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1 10 2《綠色參考》

(提供林保華等人的評論與綠媒以外的信息、評論。)

 

全文貼在我的部落格:

http://lingfengcomment.pixnet.net/blog

 

逕啟者:

 

本人明日出國,《綠色參考》可能停幾天或壓縮內容。

特致歉意。

 

林保華

 

馬患卡特與老布希症候群;中共要面對沒有共識的民進黨;經濟轉軌 政治換屆 中國怎麼變;緬甸抗中國;馬共總書記病危 盼葬故里

 

星期專論/馬英九患卡特與老布希症候群        王景弘

 

過去四十年,美國總統尋求連任失敗的只有卡特與老布希,他們兩人失敗的症狀,馬英九都感染,如果台灣選民有如美國選民精明與獨立,馬英九連任的前景不可能看好。

 

卡特與老布希連任失敗,一個敗在無能,一個敗在食言背信。照民主政治邏輯,無能當然就要換人做;背信之人最不配當國家領袖;他們會被選民唾棄是正常結果。

 

無能加背信 馬兩樣皆備

 

無能與背信,有一樣都應下台,馬英九的紀錄卻是兩樣皆備,既自己證明無能,也自己證明誠信蕩然。

 

卡特在尼克森因水門案辭職,選民怨氣沖天之際,代表民主黨輕易打敗繼任總統才兩年、本來就不被看好的福特。

 

他上台後只聽信喬治亞幫班底,但那批人長於選戰,卻缺少治國能力。石油危機與隨之而來的經濟不景氣,讓他焦頭爛額;外交上多事:伊朗革命,佔據美國大使館,他竟因而自困白宮當宅男,而救援失敗使他聲望重挫;蘇聯南進出兵阿富汗,讓美國難看;他聽信布里辛斯基之言,接受北京條件與中國建交。

 

依美國政治光譜,共和黨的尼克森有政治本錢與中共和解,因為他畢生反共,保守派不會質疑他出賣美國與盟國利益;卡特去處理與中共關係,便難以抗拒保守派的挑戰。

 

一九八○年大選,美國景氣低迷,國家失去方向,卡特先在黨內受到強力挑戰:出身政治世家的甘迺迪參議員看不下去,介入民主黨提名初選。美國現任總統尋求連任,在黨內絕少受到挑戰。卡特執政無能,甘迺迪不惜打破傳統政治倫理,對他聲望造成極大傷害。

 

在初選被甘迺迪批判得遍體鱗傷,到大選,卡特面對一個言詞充滿信心,對美國前景充滿希望,立場保守、反共堅定,而形象又討人喜歡的雷根,神仙也救不了他。

 

溫和派的老布希,繼承雷根兩任的聲勢,怕自己保守派招牌不夠亮,在一九八八年大選時以誇張的肢體語言宣佈:「絕不加稅」(Read my lips, No New Taxes)。這句名言成了他連任的致命傷。

 

老布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一百小時打贏波灣戰爭,解放科威特,又逢東歐解體,冷戰結束,聲望如日中天,連任易如反掌。但經濟衰退,國債高築,逼他食言加稅,讓民主黨候選人柯林頓抓到經濟議題:笨蛋!(別忘了)問題在經濟!

 

政見全跳票 賣米酒澆愁

 

卡特與老布希的症狀,馬英九都有,而且更嚴重。他無能,經濟惡化,失業與窮人暴增,貧富差距擴大;他競選連任最得意的政績,居然是手執米酒,自己醉茫茫的宣傳米酒跌價。

 

不只是綠營批他無能,統派也批他無能;與馬英九系出同源的宋楚瑜,眼看馬政府無能,糟蹋台灣經濟與民主,讓「外省人」蒙羞,不惜挨罵,跳出來參選,要把馬英九拉下台。

 

宋楚瑜是否參選到底,仍在未定之天,但他走到這一步,動機和情境與甘迺迪挑戰卡特如出一轍。甘迺迪在初選敗北,卻突出卡特無能,民主黨內部紛爭難平;宋楚瑜戰鼓雷鳴,至少也有如此作用。

 

馬英九在二○○八年大選,狂喊「六三三」,執政後把台灣經濟全部寄託在中國,寄望中國觀光客來消費,寄望ECFA帶來商機與外資。他畫餅充饑,全部跳票,只能藉賣米酒澆愁。

 

捏造九二共識 愚弄人民

 

這些政治牛皮即使不算背信,至少是存心詐騙,或判斷錯誤;詐騙違反誠信原則;對情勢判斷錯誤是無能。總統大位不能讓騙子或缺乏正確判斷力的人竊據。

 

馬英九最嚴重的是誠信問題:他背棄競選承諾、不顧民主程序,本末倒置,在台灣內部並無共識的主權問題上,私通敵國,捏造「九二共識」,接受中國的「一個中國」原則,出賣台灣人民主權,回頭要台灣人民吞下去。

 

捏造的「九二共識」,中國說得很清楚,就是「一個中國」原則,完全沒有模糊餘地;馬英九說是「一中各表」,卻拿不出「共識」的文書,前言不對後語,存心愚弄人民。

 

要檢驗馬英九背信及背叛台灣主權,不是看那本時空錯亂的「憲法」,而是要看兩個基本問題:第一,台灣主權歸屬問題:舊金山和約蓄意規定台灣主權只由日本放棄,未讓渡給任何國家。此項和約仍然有效,美、日均主張台灣法律地位尚未解決,以保留國際社會關切台海情勢的空間。

 

第二,誰代表中國的問題:這在聯合國一九七一年通過二七五八號決議案時已解決,流亡的蔣介石政權在「中國代表權」爭奪戰慘敗,被驅離聯合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

 

在這種局面下,中華人民共和國雖取得中國代表權,卻缺乏取得台灣主權的有效法律基礎,只能以「一個中國」原則,移花接木,要併吞台灣。蔣介石已經證明「一個中國」原則對台灣和「中華民國」都是死棋;蔣經國尋求以民主化、本土化因應中國進逼;李登輝與陳水扁兩個本土政權更積極民主化,並在舊金山和約基礎上,提出「主權在民」的主張,不接受「一個中國」。

 

所謂「台海兩岸」的分歧,也就是日本在舊金山和約放棄的台灣,應該是「主權在民」或「主權在中國」的爭執。

 

違背誠信 出賣台灣主權

 

馬英九上次大選時聽台灣人政客獻計,聲明台灣前途要由二千三百萬人民決定,包裝成「主權在民」派,使許多選民誤信他「不會出賣台灣」。但他一登大位即改口宣稱台灣主權歸一九四八年憲法的「中華民國」,並通敵接受一個中國「共識」,站到北京一邊成為「主權在中國」派。

 

蔡英文代表民進黨挑戰馬英九,提出以民主程序凝聚「台灣共識」,做為與中國討論雙方關係的基礎,實際上也即以「主權在民」對付馬英九「主權在中國」的「九二共識」。

 

馬英九承諾「主權在民 」於前,騙到選票後卻不顧民主程序,翻臉接受「主權在中國」,這就是他最大條的誠信問題:背叛台灣民主、背叛台灣人民、出賣台灣主權。他在國家主權的誠信問題,比老布希背信加稅嚴重何止千百倍。

 

(作者王景弘,資深新聞工作者)

自由時報

 

中共要面對沒有共識的民進黨

李華球

  

    蔡英文出牌,不承認「九二共識」

 

  到底有沒有「九二共識」是國共之間的事,現在中共要思考的是,萬一蔡英文當選總統,要如何面對沒有共識的民共的兩岸關係。這是共產黨不願意見到的事,但是蔡英文總是有一半的當選機會。

 

  最近蔡英文剛發佈「十年政綱」的兩岸經貿和國家安全戰略篇(簡稱「兩岸牌局」)。這部「兩岸牌局」其實是建立在不承認「九二共識」的基礎上,也就是說,蔡英文已經明確指出,未來她若當選總統,兩岸關係就是一個沒有共識的新關係。這是蔡英文刻意用不承認、不接受「九二共識」來破解國共平台的交好關係,以便在不利於她的兩岸牌局當中,取得發牌的機會和操作的空間,逼得中共不得不思面對之策;壓住國民黨高漲的兩岸氣勢;暗示美國,民進黨刺激、對抗、攻擊的兩岸「以拖待變」戰術,不會像國民黨一樣地「親中被統」。

 

  九月蔡英文去美國面試取經,這次推出的「兩岸牌局」,有穩住基本盤的用意;有緩解國民黨兩岸優勢的軟功柔化之力;有暗示美國不要把一籃子雞蛋都壓在國民黨身上,萬一國共進展快速,美國的「兩岸博弈」棋局就弱化了。(其實蔡英文所謂的兩岸關係國際化,應該是對美國的指望最大,對日本的期待殷切,對歐盟的寄予厚望。)

 

  基於這些理由,蔡英文當然不能承認也不接受「九二共識」,而是推出似有若無的「台灣共識」來做擋箭牌。這就是蔡英文安內、攘外、親美,走國際路線,打斷「國共路線」之一石多鳥之策。此策引來國民黨大肆撻伐,中共嚴正聲明,美國默不作聲,國際觀望無言。

 

  基於這樣的反應,蔡英文的「軟功」還有戲可導。未來兩岸關係,蔡英文或將有引導與舖牌的機會,國共不能小覷!

 

  中共回應,拉幫結派舊法

 

  共產黨不承認、不接受「台灣共識」。共產黨一看見蔡英文不承認、不接受「九二共識」的「兩岸牌局」,中共國台辦回應:「我們和台灣各界一樣,不希望兩岸現有的協商交流受到衝擊,不希望兩岸關係出現倒退,不希望兩岸同胞特別是台灣同胞的利益受到損害,不希望和平發展的成果遭到毀棄。」

 

  國台辦的「四不」回應,建立在拉台灣各界的「不希望」之上,不像之前的強勢直接回應方式,企圖藉由拉住台灣各界來淡化「台灣共識」的衝擊。但是,台灣各界面對蔡英文的「兩岸牌局」,除了藍營的撻伐之外,並沒有所謂的「各界反彈」。

 

  中共這種拉幫結派的老式做法,台灣人根本不會有興趣,頂多是研究這塊領域的學者專家以及媒體會關注。在台灣,,真正關心兩岸情勢的人並不多,中共想拉台灣各界來藉力使力的技法,真的沒效,該換換口味了。

 

  當然,蔡英文推出「台灣共識」,這也是屬於民進黨的「台灣共識」,在台灣還沒有所謂「台灣共識」的多數氛圍可言。以目前來看,「維持現狀」應該是最好的「氛圍」,也還談不上共識,所以,中共其實可以不必緊張。

 

  在台灣「維持現狀」是大多人的公約數,還不能說是「共識」。因此,國民黨要做的是,如何維持現狀,確保台灣安全;共產黨要思考的是,如何去除「武嚇台灣」、「統一台灣」的「文攻武嚇」手法,這樣才能讓台灣人安心。

 

  所以民進黨的片面「台灣共識」,並沒有多數的代表性。中共應該聽言觀行,而不是大費周章打壓反制。反而助燃這個聲勢,讓民進黨達到他要的「這都是阿共的陰謀」的「以共制藍」的計策。國共是否有想到蔡英文以軟擊硬的多手策略呢?這才是蔡推出「台灣共識」,以破「九二共識」的真正意圖,「國共」懂了嗎?

 

  兩岸議題,國共繞不開民進黨

 

  民共總要對話,不能只顧排斥對方。蔡英文不管是否當選總統,她現在就是台灣最大反對黨的領袖,代表了不少的台灣人的心聲,這種主張獨立的聲音,在台灣存在已久。未來如果蔡當選總統,符合台灣一些人的訴求和想望,亦可能代表台獨聲勢上漲。

 

  中共不能再以老式的「文攻武嚇」來應對。最重要的是,要先適應獨音的存在;要有不承認但不一定要排斥的心理翻轉;要有不接受但不一定要一竿打盡,不接觸、不協商、不理會的切斷式做法。畢竟,現實是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是主權的性質,而不只是擱置主權那麼簡單,人越受壓制,反彈越大,越受逼迫,越不服從。

 

  所以,從人性的本質來思考,台灣有一部份人追求獨立的主權國家觀,其實是正常的人性特質;而主張維持現狀的多數人,剖開來講,如果能夠獨立,相信大部分的人是傾向獨立。

 

  蔡英文的「兩岸牌局」已經打出來了。國民黨大肆撻伐實屬正常的政黨競爭之態;但中共卻不能跟著走,而是要大開大闔地去解開民進黨提出的「台灣共識」的潘朵拉盒子。無論如何,面對沒有共識的民進黨,總是中共不能逃避的現實狀況。國民黨未必是「軟柿子」好吃;民進黨也不一定是「硬骨頭」咬不動。聖嚴法師生前說的「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似乎用在兩岸關係的處理上,有幾分可行之妙,值得兩岸三黨深思!

 

  九月十五日台灣《聯合報》報道,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蔡英文九月十三日在華府表示,「民進黨要確保台灣的未來掌握在台灣人民的手中,任何對現狀的改變,都必須透過民主方式,由台灣人民同意;她說目前多數台灣人民似乎都能接受『台灣已是獨立國家』的現狀,也普遍渴望和中國維持『政治分離』。」

 

  蔡英文選擇訪美期間,再次重申「台灣已是獨立國家」的說法,一則說給美國聽,一則說給中共聽。其主要目的乃是固守綠營的版塊不要鬆動外移;告訴老美台灣現狀的定義,是台灣人民來決定,而民進黨的態度代表了許多台灣人民的心聲,美國應該重視;向中共重申,民進黨不接受、不承認「九二共識」,民進黨表示的台灣現狀,在台灣有超過四成的代表性,國民黨所謂的「中華民國」,並不能代表台灣人民的共識,中共不能忽視民進黨的「台灣現狀」的表態。

 

  亦即,她若當選總統,兩岸關係將需重新檢討,開啟新的運作模式,才能符合新的台灣態度。蔡英文一箭「雙雕」的射擊力道,是否能夠奏效,還待觀察,但料將引起美中正視,未來發展不容輕忽!

 

  綜上所述,中共能不面對目前沒有共識的民進黨嗎?也許未來幾個月台灣若變天,中共也不能拒絕台灣人民的決定,還要與民進黨保持距離,兩岸關係恐怕將重蹈覆轍,這應該不是兩岸人民所樂見的。中共不會想不到吧!不會不顧人民的態度而堅持「拒綠」到底吧!

《爭鳴》  201110月號

 

(林保華按:道理很簡單,這三個中,最重要,也與北京最有共識的是“不獨”,但又不想給人知道,所以要隱藏在“不統”之後。而聯合報與馬英九想法完全一樣,所以不知不覺中突出“不獨”。聯合報不澄清也是對的,因為一澄清,不就“欲蓋彌彰”了嗎?“下不為例”就可以了,讓事件不被人注意。這點他們的智商比馬英九高。而馬英九的愚蠢也是必然的,自以為大權在握,動不動就震怒來

改變一切,有這本事嗎?自以為自己是老蔣、小蔣嗎?臭美!)

 

寫成「不獨不統不武」馬震怒要澄清

順序不同有何差異 各方不解

 

〔記者彭顯鈞/台北報導〕「不統、不獨、不武」是馬總統強力宣示的兩岸政策。聯合報九月廿二日報導為「不獨、不統、不武」,馬為此大為震怒,下令要求更正。但順序不同有何差異,各方百思不得其解,幕僚也陷入兩難。

 

黨要求更正 聯合報不予回應

 

對於國民黨要求更正,聯合報昨對此表示,不予回應。

 

馬總統不斷重申,兩岸政策秉持「不統、不獨、不武」原則,堅信「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識」。尤其是「三不原則」,更被馬總統視為足以強力質疑民進黨兩岸主張的「最佳政策武器」。

 

馬陣營一再對「台灣共識」採取攻勢,就在蔡英文九月廿日結束訪美行程,馬總統隔天主持國民黨中常會時主動表示,根據陸委會的民調,高達八十七%民眾贊成「不統、不獨、不武」的現狀,明顯就是台灣主流民意,「說是台灣共識,也無不可!」

 

隔天,聯合報報導標題為「馬總統:台灣共識不獨不統不武」,把「不獨」與「不統」順序交換,結果引起馬總統「高度關切」。

 

據了解,馬總統看到該報導的標題,相當「震怒」,立即「下令」黨務人士出面,要求聯合報「更正」。

 

「馬主席」下令,黨務人士不敢不從。相關人士指出,聯合報對這項「要求」感到納悶,不解為何這麼在意?也希望了解「不統不獨不武」與「不獨不統不武」之間,到底有何差別?

 

遲遲未見更正 馬問黨工原因

 

黨務人士的交涉未獲正面回應,據指出,馬親自打電話給黨務高層,詢問為何遲遲未見「更正」。面臨龐大壓力,黨中央烏雲籠罩。

 

據了解,黨中央為了化解危機,一度求助馬辦,希望馬辦高層向馬總統「說明狀況」,改變心意,不再堅持;只是,馬辦高層也面有難色,包括馬辦與黨務人士,都陷入左右為難的困境。

 

至於馬總統為何對此事高度重視,各方人士都納悶,「真的不知道!」

自由時報

 

2012經濟轉軌、政治換屆 中國怎麼變?

■摘錄自天下雜誌第481期 世界新聞網 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October 01, 2011 06:00 AM | 257 次 | 0 

 

 | 0   |   | 

播放暫停<< 上一頁下一頁 >>高速飛奔30年後,速度不再是中國追求的唯一標準。(新華社資料照片)

2012,是中國經濟轉軌年,也是政治換屆年。「雙轉」齊下,中國會怎麼變?中國會失速,抑或只是軟著陸,世界都緊張在看。中國正以舉國之力,提速推動「轉方向,調結構」,猛闖難關。

中國正面臨60年來最大規模,也最困難的轉型挑戰。

政治上,舉國體制遭受網路社會穿透、監督;經濟上,出口導向與粗放式增長,轉軌內需導向與第三產業,舉步維艱;社會上,價值體系快速崩解,心靈失去座標方向。

外國學者懷疑,中國已卡在中等收入陷阱。中國國內專家憂心,中國將在轉折拐點上徘徊打轉。商人焦慮,世界盯著眼睛關注、中國領導人戒慎恐懼。

成敗 牽動了世界興衰

已崛起的中國,在未來國家發展,將要如何選擇自己的道路?又要怎麼成功轉型?

歐美深陷債務風暴,二次衰退烏雲籠罩,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轉型成敗,牽動世界經濟的興衰。

這五年來,中國又教西方世界學會一個英文單字:Shengshi。

盛世。

一位派駐北京多年的資深外國媒體記者細數,幾年前,中國上上下下還熱烈辯論,什麼時候可以進入八大工業國(G8)。前年,美國學者將世界強國刪為中美兩個G2。

「到今年,就只剩下G1一個中國了,」這位中文說得流利的駐北京記者,強烈感受到中國意志節節膨脹。

從客觀數據上來看,中國確有資格可以跟世界說:中國不高興,世界要掃興。

中國200多種產品產量世界第一;汽車、手機、PC等象徵進步的消費市場全球最大;不僅能造飛機、蓋高鐵、建航母,技術更要輸出到海外。歐美政府總體債務占GDP都在80%以上,中國只有17%。

別國政府阮囊羞澀,中國政府口袋麥克麥克,持美債買歐債,還要去救義大利。

速度 不再是唯一標準

過去幾年的中國,就好像一座F1賽車競技場。中央政府帶頭踩油門,地方政府拚了命往前衝。翻車了?沒關係,中央替你買輛車,順便換個新的賽車手,上場繼續衝刺。

這座賽車場,最近卻決定改走不一樣的經營模式。速度,不再是比賽的唯一標準。

2008年,是思路改變的轉折點。

北京西城區冰窖口胡同,前任上海市長、中國工程院院長徐匡迪的辦公室,右手邊茶几擺著一尊小型毛澤東雕像,左手邊茶几上放鄧小平雕像,毛鄧遙遙相對。徐匡迪說他最近在閱讀蔣介石日記。

徐匡迪指出,2008年共產黨內集體討論反省,坦承中國產量世界第一,但是質量不行,也沒有世界名牌。中國每年用掉7億噸鋼,卻製造不了最好的鋼,還得靠進口。中國資源受制約,一大半國土都有酸雨。

「中國大而不強,產業結構再不轉,不行了,」徐匡迪坦言。

轉型議題到了明年,顯得更迫切。

知名財經作家吳曉波點破,2012年既是經濟轉軌年,也是政治換屆年。雙轉齊下,中國非變不可。

中國最高權力核心,從國家領導人、政治局委員,到人民大會代表、政治協商委員,明年開始面臨換屆壓力。

經濟上,過去幾年靠22兆(萬億)人民幣投資「鐵公機」(鐵路、公路、機場)公共建設,驅動經濟成長。但十幾條高鐵、地鐵明年陸續通車,大建設時代告一段落,中國還要靠什麼發動成長?

中國十二五規畫,在北京當局上下形成的改變共識下出爐。它最重要的核心,就是轉型。

三大企圖 三座大山

中國在這個未來五年最重要的國家發展藍圖中,展現了三大企圖。

第一,要扭轉經濟增長方向,產業結構升級換代。中國經濟從外銷導向,逐步改為內需導向,這也意味著,發展重心要從農業、工業,往服務業移動。

第二,改變中國製造業體質,從製造走向創造。製造業要從高耗能低成本的粗放型產業,轉向低污染高附加價值的產業。中國要全力扶植可持續健康發展的七大新興產業,其戰略是加強中國的自主創新能力。

第三,從追GDP轉向追民生經濟,轉型為幸福國家。十二五規畫調降未來五年GDP成長率到7%,並且明訂,基本工資每年要調漲18%,還要全面推動醫療保險、社會保險和養老基金,提供區域均衡的公共服務。

海協會會長陳雲林,用三個i解釋中國發展經濟的策略:引進(introduce)和模仿(imitate)的階段已經過去了,現在要全面搶攻自主創新(invention)。這是十二五規畫的主軸。

「沒有自主研發能力,是很脆弱的經濟基礎,不可能做長久的大國,」陳雲林說,中國要集中力量,打造擁有自主品牌的創新型國家。

這三大企圖,都是很不容易跨越的大山。中國要怎麼辦到?

答案:體制、決心和人才。

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吳介民形容,中國過去60年的發展動力,是高度社會動員的舉國體制,用大躍進思惟,只要想做一件事,全國的力量都會集結起來,全力衝刺。

新中產階級 挑戰公權力

舉國體制,是中國快速發展的強力發電機。

香港科技大學終身教授丁學良,以權力結構、社會控制、和管制的市場經濟「鐵三角」架構,深入剖析這種外國無法模仿的體制。

中國的政治權力架構是高度壟斷的體系,由一小群領袖,領導一個受高度紀律約束的政黨,由上而下管治國家事務。

在這種體制下,只要上面領導有共識,形成決策,可以很快貫徹下去。

例如,四川大地震後,中央一道命令,上海連續三年財政稅收的1%,必須輸送四川重建;新疆暴動,中央把最難管的喀什交給上海,財政要「對口援建」。

「這些都是要花大錢的,上海也沒有人叫,」上海華東理工大學教授曹錦清解釋。中國政府就像個大公司,管理階層決定要把資源放在哪裡,事業部門得全力配合。不配合,就換人。

他分析,中國政府成功的祕訣,是具有「快」的本事,只要形成決策,效率很高,沒什麼內耗。

中國體制第二個支點,是綿密組織的社會控制。政府部門的所有思惟和工作,都以「維穩」為最高依據。

「維穩」經費 超過軍費

中國政府危機感強,深刻體認海內外情勢嚴峻,國家大到不能亂,穩定壓倒一切。從黨政軍、共青團到小區居民委員會、城管隊,甚至是網路,都密布龐大的監控系統。

據中國財政部公布的數字,今年維穩經費突破6244億人民幣,首度超過軍費。

一位經常到中國拜訪客戶的硬碟廠商人就透露,中國採購監控系統使用的硬碟,連續5年平均成長30%。各級城市的路口、小區、大樓都安裝監視器,鏡頭可以前後轉動,監控軟體還能進行智慧搜尋,「想跑都跑不掉。」

維穩的社會控制,為中國轉型提供了某種基礎。

第三個支點,政府管制的市場經濟,則為中國轉型提供火力最強的子彈。

丁學良分析,中國政府壟斷最關鍵的戰略性產業和資源,享有低成本的土地和資金,以及賦稅優惠。國營企業愈做愈大,奉命到海外投資、併購中國想要攻略的重要產業與資源。

去年,中國排名前316大的國企和國有控股企業,總營業額達30兆人民幣,相當於台灣十年GDP總和。

北大國家發展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巫和懋總結,中國體制最突出的,是從毛澤東時代就建立起來的調查研究能力。每個公家單位都有調研隊伍,局處、部會首長,甚至是政治局常委、國家領導人,都要直接下鄉,到第一線現場調研。

調研讓中國政府清楚偵測問題,形成規畫方向,最後再交由8000萬共產黨員執行政策。

沒有人會否認,中國有成為超級大國的超級決心。這個決心展現在「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精」的追趕精神。

陳雲林講了一個小故事,說明中國不落人後的決心。

1978年鄧小平到日本,搭乘新幹線,感慨地說:「快,真快,中國現在很需要跑。」32年之後,中國成為全世界高鐵最多的國家,「這就是中國下決心的速度。」陳雲林說。

海西工作室主持人林正修,專門研究中國高鐵。他觀察,中國做交通規畫,眼光是放在30年後,要和美國平起平坐,現在該做什麼?

中國動員25所大學、11間高等研究中心,集合幾十位工程與科學院院士、上千名教授和研究員,以及近2萬名工程技術人員,研發中國高鐵的自主創新技術。

「高鐵不是為了投資效益,不管是不是賠本,為了國家發展戰略,決斷力很強,就是要做,」林正修強調。中國對自身處境,警覺心極強,高鐵總投資1兆8000億人民幣,帶有發展技術、區域平衡和地緣政治的戰略考量。

有了決心,全力轉型,績效考核制度成為推動改革的關鍵。

國台辦主任王毅指出,中國政府已改變對幹部的評價體系,「這會導向變化,速度會非常快。」

全球搶人才 大作戰

未來要考核政府幹部,經濟增長指標,是預期性指標(期望目標);養老、醫保、保障住房、科技教育、環境保護和節能減排等,改列為約束性指標(責任目標)。也就是說,環保、社保、創新等轉型要素,成為審核幹部施政的重要依據。

中國還實施「一票否決制」,只要沒完成某個規定指標,就表示年度目標全部沒達到。社會治安、節能減排都被列入約束性的一票否決制。

有體制、有決心,要讓中國成功轉型的重要利器,還是靠人才。

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今年5月,全國人才工作會議上直言,「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是國家事業發展的關鍵。」

中國中長期人才規畫已經進行好幾年,中央組織部和中央人才工作協調小組,推出「千人計畫」,大舉延攬海外高端人才。地方也有地方的「千人計畫」,各大學、企業也各有百人計畫,展開世界性的搶人才戰略。

「每個層次的人才都在找,」巫和懋在北大親眼見證各單位搶人才的激烈狀況。

當沿海城市居民收入跨越4000美元(約2萬5584元人民幣)門檻,要求更好、更文明生活的新中產階級出現,也成為推動中國轉型的重要人力資源。

新中產階級 挑戰公權力

8月中旬,1萬2000名大連市民上街遊行,到市政府前抗議,要求生產有毒化學物質對二甲苯(PX)的福佳大化工廠遷廠。

英國「每日電訊報」記者福斯特認為,這是少見的中國新中產階級抗議事件。這批新中產階級,很在乎自己的生活品質,重視環境和自己的權利,敢向公權力挑戰。

雖然目標高遠,事實上中國要轉型,也困難重重。

國家主導的市場經濟,衍伸許多權貴家庭和腐敗現象;中國人均收入依然偏低,拉不動內需;國營資本和民間企業愈來愈不對等,國進民退,很難培養出活潑創新的產業。

「現在還在摸著石頭過河,只是有各種各樣的石頭。中國始終是在探索的過程,我們總是面臨挑戰和風險,」58歲的王毅,走過中國最窮苦也最風光的時代,他能體會,中國處在捏塑成型過程中,那種戒慎恐懼的心情。

30年一瞬,中國像台停不下來的大雲霄飛車,很多時候,旁觀者都以為它要翻車了;沒想到,它一個轉彎,又一路往上攀爬。

對許多中國人來說,這30年,他們彷彿過了兩輩子。上輩子他們學會怎麼聰明賺錢過活,這輩子他們要學會怎麼聰明花錢過生活。

這或許才是中國轉變的最大驅動力。

(大陸新聞組整理)

Read more: 世界新聞網-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 2012經濟轉軌、政治換屆 中國怎麼變?

 

關心物價 溫總十一巡菜市場

大陸新聞組北京2日電 世界新聞網 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October 02, 2011 06:00 AM | 54 次 | 0   | 0   |   | 

 

10月1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2周年紀念日,胡錦濤、吳邦國、溫家寶等領導人上午到天安門廣場,向人民英雄紀念碑敬獻花籃。(中新社)

slideshow

今年8月初,商務部、北京市政府在蔬菜零售網點不足社區,設立首批周末蔬菜直銷市場。中新社報導,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十一」當天一早,到北京市北航社區,了解周末蔬菜直銷市場情況,與賣菜的農民、排隊的市民親切交談,詳細詢問蔬菜品種、價格等,並向居民們致以節日問候。

據報導,溫家寶先後就促進蔬菜便利進城、緩解蔬菜賣難買貴等問題多次指示,要求減少中間環節,鼓勵更多的農超(超市)對接、農校(學校)對接、農社(社區)對接,做到既利民又惠農。

為更好地解決居民吃菜問題,今年8月初,商務部、北京市政府在海淀、朝陽、豐台、石景山等地蔬菜零售網點不足的社區,設立首批四家周末蔬菜直銷市場,由京郊農民合作社每周六凌晨直接用車送到社區銷售,免除攤位費和管理費,深受居民歡迎。最近,商務部已發出通知,要求在全國範圍推廣北京市周末蔬菜直銷市場的做法。

而在「十一」大清早7時30分許,溫家寶到達北航社區,徑直走到拉菜的廂式貨車前和延慶菜農張金棟聊起來,詢問蔬菜採摘、運輸、價格和收入等情況。張金棟告訴溫家寶,凌晨2時就起來進大棚摘菜,經過一個半小時的路程直接運到社區。這樣收入比以前賣給經銷商要多。自己一家三口人,種了十個蔬菜大棚,一年收入有五、六萬塊錢。

聽到這些,溫家寶十分高興。他說:「謝謝你們,你們支持了城市居民生活,又增加了自己的收入。我說這叫『兩個滿意』:一個是生產者滿意,一個是消費者滿意。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減少中間環節,降低流通費用。最好的辦法是產銷對接,讓農民直接和超市、學校、社區對接,這樣農民可以多賣錢,消費者可以少花錢。最重要的是消費者可以買到價格合適的新鮮蔬菜,還減少蔬菜損耗。」

負責經營北航市場的農業合作社負責人張會臣告訴溫家寶,北航周末蔬菜直銷市場自今年8月6日營業以來,服務周圍4000多戶居民,每周六早晨都能銷售萬斤以上,價格比超市便宜20%至30%。1日拉來了1萬3000斤蔬菜,有30多個品種。

看到溫家寶來了,市民爭相向溫家寶反映情況,一位女士說,蔬菜直銷市場好是好,但一周才辦一次,次數少了點。溫家寶拉著農業合作社的工作人員趙曉靜的手叮囑說:「希望你們辛苦一點,每禮拜再多來一次,多拉一點來,再多種一點大棚,種好一點。」

離開菜市場,溫家寶又到學校食堂,和正在吃早飯的范祺鋒等同學聊了起來。他對同學們說,他每天都關注農副產品價格。這兩天雞蛋價格開始平穩,全國平均每斤五塊三,豬肉價格全國平均每斤17塊4毛9,但蔬菜價格還是有點高。現在減少中間環節,免收攤位費用,可以把價格降下來一部分。他叮囑學校負責人,要把蔬菜直銷和學校食堂對接。

Read more: 世界新聞網-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 關心物價 溫總十一巡菜市場

 

「撞」況連連…高鐵建案 逾8成緩建

大陸新聞組北京2日電 世界新聞網 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October 02, 2011 06:00 AM | 50 次 | 0   | 0   |   | 

 

目前高鐵建案多數停擺。(網路圖片)

slideshow

在溫州動車撞車、上海地鐵撞車事故後,鐵道部已要求暫停高鐵建設案。據媒體報導,中國與外國公司合作的境外高鐵建設案已全部暫停;中國國內在建或已建成的高鐵案開通時間已被要求全部延後,超過八成正在興建的高鐵建設案全面緩建。

21世紀經濟報導引述鐵道部人士的話說,包括商業銀行在內的高鐵建設資金提供方,目前都在觀望高鐵政策的走向。該人士表示,當前超過80%正在興建的高鐵案已全線「緩建」,不少項目完工時間被延後一年。

他表示,在信貸緊縮的大環境下,鐵道部和各大商業銀行在貸款利率上未能達成一致,高鐵項目緩建的原因是建設資金未能及時到位。

許多市場人士則表示,貨幣緊縮導致的資金利率上升是一回事,但是鐵道部本身糟糕的財務狀況,以及高鐵不明確的盈利預期,實在很難讓投資者有信心。此前,中農工建四大行均表示將嚴格控制對鐵路項目的貸款,面對這位身背2兆人民幣債務的老大,投資者的「謹慎」並不難理解。

據報導,資金的緊缺,直接導致高鐵建設的放緩,「今年到7月為止,中央只批准了一個鐵路項目,那就是海南西環鐵路。」此前,海南省委2011年度理論研討會上無意中透露出了這條消息,足以印證鐵路投資的收緊幅度。

隨著跨區域的高鐵建設案被迫延遲,此前一度大張旗鼓的城市軌道建設也「低調」不少。北京交通大學土木建築工程學院教授王夢恕在「七二三」溫州動車事故之後曾表示,設計時速在200公里左右的城際軌道建設將大幅放緩:「一方面是為了安全著想,另一方面也是從資金鏈的角度來考慮,鐵路建設的負擔越來越重了,珠三角、長三角等有條件地區可以繼續,其他地區大舉建設的步伐恐將停止。」

Read more: 世界新聞網-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 「撞」況連連…高鐵建案 逾8成緩建

 

四川驚傳非法宗教組織自擬省長

大陸新聞組北京2日電 世界新聞網 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October 02, 2011 06:00 AM | 106 次 | 0   | 1   |   | 

中國偏遠地區的貧困縣基層政權弱化,驚傳有非法宗教組織自擬「政權名單」。

地遠人稀的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雷波縣是近年來扶貧焦點,當地基層政權弱化,非法宗教組織「門徒會」影響力逐步擴大。雷波縣府官員透露,前兩年雷波縣破獲一起非法宗教組織案,發現「門徒會」擬定「政權名單」,上面赫然列著一旦推翻現政權,擬出任從縣長到省長各職務的人員名單。

全縣僅172名公安

瞭望新聞周刊報導,雷波縣副縣長、公安局長葉建華表示,全縣49個鄉鎮只有172名公安民警,38個鄉鎮沒有派出所,7個鄉鎮建起派出所卻因沒有編製、沒有警力而成為空殼。雷波縣是從海拔1000多米至3000多米的山區民族縣,上級雖為雷波縣配備30多輛警務用車,但基本都是兩驅的轎車或皮卡,上不了山。

雷波縣委書記蔣若楓坦言,當地基層政權已經出現薄弱化傾向,山高路遠,下村一次就得耗時數日,鄉政府無法保證正常運轉,更談不上對農村社會有效掌控。他說,當地多起惡性案件連續發生後,縣委深入調研後了解到,隱秘於深山之中的彝族地區出現基層政權機構弱化並非個案;縣委、縣府對基層鄉鎮幹部的要求,現已降低為「守住鄉政府,有事報個信」的最低要求。

報導說,基層政權弱化給非法宗教組織滲透提供方便。「門徒會」在涼山彝族地區群眾中影響力逐步擴大就是一例。

雷波縣49個鄉鎮雖都建立教育、醫療機構,但有效服務能力卻很脆弱。雷波縣教育局局長李光富說,該縣很多地方沒有辦法實行規模辦學,到今年7月底,全縣還有473名代課老師最高學歷是初中畢業,其中一成甚至僅小學畢業。據報導,元寶山鄉、拉咪鄉、大巖洞鄉的一些村子裡,很多十四、五歲的孩子在讀完小學二年級之後,就沒有再讀書了。主要原因是小學三年級之後要到鄉裡的中心小學讀書,來回步行要走四、五個小時的山路。在醫療方面,雖然每個鄉都有醫院,但醫生不懂彝語,需另配翻譯。

彝族文盲率達八成

當地一些鄉鎮至今沒有通上電,如大岩洞鄉南家灣村由於不通電,村民要到山腳下通電的地方去磨玉米麵,往返一趟就需七個多小時。

報導指出,多位雷波縣退休幹部、黨校老師和彝學專家表示,一些彝族山村實際文盲率高達八成,30歲以上彝族群眾基本沒讀過書,20歲年輕人一般最多讀過小學,不認識漢字的女孩子比比皆是,「不要等彝區亂了再重視」。

雷波縣財政局原副局長商拉傑說,由於習俗差異,「讀書無用論」當前在彝區比較流行,一些彝族群眾流傳「多讀幾年書,不如早日去放豬」說法。

Read more: 世界新聞網-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 四川驚傳非法宗教組織自擬省長

 

長城月報採編團隊 「被離職」

大陸新聞組北京1日電 世界新聞網 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October 01, 2011 06:00 AM | 90 次 | 0   | 0   |   | 

繼新京報和京華時報近日被降級為地方媒體、由北京市委宣傳部主管後,又傳出有媒體遭控管。在香港註冊、經特許在中國發行的時政新聞雜誌「長城月報」因選題屢屢觸線,在中宣部等部門要求下,目前的採編和運營團隊在28日被清洗離開雜誌社。

德國之聲報導,來自「長城月報」現編採和運營團隊的消息稱,團隊因「眾所周知」的原因被迫「撤離」長城月報社。據了解,該刊因屢觸敏感話題惹怒當局,例如,該刊此前報導「質疑計生國策」,就被中央某高層點名批評。消息人士稱,日前,「長城月報」主管單位長城協會下發通知稱:「不再聘用朱順忠為總編輯及其團隊」。

報導指出,長城月報團隊被清洗一事,似乎頗為突然,該刊25日還在大連舉辦「輿論監督之辯證」高端論壇,邀請學者賀衛方、展江、蔡霞等,媒體人王克勤、日本讀賣新聞加藤等人演講。

消息人士分析,此事導火索「很複雜」,並非僅僅一兩個報導,所以採用清洗團隊,而非雜誌關閉整頓的方式,則是「長城協會和外部壓力達成協議」。對此,北京的媒體人楊桐說,「以針砭時弊遭黑手,屬情理之外,意料之中。」

該團隊致函其專欄作者及自由記者,稱10月刊所選用文章雖已上版但無法面世,「甚為遺憾」。因此,第一時間通知作者,「本期所採用的文章,可另作他用,已發表過的作品正常寄發稿酬,希望作者諒解。」另據消息人士透露,目前,有部分媒體正在與該團隊接觸,希望能與他們合作。

該刊總編輯朱順忠在其微博上感慨地說,「深秋已至,寒冬即將輪回;幾天來北京的暮秋卻突然讓我感到很冷,以致心寒似冰。都說冬天已經到來,春天將不遠,可因何深秋輪回後,冬天就透骨寒徹?」

Read more: 世界新聞網-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 長城月報採編團隊 「被離職」

 

黎智英:《爽報》非《蘋果》代替品

20111002 香港蘋果

 爽報情色係生活 肥佬黎:唔怕鬧

【本報訊】報業競爭激烈,壹傳媒主席黎智英指傳統報章市場不斷

萎縮,須創新求變,新推的《爽報》是非一般免費報章,希望善用

滲透率日高的智能手機,打造成全新多媒體平台。他說《爽報》並

非《蘋果日報》代替品,《蘋果》反而可在新媒體衝擊下覓新出路

,收費報章並非「死定」。

 

香港電台昨播出黎智英訪問,他說市面免費報章多只是傳統報章縮

影,新的免費報章應順應潮流有新面貌。他解釋,本港 40歲以下

人士,幾乎在電視、遊戲機的圖像下成長,吸收圖像訊息的能力較

強,故報紙需圖像化;同時,智能手機已成為許多人必需品,報章

應善用此平台進化成全新多媒體,在手機上可看可聽的《爽報》便

是以此意念誕生。他說仍推出「實體版」《爽報》,是因需提供實

物讓讀者感受,這才是真正的多媒體。

 

《爽報》連載情色小說、以模作招徠遭批評,黎智英說報章也是

生活一部份,可讓部份人藉以放鬆,承認是自己構思找作家陶傑寫

有關文章,「如果要寫情色小說,不如搵個文筆好好嘅人」,但他

不會左右其寫作內容。

 

傳統報章要回應新潮流

他說已料《爽報》面世受衝擊,因新事物總有迴響,就像動新聞般

,而他每次也會接受批評,並自我檢討。對於有學校禁止《爽報》

入校,他說學校總有立場,但是否等於學生立場則可商榷。

 

至於收費報章前景,他說免費報章面世多年,收費報章讀者「要流

失嘅都已流失」;他不認同《爽報》是《蘋果日報》的代替品,因

兩者無論版面或感覺也不同,而且他預計《爽報》對《蘋果》的影

響不會太顯著。他認為這些衝擊反而有助《蘋果》從中尋找全新生

存方式,傳統報章只要回應新潮流求變,不一定「死定」。

 

他說 8 9歲開始工作後,從沒感疲倦,總愛創新挑戰,就像辦《

爽報》,「我今日都 63歲,仲可以咁 excited about something

(為事物感刺激),係上帝畀我嘅 grace(恩典)」。

 

黎智英承認「有人統戰過我」,包括利誘:「你會不會想買 TVB

」,但他從不動搖,因為一直堅守信念,希望中國能有自由民主。

就算許多人垂涎的內地市場,他說沒想過染指,也不曾為此動搖過

民主的信念。

 

楊力宇 前哨

 

10月版《前哨》,其中有楊力宇的《以為“臺灣人”很高貴,蔡英

文猛烈攻擊馬英九》 ,社長趙東的《蔡英文找副手四處碰壁“備

胎”出線》,不乏過度引申,無限上綱,指鹿為馬,誅心之論。在

楊力宇的評論蔡英文“我是臺灣人”論述文章中,還配上兩幅插圖

。一副是幾個紮頭巾青面獠牙的幫派分子,在赤裸上身畫上臺灣地

圖形狀,書寫“love,我是臺灣人,我愛臺灣國”,然後注明“這

種黑社會大佬流氓土匪式的臺灣人令人唾棄”。蔡英文僅有一次提

及馬英九父親馬鶴淩的骨灰罎上的“化獨漸統”,《前哨》居然在

楊力宇的最新文章中配上馬鶴淩化獨漸統骨灰罎插圖,然後無中生

有加上捏造的煽情文字說明:“馬鶴淩老先生的骨灰罐令蔡英文寢

食難安經常攻擊”。

獨立評論 paul

 

順民意 抗中國 緬甸宣布停建水壩 

緬甸總統登盛宣布停建水壩,獲得反對建壩的緬甸民運領袖翁山蘇姬歡迎。(歐新社檔案照)

 

緬甸水壩地形圖

〔編譯張沛元/綜合緬甸仰光九月三十日外電報導〕緬甸總統登盛三十日宣布暫停獲得中國資助、但極具爭議性的伊洛瓦底江水壩興建計畫。此一宣布不但是緬甸政府的政策大轉彎、民運與環保人士成功測試政府的自由限度,也是這個在今年初首度選出文人總統的封閉國家邁向改革的跡象之一。

 

總統登盛:5年任期內都會擱置

 

緬甸國會一名匿名官員表示,經過數週來罕見的反對建設水壩的民眾抗議後,登盛告訴國會,他的政府是根據民意而產生,因此必須「順應民意」行動;在他擔任總統的五年期間,都會擱置興建密松水壩的計畫。由於發電部長索民九月初才誓言建壩到底,登盛這番話不但是政策大轉彎,也是緬甸自今年三月由軍政府交棒給文人政府後的許多改變象徵之一。

 

這是緬甸當局五十年來第一次順應民意,反對建壩的緬甸民運領袖翁山蘇姬對此宣布表示歡迎,認為政府能傾聽民意是非常好的事;伊洛瓦底雜誌總編輯翁札說,登盛藉此停建決定顯示他能行使總統行政權,以及能挺身對抗中國。

 

過去近五十年來,由軍政府統治的緬甸當權者對人民意願向來不屑一顧;但在這次的建壩爭議中,部分政治人物顯然很擔心,倘若忤逆民意,日後恐怕無法順利連任,而這正是這個極為封閉與受壓迫的亞洲國家去年舉行國會大選後,所出現的民主徵兆。

 

36億美元興建 面積大如新加坡

 

緬甸政府原本計畫斥資三十六億美元(約台幣一千一百零二億元)在北部克欽邦興建水力發電廠,密松大壩(Myitsone dam)高一百五十二公尺,是全球第十五高壩,此一興建工程將淹沒面積相當於新加坡的土地,以便興建面積達七百六十六平方公里的水庫,但該水庫的主要獲利者是中國,因為可以解決中國與日俱增的能源需求。

 

此一興建案獲得中國的援助,以及與中國關係密切的緬甸強硬派的大力支持。除密松大壩外,中國還打算在伊洛瓦底江支流興建六座水壩。

 

但緬甸民主改革派與環保人士反對建壩,包括民運領袖翁山蘇姬都呼籲政府重新考慮建壩事宜,因為伊洛瓦底江對緬甸經濟、地理、生態與情感都至為重要,而建壩將危及伊洛瓦底江的水流。

 

環保人士也曾警告說,興建大壩除了淹沒六十三個村落、導致一萬兩千名克欽族人流離失所,也會破壞當地的多元生態叢林。今年六月,克欽邦在中國打算興建其它大壩的場址爆發二十年來的首次叛亂。

 

緬甸領導人近年來積極擁抱中資,認為中資是能協助緬甸對抗西方經濟制裁的重要財源;但近幾週來,密松大壩已成為緬甸人痛恨中國在緬甸的影響力與日俱增的象徵,緬甸內閣部長與國會領導階層之間對大壩議題的立場也壁壘分明,使得大壩興建工程成為緬甸強硬派還是改革派能主導國家走向的第一場真正的公開考驗。

 

自由時報

 

馬共總書記病危 盼葬故里

編譯中心綜合1日電 世界新聞網 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October 02, 2011 06:00 AM | 252 次 | 0   | 0   |   | 

 

前馬來西亞共產黨總書記陳平陷入病危。(取材自BBC中文網)

slideshow

現齡87的前馬來西亞共產黨總書記陳平,目前因重病陷入昏迷,接近陳家的消息人士對美聯社說,陳平恐已處於「彌留」狀態,其家屬則希望一旦陳平離世,馬國政府能允許把其遺體運回國。

陳平本名王文華,1924年生於馬來亞霹靂州實兆遠,祖籍中國福建。台北中國時報報導,身為「馬共」與馬國政府簽署停火協定前的最後一任總書記,陳平一直希望能回到大馬,但未獲馬國政府批准。當局堅稱陳平一旦回國,將會勾起在與馬共鬥爭時喪親者的悲痛回憶。

陳平曾於二戰時領導游擊隊對抗英國統治,是馬國有名的前共黨游擊隊成員。據報導,戰後陳平帶著游擊隊反抗英國殖民統治;馬國獨立後,陳平繼續率眾與政府軍交戰,隨後由於馬共勢力日衰而在1960年代逃到中國,繼而帶著游擊隊員流亡到泰國南部定居至今。

陳平一直被禁止返回大馬,他曾於2005年在馬國提出訴訟爭取回國,最高法院於2009年裁定,除非陳平能出示出生和公民證書,否則就不能返回馬來西亞。但其代表律師指出,這些文件早就被英國殖民政府充公。

Read more: 世界新聞網-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 馬共總書記病危 盼葬故里

 

老格軍火庫 5000飛彈失蹤

編譯中心綜合1日電 世界新聞網 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October 02, 2011 06:00 AM | 336 次 | 0   | 0   |   | 

利比亞國防部武器管理負責人阿迪亞1日表示,當局決定銷毀境內的「SAM-7」防空飛彈,但他同時也指出,已遭罷黜的利國強人格達費軍火庫中,有近5000枚SAM-7飛彈消失無蹤。

利國新政府將軍阿迪亞在班加西舉行的象徵典禮上銷毀部分庫存武器,並表示「格達費時代,政府購買了約2萬枚SAM-7型飛彈。」阿迪亞說,在出於他們自己的意願,並考量到這項工作對人類生命的重要性下,他們決定銷毀這種飛彈。

阿迪亞解釋,這種1970年代引進的地對空飛彈,因為體積小、重量輕、設計簡單、破壞性強,有可能被發展或裝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在被用作地對地飛彈之後引起了世界的恐懼。

阿迪亞表示,在利比亞東部地區找到了400枚這種飛彈,而自1974年以來,在利比亞境內存在的此類型飛彈在1萬5000至2萬枚之間,已被北約摧毀了約1萬4000枚。「大約還有5000枚SAM-7型飛彈沒找到…不幸的是,部分飛彈可能已落入海外壞人手中。」

老格發言人否認被抓

此外,格達費發言人易卜拉欣,1日否認他已在格達費老家蘇爾特城外被利國新政府部隊逮捕。

一名自稱是易卜拉欣的男子在敘利亞一家電視台的實況轉播中說:「這項訊息是謊言,並沒有反映實際情況。」

利比亞國家過渡委員會部隊金坦旅的指揮官達德菲(Mustafa bin Dardef)28日表示:「來自米蘇拉塔的戰士告訴我們,易卜拉欣已落網。」

Read more: 世界新聞網-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 老格軍火庫 5000飛彈失蹤

 

日本嫌消費世代 崛起

編譯中心綜合30日電 世界新聞網 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October 01, 2011 06:00 AM | 346 次 | 0   | 2   |   | 

日本平價服飾品牌優衣庫(UNIQLO)近年大行其道,瞄準年輕人市場,背後其實反映了日本新一代的價值觀。日本踏入21世紀後經濟持續不景氣,年輕一代對經濟狀況缺乏安全感,對消費冷感,追求簡樸生活,成為新興「嫌消費世代」。

日本每年都會出現大量潮流用詞,作家茂呂美耶近日在新書中,就介紹了106個世代標籤,藉此窺探日本社會的變化。80後、90後進入社會時,適逢入職冰河期,收入偏低,成為「窮忙族」。他們拒當房奴,嫌名牌老土,對消費形成極度消極態度,持「即使有錢也不會買車」的心態。

「嫌消費世代」的典型約會模式是不花錢的簡樸約會,如到電腦展免費打機,往便宜牛肉飯店用膳,稱之為「超商約會」。年輕女性不往外國旅遊,轉而透過國內旅行了解日本歷史文化。

擇偶條件也隨之改變,日本女性以往追求男士有三高:高學歷、高收入及高個子,近年轉愛三低:低姿態、低依賴及低風險,現時更演變至三手:幫手、互相拉手及牽手,追求兩性平等的關係。

Read more: 世界新聞網-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 日本嫌消費世代 崛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ngFengComm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