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北京出馬溝通,特區政府靠邊2010年7月22日 年月日

作者: 林保華
《看》雙周刊  第67期   
香港「回歸」13年,7月1日,泛民主派循例組織遊行,要求普選、要求開放黨禁、言禁。
香港「回歸」13年,7月1日,泛民主派循例組織遊行,要求普選、要求開放黨禁、言禁。
攝影: 
Getty Images

香港「回歸」13年的7月1日,泛民從2003年開始「循例」組織遊行要求普選。這次泛民雖然因為對政改方案陷於分裂狀態,但是還有5萬人參與遊行,只是遊行隊伍中增加了指責民主黨與北京妥協的聲浪。不過民主黨也忍辱負重,明知會出現這個情況,沒有因此就放棄參加遊行,說明他們對普選的堅持。

「建制派」則組織慶祝「回歸」,雖然節目繽紛,有些團體還享用海鮮餐、抹完油嘴才來參與,但也只能七拼八湊到5千人,可知民心之所在。

如果要說明這第13年有甚麼標誌性的事件發生,那麼早前所謂中共對香港第二支管治隊伍的現身,或者可以作為代表。只是這次的現身,並不太完美,而且直接由「最高」出面,也有點突兀。

對北京無遠弗屆的干預缺乏警覺

根據香港〈基本法〉的規定,除了國防和外交,其他事務都是香港內部事務,屬於香港特區政府「高度自治」的範圍。但是實際上,北京早就事事干預。且不說全國人大常委會三次「釋法」(解釋〈基本法〉)推翻香港終審庭的判決,還有九七後不久亞洲金融風暴,以及香港的經濟路向,當時身為總理朱鎔基的指手畫腳。如今胡錦濤、溫家寶多次故作神祕指出香港的「深層矛盾」,導致香港內部為了「深層矛盾」為何而爭論不休;連被海關下架的有毒牙膏,中國政府的有關部門都要為之保駕護航。

香港泛民除了對司法獨立比較有警覺性之外(這點感謝英國人培養出來的法律界人士沒有受到中國儒家人治思想的毒害),其他事件上都缺乏警覺而被中共在日常生活中逐漸侵蝕,似乎北京無遠弗屆的干預是理所當然。這點正如中共踐踏人權,國際剛開始時反應強烈,久而久之也認為理所當然而麻木不仁,甚至助紂為虐。

這次,香港民主黨直接與北京溝通討論香港政改方案,最後還達致妥協,使政改方案得以在立法會通過,就使北京直接干預香港內政「合法化」了。這當然是不幸的結果。

北京暴露了「皇帝的新衣」

對這個結果,民主黨主席何俊仁披露雙方溝通情況時是這樣回答的:「未來的終極普選路線圖,不可能不與中央直接會談。根據2004年人大釋法的決定,中央有權全面審視和批准政改安排,若不承認這點,便脫離了香港的政治現實。此外,香港政府過往已多次聲明,根據2007年人大常委決定,他只獲中央授權處理2012年的政改問題,故香港官員根本不會討論2012年後、與2017和2020年相關的終極普選路線圖。」

不管怎樣,正如凡事都有其兩面性,那就是,北京也在這個時候暴露其真面目。民主黨透過這次接觸,透視了北京「皇帝的新衣」,讓大家明白所謂「高度自治」,就是這個樣子。

而實情最後的廓清(肅清、澄清之意),還得力於英國人留下來的香港原有的政治與言論自由的空間,在民主黨與北京「檯底交易」的責難下,民主黨最後攤開他們溝通的詳細原始情況,由何俊仁署名,民主黨內政改六人小組一起簽名,說明不是任何一個人可以違背大家意思做出決定。

應該承認,參與溝通的民主黨人有他們一定的民主素質,他們本來也不想隱瞞甚麼,不必弄虛作假,所以在適當時候很容易就攤出來了。在這以前,也陸續披露一些事情出來。香港的民主雖然不如台灣,但是泛民政治人物的民主素質遠高於台灣某些含有哈佛光環的政治人物,例如國民黨與共產黨簽署ECFA,不知道裡面有多少檯底作業的利益交換,至今仍是黑箱,連在野黨的監督都被悍然拒絕。

特區政府 根本沒有地位與決策力

根據何俊仁披露香港民主黨與北京的溝通,證明原來流傳的話是真的:第一,中間人是梁愛詩,她是老資格的中共地下黨員,九七後出任律政司司長,現任基本法委員會副主任;第二,北京最後拍板的是總書記兼國家主席胡錦濤。

在民主黨披露溝通過程後,梁愛詩發表聲明,說她不是主動的,而是受民主黨之託。她沒有在其他方面指責民主黨披露的內容有何不實,說明內容基本是事實,這涉及誠信問題;至於她為何要強調她不是主動一方,也許是要說明她沒有就此對泛民進行統戰,乃至分化瓦解?梁愛詩在香港土共中算是比較正派的,沒有像其他土共那樣奸詐,她的說明大概是要維護她的形象。

而最令人感興趣的地方是,民主黨人士早前就引述過特首曾蔭權披露,主管港澳事務的國家副主席習近平曾三度否決由他提交的民主黨區議會改良方案,最後因國家主席胡錦濤拍板,接納了民主黨方案。如果說這是「繞過」儲君習近平而顯現黨內權力鬥爭,那麼將來習近平坐上大位,會不會對香港來一個大報復?對香港來說,可能避免炒作這個話題較好,全當作是中共高層後來的「集體決定」。

但是由這些內情也可以看出,香港特區政府根本沒有甚麼地位與決策力,正如何俊仁7月9日出席電台節目時解釋,日前在民主黨公布政改談判報告記者會上,指曾蔭權在談判中「廢廢口地」(廢物),全因他們與曾見面,討論到有關政改方案關鍵問題時,曾每每以中央未有授權為理由,拒絕進一步討論。何俊仁也承認,這次特區政府未能參與談判,令他不安,所以民主黨爭取與中央建立長期政改溝通平台,希望可以有特區政府代表參與,進一步體現「一國兩制」。這點也說明他的全局性的思考。

因此也可以知道為何在民主黨與北京溝通期間特區政府的「起錨」大動作,那也是感受到了被「邊緣化」的危機。可嘆「起錨」的愚蠢,反而幫倒忙。因此未來北京如何幫助特區政府重樹「權威」,也是一個新課題。期間,也爆出《明報》總編輯張建波邀約梁愛詩與何俊仁見面的飯局,傳媒也身兼政「媒」的角色?引發不少爭議。如果說,這次北京與香港民主黨的「妥協」有某種積極意義的話,更大的意義在於北京也該如何與中國內部的維權人士、異議人士溝通並且妥協!

(林保華部落格http://blog.pixnet.net/LingFengComment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ingFengComment 的頭像
    LingFengComment

    林保華

    LingFengComm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