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商遇四面埋伏 全線大撤退

2015-06-24 04:33:10 經濟日報 記者林宸誼/專題報導

 

圖/經濟日報提供

分享
 

台商,曾經在大陸打造輝煌的經營王國。但世界經濟情勢丕變,大陸挑戰日增,台商上演大撤退或大遷移。本報製作系列,探討台商消失危機及絕地逢生的新路徑。

「今年招工反而好招,因為工廠都快沒了」前東莞台協會長張漢文苦笑著說,以前只要別人知道你的工廠在東莞,一定會豎起大拇指說,在東莞真了不起,賺不少錢,「現在知道你在東莞就會說,你還沒有死啊?」

來到台商製造業的大本營珠三角,梅雨季節讓路上逛街的行人變少了,工業區的冷清情況卻像一股寒流,來得又急又猛,超過2008年金融海嘯。

台企聯總會長郭山輝在台商端午節座談中說,中國大陸面臨維持GDP成長率的保七戰,加上當地罷工事件頻傳,勞動法規日趨嚴格,環保要求也提高,今年是台商在大陸發展最嚴峻的一年。

經濟部投審會統計,台商近年投資大陸的件數及金額逐年下滑,2011年投資件數575件,2014年只剩388件,2011年許可的投資金額131億美元,2014年只剩98億美元。

中華徵信所調查,從2013年起,台商從大陸撤資開始慢慢發酵,2013、2014年已持續兩年中大型企業登陸投資是零獲利或虧損占比達60%以上,加上小微企業,換言之,有近八成的台商實際是處於虧損狀態,虧損迫使台商消失。

2014年,大陸GDP(國內生產總值)增長降至7.4%。今年,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經濟發展的預期目標是增長7%左右,並進入一個「新常態」。

大陸今年5月出口金額衰退2.5%,且前五個月中,就有四個月出口金額是負成長。

張漢文指出,現在聽到台商工廠裡有1,000多人被視為是大廠,「以前東莞製造業興盛的時候,1,000多人的工廠只是個小廠。」

上千人的台商大廠大都面臨社保補繳問題而苦不堪言,今年3月在廣東中山的欣錩鞋業,就有近1萬名員工因不滿補繳住房公積金而罷工,裕元鞋廠在今年3月也因調整員工工作內容,而引發200多人的罷工事件。

工安及環保規定趨嚴也衝擊台商的經營,去年昆山發生台商中榮金屬爆炸案造成250人死傷,昆山發動工安大檢查,台商一度大量停工受檢,昆山並嚴格執行工安規定,讓台商積極加裝各種安全設備,台商說,添購一台有毒氣體過瀘器至少要人民幣500萬至1,000萬元,汙水處理器一台要人民幣500萬元,一般中小企業根本負擔不起,只有倒閉或遷廠。

大陸新「環境保護法」今年上路是讓台商消失的重要因素,新環保法提出對汙染者採按日連續處罰等機制。

以上海為例,上海環保局今年前五個月作出行政處罰案件881件,年增長45%;處罰金額人民幣5,015萬元,年增56%。

東莞台協會法律顧問、律師張旭中指出,「廣東省環境保護條例」將於7月1日上路,新的環保法在對違法企業增加按日連續處罰的措施,企業超標,環保部門可直接限產或停產,情形更嚴重者可以採取查封或扣押。

圖/經濟日報提供

分享
 

他指出,「廣東省環境保護條例」明定,企業如果造成重大或者特大環境事件,除了按照直接損失的30%處以罰款,還可以責令關閉。對造成重大環境事件的處人民幣100萬元罰款,對造成特大環境事件的處人民幣300萬元罰款,對主要負責人和負直接責任的人員,處上一年度從該單位取得的收入50%的罰款。

紅色供應鏈是台商的新危機,劉偉立是佛山煜豐機械經理,也是台商二代,公司主要生產拉鍊設備、模具等,主要為全球的製造類企業提供設備,他發現到客戶群發生變化,原本以歐美、台灣為主的外資客戶,近三年多了東南亞、中東及大陸客戶,就連大陸本土中小企業也在積極下單採購新設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ngFengComm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