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10 12《綠色參考》

(林保華主編;提供林保華等人的評論與綠媒以外的信息。)

全文貼在林保華部落格:

http://lingfengcomment.pixnet.net/blog

 

綠參 太上皇紛亮相;李鵬也出手;改革信號;莫言得獎;老毛外孫女15年二奶坐正;北京彩虹雲;去你的中國化

 

太上皇紛紛亮相,足見中共內鬥慘烈      林保華

 

18大的人事安排,應該是六四以來中共最慘烈的一次內鬥。派系間的鬥爭

,沒有固定的敵友關係,而是在不同議題上進行合縱、連橫,讓這場鬥爭

精彩絕倫。近期所表現出來的權力鬥爭新動向,是幕後的太上皇紛紛亮相

,他們目的何在,須從以往的“黨史”中尋出脈絡。

 

六四後的歷屆黨代表大會涉及人事安排都有重大的鬥爭。1992年中共14

的楊家將事件,鄧小平、江澤民聯手廢了掌握軍事大權的楊尚昆、楊白冰

兄弟。1997年中共15大,因為“水落石出”之說,江澤民遂以72歲為界線

,將73歲的喬石逼退,71歲的他,就順利連任總書記,加強一言堂;“八

老”中還存活的薄一波為他撐腰,江澤民以提拔薄熙來作為報答。

 

除了喬石,李瑞環在常委中常與他作對,尤其在六四後,不斷以“理順群

眾情緒”表示對六四鎮壓的不滿。200216大,江澤民高齡退下,按照72

歲的標準,李瑞環將留在政治局常委裡,率領比他資歷淺的胡錦濤抵制江

澤民勢力;因此江又在薄一波支持下,把退休標準降到68歲,正好是李瑞

環的年齡而把他踢走。

 

憑江澤民與薄一波如此操弄退休年齡,就足以說明喬石與李瑞環對江澤民

與薄一波的反感了,並且延續到薄一波的兒子薄熙來身上。當然,除了個

人恩怨,喬石與李瑞環比較具改革意識,對六四鎮壓也有些不同看法。

 

早些時候就有消息說,今年3月中共對薄熙來出手,將他扣押,是得到了

喬石的支持。喬石擔任過人大委員長,尤其是擔任過政法委書記,對政法

委書記後來擴權,以及周永康、薄熙來的無法無天行為,自然最為清楚,

因此支持、甚至鼓勵胡溫動手,避免中國退回文革的災難道路。

 

今年5月,表面上服完刑期的陳希同在香港出書,否認江澤民對他的貪腐

指控,也指明六四期間鎮壓學生的責任是在鄧小平身上。六月喬石也在北

京出書,雖然迴避六四,但是也意在告訴江澤民,我還有影響力,處理薄

熙來事件,不要忽視他的存在。

 

插手薄熙來事件的還有前政治局常委宋平,他是在六四以後,與江澤民、

李瑞環一起,進入政治局常委。他是胡錦濤最早的“伯樂”,自然會站在

胡錦濤一邊;但是他也很保守,所以後來胡錦濤縮小薄案的處理範圍,不

無他的影響。

 

後來見到這些太上皇的影子,是在胡錦濤的大內總管令計劃的兒子令古於

318攜帶女郎開法拉利撞車身死後,被周永康利用,引發元老們的注

意,令計劃後來轉任統戰部長。接下來,今年七一胡錦濤到香港出席回歸

慶典,傳說習近平到中央軍委召開秘密會議,被元老發現而加以斥責。

 

但是元老們背後的操作,到922有新發展。當晚,江澤民和夫人王冶

平,以及他已經退休的老部下曾慶紅、李嵐清、曾培炎等到國家大劇院,

與觀眾一起欣賞了李嵐清編劇的音樂劇“美麗的藍色多瑙河——紀念約翰

施特勞斯1872年訪問美國”。每到關鍵時刻,江澤民都會高調出現來影響

政局的發展。

 

只是這次,沉寂已久的李瑞環也不示弱,107日現身國家網球中心,觀

賞中國網球公開賽女單決賽,由北京市委書記郭金龍與代市長王安順陪同

,因此官方媒體正式報導。郭金龍是團派人馬,因此此舉可能得到胡錦濤

支持。不但如此,隔一天媒體還繼續報導,那天李瑞環還與前副總理吳儀

一起觀看男單決賽。這是要說明雖然他已經78歲,還可以連看兩場?

 

薄熙來在擔任商務部長時,吳儀是他的上司。薄熙來有意接上吳儀的副總

理職務,但為吳儀堅決反對。此時薄一波剛剛翹辮子,吳儀以“裸退”,

聯合胡錦濤、溫家寶把薄熙來外放到重慶。吳儀對薄熙來的評價是,不甘

做別人的下屬,只想當第一把手。後來的事實證明了這一點。

 

太上皇的紛紛亮相,給習近平造成困擾。中共中央保健工作的偉大功績,

就是造就越來越多的太上皇。江澤民、胡錦濤、習近平是三代,加上喬石

以及曾經是周恩來秘書的宋平,則是四代、五代,可謂“四世同堂”乃至

“五世同堂”。傳說習近平神隱兩個星期,就是要擺脫“婆婆”太多的困

境,以退為進,甚至要逼胡錦濤裸退。結果如何,還得等18大揭曉。

(以上是自由亞洲電台特約評論員林保華所做的評論  2012.10.12

http://www.rfa.org/mandarin

 

(穿越30多年時空的重要評論,以及人生的酸甜苦辣,請看

林保華部落格  http://blog.pixnet.net/LingFengComment

新舊評論還在繼續增加與上網中)

(要了解中國最新重要資訊,請觀看台灣青年反共救國團網

http://www.twyac.org內的“共產中國”網站:

http://redchina.ning.com

 

 

(林保華按:李鵬兒子李小鵬棄商從政後,在山西混不出個名堂出來,把氣出在沒有提拔李小鵬的組織部長李源潮身上了。)

 

李鵬發力 李源潮入常被震出局?

大陸新聞組北京11日電 世界新聞網 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October 11, 2012 06:00 AM | 374 | 0  | 1  |  |

具有團派和太子黨雙重身分的李源潮,一直被廣泛看好在中共18大成為政治局常委。但媒體沸沸揚揚地轉載,李源潮在上周「第二次北戴河會議」上,令人意外地從原已定局的政治局常委名單中被剔除,令北京政界震驚。媒體更指出,李源潮在最後被震盪出局,是前總理李鵬發力的結果。而原先出局者俞正聲,重新進入常委名單。

香港明鏡新聞網引述即將出版「外參」雜誌的內容披露:驚傳李源潮從中共18大政治局常委名單中被剔除。

 

「中國密報」雜誌之前曾披露,李源潮原來內定任中央書記處常務書記,後來其職被劉雲山取代,李便被安排為中紀委書記,排名在末。

 

政治分析家對明鏡網說,李源潮的父親李幹成曾是上海巿副市長,李不屬於頂尖的「太子黨」。從政治派系上,他應更接近胡錦濤。

 

另據博訊引述消息管道報導,李源潮出局,是前總理李鵬發力的結果。此前李鵬已經數度找胡錦濤,直接對汪洋和李源潮入常表示不同意見。胡先是權衡掉汪洋,以為可以平息以李鵬為首的極左元老的擔憂。但李鵬仍然對李源潮還在名單上耿耿於懷,接連找胡錦濤談話,甚至是找江澤民表達不同意見。

 

由於胡錦濤是靠左派上台,胡與李鵬的理念也基本一致,最終聽取了李鵬的意見,將李源潮從常委名單中刪除。

 

李鵬告狀的直接原因,是李源潮數度在高層會議上提黨內民主,提出要將干部選拔方式改革作為政治改革的前導進行試驗,並已著手進行了相關方案的研究工作。

 

報導指出,李鵬認為,拋開黨所堅持的,被認為行之有效的幹部任用方式,是想從結構上徹底改變共產黨,是打算「刨根」。

 

另有消息稱,李鵬對李源潮不放心,是因為六四之後,李源潮在共青團保護了一批人,李鵬認為李源潮「同情六四分子」,擔心一旦李源潮成為常委,會使中共政治天平會進一步向平反六四傾斜。

 

(林保華按:這是改革的信號,值得關注。)

 

《北京觀察》兩大訊號

雲上風 世界新聞網 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October 11, 2012 06:00 AM | 112 | 0  | 0  |  |

雙十之日,焦點本來在台灣,北京也沒大事安排,但不知有心還是無意,兩個主要官網,掛出兩篇東西,發出兩個重要訊號。兩個官網兩個訊號,一個是中國政府網,掛出國務院公布取消和調整行政審批項目的決定;一個是人民網,掛出一篇政改和新政治觀的評論文章。

中國政府網等同國務院的官方網站,掛出的是第六批取消和調整行政審批項目的決定。看上去只是一個一批接一批來的後續性文件,但這次公布的決定,有極新的內容,是其中明確指出凡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能夠自主決定,市場競爭機制能夠有效調節,行業組織或中介機構能夠自律管理的事項,政府都要退出。

 

這段文字,看似簡單,實施市場經濟那麼多年,政府退出天經地義,但看中國現實狀況,過去數年間,最大變化是所謂「國進民退」,即國有經濟特別是國有壟斷經濟,大幅擠占地盤,民營經濟萎縮。而這種「國進民退」,又出現在大喊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背景下。直到這次,才有「國退」的清醒認識。

 

再看人民網發表涉及政改的新政治觀的評論文章,就更有意思了。人民網是中共中央機關報人民日報的官網,等同中共中央主要喉舌,時值中共18大開幕前,發表一篇政改文章,顯得意味深長。

 

人民網文章,題為「新政治觀創新點與突破口」,署名「公方彬」,像是某寫作班子的集體筆名。文章稱,不改革死路一條,政治體制改革遲遲未上路,不是懼怕民主,很大程度上緣於理論準備不足。研究新政治觀,要以世界政治生態變化為參照,對政治意識、政治主體、政治行為與政治體制、政治權力運行諸內容作新概括、新設計。

 

 

官媒高調撐政改 疑高層放風

稱須不計毀譽堅持改革

 

【明報專訊】前中央政治局委員薄熙來被雙開(開除黨籍、公職)後,內地輿論的改革話題近期驟然升溫。中共中央機關報《人民日報》昨發表評論部文章,稱堅持改革已是舉國共識,但需不計譽才能推動。該報旗下雜誌《人民論壇》亦刊登「新政治觀」專題探討政治體制改革,認為中共並非懼怕民主,而是政改理論準備不足。對官方媒體十八大前夕高調談政改,輿論關注是否高層釋放「風向標」,有北京學者認為,十八大後政改會有突破。

 

題為「改革開放,永葆探索創新的朝氣」的評論,是《人民日報》評論部913起推出「鍛造我們時代的精神氣質」系列文章之一,開篇提及前廣東省委書記任仲夷、福建省委書記項南和深圳蛇口工業區奠基人袁庚3名「改革先鋒」開闢閃光歲月,「我國未來發展也必須堅定不移依靠改革開放」。

 

文章稱,改革愈往前走,人們對它的期待愈高,遇到的困難也愈多,需要支付的成本也愈高,「沒有不計譽的心理素質,沒有堅不可摧的創新意志,我們就會寸步難行」。

 

稱中共非怕民主 只怕走錯路

《人民論壇》則刊發8篇學者長文探討「新政治觀」,其中解放軍國防大學教授公方彬稱,毛澤東取得革命勝利、鄧小平成功改革開放,是馬克思主義的兩次飛躍;如今第三次飛躍的出路就在民主政治。他認為政改遲未上路,非既得利益集團阻撓,也非執政黨怕危及執政權,而是沒有科學理論作指導,不能保證正確改革路徑。政改「走錯了路幾乎沒有補救的可能」。文章又提出設計新政治觀下的體制制度,規定執政黨及其成員行使權力的邊界、履行責任的程度;並建立執政黨的政治倫理:公權力由人民賦予,人民就有權利剝奪。

 

官媒大談政改的態度,引起境內外輿論關注,有關文章獲各大新聞網站、微博名人力推,被認為是十八大前高層政改的表態,亦有指是習近平在為未來政改奠定基礎。長期關注中國憲政民主的北京理工大學教授胡星斗昨接受本報訪問時稱,《人民日報》及下屬刊物的文章,代表一定的領導層聲音,他引述接近高層的「某一名人士」稱,「習近平的施政核心將是依法治國,建設法治國家,(十八大後)首先會在司法上有很大的改革。」

 

學者:依法治國 習施政核心

胡星斗剛在紐約參加關於中國憲政改革的學術研討會,並作主題發言。同場有楊帆、吳祚來、姚監復等內地學者。胡星斗表示,整個行程都未遇到阻礙,內地有關部門也未找其談話,可見當前政治環境有所變化,「相信(政改)會有突破,否則中國沒辦法走出當前的經濟、政治危機」。

明報記者

 

 

171項行政審批取消 老外赴中狩獵不用批

大陸新聞組北京11日電 世界新聞網 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October 11, 2012 06:00 AM | 116 | 0  | 0  |  |

為加強行政審批改革,中國國務院昨天決定第6批取消或調整314項行政審批項目,其中取消171項。其中,外國人到中國從事非國家重點保護陸生野生動物狩獵、採集標本等活動審批取消,相關事項將通過狩獵證管理。

中國政府網昨天公布「中國務院關於第六批取消和調整行政審批項目的決定」,公文明定,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能夠自主決定,市場競爭機制能夠有效調節,行業組織或者仲介機構能夠自律管理事項,政府都要退出。

 

200110月起,中國開始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與前5次相比,本次取消和調整的行政審批項目主要集中在3個領域,包括投資領域、社會事業項目、非行政許可審批項目。

 

其中,國管局負責的中央國家機關職業技能鑒定,包括收銀員、美容師、美髮師、調酒師等職業技能鑑定,已被取消。教育部取消了「高等學校設立、撤銷、調整研究生院審批」、「中小學國家課程教材編寫核准」;廣電總局取消了「廣播電視新聞採編人員資格認定「;新聞出版總署取消了「期刊出版增刊審批」。

 

 

北京聞風﹕司法改革將成政改突破口

 

【明報專訊】據接近中南海的學者透露,司法改革將成為十八大後中共政改的突破口。按照「先易後難」原則,與民主選舉改革相比,司法改革將加速。

 

在十八大日期宣布後,周二(9日)中國首份司法白皮書公布,白皮書首提「司法改革的根本目標是保障法院、檢察院依法獨立地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被北京學者解讀為為十八大後的司法改革定調。

 

法治入手 先易後難

據悉,薄熙來事件與習近平的宣導是推進司法改革的關鍵因素。薄熙來事件中,「法治」被推至核心位置,同時官媒對薄熙來文革式的「人治高於法治」作反思;習近平於十八大前高舉「純潔性」理論,十八大後可能借助司法改革推行更嚴厲的黨內反腐。

 

上述學者對記者透露,民主、法治是政治體制改革的兩大關鍵,但因種種因素,司法改革更易入手,所以會在十八大後加快推進。該學者稱,不排除政法委的組織形式產生變化,「政法委不能影響整體的司法獨立是改革原則」。他也建議,在推進司法改革的同時,應持續擴大選舉範圍與推動黨內民主,「司法改革是政治改革的一個方面,而不是全部」。

 

反思文革愈多 政改決心愈強

 

在薄熙來事件爆發後,從總理溫家寶到官方媒體,均或明或暗指薄有「文革」行徑。分析指出,觀察十八大及十八大後反省「文革」的力度,一定程度可看出高層政改的決心。

 

928薄熙來被開除黨籍和公職後,官方《光明日報》旗下「光明網」罕見將事件提高到「文革模式是死路一條」,直指薄熙來與「文革」中「人治高於法治」相同,是「無以制約的權力」導致「薄熙來崛起於政壇、跌落於政壇」。上述學者亦向記者指出,薄熙來事件暴露出「文革」思維無論在高層還是基層都有一定基礎,政改的前提是必須徹底否定「文革」,而「黨不在法律內部活動,就是文化大革命最大的教訓」。

 

在薄案發生前,反思「文革」已基本淡出高層話語,十八大報告會否有反思「文革」的更多表述,值得關注。

鍾鳴九

 

 

學者:未提具體措施 不敢寄厚望

 

【明報專訊】中國人民大學政治系教授張鳴認為,《人民日報》評論部在改組後,不代表該報意見,更不代表中宣部,但能夠在該報發表,顯示獲得一定支持。他昨對本報表示,薄熙來案上月底有定論後,改革空氣不一樣,聲音大了,顯示最高層對「左」的威脅「有一點認識」。惟相關文章觀點雖鼓舞人心,但沒有大的突破,包括政改應怎麼改、如何進行,未見提及。

 

稱高層對左害「有點認識」

本港時事評論員劉銳紹也認為,近期內地有關政改的文章頂多是黨內極小的聲音,與鄧小平當年改革開放前一系列文章造勢不同,也沒有具體措施,不足以視為政改「風向標」。他認為,主要是基層要求民主的聲音強烈,高層選擇在輿論上回應一下,讓基層得以宣泄而已,不必寄予厚望。

 

事實上,《人民日報》等官方傳媒在今年「兩會」前也曾發出《寧要微詞,不要危機》等鼓吹改革的評論文章,掀起類似的討論,而總理溫家寶也接連多次提及政改,惟至今未見進展。內地網民也熱切關注政改,昨紛稱「拭目以待」,網民「求同存異8888」則留言:「一天到晚喊口號,喊你妹啊!」

明報記者

 

 

..莫言榮獲諾貝爾文學獎

.-+.中央社 20121011 下午7:12.

....(中央社斯德哥爾摩11日綜合外電報導)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今天揭曉,由57歲的中國大陸「尋根文學」作家莫言獲得。

 

莫言(本名管謨業)是第2位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的華文作家,前一位是在2000年獲得這項殊榮的高行健。

 

文學獎揭曉後,接下來焦點將轉向明天的和平獎。

 

諾貝爾獎自8日起陸續揭曉,醫學獎得主為幹細胞研究先鋒英國學者古爾登(John Gurdon)與日本京都大學教授山中伸彌。

 

物理學獎9日緊接著公布,由法國的雅霍許(SergeHaroche)與美國的溫蘭德(DavidWineland)以量子粒子研究共同獲獎。

 

化學獎得主昨天揭曉,萊夫科維茲(RobertLefkowitz)和克比爾卡(Brian Kobilka)因發現G蛋白耦合性受體的內部運作方式而獲獎,兩人平分120萬美元獎金。他們在研究讓細胞能感應環境的重要受體家族上有突破性成就,有助研製更有效的藥物。

 

諾貝爾獎是1895年依照瑞典炸藥發明人諾貝爾(Alfred Nobel)的遺囑所設立,每個獎項的獎金為800萬克朗(約120萬美元)。1011011

 

 

斥作協遏制創作自由

北風﹕莫言沒資格獲獎

 

【明報專訊】自西方博彩公司數周前預測莫言是今年文學獎熱門人選後,圍繞這一話題的議論迅速在內地湧現,並演變成意識形態之爭,內地一些自由派知識分子更發起抗議活動,呼籲向諾獎評審發電郵,表達對莫言獲獎的異議。

 

莫言受非議,首先因他擔任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旅居本港的傳媒人北風(溫雲超)向本報表示,作為作協高層,莫言是遏制創作自由的主要責任人之一,就算其作品有足夠文學性,但「一身屎的人做出再好的菜,也難以讓人下嚥」。他指莫言缺乏諾貝爾文學獎尊崇的人文理想精神,「完全沒有資格」獲獎。

 

或親赴瑞典抗議

北風稱,他在兩周前已向評審委員會發電郵抗議莫言可能獲獎,未來會繼續發聲,爭取評審收回獎項,還說若能解決旅費,將在頒獎時到瑞典抗議。他認為評審對中國現狀不了解,「太天真」。北風昨晚對本報表示,他在發表對莫言得獎異議後,微博戶口被人刪除。

 

流亡美國的異見作家余杰在文學獎揭曉前發文指出,諾獎倡導的「理想主義」有清晰的價值判斷:追求真善美就是理想主義,支持專制獨裁暴政就是反理想主義。余杰等自由派文人認為,兩年多前當劉曉波因發表《零八憲章》被判重刑後,莫言不置一詞;莫言曾在德國法蘭克福書展上因異議作家戴晴與會,而與中國文化官員一同退席抗議。今年莫言又與近百名內地作家,聯袂抄錄毛澤東70年前發表的《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由此可見,其首要身分不是獨立作家,而是「中共幫閒」。

 

莫言曾表示,他的作協副主席身分只是「掛名」,並不在職,不是當高官,他的實職是文化部藝術研究生院屬下的文學院院長,充其量最多是處級。去年12月底,莫言在中文大學演講時說,很多人「叫我莫主席,我聽了以後感覺很不舒服,感覺很不適應」。

 

莫言﹕沉默也是一種自由

 

2010年,有內地傳媒問莫言如何看待「罵人的公共知識分子比作家時髦」的現象,他回答稱,罵人是自由的,「沉默也是一種自由」,作家最重要的工作是寫作,不應試圖讓所有人都成為魯迅,「中國有一個魯迅就夠了,假如現在有一萬個魯迅,也是一場災難」。

 

 

莫言曾指懦弱怕事助寫作

 

【明報專訊】莫言1955年在山東高密出生,原名叫管謨業,他自稱因見很多大作家都有筆名,故把自己名字中間的「謨」字一分為二,變成筆名「莫言」。

 

名字「謨」分二變筆名

莫言自幼家境貧窮,最早想當作家是因為聽說寫作可得三餐溫飽,最期待可以一日三餐都吃到餃子。但在他小學五年級時,文革爆發,12歲的莫言輟學,每日放牧並到工廠打工。1976年,莫言參加解放軍,並開始寫作。他先後入讀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及北京師範大學魯迅文學院,接受正規寫作訓練。莫言1997年脫下軍裝,轉至隸屬最高人民檢察院的《檢察日報》工作,繼續從事小說創作。

 

因為從軍和求學的關係,莫言在1980年代走入城市。他以家鄉山東高密的生活經驗為基礎,寫成鄉土情懷濃厚的小說,其中在軍中創作的小說《紅高粱家族》,大膽刻劃農村姑娘的愛恨分明,小說1987年獲得第四屆全國中篇小說獎後,在1988年又被導演張藝謀改編成電影《紅高粱》,在國內外獲獎無數。莫言的作品近年被譯成多種外國語言,獲頒多個國內外文學獎,他在1997年以長篇小說《豐乳肥臀》奪得中國首屆「大家‧紅河文學獎」,獲得10萬元人民幣獎金。

 

遇文革輟學 從軍開始寫作

現年57歲的莫言是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之一,2005年獲香港公開大學頒授榮譽文學博士。莫言曾經說過,自己性格「懦弱怕事」,試過因路程太短怕的士司機不高興,上車後向對方送上香煙,但他認為這種性格特點有助寫作,他說﹕「在現實生活中的懦弱的、無用的人,愈是在文學作品裏面表現得特有本事。文學作品就是把生活當中不敢做的,做不到的事情,在作品裏面都做到了。」

 

 

龍應台﹕莫言世界比高行健易入

 

【明報專訊】台灣文化部長龍應台形容,莫言的腳「仍踩在他的泥土上」,能夠被世界所擁抱,意義非凡,她希望莫言得獎可以讓中國領導人認識到,除了政治,還有文學以及文學不可缺少的人性真誠的普世價值存在,願意「把中國心靈大門打開」。她並以莫言與高行健比較,指出真正能進入高行健文學世界的人是少數,而莫言無論看門道或看熱鬧的人,都能進了其世界。

 

龍應台與莫言交情不錯,獲悉莫言得獎後,她直呼太棒了。她說,高行健徹底被中國排除在外,他作為文學獎得主所應散發的精神力量,「被一個防火牆所徹底擋住」。莫言得獎則非常難得,他可以擔任文化大使,不是為中國大陸宣傳,而是讓他到世界游走,展現他自己的魅力就夠了。

 

港學者﹕評審或想顯「政治中立」

香港中文大學英文系教授帕克(Prof. David Parker)表示,很多人可能都對莫言獲諾獎感意外,因為諾獎評審過往給人的印象是不大支持中共,而莫言對中共「比較順從」,曾拒談論劉曉波獲頒和平獎,「實踐了其筆名莫言的風格」。

 

鑑於外界常以政治眼光看待諾貝爾獎名單,帕克估計,今次評審可能想顯示「政治中立」,除頒獎給內地不同政見人士,也頒給接近北京人士以作平衡,也可能想為劉曉波得獎作補償。對於莫言獲獎事先張揚,他估計評審中可能有人走漏風聲,畢竟要絕對保密十分困難。

 

廖偉棠﹕莫沒彰顯理想主義

香港作家廖偉棠對本報表示,雖然莫言的文學意味與其他歷年獲得諾獎者不相伯仲,但莫言沒有彰顯諾獎所追求的理想主義,他對莫言獲獎並不支持。但廖偉棠相信,諾貝爾委員會頒獎莫言,並非是向中國屈服,「文學獎的評審結果向來特立獨行,要巴結強國的話早就把獎頒掉了,不用等到今天」。

 

 

沈良慶談諾獎

 

莫言終於不幸獲獎,令人大跌眼鏡啦。這下中國的建制派、左派、愛國憤青們得意了,右派們要變成憤怒的小鳥了。我早就說過不必把包括諾獎在內的各種獎項太當回事,異議也好,捍衛人權也罷,都不是以獲獎為鵠的,即便是名至實歸的獎項,也不過是行動過程中的副產品。遺憾的是,本邦不光御用們有強烈的獲獎情結,異議、民運、維權們也好不到哪里。諾獎真正有權威、有價值的是物理學、化學、生物和醫學三大自然科學獎項,經濟學、文學與和平獎則每況愈下,權威和價值均呈遞減態勢,可謂王小二過年,一項不如一項,主要不僅恰恰在於評價標準無法客觀化、規範化、科學化,更在於諾委會本身的價值錯亂。西方世界本身是個多元社會,諾委會認同的價值充其量是多元中的一元,而且可能是不那麼值得欣賞的一元。歐陸一向巫風強勁,左翼思潮(包括形形色色的社會主義、集體主義、社群主義、新自由主義、和平主義、福利國家、計劃經濟等等)氾濫成災,尤以法國和北歐為甚。即以經濟學為例,直到柴契爾旋風席捲全球以前,長期以來都是反市場、支持所謂新政,帶有社會主義、福利國家、計劃經濟色彩的所謂新經濟學佔據主導地位。1970年代同時把該獎授予哈耶克和繆爾達爾,還是為了左右平衡。文學獎即便不考慮價值觀問題,很多獲獎者作品的純文藝、審美價值也很糟糕,前者如薩特價值觀可疑,後者如賽珍珠藝術性可疑。好在薩特是真誠的左派,根本不屑於獲獎。這點倒是比包括御用和反對派在內的中國人有信心和骨氣。和平獎更是莫名其妙,乏善可陳,毫無原則的和平主義者、戰爭販子和恐怖主義者均可榮獲。

莫言摘2012諾貝爾文學獎 村上春樹再次失之交臂

 

 

 

華人先後獲獎 北京又恨又愛

批獎頒高行健淪政治工具 高調祝賀莫言

 

【明報專訊】莫言是繼高行健後另一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華人作家,內地官方機構對兩人得獎的態度可謂大異其趣。2000年高行健得獎時,中國作家協會(作協)曾抨擊諾獎「淪為針對中國的政治工具」,而在莫言獲獎後,作協公開祝賀,該會另一副主席高洪波表示,「為中國文學自豪。」

 

中國作協:為中國文學自豪

中國作家協會昨晚發稿恭賀莫言﹕「在幾十年文學創作道路上,莫言對祖國懷有真摯情感,與人民大眾保持緊密聯繫,潛心於藝術創新,取得了卓越成就。」「莫言的獲獎,表明國際文壇對中國當代文學及作家的深切關注,表明中國文學所具有的世界意義。」作協副主席高洪波向中新社表示,莫言是中國優秀作家中的一個代表,「為莫言感到由衷高興,為中國文學自豪,為他舉杯慶祝!」

 

昨晚7時莫言得獎的消息公布後,新華社在6分鐘後發出快訊,央視10分鐘後也在新聞聯播中插播快訊。而12年前高行健圓了中國人追逐近百年的華人諾貝爾文學獎夢想時,內地官方對評審委員會卻猛烈抨擊。新華社當時引述作協負責人稱﹕「諾貝爾文學獎此舉不是從文學角度評選,而是有其政治標準。這表明,諾貝爾文學獎實質上已被用於政治目的,失去了權威性。」

 

高行健1980年代在內地從事文學創作時,部分劇作已因「前衛」和「反叛」被禁演,他自1988年起定居巴黎,六四事件後公開宣布退出中共。外交部曾指摘諾獎委員會把文學獎頒給他,有「不可告人的政治圖謀」。

 

央視首獲邀採訪露玄機

事實上,中國官方對諾獎一向又愛又恨,因人而異。莫言與2010年和平獎得主劉曉波是迄今僅有的兩名產生於中國本土的諾獎得主,際遇也有天壤之別。

 

早在莫言成為文學獎熱門時,官方媒體已加入造勢。前日下午,中央電視台新聞中心官方微博「CCTV新聞值班室」發了一條微博,令不少人對莫言拿獎的預測提高不少。微博稱:「央視首次獲邀採訪諾貝爾文學獎:莫言獲獎的信號?」「法新社此前報道,今年諾貝爾文學獎很可能在中國作家莫言和日本作家村上春樹中產生。全球獲准採訪諾貝爾文學獎的只有3家電視台,央視首次受邀進行採訪。」消息一出,立即在網上被廣為轉發,很多人視之為文學獎頒發機構「明示」莫言獲獎。

 

劉曉波獲獎 中方曾向評審施壓

相較之下,兩年前劉曉波獲獎呼聲高漲時,和平獎評審委員會表示中國官方曾經施壓,要求他們勿把獎項頒予劉。劉曉波被指「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而繫獄,其友人、獨立作家莫之許昨在twitter稱﹕「莫言得獎會讓人更多地想到另一位得獎的中國人, 所以我實際上還是蠻期待的。」

明報記者

 

 

港書店﹕村上春樹銷量多幾十倍

 

【明報專訊】樂文書店負責人林璧芬說,莫言在港的知名度不算低,但真正會閱讀其作品的人並不多。她說,莫言作品在港銷量欠佳,「新書推出頭34個月,都會賣得出2030本,但之後就很少人買」。她說,與莫言相比,另一諾貝爾文學獎熱門人選村上春樹,在香港明顯較受歡迎,她說﹕「村上春樹作品的銷量,至少是莫言的幾十倍以上。」

 

讀者群多30歲以上

林璧芬說,莫言的《紅高粱家族》被改編拍成電影,令莫言開始為人熟悉。她形容,莫言所寫的都是文學作品,而且作品大多數具中國社會背景。她說,有一批文學愛好者會追捧莫言,但她指莫言的讀者群較為年長,「大概都是30多歲以上,莫言的作品對於年輕人來說,是有一點距離」。

 

林璧芬預期,莫言獲諾貝爾文學獎後或會掀起熱潮,書店亦會預備多些存貨,「會有一批追捧華文作品的讀者,華文作品與翻譯作品,始終不同」。林璧芬期望莫言作品的銷量能至少增加2030倍,「因為他之前的銷量實在太少了」。

 

 

蘋論:戴上文學桂冠的莫言

20121012 台蘋

 

千呼萬喚聲中,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一如預期,頒給了中國的「鄉土作家」莫言。雖說莫言是第二個獲此殊榮的華文作家,卻是第一個中國籍作家(高行健獲獎時是法國籍)。再相對於2010年獲諾貝爾和平獎時已然鋃鐺入獄的劉曉波,莫言是生活於中國土地,卻依舊可通行無阻的諾貝爾極品人物。恭喜莫言!

由於莫言作品引進台灣的時間極早,即使黃土大地產生的文學思惟和島國城市迥異,然因那扎根於鄉土的細膩文字、奇幻異象,早就攫取了無數讀者的向心力,《紅高粱家族》、《豐乳肥臀》、《檀香刑》、《四十一炮》等在此間都廣獲好評。莫言風格乍看似沈從文,但沈從文是「貼著人物寫」,莫言則是「盯著人寫」,也就是說,沈從文是雲淡風輕避現實,而莫言則是凌波微步於人間。瑞典學院說他「將民間故事、歷史和當代時事,以魔幻寫實手法冶於一爐」,確是一語中的。

 

少提及現行體制

相較於高行健的意識流,莫言的鄉土完全透顯了濃濃的中國味。正當中國崛起,且有些躁動不安之際,諾貝爾文學獎頒給莫言,自然有著安撫用心,並期中國的精神文明可以和其經濟成就與時俱進。

一如諾貝爾文學獎在冷戰期間,既曾頒給巴斯特納克、索忍尼辛,讓俄共當局暴跳如雷;也基於「以藝術家力量,鋪陳俄羅斯人民面貌」,頒給史詩鉅作《靜靜的頓河》的作者蕭洛霍夫。蕭洛霍夫被視為「體制內文人」;同樣的,對中共政權和現行體制鮮少意見的莫言,亦屬「體制內文人」,諾貝爾文學獎還是透露出政治精算。

當然,文學是否要呼應現實?是否可以為藝術而藝術?從來都沒個準。我們依舊可以徜徉在莫言編織的黃土故事,聆聽他精采的鄉野傳奇,怡然自得、不知寒暑。只是諾貝爾桂冠加身,爾後他就是公眾人物,對於愈來愈敗絮其中的體制,恐就不能再「莫言」了!

 

 

司馬觀點:中國「首位」諾貝爾獎(江春男)

20121012 台蘋

 

每年10月,中國就會出現諾貝爾獎焦慮症,中國經濟發展很快,但諾貝爾各獎項或者與中國無緣,或者讓中國難堪,這次中國作家終於得到諾貝爾文學獎,對中國意義非凡。

高行健、達賴和劉曉波三人都得到諾貝爾獎,他們不是流亡海外就是坐牢。他們得獎,中共受辱,莫言是中國首位未受政治迫害的得獎人,這對中國形象是一大鼓勵。

 

筆名提醒少放砲

今年以來,從薄熙來、谷開來、王立軍到十八大接班大戲,以及各地反日浪潮和社會騷動,幾乎沒有一件好事,幸好莫言得獎,帶來喜氣,有助於吹散籠罩北京上空的晦氣。

本名管謨業的莫言,文字激昂澎湃、風格獨具,勇於反映中國農村的殘酷現實,充滿濃厚的懷鄉與怨鄉的複雜感情。他在1987年出版的《紅高粱家族》,被張藝謀改編為電影,名氣大噪。

中國大時代的悲劇寫不完,但都寫不出《靜靜的頓河》這樣的小說,因為中國著名作家都在鬥爭中,夾著尾巴做人,失去良知、勇氣或靈魂,人格根本禁不起考驗,與前蘇聯作家無法相提並論。

莫言這個筆名是提醒自己少放砲、少說話,他顯然做對了。他的得獎對中國社會的自由與開放,是大好消息。

 

 

(林保華按:東方紅,太陽升,毛澤東外孫女先做小三、後嫁給富豪陳東升。)

 

毛澤東外孫女 15年二奶坐正

隨夫攜母派錢「宣示主權」

  

港蘋

  

 苦等15年,孔東梅終於「坐正」。互聯網

中共已故領導人毛澤東的外孫女孔東梅與泰康人壽董事長陳東升的忘年畸戀終有結果。孔「?身」做二奶15年,並為陳生下三個私生子女後,於去年底獲坐正,成為坐擁數百億身家的陳的正室。此舉不但解除了毛後人「窮困潦倒」的窘狀,婚後幾個月來,她更隨夫攜母到各地高調「尋根」巡遊,豪捐善款,大有「洗錢正名」之嫌。

「他們是去年125在(北京)釣魚台國賓館舉行儀式,宣告結婚的。」毛澤東姪女毛小青的秘書昨對《蘋果》證實孔東梅和陳東升結婚的消息,並透露毛的後人親戚都參加了婚禮,說明毛家人認可這親事。孔是毛澤東大女兒李敏的女兒,1996年大學畢業後即與大她15歲、已有妻室的陳東升相戀,更在沒名份下為陳生兒育女,15年來一直被視為毛澤東後人的異類。

 

 孔東梅(左二)陪同母親李敏(左一)回丈夫陳東升(右一)的家鄉湖北天門。互聯網  孔東梅母親李敏年輕時與毛澤東合影。互聯網  孔東梅(左三)偕同母親(左二)、丈夫(右一)和孩子一同回井岡山尋根。

 

訪井崗山尋根問祖捐千萬

據悉,升為正室後,孔東梅立即一改15年來對婚戀問題「保持低調」的做法,開始高調「宣示主權」。今年春節,她即攜夫到新西蘭旅遊;之後即攜夫帶母展開「尋根問祖」大行動,先後到訪外公毛澤東故鄉湖南韶山、外婆賀子珍(毛澤東第二任妻子)故鄉江西井崗山、及丈夫陳東升的家鄉湖北天門市,獲當地官方高調接待。她向人介紹陳東升時,一口一個「我先生」,完全不像初嫁女人,倒如一對老夫老妻。

走訪陳東升的母校天門中學時,孔東梅更是眾目所矚:簡潔黑色長裙、齊耳短發、高佻身材、笑容盈盈。她稱自己「第一次到我先生的家鄉,心情非常激動」,又大讚該校教學育人成就輝煌,並揮毫為校方書「桃李滿天下」。在夫人讚譽下,陳東升即場向母校豪捐1,000萬元(人民幣.下同)。本月2日尋根之旅到井崗山,獲當地隆重接待,陳東升又以「井崗山女婿」之名,豪捐1000萬元,為妻掙來讚譽。

 

網民:一吐15年的怨氣

孔東梅「宣示主權」行動甚至不限於兩人的祖籍故鄉,還涉足陳東升的母校武漢大學,為顯示「份量」,她不但以毛澤東外孫女自居,更帶同母親李敏一起前往,因是毛家後人,武大校方也高調捧場,熱烈歡迎。武大不但是陳東升的母校,也是陳前妻、被喻為金融界女強人陸昂的母校,以至有網友感慨地稱:「等了15年,終於名正言順,高調宣示主權,是為了一吐15年的怨氣吧?」「陳東升大灑金錢,是要用錢來為二奶正名啊!」《蘋果》記者/紅色中國網

 

孔東梅(40歲)

出生地:上海

家庭:母親是毛澤東長女李敏,父親是孔從洲將軍之子孔令華;與陳東升育有兩女一子

學歷: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英美文學系、美國賓州大學國際傳播與媒體研究碩士

職業:泰康人壽保險公司創辦人之一,北京東潤菊香書屋公司董事長

 

陳東升(54歲)

出生地:湖北

家庭:去年底與孔東梅結婚,育有兩女一子

學歷:武漢大學經濟系經濟學博士

職業:創建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泰康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陸昂

出生地:不詳

家庭:與前夫陳東升育有一子

家世:原北京市副市長陸宇澄姪女

學歷:畢業於武漢大學經濟系

職業:中國嘉德在線拍賣有限公司CEO、道喜紅酒網董事長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

--------------------

忘年戀 育三私生子女

  

現年40歲的孔東梅是毛澤東四個孫輩中唯一一個女性,也是毛的後人中唯一一個面相特徵與毛相似者,她的下巴長了一顆痣。而她的性格也像毛,做事不怕天不怕地,敢作敢為,為一個已婚男人,竟甘願做了15年二奶。

 

無法立足赴美留學

孔東梅4歲時毛澤東去世,1996年她從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英美文學專業畢業後,加入泰康人壽保險公司,隨即與大她15歲的公司董事長陳東升發生忘年戀,被陳妻陸昂發現後大鬧,無法立足,遂於1999年赴美國留學,但仍與陳保持情人關係。

2001年孔東梅回國,創辦北京東潤菊香書屋有限公司,致力傳播紅色文化,同時甘做陳東升的二奶,先後為陳生下兩女一男。曾有傳聞指,陳為讓孔「扶正」,不惜以分家產作交換條件,希望元配陸昂讓位但被拒,直至去年底兩人才協議離婚。

 

元配是武大才女

陸昂與身家逾150億元人民幣、有湖北首富之稱的陳東升是武漢大學同窗,他們就讀同一個專業,師從同一個老師——著名經濟學家董輔礽。陸擁有經濟學博士學位,且對藝術情有獨衷,有武大才女之譽。上世紀90年代,陳從官場辭職下海創中國嘉德拍賣及泰康人壽,她在背後發揮重要作用,曾自詡是陳的「秘書」。對孔東梅橫刀奪愛,她曾嗤之以鼻,不以為然,但最終不敵紅色公主而敗陣。陸現任中國嘉德在線的CEO

《蘋果》記者

----------------

新聞背景

紅色浪潮借屍還魂

  

 李訥(毛澤東與江青所生)帶同祭品到毛主席紀念堂拜祭父親。 

?年初重慶前市委書記薄熙來倒台,以及「烏有之鄉」等多個左派網站因撐薄被當局關閉後,內地民間左派被當局打壓,無法抬頭,但近半年來左派又假毛澤東後人等名義,借屍還魂,掀起另一股紅色浪潮。孔東梅借坐正而搞的「尋根之旅」,因而受左派熱捧。

內地紅色旅遊網、紅色中國網等網站,近來高調報道毛澤東等已故中共元老後人的活動,包括李敏、孔東梅等「尋根之旅」、毛去世忌日後人及身邊工作人員聚會等。上月9日毛去世36周年,毛的後人及生前身邊人員更是傾巢而出,往毛紀念堂悼念,毛的二女兒李訥還仿民間傳統,碗裝供品、點香跪拜祖宗,令毛紀念堂恍如荒野墳場。

在紅色中國網出現不少為薄熙來鳴不平、懷念薄的文章,其中「薄熙來,中國人民在為你哭泣」指,薄是中國真正的英雄,他的精神和靈魂不滅,與世長存,「薄公正是其中一位,是一位真正的英雄」!不少網民以中國新左派自居,要求罷免總理溫家寶。其中不少文章,原都見於烏有之鄉等被封殺的左派網站。《蘋果》記者

 

 

北京驚現彩虹雲禍福難料

港蘋   

 

北京驚現彩虹雲!前日傍晚時分,有民眾在北京上空發現彩虹雲,雲中透射出各種顏色,相當漂亮。對於彩雲出現,有人質疑是「地震先兆」,又或者是京城將現大凶兆,亦有網民讚嘆能看到這樣美景的人,將有好運降臨。中新網

 

 

43500 陳光標為被砸日系車主換車

大陸新聞組北京11日電 世界新聞網 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October 11, 2012 06:00 AM | 139 | 0  | 0  |  |

 

陳光標10日在換車現場唱歌,並登上車頂表演。(取材自新華網/CFP圖)

slideshow 江蘇黃埔再生資源公司董事長陳光標日前在微博上表示,對於這一次非理性愛國活動中全國被砸的汽車,只要車主是陳光標微博粉絲,憑當地公安機關有效證明,將無條件為其辦理以舊換新活動。他昨天下午在南京履行承諾,以舊換新車輛共計43輛,總價值超過500萬元。有網民稱,這是「標哥利用社會事件炒作的又一經典案例」。

新京報報導,按照上述條件,共有廣東、海南、西安、杭州、安徽、河北等全國13個省市的43位車主符合標準。陳光標稱,43位車主是從全國172位報名者中遴選出來的。

 

以舊換新的車輛為國產品牌吉利帝豪EC8,每輛車的價值為128000元。

 

據報導,陳光標稱,選擇吉利汽車是因為國產品牌。他表示沒有為車主配備原有車型是因為自己力量有限,以舊換新的目的就是提醒大家愛國行為要有理性、有克制、有秩序。

 

43名以舊換新車主之一的劉軍從2005年就是標哥的粉絲,他說,從微博上得知標哥以舊換新,剛開始覺得不相信。

 

報導指出,劉軍說,吉利新車肯定沒有他那輛車貴,但無所謂,重要的是這輛車是白送的。他指出,很多人說他作秀,但是拿自己口袋的錢,就算作秀大家也都歡迎。

 

 

涉間諜? 美對華為啟動第二輪調查

大陸新聞組北京11日電 世界新聞網 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October 11, 2012 06:00 AM | 94 | 0  | 0  |  |

美國眾議院報告指中國通訊巨頭華為及中興可能涉及間諜工作,並建議應阻止兩公司在美拓展業務。新京報報導,美眾議院的報告,引發新一波對華為及中興的投訴,使委員會啟動啟動第二輪調查。

路透昨天引述美國眾議院情報委員會人士指出,它已收到來自現有及前雇員和客戶「數十宗」有關可疑設備行為的投訴,這些投訴主要針對華為。這名人士表示:「我認為這些企業不認為我們會停止關注此事。」

 

另據21世紀經濟報導指出,華為在美眾議院報告發布前就得到風聲,並迅速作出回應,表示「任何未經證實的消息都是謠言」。除了應急反應外,華為在平日裡也下功夫做足長期準備。據所得名單顯示,僅2010年第四季度,華為花在美國的遊說費用就達35萬美元。另根據美國相關遊說法案要求的披露內容來看,華為在過去幾年已經聘請了7家註冊的遊說公司進行遊說,包括APCODoyce BoeschFleishman-Hillard等。

 

對於矛頭對準華為的情報委員會,華為也以誠相待。在報告發布前的11個月內,華為的高層在深圳、香港和華盛頓和美國眾議院情報委員會成員面談,並向他們展示了自己的研發、培訓和生產中心,還主動披露了持股員工、董事會成員和資金來源等信息。然而,種種公關努力都沒能阻擋情報委員會發布不利於華為的報告。在該報告出台後,媒體嘗試聯繫APCO等遊說團體,但迄今尚未得到回應。報導指出,和華為一起遭到情報委員會抨擊的思科也受到了嚴重衝擊。美國思科系統公司表示,它將終止和中興的戰略合作協議。中興通訊公司品牌部副部長戴澍9日表示,目前中興已經收到美國設備商思科的信函,提出停止雙方的長期銷售夥伴關係。「中興仍在與思科保持溝通。」戴澍強調,這對中興不會造成很大的影響,雙方的合作一直不多,而且市場上可選的替代供應商很多。

 

但有分析人士指出,思科和阿爾卡特朗訊很可能正是這份調查報告的幕後推手。這兩家是華為和中興在全球市場上最主要的競爭對手。過去10年,思科和華為曾數度發生摩擦。2003年,思科控告華為偷竊源代碼,並從中獲益。

 

 

英媒:中資小企 錢進歐美受寵

大陸新聞組北京11日電 世界新聞網 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October 11, 2012 06:00 AM | 181 | 0  | 2  |  |

BBC引用英國金融時報一篇題為「藏在華為身後來到美國的中國小魚」報導說,就在美國眾議院情報委員會認定中國公司華為和中興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威脅之際,美國威斯康新州為另一批中國投資者的到來鋪設了紅地毯。「如果華為和中興是中國工業的大鯨,那來到威州的投資者只能算得上是小魚。」

報導說,這50幾個企業家靠房地產開發和開礦致富,現在希望在美國投出部分資金。

 

這些企業家把目光放在了一系列當地企業上,包括一家高級摩托車生產廠和一家水處理技術公司。如果能夠達成投資協議,他們不大可能在威州引起什麼安全方面的擔憂。

 

報導中說,他完全理解華為事件引起公眾注意的原因,但這一事件的確分散了人們對一個更大趨勢的注意力。

 

這個趨勢正在威斯康新州發生,而且離開了國際媒體的視線。那就是,中國人正透過一些小型商業合同擴大在美國和歐洲的投資,而這樣的投資受到了熱烈歡迎。

 

報導說,在2009年以前,中國對美國的直接投資大約每年30項,價值不足5億美元;但是在過去兩年已經發展到每年100項,價值50億美元。中國大鯨和小魚在國外投資引起完全不同反應,這並不僅僅因為投資的規模,而是在於國有和私營的區別。

 

儘管華為申辯自己是一家私營公司,只是其創建人是一位前中國解放軍軍官,但華為仍然沒有能夠說清楚自己的產權結構。效率最後說,中國有成千上萬沒有華為那樣的包袱的企業,他們正在向美國和歐洲進軍。

 

 

俄售印度航母 交艦日期再延

路透新德里10日電 世界新聞網 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October 11, 2012 06:00 AM | 508 | 0  | 0  |  |

俄羅斯原訂今年交付印度的航空母艦屢出狀況,交艦日期將展延至少一年。在作風日趨強勢的亞洲對手中國大陸逐漸擴張海權之際,這對企圖迅速建立海軍武力的印度將是一大衝擊。

造價23億美元的「高希柯夫海軍上將號」(Admiral Gorshkov)航空母艦正進行整修,因鍋爐出現問題,交艦日期數度延宕。

 

俄國國防部長謝爾久科夫在與印度防長於新德里召開的共同記者會上指出:「我們相信這艘航母將於2013年第四季交艦。」

 

印度防長安東尼表示,他已向謝爾久科夫表達「嚴重擔憂」。

 

 

《香港瞭望》去你的中國化

劉雲龍 世界新聞網 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October 11, 2012 06:00 AM | 301 | 0  | 3  |  |

以前京官和那些匍匐權貴的高等華人們,頂多以「愛不愛國」來衡量港人是否「志慮忠純」,今天似乎升了級,動不動就說港人「去中國化」。

市民反對國民教育科,建制傳媒給他們扣上「去中國化」帽子;港人不滿新界東北發展計畫,政協委員劉夢熊指責是「去中國化」陰謀;市民反對擴大「自由行」,前人大代表吳康民怒罵有人想「去中國化」、令香港變政治實體;法律界在法律適應化上有異見,基本法委員會副主任梁愛詩斥責他們意圖「去中國化、去中央化,想香港獨立」。

 

香港人雖說已「回歸中國」15周年,但那個「中國俱樂部」總是拒港人千里之外。中共當局和一幫高等華人們,老是拿「愛國不愛國」、「中國不中國」來消遣人,這「愛國」與「中國」的「桂冠」,背後隱含了多少對港人的歧視?「愛國的中國人」總認為,香港人早已受英國奴化,其心必異,必不可信。

 

歷史不斷循環。當年國民政府接收台灣,有優越感的外省人也以為台灣人已被日本化、皇民化,始終不予信任。「二二八事件」前夕,台灣「民報」一篇題為「可怕的心理破壞」的社論指出:「自祖國來臨的大先生們,時常說我們奴化,當初我們很憤慨,不知道指什麼為奴化,現在我們已經瞭解了,奉公守法,即是奴化,置禮義廉恥於度外,才能夠在這個『祖國化』的社會裡生存…」。這幾句話簡直是現今香港的寫照。

 

當年台灣人被歧視,逼出了台獨意識,今天「中國俱樂部」的祖國大先生們,也一再排擠不願「置禮義廉恥於度外」的港人。當心香港人有受不了的一天,把心一橫,真個逼上梁山,去你的中國化。

 

 

民主,跟台灣學的啦

中央社香港11日電 世界新聞網 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October 11, 2012 06:00 AM | 300 | 0  | 1  |  |

70名立會議員10日宣誓就任,翻查紀錄,當中不少議員與台灣有著某種關連和交往,包括一些選舉手法,師從台灣。

在泛民議員中,不少人過去與台灣往來密切,如人民力量黃毓民,過去曾與台灣的中國國民黨關係密切,也曾在親台的珠海書院教書及在國民黨的香港時報工作。

 

人民力量的另一名議員陳偉業,最近幾年幾乎每次都會參加親台僑團在青山紅樓舉行的「雙十」升旗典禮。

 

香港各黨派中,早年以民主黨與台灣往來最密切,經常組團赴台觀摩選舉。消息人士說,民主黨在港的一些選舉手法,可以說是師從台灣。

 

此外,民主黨副主席兼立法會議員劉慧卿與前大陸委員會主任委員賴幸媛為留學英國的同學,過去曾在港、台互訪聚舊。

 

泛民其他黨派如公民黨的梁家傑、工黨的李卓人及民主民生協進會的馮檢基,過去都曾以黨派名議組團赴台,了解選舉情況。

 

至於建制派議員,工會聯合會的陳婉嫻、民主建港協進聯盟的譚耀宗和陳鑑林等,過去也曾赴台觀摩選舉。

 

消息人士指出,在華人社會中,台灣的民主發展最為成熟,這對於仍在發展階段的香港來說,自然會成為觀摩和學習的對象。

 

 

探針:民進黨人的「登陸騷」

 港蘋

 

 台灣民進黨四大天王之一的前黨主席謝長廷突然「登陸」,到大陸訪問三天,並獲胡錦濤的重要外交智囊、國務委員戴秉國,以及國台辦主任王毅接見,算是不錯的接待規格了。到底這是謝的個人行為,還是民進黨為改變大陸政策的熱身呢?

自○八年大選失利後,謝長廷的政治影響力下滑,「謝系」更有日漸凋敝之虞。如今,謝六十六歲了,近年多次表示要退出政壇,下屆大選他注定做觀眾,目前最大挑戰就是如何保住自己的基本盤,以及確保「謝系」不會分崩離析。

相對民進黨兩大實力人物蘇貞昌和蔡英文,謝長廷處境確實不妙。黨主席蘇貞昌不僅掌握黨中央,蘇的子弟兵遍佈立法、各縣市長及議員;至於挑戰馬英九失敗的蔡英文,人氣一直高企,在今年黨部主委改選中,她推薦的前民進黨發言人羅致政,大勝蘇貞昌親信張宏陸,當選為新北市黨部主委。謝長廷要在這蔡、蘇兩大陣營夾縫下生存,殊不容易,必須另闢蹊徑。

在上屆大選,民進黨最大短板正是中國政策。南部已是他們囊中物,但要贏得大陸,必須在北部藍營地盤有所表現,而要令北部中間選民放下對民進黨成見,他們必須在中國政策有所突破,這是任何一位民進黨大老無法迴避的。但這又是最棘手的,新的中國政策不僅要被黨內接受,還要為北京接受,這樣才能打破國民黨對兩岸關係的壟斷。

事實上,蘇貞昌就任黨主席後,不但恢復設立中國事務部,還打算籌設中國事務委員會,其子弟兵的立委吳秉叡更提案,將台灣的大陸留學生納入醫療保健範圍,向大陸學生釋出善意。蘇貞昌有意修正民進黨兩岸政策,昭昭明甚。

七月底開始,先後有蔡煌瑯、蕭美琴、林佳龍三位民進黨立委訪問大陸;八月在成都舉行的「第三屆兩岸縣市雙百論壇」,也有六位民進黨縣市議員出席。顯然,各派系都在尋找大陸政策的新立足點,為民進黨將來修訂大陸政策提前做準備。

正因為蘇貞昌及各派系在大陸政策上非常進取,逼得謝長廷在準備不足下,也匆匆「登陸」。但他此行除了飲得「頭啖湯」,成為第一個訪問大陸的民進黨「四大天王」,實質成果非常有限。其一,如何與北京當局交手,民進黨內仍未有共識,謝長廷也無授權代表民進黨跟北京溝通,自然不能有實質性的談判。其二,中共十八大召開在即,新領導層仍未誕生,兩岸政策何去何從仍是未知數,此時北京除了熱熱鬧鬧接待他,不可能送他任何「大禮」!

張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ngFengComm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