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共第三次合作 危害台灣中華民國 林保華
●不知記取教訓的國民黨,竟想與中共進行第三次合作,回顧兩次國
共合作經驗,結果令人擔憂,寶島台灣恐淪於共產黨之手。
即將到來的10月,10月 1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10月10日則是中
華民國國慶,中共把它的國慶選擇在雙十之前,有“搶先”之意,然
而距離之近,也顯示國共兩黨有某種“兄弟”關係。然而翻開中國現
代史,這兩個政黨兩次合作、分裂,最終老朽的國民黨敵不過經過馬
列訓練與支援的共產黨而流亡台灣。然而無法吸取教訓的國民黨,竟
然還再來第 3次國共合作。在“國強共弱”情況下尚且如此,以目前
“共強國弱”下,結果會如何更是不言而喻了。在這裡讓我們看看前
兩次的國共合作情況及教訓。
兩岸國旗皆大紅 引血光之災
中共1921年成立,28年後建國;國民黨的前身興中會出成立於1894年
,1905年改為同盟會,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前後17年。中共建國後
牢牢掌握國家政權,國民黨則多苦多難,中華民國有89年時間擺脫不
了共產黨的陰影,或文鬥,或武鬥,這個百年老店,即使到了海外做
了“寓公”,也難逃中共追殺,儘管有時是笑臉追殺。而兩國的國旗
,一個是青天白日滿地紅,一個是五星紅旗,都是大紅,難免引發血
腥之災,這也是國共的特色。
國民黨這89年日子是從1921年算起,也就是中國共產黨成立那年算起
。那時創立國民黨的孫中山雖然號稱建立了中華民國,可是仍然在中
國廣袤的大地上找不到一個容身之地,包括在他的家鄉廣東,因為全
中國處在軍閥割據的狀態,這是中國人“有槍就是草頭王”的傳統,
孫中山跳不出這個傳統,他成為眾多“草頭王”之一。
蘇俄拉攏孫中山 也扶植中共
不過這時國際形勢有個大變化,那就是中國鄰國的俄羅斯在1917年發
生十月革命(又是“紅10月”,然而那是俄曆10月,西曆是11月)。
新成立的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簡稱蘇俄,1922年改為
蘇聯)以“工農兵”為標誌,吸引了孫中山,也吸引了中國另外一批
信仰馬克思主義的中國知識分子。
1920年開始,由蘇俄共產黨主導,並由各國共產黨成立的國際組織共
產國際,開始派人到中國,不但協助成立中國共產黨,還與孫中山接
觸,尋求國民黨與俄羅斯及共產黨合作,共襄“世界革命”,因為俄
國苦於在國際間的孤立,拋出一個“民族殖民地提綱”,鼓吹反對帝
國主義的民族自決,中國是俄羅斯緊鄰大國,自然成為它的重要目標
;孫中山就是以外蒙古自決為條件而與蘇俄合作。
首次國共合作 雙方各有所圖
因此,在共產國際與俄國拉攏下,中共從成立開始,就面對國共合作
問題,尤其它成立時僅有50多名黨員,國民黨則已有全國性影響,又
有政治鬥爭與武裝鬥爭經驗,合作就可以借國民黨的聲勢;而孫中山
願意與中共合作,則看在中共後台老板俄羅斯身上,要從他們身上得
到金錢與武器的援助,把中華民國真正掌握在自己手裡。
這個第一次的國共合作,以1924年 1月20日在廣州召開的國民黨第一
次代表大會為標誌,主要內容有兩點:第一,共產黨員可以以個人身
分加入國民黨;第二,認為共產主義與三民主義基本一致。國民黨把
孫中山這條路線叫做“聯俄容共”,但是中共堅稱是“聯俄聯共”,
以示國共兩黨的平等地位,到近年才看到有中國的黨史學者恢復歷史
真相而使用“容共”字眼。
在這個大會上,孫中山欽點李大釗等共產黨員作為國民黨的黨代表參
加大會,代表大會產生的中央執行委員中,跨黨的中共黨團員佔了幾
乎四分之一。會後設立的國民黨中央黨部,中共黨團員在六個部中佔
據了組織部與農民部兩個部長;設立的一個秘書處中,組織、工人、
農民三部的秘書(相當於副部長),也由中共黨員出任。毛澤東後來
還出任國民黨中央的代理宣傳部長。
北伐獲勝後清黨 中共已坐大
這種“跨黨”,在中共黨內與國民黨內都有不同意見。中共黨內主要
是看不起國民黨,認為自己降格,但在共產國際“曉以大義”後,大
致解決了這個問題。反而是國民黨內,在大會前後,反彈聲浪從來沒
有斷過,甚至黨內成立小組織相對抗。最具代表性的言論,來自大會
前由華僑出身的臨時中央執行委員鄧澤如,聲稱這是共產黨“借國民
黨之軀殼,注入共產黨之靈魂”。真是一針見血。
這些反對聲音與行動,都被孫中山以個人威權所壓制,因為不這樣就
得不到俄國的資金與軍援。即使1925年孫中山逝世,蔣介石也繼續執
行這條路線,但是一旦國民黨的武裝力量在蘇俄的幫助下確立,並在
北伐戰爭中取得勝利,而國際列強對國民黨也報以青睞的時候,尤其
是共產黨過激的農民運動危害到北伐將士的家屬及城鄉仕紳階層時,
蔣介石也逐步認同“老右派”的看法,在攻下上海後的1927年 4月12
日進行清黨;而原先被視為“左派”的汪精衛,也在 7月15日於武漢
進行“分共”。至此,國共完全分裂。但此時共產黨已經坐大,國共
進入10年內戰時期。
剿共10年佔優勢 因抗日喊停
10年國共內戰,國民黨處於“圍剿”的優勢,共產黨十分被動。然而
1931年9.18事件日本侵佔東北,共產黨得以轉移焦點,借“抗日”口
號打擊蔣介石,蔣介石則以“攘外必先安內”為由,把紅軍從接近首
都南京的省份趕到西部不毛之地,解除了肘腋之患後,才做“抗日”
的打算。也由於日本佔據東北後,與蘇聯之勢力發生衝突,因此國民
政府與蘇聯政府彼此開始有重新合作遏制日本的想法。1935年 8月,
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根據共產國際的指示,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統一
戰線的主張。
然而國民政府與蘇俄之間,國共之間因為缺乏信任,因此即使有若干
接觸,還是難解當年的血海深仇。而因為9.18撤到關內的東北軍被派
到陝北剿共,在共產黨“中國人不打中國人”的統戰口號下,加上中
共間諜圍在東北軍“少帥”張學良身邊,西北軍楊虎城將軍夫人謝葆
真也是中共秘密黨員,因此發生1936年12月的“西安事變”逮捕蔣介
石也不奇怪了。當時毛澤東等共黨領導人要處死蔣介石才解心頭之恨
(蔣介石不是中國人了?),然而後來共產國際下命令,以抗日大局
為重,才保住老蔣一條命。蔣介石則答應以停止剿共、國共再次合作
為條件。
二次國共合作 共軍成長百萬
第二次國共合作具體內容,經反覆協商未有成果,而“77事變”已經
爆發。到 9月下旬,國民黨終於同意共產黨發表他們的合作主張,主
要內容是:一,承認三民主義;二,取消推翻國民黨政權的暴動政策
,停止以暴力沒收地主土地政策;三,取消蘇維埃政府,實行民權政
治;四,取消紅軍名義及番號,受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之統轄。
最難解決的是軍隊問題,雖然國民黨提供糧餉及裝備,紅軍也改了番
號,但是仍保持其獨立性,並沒有真正接受國民黨的指揮,所以即使
大敵當前,雙方仍不時發生摩擦。毛澤東提出“一分抗日,二分敷衍
,七分發展,十分宣傳”的內部政策,國民黨也被共產黨指責發動 3
次“反共高潮”。
到1945年 8月日本投降時,共軍已經從抗戰初期的 3萬人暴增到百萬
大軍,“解放區”人口近一億(全國人口 4億5 千萬),還有 2百多
萬民兵。僅就這點,已經具備推翻國民黨統治的力量,說明毛澤東“
七分發展”政策的成功。所以後來日本政要訪問中國就日本侵華向毛
澤東道歉,毛澤東都說不必,因為日軍幫他推翻國民黨政權,他要感
謝才是。
二戰後中共反撲 國民黨敗逃
二戰結束後,國共再次和談,實際上都在爭取時間準備內戰。尤其毛
澤東當蔣介石面高呼“蔣委員長萬歲”,實際上共軍趕到東北接收由
蘇軍繳械的日本關東軍裝備,再以對國統區大力進行統戰分化,以及
隱藏在國軍內部的共諜全面起事,終於打垮了腐敗的國民黨。1949年
初,蔣介石以“下野”來換取與中共的和談,共產黨提出國民黨無法
接受的條件,結果早被中共滲透的國民黨和談代表團全部投共不歸,
創下世界談判奇蹟。 4月共軍佔領國民黨首都南京,毛澤東賦詩曰: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三次國共合作 台灣恐遭?吞
總結國共合作中國民黨失敗的主要教訓:第一,不能輕信共產黨的任
何承諾;第二,對共產黨統戰分化與間諜滲透必須非常警惕。
如果不是1950年 6月韓戰爆發,美國出來保衛台灣,那台灣可能早被
共軍所踐踏。但是共產黨仍然以武力或統戰的不同形式“追窮寇”,
可惡的是國民黨在2000年喪失政權後,不是以改革來奪回政權,而是
“聯共制台”,甚至與共產黨簽署ECFA,把民主台灣納入專制“一中
”框架內,簡直就忘記過去的歷史教訓,還出賣了全球的普世價值。
這不但是對台灣人民的背叛,也是對蔣介石、蔣經國的國民黨的背叛
。這個第三次國共合作,如果最後不是被台灣人民用選票所唾棄,就
是被共產黨所吞噬;至於國民黨口口聲聲所捍衛的“中華民國”,最
終不知伊於胡底?這是人民心中的一大疑問。
《玉山周報》 第68期,2010.9.30~10.6
(穿越30多年時空的重要評論,以及人生的酸甜苦辣,請看
林保華部落格 http://blog.pixnet.net/LingFengComment
新舊評論還在繼續增加與上網中)
(要了解中國最新重要資訊,請觀看台灣青年反共救國團網
站http://www.twyac.org/內的“共產中國”網站:
http://redchina.ning.com/)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