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3 3《綠色參考》
(林保華主編;提供林保華等人的評論與綠媒以外的信息。)
全文刊於林保華部落格:http://lingfengcomment.pixnet.net/blog


綠參:上海G20財長與央行行長會議不得妄議中央?中國經濟沒有最壞只有更壞;美懲中冷軋 台美鋼鐵股聯手大漲;圍堵中國! 美國倡議組「小北約」;國民黨黨產 17年狂減752億;國民黨附隨組織掠奪國家資源;和郁慕明算帳!給泛民的最後機會;「亂」的名字 「暴」的姓氏


上海G20財長與央行行長會議不得妄議中央?
林保華

由佔全球GDP總量約85%的20國集團在上海召開的G20財長與央行行長會議,因為迴避評論中國的經濟金融問題而引發關注。

中國一向喜歡讓國際會議在中國舉行,不但以熱情接待對國際各式重要人物進行統戰,而且可以趁機吹噓中國的成就,再把這些國際要員的吹捧言論轉告國人,以證明共產黨的偉光正與一黨專政的合理性。但是這次的國際會議,高層的政治局常委居然全部缺席,連會見拍照都沒有,只是由部長級人馬在會議現身,豈不是非常反常?

這種情況在今年1月一年一度於瑞士召開的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已見端倪,原先都由政治局常委出席的會議,改由與經濟工作沒有多大關係的政治局委員兼國家副主席李源潮出席。大概因為如此“示弱”,導致金融投機大師索羅斯放言做空中國,急得中共動員媒體對他進行圍剿。

因此這次中國“做空”G20,自然也被看作中國的“示弱”,人們對中國經濟引發更多的不良揣測,人民幣繼續貶值與股市繼續下探,也就免不了了。

問題是G20作為國際性組織,應該是一個負責任的組織,面對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出現的、勢必影響、而且已經影響全球經濟的中
國經濟問題發表看法,為何卻要迴避呢?是不是中共中央紀律委員會所宣佈的“不得妄議中央”,也適用於G20?

如果這是“客隨主便”,那麼今後的國際會議就不應該在中國舉行,否則連言論自由也要被中國封殺。這種會議不但毫無意義,甚至
是全球默認了中國的獨裁與霸權,那是極為不良示範。

根據某些專家評論,中國經濟下滑而造成的金融危機,可能比2008年的美國次貸風暴還要厲害。即使沒有這樣嚴重,去年下半年中國股市的暴瀉,中國採取空前未有的“暴力救市”,已經連動全球的金融,連美國是否要繼續加息也已經受到驚嚇。

索羅斯認為中國的經濟可能硬著陸,也不相信官方宣佈的數字。這不是索羅斯的個人觀點,而是根據多種具體數據的綜合推算,中國不可能還有6.5的經濟增長率。隨著經濟下行壓力增大,今年是否可能會面臨新的失業潮已經引起輿論的關注。

中國經濟的崛起主要靠資金投入與外貿出口兩個引擎。但在中國經濟有了顯著成長後,因為暴發戶心態而開始排擠對中國經濟發展有功的外資,即使對西方跨國公司也不手軟,以“壟斷”與“行賄”來打擊他們。可是這在中國不是很平常的事情嗎?在外資撤走而本國資金外逃的情況下,顯然這個引擎逐漸失靈。至於外貿,則是因為經營成本的增加與美元、日元、歐元的輪流貶值而打擊出口。

人民幣的貶值雖然可以挽救出口,但是激起更多資金的外逃,這包括國營企業的資金,外逃渠道也是國營的,因此無法堵住。去年中國外逃資金超過1兆美元,外匯儲備從接近4兆美元暴跌到只剩3兆3千萬美元。今年1月又外逃超過1千億美元,所以中國乾脆不公佈所有金融機構的人民幣外匯占款數據, 引發人心的不安。

中國可以用暴力進行政治維穩,但是可以用暴力進行經濟金融的維穩嗎?一旦人們對人民幣的信心崩潰,恐怕連印鈔票都來不及。所以在中國老百姓不得妄議中央之後,G20也不得妄議中央。即將在北京召開的兩會,也會同樣調子,所以才有胡鞍鋼教授聲言從2020年起,中國將取代美國成為世界經濟的引領者,開始新的100年的豪言壯語。
(以上是自由亞洲電台特約評論員林保華所做的評論)
2016.3.2
----------


林保華按:
瓦解中國經濟,才能瓦解中央極權。各省自治或獨立,才有中國民主化的前途。

 蘋論:中國經濟沒有最壞只有更壞
港蘋

儘管中國政府對惡劣經濟情況繼續採取拒不承認(denial)的策略,堅持經濟仍然穩中向好,但一個又一個警號的出現已令有關解釋變得蒼白無力甚至可笑。內地股市積弱不穩,資金持續外流明顯是投資者以腳投票的徵兆,各種經濟指標包括採購經理指數大半年來都處於收縮狀態同樣是誰也改變不了的事實。到昨天,國際評級機構穆迪調低中國的債務評級展望,從穩定下調至負面更像是令泡沫爆破的針,把中國政府營造的經濟安好假象都刺破了,讓內地以至國際投資者不得不面對中國經濟持續轉壞的事實。
調低評級等於黃牌警告

根據穆迪的解釋,中國政府的財政指標繼續轉弱,債務及隱藏的債務不斷上升,加上資本外流及外匯儲備迅速流失,令人對中國政府解決經濟失衡的能力有疑問,所以決定把前景評級調整至負面。從穩定變為負面在評級機構的術語而言,大概等於向有關國家出示黃牌警告,希望有關國家及時改變財政及債務情況,不然下一步便會把主權債務評級下調,令它的借貸成本大升之餘也會削弱外來投資者的信心及興趣。問題是警告歸警告,中國的財政、債務及資本外流問題已是結構性危機,不但短期內難把前景從負面轉向穩定,更有可能被下調債務評級。
正如不少經濟學者包括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明(Paul Krugman)指出,中國過去三十年那種粗放式、以超高投資推動的經濟增長模式已走到盡頭,不可能再繼續。更重要的是長年累月的過度投資產生的產能過剩問題已出現在各種不同的產業,不管是鋼鐵、礦業、造船、鐵路、家電生產以至輕工業都出現產量遠大於市場需求的情況,閒置的廠房、機器、設備、工人不斷增加,以至中國政府也不得不提出去產能、去庫存作為未來一段時間的經濟目標。
然而,去產能、去庫存是一個痛苦又漫長的過程,相關行業、企業以及地方政府在過程中因入不敷支(大幅減價及大手撇賬)而身負巨大債務,再加上為免工人、社會不安不能隨便遣散大量工人,令企業、地方政府的債務包袱越來越重,最後必然由中央政府承擔,這正是中國政府債務大升的重要原因。而既然去庫存、去產能變成漫長的過程,中國的債務危機將會持續一段長時間,評級自然也難以好轉。
官員調控經濟能力低下

另一個大問題是中國政府處理經濟調整及改革能力嚴重不足,甚至出現越搞越亂的情況。就以金融市場的調整為例,去年初開始中國政府特別是財金部門刻意推高內地股市的股價及成交量,希望透過製造財富效應刺激內地居民消費,一方面抵銷製造業及產能過剩部門的衰退,另一方面為整體經濟製造新的、長期的增長動力,甚至變成類似美國那樣以內部消費為主的現代大型經濟體。只可惜中國官員太缺乏自知之明,根本不明白內地股市缺陷多多,充滿人為干擾及扭曲,放水催谷股市只令扭曲更嚴重,令市場更不穩定。不到幾個月,「改革牛」就變成「大灰熊」,把大小投資者殺個血流成河,蒸發大量財富之餘更嚴重打擊各業對股市的信心,不要說刺激經濟,反而令消費進一步萎縮。
去年八月,中國政府忽然讓人民幣貶值是另一個失?,令原本已開始看淡人民幣前景的投資者、企業(包括內地企業)立時panic(驚慌),擔心人民幣隨時在無預警下大貶值構成重大外匯虧損。結果,原本為了穩住匯價的措施反而加劇了波動,加快了走資速度,不良影響到現在仍未過去。
眼見股市、匯市改革都救不了經濟,中國改打樓市主意,希望催谷樓市樓價令房地產投資回升,製造新的財富效應,為經濟加添動力。近半年來內地樓價在經濟低迷下持續上升甚至再出現排隊黨就反映了這種想法。可惜,除了幾個一線城市如上海、深圳以外,其他地方空置樓宇數量龐大,「鬼城」處處,推高樓價無助減少空置樓宇數量,反而製造另一個樓市泡沫;只益了大地產商,害苦小業主,並削弱他們的消費力,整體經濟則依舊疲弱。
經濟大氣候轉壞,官員調控經濟能力低下,中國經濟前景怎可能不走向「負面」。

盧峰
------------


林保華按:
中國經濟應該是鶴立鳥群吧。

否認硬着陸 王國慶:中國經濟鶴立雞群

王國慶稱中國的經濟並沒「硬着陸」,但他指出,中國人口紅利即將耗盡。圖為在浙江省義烏市一個招聘會中,大批求職者擠在會場外。(法新社)

【明報專訊】自去年以來,不論是數據還是事實,中國經濟已出現下行趨勢。針對中國能否在「十三五」時期繼續保持中高速增長等問題,全國政協新聞發言人王國慶表示「肯定」,指中國經濟在全球範圍內,去年還是「鶴立雞群」。他又說全國政協亦關注東北是否出現經濟「硬着陸」的問題,承認中國的「人口紅利」即將耗盡。

「肯定能保持中高速發展」

2015年中國GDP增長6.9%,經濟增速放緩。針對未來是否能保持中高速增長,王國慶昨在新聞發布會上說,「我給出的答案就兩個字『肯定』。」王說,去年中國經濟增速儘管有所放緩,「但是放在全球這個坐標系上看,可能用『鶴立雞群』很恰當,而且總體『氣質』仍然很好。6.9%無論從速度上還是從增量、品質上都是可圈可點的。况且今年首月經濟核心資料已經釋放出積極的信號,已經透出了暖意。」

王國慶指,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變,經濟韌性好、潛力足、迴旋餘地大的基本特質沒變,經濟持續增長的良好支撐基礎和條件沒變,經濟結構優化的前進態勢沒變。他又否認外界尤其是海外媒體關注的中國經濟可能「硬着陸」問題,「這個概念不存在。」 他說,「他們擔心多了,如果別有用心想『唱衰』中國,可能結果不會讓他滿意。中國經濟是好的,現在有困難,但是我們會保持中高速的增長。」

承認中國「人口紅利」將耗盡

至於經濟數據顯示東北老工業基地經濟發展萎靡的現狀,王國慶說,全國政協今年已經將「東北三省工業轉型升級問題」列為重點協商議題。另外,「二孩政策」放開後,中國人口會適當有所增長,但從長遠看,「人口紅利」已經消耗得差不多了。
--------------


林保華按:
除了政治,台灣在經濟上聯美抗中也非常重要。所以加入TPP比服貿貨貿協議重要。

美懲中冷軋 台美鋼鐵股聯手大漲
自由時報
2016-03-03  10:23

〔記者羅倩宜/台北報導〕美國宣佈對中國冷軋鋼品課以高達266%的反傾銷税,先是帶動昨日美國鋼鐵股包括AK鋼鐵、美國鋼鐵(US Steel)收盤大漲2成以上;週四台灣鋼鐵股接力上漲,中鋼(2002)、盛餘(2029)、中鴻(2014)早盤也漲幅4-5%。

    美國宣佈對中國冷軋鋼品課以高達266%的反傾銷税,週四台灣鋼鐵股接力上漲,中鋼(2002)、盛餘(2029)、中鴻(2014)早盤也漲幅4-5%。(圖擷取自YAHOO股市)

    美國宣佈對中國冷軋鋼品課以高達266%的反傾銷税,週四台灣鋼鐵股接力上漲,中鋼(2002)、盛餘(2029)、中鴻(2014)早盤也漲幅4-5%。(圖擷取自YAHOO股市)

美國商務部硬起來,昨(2)日宣佈對中國冷軋課徵266%反傾銷税後,被壓抑許久的美國鋼鐵股大受鼓舞,AK鋼鐵收漲20.14%、美國鋼鐵收漲23.5%,Nucor鋼鐵收漲3%。

商務部這項大動作,連美國總統歐巴馬和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都齊聲叫好,被美媒喻為「兩人終於找到共同點。」主要就是美國鋼鐡業過去一年努力減産,對抗需求不振,無奈中國鋼品大舉傾銷,讓美國鋼廠叫苦連天。

除了重懲中國之外,日本、韓國、英國、印度、巴西、俄羅斯都在反傾銷之列,但税率明顯少很多。上述七國都是鋼鐵輸出大國,也是台廠主要外銷竸爭對手,未來七國銷美的門檻提高,將可由台廠取而代之。法人認為,包括中鋼、中鴻、盛餘都是主要受惠廠,早盤股價大漲4成以上。族群中營業項目不包括冷軋鋼板的東鋼(2006)、豐興(2015);以及非屬碳鋼族群的不鏽鋼廠如允強(2034)、大成鋼(2027)都搭順風車一同走高。
------------


林保華按:
TPP是經濟小北約的雛形。

圍堵中國! 美國倡議組「小北約」
自由時報

美國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哈里斯。(美聯社)
2016-03-03  13:23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美國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哈里斯(Harry B.Harris Jr.),2日在出席印度智庫「觀察研究基金會」(Observer Research Foundation)所舉辦的論壇時,提出應該重建由日本、澳洲、印度、美國所組成的非正式戰略聯盟,這個嘗試在10年前胎死腹中。

根據《紐約時報》報導,美、日、印、澳等國家,10年前就曾經嘗試組成非正式軍事同盟,由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2007年提出,但被中國提出正式外交抗議,稱這個非正式聯盟是「小北約」,原本要舉行的4國聯席會議因而作罷。

近來,為了平衡中國的海權擴張,美國頻繁的向印度主動接觸,進而拋出這個提議。美國駐印大使維瑪(Richard R. Verma)日前談話時甚至表示,希望在不遠的將來,印度與美國海軍在印度洋-太平洋地區聯合巡邏,能夠成為一個被廣泛接受的常態。
------------


林保華按:
民進黨必須採用緊急的立法或司法手段凍結國民黨的黨產,並且警告一切接手這。否則很快真的“黨產歸零”,落入權貴口袋。如果聽人國民黨黨產如此流失,民進黨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而被人民譴責。

《918億→166億》國民黨黨產 17年狂減752億
自由時報
2016-03-03

〔記者施曉光/台北報導〕即將下野的國民黨,近期快速處分黨產及總淨值大幅縮水而引發爭議,從過去國民黨所公布的黨產報告,二十多年來,「黨版」黨產的數目變化不小,最高峰在一九九八年,黨產淨值高達九百一十八億元。但自公元二○○○年民進黨首度執政後就急速遞減,這段期間包括出售「三中」以及不動產贈與縣市政府、鄉鎮市公所及國有財產局,加上經濟環境變化影響,以及後續因敗訴或捐贈的不動產,直到去年底淨值只剩下一百六十六億元,黨產在十七年間「縮水」七百五十二億元。

    國民黨版「黨產淨值變化表」

扁執政 淨值急速遞減

連戰擔任黨主席時期,二○○○年曾針對當時登記國民黨名下的黨有土地、房屋進行全面清查、編列清冊,當時公布的淨值為八百零八億元,之後則急速遞減。馬英九任黨主席時也公布黨產淨值,二○○五年為三百一十一億元,○六年兩百七十七億元。吳伯雄接任後執行黨產處理,將黨營事業中投公司股權交付信託。馬英九擔任總統後兼任黨主席時,則宣示要將黨產清理完畢,出售所得除保留黨工離退金、黨務運作及發展經費,剩餘捐作公益;但馬任內辦理五次標售,最後都以流標收場。

國民黨文傳會副主委李明賢指出,朱立倫去年一月接任黨主席時,黨產淨值為兩百四十二億元;去年八月,行管會在中常會報告,截至七月底止,黨產淨值為兩百一十八億元。

不過,到了去年底,黨產淨值只剩下一百六十六億元,國民黨方面證實其中包括黨部不動產約十億元,以及交付信託的黨營事業持有股權和不動產,總計一百五十五億餘元。由於期間正好遇上總統大選,不到半年縮水五十二億元,也引來綠營立委質疑是在選舉期間脫產。

中投公司澄清,絕無外界質疑「是否趁選舉期間迅速脫產?或改登記到他人名下?」所謂「透過寄名登記的方式,讓國庫通黨庫、黨庫通私庫」等指控,更屬扭曲事實。

但中投公司證實,中投(含欣裕台公司)去年六月底淨值約兩百零八億元,去年底淨值約一百五十六億元,減少約五十二億元。

對於淨值大幅縮水原因,中投公司解釋,包括一、認列訴訟敗訴、放棄訴訟、主動回贈或捐贈的房地產損失;二、因股市下跌影響,公司持有的股票價值鉅額減損;三、依法發放現金股利。其中,認列第一、二項損失原因就高達四十餘億元。
----------------


《今周刊民調》七成六民眾:轉型正義還未完成
自由時報
2016-03-03

〔記者蘇芳禾/台北報導〕《今周刊》昨公布「追究過去政府侵犯人權或特權侵占公有財產的違法行為」民調,高達七十六.三%民眾認為,台灣經歷兩次政黨輪替,但還是沒有完成轉型正義,週刊並揭露國民黨附隨組織如救國團、婦聯會如何運用公家資源,吃掉人民納稅錢。

    婦聯會與救國團簡介

救國團、婦聯會 吃掉納稅錢

《今周刊》委託台灣指標調查研究公司,於一月二十四日至二十六日進行調查。週刊指出,國民黨除了百億黨產之外,還有三類問題組織「吃掉你我納稅錢」,一類為接收日產、政府「贈與」公有土地房屋;另外是婦聯會、救國團等國民黨附隨組織瓜分公家資源,像是價值四千六百零六億元的「勞軍捐」,學者質疑有三分之一進了婦聯會口袋;第三類則是公設財團法人脫離政府控制,轉出資設立新財團法人。

民調顯示,有高達七十六.三%的民眾認為,台灣至今還沒完成轉型正義。交叉分析發現,有六十六%的國民黨支持者認為轉型正義沒有完成,民進黨支持者更高達八十三.八%;各年齡層中,二十至二十九歲的年輕人中,有七十九.五%認為轉型正義沒完成。

台灣指標民調總經理戴立安分析,年輕人有相對被剝奪感,國民黨支持者則認為,每到選舉,黨產都變成包袱,所以大多數認定沒有做到轉型正義。
六成六:救國團應列檢討對象

至於被視為國民黨附隨組織的救國團與婦聯會,受訪民眾有六十六.六%認為,救國團應做為轉型正義的檢討對象,有六十四%民眾支持社會公正人士擔任理監事。週刊指出,成立於一九五二年的救國團,在一九八九年向內政部登記為財團法人,根據監察院二○一一年糾正案文提到,救國團二○一○年資產總額高達五十三億元。

週刊也指出,國民黨用勞軍捐做為婦聯會主要經費來源,但財務不透明;七十二.九%受訪者認為,婦聯會應做為轉型正義的檢討對象。

週刊報導,婦聯會資產雄厚,長年由國民黨官夫人掌控,現任主委為已故資政辜振甫遺孀辜嚴倬雲。週刊引述「黨產歸零聯盟」執行長羅承宗的說法指出,依據二○○七年行政院估計,徵收三十四年的勞軍捐,總金額高達九百六十九億元;若以○七年的價值估算,約有四千六百零六億元,其中如何分配,扁政府時期的財政部卻查不到。
------------


黃國昌:國民黨附隨組織掠奪國家資源
自由時報
2016-03-03

〔記者蘇芳禾/台北報導〕時代力量黨主席黃國昌昨表示,國民黨附隨組織把本來屬於國家的財產,透過國家資源掠奪,讓自己組織不斷累積財富,再用這些財富配合國民黨進行外圍工作,甚至介入選舉;未來新國會如何在這部分實踐轉型正義立法、追討本來是國家的財產,是很高的挑戰。

    黃國昌指出,國民黨已經法人化的附隨組織,處理的難度會比黨產更高。(資料照,記者張嘉明攝)

最新一期《今周刊》揭露國民黨附隨組織及因壟斷資源取得的不當利益,《今周刊》社長梁永煌昨召開記者會,與會者包括導演鄭文堂、台灣指標民調公司總經理戴立安。

黃國昌指出,已經法人化的附隨組織,處理的難度會比黨產更高。未來要追討不當黨產很困難,像是與國民黨關係密切的救國團、婦聯會,現都是按照章程運作的獨立法人。
法人化附隨組織 處理難度更高

黃國昌說,民進黨過去八年執政時期,其實做了很多轉型正義的努力,不過當時朝小野大,國會中有很多障礙,不當黨產追討受挫,只能透過訴訟方式追討,但沒效率、困難度高,訴訟輸掉的居多。他認為,過去執政時遇到的困難,對於未來新政府處理轉型正義問題,應有很多啟發。
蔣經國基金會 也是政府出資

《今周刊》也介紹了政府出資成立卻難掌控的財團法人。二○○九年底,監察院就財團法人各主管機關未能善盡監督責任糾正行政院,其中,蔣經國國際學術交流基金會、中興工程顧問社都被點名;蔣經國基金會一九八八年由教育部捐助三億元成立,並接受民間捐助,教育部分三年捐助十四.二億元,但該基金會利用民間捐助和盈餘轉基金等方式擴充基金,自行認定教育部捐助比只占三十九%,因此該基金會搖身變成「民間財團法人」。

但監察院認為,蔣經國基金會為原政府捐助一○○%成立,基金會不得以盈餘轉基金方式變更財產總額。

梁永煌指出,立法院應立法強制這些公設的財團法人公布財報,「這不是個人財產耶,當然一定要公布。」
--------------


自由廣場》和郁慕明算帳!
自由時報
2016-03-03 06:00

◎ 陳國雄

新黨主席郁慕明表示,若要清理國民黨的黨產,應該先將國民黨當年帶來台灣的黃金及故宮文物,還給國民黨、或是中國。

根據一九五○年六月七日中央銀行總裁向蔣介石報告指出,一九四九年以來運至台灣的國庫存金共三七五.五萬兩,但至一九五○年五月底,共耗掉三二一.二萬兩,僅剩五十四.二萬兩。且由於美援斷絕,加上六十萬大軍的龐大開支(一九四九、一九五○年期間國共內戰尚未結束),國庫存金迅速消耗,其中最大宗為軍費,平均每個月必須撥付近十八萬兩,在一九五○年九月就花光了。

新黨主席郁慕明表示,若要清理國民黨的黨產,應該把帶來台的黃金及故宮文物,還給國民黨、或是中國。(資料照,記者簡榮豐攝)

至於故宮文物,原本就非國民黨所有,若硬要還給中國,則當時決定並執行運送文物的國民黨人都是盜賊,應立即逮捕這些罪犯,一併遣送中國追究刑責。在與北京商議歸還文物事宜的同時,也必須向北京索討這幾十年來台灣人民為保管這些文物所付出的管理、建築及人事等全部費用。

(作者為台灣安保協會理事,台中市民)

◎ 南方客

郁慕明完全不提,若不是二戰之後國民黨政府「劫收」台灣,又把台灣的稻米拿去支援國共內戰,造成糧食短缺、物價飛漲,才會民怨沸騰,終至發生二二八悲劇。

郁慕明也忘了,汪彝定回憶錄寫著:「不公平的匯率,是臺人怨懟的一個原因。」忘記國民黨政府強迫台灣人民用舊台幣四萬元兌換新台幣一元的剝削。更忘記周宏濤所說,為了維持六十萬軍隊的支出,一九四九年帶來的黃金在一九五○年就用光了…。自一九五○年之後,國民黨的黨政軍高官們吃香喝辣的薪餉及國防軍費全來自台灣人的納稅。

再說故宮文物,若不是當年運來台灣,由我們妥善保存,只怕經過中共多次毀滅性的政治鬥爭(三反五反、大躍進、人民公社、文化大革命…),早已破壞殆盡了。

就算個人有急用,拿家裡值錢的東西去當鋪暫時典當,等要贖回時,都有保管的行情價,更何況是全人類的共同文化遺產呢?所以,郁慕明如果主張故宮文物要還給中國,可以,但要先繳鉅額保管費來!

(作者為大學兼任教師,新北市民)
------------


林保華按:
9月的選舉,一定要把梁天琦送進立法會!

 世道人生:給泛民的最後機會
■楊岳橋當選後說:「我知道今次勝利可能係選民畀泛民嘅最後一個機會,我哋必須要有改革。」
 
新東選後,社會焦點都落在當選的楊岳橋和得票第三位的梁天琦身上,反而以一萬票飲恨的次名周浩鼎則幾乎無人理會。原因很簡單,從楊與梁身上,我們看到他們個人的風采及支持他們的社會政治力量的變化,而周連會見傳媒都要「等埋主席」,說明他是沒有個人意志的黨的傀儡,從他選前對是否支持梁振英連任這些問題的吞吞吐吐,就可以看到。
我們的社會,尊重有個人意志的人。在選戰期間,楊岳橋最大的危機時刻,出現在大批泛民大佬為他站台造勢之夜。在這個造勢會上,楊成了大佬們的陪襯。眾多大佬叫選民顧全大局,說投票給梁天琦等於投給周浩鼎,會使民主派失去關鍵一票。他們都忘記投票的主要目的,不是要阻止建制派當選,也不是要保住關鍵一席,而是要讓選民覺得這個候選人值得他們信任。因此,楊本人的特質,才是選民要投票給他的主要理由。這情形,與兩天前梁天琦的造勢會恰成強烈對比。
幸而,楊岳橋很快就重掌選戰的主導,而他表現出色,尤其對梁天琦的尊重和肯定,幫助他挽回頹勢,並一路衝向當選的大道。
實際上,絕大多數支持民主、反對當局劣政的選民,都不是笨蛋。難道他們不知道在兩個民主派中投了甲,就會使乙少了一票嗎?難道他們不知道這反而會益了建制派嗎?他們需要你去提醒嗎?因此,我在選前的文章中,說我對新東投票的唯一建議,就是不要讓周當選。從網上的反應來看,選民大都會權衡利害,衡量兩位民主派的勝算,作出他們的選擇。提出投票指引,反而會刺激一些人的逆反心理,幫了倒忙。
前天楊岳橋說:「16萬得票裏面,好多唔係因為楊岳橋、唔係因為公民黨、甚至唔係因為泛民,純粹因為佢哋好重視呢一席,唔想落入周浩鼎手上,又或者,部份係好欣賞梁天琦,但都覺得……含淚啦,都會畀(票)楊岳橋。」他說:「我知道今次勝利可能係選民畀泛民嘅最後一個機會,我哋面對緊時代嘅呼喚,我哋必須要有改革。」
這是楊在選戰期間所體會到的真實狀況:許多支持梁的選民,只因為不想讓周當選才投票給楊。而梁仍然獲六萬六千多票,這說明許多選民是鐵了心要支持梁的,即使冒着可能把議席奉送給建制派的風險,他們也要顯示支持本土派的力量,義無反顧。
有一位居新東的朋友,全家都支持民主派,選前老爸向全家詮釋選舉的形勢嚴峻,表述為甚麼要票投楊岳橋。家中一個進大學不久而一向沉默的兒子,忽而說:我不會聽你的,我投梁天琦。
網上許多人說,對楊岳橋有好感,知道他叻過好多人,做事得體而能堅持信念。但他真能代表我嗎?而梁天琦就一直融入群眾,不是好叻,但他同我們共進退,一起被人罵被人打、一起熱血的一個人。
梁天琦雖然輸了,卻代表一股前進的力量,未來肯定屬於他所代表的年輕人。楊岳橋能夠把他身後思想老化的團隊,領向順應時代要求的改革嗎?如他所說:他的當選是選民給泛民最後一個機會。這是一句絕不能夠輕忽的話。

李怡
------------


林保華按:
可見香港的傳統報章多數已經被中共收編。
端傳媒雖然是中國海歸派所辦,有相當水準與境界,敢道出香港媒體不敢說的話。

蘇鑰機:「亂」的名字 「暴」的姓氏

【明報專訊】年初一晚發生的旺角事件至今已有3星期,它是香港政治生態演變中的一件大事,大家仍在議論。其中對事件的性質有不同看法,政府和新聞媒體有兩大類的論述。

2月9日年初二,特首梁振英及林鄭月娥、黎棟國、盧偉聰等一眾高官會見傳媒,譴責有關人士破壞法紀,並將事件定性為「暴亂」。根據當日的政府新聞公報,他們共用了「暴亂」16次,「騷亂」則有7次。梁振英回應傳媒時說:「在任何一個城市發生類似的事件,社會,不單止政府,都會把它定性為暴亂。而事實上,今日幾個小時之前,新聞界作出有關的報道時,已經是用同樣的字眼。」

不同類型媒體對旺角事件的取態

那麼新聞界如何稱呼旺角事件?端傳媒記者趙燕婷在2月17日寫了一篇報道(〈暴亂?衝突?香港媒體怎樣稱呼「旺角騷亂」〉),總結了35家香港媒體(包括報章、電台、電視和網媒)怎樣稱呼此事。結果顯示,17家媒體用「騷亂」,12家媒體選取「暴亂」,其餘的就用「衝突」、「暴動」和「魚蛋革命」。

如果將事件性質分類為程度較輕的「衝突」或「騷亂」(A),和較嚴重的「暴亂」或「暴動」(B),根據趙燕婷的統計(表1),傳統報紙中採用A的有4家而B有11家,但網上報紙的A和B數目相應是11和2,電台的數目則是4和0,而電視就是2和1。上述的比數,說明了不同類型媒體對此事的取態,並反映了它們的政治立場。

各形容詞意指不同嚴重程度

查看《現代漢語詞典》及維基百科,各形容詞意指不同的嚴重程度。最輕微的是「衝突」:矛盾表面化、發生激烈爭鬥、不協調。「騷亂」的意義是混亂不安、社會不同階層或階層內部的衝突與對立。較嚴重的是「暴亂」:破壞社會秩序的武裝騷動和行兇作亂。而「暴動」則為某階級或集團為了破壞當時的政治制度、社會秩序而採取的武裝行動。

比較兩者的英文翻譯,「騷亂」最常見的相應詞彙是「riot」(暴力的社會失序)、「disturbance」(有行動令公眾地方失去秩序)、「turbulence」(混亂及不規則的變化)。比較而言,「暴亂」的詞彙是「riot」、「rebellion」(拒絕服從命令或秩序)、「revolt」(在短期內要基本改變社會組織結構)。可見「騷亂」和「暴亂」有相通之處(「riot」),也有不同的意義,而兩者的嚴重性有些差別。

電子新聞傳媒和網上媒體之前的報道,要用較多力氣去尋找和統計,而傳統報紙的報道則較容易在慧科新聞資料庫中一併找到。表2是事發後3星期裏香港各傳統報紙的報道文章標題中,有使用上述4個關鍵字詞的情况。表中並按所選字詞之間的比例,作出先後排列。表中同時列出來自不同地區報紙相關報道的新聞數目和比例。

港報傾向「暴亂」論述 台報採「衝突」為主線

表2顯示,在所有新聞標題中以「暴亂」最多,相信是因為特區政府一開始已經對此事作出如此定性有關。其次是「暴動」,原因是後來陸續有示威者被捕及被控暴動罪,因此也較常出現這個詞語。「騷亂」和「衝突」的出現頻率較低,它們與「暴亂」和「暴動」的比例約為1:3與1:4之間。

香港傳統報紙的取態值得留意。依照它們採取A和B兩組字詞的比例,可見有明確分野,散佈成為一個清晰的政治意見光譜,一邊是傾向採用政府的定義,另一邊則不甚認同官方的論述。而各報在這個光譜中的位置,和大家對這些報刊政治立場的估計頗為脗合。

比較不同地區傳統報紙的報道和用詞比例,整體而言香港報紙明顯以1:3傾向官方的「暴亂」論述,而台灣報紙卻低於1:1,並採用「衝突」為主線。新加坡及馬來西亞的中文報紙則介乎香港與台灣的報紙之間,稍為多用「暴亂」作主軸。大陸報紙的報道中,雷同程度極高,多是直接採用中新社等官方通訊社所發的稿件內容,而且「騷亂」與「暴亂」的比例接近1:12。澳門報紙的情况相似,只是比例略低,但仍達1:9。

傳統與新一代看法差異大

在複雜的新聞事件中,政府對事件的定性往往最有影響力。根據政府對旺角事件的「暴亂」論述,示威者就是使用「暴力」的「暴徒」,他們於是干犯了「暴動罪」。這個官方統一口徑自然被很多新聞界引用。記者及市民對今次事件「亂」的名字沒有爭議,但它應是姓「暴」還是姓「騷」,卻有明顯分歧。

新聞媒體當然對事件各有判斷和取向,它們也可參照議員、專家和其他社會領袖的看法。以前新聞傳媒當中有個別「精英機構」在擔任「意見領袖」的角色,但今天較難有這種局面了;特別是傳統紙媒和網上媒體的取向頗為不同,它們好像存在於兩個不同世界,為新舊兩個群組服務,傳統的「主流意見」(如有的話)和網上新一代的看法有很大差異。

民意合久必分 但分久未必會合

示威者的論述框架肯定不一樣,對事件的成因、動機、過程和影響有自身的解讀。他們可能認為警方使用的才是暴力,自己只是「以武制暴」。但誰武誰暴、誰是誰非,結論會因不同人的立場而有別。市民大眾的看法也很紛紜,除了大家普遍對暴力行為不表認同之外,對事件的起因、誰要負責及如何善後,相信也存在不同甚至對立的看法。

在今日的香港,民意合久必分,但分久未必會合。不要說可以達至和諧社會,能夠多些共識也有極高難度。香港如何能走出惡性循環,重回正軌,是大多數人的願望;但這和現實的情况剛好相反。大家雖然立場不同,畢竟同坐一條船,彼此是否要有多些創意、諒解、溝通和妥協?

作者是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ngFengComm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