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2 4 4《綠色參考》

(林保華主編;提供林保華等人的評論與綠媒以外的信息。)

全文貼在林保華部落格:

http://lingfengcomment.pixnet.net/blog

 

中國政策「停看聽」;台灣大戰略;重慶悲劇;京警跨省拘網友;習禁評;香港反英抗暴;緬戈巴契夫?總書記考

 

〈林保華專欄〉中國政策「停看聽」

馬英九騙票成功後,還未正式連任,就暴衝式的推出觸犯民心的政策,包括瘦肉精、瘋狂加價加稅、進一步開放中資與「一國兩區」論,搞得雞犬不寧。他的如意算盤顯然是把所有利空政策推給現任的政府團隊,讓一批「余文」受過,他則「潔身自好」登上連任寶座。

 

這裡只談他的中國政策。眾所周知,自從兩個月前中國發生王立軍直奔美國駐成都總領事館「叛國投敵」事件,然後引發北京扣押出席「兩會」的中共政治局委員兼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後,有關中共高層權力鬥爭的消息就不絕於耳。原因是在黑箱作業中,各個派系都要對外釋放有利於自己的消息,以便外銷轉內銷引導權鬥朝向自己有利的局面。因此消息相當混亂,但是許多並非謠言。從各種消息中也看出,即使涉及路線,也是左右搖擺,例如網禁開開關關使人眼花撩亂。

 

中共高層忙於處理內部鬥爭,下級則是努力看風使舵避免站錯隊。在這個情況下,兩岸政策基本上也陷於停擺狀態,須等待高層情勢明朗,再行定奪。其實在北京忙於十八大的排位後,中國的涉台政策就處於只是微調的情況,避免出現問題影響排位。所以去年馬英九提出「和平協議」,最近提出「一國兩區」,北京沒有表態,他們想看看馬英九的態度,以及台灣民眾的反應,沒有做出重大決策。

 

薄熙來的下台,投資重慶的台商擔憂優惠政策是否能保留?雖然繼任者做了保證,然而薄熙來為討好民眾與外資所增加的開支,重慶市政府舉債已達五千億人民幣,而重慶一年的財政收入只有約一千億元,因此重慶實際已經破產。這是長期研究重慶模式的新華社記者周方所披露的資料。因此這些政策能夠維持多久,是個疑問。這種執政風格,馬、薄頗為相似。

 

由於美國嚴格法規的管制,去年以來約有三十家中資公司因為沒有撈到好處而摘牌下市,回到管理鬆懈的中國或香港;但是最近在香港上市的中資民企股,也發生多宗因為賬目出現問題導致股價暴瀉乃至停牌,這幾天還在蔓延。隨著中國經濟的七上八下,問題公司會更多;他們會不會因為官商勾結而來台灣掛牌騙錢?

 

在這個情況下,馬英九應該以靜制動,先「停看聽」,靜觀中國政經局勢的變化,尤其是向左擺還是向右擺,再提出對台灣最有利的政策。但是馬英九卻像表演馬戲那樣,把自己的政策、乃至底線全都露,便於北京選擇最有效制伏台灣的辦法。馬英九的這種表現,難道只是「無能」?何況他當過陸委會副主委,對「匪情」怎會不了解?

 

總之,馬的中國政治議題應該停止,經濟議題也避免大動作,不應急於做出回報而傷害台灣。

 

(作者林保華為資深時事評論員,http://blog.pixnet.net/LingFengComment

自由時報

 

蘋論:台灣的大戰略

20120404 台蘋

 

最新一期的國際《政經風險報告》探討亞洲的軍事威脅,認為雖然各國的經貿來往密切,但軍事上互相威脅。這種現象人們並不陌生,二戰前的世界就是這樣。

 

對台國防能力悲觀

亞洲軍備競賽超過世界各地。中國、印度固不必提,越南、菲律賓、印尼、南北韓……都在整軍經武,使亞洲成為最大的武器進口地區。北韓的試射火箭引起美、日的不滿,而真正影響未來的是中國軍力的崛起。

印度不甘示弱,軍備日益增強,似乎看到不久的將來其宿敵中國的海軍就會進入印度洋,對印度形成南北的地緣夾擊。日本亟欲購買美國最新的F-35戰鬥機,以平衡中、俄對它的威脅。

台灣卻是武器滿京華(東京、北京、新德里、華府),斯人獨憔悴。好東西買不到,舊東西扔不掉。風險報告提到台灣時說:台灣軍力相對於中國強大的武力,顯得較為薄弱;而美國對台軍售,受限於中國的強烈反對,近年來轉趨保守。

台灣若陷入戰火,國人是否願意挺身而戰,也是一大問號,因此也影響到台灣的自主防衛能力。

這份報告對台灣的國防能力相當悲觀。其實防衛一方的武器質量並不是最後勝負的關鍵,守方的關鍵在於意志。如果武器至上,美國就不會輸掉越戰、前蘇聯也不致輸掉阿富汗戰爭、巴勒斯坦人就不會還住在巴勒斯坦。

成功的守方需要滿足四項條件:強大的友方、來自外國援助的武器彈藥、內部有極為團結的凝聚力、領導人及全民的堅定意志,四項的乘積等於成功的防衛力。乘積的意思是一項為零,結果就是零,與加法不同。

 

擁美國奧援難自保

台灣在四項條件中除有美國的奧援外,其他盡付闕如。好在承平時代美國若態度堅定保衛台灣,中國未必願意挑戰美國;假設一旦美國衰弱到臨界點,台灣很難自保。

所以馬總統與對岸降低緊張關係,固然影響到軍人的敵我意識,也被綠色民眾譏諷為矮化台灣。然而兩岸的開放接觸,也多少推動了中國的民主化。假如中國基本上完成民主化,台灣相對較安全──如果「兩個民主國家不會開戰」的假設為真的話。促進中國民主化才是繼台灣民主化後,最高瞻遠矚的大戰略。

 

重慶悲劇

雲上風 世界新聞網 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April 03, 2012 06:00 AM | 1049  | 0 

 

 | 1   |   |  見到重慶來的朋友,話題自然離不開重慶。昨天的重慶,還有很多疑雲未散,明天的重慶,則有太多的疑竇難開,明天的重慶,當然更值得關注。

對未來重慶的話題,很多都圍繞著重慶未來還有沒有錢花,圍繞著重慶能不能還得起債,因為重慶的「透支財政」、沉重負債,是重慶未來最大的問題。當然,重慶的財政局反駁外界,認為其沒有財政大透支的問題。

但重慶來客說,不相信那些話,而財政透支不是大問題,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現在財政都緊起來,都會透支。現在的問題,是過去四年來的大浮誇,拆東牆補西牆,現在可能難以為繼。

比如說,重慶近年建了三個區,包括兩路寸灘保稅港區和西永綜保區,再加上一個兩江新區。這三大區中,保稅區盲目擴大規模,上海保稅區面積不過10平方公里,重慶保稅區僅拓展區就有30平方公里,不僅是土地極大浪費,還令成本推升,保稅區建設投資200多億元人民幣,現在後患無窮。至於當時薄熙來最重視的「兩江新區」建設,有人說其投資高達千億元人民幣,現在就更難以為繼。

重慶的「民生工程」同樣難以為繼。過去薄熙來強調建設「五個重慶」,於是「民生工程」大投入。但下面的政府,都繼續在玩形象工程,最多也就把其他工程列為「民生工程」。重慶的數據測算,民生投入只是接近全國平均數,一旦民眾認為受了騙,到時政府如何交差。

類似的難以為繼,在重慶可多了,現在大家在看怎麼辦,一是任由重慶自作自受,重慶為薄熙來不到5年的任期,可能要付出15年左右的還債期。再一個辦法,就是花全國民眾的錢,由財政部撥付救急。

Read more: 世界新聞網-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 重慶悲劇

 

廣州網民爆中共權鬥 京警跨省拘人

20120404

香港蘋果日報

 

微博爆內幕

北京公安以「尋釁滋事」為名將巫冠聰刑拘。

 

 南下拉人好大鑊

北京當局嚴打網絡輿論風聲鶴唳!廣州商人巫冠聰因在微博轉發高層權鬥傳言,遭北京公安赴廣州跨省抓捕,並以涉嫌尋釁滋事罪刑事拘留。在廣州新安體育發展公司當運營總監的巫冠聰,上月 25日下午 4時在廣州被抓捕,家人收到的拘留通知書上的執行單位竟然是北京市通州公安局,初期羈押於廣州天河拘留所,現在卻不知人在何方。

 

放大圖片

網上轉載巫冠聰高層權鬥的言論。

 

知情者昨告訴《蘋果》記者:「就是因為在網上發那個東西,罪名是『尋釁滋事』。」至於憑甚麼由北京警方從廣州抓人?據內地法律解釋戶籍所在地和罪行發生地的公安都有權抓人,「當時暫時關在天河,按說應該是帶到北京,但現在人在哪兒還不能確切知道」。巫家人已委託一名北京律師,準備清明節之後前往會見。

據稱巫冠聰被捕的「罪行」就是上月 19日在個人微博上傳北京高層權鬥內幕:「中央對薄熙來處理嚴重分歧,溫家寶與周永康針鋒相對,各不相讓。」他引述內部消息稱「江派的『四大天王』薄熙來、周永康、賈慶林、李長春地位都不保」。其後這幾條微博被本報在內多家境外媒體廣為轉載。

 

新浪騰訊微博搜不到江胡名字

放大圖片

巫冠聰

 

巫冠聰 3 20日曾在微博中稱:「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總要有人當炮灰,我願意當這個炮灰。」而他最後一條微博發於被捕前兩小時,即 3 25日下午 2時,他正在廣州中山大學參加《第一屆嶺南論壇──探尋中國經濟變革之路》活動,廣東省省長朱小丹都到場演講。

薄熙來事件引爆網絡討論為北京所忌,上月底稱北京公安拘留網上編造「軍車進京、北京出事」等謠言的六人,其中一人據悉是《證券市場週刊》編委李德林,未知巫冠聰是否也算在內。當時被點名批評的新浪和騰訊微博翌日關閉評論功能,到昨日才恢復。記者昨發現近期風波中被屏蔽的敏感詞薄熙來、王立軍竟都能在新浪微博上搜到,而胡錦濤、賈慶林、周永康及前領導人江澤民的名字,仍是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搜索結果未予顯示。《蘋果》記者

 

上街挺政改 網民「被失蹤」

大陸新聞組香港3日電 世界新聞網 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April 03, 2012 06:00 AM | 545  | 0   | 2   |   | 

廣州市民日前上街支持溫家寶政改。(網路圖片)

slideshow

331上街舉牌支持溫家寶政改、請胡錦濤公開財產的廣州網民之一黃文勳, 41深夜被國保警員上門帶離住所傳訊後,至今下落不明。

香港蘋果日報引述維權網報導,1日晚1030分,國保警察到黃文勳位於海珠區新鳳凰新村的住所,質問他為何要參加活動,其後以傳訊為名將他強行帶走。記者多次打黃的手機都無法接通;致電轄區新港西路派出所詢問,警員也答不知道。

據報導,黃文勳1日晚被帶走前,當日下午房東通知他說收到派出所電話,要他搬走。而在上街「撐」政改前的330晚,黃就被帶到新港西路派出所拘禁十多小時、強行入住所搜查,當時是詢問關於「非暴力不合作」和清明祭奠七十二烈士的問題。非暴力不合作一詞源自聖雄甘地領導的印度反英國殖民運動,作為一套民眾抗爭理論,近年也受不少內地民間人士推崇。

北京網民「陳啊煒」1日也被公安帶走扣押六小時,更威脅他的老闆稱要搬走公司所有電腦。就因他在新浪微博上轉發一個「非暴力不合作」帖子,內容不過介紹和平請願遇軍警驅散需注意的幾點,如以不受傷為原則抗拒拖離、全身放鬆;不要踢打辱罵軍警,藉堅持正義的決心來動搖他們的意志等。

Read more: 世界新聞網-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 上街挺政改 網民「被失蹤」

 

微博重開評論 網友「習禁評」

 

【明報專訊】新浪、騰訊微博的評論功能昨日重新開放,不過已用了3日「轉發」的網友一開始仍十分謹慎,有網友調侃說,大家已「習禁評(普通話諧音習近平)」,即「習慣禁止評論」。不過,在微博搜尋「軍車」、「北京出事」仍被屏蔽,無法搜到任何結果。

 

北京當局在331公布近期「謠言四起」,個別網民編造、傳播「軍車進京、北京出事」等謠言,產生惡劣的社會影響,故處罰新浪、騰訊微博網站停止評論功能72小時。

 

昨晨8時,評論功能重新開放,不少網友稱「可以評論了,反而懶得評論了」,由於早前的禁令使微博轉發量大增,在重開評論之初仍未見減少,有網友調侃這是因為已經「習禁評」。不過,「習禁評」這個新詞一出也成了「敏感詞」,會被微博管理員設為「不適宜對外公開」。也有人抱怨,一開放評論又出現不少垃圾廣告,令人反感。

 

「薄熙來」「王立軍」解禁

此外,「薄熙來」、「王立軍」等之前在微博無法搜尋的敏感詞也獲解禁,昨日還有網友趁清明節發出悼念前中共總書記趙紫陽的微博,事隔一天多仍未被刪除,但「趙紫陽」3字仍無法搜尋。

 

官媒清明祭胡耀邦墓

 

【明報專訊】官方中新社昨報道《胡耀邦墓前清明祭》,透露位於江西的已故中共總書記胡耀邦陵園,20多年來有近30萬人前往瞻仰、憑弔,先後有80多名黨和國家領導人、200多名省部級官員前往祭奠。

 

20年逾80領導人拜祭

胡耀邦1981年當選為中共中央主席,19829月在中共十二大上當選為中共總書記。1987年因被指處理學潮不力被免職,中共十三大上僅任政治局委員,1989415在北京逝世,引起悼念熱潮,成為「六四」事件的導火線。

中新社的報道稱,胡耀邦長眠於江西鄱陽湖畔的共青城富華山,從南昌沿昌九高速公路北行約80公里即到胡耀邦墓。共青城因1950年代初期有98位青年來此墾荒而得名。曾任共青團中央第一書記的胡耀邦先後兩次到此,3次題詞。他逝世後,中共中央批准其夫人李昭的請求,將胡的骨灰葬於此處。

墓地海拔42.7,坐西朝東,佔地兩平方公里。兩條墓道均鋪有73級石階,象徵胡耀邦73年人生的曲折道路。

 

盡論中國:官員冒記者私訪 可行或可笑?

20120404

港蘋

山東省長姜大明周日( 4 1日)在當地政府調研工作會議上表示,官員「在下去調研時,不要暴露官員的身份,可以說自己是報社記者,這樣才能了解很多真實的東西」。省長要官員冒充記者到基層私訪,自然有大批粉絲叫好,譽為體察民情的可行辦法,但在筆者看來,頗似愚人節的笑話。

從山東省的情況來看,姜大明的私訪建議更有黑色幽默的效果。近年記者在山東被打事件頻傳,僅是前往臨沂準備探訪盲人維權律師陳光誠的海內外記者,就不知有多少人被打?要官員冒充記者,恐怕首先要官員們要有被基層官員暴打的準備,然後才談得上能不能接觸到願講真話的百姓。

 

要有被暴打的準備

不過,有內地記者調侃,或許以後記者在山東挨打的情況會大大減少,因為基層官員會怕打了冒充記者私訪的高官。也有記者揶揄,在省長要官員冒充記者私訪後,「山東省各媒體紛紛下發緊急通知,要求記者採訪時注意安全,儘量不要說自己是記者,以防被打」,因為百姓可能因要打冒充記者的官員而誤打真記者。

突發奇想要官員微服私訪的姜大明,今年 59歲,大學畢業後就到團中央工作, 1993年升任副部級的團中央書記處書記, 1998年外放山東,擔任省委組織部長, 2007年出任代省長、翌年扶正。可以說,姜大明是典型的團派幹將,一是從政毫無基層工作經驗可談,二是重視官方傳媒的宣傳,慣於紙上談兵,吸引輿論關注。

在資訊可以暢通無阻的時代,官員如果還要靠微服私訪去了解民間苦況,只能說明官員的心態及現行制度出現了嚴重的問題。如果官員只想聽順耳的話,只想知道有利自己請功邀賞的情況,他扮甚麼角色下基層,有甚麼分別?如果一個制度基本上是禁止百姓批評官員、禁止批評政府的聲音出現,好像廣州市民在街上展示一個要胡錦濤公開財產的標語,就要被拘押,還怎麼指望百姓敢對着官員說實情、表心聲?

電郵: China@appledaily.com

李平

 

漢和:閩加建飛彈發射坪 瞄準台

大陸新聞組北京3日電 世界新聞網 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April 03, 2012 06:00 AM | 809  | 0   | 1   |   | 

雖然兩岸關係和緩,但中國對台軍事部署並未放鬆。最新一期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月刊報導,中國人民解放軍最近在福建修建比原先更多的短程彈道飛彈發射坪,位置和距離都針對台灣。

漢和的報導指出,根據最新的偵查衛星圖片顯示,解放軍在福建修建比原來更多場坪,再根據現有資料和情報分析,這些是典型的短程戰役戰術彈道飛彈發射場坪,而非雷達或多管火箭砲基地。

報導說,根據現有資料與情報分析,不清楚這些飛彈發射場坪是屬於解放軍的陸軍還是二炮部隊,因為陸軍也開始部署短程戰役戰術飛彈。

漢和表示,其中有兩個發射場坪都修建在福建北部,有一個在福州西北10點鐘方向,位於山區,距離福州100公里、距離台北258公里;距離這一發射場坪最近的大陸部隊是仙遊駐防南京戰區所屬戰役戰術導彈(飛彈)旅。

另外,福建永安部署了二炮第817導彈旅,這一飛彈發射場坪在2007年前就已修建。

報導指,位於福建Huashuang地區的山頂,也發現兩個以上的飛彈發射場坪,距離台北270公里。而距離209 公里之外的是浙江金華駐防二炮820旅(未經確認),飛彈發射場坪是在2007年以前修建的。

漢和分析,以從距離台北的直線距離都在300公里以內來推算,上述這些發射場坪應該是為東風11DF11 )型短程戰役戰術飛彈所準備的。

報導也引述中國官方中央電視台於2011年播放南京軍區「某砲兵旅」演習的畫面顯示,第31集團軍第3砲兵旅也裝備0312300公釐300MM)火箭砲,射程150公里

漢和表示,由於上述火箭砲部署所屬的廣州、南京戰區其他單位都屬砲兵師,只有第3砲兵是「旅」的編制,且第3砲兵旅部署在泉州,按照射程,可能是針對金門。

Copyright 2012 世界新聞網-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All rights reserved.

Read more: 世界新聞網-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 漢和:閩加建飛彈發射坪 瞄準台

 

時人雋語:藏流亡政府總理:素姬給我信心

 

【明報專訊】之前沒人會想到昂山素姬會被釋放,而事情發展得很快,因此我們也可以肯定,我們的好日子也會到來。

 

正在日本訪問的西藏流亡政府總理洛桑桑蓋說,他期盼中國大陸民主化,「香港沒回歸中國前,有人說香港的民主可能影響中國大陸,但從近期香港的選舉看來,情恰好相反,反而是中國大陸影響了香港」。

 

腐肉煉地溝油銷滬渝 警扣3200

大陸新聞組北京3日電 世界新聞網 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April 03, 2012 06:00 AM | 438  | 0   | 1   |   | 

警方再破地溝油集團。(央視視頻截圖)

slideshow

公安機構日前破獲一個販賣「地溝油」集團,在浙江、安徽、上海、江蘇、重慶、山東六省市行動中,摧毀一個特大跨省地溝油犯罪網路,搗毀煉製地溝油黑工廠、黑窩點13處,抓獲違法犯罪嫌疑人100餘名,現場查扣地溝油3200餘噸。

新京報報導,浙江省金華市公安局江南公安分局蘇夢派出所邵文忠副所長說,去年10月,金華市蘇夢鄉村民經常聞到附近很臭很臭的味道。傳出惡臭的院子位於金華市婺城區一個城鄉接合部,院子主人叫李衛堅。

警方調查發現院子門口堆放了大量空油桶,地上油跡斑斑,而這難聞的味道也很像是熬製泔水加工地溝油的味道,警方調查發現現場沒有泔水,只有成堆的油脂塊,這些油一部分來自於附近的另一個油脂加工點。

據報導,江南公安分局治安大隊傅學軍表示,這些油脂的來源主要由屠宰場的廢棄物壓搾而成,主要包括豬、牛、羊屠宰以後內臟的一些膈膜,以及豬皮、牛皮、羊皮上刮下的碎末,還有一些就是時間存放長不能吃的變質動物內臟。

在隨後的調查中,警方發現,在金華市婺城熬製這種新型地溝油的窩點不止一家,還有一些分布於當地的個體熬油戶,他們熬製出來的動物油都是由李衛堅統一收購。同樣原料也是來自於屠宰場的廢棄物。

報導說,經過近五個月的偵查,警方查明這些被李衛堅從各處收購的新型地溝油很大一部分被銷售到了安徽、上海、江蘇、重慶等地的一些油脂公司,並最終進入到了食品領域,製成食品和火鍋底料等。

經警方確認,李衛堅團夥僅在20111月到11月銷售這種新型地溝油的收入就達到了1000多萬元。新型地溝油個體熬油戶賣出的價格是每噸5000元,李衛堅賣出的價格是每噸7600元,而到了正規的油脂公司,這樣的新型地溝油搖身一變賣到了每噸12500元。這跟傳統地溝油的銷售相比,利潤相當。

Copyright 2012 世界新聞網-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All rights reserved.

Read more: 世界新聞網-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 腐肉煉地溝油銷滬渝 警扣3200

 

戰略互疑成中美核心障礙

兩國學者合寫報告:

 

【明報專訊】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院長王緝思與美國學者李侃如(Kenneth Lieberthal)聯合撰寫一份題為《中美戰略互疑——解析與應對》(Addressing U.S.-China Strategic Distrust)的報告,認為兩國存在深層次的互不信任,而且由來已久、根深柢固,成為阻礙兩國關係發展的關鍵。學者建議,兩國應進行更有深度的長期對話,有助釋除疑慮,也可開展34個國家共同參與的「小多邊」對話。

 

這份名為《中美戰略互疑——解析與應對》的報告由王緝思和李侃如各自闡述兩國的觀點,2人再共同寫出分析和建議部分。王緝思寫道,中國不少官員認為美國正在走向衰落,兩國國力差距縮窄,而美國為維持霸權,會阻止中國崛起。

 

華:美欲顛覆中共

另一方面,中國「主流觀察家」認為美國目的在於「西化、分化」中國,包括支持海外藏獨、疆獨、法輪功等,甚至認為劉曉波獲諾貝爾獎、Google對抗網絡審查都是美國在背後支持。加之觀察美國在「顏色革命」及「阿拉伯之春」的行為,中國認為美國若有機會,也會企圖顛覆中共。在軍事方面,美軍頻頻抵近海岸偵查,令解放軍感到「操作層面上的強烈警覺」,中國軍方高層認為是有意挑釁,因連俄羅斯也未受過同樣的軍事壓力。

 

美:非民主國「天生不可信」

李侃如則在報告稱,美國最核心的疑慮是認為非民主國家「天生就不值得信任」,美國不能理解中國不透明的政制,也很難接受中國踐踏人權。美國還認為解放軍優先發展針對美國的武器,有大量網絡攻擊行動針對一般黑客不感興趣的資訊,相信攻擊只會來自中國政府部門。美國情報官員發現,中方官員總是從零和角度考慮兩國關係。

 

報告分析認為,兩國總認為對方每一步都在「大戰略」下,例如美國懷疑中資赴美投資,中國懷疑美國在華的私人教會,其實這些都未必有政治目的。兩國不少機構和團體的設立,也是建於「不友好」基礎上,其工作就是增進對對方的懷疑,令互信變得愈來愈難。

 

倡辦「小多邊」對話釋疑

報告認為,兩國應有「新舉措」來突破,如美國開放中國企業投資、修改對華出口限制,中國向美國解釋政治體制和軍事理念,開展中美印、中美日等「小多邊對話」,以免中美摩擦撕裂亞洲。

 

清華大學中美研究中心主任孫哲認為,美國對中國政制的不信任並非關鍵,對華也不像以往對蘇聯般斷絕人員、經貿交流。他認為,中美高層都有合作的決心,但在實踐中仍未跳出舊有常規,「比如可否開展中美聯合軍演呢?像這樣的活動還是太少」。

明報記者

 

(林保華按:“反英抗暴”是1967年香港紅衛兵暴動提出的革命口號,現在卻成為香港年輕人反對梁振英與共產黨的口號,也是夠諷刺的。關鍵是梁振英的老爸為他取錯名,老爸雖是山東人,到香港後,充當英國殖民主義者的奴僕警察,生兒子取名“振英”,而不像董建華那樣“建華”,實乃數典忘祖也。67暴動時,這些香港警察被土共紅衛兵罵為“黃皮狗”,現在梁振英與土共合流,又是歷史的一大諷刺。)

 

司馬觀點:香港在「反英抗暴」(江春男)

20120404 台蘋

41,香港舉行萬人示威,他們高舉「豺狼當道,港人憤怒」的旗幟,抗議中聯辦公然介入特首選舉,其中還有一面旗幟寫著「反英抗暴」,抗議梁振英到西環向中聯辦謝票,中聯辦變市委,特首貶為市長,嚴重破壞一國兩制。

中共以黨領政,中聯辦權力大於特首,勢所必然,一暗一明,只要不說破,也可假裝無事,這次選舉打得熱鬧,中聯辦下海公開操盤當選,許多港人感覺到失望和憤怒。

 

政治意識被壓抑

香港的自由與法治,連民主國家都比不上,但特首是1200人的小圈子選出來的,這是全世界的怪胎,港人的政治意識長期被壓抑,普選至少還要等5年,老百姓憋得不得了,總想找機會發洩。

這次選舉假戲真做,明明有投票權的只有1200人,3個候選人卻面對700萬港人進行辯論,還有各種民調、網路投票、社團活動,市民很熱情,搞得像真的似的,如民調和投票結果很大差距,這1200位代表各界精英的投票人,不知多難堪。

不過,有些香港人看到候選人互相抹黑,就以為天要塌下來,感嘆香港民主素質不行,這些人是葉公好龍,龍真來了,反被嚇得半死,民主不是都這樣嗎?

其實,香港特首不好幹,必須伺候三種主人,首先是北京阿爺和香港京官,其次是1200位選舉人團,他們採無記名投票,要投誰就投誰,第三是700萬港民,雖沒投票權,但可決定特首的日子好不好過。三種主人也算三權制衡的一種。

 

特首缺乏合法性

特首缺乏合法性,幹得好,得不到多少好評;幹不好,民眾上街要你滾蛋。北京的聖旨不能不接,但特首有時必須維護香港人的尊嚴,否則他失去民心,等於給北京找麻煩。

做好特首的先決條件是,他必須是特殊材料做成的。

 

探針:地獄內閣是這樣煉成的

20120404  港蘋

新一屆特首梁振英還未正式上任,就有一萬五千港人上街怒吼,叫他下台,打破了香港歷史紀錄。梁振英自知民望和認受性都偏低,當選一個星期,先後落區三、四次,與居民握手,抱小孩,在舊區天台會見基層民眾,希望可以拉高民望。

中大的最新民調,顯示梁振英的民望確有上升,但只是僅僅及格,對他管治有信心的人也只有三成,而在「民主發展」、「自由人權」、「包容各方政治勢力」、「值得信賴」四個方面,全部「肥佬」。梁振英當選已是既成事實,這個星期他拚命擺出要做一個親民特首的姿態,但即使認命的港人,仍是對他滿腹狐疑。

有輿論指梁振英若要增強港人對他的信心,新的內閣班子應該盡快出台,藉此提高民望,不無道理。但由中聯辦一手扶植上台的梁振英,內閣的每一個位置,他可以一個人說了算,不需聽阿爺的命令而行嗎?

回歸初期,官場流傳一個說法,董建華籌組班子,中聯辦和港澳辦硬要將自己的人插進行政會議,一些毫無管治經驗的「騎呢人」,都在董班子內一做五年,不但毫無建樹,更使董的民望一瀉再瀉,最後腳痛下台。誰是這類「騎呢人」,讀者大可翻查資料,對號入座。

到曾蔭權時代,一些紅得發紫的本地左派得到重用,入閣掌權,據了解,也是中聯辦發功的結果。

梁振英組班,中聯辦積極插手的消息再度流傳,今次不只行政會議,不只部份內閣成員,更涉及位高權重的重要職位。據了解,梁振英屬意民望高形象佳兼「好打得」的林鄭月娥做政務司司長,但有人認為她太有主見不夠聽話,而希望去西環多過去中環返工的林瑞麟繼續留任。又有消息流傳,教育學院校長張炳良是教育局局長的人選,有人又認為他有民主派背景,立場未夠堅定,屬意有紅色背景的學者掌管這意識形態的大門。

種種流傳的消息顯示,中聯辦對內閣名單的話事權很大,即使不同意,也要尊重阿爺的意見,以報答提攜之恩。

內閣如此,行政會議又如何?相信西環的話事權亦是決定性的,但在競選過程中立下汗馬功勞的競選辦主要成員,將會論功行賞,進入高級顧問的班子。例如主席張震遠,例如主任羅范椒芬,齊齊進入核心內閣,為期不遠。

香港人雖然善忘,但對競選辦的強悍作為還記憶猶新。「西九門」爆發,梁振英被查,有人頻密致電政府部門跟進,不是查詢,而是干預。霸道作風,由來已久,在官場的不同職位,奪命追魂 call已經是高官的標誌,不只打給當事人,還會打給上司老闆,雖然因此而要黯然離開官場,但卻並未吸取教訓。人到了一把年紀,相信性格是很難改變的。

如此這般煉成的地獄內閣,未來五年的管治將會如何,大家心中有數。

 

吳志森

逢周三、六刊出

 

辣蘋果專欄:我的未來是噩夢(余艾苔)

20120404 台蘋

余艾苔昨天經過一座正在興建中的豪宅工地,幾個工人擠在工寮裡吃便當,「幹!」突然一個人罵起來,大夥生活困頓的怒火就這樣迅速點燃。這群勤奮的工人流汗打拼,但收入趕不上支出,憂心未來是噩夢。

 

大官不知小民苦

最近兩個多月,天天都有看不完的負面新聞,而且件件都攸關民生,從瘦肉精美牛打頭陣,政府處理得荒腔走板,接著就是漲聲四起,其中油一口氣補漲漲足,簡直是剝人民的皮。光是油價漲,就會帶動百物齊漲,請問大官們,到底能不能感受升斗小民的痛苦?就算政府突然發現大事不妙,連忙決定大學學雜費凍漲半年、二代健保延到明年實施,未來還不是要漲!

 

荷包縮水沒加薪

非漲不可嗎?大夥不滿中油、台電績效差,卻享厚祿、領高額獎金,靠漲價彌補虧損,不能說這樣的民怨沒道理。民眾的感受是,荷包掏出去的錢愈來愈多,收入卻沒增加,對很多中年基層勞工來說,不必奢談長久以後的養老了,光是未來日子要顧好肚皮、有個棲身之處,以及面對子女教育費,已經壓得大夥不敢向前看了。很多人都嚮往未來不是夢,馬總統啊,你可不要讓我們的未來是噩夢。

 

對不起 外勞不等於移工(陳嘉君)

20120404 台蘋

針對我們國家目前現實的處境,陳冲院長日前提出「虛擬境外」,一如2001年施明德先生到高雄競選市長提出「高雄經貿自治港市」,都是為台灣面對全球化的浪潮和中國經濟崛起所提出的好辦法。施先生的主張當時各方也都表示贊同,不論藍的黃俊英,或綠的謝長廷都親自向施明德先生「保證」當選後一定馬上推動,但選後什麼都忘了,高雄港果然從世界第三大港淪落到今天已是第十二名。

 

無論是「自治港市」、「自由經濟示範特區」或是「虛擬境外」,所指涉的內涵,要達成的目標是同一件事,它攸關國家經濟發展、生活品質和國家總體的安全。一如美牛進口,不單單是國民健康的議題,而是國際經貿與國家安全的重大議題。喔!為什麼什麼事都扯上「國家安全」?沒錯,因為我們是「不折不扣」的小國!

這一次,行政院長和勞委會主委都是搬出「國際勞工公約」作為主張「本勞外勞不脫鉤」的靠山,那麼我們不禁要看看「國際勞工公約」真會有這樣看法與主張嗎?我翻遍了自1919年來所訂定的總共189號公約,沒有任何一號公約的任何一條一項提到台灣現行型態的「外勞」之「基本工資」問題。在1975年訂定的第143號公約:移民濫用限制及平等機會與待遇促進,其中第11條明文:「為了本公約本部分之目的,本項「移民勞工」意指遷居者或基於將被僱用或其他個人利益考慮而由一個國家遷移到另一國家,及包括任何正式被許可的移民勞工。本公約本部分不適用下列各類人員:一、邊境勞工。二、短期居留的藝術家及自由者。三、海員。四、參加專門訓練或教育的人員。五、在一個國家內的機構或事業的職員,在他們的僱主要求下,經許可臨時進入另一國家,在限定期限內,執行特殊職責或任務,並被要求在他完成任務後,即須離開此國家。」

 

反脫鉤是欺騙託辭

我們就此電話請教勞委會工資工時科科員,該員也認同我國「外勞」就是屬於不適用的第五項。的確,我們國家是沒有「移民政策」的國家,只有透過婚姻關係而來的「移民」,而我們平等對待與尊重外籍新娘和新郎的勞動政策,才是「國際勞工公約」裡關於「移民勞工」的權益保障,這些移民未來就是我們的同胞,並即將取得我國國籍,理當享有一般國民待遇,不應受到歧視。但是「在限定期限內必須離開的契約外勞」並不適用。因此勞委會抬出「國際勞工公約」作為反對「本勞外勞脫鉤」根本是欺騙式的託辭。勞委會依職權該管理監督的是勞工的基本權益、勞動的條件,絕非是國家的總體發展與經濟,國家的生產力、競爭力是多少條件因素的考量才會周延,怎可以只以片面勞工的角度的單一「基本工資因素」來牽制。何況現實是,台灣到底有多少真正的「台勞」是領「基本工資」,勞委會都回答不出來。若本國「基本工資」根本是23萬「契約外勞」在使用,「脫鉤」並開放引進「契約外勞」,降低勞動力成本,讓流浪在外的「台商」可以「返鄉」,同時促進本勞就業,繁榮周邊經濟,實在是刻不容緩。我們寬厚些,相信你們也許疏忽「國際勞工公約」C143-11,是否懇請掌權者啟動「外勞與本勞脫鉤」,以鼓勵台商返鄉,挽救青年失業。

作者為歷史文化研究者

 

若要319真相首要認輸(陳偉忠)

20120404 台蘋

 

近期中研院研究員朱浤源自稱發現319槍擊案新事證,足以證明槍擊案造假,對此筆者有不同看法。因為就案情而論,具直接證據的就只是掃街座車上擋風玻璃的一處彈孔,扁、呂二人身上的槍傷以及一鉛一銅的兩顆彈頭,其餘如彈殼等,都非在槍擊當下在第一現場第一時間獲得,而扁、呂身上槍傷早經國際鑑識專家李昌鈺與國內刑事機關證實其真實性。

 

而朱先生號稱花費八年時間私下訪查提出的調查結果,其背後動機與癥結所在即是認為該次總統大選藍營應勝而未勝,完全是因319槍擊案。

 

應變作為產生效應

當然這話乍聽也沒錯,然而筆者認為319槍擊案發生的當下,尚不致於讓藍綠民調形勢立即發生逆轉,真正產生效應的是藍、綠雙方陣營的因應方式與應變作為。

諸如藍營為防當夜雙方造勢晚會讓綠營形成悲情訴求,率先宣告取消了選前之夜的造勢晚會,殊不知當取消當晚造勢晚會,也就是轉移了媒體的注目與焦點。

如果當晚造勢晚會繼續舉行,更調整為全民祈福晚會,並說明連當今的總統、副總統都不能保護自己,全民只有自求其福,在當夜或就可營造出更溫馨與凝聚的期待氛圍。

而綠營雖也跟進取消所有選舉活動與當晚造勢晚會,但並不影響媒體對其之關注,因為綠營時為執政黨又是槍擊案當事人,自因掌握執政與媒體優勢形成民眾矚目焦點。

 

放下執著回歸事實

進而南部地下電台將槍擊案導向藍營與中共圖謀,藍營則是以自導自演更扯出奇美小護士、國安人員內應等狀況來反制,結果奇美醫院連夜在媒體前證實小護士之說純屬子虛,藍營也無能力指認出小護士,對國安人員的指控也未有人證呼應,藍營應變的無方,捏造奇美小護士的無當,無端指控國安人員的失措,才是讓綠營能以些微票數終逆轉成勝的主因。

所以319槍擊案藍營若要追求真相,就要先排除本身主觀的認知,客觀辯證在槍擊案發生後到投票截止前,雙方選戰真正進行割喉與對決的應變措施,放下執著才能務實探討真相回歸事實本質。

作者為國安局特勤組前組長

 

荒唐的再審制度(張娟芬)

20120404台蘋

 

最高法院日前做出一項裁定,要求高院重新考慮鄭性澤案的再審聲請,讓鄭性澤案露出一線曙光。最高法院的裁定,凸顯出台灣的再審制度,已經嚴格到了荒唐的地步。

再審制度的初衷,是為了避免冤抑而設置的救濟途徑。台灣法制繼受自日本,大體沿襲德國法制,然而與德、日相較,獨獨台灣為再審設下不可思議的高門檻,彷彿這個制度是用來防止再審用的。德國《明鏡》周刊報導,德國一年再審的案件約兩千件。台灣呢?竟然只有五件。

 

簡單的說,發現新證據,是提起再審的理由。台灣法制裡再審的高門檻,關鍵在於最高法院於民國三十五年做成的判例(特抗字第21號),要求此「新證據」必須是「當時已經存在」,「審判時未經注意」。這號判例距今已經六十六年了,但仍然是堵塞再審管道的一塊大石頭,因為它定了兩個相互矛盾的條件:既要求「新」證據,又要求「當時已經存在」。可是,「新」的意思不就是「以前不存在」嗎?

以鄭性澤案為例,辯護律師團聲請再審,理由是卷內有一張相片可以說明,槍手所在位置地面沒有血跡,原判決認定鄭性澤中槍後走過去開槍,與事證不符,而確定判決從未提到這一點。法院駁回再審,理由是:這張照片已經在卷,所以它就不是「新證據」。

同樣死刑定讞的邱和順案,也提起再審,因為楊日松法醫的證詞與被告的自白不符,而法院沒有審酌這一點。案子也駁回了,理由是:既然證據已經在卷,那就表示法官一定有審酌!

法院的邏輯是:一個證據,如果「當時已經存在」,就推定為「審判時已經注

意」,不算新證據。如果案件定讞以後做出了新的鑑定報告呢?法院實務見解是:

該報告於審判當時並不存在,所以也不算新證據!

德國刑事律師席拉赫的《罪咎》一書,在台灣很受讀者歡迎。其中一個故事是這樣的。一個男人被控對一個小女孩性騷擾。男人入獄經年,妻子與他離婚,出獄以後,他在街頭散發傳單為生。有一天,一位少女經過他身旁,他認出這就是當年那個小女孩,激動得想私刑報復,但下不了手。他來到席拉赫律師的事務所,請求律師協助。

 

需檢討不合宜陋規

席拉赫出面替他詢問那位少女,一周後,她寄來她當年的日記,小女孩的字跡寫著稚氣的心思。她好喜歡學校的女老師。每天放學,女老師的先生會來接她回家,小女孩覺得老師被「搶走」了。小女孩想拆散他們,而性騷擾指控是一個現成的辦法。

男子得到再審的機會,少女也出庭作證,向這位男子道歉。他洗刷了冤屈,開了一間小店,律師得空便過去坐坐。不過,從前的事情,他們絕口不提。

這是德國的真人真事。如果這事情發生在台灣,少女並未保留當年的日記,但願意出庭說出真相,結果會如何?答案是他將得不到再審的救濟。原因很簡單:證人的新證詞,審判當時並不存在,不能成為再審理由。這種再審制度到底是什麼心態?高涌誠律師說得一針見血:「他們認為,只要證據當時不存在,判決就沒有錯!」

這幾年,司法制度承受了鋪天蓋地的懷疑,庶民對於法治的信仰,幾乎蕩然無存。要重新凝聚大眾對法律的感情,惟有痛切檢討荒謬而不合時宜的陋規。實務見解對新證據的認定有諸多無謂的刁難,妨害發現真實,也有違公平正義,正是必須移除的大石頭!

作者為作家,著有《殺戮的艱難》

 

應讓林毅夫入境祭祖(孫慶餘)

20120404 台蘋

 

清明時節雨紛紛,正是家家忙著掃墓祭祖時節。不幸對岸卻有一個台灣人林毅夫,不論申請回台奔喪、祭祖,都不得其門而入。因為國防部聲稱他為「繼續犯」,不適用一般「既成犯」追訴期已過的規定。很顯然,這已不是法律問題,而是面子問題。

 

林毅夫犯的其實是錯誤時代的荒謬罪行,許多海內外獨派統派都犯過相似罪行,大家都是時代悲劇的犧牲。如今,主張統獨及反對政府已不構成犯罪,願意當哪一國國民也有充分選擇權,兩岸之間更已走上和解,再堅持33年前的面子問題有意義嗎?錯誤時代應該繼續下去嗎?何況返鄉祭祖是子孫應盡的義務,也是中華文化「以孝治天下」的重要內容,難道民主台灣容不下一個台灣人短期回台祭祖嗎?

 

不該只顧軍方面子

孔子說:「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為了表現中華民國政府注重孝道,以特案方式讓政治犯林毅夫返台奔喪、祭祖,如同受刑人也有短暫出獄奔喪的自由,應該是合理的。過去戒嚴戡亂時期最不人道做法之一,莫如海外反政府人士不准返台奔喪,盡子女最後孝心。1990年代結束動員戡亂,允許二二八時期投共人士返台探親祭祖,是改變時代氛圍的極佳做法。沒想到時序進入21世紀,反而為了林毅夫一人,又開時代倒車。而他的罪行是否那般不可饒恕,恐怕是有討論餘地的。

林毅夫由金門馬山泅水投共時,只是一名連長,所知軍方情報有限,經過軍方緊急重新布防後,並未聞對我方防務造成損害,因此他是敵前叛逃而不是外患罪,這是其一。他投共後,不但改名,而且銷聲匿跡,與馬璧等人的大肆張揚及傷害我方形象完全不同,這是其二。同時他投共後,已放棄軍人身分,轉行學經濟,也就是犯罪已遂之後,未再繼續原身分及罪行,不是「繼續犯」,這是其三。基於這三點,國防部以過去未對他追訴,故追訴期由追訴日起算,視之仍為「繼續犯」,是不恰當的。當年不追訴,是軍方為了面子,現在已過追訴期還起訴,也是為了軍方面子,那又置法律的尊嚴及權威於何地?是法律重要,還是軍方面子重要,這是不辯自明的道理。

 

兩岸和解不應追究

最重要的,當年思想教育以「仇恨」及「蒙蔽」為出發點,很多人突然醒悟之後,不只不仇共仇獨,還可能親共親獨,甚至投共投獨。這是時代悲劇,是政治誤會,也是事過境遷,進入民主時代後,必須補救的事。如果明知是悲劇,還要繼續糾纏,延長悲劇,那不是與歐陽修說的「若得其情,則哀矜而勿喜」背道而馳嗎?

當年國共鬥爭何等慘酷,意識形態戰場又何等泯滅人性。魯迅詩句「夢裡依稀慈母淚,城頭變換大王旗」,柏楊綠島紀念碑題詩「多少母親暗夜垂淚」,指的都是那個時代。如今已是兩岸和解,互不以敵人視之的年代,林毅夫的「敵前叛逃」罪名實在沒有繼續追究必要,最近才被國際評為亞洲最有新聞自由的台灣,也不好繼續阻攔林毅夫入境祭祖。

作者為資深政論家

 

總統添盛 緬戈巴契夫?

編譯中心綜合3日電 世界新聞網 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April 03, 2012 06:00 AM | 483  | 0   | 1   |   | 

緬甸總統添盛1日在緬甸內比都的一個投票所,投下國會補選的選票。添盛主導緬甸民主改革,他的角色備受關注。(美聯社)

slideshow

國會補選之後,緬甸進入一個嶄新的時代,總統添盛在國際上享有盛名,甚至有人稱他是「緬甸的戈巴契夫」,但在緬甸國內,無論是緬甸人或外國民眾,都對他印象模糊。

添盛現年66歲,僅比剛當選國會議員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翁山蘇姬大兩個月。他出生於伊洛瓦底三角洲的一個農村,1968年進入軍校,一直在軍事強人丹瑞的麾下任職,是忠誠度百分百的黨官。他本人並沒有旺盛的企圖心,但在2010年緬甸全國大選中由丹瑞欽點,出面組成「聯邦團結發展黨」,去年3月登上總統寶座。

去年當選總統之後,多數人只把添盛當成脫掉軍裝的「假文人總統」,未抱太多期待。但這一年多來,添盛卻成改革大將,領導緬甸由極權走向民主。

他推行多項政治改革,包括對媒體鬆綁、釋放翁山蘇姬等政治犯、發布新勞工法准組工會等,讓歐洲聯盟與美國解除對緬甸政府的部分制裁。

赴緬甸採訪國會補選的中央社記者引述緬甸流亡媒體「密希瑪新聞社」創辦人索敏的話指出,添盛是「真誠想推動這些改革開放」,至少他有部分權力,即使這些權力有限。

也許現在就封添盛為「緬甸的戈巴契夫」還言之過早,因為許多人擔心緬甸隨時可能走回頭路,也擔心近來的改革只是為了緩和民怨。但中央社報導,有些人相信,添盛政府讓翁山蘇姬與其政黨進入國會參政,因為他們發現,翁山蘇姬會是打開西方大門、解除制裁的關鍵。

Copyright 2012 世界新聞網-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All rights reserved.

Read more: 世界新聞網-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 總統添盛 緬戈巴契夫?

 

憧憬制裁鬆綁 經濟急速起飛

緬甸掀投資狂潮

20120404  港蘋

 

歐美放寬制裁或令緬甸經濟急速起飛。圖為緬甸的廟宇。

 

【本報綜合報道】緬甸周日舉行國會補選,昂山素姬領導的全國民

主聯盟,幾乎贏取全部補選議席。市場期望歐美各國領袖放寬對該

國制裁,當地市場有望開放,吸引外資對這亞洲最後一個尚未發展

的「淨土」虎視眈眈。不過,有分析指當地金融體系未成熟,投資

機中帶危。

 

緬甸資源豐富,不過多年來受歐美各國制裁,包括禁止從該國入口

、限制貨幣流通、凍結資產等,令當地發展落後。去年該國結束了

近半世紀的軍人統治局面,而周日舉行的國會補選,被視為改革開

放其中一個里程碑。歐美政府表明,若是次選舉公開公平,將會放

寬的制裁。

 

實施稅務假期

放大圖片

昂山素姬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在緬甸國會補選中大勝。法新社

 

為迎合即將「變天」的經濟局面,緬甸當局實行多項政策,推動改

革開放,配合經濟發展。當中包括實施「稅務假期」及其他對外資

的資助,上周更宣佈將從本月 1日起實行浮動滙率,簡化原本的多

重滙率制度,方便外資營商及投資。

有關消息令全球掀起一股緬甸投資熱, Leopard Capital行政總裁

及管理夥伴 Douglas Clayton相信,隨着當地外國投資法例改革,

外國資金將湧入當地,直接投資到銀行、電力、電訊、互聯網服務

及酒店業務。 Duane Morris& Selvam企業金融及投資基金主管

Krishna Ramachandra分析,投資緬甸風險較低,回報甚為吸引。

事實上,商品大王羅杰斯亦曾表示對投資緬甸有興趣,指該國為一

個令人眼前一亮的機會,情形有如中國 30年前改革開放。通用電氣

旗下通用醫療集團 2月尾已表示,將與當地企業合作;而渣打亦有

意再到當地發展。除歐美國家,亞洲各國亦有到當地投資。新加坡

Yoma Strategic便將會於緬甸前首都仰光北部發展一個名為 Star

City的住宅及購物中心項目;而中國及印度亦早已投資當地拓展資

源業務。

 

憂金融配套落後

放大圖片

 

緬甸前景似乎一片光明,不過其實部份投資者仍有保留。有分析指

,當地政治環境不穩定,即使早早進入緬甸,亦不代表即可以賺錢

,需待更具體的改革措施落實後,才會吸引更多投資者投資。

現時沒有任何國際性的法律或會計公司在緬甸註冊,當地亦只有兩

家公開上市的公司。緬甸證券交易所常務董事 Inami Shigeto表示

,現時的成交量相當少。有從事出入口貿易的商家亦指,當地通訊

設備差,即使美國放寬制裁,資金進出當地仍然困難。緬甸亦沒有

外資設立借貸服務的規例,金融機構最近才開始研究與外資銀行設

立代理行,各項配套不足,阻礙企業在當地發展。

 

 

擁抱外資 緬改浮動匯率

財經新聞組綜合報導 世界新聞網 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April 03, 2012 06:00 AM | 35  | 0   | 0   |   | 

緬甸央行二日取消實施長達35年的固定匯率制度,讓匯率自由浮動,盼藉此改革貿易、健全金融體系與公共財政。緬甸國內銀行業也開始摩拳擦掌,準備迎接政策開放後吸引的外資熱潮。

緬甸央行公布,新的參考匯率為818緬幣為兌1美元,接近黑市的1美元兌800820緬幣。匿名官員並透露,央行允許匯率在上下0.8%的區間浮動。

這是緬甸總統登盛上任一年多來,所祭出最重大的經濟政策變革,目的是統一國內匯率與擺脫黑市的箝制。過去35年間,緬幣匯率緊釘國際貨幣基金(IMF)的特別提款權(SDR),為1美元兌6.4緬幣,是黑市匯率的125倍,也只有國營企業能使用。

瑞穗實業銀行駐新加坡經濟學家瓦拉丹說:「官方匯率和黑市亦步亦趨意味市場的套利交易投機風氣將會改變,或至少會收斂。」

採取浮動匯率也可重建外界對緬甸金融制度的信心;緬甸金融業向來飽受洗錢汙名所苦,並遭全球金融體系孤立。

此外,隨著國會補選一日和平落幕,美國與歐盟未來也可望對緬甸解除經濟制裁。

緬甸國內銀行預期情勢即將出現轉變,正默默進行改革。例如,部分業者開始派員工赴新加坡與其他金融中心受訓,有些公司則引進新技術或計畫拓展新據點。

包括渣打(Standard Chartered)與新加坡大華銀行(UOB),都正密切關注緬甸推動經濟改革後的發展。

大華交易銀行部門總經理蘇麗華(譯音)嗅到了商機。大華最近協助緬甸銀行業者訓練外匯交易與風險管理人才。同時,她也看好國際社會對緬甸撤除經濟制裁。渣打也考慮重新對緬甸市場叩關。

Read more: 世界新聞網-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 擁抱外資 緬改浮動匯率

 

《北京日報》:“總書記”並非淩駕於黨的中央組織之上的最高機構
北京, 總書記
解密:我黨最高領導人從何時稱"總書記"

開欄的話

  今年下半年將召開黨的十八大,這是我國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本刊從即日起開設“迎接十八大文萃”專欄,主要刊發黨的理論、黨的組織、黨代會、黨的歷史等方面內容的文章,注重挖掘鮮為人知的歷史細節,展現黨代會發展變化的具體脈絡,旨在充分認識黨代會的重要意義和重大作用,為召開十八大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稿件長短不拘,但要有新意和可讀性,且具一定史料價值。歡迎投稿!

“總書記”雖是中共黨內最高領導職務,但並非党的最高領導機關。中共黨章明確規定:党的最高領導機關是党的全國代表大會和它所產生的中央委員會。因此,“總書記”並非淩駕於黨的中央組織之上的最高機構。 ——331,《北京日報》“迎接十八大文萃”專欄開篇之作

“總書記”即“中央委員會總書記”的簡稱,是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的負責人,也稱為党的最高領導人。從黨的組織制度發展史來看,黨內最高領導人的職務並非一開始就稱“總書記”,而且,“總書記”也並非党的最高領導人的專稱。“總書記”最終確立為黨內最高領導人的職務經歷了一個歷史過程。
●陳獨秀是“一大”到“五大”時期的黨內最高領導人,但他在“一大”上被選舉擔任最高領導人時的職務並不是“總書記”
在黨的早期歷史上,陳獨秀無疑是第一位黨內最高領導人,而且是“一大”到“五大”時期的黨內最高領導人。但是,對於他的領導職務的具體稱謂,一般人並不十分清楚。長期以來比較籠統和流行的說法是:陳獨秀是“一大”選出的首位“總書記”;陳獨秀是“一大”到“五大”的五任“總書記”。實際上,這些說法並不符合歷史事實。因為在陳獨秀擔任黨內最高領導人的六年中,隨著中央領導機構的變化,黨內最高領導人的職務稱謂也發生了多次改變。具體情況如下:
19217月“一大”召開時,全國只有黨員50多名,鑒於黨員數量少和地方組織尚不健全的情況,所以會議決定:暫不成立中央執行委員會,只設立中央局作為中央的臨時領導機構。大會選舉陳獨秀、張國燾、李達組成中央局,選舉陳獨秀擔任“中央局書記”。
19227月“二大”時,選舉產生的中央領導機構為中央執行委員會,並選舉陳獨秀擔任“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長”。19237月“三大”仍選舉陳獨秀擔任“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長”。
19251月召開的“四大”選出五人組成中央局,中央局決定陳獨秀為“中央執行委員會總書記”。這是黨的歷史上首次出現把最高領導人的職務稱為“總書記”。“四大”黨章對“總書記”的職責進行了規定,指出:“中央執行委員會須互推總書記一人總理全國黨務,各級執行委員會及幹事會均須互推書記一人總理各級黨務,其餘委員協同總書記或各級書記分掌黨務”;“中央及區及地方執行委員會與支部幹事會,由總書記或各級書記隨時召集之”。從這些規定可以看出:“總書記”的職責就是總理全國黨務和召集中央執行委員會會議。19274月召開的“五大”選舉產生的中央領導機構為中央委員會,並選舉陳獨秀為“中央委員會總書記”。
19276月以後,由於“大革命”遭受嚴重挫折,黨內絕大多數同志對陳獨秀的領導越來越不滿。712,根據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的指示,陳獨秀從此離開中共中央最高領導崗位。隨後在漢口召開的“八七會議”上通過了《黨的組織問題議決案》,其中規定:在黨的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以前,由中央臨時政治局執行中央委員會的一切職權。會議選出中共中央臨時政治局。192789,中央臨時政治局第一次會議選舉瞿秋白、李維漢、蘇兆征為常務委員會委員。由此,瞿秋白成為中央臨時政治局的主要負責人(在一些著作中也有把瞿秋白稱為“總書記”的說法。但是,至今沒有發現有關會議檔案資料證明“八七會議”設立“總書記”職務,故稱瞿秋白為“總書記”,實際上是一種習慣稱謂)。
●從“六大”以後到“七大”期間,黨內最高領導人發生了多次變化;“主席”成為黨內最高領導職務
1928720日召開了第六屆中央政治局第一次會議。會上,工人出身的向忠發被選為中央政治局主席兼中央政治局常委會主席。由此,黨的歷史上首次出現了“主席”這個黨內最高領導職務。但實際上,向忠發沒有能夠起到黨內最高領導人應有的作用,實際主持和負責中央工作的另有他人。此後至“七大”,中央領導機構和黨內最高領導人發生了許多變化,比較重要的有以下幾次:
第一次是19316月向忠發被捕後,中共中央機關和中央領導人受到極大威脅,9月間,根據共產國際遠東局的提議,在上海成立了由博古(秦邦憲)、張聞天(洛甫)、康生、陳雲、盧福坦(後叛變)、李竹聲(後叛變)六人組成的臨時中央政治局,博古、張聞天、盧福坦三人任中央常委,“博古負總的責任”。
第二次是19341月臨時中央召開中共六屆五中全會,決定設立中央書記處,博古、張聞天、周恩來、項英為書記處書記,“博古仍為中央主要領導人”。但是,關於博古的職務,近年來有學者提出:博古從這次會議開始擔任的是“中央總書記”。
第三次是19351月召開的遵義會議,改組了中央領導機構,選舉毛澤東為中央政治局常委,決定常委中再進行適當的分工。此後,在紅軍轉戰途中,“根據毛澤東的提議,決定由張聞天代替博古負中央總的責任(習慣上也稱之為總書記)。”需要說明的是,關於張聞天的職務問題,近年來有學者列舉出大量的資料證明:遵義會議後張聞天代替博古擔任的是黨中央“總書記”。
第四次是19389月中共六屆六中全會。19386月,中共中央決定王稼祥回國。7月初,王稼祥回國前,季米特洛夫在接見他和任弼時時明確表示:“在中共中央內部應支持毛澤東的領導地位。王明缺乏實際工作經驗,不應爭當領袖。”在91427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王稼祥傳達了共產國際的指示和季米特洛夫的意見:在中共中央領導機關中,要以毛澤東為核心解決統一領導問題,中央領導機關要有親密團結的空氣。會議決定由毛澤東代表中央向全會作政治報告。929召開了被毛澤東稱為“決定中國之命運”的中共六屆六中全會。會上,毛澤東作了《論新階段》的政治報告,會議批准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中央政治局的路線。
第五次是19433月政治局會議。會議決定:毛澤東為中央政治局主席、中央書記處主席;毛澤東、劉少奇、任弼時組成中央書記處,根據中央政治局決定的方針處理日常工作,“中央書記處討論問題,主席有最後決定權”。
19454月至6月召開的“七大”,選舉產生了新的中央委員會。在七屆一中全會上,毛澤東被選為中央委員會主席、中央政治局主席、中央書記處主席。自此以後的一段歷史時期內,“中央委員會主席”成為黨內最高領導職務,都由毛澤東擔任。
●“十二大”黨章關於中央組織制度的一個重要變化:決定黨中央只設“總書記”,不再設“主席”、“副主席”
19769月毛澤東去世後,黨內最高領導職務又發生了一些重要變化。19778月十一屆一中全會選舉華國鋒為“中央委員會主席”。19802月十一屆五中全會上,選舉胡耀邦擔任“中央委員會總書記”。19816月十一屆六中全會同意華國鋒辭去“中央委員會主席”職務,選舉胡耀邦為“中央委員會主席”。這樣,在一個短時期內就出現了“總書記”和“主席”並存而且由同一人擔任的情況。
19829月“十二大”通過的黨章中關於中央組織制度有一個重要變化,即:黨中央只設“總書記”,不再設“主席”、“副主席”。關於為何出現這個變化的問題,1982913胡喬木就此回答新華社記者時指出:“總書記是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成員之一,負責召集政治局會議,召集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主持中央書記處的工作。很明顯,召集和主持的作用是不一樣的。這樣,個人過分集權和個人專斷的現象就很難再發生。主席制度和總書記制度如果同時存在,在國內外實踐的結果表明,往往或者總書記有名無實,或者主席有名無實。因此,同時實行這兩種制度是沒有必要的;當主席和總書記由一人兼任時,這樣就更沒有理由了。”十二屆一中全會選舉胡耀邦為“中央委員會總書記”。至此,“總書記”作為黨內最高領導人的職務正式確立起來,這一制度延續至今,並不斷完善。
●我黨一直重視強調和實行集體領導;“總書記”雖是黨內最高領導職務,但並非党的最高領導機關
從以上我黨組織架構發展變化的歷史軌跡可以看出,我黨實行的“總書記”制度有著豐富的歷史內涵和鮮明的中國特色。這裏特別強調和說明以下幾點:
其一,從歷史上看,党的最高領導人基本上都是經過選舉產生的,而且多與黨的全國代表大會緊密相關。特別是在黨的早期歷史上,黨內最高領導人都由大會直接選舉或決定,陳獨秀就是這種情況。當然,在一段歷史時期內也出現過黨內最高領導人的產生與黨的全國代表大會的關係不大的情況,如瞿秋白、博古、張聞天就是如此。此後,隨著党的中央領導機構和組織制度的不斷發展和完善,“總書記”最終成為黨內最高領導職務,並都須經過選舉產生。對此,黨章明確規定:“黨的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中央書記處和中央委員會總書記,由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選舉。中央委員會總書記必須從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委員中產生。”
其二,19569月召開的八屆一中全會選舉毛澤東為“中央委員會主席”,鄧小平為“中央委員會總書記”,這樣就出現了“主席”與“總書記”並存的狀況(後來又曾出現過這種狀況),但這時的“總書記”並不是黨內最高領導職務。事實上,八屆一中全會設立“總書記”是根據毛澤東的提議決定的。毛澤東說:“中國的秘書長就相當於外國的總書記。他建議由鄧小平擔任總書記,說秘書長改當總書記,就是中國話變成外國話。”因此,鄧小平擔任的“中央委員會總書記”,實際上相當於過去黨內的“中央秘書長”,負責處理中央的日常工作。
其三,“總書記”雖是黨內最高領導職務,但並非党的最高領導機關。我黨是根據自己的綱領和章程按照民主集中制組織起來的統一整體,一直重視強調和實行集體領導。黨章明確規定:党的最高領導機關是党的全國代表大會和它所產生的中央委員會。因此,“總書記”並非淩駕於黨的中央組織之上的最高機構。從“十二大”起的歷次黨章都對“總書記”的職權作了明確規定,即“負責召集中央政治局會議和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並主持中央書記處的工作”。在黨的歷史上,由於毛澤東在民主革命時期形成的歷史地位和所發揮的歷史作用,因此在他擔任黨內最高領導人期間,一度出現了個人過分集權、個人專斷和個人淩駕於黨的中央組織之上的狀況,產生了個人崇拜的不良風氣,給黨內民主帶來嚴重的影響和危害。鑒於這一深刻的歷史教訓,從“十二大”以後歷次黨章中都寫明:“黨禁止任何形式的個人崇拜。要保證党的領導人的活動處於黨和人民的監督之下,同時維護一切代表党和人民利益的領導人的威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ingFengComment 的頭像
    LingFengComment

    林保華

    LingFengComm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