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保華專欄〉印尼走向族群融合
一九五五年我離開印尼回中國,一九九四年才重回印尼,時隔三十九年;去年十二月初,我在東京有關促進亞洲民主會議的講話中,說到當年我在印尼時,大中國民族主義作怪,看不起印尼,但是現在印尼的民主已經走在中國的前面了!那時,我已經決定年底要重回印尼一趟,除了探親,還要看看印尼的新變化。
聖誕節前後,我在首都雅加達與中等城市梭羅各住幾天。雅加達大興土木;梭羅變化不大,有的還是七十年不變。這幾年來,印尼的經濟成長率每年有六趴以上,硬體建設雖有很大發展,軟體卻差強人意。可是,給我最大的感觸是走向族群融合。印尼有兩億四千萬人,一百多個民族,內部的民族矛盾,甚至爆發了近三十年的亞齊獨立戰爭。一九九八年印尼走上民主道路,二○○二年就簽署和平協議,如今很少聽到有衝突的消息。可見民族問題是可以解決的,關鍵在於當權者有沒有誠意。
印尼近九成人口信仰伊斯蘭教,凌晨與傍晚,伊斯蘭寺院用高音喇叭傳出誦經聲。聖誕節應景,不但大的購物商場有聖誕裝飾,那些印尼售貨員也戴上聖誕帽子;如果說這是商業化,街頭好些政治人物的看板,也是向市民祝賀聖誕與新年,本地的電視台播出許多聖誕資訊。這點,中國還做不到。
身為華人,更關心華裔的情況。去年秋天當選雅加達特別省長的卓可威,原是梭羅市長,所以梭羅人引以為傲,聽他們說,他也有華裔血統。他的副手鍾萬學是道道地地華裔,還是基督徒;雖然選舉期間有炒作他的族裔問題,但是仍然當選。想想,中國的「少數民族」,即使在自己的「自治區」裡,也當不了一把手,就是「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中華文化在作怪。其實何止「非我族類」,「非我黨類」更不可以。
在日常生活中與印尼人接觸,他們也頗為友善,尤其我們在市區與山區尋路,他們都很熱情指點。反而是我,帶著舊的意識,還比較緊張。除了這些年經濟狀況的改善,減少了「仇(華)富」心態,更重要的是,民主化強調相互尊重,也減少了政治人物煽動族群衝突的機會。
經濟的改善,從上館子可以看出來。過去,華人餐館印尼人不會去,現在為了擴大營業額,吸收更多的印尼人,取消了伊斯蘭教禁食的豬肉,如果有賣豬肉的餐館,廚房也要分開。
但是看來印尼的貧富差距還嚴重,雅加達新的華人住宅區,流行白宮式的豪華建築,只是今年一月一日開始,最低工資增加四成(私人僱請的傭人司機除外),大量勞力流向工廠,華人家庭請印尼傭人不容易了。但是華人還是應該自制,避免貧富差距擴大出現新動盪。
(作者林保華為資深時事評論員,http://blog.pixnet.net/LingFengComment)
自由時報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