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資須合作,經濟才有力

「一例一休」引發的爭議,表面上只是如何處理勞工假期的問題,實際上是怎樣來處理勞資關係。勞資是經濟發展的動力,勞資兩利,經濟才能發展,民生才可以改善。然而勞資的利益又是矛盾的,因此政府的責任是負責協調;如果形成對抗,不但是國家的災難,對勞資雙方也都沒有好處。
處理勞資關係,有兩種極端的做法都不可取:
一種是絕對的「自由經濟」態度,主張個人競爭,弱肉強食,因此不需要任何福利,憑各人的智商、能力、體力自生自滅。資本主義發展階段的初期,就是經歷這樣的原始積累,勞工受到殘酷剝削而形成血汗工廠。
中國改革開放初期,也經歷這個階段,由跨國財團與中共特權集團相結合盤剝勞工。即使現在,也沒有完全排除這種現象。
另 一種是強調階級鬥爭,福利要求無限上綱。為了展示集體力量,工會成為爭取權益的有利組織。工會發動的罷工,往往使資方做出讓步,提高勞工的薪資與福利。然 而如果過頭,而經濟發展情況不如預期,就只能裁員,再不行就是破產。這樣當然也造成勞工的失業。即使有失業補助金,也是維持最低生活水準與暫時性的。美國 通用汽車公司福利極佳,但在金融風暴中也只能宣告破產。
社會保障體系取決於經濟發展的水準,否則國 家難以負荷而破產,像希臘那樣。台灣雖然曾經是亞洲四小龍之一,但是經濟發展不如西方發達國家,社會福利當然也是如此,尤其不如北歐。但是台灣的健保制度 還是好過許多西方國家,軍公教的退休所得替代率更是傲視全球。這是台灣目前所處的困境。
其主要原因 之一,是台灣雖然號稱民主國家,卻深受黨國體制的困擾,才形成如此畸形的情況。更因為與中國相鄰,加上比較雷同的文化傳統,因此中國對台灣的磁吸效應遠甚 於其他國家,致使台灣經濟過度傾中,產業難以升級,市場的餅做不大。而以中國吞併台灣的野心,經濟上的交流也不可能平等而給台灣帶來隱患。
台灣勞工目前的主要問題是薪資太低,而不是假期太少。處理勞資關係時,應認清這個事實。所以我是贊成「一例一休」政策。民進黨在競選期間提出的「週休兩日」,即可兩例,也可兩休,「一例一休」是個折衷的辦法;何況提高了加班費與罰則,因此是略偏勞工一方。
更 重要的問題是如何提高薪資,這就必須提供良好的投資環境,不但讓內資願意留下,也吸引外資進來。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勞工的薪資才能提高。如果像馬英九政 府那樣,一直鼓勵到中國投資,台灣的薪資根本無法提高,不要說「一例一休」,長期的失業與無薪假,難道是勞工所期望的「假期」?
資本家當然拚命追逐利潤,為此要降低經營成本,壓低工資。這方面政府能做的有限。唯有發展經濟,勞工短缺,薪資才會提高。而在企業內部,哪一個薪資提升快一些,則取決於個人的努力與效率。
我 剛到香港時,因為生活所逼,只要有工作做,不放假都沒有關係,每天看銀行存摺來決定自己該如何支出,這種日子並不好過。我的工廠同事,夜間多補習學習其他 專業技術,因為多掌握一門技術,才能減低失業機會。如果老闆實在無良,也可以開除老闆,而不必一直低聲下氣,接受血汗剝削。
台 灣在馬英九8年統治下,哪裡有顧到勞工的福利?對勞工的訴求,總是不理,倒是對馬友友財團非常照顧,尤其是中國讓利的既得利益者。民進黨的屬性則是傾向勞 工。但是偏偏在馬英九時代,勞工團體相對聽話;民進黨要解決勞工的問題時,反而抗爭不斷,尤其是薪資福利比較好的國營事業更是不斷放話。台灣許多問題積重 難返,需要逐步處理解決,這種迫不及待的威脅言行,不是很奇怪嗎?僅僅是自私,還是背後有政治力介入?人們需要密切關注,而不是隨波逐流。
專欄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