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生人 林保華
目前分類:台灣政治 (762)
- Feb 03 Sat 2024 12:10
林保華觀點》立法院正副院長選舉的原則與靈活
- Jan 17 Wed 2024 07:17
(林保華專欄)民進黨與國民黨地方派系的勝利
(林保華專欄)民進黨與國民黨地方派系的勝利
2024/01/17 05:30
自由時報
今年台灣的總統與立委選舉,誰勝誰負?簡單說是民進黨、國民黨地方派系的勝利。
民進黨贏了總統選舉。甚至,在全國六都,得票都超過國民黨。即使在號稱天龍國的台北市,賴蕭配逾五十八萬票、卅八.一三%得票率,領先侯康配的卅八.○八%。國民黨另一票倉的桃園市,賴蕭配拿下四七萬六四四一票、卅五.廿七%得票率,侯康配拿四六萬○八二三票、得票率卅四.一二%;這說明,國民黨的九二共識或統派都在走下坡路,而獨派增加。
- Jan 06 Sat 2024 15:51
林保華觀點》侯爸打過共產黨,侯友宜就一定反共?
- Dec 22 Fri 2023 08:44
林保華觀點》台灣親共痞子清算「紅五類」賴清德
- Dec 14 Thu 2023 15:05
林保華觀點》郭台銘的選票何處去?
- Dec 11 Mon 2023 21:08
自由開講》林保華:全美台灣人權協會頒獎感言
自由開講》全美台灣人權協會頒獎感言
◎林保華
非常感謝全美台灣人權協會明天頒獎給我。在我晚年得獎,是對我一生最後的肯定,尤其值得感謝。我從一個無知的中國人到最後與太太楊月清移居台灣,投身台灣的民主人權運動,是經過了長時間現實的教訓並經常反省的結果。在中國住了21年,讓我感受到生活在一個專制國家的可怕,什麼「祖國」都毫無意義,哪裡有自由,哪裡都可以是我的祖國。然而為何最後會選擇台灣,當然也有一個過程。
資深政經評論家林保華。(資料照)
我是第一代的印尼僑生,父母為了逃避戰火,1938年在我兩個月大的時候,就把我從重慶帶到印尼,因為那裡有我兩個姑媽。父母從事教育工作,哪裡想到即使是遙遠的印尼,中共在那裡已經相當活躍,所以我從小學到中學,就接受中共的影響與教育,認為共產黨代表最多數人的利益。中華文化的教育,使我對印尼缺乏認同感,終於在中學畢業時,隨著潮流回到中國讀書,並在1956年考上北京中國人民大學歷史系中共黨史專業,後來獨立成為中共黨史系。
- Dec 06 Wed 2023 14:20
(林保華專欄)國民黨裡有兩條路線嗎?
(林保華專欄)國民黨裡有兩條路線嗎?
2023/12/06 05:30
自由時報
香港明報十二月三日刊出對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競選辦公室議題組召集人兼國民黨智庫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執行長柯志恩的訪問,柯志恩是國民黨裡形象較好的政治人物,她的講話也比較理性、坦誠,如果按照這個講話,國民黨與民進黨的差別似乎並不太大,在這場選舉中完全可以開展良性競爭,可惜她最後未能成為侯友宜的副手,卻由老戰狼趙少康出征。
柯志恩受訪時,不隱諱的說:「我們是Pro-China(親中),但不要因此把國民黨打死,說我們『舔共』」。比起中國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在美國說他們pro-USA而非Pro-China,柯志恩坦誠多了。她說:國民黨說的善意就是希望兩岸多交流,可以恢復到前總統馬英九那個時代,這絕不是卑躬屈膝或「認知作戰」,就像南北韓可以對話,美國和前蘇聯、習近平也可以對話。
- Nov 30 Thu 2023 07:53
林保華觀點》侯友宜「翻紅」 是自尋死路!
- Nov 24 Fri 2023 18:32
林保華觀點》再看藍白合破局「五漢廢言」 到底誰被誰設計?誰玩了誰?
- Nov 22 Wed 2023 07:28
﹙林保華專欄﹚台灣穩定力量反制中共介選亂局
﹙林保華專欄﹚台灣穩定力量反制中共介選亂局
2023/11/22 05:30
自由時報
藍白合的鬧劇愈演愈烈。除了各懷鬼胎,當然也與中共的介選有關。無論柯文哲民調有多高,中共最需要的依舊是國民黨。理由很簡單,中共需要中國國民黨的中國法統,只要國民黨還存在一天,中共的「統一」台灣才是國共內戰的完美結果。因此,別說是「兩岸一家親」,就算是「習柯一條褲」也沒用。何況柯文哲投機善變,翻臉比共產黨還快,中共怎麼敢相信這樣一個政客?他在台灣扮演的角色,就是搗亂:中共期望他搗民進黨之亂,哪裡想到他也搗國民黨之亂。
十一月十五日上午,在馬英九見證下,柯文哲與馬英九、朱立倫、侯友宜簽下六點共識的不平等條約後,柯出場時像一隻鬥敗的公雞,其後因抬轎者炸鍋,柯再度變臉,推翻共識。他們四人密會時,馬英九出示什麼法寶大滅柯文哲威風,引發熱議。希望柯文哲提告後檢調可以查出並公開影片。
- Nov 06 Mon 2023 13:56
林保華觀點》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認同民主台灣才是正道
- Nov 01 Wed 2023 07:48
﹙林保華專欄﹚藍白兩黨離不開中國
﹙林保華專欄﹚藍白兩黨離不開中國
2023/11/01 05:30
自由時報
國民黨與民眾黨的政黨協商,發表了四大共識,似乎就可矇騙台灣民眾他們合作了。此外,也以此對中共有個交代,因為中共才是他們的共主。正如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所說,藍白之所以談合,是因為藍、白都非主流民意。倘若都有高尚的理念,談合作怎會如此辛苦,還須中國指示?
看看他們的四項共識,第一到第三項,有關改革、兩岸關係、總統與行政院長的地位等,都是執政以後的問題,有的甚至涉及修憲。只有第四項“立委席次上相互支援”與這次選舉有關,就是相互站台,必然是國民黨幫民眾黨站台多;若同一區參選人要互讓,也只有國民黨讓;民眾黨席次本就很少,再讓就沒了。因此這共識可說是朱立倫的「賣黨條約」。
- Oct 26 Thu 2023 12:31
林保華觀點》中共不會讓「藍白合」破局 且看如何演下去
- Oct 18 Wed 2023 06:49
﹙林保華專欄﹚最友台的首相/安倍也曾被馬政府冷落
﹙林保華專欄﹚最友台的首相/安倍也曾被馬政府冷落
2023/10/18 05:30
自由時報
立法院長游錫堃接見美國「人權基金會」創辦人兼執行長哈佛森(Thor Halvorssen),哈佛森分享多年前首次來台演講時,曾收到當時執政的馬政府通知他「盡量不要批評中共」,但他反而講得更多。結果「演講五分鐘後,馬總統就起身離開」,偕馬出席的一行人跟著起身離去;會議結束後,連政府派來的駕駛都說,他被分配去其他任務,「請你自行搭計程車」。馬英九基金會執行長蕭旭岑則聲稱,馬英九總統接見過許多外賓,從未聽過馬總統有相關言論,「用膝蓋想也知道,馬總統有可能對一個外賓講這種話嗎?哈佛森所言絕非事實,轉述的范雲是堂堂立委,連查證都不查證,兩人應向馬前總統道歉。」
到底是誰沒有查證?蕭旭岑是二○一三年才出任總統府副秘書長,他哪裡知道原委?即使由外交部出面說,不也是馬英九的外交政策嗎?而從馬英九五分鐘就離席及其他小動作,可看出馬英九的態度。其實,不只哈佛森被如此對待,日本前首相安倍也曾在馬執政時來台,遭馬政府冷落,只好自己叫計程車出席活動。蕭旭岑不要自己用膝蓋想當然。
- Oct 17 Tue 2023 23:22
林保華觀點》藍白合 藍白和 藍白黑
- Sep 27 Wed 2023 06:46
(林保華專欄)親中的總統參選人不敢訪中國
(林保華專欄)親中的總統參選人不敢訪中國
2023/09/27 05:30
自由時報
中國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訪美歸來,民調略有上升,顯示他已超越民眾黨主席柯文哲成為老二,雖然差距不大。國民黨主席朱立倫誇口侯友宜訪美非常成功,搞得柯文哲也立即決定再次訪美,以挽救頹勢。郭台銘訪問美國兩次,當時還沒有正式參選,在正式參選後,是否要補課?
奇怪的是,即使是親中參選人,也沒有人想去北京爭取習近平共產黨的祝福,反而要擺脫親中形象,郭台銘甚至表示,他已經四年沒有去中國了,也就是自他捲入上屆總統選舉之後,就沒有再去中國了;顯然是因為今年的選舉。至於朱立倫二○一五年以後也沒有再去中國,但讓副主席夏立言頻繁去中國,唯恐「中國代理人」身份被別人搶走。
- Sep 20 Wed 2023 08:21
(林保華專欄)下架民進黨,何許人上台?
(林保華專欄)下架民進黨,何許人上台?
2023/09/20 05:30
自由時報
這次總統與立委的選舉,非綠陣營喊出「下架民進黨」的口號作為他們的共同目標。然而幾個月來一場場好戲,是他們之間爾虞我詐,勾心鬥角,無法處理由誰上台的權力分配,彼此都擺出「舍我其誰」的模樣,沒有妥協餘地。這場鬧劇,越近投票日,會越更精彩。
為什麼要下架民進黨?理由無非是什麼挑釁中國、無能腐敗等等莫須有罪名。以「挑釁中國」來說,就是因為民進黨加強武備、改革軍事,被他們誣衊為「製造戰爭」,然而他們在美國敢這樣說嗎?
- Sep 14 Thu 2023 10:47
林保華觀點》李忠庭「地下市長」與高虹安「一僕二主」
- Sep 02 Sat 2023 14:27
林保華觀點》搶奪關公!國共聯手對付郭台銘
- Aug 30 Wed 2023 07:45
(林保華專欄)不守信用,舍我其誰?
(林保華專欄)不守信用,舍我其誰?
2023/08/30 05:30
自由時報
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在連番挖角與廣告攻勢後,終於宣佈參選總統。他說,企業家治國的時代已來臨,他是幾位總統參選人中,唯一具備經營管理能力、有近五十年實務經驗的企業家,「放眼台灣政壇,舍我其誰?」他還表示,給他四年的時間,他保證會為台海帶來未來五十年的和平,並讓台灣在廿年內超越新加坡,成為亞洲人均GDP最高的「亞洲首富」。
作為一個企業家,郭董也曾經表示鴻海股票會達到兩百元,可惜即使經過減資,至今仍然沒有達到兩百元,小股東也沒有成為「小富」。最後郭台銘轉換跑道,投入政治。如果管一個企業都達不到目標,複雜千百倍的國家,又有誰放心交給他?鴻海到明年就創立五十週年了,這五十年,郭台銘一度成為台灣首富,那是靠在中國的血汗工廠,在台灣並沒有做出任何重大貢獻,台灣許多廠商與他一樣到中國發展,導致台灣被掏空,薪資長期低迷,到蔡英文民進黨執政後,創造條件鼓勵台商鮭魚返鄉,情況才有所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