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10 12《綠色參考》
(林保華主編;提供林保華等人的評論與綠媒以外的信息。)
全文刊於林保華部落格:http://lingfengcomment.pixnet.net/blog
揣測李嘉誠;自侮外交;幹嘛感恩;我眼中的1985;國台辦施壓馬英九;李鵬女捲億元案
出售港中資產,李嘉誠惹揣測
林保華
《看》雜誌 第136期 2013年 10月號
www.watchinese.com
9月17日,原本是長江實業集團執行董事趙國雄邀約媒體午宴,午宴近結
束時,李嘉誠突然現身,滿臉笑容向各人握手打招呼,並且表示“無事不
可問、無事不可談”。氣氛為之輕鬆,於是彼此之間便一問一答的聊起來
了。
什麼原因讓李嘉誠突然之間與媒體如此親近?當然是因為近來他出售香港
與中國的資產,引發香港、中國,乃至全球的揣測,到底是什麼原因促使
李嘉誠這樣做?
李嘉誠出售資產的第一炮,是7月20日香港媒體報導李嘉誠要出售旗下的
百佳超級市場,引發轟動。因為百佳是香港第二大超市集團,每天為李嘉
誠的和記黃埔集團收取大量現金,只要不是虧蝕,一般不會輕易出脫。至
於百佳的出價,《華爾街日報》說,上限是20億美元。
為何李嘉誠要出售百佳?一般的分析是認為,因為競爭激烈,百佳的純利
率最多只有3至4%,即去年純利介乎6.5至8.6億元,相當於和黃集團去年
全年261億元純利的2至3%,因此對集團來說,已經成為食之無味、棄之可
惜的“雞肋”。
但是也有其他說法,例如,今年3月到5月,和黃旗下的葵涌貨櫃碼頭爆發
工潮,李嘉誠被“不禮貌”的對待,因此有人說,他對香港心灰意冷。但
如果這是理由的話,香港民間長期反對“地產霸權”的呼聲,早就讓李嘉
誠走人了。身經百戰的李嘉誠豈是如此弱不禁風?
還有人說,因為梁振英出任特首,李嘉誠對他缺乏信心,這或者還有一些
道理。作為香港之首,其權力在相當程度上會影響到香港前途,至少是他
任內香港的政經表現,這是區區幾百個碼頭工人所遠遠、遠遠不及的。
出售中港資產 投資歐洲
看空中國政經發展?
但是讓人再跌眼鏡的是,李嘉誠也出售在中國的資產。這就需要重新審視
李嘉誠的這些決定了。被李嘉誠售出的中國資產,是上海陸家嘴東方匯經
中心及廣州西城都薈廣場和停車場等,其中後者才開業不到一年,但是大
部分均已租出。顯然,這涉及到他對中國政經發展的看法。而這一點,他
是不會隨便表態,外界也紛紛猜測。
在這以前,有媒體報導,已經接受遺產的李嘉誠長子李澤鉅近年來以超過
一千億港元資產大舉西遷,海外版圖遍及全球50多國,香港地區業務只占
16%;因此被譽為“脫港入歐”。李澤鉅個人總資產約2900億港元,超過
三分之一西進,規模不能說不大。雖然在中港出脫的資產只有三百億港元
左右,正如李嘉誠所說,只是小部分,然而他沒有說以後不再出脫。
李家父子為何會做如此重大的決定?從政治上看,我認為因為中國還保持
人治傳統,可是與中國領導人的交情,李澤鉅遠不如李嘉誠,這是因為當
年中國收回香港為保持香港繁榮穩定而有求於李嘉誠;可是如今中國統治
了香港,地位不同了,尤其是中資迅速壯大,輪到李家要看中國的臉色,
尤其有的中國媒體已經不假辭色指責李家,當然也會使他們有些寒心。
中國的《21世紀商業評論》雜誌在網站就發表題為《李嘉誠被指脫港入歐
:玩不轉未來香港政經格局》的文章說:“這似乎顯示,他判斷自己處於
壟斷地位的商業王國,在未來的政經版圖中將不能再占據主要位置,如果
遲早要離場,不如早點趁價位高拋棄資產。”文章還指:“李嘉誠應該明
白,站在內地的角度看,作為華資商人的他不過是個民營企業家。五星旗
下,國企要進占的陣地,民營企業家的去向都有著清晰的軌跡。改朝換代
風雨欲來,李氏父子定下的歐洲策略,當屬上策。”只有了解到這樣子的
中國“政治經濟學”,才會了解到李家與其他中國民間企業家的心情,李
嘉誠到底是從中國來香港的第一代而清楚這一點。
前中國首富、中國著名食品企業娃哈哈董事長宗慶後的女兒宗馥莉也在此
時表示,在中國經營企業要花太多時間跟政府打交道,因此有可能把企業
遷出中國。沒有多久,宗慶後遇襲受傷,再度引發這個話題。
另外,從單純的經濟觀點來看,這恐怕也是西進的最佳時機。中國未來的
經濟是上走還是下行且不去說它,然而歐洲的經濟剛剛擺脫歐元危機開始
復甦,自然也是入市的良好時機。看看“2年首見 歐元區製造業逆勢壯大
”、“消費信心連月衝 經濟回穩不遠了”、“衰退轉擴張 歐元區衝啊!
”等報導,一向投資眼光精準的李嘉誠怎麼會放過?
鍾愛法治英國?亦或以退為進?
李嘉誠最鍾意的是英國。2010年、2011年,李嘉誠先後以700億港元與300
億港元收購英國電網與水務業務,2012年7月,又耗資235億港元收購英國
管道燃氣業務。Markit編製的英國今年7月服務業PMI升至60.2,高於6月
的56.9,指數超過50以上代表景氣擴張,是連續7個月上升,也是2006年
12月以來最高水準。英國6月就業人數也勁升,新訂單激增達2004年4月以
來最高水準,企業信心也升至15個月來高點。可見李嘉誠投資的成功。
而李嘉誠喜歡英國,當然還是因為英國法治的完備,在香港發家的他,也
最熟悉英國法律,投資就倍感放心。雖然英國媒體說李嘉誠要“併購整個
英國”,但英國不會出現義和團對李嘉誠進行口誅筆伐,甚至打砸搶燒。
政府也不會發佈黑箱的“政策”來暗算他。
9月14日,在第一財經網站上,出現“李嘉誠撤資連環計:等待中國危機
到來 歐洲只是跳板”的文章,從另一個角度評論李嘉誠的撤資:認為李
嘉誠此舉很可能是一個連環計,包括了以退為進、隔岸觀火、趁虛而入等
多項考慮,而且很可能一舉多得。
文章說,李嘉誠從香港起家,對一個八十多歲的老人而言,情感是不可能
脫離香港的。所以,他的撤資不是不愛香港,也不算不愛中國,這都是商
人的商業算計。而中國在金融危機時因為4萬億投資,導致經濟的風險沒
有釋放完全,加上經濟發展的週期性,因此李嘉誠在等待中國的危機到來
,無論是由樓市泡沫崩潰導致的經濟危機,還是由地方債務危機造成的金
融風險,只要是危機發生,就是他回來投資的好機會。
而在那場餐會上李嘉誠回答媒體的提問時,也坦承他無法看通香港未來4
至5年的樓市,顯然,他已經深有戒心,又怎麼會在香港繼續投資?
問題是中國政府不會喜歡李嘉誠“看空中國”,李嘉誠也不敢明說,所以
主動對媒體放話,表示自己愛香港、愛國家,有生之年都不會遷離香港,
但會出售一些資產。這些話,是對這篇文章的呼應與政治上的表白。
作者為資深評論家、專欄作家、中共黨史學者。曾擔任香港大學
經濟金融學院院長張五常教授助理研究員,研究中國政經改革。
(穿越30多年時空的重要評論,以及人生的酸甜苦辣,請看林保華部落格
http://blog.pixnet.net/LingFengComment
新舊評論還在繼續增加與上網中)
(林保華按:梁振英外交失利,不能為3年前被菲律賓警察濫殺的香
港人討回公道,乃是因為中國不敢對菲律賓擺出強硬態度。而菲律賓
以香港只是中國的特區,只與中國打交道而拒絕香港的任何要求。這
種“中國一部分”的外交,要它何用?事件已在香港引發風暴,令特
首梁振英雪上加霜。可是馬英九卻在追求這種聽命於中國的特首外交
,以“兩岸不是國與國關係”來放棄現有的主權,做中國的跟屁蟲。
香港人起來聲討梁振英了,台灣要在馬英九這個賣國賊領導下,步香
港的後塵嗎?)
蘋論:港必自侮,然後菲侮之
據中新網報道,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周三在汶萊與菲律賓總統阿奎諾三世相遇並簡短交談,表示香港人質事件「牽動中國人民特別是香港同胞的感情」,促菲方嚴肅對待,盡快「合情合理解決」;阿奎諾三世說會妥善處理、繼續調查。人質事件家屬謝志堅指中央介入有助追究責任。
李克強並非約見阿奎諾三世專談人質事件,只是與他相遇談到,而且是先向阿奎諾三世談中國的南海問題立場,再簡短提到人質事件,根本談不上向菲施壓。而阿奎諾也只是應酬式表示會處理。但接着就由菲律賓總統發言人通過菲報章表示,中國對香港人質事件提出申訴too late,因為阿奎諾與梁振英會面時,雙方已同意「忘記這件事」(put behind them)。
菲總統發言人這麼快作出澄清,當然是知道中國的底牌。中共最關心菲律賓的南海立場,其次是針對美日的東亞戰略關係。人質事件發生後一年,阿奎諾三世訪華,取得總值70億美元的經貿合同,更爭取到中國開放國民赴菲旅遊。死掉幾個香港老百姓,專制政權根本不當回事。若這次不是香港傳媒大幅報道梁振英在APEC與菲總統的交涉,專制政權又豈會留意到「香港同胞的感情」?
梁振英在APEC與阿奎諾三世的會面,被香港輿論指為香港被「矮化」,接見安排「分明玩我哋」,「唔畀面香港」;梁特出來不敢講,人家就大講。香港很明顯被公開侮辱。不僅梁振英蒙羞,香港市民也蒙羞。尤其是,香港是「僕人國家」的最大僱主。這口氣實在很難吞下。
但能夠只怪梁振英或特首辦主任邱騰華乎?
孟子曰: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後人毀之。又說: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
回歸前的香港,雖是英國殖民地,但在國際上有尊嚴。前朝高官曹廣榮曾跟筆者談到他代表香港去歐洲談紡織品配額時,他雖作為英國代表團成員,但每次都在沒有英國的干預下,清楚代表香港據理力爭,獲得尊重,取得成果。回歸初期,董建華在國際場合,也受到應有的尊重。包括與美國總統布殊的會見,以及多次出席亞太會議。因為國際社會都認為香港雖已處於中國主權之下,但有自己獨立的法律制度,有自由和人權,香港內部事務基本上與中共無關。以香港在回歸前居亞洲四小龍之首的地位,獲尊重是很自然的。
回歸後,眼看香港的自主逐步淪落,香港變得越來越像中國大陸的一個城市。發生人質事件時,菲總統阿奎諾三世不接曾蔭權電話,其後又推翻司法部長德利馬第一份調查報告,指巿長、副市長等各級政府官員都有犯錯、建議起訴。因為阿奎諾三世已看扁了香港:中共當局既不會為香港出頭,香港政府及市民也不會出台任何抵制菲律賓的措施。因而他就是不顧自己司法部長的報告,就是蔑視香港,香港政府和香港人能奈我何?
不是說中共不斷封殺台灣的國際空間嗎?不是說台灣沒有國際地位嗎?不是說香港依靠着強大祖國在世界上抬起頭了嗎?你看台灣怎樣抵制菲律賓?三個月菲律賓就跪低。台灣的菲傭雖沒有香港多,但有工廠產業的菲律賓外勞6萬多人,另有2萬多菲外勞做看護或幫傭。三個月凍結菲勞申請,對台灣影響不小,工廠都缺人開工。但台灣人有志氣,為了幫一個漁民討回公道,社會對抵制菲勞全無異議。可是在香港,三年前不僅政府、議員、輿論沒有提出抵制菲律賓的經濟措施,現在有議員提出了,建制派有議員反對,民主派少人響應,外傭僱工僱主協會說會影響十萬人生活,保安局長說要小心考慮。有人說對菲傭不公平,社運左翼說「欺負弱者」。不給實在的壓力叫菲政府讓步,難道對受難者家屬、對香港人就公平嗎?不要罵梁振英鵪鶉了,根本就是香港人鵪鶉。
now民調顯示,有超過九成人支持制裁輸入菲傭工。現在就看政府、從政人士和輿論如何回應了。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港必自侮,而後菲侮之。如果香港人在這次事件中還不從自私自保中覺醒,那麼香港人也許活該不配有真普選了。這叫作: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也叫作:家必自毀,而後人毀之。
李怡
(林保華按:未來也可能在台灣發生的事件及糾紛。)
內地生要求普通話授課
城大碩士班爆中港罵戰
港蘋
■任教的陳學然為安撫學生,每周加開「普通話講解環節」。
【記者梁御和報道】中、港矛盾已蔓延至課室。香港城市大學一個碩士課程的內地生,選讀了註明「以粵語授課」的班,上課時卻要求老師改用普通話授課,引發中、港學生罵戰;結果要出動系主任到場調停、認錯,老師則改以雙語授課,並特別為內地生加班補課,惟本地生指課程進度大受拖延。城大的中文文學碩士課程,由於內地生人數眾多,部份科目要開粵語班及普通話班;但有內地生卻選報了「以粵語授課」的中國文化要義科。
課堂註明用粵語授課
該班的本地生向《蘋果》表示,9月開課第一堂,就有內地生舉手說:「教授,我們聽不懂廣東話,請你用普通話。」引起本地生譁然,有人不滿說「寫明(廣東話授課)㗎噃」、「你哋咁唔守規矩㗎」。任教的城大中文、繙譯及語言學系助理教授陳學然當場表明,會繼續以廣東話授課,並在課後透過電郵與同學商討授課語言問題。
到第二堂,陳學然卻改用雙語授課,每講一句廣東話,便以普通話繙譯一次;又為內地生加開每周近一小時的「普通話講解課」。有本地生忍無可忍,舉手表示「聽唔明(普通話)」,內地生卻反唇相譏:「香港學生聽一下普通話也不能嗎?」課室內的本地及內地學生開始互相對罵,坐了約百人的演講廳「火頭」處處,擾攘一時。持續至第三、四堂,學生仍不時起爭執,雙方勢成水火;陳繼續雙語授課。
本地生指進度受拖延
在第四堂臨完結時,署理系主任陳漢宣到場調停,有內地生藉機發難:「我們花這麼多錢來到這裏(城大),卻給我們這樣的安排!」本地生聞言後怒火中燒,反駁指「唔通你去美國讀大學都叫人用普通話教咩」、「嚟香港預咗要聽廣東話啦!」陳漢宣當場承認安排有問題,承諾未來會檢討。
記者上周在課堂所見,陳每講三、四句廣東話,便會以普通話繙譯一次,甚至在說港式笑話「搞gag」、引得本地生哄堂大笑後,會用普通話把笑話覆述一遍。有在座學生對記者指,自上一星期系主任到場調停後,課堂才大致回復平靜。也有本地生表示,擔心雙語授課會拖慢進度,根據校方的課程進度表,現已落後了足足一堂。
陳學然向記者承認,該課堂規定以廣東話授課,惟有不少操普通話的內地生報讀,「可能佢哋唔清楚規矩,無睇Email」。他否認以雙語授課,「呢一堂規定用廣東話教,一啲關鍵字先(用普通話)講一講,唔會對課程進度有影響」。
收內地生失控淪學店
港蘋
■城大內地生要求教授改用普通話授課,令本地生不滿。
【本報訊】本港大學的內地生人數近年不斷增加,有立法會議員批評大學無止境招收內地生,已經令高等學府淪為學店,又指今次城市大學出現兩地學生因教學語言問題掀起爭執,正反映收內地生的情況失控。
2012至2013學年,本港共有1.1萬名內地生入讀資助大學課程,較對上一個學年增加23%;而2011至2012學年入讀自資大專課程的內地生,也超過8,500人。
城大教職員:不能亂收
在大學兼職任教的公民黨立法會議員毛孟靜批評,現時本港的大學已經淪為學店。毛孟靜說:「收內地生幾乎無止境,出現呢個景象(兩地學生爭執),俾人睇到係失控……對我哋本地生有幾咁唔公平。」
城大教職員協會主席謝永齡表示,近期在校內感覺到「有唔少內地生」,他可以理解為何課堂會出現語言問題;認為大學應該根據不同學生需要,有規劃地收生,不能「有學生就收」。
(林保華按:“新香港人”成為香港近來的熱門議題。前幾天我在香港時還沒有,全是中共喉舌前兩天製造出來的。香港應該消弭族群問題,偏偏中共來個火上加油,因此應該負上製造分裂的最大責任,因為它權大勢大,最易操控一切。)
新香港人好可怕
◎ 白蓮達
二○一二年二月,一個由網民集資刊登的「反蝗蟲」廣告揭開了港中矛盾的序幕。自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開始透過單程證來港定居的新移民至今已達約八十萬,十多年來特區政府一直無公布有關新移民人口的數據,近年有關統計終於曝光,原來這批新移民的平均年齡竟已達到三十六歲,而且,大部分人士只有小學至初中程度。
來港之新移民或雙非被喻為蝗蟲,皆因他們並未為香港作出任何貢獻之前,卻先向香港政府申領各式各樣的援助。現時香港政府規定,新來港移民必須於香港居住滿七年才能申請綜合援助(綜援),而未滿十八歲之人士則不在此限。由於港中婚姻頻繁,很多香港丈夫在中國娶妻後,便會以家庭團聚為由申請妻子及子女來港。可是,由於九七後審批權落在中國之手上,香港政府無權過問,他們批准甚麼人來,香港便要接收甚麼人。
去年年中,中國孕婦到港搶奪醫院床位已經令香港孕婦怒不可遏。因為中國製造的劣質奶粉含三聚氰胺,中國人藉自由行計畫名義,實際來港購奶粉走私回國,令香港人更憤怒。近日,大批雙非兒童父母來港為子女排隊輪候幼稚園入學申請表,新界北區成了重災區。
日前,《人民日報》海外版一篇評論直言,中國新移民來港定居就是「新香港人」了。這不正好說明中共要殖民香港的野心嗎?
事實上,港中衝突都直接或間接喚醒了香港人的主體意識─多次事件已經呈現了問題的癥結:香港人若不再築起保護本土的城牆,而是退後的話,從今以後香港人便會淪落為比二等公民更低下的賤民。由數年前的本土意識逐漸演變為主體意識,相信這是中共最意想不到的結果,而這個結果也是香港人能否保護自己主場的關鍵所在。台灣民眾看到香港近年的變化,也該更小心中共全方位的進擊吧。
(作者為香港自由撰稿人)
自由時報
新香港人
謝曦
October 11, 2013 06:00 AM | 1500 次 | 0 0 評論 | 2 2 推薦 | 電郵給朋友 | 打印
近日,《人民日報》一篇評論中港矛盾的文章指出,近年從大陸到香港的「新移民」是「新香港人」,他們在香港能自食其力,能成為香港未來發展的經濟支柱。北京在這個21世紀第2個10年裡提出「新香港人」這個概念,無疑是希望藉著這個新的身分,降低港人對大陸新移民的排斥,從而建構大陸人在香港的形象。但另一個角度,這樣做,也是危險的。
在香港歷史上,「新香港人」這個詞不是沒有出現過,最明顯是出現在70年代。當時,港人經歷「六七暴動」,再加上英國在國際政治舞台上的需要,以及九七回歸問題等等,英國殖民政府刻意去構造一種「新香港人」,其最大特徵是本土化。比如在電影方面,一種以語言為廣東話、劇本內容為本地故事,以及香港長大的導演製作的電影開始出現,最具代表性的例子是許氏兄弟拍的電影。這種本土化如果是開放式的,本來也有助港人從100多年的殖民統治中逐漸建立主體性。
然而,「新香港人」還有另外一個特徵,就是與大陸人區隔:港人是文明進步和經濟發展的,而大陸人則是無知識和落後的。這種文化上「區隔」,加上移民政策的改變,使得港人和大陸人之間建了一堵牆,直到今天。
而今天這種建立「新香港人」的危險在於,它會產生一種區隔作用,過往,被區隔的兩種人主要居住在不同地方,雙方衝突還少,但若像《人民日報》中所說,將「新移民」形容作「新香港人」,那麼,這「新香港人」除了映照出一種「舊香港人」之外,由於「新舊」二者同處一座城市,他們的衝突是可以預期的。因此,北京透過建立「新香港人」來降低中港矛盾的願意,不僅可能落空,更可能產生反效果。
Read more: 世界新聞網-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 香港瞭望 新香港人
(林保華按:言簡意賅。但是台灣人長期受到中華文化教育,頭腦裡充滿“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與“三綱五常、四維八德”的封建倫理教育,因此很難把這種思維翻轉過來。所以對馬英九倒行逆施已經到了超越紅線的容忍,可是馬英九覺得還不夠而繼續加強中華文化的教育,要大家做奴才做到死,把台灣人送給共產黨也不可反抗。台灣人再不接受西方普世價值,尤其針對台灣政治力介入司法與司法腐敗的司法獨立,就只有死路一條。台灣公民運動如果不能達到修憲、修法的目標,最後也只能成為泡沫而曇花一現。切切!!!)
蘋論:幹嘛感恩
台蘋
台灣的國民黨和政府很奇怪,對於本屆APEC(亞太經合會)會上,台灣陸委會主委王郁琦和中國國台辦主任張志軍互稱對方官銜,感到飄飄然,聲稱是大陸突破性釋放善意。連馬總統都在國慶文告這麼重大的演說中,特別提到互稱官銜是兩岸「正視現實,互不否認,共創雙贏」的成果。
哎呀,你本來的大名就叫做馬民國,有個強人偏偏叫你牛亡國,一叫就叫了60年,叫得馬民國心裡很不是滋味,但因怯懦又沒人敢出面主持正義,只好忍耐。
指鹿為馬是濫權
一天強人突然叫馬民國真名,馬立即感動莫名,遙謝釋放善意的大恩,竟忘了自己本來就叫馬民國。
有一村子的人被強鄰叫狗叫了一輩子,有天強鄰突然承認這村人是人,村人無不感恩落淚,忘了自己本來就是人。其實是強鄰的認知錯亂,抗拒承認事實與現狀,而不是那村人有問題,所以根本不需要感恩戴德,更談不上什麼釋放善意了。指鹿為馬,是權力的幼稚濫用;鹿本來就是鹿,馬本來就是馬,承認現實,接受事實,才是成熟正確的態度。
2013年10月12日 01:58
我眼中的1985
酥餅
十月十號天下為公的活動之後,許多網友都跑來問我到底怎麼看待1985,我就趁這個機會整理一下我的看法。
首先有關1985活動中對國民兩黨譴責力道似乎相近的批評,我是這樣看,作惡的是國民黨沒錯,但是民進黨的問題是即興表演太多,腳踏實地太少,虛與蛇委太多,堅持信仰太少,加上社會公信力不足,什麼事情民進黨靠過去就臭掉,結果就是體制內無能,體制外無力,雖說很多事情是長期累積下來的,不一定是現任民進黨黨員、黨工、與黨公職的錯,但是事實如此,除了先破後立,我想不出其他出路。
第二是有關1985對溫和理性的執著。在與柳醫師的對談中我也提到,指定反對者也是權力者的權力之一,這麼說倒不是說被指定的反對者是抓耙子,或是與權力者串通,而是說,權力者可以透過操弄,注定某些反對者就是充滿光環,某些反對者就是事倍功半,替反對者立下典範。
如何回應權力者的指定與操作,是1985必須嚴肅面對的課題與無法迴避的責任,最起碼自己不要也加入操作,要避免我們是高水準的,跟他們不一樣這類的語言與暗示,否則啟蒙一不小心反而變成反動,跟為社運灑下種子的初衷將會完全相反。
更何況,要求已經受迫害的人還要舉止優雅、輕聲細語、連抗議都不能太粗魯,某個程度來說,搞不好是二次壓迫,真的要戒慎恐懼。
第三是有關去藍綠的問題,我認為,分析台灣問題早就沒辦法用藍綠來分析了,在很多事情上,藍綠權力者的利益搞不好還更相近,所以我認為去藍綠不是問題,1985要面對的問題是政治信託對象的問題,也就是說,當1985的主張透過耕耘真的有夠多人支持了,誰要在政治上代表1985進去立法院完成修法,或是獲得行政權執行這些政策?1985是打算自己組成政團?還是支持非國非民的第三政黨?還是有條件的支持國民兩黨內的特定人選?這是1985必須思考解決的問題。
最後,我建議不要由抗議運動的角度看1985的活動,要由啟蒙運動的角度看,把他想像成大型的戶外哲學星期五,一方面比較接近他們活動的本質,二方面你就會發現他們做得還不錯。
台灣會變成今天這個樣子是長期慢性病,千萬不要相信有什麼神醫或是特效藥可以立刻解決,多做一點腳踏實地的事功,少一點即興式的表演,做事多根據原理原則,每次活動辦完用正確的指標確實檢討,每次都進步一點,這樣就很不錯了,這是我對我自己的期許。
1985的朋友千萬不要喪志,小罵有時候為的是大幫忙,俗話說,撿貨才是買貨人,只要是認事實、說真話,長期來說應該都有好處。
1985便宜了國民黨
◎ 陳子瑜
一九八五聯盟於十月十日當天再度號召白衫軍上街,並於立法院側升起高於國民兩黨黨旗之公民旗,象徵公民超越藍綠、高於藍綠。儘管公民旗高舉之意義並無疑問,但對於兩黨被降至相同位階,則不無值得討論之處。
國民黨與民進黨之黨旗升至相同位置,其意涵是明顯的「兩黨地位相同」或國人更熟知的「兩黨一樣爛」之概念。然而,真是如此嗎?以本會期為例,一九八五聯盟起初的核心訴求:軍審法修法,在立院被國民黨立委李貴敏、吳育昇等人在程序委員會予以封殺,連進入二讀討論都無法,使此項改革陷於空轉。而這項修法是誰提的呢?民進黨立委陳其邁。又如聯盟所提之服貿重啟談判,也是以民進黨為首的在野黨團所堅持的立場,與國民黨大相逕庭。
以上與聯盟訴求有關的兩個例子,清楚可見國民黨與民進黨在立場上與行動上的差別。基於民主政治的課責精神,政黨或政治人物做了何種事情,便該獲得相應的評價與負起相應責任,當民進黨推動修法而國民黨予以封殺時,將兩者視為一樣爛,並不公允。聯盟在推動公民運動時,也不應忘記民主政治的這一項基本原則,否則看似中立客觀的「兩黨一樣爛」概念,實則不但抹煞民進黨的努力,也是在為該負起較大責任的國民黨開脫,不可不慎。(作者為台灣大學政治學碩士)
自由時報
公民運動不能閃來閃去
◎ 陳睦
白衫軍退燒的速度非常快是必然的趨勢,公民一九八五支持者性質上就是被媒體洗腦,嚴重去政治化的順民,在國會中軍審法提的是民進黨,擋的是國民黨,兩黨降半旗,各打五十大板讓人無法理解。從白衫軍能量的消退來看,可謂成也去政治化,敗也去政治化。
黑島青相對激進,他們清楚一切社會問題的改革終會指向「政治」,政黨輪替、統獨藍綠是不可逃避的議題,只有選票才能對政治人物形成壓力,讓政客負起責任。黑島青年中亦不乏具戰略思考和群眾魅力的領導人物,只是學生相對單純,社會歷練不足,或許受到美國好萊塢英雄電影的影響─相信好人永遠不向惡人妥協!他們要求自主,要別人完全配合他們的做法卻只加深了世代隔閡,憑著滿腔熱血,他們或許會破皮、流血,但絕無法與那個以性命相搏的年代可比,沒有經歷過那段真正頭破血流的肅殺時期,未能完全理解妥協背後所承受之重,缺乏結合運用其他反對勢力的手腕與智慧達成各種階段目標,無法形成長期策略。
但你無法苛責白衫軍或黑島青,身為台灣最大反對黨的民進黨,這二年來在不同社會議題上都放棄扮演社會改革進步主力的角色,民進黨在某些議題上是得走自己的路,卻絕不能冷眼旁觀,任由手無寸鐵的學生受到國家暴力對待。人民絕不會選擇一個企圖綁架反對勢力,等待收割成果的政黨,民進黨放棄與青年學子對話、公民白衫軍去政治化的結果只會讓反對勢力分散,民進黨領導階層必須負起最大的責任。(作者為工程師)
自由時報
(林保華按:馬英九經濟學是:在打倒王金平可以大權獨攬時,馬英九家族及其團隊可以有多少實質性的政經利益收入。)
焦點評論:馬英九經濟學在哪裡(陳昌宏)
2013年10月12日 台蘋
上月底啟用的上海自貿區,被外界認為是「李克強經濟學」的應用。CFP
九月初台北政壇爆發「馬王之爭」,幾乎同時,大陸政府高調地宣告「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以下簡稱:上海自貿區)正式啟動,外界認為這是「李克強經濟學」的應用。兩相對比,台灣政府最常講的拼經濟,最後往往淪為拼政治;反倒是大陸政府很少對外宣稱要拼經濟,各項令人驚豔的經濟政策卻能夠一一出台。
事實上,李克強在今年3月上任之後,不斷推出迥異於以往的經濟與金融自由化政策,包括發布簡稱為「金融十條」的國發辦67號文件,其內容明確宣示金融改革指導方針,不久又再宣布「放款利率自由化」的措施並取消銀行貸款不得低於指標利率0.7倍下限的規定。
中日積極經濟改革
8月初國務院會議審議通過中國上海自貿區總體方案,該方案使區內的經貿、投資與人民幣資本帳全面自由化。
9月初更有國債期貨在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上市交易,這些新的政策付諸實現,可以說是李克強經濟學的具體實踐。這些一連串的政策推出可以勾勒出李克強經濟學的重要輪廓:結構性改革與經濟自由化。因為唯有改革與自由開放才能夠打破僵局,人才與資金流入。
向來和台灣關係不錯的安倍在回鍋擔任首相後,也開始大力推動「安倍經濟學」。最有名的莫過於安倍的三箭。第一支箭是寬鬆的貨幣政策,目標是終結日本自90年代以來長期的通貨緊縮現象,讓物價上漲率能夠恢復到2%的水準。第二支箭則是擴大財政支出,包括500億美元公共項目和額外的1,000億美元支出方案來刺激投資。第三支箭則是經濟結構的改革,包括在農業、勞動法令、財稅制度等層面展開大規模的改革,並積極與美國談判,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實現貿易自由化。安倍更誓言將簡化法規、設立經濟特區,藉以吸引民間投資,目標是創造一年70兆日圓的投資。現在又因為日本申奧成功而意外多了第四支箭。安倍經濟學已經毫無疑問重拾日本國民對經濟的信心。
突破困境政府有責
不論是「李克強經濟學」還是「安倍經濟學」都是希望能夠透過政府的力量帶領國家突破現有的投資障礙與困境,為未來10年甚至20年定下發展方針與基礎。反觀馬英九在2012競選連任期間提出了「黃金十年」的概念,主要著眼於連結亞太,布局全球,吸引跨國企業在台設立營運總部,打造台灣成為全球進入亞太市場的門戶,但如今馬第二任期過了三分之一,不但來台設立營運總部的企業屈指可數,連美國商會都在今年初發表一份報告提醒,台灣未來五年的「商業景氣樂觀程度」下滑,尤其在人力資源質量不符業界需求、法規解釋模糊不一致、政府行政效能不彰、法律規範不夠完整或未能更新等問題影響企業營運情形甚鉅。許多參與調查的企業領袖認為:台灣政府仍須在減少行政程序、簡化法令規範上持續努力。看到亞太諸國競相端出領袖經濟學,我們何時才能看到「馬英九經濟學」的出現呢?
國立台北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林保華按:統戰“無法持續”,才符合台灣的利益。卻不符合北京與馬英九的利益。政治壓力連續而來,是馬英九的熱切願望,是他的救命稻草。因為可以加速統一步伐,完成他的歷史定位。但這是台灣人民的浩劫。且看與會的綠營政治人物如何應對。)
張志軍:「只經不政」無法持續
特派記者林庭瑤、吳父鄉/上海報導
October 11, 2013 06:00 AM | 1081 次 | 0 0 評論 | 3 3 推薦 | 電郵給朋友 | 打印
首屆「兩岸和平論壇」11日上午登場,大陸國台辦主任張志軍在會中表示,兩岸關係發展,一些政治爭議可以暫時擱置,但是繞不過去的,「只經不政」的作法,無法持續。且兩岸之間無論有多大的政治分歧,都不能動搖及損害「一個中國」的架構,兩岸之間的所有政治分歧問題,都應該在這一架構內尋求妥善解決的辦法,「這是一條不可鬆動的底限」。
第一屆「兩岸和平論壇」在上海東郊賓館登場,張志軍在開幕致詞時表示,兩岸近年來本著「先急後緩、先易後難、先經後政」的步驟推動協商,取得積極成果,但「易」和「難」是相對的,「經」和「政」也並非截然分割,經濟議題協商並非沒有難點。像司法互助、兩岸互設辦事機構、台灣參與涉外活動等議題,都涉及政治問題。
張志軍指出,這代表兩岸關係發展過程中,一些政治爭議儘管可以暫時擱置,但不可能完全及長期迴避,「只經不政」的作法,無法持續,而此次論壇是攻堅克難的一個嘗試。
張志軍說,就兩岸政治對話和協商,不指望一談即成,一舉解決長期積累的全部難題,「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融冰總要有個過程。但雙方不溝通對話協商,不談起來,問題不但無法解決,且「三尺之冰,可能會結得更厚、凍得更硬」。
21世紀基金會董事長高育仁在會中指出,所謂兩岸之間合情合理的安排,他認為不只是正視兩岸分立的治權,也主張兩岸應建立「共同史觀」,由兩岸共同參BBP和享有,希望未來兩岸能以同理心、包容心建構兩岸史觀。
此次論壇,兩岸學者專家11日起兩天在上海將討論兩岸政治關係、涉外事務、安全互信、和平架構四項議題,多位民進黨執政時期官員,包括江春男、吳榮義及高英茂及前綠委郭正亮等人都與會。
Read more: 世界新聞網-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 張志軍 只經不政 無法持續
國台辦副主任 期習馬會早實現
特派記者林庭瑤、吳父鄉/上海10日電
October 11, 2013 06:00 AM | 794 次 | 0 0 評論 | 1 1 推薦 | 電郵給朋友 | 打印
第一屆「兩岸和平論壇」11日登場,將討論兩岸敏感的政治議題,有台灣學者10日晚表示中共撤彈才能討論軍事安全機制;大陸國台辦副主任孫亞夫則說,兩岸事務負責人直接交往,可以進一步談條件,期盼「習馬會」儘早實現。
首屆「兩岸和平論壇」由廿一世紀基金會與大陸全國台灣研究會共同舉辦,廿一世紀基金會董事長高育仁10日晚表示,兩岸先易後難的「難」就是政治問題,兩岸終究不能不勇敢面對,這場論壇就是公開坦誠談論這個問題,尋求解決之道的機會。
隨後,高育仁逐一介紹台灣與會者的背景,說明有「各黨派、各顏色」的人士,他介紹前行政副院長吳榮義、前外交部次長高英茂、中山大學社科院院長林文程等人時,都說明他們的綠營背景與關係。
此外,高育仁還特別用官銜介紹,他列舉出席的前國防部長孫震、前陸委會主委張京育、前立法院副院長鍾榮吉為例,說明與會者不但來自「各黨派、各顏色」,還包括前任國防、兩岸、國會等領域的高層首長。
文化大學社科院院長邵宗海會後受訪表示,必須要認真看待中共撤彈的問題,如果大陸沒有打算用武力解決台灣,軍事安全的機制就能順利建立;如果彼此之間互信基礎不夠,這個問題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
媒體詢問實現「馬習會」的可能性,國台辦副主任孫亞夫則說,兩岸領導人會見、會談是大陸方面30多年的政策,也會為此而努力,兩岸關係發展至今,尚未實現兩岸領導人會見,表示還要解決很多事情。
孫亞夫說,今年以來,台灣社會對兩岸領導人見面比較熱,也有期待,這個氣氛是很好的,兩岸可以進一步談條件,比如兩岸事務負責人直接接觸交往,可以創造條件。
此次論壇,兩岸學者專家今起兩天在上海將討論兩岸政治關係、涉外事務、安全互信、和平架構四項議題,除了專題演講開放媒體採訪之外,兩岸學者討論議題時都採閉門座談。
Read more: 世界新聞網-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 國台辦副主任 期習馬會早實現
(林保華按:擒賊先擒王。李小琳是紅三代的大姐大。李鵬家族從1980年代中期,就因為利用外資爭奪大亞灣核電站的投標大量受賄,因為那時李鵬老婆朱琳就是廣東核電廠駐北京辦事處主任,而李鵬是主管電力系統的
副總理。最後是法馬通得標。大家再想想若干年後的拉法葉案就知道法國企業賄賂方面的大手筆了。1990年代初,朱琳又有其他案子被保下來,涉案的其他人被判20年徒刑。那時李鵬家族已經暴富,李鵬圍著burberry圍巾探望鞍鋼困難戶,李小琳在香港亮相時,身上行頭
就值當時的10萬港幣。以前這些貪官污吏都比較低調,隱藏他們的財富,從李小琳開始,就大剌剌炫耀財富,一直到現在的郭美美。)
英報:李鵬女捲億元賄賂案
李小琳否認稱保留追究權利
【明報專訊】英國傳媒昨日報道,前人大委員長李鵬女兒李小琳涉及瑞士蘇黎世保險進入內地市場而花費的數以千萬元計賄款的檯底交易,案件目前正在美國一家法院進入上訴階段,由於案件同時涉及前財政部長項懷誠、前國土資源部長田鳳山以及全國政協前副主席黃孟復等多名前高官,據稱中紀委已介入調查。
中國電力國際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小琳昨晚透過該公司官方微博澄清:一,她未與任何保險公司有個人往來,也不認識什麼保險公司的人;二,網上關於其涉及什麼保險交易的謠言,純屬惡意卑劣的中傷;三,其本人保留追究造謠者、傳謠者法律責任的權利。
涉介紹舊同學助蘇黎世進華
英國《每日電訊報》昨日引述獨家獲得的美國弗吉尼亞法庭文件報道,財政部前官員趙竑在法庭作供時指,瑞士聯邦主席1995年10月訪華,國宴席間有人透露蘇黎世保險有限公司(Zurich Insurance,下稱蘇保)欲進入中國市場。趙竑續稱,其舊同學李小琳在晚宴後找他告知上述消息,同時說:「你知道嗎,我想這是你們參與組建新華人壽的好機會。」
報道指,李小琳其後介紹了持有新華人壽3要主要股東給蘇保管理層認識。當一筆1690萬(美元,下同,約合1.31億港元)匯到設於離岸的巴哈馬瑞信戶口後,上述3人承諾將手上合佔全公司約四分一的股份賣予蘇保。中國是於2001年才向外資開放保險市場,蘇保向新華人壽大舉注資也在此之後。
趙竑2011年11月對《21世紀經濟報道》稱,蘇保當初希望在東方集團董事長張宏偉、新華人壽前董事長、東方集團副總同時又曾是趙竑大學同學的關國亮以及趙竑3人幫助下入股新華人壽,以期在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後搶佔內地保險市場,因而願意付出1690萬的「好處費」。趙竑形容這是一筆地道的「黑錢」。
報道引述趙竑稱,自己1996年11月初在巴哈馬開戶收取了蘇保1693.1335萬元的匯款後(見圖)。
趙揭餽贈田鳳山項懷誠女兒
趙竑又透露,按張的指示,他向一些中國官員送出禮金,包括1990年代末送了1萬元予當時的黑龍江省長田鳳山。《每日電訊報》則稱,許多收受賄款的中國官員本身與批核外資公司進入中國金融市場關係密切,而其中一層價值60萬元的美國住宅,給當時正留美讀書的時任財長項懷誠的女兒使用。新華人壽在1996年正式開業。蘇保前後斥資約4.88億元人民幣(不計黑錢)購兩成新華股份,後賣11%獲4.85億鎊(約7.8億美元)巨利,目前尚餘9.4%價值約6億鎊(約9.6億美元)的股份。
港擁兩物業東莞「裸官」涉貪1.7億
【明報專訊】廣東東莞市委原副秘書長吳湛輝被控受賄4970萬元及1.2億元財產來源不明一案昨在廣州番禺法庭開審。其近1.7億元人民幣涉案數額,創下廣東貪腐罪案新紀錄。巨額財產中包括在港島中半山和赤柱的兩幢豪宅物業。昨日在庭上,檢方稱他如實供述犯罪,並且自首,同時揭發他人,構成「重大立功」,可從輕處罰。
涉案金額破粵紀錄
據《羊城晚報》報道,吳湛輝2012年差點被提拔為東莞副市長,後被查實是「裸官」(即家人均已移民境外),才東窗事發。去年10月8日,他被立案調查。
46歲的吳湛輝是東莞本地人,控方稱,2003年至2012年他擔任東莞市環保局長期間,為東莞市恒泰環保設備有限公司負責人賴洪中謀取工業廢物處理站承包經營權,收受賴賄賂人民幣4970萬元。另有高達港幣9200萬元、人民幣3000萬元的巨額財產,不能說明來源。
指控顯示,2006年4月,吳透過地下錢莊轉帳1600萬元港幣,購買位於香港羅便臣道9號薈萃苑10樓B座及其4樓2號車位。2011年6月,吳再次透過地下錢莊轉帳7600萬元港幣,購買香港赤柱黃麻角道88號富豪海灣B25棟屋及其兩個停車場。
一物業歸兄長旗下公司
本報查冊顯示,薈萃苑單位目前的業主為卓欣有限公司,董事名叫吳湛林,據新華社報道,為吳湛輝之兄。富豪海灣則由另一間叫Levio Limited的公司持有,董事名為蘇立斌,未知與吳湛輝是何關係。
記者劉虎被正式拘捕
【明報專訊】北京市檢察院第三分院證實,《新快報》記者劉虎(圖)因涉嫌誹謗罪已被正式逮捕,羈押在北京市第一看守所。劉虎家屬已收到《逮捕通知書》。劉虎今年7月29日在其實名微博中,舉報國家工商總局副局長馬正其涉嫌「嚴重瀆職」。8月23日,劉虎被警方拘留。
(中新社)
石油進口國 中國超美成老大
要聞組/綜合10日電
October 11, 2013 06:00 AM | 1495 次 | 0 0 評論 | 3 3 推薦 | 電郵給朋友 | 打印
美國政府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經濟成長較快和汽車銷售堅挺,驅使中國9月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石油淨輸入國,不過中國領導人對這個世界第一的頭銜,恐怕不太高興。
美國能源情報署(EIA)表示,中國每天的石油消耗量比產量多出630萬桶,這表示必須進口這麼多石油,才能填補缺口。
根據EIA的「短期能源展望」報告,以9月來說,美國人每天使用1860萬桶石油和其他液態礦物燃料,中國為1090萬桶;而美國每天可生產1250萬桶,中國則為460萬桶。
EIA報告指出,「中國對於石油的需求持續成長,使其在2013年9月凌駕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石油淨輸入國。EIA預測,這股趨勢會延續至2014全年」。
儘管美國人口僅約為中國的三分之一,但人均耗油量仍遠超過中國。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導,自上世紀70年代美國石油進口量超越日本以來,美國一直是世界最大的石油進口國,但在過去五年裡,得益於水力壓裂和水平鑽井技術的進步,頁岩中儲備的油氣被釋放出來,上述局面發生逆轉。
美國能源情報署預計,明年美國產油量將達每日1320萬桶;但由於燃油經濟性的改善和汽車使用的減少,五年來美國的石油需求量下降了4%,至每日1870萬桶。
同一時期,中國石油需求量則增長到每日1070萬桶左右,增幅超過40%。中國的石油產量也有所增長,但只增長了10%左右,至每日446萬桶。
Read more: 世界新聞網-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 石油進口國 中國超美成老大
余姚加油
雲上風
October 11, 2013 06:00 AM | 351 次 | 0 0 評論 | 0 0 推薦 | 電郵給朋友 | 打印
「余姚加油」,可以說是這兩天中國最熱的四個字,特別是在網路上,很多人喊出這四個字。在一個門戶網站上,以這四個字為題的討論,跟帖者達十萬之眾。
余姚是浙江寧波轄下一個小縣城,以出楊梅和出文化名人而有名。今天人們喊「余姚加油」,楊梅季已過了,余姚名人季也過了,人們喊加油,是希望了遭了大災的余姚人能挺住。
而之所以只喊「余姚加油」四個字,可能有很多原因,其中一個是目前言論恐怖主義,網上更是白色恐怖,說話說得不好聽,隨時治罪。余姚現在出的事,人人關心,但官方之前不夠關心,還控制消息,所以才出了「加油」之舉。
余姚出的事,就是發大水,那大水是颱風「菲特」帶去的,華東沿海的上海、寧波都給淹了,其中余姚最慘,官方說法是「大面積被淹,城市交通基本癱瘓,部分區域停電停水。」而學術一點的說法,是余姚暴雨成災,這一地四天雨量,已相當於68個西湖。
而10日下午從余姚出來的朋友說,余姚半個城還泡在水里,救援行動 只及周邊地區,城內更嚴重的地方還未收到物資,有人沒吃沒喝,整個通信不暢,呼籲夥伴們參加救援。
余姚這一場,當然是天災,但當地人也認為有人禍,因為政府前無預警,後無救援。
余姚人還比較克制,離余姚遠一點的浙江省桐鄉市屠甸鎮,有部分民眾,以「受災以後連續四天得不到政府援助」為由,10日就將一條公路阻斷抗議,地方政府派出大批警察前往。
也就這天晚上,在浙江電視新聞中看到,浙江省從省委書記到省長等官員們,這才坐在那裡開會,討論如何救災,其實那災難已有不短時間了。
余姚加油。《北京觀察》
Read more: 世界新聞網-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 北京觀察 余姚加油
活不下去 浙3000漁民示威
大陸新聞組/北京11日電
October 11, 2013 06:00 AM | 400 次 | 0 0 評論 | 1 1 推薦 | 電郵給朋友 | 打印
浙江舟山近3000名漁民,自9日起連兩天到朱家尖鎮政府和當地一個海軍基地示威,抗議海軍基地近年不斷擴建及演習,嚴重影響漁業生產;而漁船老闆又扣漁民工資,令漁民生活艱難。當局派出數百名武警到場戒備,與漁民爆發衝突,網傳至少有數十名漁民受傷被捕。
中國人權民運信息中心和自由亞洲電台引述舟山漁民消息稱,受海軍基地擴建演習影響,當地大批漁民不能出海捕魚,魚獲驟減。漁民又稱,很多漁船老闆在分錢時刻意報低收購價,私吞漁民血汗錢。據悉,今年漁船老闆開出的螃蟹收購價一斤4至5元,比往年低一半。
漁民認為當地官員應介入處理事件,自9日起到朱家尖鎮政府和海軍基地抗議,期間有示威者推翻政府車輛洩憤。朱家尖鎮政府否認有漁民受傷被捕。
Read more: 世界新聞網-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 活不下去 浙3000漁民示威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