指新疆不穩引發恐怖主義新浪潮

 

由於早前炮製軍內強硬短片《較量無聲》而被視為軍中鷹派的劉亞洲說,東海問題、台海問題、南海問題交織在一起,危機重重,對中國國家的安全利益造成巨大挑戰。「挑戰就是威脅,就是危機。危機是什麼?危機中也有機會。危機處理好了,就會迎來新的戰略機遇期」。

 

報道引述他續稱:「戰略機遇期從來不是求穩求出來的,而是打出來的。毛澤東主席在建國初期指揮打勝的那幾場戰爭,令對手至今不敢輕舉妄動;鄧小平設計的改革開放,也是以一場戰爭開局的。那場戰爭贏得了中國近30年的戰略機遇期。現在看來,凡是建國以來我軍打過仗、打勝仗的地方,那地域、那邊境線總是相對和平穩定的。現實告誡我們,凡是我們縮手縮腳的地方,那裏鬧得最歡。」

 

近期中日關係由於中方在東海劃設防空識別區以及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高調參拜靖國神社而陷入多年來的低谷,雙方更因領土主權具爭議的釣魚台問題而針鋒相對。此外,中國在南海的領土主權爭議上,與菲律賓亦鬧得不愉快。

 

 

(林保華按:中國一面譴責過去日本搞細菌戰,一面自己準備細菌戰,這不是走軍國主義道路是什麼?難怪一直有人懷疑禽流感是中國軍方炮製出來的。)

劉亞洲:生物化戰爭將成大勢

2014.1.11

【明報專訊】國防大學政委劉亞洲在接受「國防參考」訪問時回憶指出,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期,解放軍在越戰中連機械化戰爭的邊兒都沾不上,解放軍當時取勝靠的是人海戰術和英勇無畏的流血。當時作為連級幹部在前線採訪的他說:「我們尚未打過真正意義上的機械化戰爭,信息化戰爭是啥滋味更不知道,但可預測的生物化戰爭(Bio-based War)行將兵臨城下。」

 

人海戰術起家 未遇真正機械化戰爭

 

劉亞洲警告:「科學技術首先最廣泛運用於軍事。那麼現在什麼最發達,什麼發展得更迅猛呢?是生物科學……機械化之後是信息化,信息化之後則是生物化。在這方面,美軍有一些想法更深遠、更深入。」

 

他介紹說,科學家們長期的不懈探索求新,使得基因蕊片、蛋白蕊片等生物技術日臻成熟,工程、細胞工程等生物工程也層出不窮。生物技術和生物工程的有機「嫁接」,在造福人類民生的同時,也催生了一批又一批生物武器。

 

有別於又稱細菌戰(Germ Warfare)的生物戰爭(Biological Warfare),生物化戰爭指隨近年軍用生物技術的演進,將武器裝備生物化、作戰力量生物化以及作戰樣式生物化的未來戰爭。

 

 

「毛劇」刪剪憲政戲

編劇﹕渣都不剩 變成紀錄片

 

【明報專訊】中央電視台於上月26日啟播的年度大戲《毛澤東》已播出22集,該劇是官方為迎接毛澤東誕辰120周年推出的重頭戲,講述毛從1893年至1949年間的奮鬥歷程。雖然在央視的收視一路領先,但近日就被總編劇黃暉踢爆,稱該劇從連續劇變成了紀錄片,幾乎沒有一場是按照劇本原稿拍攝,其中有一集講述憲政的內容也全部被刪,「連渣都不剩!」

 

「幾乎沒一場按劇本拍」

 

黃暉本月89兩日在其經認證的微博帳戶上連發多篇帖子,批評其擔任總編劇的《毛澤東》播出後與原劇本完全不同。他稱,自該劇開播至今,日日追看,但從驚愕莫名,到心情鬱悶,再到徹底無語,直至現在的憤怒。因為他所創作劇本,本應有情節、懸念、邏輯,更鮮明地展現了人物性格,但如今該劇已變成了紀錄片。而他本人在該劇播出前全然不知,曾稱「此劇最核心是要展示毛澤東人生思想發展軌,從迷茫到反思,讓觀透過該劇,對毛在何種境地下做出何種選擇,感同身受。」

 

觀眾稱央視僅間斷播放

 

他表示,播出後「劇本許多內容不見了,剩下的還被亂改一氣。」這不僅是題材特殊的原因,因為審查再嚴厲,戲最多拍了被剪。並稱:「這部劇被剪的情雖然也極嚴重,但不按劇本拍才是根本原因。幾乎沒有一場是按劇本拍的,真是聞所未聞!」最後在回覆網友時還透露,「劇本曾有一整集講憲政的戲,嘉娜導演拍了,而且拍得相當好,但現在渣都不剩了!」

 

這部毛誕獻禮劇集於去年1226,在央視1台及湖南衛視播出,播出前曾一度傳出將不在央視播出。有追看此劇的觀眾稱,《毛澤東》在央視1台播放的片子支離破碎,1229放完兩集後,直至12才又播放兩集,此後直至15才繼續播放。

 

資料顯示,湖南人黃暉曾擔任多部主旋律劇集的編劇,其首部作品《恰同學少年》,同樣以毛澤東為題材。

 

 

學者:毛是大饑荒禍首 經濟官員須擔主責

2014.1.11

【明報專訊】中央黨史研究專家楊奎松前日在中文大學展示其對中國大饑荒時期(1959-1961年)的黨史研究成果時稱,時任國家主席的最高決策者毛澤東是大饑荒的「始作俑者」,其所推行的統供統銷及人民公社政策都直接導致饑荒;但當時積累多年的春荒問題、蘇聯逼債、官僚化乃至當時經濟工作最高負責官員陳雲、李先念和薄一波等人也有不可逃脫的責任。

 

大躍進3 3500萬人非正常死亡

 

楊奎松表示,農民出身的毛澤東在1953年後,因第一個五年計劃不順利、糧食供應緊張,所以毛改變其農業政策,開始執行接近於蘇聯式的「統購統銷」的糧食政策。據學者引述中共官方的統計數字,毛澤東主導的大躍進「三年困難時期」導致全國各地約3,500萬人口「非正常死亡」。

 

楊認為,當時鼓吹「大躍進」的中共副主席劉少奇及書記處書記鄧小平對饑荒僅負間接責任,當時負責全國經濟工作的國務院副總理、第一任財經委主任陳雲,及國務院副總理兼財政部長李先念、財經委副主任薄一波等制定「統購統銷」糧食政策的經濟工作最高負責人,則應承擔主要責任。

 

楊稱,該政策以中央角度出發,忽略基層情;同時促使毛加速農業集體化改造,「他相信公有化越高,共產主義程度越高,所以要推進農業合作化,提倡『人民公社』,讓農民交糧更要求增產翻倍,這直接導致大饑荒。」事實上,1957年反右運動之後,幾乎無人再敢逆毛意。他指出,包括負責執行政策的各省市、地、縣第一書記,乃至基層落實的公社書記及大隊幹部都有逃不掉的關係,中國官僚體制決定他們都向中央看,使得毛澤東當時對農村的了解失真。

 

指毛澤東初時不知大饑荒

 

對於各界最關注的大饑荒死亡人數,楊奎松回避指出,楊繼繩的《墓碑》就微觀展示當時的死亡情況,「但計較數字並無意義,無論是死了1000萬還是3000萬,只要是死了人就是犯罪。」他堅持指出,毛1959年對饑荒並不了解,直至1960年才知道,但不知道確切數字。

 

明報記者 果蕾

 

 

(林保華按“俄羅斯哦還繼續買先進戰機給中國嗎?)

 

中國軍機數量全球第二 超俄趕美

港蘋

 

世界航空專業雜誌《國際飛行》(Flight International)近日發佈年度世界空中力量發展報告,報告指在全球軍備緊縮情況下,中國仍然是空中力量發展最快的國家;中國擁有戰機數已超過俄國,爬居世界第二位,僅次於美國。

報告指,2013年美國擁有各式作戰飛機總數2,740架,約佔全球總量19%,第二位中國1,453架,第三俄羅斯為1,438架。排名第四至第十分別是印度、北韓、埃及、南韓、巴基斯坦、日本和台灣。中國戰機總數約為美國一半,但現代程度為美國四成左右,作戰效能能力僅為美國14%左右;中國戰機要達到與美軍相當水平,恐要2030年時間。

2013年中國空軍有200架殲10戰機、272架殲11和蘇27系列戰機,另外還擁72架殲轟7A戰機、388架殲796架殲8160架轟6115架強5;還有11架預警機,19架電子戰飛機。

《國際飛行》雜誌

 

 

美稱中方南海新漁業限制屬挑釁

2014.1.11

【明報專訊】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普薩基(Jennifer Psaki)昨日在記者會上針對中國在南海實施新的漁業限制表示,這一舉動是挑釁並可能造成危險的行為。她表示,中國宣稱擁有這片廣泛海域的主權,但並未提出任何說明或國際法上的根據。

 

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例行記者會上對美方有關言論表示不滿和反對。她說,中國在1986年制定的《漁業法》已有相似的規定,中國在南海的權益主張是一貫的。她說,美國應避免在南海問題上發出錯誤信號。

 

海南省去年11月通過新的漁業法辦法,自今年11號生效,規定外國漁船必須獲得許可才能進入海南省所轄海域作業。

 

(綜合報道)

 

 

(林保華按:談論中日關係也會中槍,那真是“茶館重地,莫談國是”了。還好,中國不是老外的大監獄,而是大茶館,哈哈。)

 

佛地魔惹禍? 英「衛報」網在中被封

大陸新聞組/北京9日電

January 09, 2014 06:00 AM | 755  | 0 0 評論 | 1 1 推薦 | 電郵給朋友 | 打印

英國「衛報」昨日發文稱,該報網站7日在中國遭到封鎖,原因不明。文章還「自白」解嘲表示,近期並未像「彭博社」一樣刊登「中國領導人視為危險」的文章,因此對「被封」感到一頭霧水。有評論人士指出,疑因該報轉發「佛地魔」文章而觸及當局「敏感點」。

 

BBC新聞網報導,直到當地時間8日下午為止,「衛報」的手機和iPad應用軟件都還沒有被封。

 

雖然許多中國各地的讀者反映他們無法登錄「衛報」網站,但在「衛報」有關網頁被封消息後面跟貼的一些讀者稱,封鎖時有時無。另外一些讀者說,他們可以短暫的登錄網站主頁,但無法打開其他網頁。

 

「衛報」稱,其網頁被封鎖的原因並不清楚,該報6日刊登一篇文章探討中國西北新疆地區的緊張,不過類似的文章該報以前也刊登過,並沒有引起什麼問題。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在昨天的例行記者會上回答有關提問時輕描淡寫的說「這個情況我第一次聽說。我不了解有關情況。你可以去詢問有關部門。」

 

旅美中國新媒體人北風認為,「衛報」應該是「躺著中槍」,可能的原因是不久前報導了中日駐英大使、日本公使先後在英國「每日電訊報」發表文章,相互指責對方國家為「佛地魔」。

 

廣州作家野渡向德國之聲表示,北風的分析應該有一定的道理。但封殺「衛報」,也應該不止基於一兩篇的報導,中國政府對外媒一直抱有戒心。

Read more: 世界新聞網-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 佛地魔惹禍 英 衛報 網在中被封

 

 

(林保華按:不不知道,一比嚇一跳。)

 

誰是佛地魔(余杰)

20140111    台蘋

去年12,中國駐英國大使劉曉明在英國《每日電訊報》發表文章,批評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參拜靖國神社:「如果把日本軍國主義比作佛地魔,靖國神社無疑就是其魂器之一,代表這個國家靈魂最黑暗一面。」

而日本駐英國大使林景一四天後也在《每日電訊報》發文警告說:「有兩條道路擺在中國面前。一個是尋求對話,恪守法律規則。另一個是扮演『佛地魔』的角色,釋放出軍備競賽和緊張局勢升級的惡魔。」

那麼,究竟誰是佛地魔呢?

日本確實有過醜陋的軍國主義的歷史;日本國民對那段歷史的反省,確實不如德國那麼深刻和徹底;而靖國神社,將甲級戰犯放入祭祀名錄,確實也不妥當。但是,世界上大部分國家都承認,戰後半個多世紀以來,日本已脫胎換骨成為一個循規蹈矩的民主國家,無論是當年與之兵戎相見的英美各國,還是受其荼毒的諸多亞洲國家,包括台灣,都將日本看作朋友而不是敵人。

 

反觀中共禍國殃民

反之,共產黨獨裁統治的中國,正取代冷戰時代蘇聯,成為世界和平首要威脅。誰將兩千枚導彈對準台灣?誰放言用核彈攻擊日本和美國?誰扶植殺人不眨眼的北韓金家王朝?誰製造霧霾毒化了全球空氣品質?

是哪一個國家,將坦克開進首都,屠殺手無寸鐵的學生和市民?是哪一個國家,讓怪手肆無忌憚地摧毀居民的房屋和身體?是哪一個國家,每年強迫數百萬計的婦女墮胎,將殺人當作「基本國策」?是哪一個國家,自己批量生產毒奶粉毒害本國的嬰孩?是哪一個國家,逼得流離失所的藏人前仆後繼地自焚而亡?是哪一個國家,執行死刑的數字佔全球九成以上,並將死囚的器官賣到全世界?

日本誠然不是天堂,中國卻是一個活地獄。中國將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關押在監獄裡,還非法軟禁其妻子劉霞,致使劉霞瀕臨精神崩潰的邊緣;而日本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大江健三郎,卻敢於拒絕領取天皇頒發的勛章,並走上街頭反對修建核電站。哪裡有自由?哪裡有人權?答案不言而喻。

我在少年時代也有過狂熱反日的情緒,但當我到過日本之後,立即為日本風土人情的美善所感動。日本國內並沒有軍國主義復甦的勢頭,反倒是中國國內的鷹派和憤青,宛如當年嗜血的義和團蠢蠢欲動。

所以,我的結論是:日本不是佛地魔,中國才是佛地魔。

 

中國旅美異議作家

 

 

社科院評全球空氣 中國排尾二

 

【明報專訊】中國社科院前天發佈首份《全球環境競爭力報告》,依照2012133個國家的環境競爭力排名,中國名列第87位,而三甲分別為瑞士、德國、挪威。中國的空氣質素在133個國家中,排名全球倒數第二。從反映空氣污染程度的3項關鍵指標看,細顆粒物(PM2.5)、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排放量,中國分別位列全球第四差、第二差及第三差。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韓俊感歎道:「現在中國老百姓對環境的要求跟發達國家已經接軌了,但是我們的發展理念在很多地方根本沒有轉變。」

 

21世紀經濟報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ngFengComm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