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3 25《綠色參考》
(林保華主編;提供林保華等人的評論與綠媒以外的信息。)
全文刊於林保華部落格:http://lingfengcomment.pixnet.net/blog


綠參:國民黨出售圓山飯店之謎;連戰2000年選總統 花黨產120億;新買辦集團? 林中森籌組基金會;國民黨又急售黨產 中和烘爐地3萬坪喊價42億;張志軍:對九二共識堅持是善意;專訪吳介民:『北京代理權』如何轉移;力氣用在單車上;檢調:浩鼎解盲前50大交易未有翁女 但確出脫持股;李波返港:不再經營書店 稱短期仍須受查 籲港同業:不要再做了


國民黨出售圓山飯店之謎
2016-03-25 17:21
林保華[民報專欄]

資深政經評論家、中共黨史學者。
圓山飯店地形居高臨下,這是中國帝王喜歡的高高在上的風水,加上到山下只有一條大路,可謂「一夫當關,萬人莫敵」,中國來的高層代表團都住在那裡以策安全。(圖取自維基百科)

轉型正義,先不說別的,祗是遇到國民黨黨產,已經是千頭萬緒,難以下手。先不說有多少黨產需要「挖掘」,包括現有的,或已經非法轉手的,就是目前的情況,黨產、國產、私產已經攪在一堆,難以區分。就如連齊魯兵工廠是國產還是黨產都搞不清楚,但是如果一個政黨有自己的兵工廠,一旦下台,會不會發動武裝叛亂?

資本主義的必要特徵是以法規制度來確立和保護私人的財產,尤其是對資本財產的私人所有權。台灣號稱是自由經濟的國家,居然有這樣多產權不清的企業,而且企業的規模還不小。產權不清的國家,肯定便於貪官污吏上下其手,經濟也不會得到正常的發展。因此要轉型正義,應該先釐清這些產權不明的企業。國家的歸國家,黨的歸黨,至於私人企業如果來自黨產或國產,也應該歸還其主,再行處理。

國民黨的黨產歸零,其實就是套現,現在離民進黨政府上台不到兩個月,他們心急如焚的套現以便快快分贓散伙的心情完全可以理解。只是不分青紅皂白把黨產、國產混在一起急售,不但給人話柄,還可能觸法。時至今日還盜賣國家財產,而且是監守自盜,該當何罪?

現在最詭異的當然是圓山飯店。壹週刊說是某國民黨要員在文華東方酒店與美國賭場大亨密會,有意出售圓山飯店;而三立電視則指明是要賣給美國的美高梅集團。美高梅是全球第二大賭場與飯店業者,與中國外交部合作建造釣魚台美高梅酒店;也到澳門建造澳門美高梅,當然是北京特許;澳門是國際賭場,更是美高梅的本行。由美高梅收購圓山飯店,背後怎麼會沒有中資的影子?

2015年4月1日,我在《自由時報》專欄發表的〈馬英九的最後一哩路〉中就說:「以中國龐大的財力,以各種不同面目收購台灣企業,不但涉及國計民生的大企業,還包括中小企業。在高價收買下,許多企業主無法抵禦,從而操控台灣經濟與民生。圓山飯店將被優先收購,充當中國辦事處。」

我的預言似乎實現了。中國政府對圓山飯店的興趣,不但是因為它是台灣的國賓館,因此必然「自古以來是中國的一部分」,豈可不歸中國所有?何況當年的老闆娘是第一夫人宋美齡。而飯店造型雕刻都是中國特色,不是金龍就是鳳凰,更加符合帝王心態的中共領導人。

此外,圓山飯店地形居高臨下,這是中國帝王喜歡的高高在上的風水,加上到山下只有一條大路,可謂「一夫當關,萬人莫敵」,中國來的高層代表團都住在那裡以策安全。即使被民眾包圍,不但看不到人影,聲音也聽不到。因此必然是中國駐台辦事處(相當於現在的香港「中聯辦」)首選之地,因此會不擇手段、不計價格進行收購。至於後山的山道,會在收購後加以封死,甚至築起圍牆,以免後院失火。

圓山飯店的險要,還在於它有秘密通道,現在雖然號稱已經開放,真的是全部嗎?當年為領袖「逃難的秘密通道,只是逃難嗎?以圓山的地理位置,距離大直的衡山指揮所不遠,秘密通道應該可以達到那裡。圓山飯店一旦賣給中國,擅長打地道戰的共軍,都企圖從福建挖地道來台灣,豈會不利用圓山這個秘密地道到衡山指揮所?

圓山飯店現在也是產權不清。可是國民黨也為了要幾個臭錢,連國家象徵與戰略要地的圓山飯店也急於出售,不是賣國是什麼?不但沾污圓山飯店,也沾污台灣這個國家,不管叫做台灣國還是中華民國。這樣的國民黨,還有存在的價值嗎?即將執政的民進黨政府,又將採取什麼緊急手段阻止這些惡行?
------------


劉泰英:連戰2000年選總統 花黨產120億
自由時報
2016-03-25
劉懷疑 錢是否真正花下去?

〔記者施曉光/台北報導〕昔稱「國民黨大掌櫃」的前國民黨投資事業管理委員會主委劉泰英,最近接受「財訊」雙週刊專訪爆料,前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原本想查黨產,卻因某種原因而不敢查,「一定有壓力」,並透露前國民黨主席連戰二千年競選總統時,共花掉一百二十億元,但對錢究竟有沒有真正花下去,他抱持懷疑。

    前國民黨投管會主委劉泰英接受「財訊」專訪時爆料指稱,前國民黨主席連戰2000年競選總統時,共花掉120億元,究竟錢花到哪裡去,他也很懷疑。(資料照)
    前國民黨投管會主委劉泰英接受「財訊」專訪時爆料指稱,前國民黨主席連戰2000年競選總統時,共花掉120億元,究竟錢花到哪裡去,他也很懷疑。圖為連戰2000年大選時,向民眾拜票的場景。(資料照)

劉泰英昨日接受本報訪問時進一步指出,朱立倫擔任國民黨主席後,有一次拜會前主席李登輝時提出要求,希望邀請他一起幫忙清查黨產,後來李登輝告知他此事,他也欣然同意,但後來朱立倫未與他聯絡,也沒有下文,讓他覺得很沒禮貌,「這就是國民黨的德性!」
指朱想查黨產 疑被施壓沒查

劉泰英在「財訊」專訪中指出,連戰擔任黨主席時期的黨產處理情形,他不曉得馬英九有沒有查,「但朱立倫上台想要查,就不准查,這個故事我知道」,他也說,所謂「壓力」何來他不知情,而且已經對國民黨徹底失望。

國民黨發言人李明賢對此表示,朱立倫任內已經提過黨產報告,而且完成清理部分黨產,一切黨產資料公開透明,並定期向內政部申報。

根據「財訊」報導,劉泰英透露,連戰二千年競選時花了一百二十億元,還「虧」連戰說,「李前總統時(一九九六年)花不到二十億元,得票拿了五十四%,連戰花了一百二十多億元,拿二十三%。」

劉訪談中還說,「我懷疑錢有沒有真正花下去啊?連戰到最後還要追加四十億元,花到哪裡去?」
連辦:競選開銷 都有憑有據

連戰辦公室主任丁遠超回應說,當年連戰競選總部一切開銷都要上報,數字有憑有據,究竟連戰花了多少競選經費,「不是誰說了就算」,「不要又牽扯個人,沒有必要。」

李明賢則說,國民黨歷次選舉經費都有依法申報,絕非外傳「天文數字」。

對於國民黨黨產報告中把黨產縮水原因,歸咎二千年前(即劉泰英任內)對經營不善的企業進行紓困,劉泰英不滿反嗆說,他擔任投管會主委七年,幫國民黨賺了七百億元,「幫它賺錢七百億都不說,虧了就賴在別人身上!」

國民黨文傳會主委林奕華回應說,黨產報告是如實羅列,內容完全陳述事實,未將原因歸咎於任何人。

林奕華指出,黨產淨值在民國八十九年三月至九十四年八月間從新台幣八百零八億元下降為三百一十一億元,減少四百九十七億元,主要是認列七家控股公司的投資損失四百二十七億元及支應當時黨務經費所致。
--------------


新買辦集團? 林中森籌組基金會
自由時報
2016-03-25
宣稱已獲中國認可 520後將持續發揮「功能」

〔記者鄒景雯/台北報導〕海基會董事長林中森,必須配合政府改組,即將在五二○卸任,但消息管道透露,林中森近期正積極籌設基金會,目前名稱暫定為中華民族發展基金會,林自任董事長,這個基金會甚至告訴董事們,他們已獲海協會會長張德銘以及中國方面的認可,卸任後將持續發揮「功能」。

    海基會董事長林中森(資料照,記者簡榮豐攝)

消息同時指出,這個基金會目前已找到卅多位企業界、卸任政界人士擔任董事,是否正在建構一個新的買辦集團,和未來的新政府對作?周邊的人都很憂心,認為社會應該加以關注。
赴中畢旅 燒掉6成出訪預算

除了安排退路外,據透露,林中森不顧五月就要卸任,竟然四月還要到中國去參訪,這趟花費佔全年度海基會出國旅費的六十%,初估要一百五十萬元。由於數額龐大,甚至動手腳將所需要的預算,透過挪用海基會各處室服務民眾的錢來支應。此一行事作為令所有知情者側目。

海基會內部沒好氣地指出,林中森四月的這趟旅行,宣稱是鞏固兩岸交流成果,真是笑死人也笑死鬼,因為全程規劃要在清明假期過後,長達十天的行程,要參訪中國七個省,簡直是觀光團的操作,足見其花錢花得毫無目的。

知情人士還說,對於林中森這趟畢業旅行,中國的接待單位海協會與國台辦為了要如何安排傷透腦筋,也傾向不要他去,並且以拒絕安排前往北京做為暗示,但是林中森堅持非去不可,同時也對外放話說:陳德銘很歡迎。

海基會內部不滿人士強調,海基會受陸委會節制,連出國計畫循例都要報陸委會同意,現在此一出訪公文已到了陸委會,不知道陸委會敢不敢踩煞車。

林中森在二○一二年出任海基會董事長後,每逢選舉期間,就到中國去拜訪台商幫國民黨動員催票,完全違背中立角色。據指出,他還把海基會當作旅行社,這些年已經跑遍中國各省,到處旅遊,不管當地到底有沒有台商與海基會業務。
----------


國民黨又急售黨產 中和烘爐地3萬坪喊價42億
自由時報
2016-03-25
中投:早年依法價購 非國家財產或不當黨產

〔記者施曉光、翁聿煌/綜合報導〕最新一期「今周刊」報導國民黨最近又悄悄在報紙刊登不動產標售廣告,要急售新北市中和區烘爐地段一百一十三筆土地及七筆建物,面積達三萬坪,底價四十二.六四四億元。中投公司昨天澄清指出,這次處分採取公開標售,也與過去公開標售做法一致,並無所謂夾雜在報紙分類廣告、標售過程相當低調等情形。

    國民黨急售的新北市中和區烘爐地段一百一十三筆土地及七筆建物,面積達三萬坪,底價四十二.六四四億元,土地目前做為停車場使用。(記者翁聿煌攝)

中投公司強調,本案土地為該公司旗下企業早年依法、依規定價購取得,並非報導中所指稱的「國家財產」或「不當黨產」。
周刊報導 趕在520前入帳

根據「今周刊」報導指出,國民黨三月十四日登報標售大面積土地,地點坐落在新北市中和區興南路二段與忠孝街口,曾經是國民黨剛來台時期的兵工廠,現在主要被當成停車場使用。標售底價高達四十二.六四四億元,堪稱國民黨近半年標售黨產金額最高、面積最大的標的,預計四月七日截標,如果含過戶時間,正好可以趕在五二○前入帳。

報導指稱,這宗標售案公告夾雜在報紙分類廣告中,只有郵票大小,且簡單註明「不動產標售」、地號,想了解詳細資料必須購買一份五千元的標單,而且必須電話洽詢,標售過程相當低調。而賣家窗口就是黨營事業中投公司不動產管理部,該宗標售案所有權人登記在齊魯企業的轉投資公司齊揚開發之下,而齊魯企業現任董事長就是中投公司董事長陳樹。

中投公司則表示,該公司任何資產的處分,都依規定經董事會議決,以公平、公正、公開,依循一般商業模式處理,開標過程都有律師見證,處分結果依地政三法辦理實價登錄,公司年度財務報告也經會計師查核簽證,可接受外界後續任何合法檢驗。

聲明中並指出,中投已由國民黨交付信託經營,受託人本於善良管理人積極管理及處分相關資產,為職責所在。這次處分土地是依原定計畫,希望藉由出售閒置或低度利用的資產,提高資產使用的社會價值,並減低公司現有龐大負債,改善財務結構以及償債能力,讓公司維持正常營運。
烘爐地空地 曾是兵工廠

世居當地的前鄉民代表呂芳宗說,早年這一帶多為沼澤荒地,日治時期曾設置廠房,老一輩稱為「南勢角株式會社」,國民黨撤退來台後,在當地興建兵工廠,製造炸藥及雷管,他小時候還曾發生爆炸,造成死傷;隨著南勢角地區人口增加,兵工廠也遷至別處。

閒置的土地曾於民國八十三、四年租給民間企業經營雙和保齡球館,擁有八十個球道,規模在全台數一數二,後來保齡球熱潮消退,業者收掉球館,但兩座拱型的球館外觀,在停車場中仍十分醒目。

呂芳宗說,十年前就傳出整塊地要賣,當時價位約十九億元,現在聽說已漲到四十億元,但如果無法變成建地、繼續當停車場,恐怕其他人接手意願不高,十幾年來,地方一直希望能將其整建為公共綠地休閒空間及地下停車場,改善當地居住品質。
------------


林保華按:
黃鼠狼給雞拜年也是善意。草泥馬一中。

回應蔡英文 張志軍:對九二共識堅持是善意
自由時報

中國國台辦主任張志軍(左)24日出席博鰲亞洲論壇2016年年會開幕典禮前,接受媒體訪問。他表示兩岸有無善意的試金石是對九二共識的態度;而對九二共識的堅持,「既是我們的原則,也是我們的善意」。(中央社記者吳翊寧攝)
2016-03-24  16:22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博鰲亞洲論壇今天(24日)揭幕,中國國台辦主任張志軍在會前接受媒體訪問。對於總統當選人蔡英文希望中國大陸方面再「展現一些善意」,張志軍表示對九二共識的堅持是他們的善意,而兩岸關係的性質要講清楚,兩岸未來才能看得清楚。張志軍也指出,現在球在對方身上。

蔡英文日前接受媒體專訪,曾表示期待中國大陸可以運用520就職前的緩衝期間,「展現一些善意」。綜合媒體報導,張志軍今天上午出席博鰲亞洲論壇時表示,大陸對台灣的政策方針是明確、一貫的,並不會因選舉結果而發生改變。張志軍也說,對九二共識的態度、如何認定兩岸關係性質,就是「善意」的試金石。

張志軍表示,大陸的善意已經很清楚了,「對九二共識的堅持,對和平發展道路的堅持,對繼續要推進兩岸各個領域的交流合作的態度,是我們的善意。」張志軍強調,對九二共識的堅持是大陸的原則,也是善意。

張志軍指出,大陸希望聽到「對兩岸關係的性質是什麼」的答案,只要把這個問題講清楚,兩岸關係的未來才能看得清楚。張志鈞也說,兩岸關係目前處於重要的時間點上,而現在這個球是在對方身上。
--------------


「密切關注『北京代理權』如何轉移」──專訪吳介民(上)

以前「連戰模式」是單一代理權。未來,北京對代理人的培育,可能更加幽微細緻,從大剌剌,轉為躡手躡腳的操作。
2016-03-23 特約撰稿人 龔克 發自台北 分享文章

端傳媒編者按:

從2014年「九合一」選舉到2016年總統大選,台灣社會對於創新的、更切中台灣價值的兩岸關係論述的需求愈來愈迫切。

在過去8年期間,台灣中研院副研究員吳介民是台灣在兩岸關係和中國觀察領域中受到高度關注的一位評論者。他從田野調查出發,發展出「中國因素」、「跨海峽政商集團」、「中國代理人」、「在地協力者」、「第三種中國想像」等等概念。

和傳統獨派的不同在於,吳介民期待台灣社會分辨「中共」與「中國」、中國與中國人、政權與社會、統治菁英與庶民大眾之間的差異。能夠理解中國林林總總的正負形象,不要被表面的「成就」迷惑,更不要為中共政權的惡行辯解,而仍舊願意與中國社會對話,在「中國機會論」與「中國威脅論」之間打開一條台灣生存之道。

吳介民的論述一開始只有反對馬英九政府的群體注意。但直到今天,連國民黨和北京涉台圈子都不再迴避這樣的批評;恐怕更間接引發了北京高層日前對台辦系統的一波整頓。吳介民的思考、論述的開創性,由此可見一斑。
台灣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吳介民。攝:徐竪全/端傳媒

Q:在兩岸關係尤其是「九二共識」問題上,蔡英文在大選前的政策宣示及辯論中基本持規避立場,而在民進黨大獲全勝之後,以及面對「公民力量」等傾向深綠派別的崛起,蔡英文是否可能會邁出更加大膽的步伐?

A:從大選前一年到投票日為止,民進黨的策略是很清楚的:不要讓所謂「九二共識」變成一個選舉議題,因為2012年民進黨在這個問題上吃了很大的虧,當時國民黨大力宣傳,而且投票前十幾個財團出面力挺「九二共識」,影響了一部分所謂「經濟選民」。民進黨從中得到的教訓是:不能再讓國民黨掌握這個「議題所有權」(issue ownership),讓選民認為國民黨才能更好地處理兩岸關係。

民進黨這個策略應該說是相當成功的。當然我們可以觀察到,競選期間國民黨還是在力推「九二共識」,馬習會上雙方的交集也是「九二共識」,但是這些舉動並沒有變成民進黨在選舉中的負擔,沒有對他們造成壓力。

這些舉動為什麼沒有造成壓力?原因至少來自兩個方面:第一,選民對於目前「國共合作」的模式已經高度失望,甚至徹底唾棄,民意並不站在國民黨這一邊。第二,美國這次並不逼迫民進黨接受「九二共識」立場,它也保持中立態度。這兩個因素結合起來,使得無論國民黨還是北京方面,即便通過馬習會想要強推「九二共識」,也是無法奏效的。

至於未來走向,老實說目前還言之過早。因為選後到目前為止,兩岸之間還沒有實質性的互動,真正第一次的互動,我想應該是看蔡英文5月20日就職演說內容。至於台灣新政府未來是親近還是背離「九二共識」,還有待觀察。

    台灣的公民力量已經成為兩岸關係的一個決定因素,沒有這些年的公民運動,民進黨很難如此快速而華麗地重返執政。但水能載舟,也能覆舟,尤其是壓倒性天然獨的年輕世代世界觀不容忽視。

    吳介民

此外,這個問題還和北京的態度有關。北京的立場也不止是強硬地固守「九二共識」,台灣大選投票前,我們看到已經有一些中國學者和媒體開始放風,說重要的是維繫兩岸關係,而不是「九二共識」。

選後到中國兩會期間,北京大力宣傳「九二共識」,台灣這邊《中國時報》、《聯合報》等媒體也大肆報導,一些政學界的在地協力者,也跟着北京唱和台灣一定要接受「九二共識」(這是另一個值得探究的研究課題了,這個群體,他們有多少政商利益、意識形態利益在裏頭)。這些宣傳攻勢,都帶給即將上任的蔡政府一定壓力。壓力也正在通過民進黨內想要爭取「北京代理權」的人傳遞到民進黨高層。因此,從現在到520蔡英文就職,是測試蔡英文抗壓能力的第一個關鍵期。
2016年1月16日,台北,蔡英文當選台灣總統。攝:Billy H.C. Kwok/端傳媒

蔡英文究竟會在鞏固台灣「國家條件」(stateness)上穩步前進,還是對北京妥協,貼近「九二共識」?台美中互動、民共互動、台灣國內政局,都是關鍵影響因素,但是不要忘了,台灣的公民力量已經成為兩岸關係的一個決定因素,沒有這些年的公民運動,民進黨很難如此快速而華麗地重返執政。但水能載舟,也能覆舟,尤其是壓倒性天然獨的年輕世代世界觀不容忽視。

但所謂天然獨這個群體,他們在政治上仍未經過考驗(untested),打個比方,他們是「自在世代」(generation in itself,指被動參與的角色),而尚未成為「自為世代」(generation for itself,指主動積極的角色)。

Q:蔡英文在兩岸關係上的基本策略是「維持現狀」,但是從選舉結束到新政府正式就職這段期間,蔡不可能無所作為。她是否會試圖改變過去8年馬政府執政造成的既定現狀?另外,您所稱的「跨海峽政商聯盟」的版圖勢力,是否會隨新政府上台而遭到削弱?

A:到底什麼叫做「維持現狀」?這正是未來可以觀察的地方。過去8年間馬政府和北京的合作模式,其實不是「維持現狀」,而是「現狀流失」。

我不知道蔡英文和民進黨究竟會怎麼想,但我從一個台灣公民的角度,認為所謂「維持現狀」應該是維持台灣事實上作為自主獨立國家的身份。如果我們來看民意調查,絕大部分台灣人傾向的「維持現狀」,還是以中華民國作為底線和交集,也就是一個事實的獨立狀態。至於在未來的兩岸交流當中會如何討論這個問題,是非常值得密切觀察的。

    總的來說,北京面臨必須調整政策的時刻了。此外,北京對代理人的培育,也可能更加幽微細緻,從大剌剌,轉為躡手躡腳的操作。

    吳介民

說到「跨海峽政商聯盟」,就是北京將某種「代理權」授予台灣的一些政商人物,使之成為「代理人」,我把他們稱為「在地協力者」。在過去,最重要的代理人就是國民黨前主席連戰及其身邊的政商圈子,可是在2014年九合一選舉中國民黨遭遇重大挫敗,尤其連戰之子連勝文在台北競選市長輸得那麼慘,連戰的政治地位一落千丈,他作為北京代理人的利用價值也已經降低。

我覺得北京方面還是會持續用「跨海峽政商聯盟」的邏輯來推動「以商逼政」的經濟統戰策略,可是它要怎樣具體推動,目前還不清晰。借用社會運動中的行動劇碼的概念,北京涉台系統多而龐大,太多人靠這個系統吃飯,它有歷史積累而成的行為慣性,存在社會科學所謂路徑依賴的現象,它很難在短時間之內改變戲碼。

以前的「連戰模式」是種單一的代理權,對北京來說,這種模式的好處是有效率,容易指揮控制,但是具有高度的政治風險,一旦代理人的政治地位衰落,這根線就算斷了,比如現在的局面。

另外一個改弦更張的辦法就是分散代理權,尋找多個代理人,但這種模式的問題是「交易成本」(transaction costs)很高,你同時要應付、管控這麼多代理人,他們彼此之間又會有競爭、競租,怎樣才能擺平這些不同的利益,也是北京方面很大的挑戰。總的來說,北京面臨必須調整政策的時刻了。此外,北京對代理人的培育,也可能更加幽微細緻,從大剌剌,轉為躡手躡腳的操作。

Q:此前已經有觀察人士指出,雖然藍綠兩大陣營在對待中國大陸的態度問題上分殊明顯,但實際上有不少綠營人士同樣在大陸有經濟利益考量。如果大陸的「單一代理」模式難以為繼,他們是否可能成為「分散代理」的潛在對象?

A:若我們考慮從「國共合作」演變成「民共交流」所需要的鋪陳過程、以及背景條件,我認為這種局面在可預見的未來,不會出現得那麼快。

    以蔡英文為首的民進黨新政府的主流想法是要捍衛「中華民國」的主權……中共要在台灣尋找新的代理人,能夠在多大程度上,短期間內滲透到民進黨內去找到「大咖」,仍是難題。

    吳介民

當然,民進黨內也不乏這類「機會主義者」,汲汲營營在經營與北京的關係,也在爭取代理權。但畢竟,民進黨對於台灣前途、國族認同的看法和國民黨差異太大,它還有一個訴求主權獨立的黨綱,也就是通稱的《台獨黨綱》,作為它的終極價值。

現在以蔡英文為首的民進黨新政府的主流想法是要捍衛「中華民國」的主權,在這個基礎上維持聲稱的「現狀」。因此中共要在台灣尋找新的代理人,能夠在多大程度上,短期間內滲透到民進黨內去找到「大咖」(台語,意指黨內要角),仍是難題。

Q: 台灣大選塵埃落定, 上一次民進黨輸掉選戰的時候,曾經有人悲觀預言說該黨20年內無法執政,但8年後就捲土重來,而這次又有人預言,國民黨20年內無法執政,甚至將一步步走下歷史舞台。您覺得未來4年或8年內,國民黨有重整旗鼓、再和民進黨一戰的希望嗎?

A:不能完全排除,但是我覺得希望渺茫。首先從人才儲備來看,民進黨有老一輩的各大天王,中生代以蔡英文為代表(考慮到她的年齡或許應該算「中老生代」),接下來從四、五十歲到二、三十歲,每一個梯隊的人才儲備都相當完善。從這個角度來反觀國民黨,則是嚴重人才匱乏。

    如果國民黨黨產隨着轉型正義的實現過程而消失,國民黨的生存基礎在哪裏,是非常值得懷疑的。

    吳介民

其次,國民黨在行政權、立法權和地方層級全面潰敗,這導致它很難掌握政治資源。而沒有政治資源,就沒辦法培育人才。國民黨過去更多依靠的是政商利益交換,一旦失去政權,就沒辦法繼續進行這種利益交換。所以它未來的生存空間會越來越侷促。

再加上台灣民眾對國民黨的黨產問題非常厭惡,新政府上台後一定會着手處理黨產問題;事實上最近剛上任的立法委員已經在處理了。如果國民黨黨產隨着轉型正義的實現過程而消失,國民黨的生存基礎在哪裏,是非常值得懷疑的。

Q:通常我們說學者應當保持中立,但台灣的社會學學者通常關注社會正義、民間抗議和社會運動等議題,因此天然和民進黨距離較近、而和國民黨距離較遠,這次民進黨不僅贏得總統選舉,而且在立法院單獨過半,形成一黨獨大的態勢。您作為社會學者,是樂見其成還是持保留態度?

A:學者保持中立,是一種理想、或是一種號召(如同韋伯所疾呼,但不要忘記韋伯更關懷終極價值)。可是全世界的學者,處在現代政治生活中,沒有幾個能保持狹隘意義下的中立,因為每個學者同時也是公民,除非他是一部冷漠的學術機器,他一定會有他的價值觀和政治立場、政治判斷。
台灣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吳介民。攝:徐竪全/端傳媒

學術中立,對一個真誠的學者而言,是對你的講述對象(學生、讀者)說清楚你的價值關懷,然後從客觀的研究資料去論證你的命題,去趨近你的終極價值。從這個標準,我們生活世界中,倒是有為數不少的「偽中立學者」,實際上在護衛保守價值、既得利益。記得台灣學者郭力昕多年前曾經寫了一篇精闢的評論,批判台灣的偽知識份子現象,值得找來一讀。

因此,重點是,學者作為一個人、一個公民,是他的價值關懷、他的一致性;而不是追問狹隘意義下的中立姿態或「偽中立」。

    在我看來,未來關注重點是,民進黨是否可能展開它許諾給人民的改革,這是最重要的判斷點。

    吳介民

這次民進黨的確獲得完全執政的機會,但我覺得不能太早說它「一黨獨大」,因為這個概念是用來形容以前國民黨在威權時代的壟斷性控制。現在民進黨控制了行政和立法機構,但它是通過民主選舉獲得這個權力,以前蔣家王朝對權力的壟斷哪有民主正當性,說它「一黨獨大」還算客氣,其實是用來掩飾「世襲獨裁」的委婉語。

由同一個政黨獲得行政權和立法權,在民主國家並不是什麼例外狀態,而是常態。所以在我看來,未來關注重點是,民進黨是否可能展開它許諾給人民的改革,這是最重要的判斷點。


面對中國,「既要防衛,又要進取」──專訪吳介民(下)

在台灣,單一中國認同萎縮到微不足道的地步。接下來的問題毋寧是:如何在此一現狀基礎上來和中國大陸產生良性互動?
2016-03-24 特約撰稿人 龔克 發自台北 分享文章
台灣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吳介民。攝:徐翌全/端傳媒

Q:您此前曾經撰文指出,台海兩岸20年來一個最大的弔詭局面是:兩岸的經貿依存度和台灣人的本土認同逆向而行、卻同步上升。這次大選的結果和深層的台灣認同之間是什麼關係?是否會反過來刺激台灣認同的進一步高漲?

A:應當說,過去8年來台灣人認同又上了一個新的台階,而這是國共兩黨一起合作催生的結果。回頭看2008年的台灣人認同,還沒有今天這麼高,而馬英九政府急切地想和中國大陸簽訂協議、拉近關係,反而將一般台灣人的民心更加推離中國。這是值得北京政府反思的一點。所以說,今天的選舉結果和過去8年間台灣人國族認同的高漲當然有關。

    從這20年來的社會分析來看,純粹就台灣認同本身而言,比例已經攀升到不可回歸點了。

    吳介民

但是說到選舉結果會不會對這種台灣人認同起到推波助瀾的效果,應該說,這種認同趨勢已經是不可逆轉的了。從這20年來的社會分析來看,純粹就台灣認同本身而言,比例已經攀升到不可回歸點了,單一中國認同則萎縮到微不足道的地步。接下來的問題毋寧是說,如何在這樣一個現狀基礎上來和中國大陸產生良性互動?這不但是未來台灣領導人最核心的挑戰,也是中國領導人的難題。

Q:同樣引人矚目的一個事實是,在台灣人國族認同以一種不可逆的方式逐漸成型的同時,中國大陸得益於經濟騰飛以及奧運會等重大國際活動,同樣催生出高漲的民族主義情緒。這兩種民族主義有沒有可能在未來發生正面碰撞?

A: 一般民眾的政治認同,其實要分不同的政治情境來看,舉個例子來說,過去台灣在威權體制下,認同自己是中國人的,大概要占到八、九成以上,認同自己是台灣人的只占一點點。一直到1990年代初期,民主化進程即將啟動時(1986年之後到1992年,是政治自由化的年代),還有兩成五的人自認是中國人,將近五成具有「中國人等同台灣人」這種雙重認同,合起來超過七成。可是一旦民主化進程啟動,中國認同就快速降低,代之而起的就是台灣認同。

這段歷史告訴我們的就是:一旦威權政府放鬆言論控制、思想控制、意識形態的規訓,以往被壓抑的思想與認同就有機會浮出檯面,因此民意就可能產生很大的轉變。因此我覺得對岸很多中國民眾有這麼強烈的民族情緒,其實也和當下這個威權政府的操弄有關。一旦它放鬆操作——雖然我們對於它何時會鬆手並不確定——可能就會緩和這種官方鼓動的民族主義。

所以我們要辨別目前這個階段,海峽兩岸兩種不同的民族主義:台灣的民族主義不是由官方鼓吹的,而是由下而上催生,是在抵抗殖民與威權統治過程中鍛鍊出來的。馬政府過去8年要大家做中國人,結果剛好相反,導致更多人想要做台灣人。為什麼?一方面,是「接近而產生距離感」的社會機制在作用,人們因為接觸中國大陸而發覺到巨大的社會差異。另方面,因為台灣基本上已經是個民主社會,它的意見表達和言論自由很難被一手扼殺。認同也是一種自由權利。

馬政府把「中國因素」當中的負面影響引入台灣,並且要台灣人重新認同做中國人,反而引起反彈。在思想與認同自由這一點上,台灣和大陸很不一樣,大陸還是一個控制嚴密的體制,比如「公民社會」不能講,缺少言論和出版自由,審查隨處可見,政治表達受到壓抑。所以我覺得不能用眼下的情況來衡量大陸的民族情緒,它更接近威權國家導引的「官方民族主義」,是一種國家操作出來的民粹。這和台灣自下而上誕生的民族情感是截然不同的。

但是也有一種理論觀點認為,威權政體的民主化並不一定能為民族自治或者分離問題解套,相反,在大一統觀念根深蒂固的國家裏,號召捍衛統一(甚至必要時不惜動用武力)的領導人可能會更加受到民眾擁護和支持,在遭遇內部危機時更是如此。此外,大陸內部很多認同自由、民主價值的知識分子,在涉及到台灣、新疆、西藏等問題時,也會表現出鮮明的民族主義情緒。因此,不少人的確擔心一旦中國遭逢重大危機,北京很可能拿台灣出氣。這也是為什麼,台灣在鞏固深化既存的國家條件時,必須步步為營,不能躁動冒進。

    我想向中國知識界表達的是:要避免從菁英主義的角度,來理解台灣超過半個世紀所累計起來的民族國家情感,它的根源是來自底層、來自本土社會的的文化認同需求。

    吳介民

但專制統治者操作民族情緒也可能反噬自己。的確在很多威權國家,當政府內政乏力的時候就選擇對外擴張。其中最有名的例子就是1982年阿根廷軍政府無法掌控內部局勢,轉而入侵福克蘭群島(中國大陸稱馬爾維納斯群島),結果遭遇挫敗導致下台。

如果未來中國大陸利用民族主義、操弄民粹情緒、對台灣(當然也不排除針對越南或釣魚島)發起軍事行動,這種操作風險極高,因為一方面會讓中國已經進行30多年的市場經濟導向的改革立刻面臨巨大危機;另一方面打仗必須要贏,一旦失敗的話,後果完全不堪設想。而從一個長遠的角度來觀察中共的行為模式可以發現,它基本上是一個相當具有工具理性、很現實主義的政權,所以我認為中共會斟酌其中利害。當然也不能完全排除它冒險的可能性。

至於說大陸內部的自由主義知識分子,很多人在台灣議題上表現出堅決的民族主義姿態,可以理解。我個人觀察是,中國大陸的主流知識氛圍,雖然有左右之分,對未來發展道路有不同見解,但政治、經濟、文化精英還是活在「富國強兵」的世界觀當中。什麼是「富國強兵」?簡單說就是中國曾經被帝國主義侵略,現在要重新站起來——帝國回返、天朝復歸的政治意識成為潛台詞。這樣的集體意識,成為葛蘭西(Gramsci)意義下的文化霸權,亦即不證自明的「常識」了。當他們從這個出發點來對應台灣情事,自然就會順着這樣的民族情緒思考問題。

我想向中國知識界表達的是:要避免從菁英主義的角度,來理解台灣超過半個世紀所累計起來的民族國家情感,它的根源是來自底層、來自本土社會的的文化認同需求。反觀中國,富國強兵仍然帶有強烈的政權操作的痕跡,而龐大的知識圈也在這樣的國家意識形態中獲益,包括物質利益。

Q:您在2012年之前的一系列文章中提到,台灣知識界應當建構出一種超越藍綠的「第三種中國想像」,和大陸民間的進步力量交流,通過台灣的示範意義推動大陸的民主化轉型。3年多之後,尤其是在習近平執政的3年後,這種「第三種中國想像」有多大的可能性?有沒有需要修正的地方?

A:首先,我想重申一點,「通過台灣的示範意義推動大陸的民主化轉型」,不是我主張的劇本,我想可能在語意傳達上細微的差異沒有出來,我的原意更接近:「通過台灣與中國公民社會的交流,來交換兩邊對抗帝國、爭取民主化的歷史經驗,而民主化不論在中國、或在台灣,都會受益於這種跨海峽公共領域的互動。」

需要修正或檢討的,是在我原來的設想當中,中國還擁有一個活躍的民間社會,或者一個正在興起中的公共領域,所以我們應當促成台灣、香港以及中國大陸三地進步性力量的交流和對話,分享共同價值觀和各自爭取民主的歷史經驗。但2012年以來的變化是,習近平政府對社會的控制越來越厲害,逮捕、整肅、清算的力度更大,導致公共領域和公民社會受到打壓、進而萎縮,這是不能否認的事實。因此原有的總體思維需要做調整,才能適應新的局面。

    台灣在擁抱世界的同時,也不應排斥和中國的溝通。這是態度問題。

    吳介民

兩岸分治66年來,兩岸領導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台灣總統馬英九進行歷史性會面前向記者揮手。攝:盧翊銘/端傳媒

從一個「釜底抽薪」的角度來看,如果台灣放棄和中國大陸的進步力量作交流,台灣的多元聲音就無法與對岸人民溝通,至少在知識界和文化界,如果這個管道徹底斷掉的話,是非常可惜的。因為對大陸來說,目前很多關於台灣的資訊要通過中國官方的篩選和審查,因此對台灣的認識是非常片面的。兩岸三地之間也常有誤解出現。

舉個例子來說,香港《信報》的著名評論家林行止,最近也張冠李戴,把台灣中研院研究員蔡英文和同名的民進黨主席相混淆。連香港數一數二的評論家都會搞錯,可以想見在大陸這樣資訊受到嚴厲管控的環境中又會出現多少對台灣的誤會。所以我覺得還是需要不遺餘力地和大陸進行溝通,展現「不封閉」的態度本身是非常重要的。

站在一個根本立場來看,不管將來台灣和中國大陸建立一種什麼樣的關係,無論是「統」是「獨」,兩個國家也好,兩個社會也好,畢竟距離這麼近,只隔着窄窄的海峽,必然有所互動。當然,我這麼說並不意味說台灣不需要面向世界,但是台灣在擁抱世界的同時,也不應排斥和中國的溝通。這是態度問題。

Q:但是台灣和大陸之間的知識溝通存在很多客觀上的障礙,比如網絡防火牆,比如大陸海關對港台印刷品的嚴密管控。從您作為台灣知識分子的角度出發,要實現這種溝通,有什麼克服或者突破的辦法?

A:這個問題讓所謂「台灣知識分子」來回答,實在是不堪承受之重(笑)。這不是一兩個人甚或台灣的知識群體可以解決的。目前,溝通的一大障礙在北京。

即便如此,包括我在內的一群朋友在2013年,在「台灣守護民主平台」發表《自由人宣言》,其中一個目的就是促成台灣和中國大陸知識界在公共領域中的溝通,作為兩岸互相瞭解與和解共存的一個基礎。

    包括我在內的一群朋友在2013年,在「台灣守護民主平台」發表《自由人宣言》……我們希望台灣和中國大陸在圍繞經濟事務進行談判的時候,能夠把環保、勞工、言論出版自由等人權議題都包括進去。

    吳介民

這份宣言當時對內的批評對象是馬英九政府,我們希望台灣和中國大陸在圍繞經濟事務進行談判的時候,能夠把環保、勞工、言論出版自由等人權議題都包括進去。可是馬政府不願意。將來蔡英文政府是否會把這些議題提上檯面,還有待觀察,但我們從台灣的公民社會角度出發,是應該朝這個方向推動。如果兩岸在政府層級談判中能夠把這些問題提到議事日程上來,這本身就是很重要的突破。

Q:您所期冀的「第三種中國想像」,某種意義上說就是超越藍綠的「第三條道路」,但通常來說「第三條道路」都是備受擠壓的,放在台灣語境來說,可能同時既遭受來自北京方面的戒備和敵視,也遭受台灣本土力量、尤其是年輕世代的漠視,他們可能更傾向於「小確幸」,不認為自己在中國大陸的民主化進程中,應當扮演某種角色或者承擔某種責任?

A:首先要說明的是,所謂「超越藍綠」的第三條路線,不是藍綠各打五十大板的作法。我們要認清楚台灣政治史的格局:沒有外來政權,哪有藍;沒有藍,哪有綠?綠乃是對藍所代表的外來性、殖民性的反抗。直到今天,台灣仍有人自稱是「高級外省人」,並引以為傲,可見殖民者心態的傲慢如何阻礙歷史進步、如何妨礙挖掘歷史真實並達成社會寬恕與和解;這種「高級外省人」的說法,也激發更強的台灣本土情感。

「第三種中國想像」是一種開放性的胸懷,也是態度。我們努力理解中國社會,超越中共政權的歷史限制,和中國大陸的進步力量交流,彼此瞭解對方的想法,這並不是說台灣先天地對中國的民主化負有某種「責任」。這樣說太沉重,也不精準。

這並不是「責任」問題,毋寧說是普世價值的實現。如果我們信仰民主價值,就應該在處理對內對外所有問題上予以實踐,這才是真正的民主價值。如果這種所謂「民主」只能對內說,而對外不敢說,就像馬英九對內說「九二共識,一中各表」,但真正面對中國領導人的時候就說不出「一中各表」,這不啻於自己拆解自己的神話與謊言,從而不攻自破。

同樣,今天當我們談論民主和人權,如果不能在和外界溝通時堅持這項價值,它又有什麼意義?一百年前社會主義陣營爭論過所謂「一國社會主義」,托派認為不可能。台灣處在今天的世界局勢中,有可能自己搞好民主就沒事了嗎?

同樣的,民主國家各掃門前雪的結果,會造成什麼樣的後果?當然,台灣作為一個中小型國家,外有中國的主權宣稱的壓力,新生的民主亟需防衛,但如何防衛?除了消極防衛,以開放態度擴展心目中真正信仰的民主價值,其實是最好的防衛,這也是我們目前面臨的一個很大挑戰:既要防衛,又要進取,兩者不可偏廢,但要如何兼得?

    我們提倡兩岸公民社會之間從事交流的人,有責任說服我們的公民,這麼做(指關注中國人權、民主)是符合普世價值的實踐,而且長遠來看,也可能對台灣的生存有利。在這層意義上,「責任」才是真實的存在。

    吳介民

至於針對台灣年輕人的批評,例如眼光向內、小確幸、不關心外界等等,我覺得情況並沒有這麼糟。台灣人經常被批評的「內向性」,有很大部分是「非戰之罪」,因為台灣沒有國際地位,沒有獲得世界強權的政治承認,不能加入聯合國,和強權國家沒有正式外交關係。

因此,台灣年輕人錯過很多參與國際組織的機會,只能通過非官方的、民間的交流來接觸世界,這就扼殺了台灣年輕人去世界闖蕩的可能性。所以反過來看,我持一種比較同情理解的立場,甚至可以說,在這麼困難的條件下,台灣年輕人仍然具有一定的國際視野,並且努力和世界產生關聯,反而值得讚賞,更需要鼓勵。

所謂台灣社會的「小確定」、「內向性」心態,很大部分是強權所加諸台灣身上的結果,而不是原因。如果台灣人在性格上真的那麼內向,那以前在衝外銷的年代,在世界各地闖蕩推銷產品的「外向性」哪來的?也不能忘記,台灣在日本殖民的年代,通過日文在思想上曾經與世界潮流有很貼近的接軌;這種外向性反而在國民黨白色恐怖統治時期被扼殺,所以說統治政權加諸社會身上的控制有多麼值得警戒。這一點再度印證跨海峽公共領域溝通的重要性。

從一般民眾的情感結構來思考,中國政府在國際上處處扼殺台灣的外交生存空間,還不必說到兩岸政商權貴對台灣社會的侵奪,在這種情況下,你還要engage中國、關心中國的人權、民主前景,這是違反常民的日常經驗的。反而,我們提倡兩岸公民社會之間從事交流的人,有責任說服我們的公民,這麼做是符合普世價值的實踐,而且長遠來看,也可能對台灣的生存有利。在這層意義上,「責任」才是真實的存在。
------------


林保華按:
柯P陷入事務主義泥坑。

蘋論:力氣用在單車上
2016年03月25日
台蘋

據《自由時報》調查,柯文哲選前開立的公民咖啡館支票4月1日滿一周年,但研考會目前列管的51項公民提案,至今沒有一項完成,其中48項被市府各局處官腔官調回覆為:「公民意見已列入例行性業務,由各權責機關自行管考。」
而「公民覺醒小工具-民主小鬧鐘」更被民政局打槍,指毋須辦理。柯市長和局處首長現在知道在野和在朝的不同了吧。在野你可以天馬行空、高談闊論,一旦在朝才了解到在野公民的意見大多無法執行,沒人、沒錢、沒必要,現實上也不可能。
解決問題才是政績

柯文哲備多力分,也管不了這麼多事,還是騎單車能得媒體的青睞與各地民眾的愛戴。比起來,當然外面的閃光燈和掌聲遠比在市府內案牘勞形舒爽得多。
一年多來,柯市長到底做出哪幾件對台北市民貢獻巨大的政績?除了填平一條公車專用地道、拆除一條橫過北門的引道兩件小工程外,還有什麼?喔,對了,還有阻止了遠雄續建大巨蛋。
可是這算政績嗎?停建沒有解決問題,反而製造問題,眼看再不復建,結構腐蝕,哪天轟然倒塌,或部分崩解,殃及路人,柯市長負責給受傷民眾上葉克膜嗎?解決問題才是政績,柯市長沒做出什麼政績,卻把團隊操得半死。理論上團隊的勞苦程度與政績成正比,可柯團隊夙興夜寐、軍令森嚴,政績卻不成比例。
高明的領導人治大國如烹小鮮,做事舉重若輕;無能的領導人操死部屬卻沒太多政績,何以故?力氣沒有用在刀口上,都用在單車上了。
柯團隊一大早就要開機看LINE,休假也不准關機,LINE變成了市長的血滴子、監視器、奪命符,沒日沒夜的魔音穿腦,有算加班嗎?沒有。
剝削員工休假權利

勞動部長陳雄文昨天指出,無論是透過電腦或LINE被主管交付任務,都視為額外工作時間,都屬加班。立委也建議比照德國的「拒絕聯繫權」,勞工才敢不讀不回。柯文哲在下班時間還不斷LINE屬下,實際上已構成剝削員工下班與休假的權利,殊為不妥。
柯市長,你的滿意度已經折半,難道沒有意識到你自己才是問題本身嗎?你常說「有錯就改」,你改了嗎?
----------


檢調:浩鼎解盲前50大交易未有翁女 但確出脫持股
民報 社會中心/綜合報導 2016-03-25 20:03
檢調:浩鼎解盲前50大交易未有翁女 但確出脫持股
浩鼎生技因乳癌新藥解盲失敗後,引爆一連串話題,中研院院長翁啟惠也因女兒持股而身陷其中,檢調今日大動作展開約談並清查資料,發現浩鼎解盲前翁女並未在前50大交易當中,但確實有賣股票。(圖片來源:浩鼎生技官網)

浩鼎案爭議不斷擴大,金管會於日前移送浩鼎案之後,檢調單位今(25)日展開首波約談,而士林地檢署也透露,根據金管會移送資料顯示,浩鼎公布新藥解盲失敗前往前推50大交易資料中並未有中研院院長翁啟惠女兒翁郁琇出脫股票紀錄,但資料中也顯示,解盲前翁女確實出脫10約幾張股票,不過實際數量與金流仍待清查。

士林地檢署今日會同台北市調處,已先傳喚浩鼎總經理兼發言人黃秀美,藉以釐清整個解盲歷程,並針對有關計畫及紀錄文件,要求黃女說明,訊後請回 。

士林地檢署指出,目前清查資料結果初步顯示,浩鼎解盲前賣出股票的50大股戶排名中,並未包含翁郁琇及蔡英文胞兄蔡瀛陽,但有資料顯示,翁郁琇確實在浩鼎新藥解盲前出脫持股,專案小組將持續追查其中有無涉及內線交易弊端。

檢調也透露,金管會移送資料很多,而偵辦重點目前在於釐清翁郁琇等交易人買賣股票時機,是否在解盲失敗的重大消息發布前,就有賣掉股票避損,主要此部分涉及證交法的內線交易罪嫌,此外,也將分析比對交易人的買股資金來源及賣股資金流向。

而目前人在美國的翁啟惠,昨日發佈的聲明除讓外界疑問更多之外,今日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也已經與中研院聯繫,確認翁啟惠最快要一周後、即下周四(30日)上午返台,教育會也預定當天下午立即邀翁赴立法院報告。
----------


翁啟惠有犯罪嗎(吳景欽)
2016年03月25日
更多專欄文章

中央研究院院長翁啟惠雖宣稱,未曾擁有浩鼎生技公司的股票,但其女兒卻被證實持有該公司的3000張、價值上億的股票。如此可能涉及利益輸送之情事,是否有涉不法,甚至是犯罪,恐是必須思考的課題。
根據《總統府組織法》第17條,中央研究院乃歸屬於總統府,則在其底下的成員,似就被定位是公務員。也因此,身為中央研究院院長,對於與自己職務有密切相關的生化科技,可能因此移轉給私人企業,且其女兒亦有該公司股票下,似乎就會涉及《貪污治罪條例》第6條第1項第4款,法定刑在5年以上的圖利重罪。
惟須注意的是,在2006年7月1日以後,我國《刑法》第10條第2項,關於公務員的範疇,已限縮至須依法從事公務且具有法定職務權限者,則在中央研究院乃屬學術研究機構,致須講求獨立與自由,更不可能具有任何公權力屬性下,是否能該當《刑法》的公務員,致成立貪瀆犯罪,肯定會有相當的疑問。
至於此案是否涉及《證券交易法》第171條第1項第1款,即法定刑為3到10年,並得併科1000萬至2億元罰金的內線交易罪呢?因依此法第157條之1第1項,對於內線交易的定義,必須是企業經營者或與其關係密切者,實際知悉有重大影響股價的消息,更須在此消息已經明確後,於未公開前或公開後18小時內,為相關股票的買入或賣出,才足以該當內線交易罪。
內線交易罪難成立

由於法條中的所謂實際知悉、重大影響或消息明確等等,皆屬極不確定的法律概念,就易成為涉案者得以爭執與狡辯的空間,更使當事人動輒可以消息已經媒體披露、早已人盡皆知,甚或對於股價無重大傷害等等,來為免除罪責之理由。
更糟的是,由於法規範模糊,內線交易的成罪與否,就完全繫於執法者的恣意認定。尤其司法者若持有強烈的犯罪控制之意識,必然會放寬法條的適用,則有罪率必然提高。反之,若司法者嚴格遵守罪刑法定,致對法條採取極為限縮的解釋,無罪率必然升高,則內線交易罪的重刑化目的,顯就會因此落空。
故在成立圖利罪或者內線交易罪,恐都有其困難下,就只能藉由其他規範較為寬廣的公務員法制,以對翁院長家人的購股行為為檢視。惟以財產申報來說,由於中央研究院院長的女兒已成年,根據《公職人員財產申報法》第8條,根本不在規範之列,致也無申不申報及說不說明財產來源之問題。
廉能規範沒抑制力

又就算違反類如《公職人員利益衝突迴避法》第9條,即公職人員或其關係人,不得與公職人員服務之機關為買賣等交易行為,但也不過處以數萬到數百萬不等的罰鍰,若與高額的利益相比,實也是杯水車薪。凡此種種,正凸顯出目前對公務員的廉能規範,雖屬繁多,似都不具有太大的抑制效果,致與道德條款無異。

真理大學法律系副教授兼系所主任、台灣永社常務理事
------------


焦點評論:小英別低估浩鼎殺傷力(卓然)
2016年03月25日
台蘋

謝金河先生形容「浩鼎案」像一場政壇核爆,或許未必如此嚴重,但蔡英文準總統如果不小心處理,殺傷力也不容輕估。

浩鼎生技解盲失敗引起股價重挫,引爆內線交易疑雲,檢調已立案介入調查,主事者只要有決心,釐清真相並不困難。
一家還沒有任何營收的公司,股價炒到755元,總市值超過1400億元,所倚仗的不外就是3張招牌:一是中研院長翁啟惠的技術,二是董事長張念慈在業界的資望,三是大金主尹衍樑的雄厚財力。
未記取宇昌案教訓

生技是風險與利潤並存的新興產業,任何人願意冒風險投資,那是他的自由,但翁啟惠是最高學術機構的領導人,具有公務員身分,又掌握了國家研究資源的分配,如此介入一家以營利為目的的上市櫃公司,妥當嗎?更令人瞠目結舌的是,總統當選人的胞兄,居然也列名第5大股東,蔡英文在上任前的產業之旅,第2站就參訪生技業,並且鼓勵解盲失敗別灰心,溫暖的送上加油,我們不禁要問準總統,您事前完全不知家人參與投資嗎?其中沒有瓜田李下嗎?
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4年前的「宇昌案」曾經重挫她的總統選情,當時她只是因為卸任行政院副院長後,有否違反旋轉門條款及利益迴避的問題,之後以出脫家族持股解套,接手的人不巧又是尹衍樑,如今「宇昌」已經改名「中裕」,而且在股市呼風喚雨。
令人不解的是,小英似乎沒有從中記取教訓,當胞兄持有浩鼎被揭露後,她的態度依舊淡定地輕描淡寫,對於翁啟惠的失格保持沉默,更加啟人疑竇,難道權力的傲慢,果真無人能夠免疫嗎?浩鼎案嚴重之處在於,解盲前有特定人利用借券大量放空6千多張(該股尚未開放資券,一般人是空不到的),以每張250元價差來估算,獲取的不法利益高達15億元以上,交易所只要加以勾稽,司法單位不包庇,沒有理由查不出來。
人民厭惡政商掛鉤

在股市養、套、殺的過程中,翁啟惠院長幾度站台,喊話背書,遭到誘殺的都是資訊弱勢的散戶,翁啟惠已經糟蹋了學術殿堂的清譽,應該立即請辭下台。至於蔡英文準總統家屬,光是「交付信託」是不夠的,如此一來,您未來將如何為業界擬定利多決策呢?請牢記,國民黨痛失政權,人民普遍厭惡千絲萬縷的政商掛鉤,就是主要因素之一。
更令人失望的是,此案已悶燒1個多月,過去對政商勾結深惡痛絕的民進黨,這回居然個個都成了啞巴,不是顧左右而言他,就是拐彎抹角,企圖導向藍綠惡鬥迂迴辯護,難怪外界質疑,新的政商關係已儼然成形。筆者更要鄭重敬告所謂的政論名嘴,人民不是笨蛋,不要再為掌握權力的人緩頰開脫了。

文字工作者
----------


林保華按:
李波如果再回去接受調查,是否繼續沿用自願偷渡的方式?

李波返港:不再經營書店 稱短期仍須受查 籲港同業:不要再做了

李波昨經皇崗返回香港,於過境時接受鳳凰衛視等傳媒訪問,稱配合調查非常順利但未完,他還會返內地繼續配合調查,幾天後他會回內地祭祖。(鳳凰視頻截圖)

【明報專訊】由「妻子稱失蹤」變為「自己偷渡回內地配合調查」的銅鑼灣書店負責人李波,在內地逾3個月後昨日返港。他昨日下午於落馬洲管制站由入境處人員接回港,入境處及警方分別為他錄取口供。據李波稱,內地的調查仍未完成,短期內仍會返內地接受調查,稍後會與妻子回鄉祭祖,並稱不再經營書店。入境處表示,因李波未有提供離境的全面資料,現階段未將他拘捕,入境處要進一步調查,以決定有否足夠證據顯示李干犯出入境的相關條例。

「這些胡編亂造的書我不會再出版」

李波返港後接受傳媒訪問時表示,他偷渡回內地,就是為了解決公司的事務和員工的問題,現在事件獲得解決,認為努力沒有白費。被問到回港後會否繼續經營書店,他就表明不會,「因為這些胡編亂造的書我不會再出版和賣的了」,「出版和言論自由不代表胡編亂造」。他又稱,香港仍有人出版這類書籍,「希望他們不要再做了」。

「最深印象 內地執法機關很文明」

李波前往內地前曾表示,因出版禁書有風險「唔敢返大陸」;事隔3個月,他昨被問及對內地的印象時稱,「最深的印象就是內地的執法機關很文明,做事很規範,依法辦事,對我一切的權利有很好的保障」。

李波又透露,在內地時曾體驗內地的先進醫療資源,「感受到內地很繁榮發展,祖國很富裕強大,作為中國人我感到很自豪」。他說,稍後會帶兒子回內地治療,希望傳媒不要再追訪他,「希望大家可以放我一馬」,又說昨是最後一次接受訪問。

李波昨午返港後,警方於傍晚6時46分發出新聞稿,稱入境處昨接獲深圳出入境機關通知,表示會將李波移交入境處;而李波返港後,入境處先為他錄取口供。會面結束後,入境處隨即交由警方與他會面。

警方引述李波稱在內地時是自由和安全,再次要求警方就其失蹤案銷案,表示毋須要特區政府或警方的協助,拒絕透露其他詳情。李波與警方會面後自行離去。

入境處將錄口供 查李波出境方法

據了解,雖然本港現時沒有「非法出境」相關罪行,但入境處仍須調查李波的出境方式有否涉違法行為,入境處會與李波錄取口供,了解其出境方式,例如是否自行乘船回內地,若船主未有申報,會觸犯有關法例;如乘車回內地會否曾闖禁區,以致觸犯禁區條例等。但李波昨未有提供離境詳細資料,現階段入境處並未將他拘捕。

大律師公會主席譚允芝昨接受《有線電視》專訪,形容李波事件是回歸以來最令人憂慮的事,「因為這是一件最沒有答案的事件,叫我們(市民)接受的答案,全部不知從哪裏來」,至今的解釋均難以服眾,「就算是只有一般智力的人,都覺得是問題多過答案」,令人質疑「一國兩制」是否間中有例外。「政府的確可以做得更多,亦要讓市民知道做過什麼,否則市民怎知道?市民的信心要挽回,起碼他們知道政府為這件事曾經為他們爭取過。」單憑李波事件不足以斷定香港法治已受損,若特區政府當「家事」掩飾,肯定得不償失。

譚允芝﹕回歸以來最令人憂慮事件

李波去年12月失蹤,其妻報警,其後有聲稱是李波的親筆信流出,李稱自願以「自己方式」返回內地,李太亦稱接到丈夫「報平安」,遂到警署要求銷案。銅鑼灣書店5人失蹤案,其中3名職員,包括呂波及張志平早前均已返港,暫只有林榮基仍未返港;至於書店的老闆桂民海目前仍在內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ngFengComm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