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泛民邁步從頭越 林保華
香港民主黨與北京達成某種妥協讓政改方案在香港立法會過關,使它飽受泛
民內部其他政黨與團體的責難。最嚴重的責難當然是說它出賣了香港民主與
香港市民。這種責難非常嚴重,但根據並不足夠,因為香港的民主還沒有實
現,如果說出賣,也是未來的理念,那還需要未來的行動來證實;至於出賣
香港市民,根據七月二十日公布的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新一輪十大立法會
議員評分結果,民主黨主席何俊仁及副主席劉慧卿,兩人評分是眾議員中升
幅最大,可見多數香港市民並非這樣看的。
民主黨集思會重新出發
而到底是否出賣了民主的理念,民主黨主席何俊仁在七月八日公佈由他署名
而由民主黨六人政改小組簽名的報告書。報告書長達一萬三千字,雖然也有
被質疑的地方,但是總的說來,脈絡還是比較清楚,也沒有拿原則做交易。
當然,更重要的是,泛民沒有必要一直糾纏在是否出賣的爭論而民主黨為此
要一直進行辯護,而是拿出實際行動顯示該黨還一直為實現香港的民主而奮
鬥。
七月十八日,民主黨舉行集思會,邀得多名學者及資深傳媒人,共商該黨在
政改後的形象、路線、定位及與公民社會的關係。何俊仁表示,民主黨作為
一個政黨,樂於全力參與建制,甚至成為執政黨,但強調在香港未有民主前
,該黨絕不會參與執政聯盟,或加入政治問責團隊。他直言,若要與由不民
主制度產生的政府共同問責,或接受其任命,將削弱該黨爭取民主的決心,
迫使該黨放棄原則或作出妥協,對爭取民主是“本末倒置”。
這個態度相當明確。也就是說,在沒有普選以前,民主黨仍然定位在反對黨
身分。民主黨創黨主席李柱銘曾經批評民主黨走向建制,也為是否退黨而猶
豫不決,不知道民主黨的表態,是否可解除李柱銘的退黨苦惱?
而民主黨被責難以來,他們也是勇敢的面對民眾進行解釋,沒有逃避,也沒
有自怨自艾。他們的解釋態度誠懇,不是那種詭辯的手法。沒有堅定的民主
目標及相當的民主素養,不是光明磊落,也很難做到這一點。此外,他們也
從這事件中吸取教訓,制定新的方針。
民主黨加強培訓年輕黨員
由於這次的責難來自許多年輕人,因此何俊仁坦然面對民主黨“老化”問題
,正計劃加強培訓年輕黨員進入領導層及成為立法會候選人,及致力招募新
黨員;又會更有系統地運用互聯網,利用社交網站吸納社會的意見及新思維
。在這以前,多位民主黨立法會議員已經表態支持新增副主席職位,支持由
年輕一代擔任。曾經擔任過民主黨主席的李永達還認為黨內的年輕人如李耀
基、莫兆麟及尹兆堅等可以“更激”,在合理情況下進行公民抗命,“唔使
個個做乖仔”。同時,民主黨也已經在吸納年輕人入黨。
但是除這些以外,在與中共接觸中,也應該注意他們的“分化瓦解”統戰伎
倆。為此,在與北京接觸時,也應該與泛民的其他組織做適當通報,讓他們
明白民主黨正在做什麼,以消除他們的疑慮。而在中共或建制派對他們進行
稱讚的時候,雖然不需要怒目相向,但必須做出適當切割,避免被分化。
例如劉慧卿在進入立法會時,受到支持建制派民眾的歡呼時,根據禮尚往來
的原則,也為了爭取他們,自然不宜對他們置之不理,可以握手表達善意;
但是這個時候,更應該對他們說,讓我們一起爭取快快實現香港普選。這既
表達了民主派的原則立場,也是向他們開展反統戰。如果這些人因此而翻臉
,徒顯他們的反民主本質,因此他們也許只能尷尬的面對,這就是自己的勝
利,也避免被認為出賣了自己人。
在這次民主黨與北京的溝通中,前律政司司長、現任基本法委員會副主任的
梁愛詩擔任中間人也獲得證實。而明報總編輯張健波因為同時宴請梁愛詩及
何俊仁,而有做“中間人”之嫌,並被質疑超越媒體人的本分。
北京統戰與泛民反統戰
不過從梁愛詩的作用,可見這是香港與北京的“第二管道”,這個時候,甚
至於比曾蔭權通習近平的管道更管用。而從結果來看,也可看出,比起曾蔭
權,梁愛詩更被北京信任與器重。這當然與梁愛詩的真正身分分不開。
梁愛詩具備共產黨地下黨員身分幾乎無人懷疑,而且在地下黨員中輩份很老
的。她是中國名書畫家黃苗子的外甥。九七前,有一次我與他談到梁愛詩,
我們都發出會心的微笑。在香港的中共地下黨員中,梁愛詩是正派且具有理
念的一位,由她出面對泛民進行統戰,也會更具效果。問題是她當年的理念
,現在的中國共產黨還有嗎?面對現在貪污腐敗、踐踏人權的共產黨,還報
愚忠態度,那是自己也背叛理念了。泛民人士必須有這種認識,才可以避免
被她統戰。不但如此,劉慧卿還應該向她詳加介紹中國的維權情況,要她向
北京進諫言。
二○○五年三月十二日,劉慧卿議員辦事處開幕時,時任律政司司長的梁愛
詩就前來祝賀。她對泛民的統戰看來很早就開始了,立場不同不是不能做朋
友,但是共產黨交朋友都有政治目的,這點泛民必須有適當警覺。
這不是說劉慧卿被梁愛詩統戰了。我們看到,在去年九月,當國務院港澳辦
副主任張曉明發表行政、立法、司法三權需“互相配合”時,梁愛詩支持張
曉明的說法,認為政府有大政府、小政府,行政、司法、立法是大政府的一
部分,當然要支持政府。但是身為民主黨副主席的劉慧卿則去信中聯辦主任
彭清華,表達對張曉明言論感到遺憾和憤慨,她認為香港的成功有賴行政、
立法和司法體制互相制衡及監察,如有更動,會嚴重破壞香港的成功基石,
她促請中央政府提示中央及駐港官員不要干預評論香港內部事務。劉慧卿還
不客氣指出,寫信是希望中央官員“閉嘴”,因為張的說法已對很多司法人
員構成壓力。
泛民將更加成熟更加團結
如今民主黨與北京關係有某種改善,於堅持原則的同時,在言論上自然也須
做出適當調整,不能那樣“衝”(也許因此傳出“又傾又砌”的民協有意與
民主黨合?)。然而如果北京這次只是玩弄民主黨,利用民主黨來欺騙香港
市民,並且接下來繼續製造許多障礙來阻擋普選,那麼劉慧卿還是應該恢復
成為以前的劉慧卿。
回頭再說香港大學那份民調,雖然何俊仁與劉慧卿的評分急升,但是排名第
一與第二的還是公民黨的梁家傑與余若薇,第三才是何俊仁。公民黨參與變
相公投,也反對政改方案,但是他們採取的也是溫和理性方式。可見,爭取
民主的目標,仍是香港民眾共同的迫切要求,但是他們不會排斥與北京溝通
。這反映了香港市民“務實”的一面。雖然社民連立法會議員的民望跌落,
但是社民連的“激進”不應否定,因為如果沒有“激進”,也就沒有“溫和
”,因為有激進,北京才覺得溫和比較“可愛”。然而社民連的激進,“激
”到泛民同志身上,混淆敵我,這是廣大市民所難以接受的。相信經此一役
的經驗與教訓,香港泛民會更加成熟,更加團結,邁步前進。
《爭鳴》月刊 2010年8月號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