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生人 林保華
目前分類:國際關係 (581)
- Feb 28 Thu 2013 13:36
轉貼:静岡大学教授 楊海英 《产经新闻》 2013.2.28
- Jan 30 Wed 2013 06:25
中國利用保釣分化台灣與美日關係
〈林保華專欄〉中國利用保釣分化台灣與美日關係
台灣媒體報導,保釣人士於一月二十四日凌晨前往釣魚台海域宣示主權,海巡署展開全程護漁行動。「海巡署表示,途中我方遭遇到日方公務船阻撓,雙方互噴水柱。另外,我方巡防艦也首次在釣魚台海域和大陸官方海監船相遇,為避免引發兩岸共同保釣疑慮,我方強力驅逐。」官方突出「驅逐」的一面,
但在別人看來,驅逐是假的,更不要說是「強力」。因為中國海監船並沒有離開,在海巡船與日本船艦互射水柱時,三艘中國海監船在台灣海巡船後面聲援。美方對台灣此時「湊一腳」不以為然,因此駐美代表金溥聰出來說明,台灣一直與美方保持密切互動,台灣是一個自由民主國家,若漁民一切都按照合法程序申請,政府也不能阻止他們出海。
北京大學國關學院教授梁雲祥則指出這個局面很有意思,大陸海監船剛好與台灣公務船一起出現在釣魚台附近海域,可以解釋成「剛好在那裡」,也可以說是大陸方面事前知道台灣保釣行動,因而前往現場。
按照金溥聰說法,這是漁民的正常捕魚而無法阻止嗎?非也。「全家福號」漁船上有中華保釣協會理事長謝夢麟、黃錫麟等五名保釣人士,一名台籍船長,一名印尼籍船員,與一名鳳凰衛視記者。也就是說,政治人物多過正常的漁民,而且言明是去保釣而不是捕魚。
- Jan 16 Wed 2013 13:52
中日戰爭邊緣
〈林保華專欄〉中日戰爭邊緣
一月十四日的《解放軍報》頭版頭條,報導解放軍總參謀部頒布《二○一三年全軍軍事訓練指示》,要求全軍和武警部隊今年都要「強化打仗思想」,「做好打仗準備」。
共軍的好戰言論,自然可以歸咎於安倍上台以後,對釣魚台的立場比前任的野田佳彥強硬,尤其在軍事部署方面。但是野田態度的確軟弱,一直被動挨打。例如中國已經有多次的奪島軍事演習,但是美日原訂在去年十一月五日開始的日美奪島聯合軍演,被日本片面取消,引發美國強烈不滿。因此安倍上台後進行奪島軍演,中國就覺得日本不乖了。同樣,面對中國船艦、飛機不斷進入釣魚台附近海域,日本的海上保安廳已經難於承受保衛海權的責任,因此提升防衛層級,也被中方視為挑釁。因此問題在於,雙方都提升武力層級的情況下,會不會爆發軍事衝突?
- Jan 09 Wed 2013 19:11
中共媒體大肆滲透印尼
〈林保華專欄〉中共媒體大肆滲透印尼
因為宣傳部官員竄改《南方周末》的新年獻詞,中國爆發「南周風暴」,這是中國改革派與中共貪腐集團在十八大後的第一場搏鬥,人們正在密切觀察習近平會如何出手。但是中共官媒已經歸咎於「境外勢力」,為鎮壓尋找藉口。但是以最近我在印尼旅遊探親的情況來看,卻是中共媒體要征服「境外勢力」,而明目張膽滲透印尼。
我在印尼首都雅加達的酒店裡,看到大堂有印尼文報、英文報與華文報,在我表示對華文報感到興趣後,工作人員從辦公室裡送我一大疊,我拿不了,就挑幾份,才發現大有文章。
- Jan 02 Wed 2013 11:38
印尼走向族群融合
〈林保華專欄〉印尼走向族群融合
一九五五年我離開印尼回中國,一九九四年才重回印尼,時隔三十九年;去年十二月初,我在東京有關促進亞洲民主會議的講話中,說到當年我在印尼時,大中國民族主義作怪,看不起印尼,但是現在印尼的民主已經走在中國的前面了!那時,我已經決定年底要重回印尼一趟,除了探親,還要看看印尼的新變化。
聖誕節前後,我在首都雅加達與中等城市梭羅各住幾天。雅加達大興土木;梭羅變化不大,有的還是七十年不變。這幾年來,印尼的經濟成長率每年有六趴以上,硬體建設雖有很大發展,軟體卻差強人意。可是,給我最大的感觸是走向族群融合。印尼有兩億四千萬人,一百多個民族,內部的民族矛盾,甚至爆發了近三十年的亞齊獨立戰爭。一九九八年印尼走上民主道路,二○○二年就簽署和平協議,如今很少聽到有衝突的消息。可見民族問題是可以解決的,關鍵在於當權者有沒有誠意。
印尼近九成人口信仰伊斯蘭教,凌晨與傍晚,伊斯蘭寺院用高音喇叭傳出誦經聲。聖誕節應景,不但大的購物商場有聖誕裝飾,那些印尼售貨員也戴上聖誕帽子;如果說這是商業化,街頭好些政治人物的看板,也是向市民祝賀聖誕與新年,本地的電視台播出許多聖誕資訊。這點,中國還做不到。
身為華人,更關心華裔的情況。去年秋天當選雅加達特別省長的卓可威,原是梭羅市長,所以梭羅人引以為傲,聽他們說,他也有華裔血統。他的副手鍾萬學是道道地地華裔,還是基督徒;雖然選舉期間有炒作他的族裔問題,但是仍然當選。想想,中國的「少數民族」,即使在自己的「自治區」裡,也當不了一把手,就是「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中華文化在作怪。其實何止「非我族類」,「非我黨類」更不可以。
- Jan 01 Tue 2013 14:21
「重返亞洲」的戰略對決
〈林保華專欄〉「重返亞洲」的戰略對決
日本自民黨在眾議院選舉中大勝,安倍晉三出任首相,與韓國朴槿惠當選總統,都是東亞政局右轉的表現。究其政治上的原因,都與中國及朝鮮的窮兵黷武有關。各國民眾需要有一個堅強的政府來捍衛自己的安全;也是在呼應美國的「重返亞洲」。
十二月初我到日本參加第二屆「促進亞洲民主化東京大會」,其內容還包括紀念日本與印度建交六十週年,在在顯示當今日本朝野的戰略思維,要聯合亞洲的民主力量,以制衡來自獨裁國家的軍事威脅。
- Dec 20 Thu 2012 14:50
中國強硬外交路線尋找下台階
中國強硬外交路線尋找下台階
外交是內政的繼續。在改革高唱入雲之際,中國卻在推行強硬的外交路線
,包括新發行印有顯示中國主權範圍地圖的新護照,強迫其他國家接受。
這種體現中國霸權的外交路線,怎麼可能會有增加包容性的國內改革來配
- Dec 11 Tue 2012 12:08
美國應該幫助中國反腐敗
美國應該幫助中國反腐敗
18大落幕習李體制上台後,國內外都殷切期望中國能夠進行政治體制的改
革。而改革的突破口,可以選擇反腐敗。這有以下的理由:
第一,腐敗乃千夫所指。不論是哪一類民調,人民最關心與不滿的,就是
中共的腐敗。
- Oct 10 Wed 2012 19:37
從稀土看日中經貿戰
〈林保華專欄〉從稀土看日中經貿戰
中國的反日群眾運動已經落幕,對釣魚台的軍事威脅,暫時也不會引發軍事衝突,除非中共內部有人要讓十八大流產。但是經貿方面則是不宣而戰。之所以不宣,就是自知理虧。
中國發動的經貿戰爭,除了衝擊日本的在華企業,還包括取消赴日的中國遊客,國內的抵制日貨,以及撕毀一些貿易協定,連「東芝二○一二中國足協盃」的「東芝」兩字與東芝廣告也臨時抽掉,雖然東芝是贊助廠商。
我不曉得主辦單位會不會把贊助資金也退還,還是趁機吞沒?
九月底,著名的旅日台灣作家黃文雄來台時,我與他提及中國這一波對日本的「經濟制裁」,他說,日本方面已經計算過對GDP帶來的影響,已有思想準備。正好上星期出版的《新新聞》一三三五期也刊出前中國時報駐日特派員劉黎兒的文章,分析日本可能受到的損失,提供了一些數字。他們預估的最壞情況,包括中國政府拋售日本股票。
- Oct 04 Thu 2012 15:38
中美台關係將出現重大變化?
中美台關係將出現重大變化? 林保華
中共即將召開18大,對台政策會有什麼變化?這是台灣人對18大的關心焦
點。但是更出人意外的,可能還是馬英九的兩岸政策與對美政策似乎將出
現重大變化。
馬英九最近的民調,支持度已經跌到只有13%。普羅大眾已經不太關心台
- Sep 26 Wed 2012 16:35
中國與鄰國有爭議的領土
- Jul 16 Mon 2012 17:00
環球時報撕破嘴臉
環球時報撕破嘴臉
作者: 凌 鋒
更新於︰2012-07-08
編者按:最近卡梅倫會見達賴喇嘛和挪威頒獎昂山素姬,扮演高層喉舌與打手的北京環球時報,竟然發社論以赤裸裸的恐嚇語言,要英國挪威付出代價,撕破偽裝,亮出大國霸權的醜態。
- Jul 05 Thu 2012 20:49
新加坡排華,華排駱家輝
新加坡排華,華排駱家輝
林保華
看到報章上一個新聞標題,嚇了一跳,這個標題是《中國富豪 撞死人 掀星洲排華潮》。為何會受到驚嚇,乃因新加坡基本上是 華人社會,本國公民中,四分之三是華人,何以會「以華排華」?
新加坡何以會「以華排華」?
- Jun 21 Thu 2012 14:20
中國發什麼脾氣?
中國發什麼脾氣? 林保華
中國政府最近拒絕了英國首相卡梅倫的訪問,並拒簽挪威前首相邦德維克到中國出席一個國際會議。黨的喉舌《環球時報》明白表示,那是因為卡梅倫在5月中旬會見了達賴喇嘛,而挪威則因為前年諾貝爾獎委員會頒和平獎給劉曉波,兩者“對中國的核心利益構成了觸犯”,因此進行報復。評論還公開宣稱,“中國是大國,大國應當有『脾氣』”。
能夠向全世界宣佈:“我發脾氣了!”倒也坦白得有點可愛,如果不是裝腔作勢的話。這也與過去“革命大批判”的陳詞濫調不同,宣稱自己發脾氣,的確頗有新意,應該給中宣部記上一功。也因為這個新意,就值得我們探討一番。
- May 23 Wed 2012 16:35
美國軍機再次降落台灣
《林保華專欄》美國軍機再次降落台灣
馬英九連任總統的登基典禮,美國派遣擔任眾議院外委會主席的羅斯蕾婷
娜(共和黨籍)率領國會議員團來台灣祝賀,是美國國會歷來出席中華民
國總統就職活動層級最高、陣容最大的祝賀團。
- May 20 Sun 2012 00:21
中共極左派為何瘋狂攻擊駱家輝?
中共極左派為何瘋狂攻擊駱家輝? 林保華
中美進行戰略與經濟對話前夕,發生陳光誠逃脫被中共違法軟禁事件,並
且受到美國大使館的保護。中美如何理性處理這個事件,考驗彼此關係。
雖然現在事件尚未完全了結,但是彼此的承諾,也就是陳光誠的安全與出
- Mar 15 Thu 2012 17:45
中國的“外交價值觀”
中國的“外交價值觀” 林保華
北京“兩會”結束時,總理溫家寶所舉行的中外記者招待會,提出有關中
國外交的問題只有兩條,顯見近來中國的外交政策乏善可陳,沒有引起外
界的注意。兩條中的第一條是中美經貿關係,是老生常談的問題,倒是第
- Mar 09 Fri 2012 19:40
看“翁山素姬”
看“翁山素姬” 林保華
由於我本人是印尼僑生,加上過去共產黨“胸懷祖國,放眼世界”的教育
,所以對東南亞的政局一直有相當的關心,因此對緬甸政局的變化還算熟
悉,尤其是1955年萬隆會議以來與中國的關係,不管是文人政府,還是軍
- Dec 26 Mon 2011 00:00
「重返亞洲」的戰略對決
〈林保華專欄〉「重返亞洲」的戰略對決
日本自民黨在眾議院選舉中大勝,安倍晉三出任首相,與韓國朴槿惠當選總統,都是東亞政局右轉的表現。究其政治上的原因,都與中國及朝
鮮的窮兵黷武有關。各國民眾需要有一個堅強的政府來捍衛自己的安全;也是在呼應美國的「重返亞洲」。
十二月初我到日本參加第二屆「促進亞洲民主化東京大會」,其內容還包括紀念日本與印度建交六十週年,在在顯示當今日本朝野的戰略思維
,要聯合亞洲的民主力量,以制衡來自獨裁國家的軍事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