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3 9 24《綠色參考》

(林保華主編;提供林保華等人的評論與綠媒以外的信息。)

全文刊於林保華部落格:http://lingfengcomment.pixnet.net/blog

 

馬英九醉心馬習會;兩面刃;溫水煮台灣;香港新媒體;國敗論;毛左將擁誰為共主?自衛隊難抗中

 

馬英九醉心“馬習會”    林保華

 

八月下旬,馬英九總統接受一家電子媒體的訪問,被問到有關“馬習會”

的議題時,他回答說,“今年條件不足”。他進一步解釋何謂“條件不足

”,乃是“大陸在國際場合還是相當堅持的”!“所以我們努力創造一些

條件,看看未來有沒有機會”。

 

        事關馬總統的歷史定位

 

媒體之所以會問這個問題,因為這是時時刻刻纏繞在馬英九總統腦海裡的

問題。去年馬英九連任總統後,就公開表示他沒有選舉的壓力了,因此要

追求“歷史定位”。那麼他要求的是哪一方面的歷史定位呢?

 

眾所周知,馬總統在治國方面一塌糊塗,絕大部分選舉支票都跳票了,如

經濟成長、國民收入、失業率、十二年國教等等方面。由於債台高築而忙

於加稅、加價,還公開的官商勾結,向中下階層開刀,堅持建造核四發電

廠,年金與國營事業的改革也大打折扣而繼續維護特權階層的利益,再加

上洪仲丘之死暴露長期隱匿在軍隊裡面的黑暗面,對民間的不同聲音能騙

則騙,否則就採取高壓手段,導致民怨沸騰,遍地烽火,馬英九走到哪裡

就被嗆到哪裡。

 

馬英九唯一可以拿出的“政績”,就是所謂改善兩岸關係,也就是中國暫

時沒有對台灣喊打喊殺,對要與中國建交的台灣邦交國,也勸諭暫緩這樣

做來挺馬英九的“外交休兵”。但是台灣付出的慘重代價,就是在主權方

面自我矮化與不斷讓步,並且大開“中”門,為中資大舉進入創造條件。

因為瞞著台灣民眾而與中國簽署的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將嚴重摧殘台灣的

中小企業,影響數百萬人的生計,也導致藍營內部分化,著名的出版人郝

明義憤而辭掉“國策顧問”的職務,並且寫了一封情理並茂、感人肺腑的

公開信,社會人士與公民團體遂掀起罷免馬家立委的公民運動。

 

但是兩岸議題上馬英九自我感覺良好,加上他的“大中國意識”幾乎是家

喻戶曉,不分藍綠,都知道馬英九追求的歷史定位,就是他老爸馬鶴凌骨

灰壇上寫著的“化獨漸統”目標。監察院長王建煊老早就暗示,馬英九要

追求的就是諾貝爾和平獎。為此,馬英九必須有重大舉措,做出成為他藉

以得獎的標誌性事件。

 

        輿論先行拋出馬習會

 

因此馬英九連任以來,國民黨前任主席,也是榮譽主席的連戰、吳伯雄等

已經多次訪問北京,轉達馬英九的訴求。為了討好北京,馬英九已經放棄

“一中各表”,一退再退,包括提出“一國兩區”再到“一中架構”。期

間,在輿論出現反彈時,馬英九就假惺惺說他們講的話不是他的意思,導

致相互指責,醜態百出。然而馬又沒有對這種“假傳聖旨”的事件給予懲

處,表明他的心虛,何況不久之後,他否認的東西就會成為現實。

 

今年七月四日,由馬英九朋友、旺旺集團老闆蔡衍明掌控的中國時報系統

,突然公佈一個民調,聲稱有四成七民眾支持馬英九總統任內與中國國家

主席習近平會晤,反對的三成四。在“輿論先行”後,馬英九立即於七月

十日接受壹電視的專訪,拋出了“馬習會”的議題。但是馬英九也估計到

民間有對他“賣台”的疑慮,所以透過陸委會發言人吳美紅表示,馬英九

總統在任內不論時地,都是“中華民國總統的身份”。為何馬英九沒有親

自說,也不是總統府發言人,而是層級低許多的陸委會發言人,就是便於

未來撤回這個立場。而所謂“不論時地”,是因為要習近平訪問台灣,或

者馬英九訪問中國,難度太大,在第三地會面比較容易安排,而最方便的

是在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上,因為中國允許台灣派員出席,以往都

是沒有政府職務的高層人士,例如連戰。

 

而中國方面太了解馬英九“青史留名”的急切心理,所以好整以暇,進行

冷處理,開始並不做回應。對此,心急如焚的馬英九,利用今年八月出訪

拉美的機會,十六日在巴拉圭接受訪問時再度表示,他正積極爭取以經濟

體領袖的身份,出席今年在印尼舉行的APEC

 

        從總統退到經濟實體領袖

 

才一個月,馬英九就從“不論時地”都是“中華民國總統”的身份,自動

後撤到“經濟體領袖”。這樣一個總統及其政府,一貫謊話連篇導致喪失

公信力而長期維持在百分之十幾的滿意度,也就不奇怪了。這百分之十幾

,就是馬英九利益集團的核心人物,與急於與中國統一的急統分子。

 

馬英九如此降格以求,大概連北京都於心不忍而出來安撫了,所以國台辦

副主任孫亞夫出席八月十九日在瀋陽舉行的第二十二屆海峽兩岸關係研討

會接受訪問時表示:大陸方面了解此為台灣長期願望,但如何參加,仍應

考慮APEC的長期慣例,且馬習會與APEC是“兩回事”。

 

但是北京方面不但完全沒有鬆口,連明年在上海舉行的APEC,也封住了。

因為“長期慣例”就是現任台灣領導人不能出席。但是為免馬英九太失望

,還必須鼓勵他在“統一大業”上高歌猛進,所以他肯定“兩岸領導人會

見是一件好事情,真的要實踐,雙方都應該努力創造條件。”

 

為此,馬英九才有“今年條件不足”之說。問題是孫亞夫要馬英九“努力

創造條件”,而馬英九也響應說:“所以我們努力創造一些條件,看看未

來有沒有機會”。這個條件是什麼?對台灣未來的影響是什麼,是台灣人

民必須密切關注的問題。

 

因此,連一向對馬英九比較溫良恭儉讓的台灣《蘋果日報》,在八月二十

八日發表“請總統府回答”的社論,提出四點質疑:

 

        馬英九不敢回答的問題

 

一、所謂總統府已經規劃馬習會一段時間了,是什麼意思?這不可能一廂

情願,一定必須與中方磋商,談了些什麼?對方的條件是什麼?

 

二、馬說國際間還有阻力,是什麼意思?國際間除了美國還有誰關切馬習

會?美國有阻力嗎?美國不是希望中、台和平接觸嗎?主辦國印尼害怕中

國生氣,因此不希望馬參加嗎?只要國共談好,印尼自然不會阻擋馬。那

國際間誰在搗蛋呢?

 

三、馬說“目前條件還不成熟”什麼意思?是北京堅持馬要接受一中原則

才俯允馬來參加並與習見面?如果是,那就是原則問題,馬不答應是正確

的。條件成熟有三個意思,一是北京讓步,回到九二共識的一中各表;二

是馬讓步,只談一中,不提各表;三是國共繼續統戰台灣人民,等多數民

眾接受一中原則後,生米煮成鍋巴,自然條件成熟。

 

四、馬說仍會“努力創造條件”是什麼意思?壓迫北京讓步?說服或欺瞞

民眾由馬自己讓步?還是加緊給台灣人民洗腦以接受一中?

 

問題相當全面,也相當尖銳,涵蓋目前的中美台關係與台灣內部的朝野關

係,這個馬習暗通款曲的黑箱必須揭開!但是到執筆時馬英九與總統府還

不敢回應,或者是要與北京磋商後才答覆?

《動向》  2013910月號

http://www.chengmingmag.com

(穿越30多年時空的重要評論,以及人生的酸甜苦辣,請看

林保華部落格  http://blog.pixnet.net/LingFengComment

新舊評論還在繼續增加與上網中)

 

 

APEC 陸委會主委料晤習近平

王郁琦為馬習會暖身 首見中國領導人

20130924    台蘋

 

陸委會主委王郁琦將出席下月在印尼舉行的APEC高峰會。資料照片

【陳郁仁、黃揚明╱台北報導】今年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經濟領袖高峰會議下月七日在印尼舉行,我國由前副總統蕭萬長出席,並將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陸委會主委王郁琦首度以顧問身分與會,這代表蕭習會時,王將成為我國首位與習近平和中國國台辦主任張志軍見面的官員。藍綠立委研判,王是代表馬總統,向中國傳達馬習會的訊息。

 

總統府發言人李佳霏轉述,馬總統對於負責兩岸事務首長仍在APEC見面,表示樂見其成。

每年APEC領袖代表團顧問多為財經界人士,但總統府兩岸小組昨敲定今年顧問成員名單,除王郁琦外,馬總統的親信,總統府前副祕書長、現任台大教授高朗也是顧問之一,另外還包括經建會主委管中閔、經濟部長張家祝、國策顧問詹火生、施顏祥、台大經濟系教授陳添枝、台灣經濟研究院院長洪德生。

 

馬親信高朗出席

李佳霏說,高朗教授在離開總統府後,就被蕭萬長聘為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的顧問,這次蕭是借重高的專業,邀請他成為顧問團成員 

去年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代表馬英九出席會議,在與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見面時,連戰會先向胡介紹代表團成員,再與胡閉門會談,如果今年蕭萬長循例與習近平會面,王郁琦就有機會見到習近平與張志軍,雙方第一次接觸如何稱呼對方,成為外界關注焦點。

 

王堅持互稱官銜

陸委會發言人吳美紅說,依往例,雙方領導人見面時,國台辦主任也會出席,所以王郁琦有可能與張志軍見面。至於對岸要如何稱呼王郁琦,吳美紅說,王郁琦之前在立院表態過,對稱謂立場清楚(指要稱他官銜),這也是此次會面重點。

王郁琦和高朗都出席APEC,引起外界聯想是否跟明年在上海舉行的APEC會議有關,或替未來馬習會鋪路?綠委陳其邁認為,過去APEC從來沒有陸委會主委層級官員出席,王郁琦一定代表馬英九,「這非常不尋常,有可能是要為馬習會的政治談判鋪路!」

陳其邁研判,包括兩岸服貿協議、互設辦事處等議題在立院受阻,王郁琦可能要前往說明,並對馬習會面進行前置幕僚作業。

 

「馬明年與會難」

藍委江啟臣研判,王郁琦可能是代表馬向對岸領導階層,傳達未來能在APEC會議中會面的訊息,因為兩岸事務性的議題已有既定管道可溝通,不須在APEC的場合談。

淡大大陸研究所教授張五岳說,蕭習會時,將是張志軍與王郁琦兩岸官方層級首長首次見面,王之前與澳門特首崔世安會面,互稱對方官銜,澳門特首一定是經中央同意,才會稱官銜,此次張志軍和王郁琦互動、如何稱呼對方,都是值得觀察的焦點。至於是否代表替馬習會鋪路?張五岳說,馬要出席明年在上海的APEC年會難度還是很高,只能說是暖身。

 

21APEC會議時程

◎時間

10/4~5 部長級年會

10/7~8 經濟領袖高峰會議

◎地點:印尼峇里島

◎我國代表

部長會議:經濟部長張家祝、經建會主委管中閔

領袖會議:前副總統蕭萬長

◎會議主題:重獲動能的亞太區域,全球成長的引擎

資料來源:《蘋果》採訪整理

 

 

辣蘋果: 兩面刃(余艾苔)

20130924    台蘋

下個月在印尼舉行的APEC領袖高峰會,陸委會主委王郁琦將會是蕭萬長所帶領的代表團顧問成員之一,過去代表團顧問多為工商界人士,今年王郁琦首度出席,其中意涵值得推敲,但也象徵馬英九總統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能否會面的議題,已正式搬上檯面了。

 

主動創造參與機會

馬英九上月底接受媒體訪問時曾提到,雖然他很想爭取親自出席APEC領袖高峰會,但是中國的態度仍相當堅持,所以今年出席的條件還不夠,但是他願意努力創造所有可能的條件。

馬英九的話已經埋下伏筆,那就是未來台灣不會再被動接受只有派出領袖代表,反而讓真正的領袖馬英九無法與會,今年無法實現,不代表以後完全都是死棋,所以代表兩岸談判重要職位的王郁琦可以顧問身分與會,而中國也沒有排斥,顯然就是為明年在上海舉行的APEC領袖高峰會,創造了參與的可能性。

 

歷史定位拒「無能」

馬英九的內政改革遭遇重大挫敗,但以馬如此高傲之人,不可能讓自己歷史定位只剩「無能」,所以必須在兩岸關係上有所突破,但是兩岸議題是雙面刃,尤其馬民調那麼低,也要小心操作,別成反噬力量。

 

 

南方朔爆 批馬遭《中時》退稿

20130924    台蘋

【吳家翔╱台北報導】《亞洲週刊》主筆南方朔(本名王杏慶)昨在香港媒體《明報》爆料(http://ppt.cc/GuaH),九月政爭後,馬英九總統改採媒體戰新策略,由馬親自致電給親國民黨的媒體,要求停止批評馬的文章,「我本人就是個例證,我長期在《中國時報》寫專欄,但上周就被《中時》逼退。」

 

「白色恐怖登場」

南方朔在《台灣山雨欲來風滿樓!》文中說,馬英九聲勢落居下風,於是調整策略,重新擺出溫情的樣子,改打媒體戰,逼媒體選邊,但馬鬥王、滅王的決心並未改變,「台灣已進入新的軟性白色恐怖階段。」他昨受訪時說,《中時》未登他的文章,前後只有透過前總主筆倪炎元告訴他:「你那篇文章就不用了!」他氣得當場回說:「那我以後不會再寫了。」

南方朔表示,他在《中時》的文章點閱率是最好的,「登是給他們面子」,反正「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他對台灣的情勢變化感到鬱卒與氣憤。

《中時》總主筆戎撫天昨說,他們沒逼退南方朔,因南方朔的來稿標題是《開除四人幫向王院長謝罪》,指控馬總統與駐美代表金溥聰等商討滅王計劃,他要問:「你的根據是什麼?這能登嗎?」

戎撫天強調,從來沒有高層來關切南方朔的文章,完全是他們決定能不能登,至於南方朔表明不會再幫《中時》寫專欄,戎則說:「買賣不成仁義在,不需要這樣子。」

 

南方朔抨擊馬言論

2012/10/16

與民進黨主席蘇貞昌對談批馬很會作秀,馬政府領導階層無心又沒知識,一堆人學位雖很高,但對世界經濟趨勢無法判斷,愈開放愈糟糕。

2012/03/24

瘦肉精美牛爭議,批馬政府危機管理失靈,不僅沒能力處理,又不願誠實面對,原本是政治的小問題,最後釀成社會對政府的超級信任危機。

2010/12/31

馬英九比崇禎(明朝末代皇帝,自認勤政,嘆諸臣誤國)還糟糕,「他要討好所有人,卻沒膽識、沒能力,出現一個這麼差的總統,台灣人會倒大楣!」

資料來源:《蘋果》採訪整理

 

 

(林保華按:本文批馬、批江都對,批民進黨太過,尤其作為標題。民進黨抓馬英九違憲還是對的,不必全部否定。這是重點,客觀上似乎站在王柯一邊在所難免。柯建銘後來也自送紀律委員會,雖然晚了點。如果一開始就自清,等於重點在打王柯,可是正中馬英九下懷。)

 

司馬觀點:民進黨進退失據(江春男)

20130924    台蘋

馬英九高舉道德大旗,以為自己是正義之師,但在王金平關說案中,卻連吃敗戰,民調不升反降,降到10%以下,民調這麼低,失去政治權威和社會信賴,其實已失去處理重大決策的合法性。

 

不自清卻急著攪和

在這件事上面,馬的領導能力,比一個鄉鎮長還不如,他的荒腔走板,不只混亂黨政、行政立法和憲政體制,而且凸顯其人格特質和內心世界,與外在形象完全是兩碼事。

陳水扁連任後,越走越偏,後來抬出台獨大旗。馬英九連任後也越走越偏,不過是走相反的方向。

馬變得更自憐更孤獨,在黨內孤獨,在社會孤獨,在內心孤獨。他的正義感無人分擔,他的道德無人了解。越孤獨越自憐、越獨斷,他只記得自己的使命,忘記他是民選總統,忘記三權分立的憲政倫理是民主基石。

但是,馬英九再糟糕,民進黨也未受益。關說案的主角明明是柯建銘,民進黨不自清,卻急著攪和,以彈劾的假動作表示有所作為,以挺王柯來反馬,進退失據,毫無章法。看不到民進黨的是非,找不到民進黨的價值。

民進黨要先自清,正己才能正人,才有立足點,才有戰略縱深。柯總召即使天大冤枉,也要先受廉政會紀律處理,民進黨以前清廉執政的招牌,真的被狗吃了嗎?民進黨人挺王爭先恐後,毫無政黨立場、政治利益或政治策略可言。

 

杯葛江揆適可而止

為何黨主席必須挺柯總召,為何挺柯就必須挺王院長,民進黨簡直被綁架了,既提不出對策,也無方向感,隨國民黨政爭團團轉瞎起鬨,隨波逐流。江宜樺禁不起權力考驗,這次表現奇差,民進黨杯葛他上台,應適可而止,不必授人以柄白費力氣。這種骨質的人,肯定做不了大事。

 

 

(林保華按:目前台灣司法人員最需要防止的,除了“人情世故”的關說,更是“馬情世故”的馬屁、關說與施壓。)

 

蘋論:高金錯了

20130924    台蘋

羅瑩雪被任命為新任法務部長,多數立委沒有意見,高金素梅則持否定態度,批評羅態度傲慢,不懂人情味,不能體會弱勢團體的痛苦,充其量是專業法匠,不適任法務部長。

 

不講人情才是適任

不懂人情世故什麼時候變成負面因素?尤其司法人員最好不懂人情世故,即使遭人誤會為態度傲慢也勇者不懼。通曉人情世故放在日常生活層面,是種美德,它需要同理心和同情心,處事圓融通達,不會傷害別人。但作為公職人員,特別是司法官,通曉人情世故就未必是美德。華人社會喜歡講情理法,情在第一位,這種小農經濟時代的美德,剛好是阻礙建立法治、培養公民意識的絆腳石。

人情是關說成功的要件。立委在立院所為何事?無非關說耳。一個鐵面無私、不講人情世故的法務部長(若真如此)難道不好嗎?擔心關閉立委關說之門嗎?包青天不是因為斥絕關說,鐵面辦案才受後人崇拜嗎?政府各部門都應管制關說、施壓、利益輸送,獨立的司法部門尤其須堅壁清野。高金委員意識落後,該退休養老了。

 

 

連勝文選北市 卡在槍擊陰影

蔡正元 丁守中喊「參選到底」

20130924   台蘋

 

連勝文雖然民調高,但家人對於槍擊案陰影仍在,因此還未做出參選的決定。右為妻子蔡依珊。資料照片

【連線報導】國民黨立委丁守中、蔡正元相繼表態參選台北市長,目前民調高居第一的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長子連勝文,也傳出參選意願漸濃。連的好友、藍委謝國樑昨說,連勝文經驗豐富,樂見連擔任台北市長打造國際都市,但他也坦言,連家人對連遭槍擊一案有陰影,家人應該還是會以安全為主要考量,連家對連勝文來說是阻力反而不是助力,希望外界體諒。

 

國民黨立委丁守中(左)與蔡正元都宣布參選台北市長,也強調當仁不讓的決心。趙元彬攝

連朝向積極思考

連勝文另一好友、國民黨中常委李德維也說,連勝文對於是否參選台北市長,確實朝積極且正面的態度思考,家人支持、人身安全,甚至自我能力都是考量因素,但距離明年選舉還有一年多,所以目前不急著做出決定。

藍委蔡正元前晚宣布參選台北市長,他昨說,因連勝文中秋節仍未表態,他經思考後決定參選,未來即使連勝文決定參選,他仍會堅持參選到底,一切遵循黨內初選制度,大家公平競爭,若黨中央要協調人選,必須符合民主規則。藍委丁守中昨也說,會參選到底,大家公平競爭。

北市議員秦慧珠昨晚也宣布,將參加國民黨黨內市長提名初選,爭取代表國民黨參選下一屆台北市長。她強調歷來台北市長都是男性,但北市高齡人口漸多、女性平均餘命較長,若由資深公職人員擔任第一任女性市長,更能將女性溫暖、體貼的特性,加入台北市政建設中。

 

胡志強12月宣布

此外已經連任兩屆,當了十二年台中市長的胡志強昨仍重申:今年十二月底前才會宣布是否參選,不會提前透露。但對於外傳國民黨有意讓他參選連任,胡志強也說,無論最後國民黨提名誰,他都會做好市長的工作到最後一秒,並首度鬆口說,「若(國民黨)要我參選,我也會參加黨內初選,接受檢驗。」

 

 

(林保華按:不止是不能亂開支票,不合理的福利也須刪減。)

 

蘋論:吃垮福利國

20130924    台蘋

荷蘭國王威廉亞歷山大上周二發表首次全國性演說宣布:20世紀下半葉荷蘭引以為傲的福利國家模式將走入歷史。「福利國模式已經無以為繼」,要求有能力的人對自己和身邊的人負起責任,社會保障制度與長期照護將是轉型的重點。換言之,就是政府財務已無力支撐社會福利制度,民眾回家吃自己,美其名曰:必須擴大參與打造個人的社會安全網,營建公民參與的社會。

 

唾棄政客亂開支票

2008年全球經濟大衰退以來,荷蘭一再刪減預算,厲行撙節,預計明年成長率只有0.5%,失業率增至9%。失業救濟和健保津貼縮減了10年,退休請領年金的年齡也調高到67歲,哀鴻遍野。歐盟各國也都大幅修正福利國模式,靠豐厚福利金過活不必工作的美好昔日已一去不復返。這也是歐巴馬以大政府觀點力推健保遭到強大阻力的原因。

明年台灣71選舉和後年大選,政客們又要亂開支票,寅支卯糧,國家財政快被各種年金、健保和公教高額退休俸吃垮。看到歐洲的例子,明後年誰敢開社福支票變相買票,全民一致唾棄他!

 

 

(林保華按:到位的評論。)

 

台灣正在溫水煮青蛙(范疇)

20130924    台蘋

薄熙來被重判無期徒刑,判決本身當然和台灣沒什麼關係,但是其政治信號,已經透露出未來至少三年的中國政治經濟大勢;而這大勢,對台灣具有絕大的影響。

絕大多數的中國國內、海外評論家,此次跌了眼鏡;他們的預測多半落在1015年之間,因為他們感覺薄氏代表了一整個階層的力量,當局應該不至於直接全面打擊這個廣大的階層。然而他們沒有考慮到另外一種可能,那就是如果習班底直接收割薄氏所代表的精神而拋棄薄熙來這個人,就可以一石二鳥。

 

上海自貿一石三鳥

態勢看來的確如此;過去幾個月,雖然沒有引用薄氏的「唱紅打黑」名言,習班底所推的政策,確有不少相同因子。不言唱紅,但卻凸顯尊崇毛澤東;不言打黑,但卻以迅雷之勢、選擇性的利劍揮向腐敗高官。全面打擊公款消費,要求蔣經國式的四菜一湯;全國實施「七不講」(不准傳授、宣傳、討論普世價值、新聞自由、公民社會、公民權利、中共的歷史錯誤、權貴資產階級、司法獨立);一連串的逮捕公民運動者、網路意見領袖,這種種行動的潛台詞都是:薄熙來的支持者聽好看好了,你們希望的左派路線及民族自尊渴求,我接管了,趕緊靠上來,服從中央的領導。

那麼對於改革派的力量,又如何處理呢?這就是李克強班底的責任了。所謂的「克強經濟學」,其大規模的改革諸如城鄉矛盾、中央╱地方稅制改革,口號雖響,但一時半會還難以奏效;李克強的真正短期焦點,就是上海自由貿易區。在這點上,對台灣的影響就大了。

上海自貿區,若能最終遂了李克強的願,將實行人民幣自由兌換以及貨物進出免關稅。這場破天荒行動,也是一石三鳥;首先,它向世界宣示,中共不是做不到經濟自由化,其次,它向國內改革派喊話,「我可以做的比你們要求的更多,但你要給我時間,一步一步來。」最後,它可以緩解對香港2017年直選可能的變天難題;香港人若要變天,上海可以取代香港,港人自己看著辦吧。

 

內外政策已經定調

習進平的「穩定壓倒一切」,使得李克強可以在一個有限範圍內推動「成長壓倒一切」,這是一場雙重奏。假設上海自貿區三年有成,接下來就是推廣到廣深(珠三角)自貿區、天津(華北)自貿區,甚至海西自貿區。台灣必須思考,在這四大自貿區之後,台灣目前高喊的「自由貿易區」概念,還有什麼可以玩。

中國外長王毅是個徹底的知台派,兩天前他對美國國務卿克里說「台灣問題在可控的範圍內」,這表示北京已經認為,即使國民黨內部分裂或民進黨2016贏得大選,北京都有可行的預案。

敢於重判薄熙來,表示新領導班子的內外政策已經定調。對台灣的調子,現在還只是溫水煮青蛙。會不會出其不意來一傢伙,還要看台灣在20142016的政局。

 

戰略顧問公司負責人

 

 

梁馬注定都是落水狗

(資深傳媒工作者 端木少華)

港蘋

■梁振英或馬英九試圖建構「人民」支持的假象,但自身已成了「無能」的代號。互聯網

 

落區,並非行政長官梁振英的創舉,他不過蕭規曹隨。跟前兩任特首一樣,既然權力的正當性不來自普選,梁振英連續落區自有用意,表面上傾聽民意,實際上在昭告天下,他是香港的領導人。一身便服,縱然不像皇帝微服出巡,也相去不遠。

不管700萬港人認可與否,特首只有一個。梁振英以小圈子選舉坐上大位,統治的合法性根本不建立於民意基礎,而在當道的欽點,烏鴉遂飛上枝頭變鳳凰。香港沒有民主,一旦大權在握,存在就是合理,這是梁振英刻意落區的無言宣稱:我即特首,如假包換。

缺乏普選,港人當然無法透過罷免機制或下一次選舉的機會,經由一人一票,換掉行政長官。退而求其次,公民社會只能指望梁振英有自知之明,知所進退。從8月中旬起到9月間,梁振英已三次落區。不論是天水圍、觀塘或灣仔,都有人責難他「落區不如落台」,原因無他,不得民心,至少民意支持度不斷下滑。

落區與落台,不過一字之差,意義卻天南地北。落區,是由上往下的民粹操作,無論民選或獨裁,從美國總統奧巴馬到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政客與民親近,不外在打造一個「民胞物與」的形象,企圖鞏固權力基礎。落台,則是一種責任政治的擔當,對那些佔着茅坑不拉屎的問責官員,這種由下向上的下台要求,尤其顯示民心歸向。

梁振英畫虎不成反類犬,落區卻被反對者四處圍堵,落台之聲不絕於耳。特首與港人之間的所謂「零距離」接觸,竟還得依賴大批警員維持一定的通行空間,包括走後門等,人身安全的顧慮自是原因。只是落區變成落難,他的尷尬大概如寒天飲冰水,點滴在心頭。

不管出自甚麼動機,梁振英放下身段落區,到不同地區面對各種可能的斥責和羞辱,而且預告將繼續進行類似論壇,與市民保持互動,即使是虛驕做作,看起來並不全是「奸狼」行徑。不過,狼、狗之間的分別不大,從落區的被追罵、嗆聲看,梁振英跟落水狗倒有幾分相似,狼狽不堪。

除了正當性有別,梁振英的處境其實和台灣總統馬英九的沒有兩樣。從上任後,梁振英面對的是十面埋伏,馬英九則是四面楚歌,兩人的民調走勢都如水銀瀉地,不可收拾。2012年,馬英九以689萬張選票(51.6%得票率)擊敗民進黨對手蔡英文,連任總統,他的民意信任度卻一路敗北,節節下降到9.2%,而且還有探底的可能。

2006年,陳水扁總統的施政滿意度掉到18%時,馬英九是台北市長,他這樣批評陳水扁:「人民以頭家的身份,把權力拿回來就是罷免,所以罷免在民主政治,是跟選舉一樣普通的事情,罷免不需要這個總統犯罪,犯罪和罷免沒有一定關係,即使是沒有犯罪,只要他無能、他做不好、只要他的滿意度掉到18%,表示人民已經不信任他、表示人民已經不尊敬他,就可以把權力拿回來」。馬市長這番話大義凜然,對現在的馬總統,應格外刺耳,諷刺到極點。

十年河東十年河西,馬英九絕對不會想到民意信任度會低到陳水扁的一半。權力使政客腐化墮落,權力的滋味也讓政客變得傲慢,目中無人。馬英九的態度無疑是「寧我負人,毋人負我」,堅持不下台。政客說話不算數,也難怪馬英九注定成為落水狗,走到哪裏都有人要他辭職,以謝國人。

儘管得票率和滿意度民調不能直接比對,馬英九的9.2%透露出一個難以否認的事實:反對的不會只是泛綠(民進黨等),顯然也包括泛藍(國民黨等)。亦即,儘管藍綠間沒有直接交集,不分政治光譜,馬英九已經成了台灣大多數人共同厭惡的對象。吊詭的是,他討好人民的內鬥舉動(如打擊立法院長王金平司法關說案),不僅沒得到預期效果,殺敵八百,傷己三千,民粹成了致命罩門。

梁振英的情況或許好些,儘管8月間的民意滿意度已低於45分,是特首就任一年多來的最低評價,他至少還維持兩位數,距「勉強及格」不遠,不像馬英九的個位數,簡直慘不忍睹。梁振英和馬英九的共同盲點是,他們的名字都成了團結所有反對者的主要動力,兩人仍摸不清頭緒,一意孤行,越操作民粹,越激起更大的民意反感,政治定位無疑會悲劇收場。

Ernesto Laclau在《論民粹理性》中,有關民粹形成與結構的分析,或許可替梁振英和馬英九的困境做個註腳。因為民粹的組成永遠只是全體人民的一部份,這部份可以霸道的被形塑為整體的象徵符號(如1,200人的選舉被強解為港人代表)。由於蠻橫,民粹的作用兼具正負效應,未必讓當權者得寸進尺。

透過「親民」手段,梁振英或馬英九試圖建構「人民」支持的假象,但是自身已經成了「無能」或「不具正當性」的代號,他們的出現或名字難免激發同仇敵愾,鼓動更多人站到反對陣營。兩人從主動落區,到被要求落台,一副落水狗的難堪,也就咎由自取。

 

端木少華

資深傳媒工作者

 

 

港人為民主付出太少了

(香港大學法律系副教授、佔中發起人

戴耀廷)

港蘋

■戴耀廷稱有台灣朋友指港人為民主付出的代價實在太少。資料圖片

 

香港爭取民主普選三十年,輾輾轉轉,到目前為止,仍是對着普選望門興嘆,不知何年何日,香港才真有普選。台灣人爭取民主也是經過艱辛的歲月,卻比港人走進這普選大門至少早十多年,雖則他們在民主實踐上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有台灣朋友見港人爭取普選多年而無所得,對港人的評語是:「你們為民主付出的代價實在太少了。」

誠然,在香港為爭民主而坐過牢的、流過血的(不要說坐多久和流多少血了),實在也是太少了。過去在香港爭取民主,人們所付出的,大都只是個人用來賺錢或娛樂的時間,付出的是機會成本。當然也有不少人付出了金錢,可能對他來說是不少的數目,亦有人付出了心力,投入了他們大部份的人生在民主事業上,而在自己的專業上有所失。但終歸港人付出的程度,還未大到要長久地犧牲他們的個人自由,更不要說為此而喪命。

這種程度的代價,或反映出港人對民主的熱切程度,故台灣的朋友才會說港人付出不夠。這也可能與港人的務實本性有關,爭取一些東西,若有其他人肯代勞,付出更多,自己就不需要付出那麼多了,尤其是爭取到的東西屬公共東西,即每一個人所分享到的是一樣多,爭取時付出多一點的,不會讓他有多一點回報,也可能大家雖想要民主,但見北京政府如此強勢,爭也無用,無謂浪費那麼大的精力。付出少少,聊表自己是熱愛民主,向自己有交代,良心好過一點就行了。

這或是因為香港的制度容讓港人不用付出那麼多,也有可能爭取到民主,故不必要為民主而犧牲到自由甚或生命。因着殖民地時代在香港建立起的法制,香港的法律及法治保障了公民的基本權利,包括言論自由、新聞自由、集會自由、人身自由、公平聆訊的權利等。這些保障在主權過渡後,亦因受惠於「一國兩制」,或許有一點倒退,但大體仍是充足的。因而在爭取民主的過程中,即使港人的行動是要挑戰特區及中央政府的權威,但他們的人身自由仍得到法律的保護,故不需付出太大的個人代價。香港的公民社會亦已累積了相當的厚度,能自主地策動爭取民主的行動,不會受各式各樣的無形壓制而退縮。

香港正處於民主普選發展的關鍵時刻,而香港也可能是現時為止中國大地上唯一的地方,爭取民主是不用流血的。因得到香港那已達相當成熟程度的法制及「一國兩制」的護蔭,除非現在北京政府的領導層,願意或敢於在2017年政改一事上,不惜犧牲鄧小平在香港所艱苦建立起的一國兩制事業,也不讓香港有真正的民主普選制度,不然香港要爭取民主普選實是伸手可及的。

只要有相當大數量的港人,在此時向北京清楚表明他們要有民主普選的堅定決心,並讓北京政府看到我們是不惜付出更大代價,即使未至於流血,亦有可能令北京平衡各方面的考慮後,尤其是香港有民主普選的得失,願意和港人走進普選之門,同心去走普選之路。

和平佔中就是在這背景下提出來。我們需要有一定數量的港人,願意付出代價達「公民抗命」的程度,即進行不合法、非暴力的堵路行動,並要在之後承擔罪責,以產生足夠張力,令北京政府不能逃避香港民主普選的問題,不能再用以前那「打一派、拉一派」的一套,就以為可在今次政改中過關。

但在現階段,也不是所有認同和平佔中信念的人都需立即表態,決定參與公民抗命。只要有更多人在進行真正的公民抗命行動前,積極參與和平佔中與公民社會內的各個團體合作籌辦的商討會議,討論普選特首的選舉辦法,並在之後由和平佔中籌辦的公民授權程序中,投票選出他們認為是最好的普選特首方案,交北京政府考慮,已可產生相當大、甚至足夠的政治能量,令北京政府需重整對政改的立場。

這或者符合不少港人務實的思維,在此階段以最少的代價去支持民主普選及和平佔中,只需用一點時間參與商討會議,及在公民授權程序中投票,他們所得到的回報可能是意想不到的。即使失敗了,損失也是非常有限。

 

戴耀廷

香港大學法律系副教授、佔中發起人

 

 

蘋中信:香港的新媒體(張鐵志)

20130924    台蘋

 

眾所周知,傳統媒體日漸式微──「傳統媒體」指的不只是印刷媒體,也應該指「做媒體的方式」。在香港這一兩年,卻有不少新媒體出現,提出新的媒體想像,刺激香港的政治與文化。

先是2011年,編輯總部在香港的「陽光時務」iPad版創刊,他們不僅在形式上是「新媒體」──是以iPad為主要介面的雜誌,內容有廣闊的視野(同時關注中港台和國際新聞)和思想性,尤其深入報導中國維權運動,讓不少港台人士喜愛。2012年九月改出紙本《陽光時務週刊》,後因為不堪虧損,而在2013年春天結束。

2012年夏天,香港出現另一個網路新聞媒體「主場新聞」。他們仿效美國Huffington Post,具以下特色:1.主要是新聞的匯集與編輯,而不是自己生產新聞;2.有大量blog作者,強調breaking views(突發觀點),而不是突發新聞;3. 強烈的視覺設計,符合年輕人美學;4. 民主派立場強烈,且很關注社會運動,但也重視國際和藝術新聞。「主場新聞」很快擴大了影響力,並具有議程設定的新媒體。他們第一年並沒有廣告收入(但人力很少,辦公室也是分租),直到今年八月才開始有廣告部。

 

態度強烈重視設計

另一個今年誕生的新媒體是青年文化雜誌《100毛》,背後團隊出自另一個難以歸類的刊物《黑紙》。《100毛》周刊內容是列出一百條當周的有趣事件,每則可能是一篇短文或幾句話或一張照片或一個圖表;文字非常口語,具有網路語言風格,甚至低俗,彷彿就是閱讀臉書。立場上,他們香港本土立場強烈,經常嘲笑「強國人」──香港人對於某些大陸人的諷刺性稱呼。封面常常是明星。

創刊於1976年的《號外》是華人城市文化雜誌的先驅,過去幾年比較傾向時尚消費路線,今年改版強化文化現象、社會議題與思想論述。今年一月號以去年領導反國教運動的學民思潮中學生作為封面,二月是以黃耀明、何韻詩等五位香港公開出櫃的同志意見領袖做封面,大標是「Gay and Proud」,五十頁的封面故事包括港台中的同志運動和文化,九月號封面故事則關注香港的農業和城鄉發展。

六月底,又有一本新周刊《彭博商業周刊╱中文版》,是美國「Bloomberg Businessweek」的繁體中文版,內容一半為美版翻譯,一半為自製的港台中新聞。《彭博商業周刊╱中文版》則較針對一般白領,內容是產業和政策的新聞、科技趨勢以及有趣的商業故事,並沿襲美國風格,強調設計感。

這些媒體都有某些共同點:更與新世代的進步價值接合,具有比較強烈的態度、且重視視覺設計。他們各自以不同方式打開媒體的新可能性,用不同方式去介入現實的政治經濟和文化。

 

台媒缺乏新想像力

反觀台灣的既有媒體,不論電視、報紙或雜誌,大都是固守既有的賺錢模式,缺乏新的想像力與勇氣。他們不乏好的報導與偶爾的新嘗試,但在少數獨立媒體之外,似乎「社交媒體」才是新世代理解世界、進行公共討論的主要媒介。

問題是,這樣的媒體環境就夠了嗎?

(自我揭露:筆者從去年底擔任《號外》雜誌主編,並兼任《彭博商業周刊/中文版》總主筆。)

 

台灣評論人 現任香港《號外》雜誌主編

 

 

劉進圖﹕薄案證《國敗論》 增長須改制

 

【明報專訊】美國麻省理工大學及哈佛大學兩位學者艾塞默魯和羅賓森(Daron Acemoglu, James Robinson)合著的《為何國家會失敗》(又稱為《國敗論》)對中國經濟增長前景提出了警告,指中國的政治及經濟體制若不向「廣納式體制」(Inclusive Institutions)邁進,讓更多人分享政治權力和經濟機會,繼續由一小撮統治精英以「榨取式體制」(Extractive Institutions)獨佔權力和財富,經濟增長的動力將逐漸消失。剛審結的薄熙來案為這個警告提供了適切的註腳。

 

不容「創造性破壞」難增長

 

《國敗論》的作者指出,當一個國家建立起有效的中央政府,能夠維持基本的社會秩序,以及統籌經濟資源調配,包括土地資源和勞動力,即使只是挪用別國的發明和技術,也能夠在一段時期內實現較快的經濟增長,(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蘇聯就是典型的例子。可是,持續的經濟增長須倚靠創新,才有源源不絕的動力,而創新必然帶來對舊的生產機制、方法和企業的破壞,這就像蘋果、谷歌、面書等數碼科技企業崛起,直接或間接造成了柯達、惠普、諾基亞等傳統科技企業的衰落。在政治和經濟權力高度集中的國家,壟斷和尋租的惡性循環牢不可破,「創造性破壞」難以出現,這是對經濟持續增長的一大局限。

 

作者認為,中國自1978年起實施改革開放政策,在經濟領域從榨取式體制逐漸過渡到廣納式體制,例如農民用包產到戶方式實現了私有產權,農民獲准進大城市打工實現了自主勞動,民營企業的出現打破了國有企業的壟斷,這些體制改革結合廉價的土地和勞動力,釋放出巨大的經濟增長動力,令中國取得了長逾30年的快速增長。然而,隨著中國的人均年收入達到小康水平,過去的經濟體制改革紅利逐漸消失,政治體制僵化形成的鳥籠經濟局限不斷浮現,例如多個重要經濟領域長期由大型國企壟斷,民營企業家作重大投資決策要取得黨政領導支持,貪污腐敗增加經濟交易成本及降低效率,法制缺陷令私有產權及意念創新得不到有效保障,這些都是阻礙中國經濟持續發展的制度障礙。作者指出,另一重障礙來自內部權力鬥爭,榨取式政治體制為少數權貴帶來巨大財富,經常觸發爭權奪位,威脅社會穩定。最近宣判的薄熙來案為這一論述提供了適切的註腳。

 

顏色革命難破獨裁

 

然而,《國敗論》的作者並不看好顏色革命,因為歷史上有無數例子證明,如果一個國家在革命前不存在多元政治力量,例如前東歐國家的天主教會、工會和大學學者,革命或政權更迭後多數不會出現開放多元的民主體制,只會由另一個獨裁政體取代原來的獨裁政體,就算有定期的普選也是如此,非洲和中南美洲有大量實例,近年中東地區在顏色革命後看來也逃不過這個宿命。作者認為,英國和美國的現代化進程提供了更佳的啟示,即統治精英為了防止王權獨裁自願接受公平法律制度的約束,為了維持社會穩定逐步下放政治權力,擴大議會的民選基礎,將社會上的不同聲音納入決策體制,以及不斷打擊壟斷性財團,刻意促進國內和國際競爭及保護知識產權,這些漸進而持久的體制改革更能刺激科技創新和經濟增長。

 

內部權鬥威脅統治

 

中國的領導層向來是認同漸進式改革的,對進一步推動經濟體制的改革開放也是有決心的,但對於政治領域的體制改革卻裹足不前,害怕改革會觸發廣泛的民眾參政反腐要求,動搖中共官僚的權力壟斷地位,以及由此地位而來的集體經濟利益。

 

薄熙來案帶出了一個重要的啟示,就是當一個省或市的領導人壟斷了轄區內的行政、立法、執法、司法、傳媒等權力,區區公安局長就可以狐假虎威,藉打黑之名隨意掠奪商人的財富、包庇殺人滅口、監聽權貴政要、收集黑材料作日後要脅之用,領導者可以隨意將異見者關進黑獄一控再控、協助政商界盟友積聚巨額財富、收買中央政要編織政治保護傘、爆料抹黑政治對手,這對中共統治集團造成的威脅,其實比民眾的不滿更嚴重。

 

「廣納式體制」支撐持續增長

 

改革肯定有風險,不改革風險更大,這就是中國當前立於十字路口的寫照。內地知識界對這形勢洞若觀火,有人主張攻堅,直接改革政治體制,例如將民眾海選從基層村政權提升至縣和鎮、區的層次,也有人主張引入分權和制衡,例如將各行政級別的執法及司法權力收歸上級或中央,以垂直領導代替橫向領導,令省市一把手不能隨意干預公檢法的運作,令司法回歸專業,減少冤假錯案。到底哪一種改革能夠令中國政治體制走向「廣納式體制」,從而為經濟改革和持續增長提供制度支撐,認同改革的人可以再三辯論,但可以肯定的是,單靠經濟開放而政治抱殘守缺就像一條腳走路,是不可能走得長遠和持久的。

 

劉進圖

作者是《明報》總編輯

 

 

盡論中國:毛左將擁誰為共主?

港蘋

■薄熙來去職後,重慶唱紅歌場面情景不再。

 

新一代左王薄熙來被戴上手銬押離法庭的畫面,對毛粉的威憾遠勝於對貪官。毛左大將孔慶東哀嘆「而今邁步從頭越」,也有人呼籲,一盤散沙的左派大佬們應該舉行全國性會議,協調行動。言下之意是,是時候推舉下一代共主了。莫非,左派擁習挺薄的策略要變?誰將是毛左的下一任共主?

 

擁習變得心不甘情不願

薄熙來案只是中共高層權鬥的一個轉折點,但當局捧之為反貪、法治的成就,毛左則視之為路線鬥爭。中共十八大之後,毛左的策略一直是挺薄、倒溫(溫家寶)、擁習(習近平)。今年2月,還有重慶市民穿着「擁習挺薄」T恤到解放碑前示威,結果被公安拘捕。

當局過往審判涉貪高官,甚少動用手銬、腳鐐等刑具,早有陳良宇,近有劉志軍,還引致網民炮轟司法不公、優待貪官。如今,薄熙來在一審宣判定罪後,當庭被戴上手銬,他的咆哮抗議,難免被聯想到台灣前總統陳水扁舉着戴手銬的雙手高叫「司法不公」。這一幕刻意打壓薄熙來形象,其效果勝於把他開除出黨、判囚。

薄熙來如今被判終身監禁,薄粉憤怒、失望,也無奈。毛左們挺薄無以為繼,擁習也變得心不甘情不願,於是有了推舉下一代共主的呼聲。不過,無論是卸任領導人,還是現任政治局委員、地方諸侯,誰都不會儍到再成出頭鳥。或許,毛粉們要從今年底紀念老毛冥壽120歲的積極分子中去發掘共主吧。

mailto:China@appledaily.com

李平

 

 

薄熙來提上訴 專家:難改判

 

【明報專訊】重慶原市委書記薄熙來周日一審被以受賄、貪污、濫用職權罪判處無期徒刑後,據稱已在當日提出上訴。有海外媒體推測指出,被判終身監禁的薄熙來,最快可在13年後出獄。

 

接近薄家的消息人士對本報確認,薄熙來前天在法庭上聽判後,同日向法院提出上訴要求。法新社引述專家分析稱,上訴過程最多將持續兩個月,但在內地司法環境之下,薄熙來的上訴將難以改變其無期徒刑的判決。

 

多維新聞網報道指出,被判無期徒刑的薄熙來最快可在13年後假釋出獄,亦即現年64歲的薄熙來最快77歲就可恢復自由。根據內地《刑法》規定,若服刑期間有重大立功表現,可考慮減刑,處無期徒刑囚禁不能少於10年。而根據內地慣例,減刑最快要在服刑23年後才能實現。

 

官媒紛讚判決突顯法治

 

《法制日報》昨天為薄案一審判決結果發表專稿稱,薄熙來案再次突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專稿稱,在法律面前,沒有特殊公民,沒有法外特權,沒有「刑不上大夫」。不管涉及什麼人,不論其權力大小、職位高低,只要觸犯國法,都將無一例外地受到法律的懲處。《人民日報》旗下的《環球時報》發表社論稱,薄案「自始至終扣緊法律,它不是一部提前寫好的『劇本』」。社論說,曾有人「根據經驗」預言薄熙來將會被判有期徒刑10幾年,這些「經驗」的依據是薄熙來之前的「地位」等非法律元素。

 

重慶人:永為心中一座碑

 

英國廣播公司(BBC)中文網報道,重慶仍有民眾對薄熙來被判刑感可惜。居住在薄熙來任內建成的重慶安居工程「民心佳園」內的退休工人張德鵬表示,判決顯示法律不公正,「他永遠在老百姓心目中是一座豐碑。他為人民,他想到人民,人民就為他」。

 

退休糕點師萬達詠對無期徒刑判決表示失望,稱如果薄捲入政治鬥爭,她發言也沒有用。她說,薄具體實實在在地做了一些事情。「如果重慶市不是薄熙來的話,變化沒有這麼大,變化沒有這麼好,好快哦,他才來這麼幾年。」

 

明報記者

 

 

何亦文﹕解讀薄「無期徒刑」

 

【明報專訊】薄熙來被判無期徒刑,許多人感到意外。陳希同16年、陳良宇18年,這兩名中共政治局前委員的刑期,似乎成了一個定律:中共政治局委員刑期。當局今次一改既往,既與薄在法庭上的表現,也和中共目前面對的反腐困境有著直接關係。

 

不知情責卸親屬難為貪腐開脫

 

薄熙來在法庭上推翻自己被中紀委調查時的口供;對公訴方的檢控,以自己不知情、是妻子所為作搪塞,這兩點一定令最高決策層難以忍受。如果視而不見,勢必為往後查辦貪官開了惡劣先例。

 

將官員接受中紀委調查時的口供,作為法庭證據是否適當?內地法律界存在爭議。但作為一個制度性問題,當局不會作出退讓。而薄熙來在法庭上為自己做無罪辯護,相信更令當局非常不滿。將刑期定為「無期」,方顯對現行制度的堅守、宣告貪官將責任推卸給親屬招數的無效。

 

判決書中雖然沒「態度惡劣」等字眼,但公訴人在法庭調查完成後的總結中,已有這樣的表述。

 

案情類似陳良宇案 罪名不同

 

5年前天津中級法院對陳良宇的判決,與前日濟南中級法院對薄的判決書作對照,發現陳良宇任中共上海市委書記時,幫助其弟陳良軍得到一塊土地,轉賣後獲利1.18億元。但是,法官將此行為,列入「濫用職權罪」,而不是薄谷開來為購買法國別墅、接受徐明資助款的「受賄罪」。兩個接近的案情,卻被賦予不同的罪名,前者最高量刑10年,後者無期甚至死刑。

 

薄熙來案完成一審判決意味著什麼?內地著名律師陳有西認為:「從公開信息看,審判的程序是公正、公開的,但揭露了中國司法和管理體制上的諸多問題」。

 

微博直播非首例 未算改革

 

用微博直播法庭庭審,薄案不是首例,只不過在此之前直播的案件,沒有那麼引人注目罷了。這種方式如同將法院裁決文書網上公開一樣,是中國司法向公開性邁出的一步,還到不了中國司法重大改革的程度。也不能表示反腐在制度上有重大改變。

 

薄熙來判決書中,「剝奪政治權利終身」8字,意味著薄熙來即使有朝一日以「保外就醫」方式離開監獄,但政治生命已經結束。在陳良宇的判決中,沒有類似的表述,而且說陳「認罪態度很好」。

 

「堅持法治反腐,建立廉潔政治」,是中共機關報《人民日報》昨天為薄熙來被判無期徒刑消息配發的評論,此標題透露當局反腐的基本思路。薄案開審第二天,《人民日報》的評論也有類似說法:「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反腐敗」。

 

不久前中紀委公布反腐5年規劃,除提出改革紀檢體制外,看不到什麼新內容。其中「把堅決遏制腐敗蔓延勢頭作為重要任務和工作目標」一句,既透出當局對「愈反愈腐」狀況的憂慮;也表明在制度未有重大改變情況下,遏制「蔓延勢頭」、「法治反腐」,是未來相關機構的著力方向。在此背景下,薄熙來被判無期徒刑,也就順理成章了。

 

何亦文

作者是資深傳媒人

 

 

《北京觀察》房養老

雲上風

September 23, 2013 06:00 AM | 12  | 0 0 評論 | 0 0 推薦 | 電郵給朋友 | 打印

中共官方部門推動一項改革,叫「以房養老」。這項改革剛想推出,即譏評如潮,官方部門自己也信心不足,步步退縮。這類由官方部門「頂層設計」的改革,未出師就可能夭折,漸成潮流。

「以房養老」的意思,大致是說中國沒有養老保障,人老了實在沒辦法,就把你的房交出去,以之「反向抵押養老保障」。這種改革試驗,直到22日薄熙來一審宣判,被判處無期徒刑,人們才說「以房養老」是可行方案,薄熙來是第一個試驗品。

 

薄熙來本身就是一個政治笑話,薄熙來已經家破人倒,把他牽到「以房養老」的改革這另一個政治笑話中,有何道理?聽了官場的有關「段子」,還不得不服。

 

所謂「以房養老」的意思,是政府沒錢去保障老人,要老人把其主要財產房子交出來,給你一個養老院之類的地方去住,有人照顧你,有飯給你吃。

 

這樣一看,薄熙來還真是成功的實踐者。他和他老婆薄谷開來,還是為了房子,主要是法國楓丹聖喬治別墅,不惜殺了那英國人,還把中國公安隊伍中最大膽的公安局長王立軍給嚇跑,鬧出一場國際外交事件、國內政治事件來。

 

這由房子開頭的事件,最後以房子告終。薄熙來家的財產包括房子,這回被全部沒收,法院還宣布要「繼續追繳」。這當然比官方把老人的房子拿去抵押,來得更直接。

 

另一方面,薄谷開來已經住到北京郊區的頂級花園式監獄中,薄熙來很快就會搬到城另一頭的秦城監獄,他將享受頂級監獄的頂級待遇,有24小時的保安服務,有20平方米的寬敝監房可住,病了有北京公安醫院的高幹病房,率先成為「以房養老」的改革先行者。

Read more: 世界新聞網-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 北京觀察 以房養老

 

 

爭異地高考權家長被捕

 

【明報專訊】一直致力爭取城鄉不同戶籍子弟教育平權的北京異地高考家長孟凡玲,昨天被北京市公安局以涉嫌「尋釁滋事」罪帶走調查。41歲網名「胡楊」的孟多年來跟北京公盟律師許志永及其好友王功權,合力推進公民社會運動,同時參與爭取教育平權、異地高考等活動。

 

綜合報道

 

 

貪官養情婦 5大經典結局

大陸新聞組/北京23日電

September 23, 2013 06:00 AM | 14  | 0 0 評論 | 0 0 推薦 | 電郵給朋友 | 打印

昆明鐵路局前局長聞清良夥同情婦涉嫌巨額受賄近日被訴,為貪官包養情婦增添新的案例。據新華網報導,盤點近年來媒體公開報導的案件,官員包養情婦的結局各不相同,以下五種情況堪為代表。

一、私情曝光,身敗名裂

 

今年7月,一則舉報時任江蘇省常州市鐘樓區委辦公室主任楊波包養情婦的網帖迅速流傳。網帖以潘家小學教師張某自訴的形式,實名舉報楊波包養其妻子馬某。711,鐘樓區委發布通報,以楊波存在生活作風問題為由,免去其鐘樓區委辦公室主任職務,並由區紀委立案進一步調查。

 

二、共同受賄,雙雙落網

 

2012910,新疆高級法院二審判決,伊寧原市委書記焦寶華受賄、濫用職權被判死緩。二審法院經調查,焦寶華情人杜某曾兩次找到焦寶華為一家房地產公司拿到兩塊地的開發權,兩人共同收取好處費1800萬元;杜某受同學謝某請託,找焦寶華爭取到一個項目,兩人共同收受謝某300萬元好處費。

 

三、情婦背叛,檢舉官員

 

今年3月底,一條內容為「溫州市委常委、秘書長吳開鋒遭小三逼宮,曝光不正當男女關係」的帖子在網上流傳。自稱姓張的女士微博發帖,自曝與吳開鋒保持不正當關係,懷孕後吳給其20萬元作補償離她而去。42,浙江有關部門證實:溫州市委常委、市委秘書長吳開鋒涉嫌違紀,已免去其現任職務,接受組織調查。

 

四、情婦敲詐,反被判刑

 

廣西籍女子高某某,因對深圳海關緝私局原副局長李某某敲詐勒索,被判有期徒刑5年。法院審理查明,高某某於20086月結識李某某,兩人開始交往,20097月分手。分手後,高某某多次聯繫李某某及其妻子,稱要找到媒體披露其包二奶行為,並向海關紀委檢舉揭發。李某某共向高某某支付38.3萬元。

 

五、心狠手黑,殺人滅口

 

濟南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段義和與柳海平長期保持不正當兩性關係,後段義和漸對其厭煩而又難擺脫。200779,段義和與其侄女婿陳志多次密謀後,陳志等人帶爆炸裝置,至柳海平轎車停放處,將柳海平當場炸死。2007823,段義和犯爆炸罪、受賄罪、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被判死刑。

 

據報導,在腐敗案件中,「凡貪多色」的定律一再得到驗證。雲南大學教授金子強認為,古代有權有錢的人可以納妾,如今包養情人、小三,本質上與納妾沒有多少區別。而隨社會風氣改變,一些人對「包養情婦、小三」的行為見怪不怪。

Read more: 世界新聞網-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 貪官養情婦 5大經典結局

 

 

日評估:自衛隊難抗中

編譯中心/綜合22日電

September 23, 2013 06:00 AM | 101  | 0 0 評論 | 0 0 推薦 | 電郵給朋友 | 打印

日本讀賣新聞報導,日本防衛省今年春季曾秘密對自衛隊作戰能力進行評估,假定中國「侵占」釣魚島等多種緊急事態作出模擬,結果發現自衛隊的戰鬥和運輸能力明顯不足,致難以奪回島嶼,結果慘不忍睹,防相小野寺五典在接到報告後大為震驚。

因此,防衛省在7月中的《有關防衛力量情況的中期報告》中列舉加強離島防衛所需,包括加強空戰和航空巡邏、反潛巡邏和運輸等能力、完善補給據點及水陸兩棲部隊等,為此需大舉擴充購置軍備的費用。

 

另外,日本《周刊郵報》雜誌最近一期封面以「日中戰爭已經開始」為題,其內一篇名為「間諜漁師」的文章被日本各大網站轉載。文章稱沖繩漁民之間盛傳有人是中國間諜,因此赴釣魚島海域捕魚的日本漁民屢屢受阻,漁船一進入就會碰上中國的海警船。沖繩漁界懷疑業內有人向中國提供日本漁民出海情報,並已揪出了兩個嫌疑人。

 

內地軍事分析認為,「間諜漁師」文章內容荒唐和缺乏常識;目前中國海警船大都是退役軍艦改造,具備雷達探測能力,能基本掌握釣魚島海域船隻來往情況;日本不斷鼓吹中國威脅論,相信是在為修改憲法和擴充軍備鋪路。

Read more: 世界新聞網-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 日評估 自衛隊難抗中

 

 

港四成玩具廠 遭美買家撤單

大陸新聞組/香港23日電

September 23, 2013 06:00 AM | 71  | 0 0 評論 | 0 0 推薦 | 電郵給朋友 | 打印

9月原為傳統出口旺季,然而不少廠商表示,買家轉向越南、緬甸等國訂貨,期內出口不見明顯增加,玩具業情況更為嚴峻,中港中小企業國際交流投資協進會會長趙志雄透露,最少有四成香港玩具廠商會員投訴,遭美國買家臨時取消訂單。

東方日報報導,儘管7月香港整體出口錄得雙位數增幅,但貿易發展局早前公布的第三季出口指數只有42.1,低於榮枯分界線,反映香港出口續面對許多不明朗因素。

 

趙志雄表示,第三季玩具業出口金額按季下挫逾一成,按年則下挫約15%,直言情況完全不理想,更透露接獲最少四成廠商會員投訴,遭美國買家臨時取消訂單,改向越南、柬埔寨、緬甸等成本較低國家訂貨。

 

他續說,雖然歐洲10月會舉行大型玩具展覽,屆時歐洲買家會訂貨,但有關訂單只會反映於明年春季的出口數字。

 

報導說,香港電子業商會榮譽會長陳其鑣表示,9月電子業訂單數量僅屬平穩,雖已沒再下跌,但沒有如過往9月旺季一樣急增。他續表示,即使感覺市場氣氛好轉,但要實體經濟真正受惠依然需要一段時間,客戶依然保持審慎態度,所以預期第四季訂單數量會減少。

 

香港出口信用保險局諮詢委員會主席、美羅針織董事長林宣武表示,對下半年出口持審慎樂觀態度,但認為美國暫時放緩退市計畫是一個警號,反映美國經濟不是全面向好,而且歐洲經濟脆弱,不少地方依然債務纏身,歐洲買家欠債情況愈來愈嚴重。

 

香港工業總會主席劉展灝表示,今年萬聖節、感恩節、聖誕節檔期訂單的出貨高峰期已押後至10月底,但第三季始終屬傳統出口旺季,出口量較第二季增加5%6%。他又稱,美國經濟有增長趨勢,因此不擔心美國退市,因為這代表美國對本土經濟有一定信心,反而可能會增加美國訂單數量。

Read more: 世界新聞網-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 港四成玩具廠 遭美買家撤單

----------------------------------------------------------------------------------------------------------------------------------------------------------- 

 

滬學者倡港府棄港元

指自貿區勢搶境外人幣 政府:毋須誇大威脅

 

【明報專訊】最快本周五揭牌的上海自由貿易區,將會實施人民幣自由兌換等金融改革,引發「香港的人民幣離岸中心地位受威脅」的擔憂,對此,兩名上海學者同時承認,自貿區無可避免會從香港手上搶走部分境外人民幣;一直密切關注自貿區發展的同濟大學財經與證券市場研究所所長石建勛更稱,若香港擔心上海自貿區構成威脅,港府可大膽考慮放棄港元,改以人民幣為香港的法定貨幣。

 

不過,接近港府消息人士表示,上海自貿區金融改革的細則尚未草擬,香港不宜過分誇大自貿區的競爭(詳見另文)。

 

恒生籌備自貿區設點

 

上海自貿區的發展來勢洶洶,總理李克強本月初在英國《金融時報》撰文時,亦指出上海自貿區是中國探索開放的重要嘗試。目前,已有多家外資機構表示有意在自貿區「插旗」,恒生銀行副董事長兼行政總裁李慧敏昨在一論壇說,恒生正積極籌備在自貿區設點。

 

過去幾年,香港一直努力打造成為全球最大的人民幣離岸中心,截至7月底,本港人民幣存款有6950億元。本港一家大型銀行的高層人員表示,比起深圳前海,上海設立自貿區對香港的威脅會大得多,因為上海已經有大量貿易活動,推行離岸人民幣貿易結算,自然比前海的從零開始快。

 

上海市政府智囊學者之一、同時身兼同濟大學財經與證券市場研究所所長的石建勛對本報記者表示,巿政府及金融學術界都有探討「香港怎麼辦」議題。他個人認為,「放棄港元」的建議雖大膽卻可行,「第一,港元是小貨幣,受制美元和人民幣,前途有限;第二,國際大貨幣吃小貨幣是趨勢,像歐元;第三,香港愈來愈靠向內地提供金融服務,卻要吃人民幣升值的虧」。

 

「人幣也可成港法定貨幣」

 

他說,香港亦可以考慮在港元以外讓人民幣也成為法定貨幣,港元逐步淡出,這就可以搶先一步獲得離岸人民幣定價權,「有了定價權,其他自貿區的人民幣也要跟香港走,變成香港是自貿區的龍頭。到時不單止不是威脅,反過來愈多自貿區對香港則愈有利」。

 

上海財經大學世界經濟與貿易系副主任、自貿區研究中心副主任陳波同意自貿區對香港存在挑戰,因為海外人民幣資金棄港取滬並非不可能。但從好的一面看,香港也可藉自貿區增加人民幣回流內地的渠道,關鍵是要參與發展,而非當一個旁觀者。

 

他認為,香港多年來累積的金融貿易開放經驗、豐富人才、透明法制,這些都不是上海一朝一夕可以超越,因此短時間內自貿區難言威脅。但若香港繼續愛理不理,當優勢失去,恐怕會淪為二線城市。

 

石建勛指出,上海很希望香港助其發展自貿區,不僅是企業參與,「政府金融機關來設分支,相關官員甚至前官員擔任顧問、提意見;港交所和上海交易所合作在自貿區建國際板,用人民幣交易,這些合作都有很大空間」。

 

放棄港元需修《基本法》

 

對於石建勛的「放棄港元」建議,上海社科院港澳研究中心主任尤文山對本報表示這不現實亦不可能,「港元是香港的法定貨幣,已在《基本法》寫明,若要放棄港元,則需修改《基本法》,可能性不大」。他並指出,目前人民幣仍是不可兌換的貨幣,也不適合香港作為一個自由港應發揮的經濟職能。

 

美銀美林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陸挺表示,在可預見將來,港元還是會與美元掛,主因美元是全球交易貨幣,對於國際金融中心的香港,港元與美元掛,仍有穩定、抗風險等諸多優點。

 

明報記者 上海直擊

 

 

亞太房價飆 杜拜漲最凶

編譯組/綜合報導

September 23, 2013 06:00 AM | 99  | 0 0 評論 | 0 0 推薦 | 電郵給朋友 | 打印

全球房地產指南(GPG)最新調查發現,亞太地區房價上漲,帶動全球房市在2013年第二季創下2006-07年榮景期以來最佳表現,其中又以台灣上季房價大漲近15%,領先亞洲各地,全球排名僅次於中東的杜拜。

GPG調查顯示,經通膨調整後,全球已公布房價資訊的42個地區有30區房價走高。以民眾較為熟悉的名目數據來看,房價上漲的國家達34國,下跌的僅8國。

 

亞洲房市漲勢猛,全球表現最佳的六個地區有五個在亞洲。台灣第二季房價較去年同期大漲14.52%、香港漲13.7%、中國北京二手住宅價格指數攀升10.69%,菲律賓和日本東京也分別勁揚9.98%9.02%。印尼、印度德里、泰國和新加坡等地房價全面走高。

 

中東房價同樣活蹦亂跳。阿聯的杜拜上季飆漲17.99%,蟬聯全球房價漲勢最凌厲地區。

 

在美國,經通膨調整的史坦普/凱斯席勒第二季房價指數較一年前高出8.51%,改寫2005年第四季來最大漲幅。全美20大城市的房價均上揚,漲最多的是拉斯維加斯、舊金山和洛杉磯。

 

太平洋地區的澳洲上季房價攀升2.65%,是2010年第三季以來最大漲幅。紐西蘭漲更多,漲幅達5.24%

Read more: 世界新聞網-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 亞太房價飆 杜拜漲最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ingFengComment 的頭像
    LingFengComment

    林保華

    LingFengComm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