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5 9 23《綠色參考》
(林保華主編;提供林保華的評論與其他信息。)
林保華部落格:http://lingfengcomment.pixnet.net/blog


綠參:全球恐怖主義首腦訪問美國;江扮孫子 習扮大爺;閱兵法西斯主義;蔡南向政策 鎖定東協印度;邱柯鬥 新竹的前鎮小港翻版;港對前景信心 沙士後新低;去殖化疑為23條鋪路 梁特避答;去殖民化等同去中國化;中國經濟已轉型為消費主導 GDP下滑到4-5%將是常態


〈林保華專欄〉全球恐怖主義首腦訪問美國
自由時報
2015-09-23 06:00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於九月二十二日訪問美國,這是全球最大恐怖主義國家的首腦訪問美國,除了事關中美關係,也關係到世界未來的發展。

中國的國家恐怖主義,源於它推行暴力的國內外政策;手段不一定最野蠻,實力與影響卻是最大。本來好多人不信,老美更不信,現在有些相

信了。美國資深中國問題專家白邦瑞(Michael Pillsbury)在不久前出版的《百年馬拉松》一書指出,因為中共一直都在運用欺騙戰術有意誤

導,使得美國從一九七○年代開始制定的對華「接觸政策」根本錯誤。然而這次又會進行怎樣的接觸呢?

我們看看習近平訪美前的態勢:

一、九三閱兵,中國向全球展示武力,有真有假,最重要嚇唬美國,使美國不敢對它採取強硬政策,中國就可以贏得時間買來、騙來、偷來高

科技,趕上美國。幾十年來美國已經「養虎貽患」。除了美國,現在全球沒有第二個國家可以對付中國。

二、去為這次習近平訪問鋪路的中國官員,不是外交部長,而是中國的特務頭子、政法委書記孟建柱,雙方就使用網絡武器達成某種形式的共

識。對駭客的攻擊,中國以前完全賴賬。其實上個世紀末中國軍方出版的《超限戰》就在鼓吹恐怖攻擊。

三、中國借它控制的境外媒體宣傳中國最新的軍事成就,例如一款五倍音速飛行器近日試飛成功。不但嚇唬老美,還可在習近平訪問波音公司

時,麻痺對方對技術保密的警覺。中國還在九月二十日發射一箭二十星的長征六號助威,增加談判籌碼。

四、明明武力恐嚇美國,習近平卻奢談建立「新型大國關係」來欺騙美國政治人物;以參訪西雅圖來收買大財團,而他們是政治人物的金主。

中國還要求美國保證習近平見不到反對他的抗議活動,讓美國人習慣中國的統治方式,從而實現全球化。

美國過去的錯誤政策是沒有認識中共與蘇共文化背景的不同。冷戰時期蘇聯在安理會以否決聞名,中國卻以投棄權票來騙美國。讓美國以為中

共比蘇共好相處,甚至與虎謀皮。中國文化以儒家的虛偽與法家的權謀為主,西方中國通看不透這一點。

在國家利益上,美國為了某些經濟利益而與中國妥協,卻要付出更多國家安全的代價。實際上,中國在經濟上的需求,比美國對中國的需求大

得多。美國現在也許比較清楚了。美國這一輪升息,受害最大的是中國,也許因此,要等習近平訪問結束才開戰?

期望這場各個領域的戰爭,民主最後戰勝獨裁,人民才可以免除恐懼。(作者林保華為資深時事評論員,

http://blog.pixnet.net/LingFengComment
----------


江扮孫子 習扮大爺
(李平)
港蘋 
■習近平(左)今天訪美與江澤民(右)1997年訪美時的待遇差天共地。資料圖片
 
【盡論中國】
習近平開始訪問美國,海外親共媒體、網站爭相為習造勢,甚至聲稱習近平今次訪美難度遠超鄧小平當年。言下之意,習訪美的歷史意義將超

過鄧小平,遑論江澤民、胡錦濤。但是,鄧小平1979年以中國副總理身份訪美,享受元首禮遇,已是空前絕後,反而是江澤民1997年訪美時堪

稱困難重重。
江澤民是六四事件後第一個對美國進行國事訪問的中國國家主席,他到美國本土的第一站是維珍尼亞州威廉斯堡,州長託辭出席競選活動,並

未出席歡迎午宴,只由州長夫人代為舉行。江澤民到紐約時舉行早餐會,州長、市長、參議員都拒絕出席,與會名人只有前總統老布殊。令江

澤民如此尷尬的是六四事件的陰影,而中國的經濟實力、軍力當年對美國來說也不足為患。
受制於形勢,江澤民訪美時可以說是屢扮孫子。一是行前接受《華盛頓郵報》訪問,主動以英文提及林肯蓋茲堡演講(Gettysburg Address)

、美國電影《亂世佳人》等,以表達他對美國的親近;二是出訪前宣佈中國同意簽署《經濟、社會及文化權利國際公約》,回國後20日即讓著

名異見人士魏京生赴美就醫,以回應美國對中國人權的關注;三是到哈佛大學演講時,未讓美方趕絕示威者,還主動說聽到了門外示威者的聲

音。
相比之下,習近平今次訪美儼然成了大爺,隨行的不只有中央部委高官、保鑣、記者,還有15個企業家、六個省市長。他行前只接受了《華爾

街日報》的書面採訪,諷刺的是,《華爾街日報》網站自去年9月底開始就在中國被屏蔽。《華爾街日報》的大老闆梅鐸趕在習近平出訪前到北

京「面聖」,向傳媒宣稱「我認為美國人民會非常喜歡習主席」,又在新浪微博開戶討好中國網民,但《華爾街日報》網站尚未知能否解禁。
在人權問題上,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蘇珊賴斯公開敦促中國釋放異見人士劉曉波、浦志強、許志永、高瑜與伊力哈木,習近平並未予以理會。對

於多個人權組織計劃在習近平所到之處隨行抗議,中國官員已向美方交涉,要求保證習不會看到抗議者身影及聽到抗議聲音,更不希望出現胡

錦濤訪美時有法輪功支持者在白宮歡迎禮抗議的情況。
https://www.facebook.com/appledaily.liping

李平
---------


林保華按:
台灣的電視媒體,統派媒體,都不敢接觸中國法西斯與中國國家恐怖主義問題。

蘋論:閱兵法西斯主義
2015年09月23日
台蘋

中國本月3日在天安門舉行反法西斯紀念抗日戰爭大閱兵,由於連戰出席,引起莫大的爭議,餘波至今蕩漾不息。
台灣社會只在意連是否閱兵,對中國官方號稱的「反法西斯」理念毫無興趣,也對中國使用法西斯最耽溺的大閱兵儀式壯大法西斯來反法西斯

,造成內在邏輯的自我逆反,演化出21世紀初最大的二律背反之悖論。這種演化非常不祥,邏輯矛盾,自我背反,可能失去自我的控制而導致

如墨索里尼、希特勒、日本軍閥的「民族法西斯主義」,其危害大矣哉。
中國也尊領袖崇拜

西方有段說法相當傳神:當牠走路像鴨子、長得像鴨子、叫聲像鴨子,牠不會是別的東西,牠就是鴨子。當一個國家儀式像法西斯、行為像法

西斯、語言像法西斯、姿態像法西斯,它不會是別的東西,它就是法西斯,儘管它拿社會主義、中國模式等漂亮的布幕遮住後面法西斯怪物的

臉,卻仍然到處露出法西斯的黑色衣角。中國也許不是那麼純種的法西斯,但它們把狂熱民族主義的基因和法西斯基因混合改造,誕生出一個

雜種醜怪的民族法西斯主義,比純種法西斯更厲害恐怖,也讓民族主義變種成集體歇斯底里、殘暴嗜血的原始部落式復仇民族主義。兩相結合

,遠比連戰閱兵更嚴重百倍。
我們不能學洪秀柱對民粹這個專有名詞做無限大解釋,只要她反對的就統稱民粹。法西斯的拉丁文字源是fasces,是古羅馬做為護民官象徵儀

式所用的「棒束」,意指團結,特別是領導者意志指揮下的團結。所以法西斯都強調領袖意志的「領袖崇拜」,並從根本否定了人民個體的自

主性。這段定義很耳熟,像極了對岸從毛到習的政治文化,簡直絲絲入扣。
法西斯藏在每個人的基因裡。法哲傅柯在〈反伊迪帕斯序〉中寫道:「最後來臨絕不能輕視的最大敵人……就是法西斯。這裡說的法西斯,不

只是歷史上的法西斯─動員大眾的欲望並能有效運用─希特勒與墨索里尼的法西斯,同時也是存在我們所有人中,存在我們頭腦裡和我們日常

行動中的法西斯,更是使我們愛權力、渴望支配並詐取我們權力基礎的法西斯。」
華人從習近平、馬英九到親友鄰居,都在基因裡帶有濃重的法西斯的威權人格,三位總統參選人也十分嚴重,要警惕自覺啊!
--------------


林保華按:
20多年前李登輝總統南進政策的延續與豐富,下月再訪日。這是新月形外交嗎?

蔡南向政策 鎖定東協印度
2015年09月23日
台蘋
【林修卉、劉冠廷、財經中心╱台北報導】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蔡英文昨宣布,未來民進黨政府將推動「新南向政策」,強化對東協和印度的整

體關係;蔡強調,東協和印度將成為世界上強大的經濟體,強化對其整體關係「是台灣理所當然的選擇」。商總理事長賴正鎰認為,只要可把

台灣帶出去,就是宏觀思維;國內大型食品業者則說,只要兩岸關係搞不好,台灣與東南亞的關係就不可能會好。
洪:兩岸才是基礎

國民黨總統參選人洪秀柱辦公室也說,希望蔡認清事實,穩定的兩岸關係才是安居樂業基礎,其他國際關係不可取代兩岸關係。
民進黨昨在遠企飯店舉行「創黨二十九周年外交使節酒會」,共六十四個國家、近百名駐台外交官員出席,人數創新高。美國在台協會處長梅

健華(Kin W. Moy)看到迎賓的蔡英文,還熱情擁抱蔡;民進黨解讀這代表蔡與美方關係密切。
蔡致辭說,過去的「南進政策」主要是引導企業增加在東南亞國家的投資,但未來貿易與投資僅扮演其中一個合作面向;多元、多面向的夥伴

關係,將建立於雙方的民間交流、文化、教育研究等多方面連結。新加坡駐台北商務辦事處代表黃偉權說,樂見任何支持區域發展與合作的政

策。
不願具名的電子廠說,看好東南亞發展潛力,最好是政府可以跟當地達到一定的投資協議,降低廠商單打獨鬥的風險;希望有一套完整的計劃

,不要半途而廢。
對於敘利亞難民危機,蔡說,有必要建立一個國內法律機制,使台灣能參與國際社會協助難民的援助計劃;也將致力減緩區域衝突緊張關係,

以南海爭議為例,「未來將致力於遵守國際法及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並且尊重航行自由」。
下月訪日拜會朝野

民進黨昨也宣布,蔡下月六日至九日將出訪日本,除參訪高科技產業,也將拜會自民黨、民主黨,並出席日華議員懇談會。此外,星雲法師日

前稱蔡是「媽祖婆」,媒體昨問蔡「媽祖婆的副手是誰?」蔡笑稱:「你要不要去問媽祖婆?」
昨出席民進黨外交使節酒會的美國在台協會處長梅健華擁抱蔡英文。林啟弘攝
蔡英文外交政策重點

●區域實踐及國際參與
˙對敘利亞難民危機,建立法律機制,讓台灣協助難民援助計劃
˙對於南海爭議,遵守國際法及聯合國海洋法公約
˙建置非政府組織的國際中心,支持非政府組織(NGO)團體進行有價值的工作
˙參與世界衛生大會等組織
●打造更強健的國際夥伴關係
˙強化與美、日等理念相近民主國家的夥伴關係
˙提升台灣與歐洲國家多邊經貿交流
˙推動「新南向政策」,成立專案小組,深化與東南亞及印度關係
●對外事務的創新思維
˙推動城市外交、青年外交
資料來源:《蘋果》採訪整理
----------


自由廣場》邱柯鬥 新竹的前鎮小港翻版
自由時報
2015-09-23 06:00

◎ 趙倫

「時代力量」邱顯智律師鎖定柯建銘窮追猛打,令人回想起四年前高雄前鎮小港選區的憾事,當時陳致中執意參選,瓜分了郭玟成選票,結果

是郭拿了五萬九千多票,陳得四萬八千多票,讓藍軍林國正以七萬多票輕騎過關。

邱律師說「太陽花不欠柯建銘什麼」,也許是事實,但是攻訐「王柯體制」密室交易是萬惡之源,恐也言過其實。立法委員各有各的利益盤算

,把所有責任歸給王柯承擔,是深藍媒體配合馬英九鍘王的論調,不可不察。

柯建銘長期擔任黨團總召,為了突破藍軍的多數暴力,承擔以小搏大的任務,容或有值得訾議之處,入了鮑魚之肆難免沾腥,大體說來瑕不掩

瑜,再加上不分區通常疏於經營選區服務和個人形象,重返區域選起來必格外吃力。

柯建銘的基本盤在新竹市,可選擇的彈性很小,邱顯智是新人,可以耕耘的空間很大,雙方若有共同理想(過半執政),理應協調(起碼可以

民調決勝),邱下辯論戰帖,形同決鬥,又不允諾民調決勝出,如果讓藍軍撿到便宜,泛綠選民必難諒解。

蔡英文為了團結在野大聯盟,做了許多努力,例如去年台北市以民調PK禮讓柯文哲。明年立委,小英也做了妥協,黃國昌、洪慈庸等選情看

漲,能夠不靠民進黨支持者單打獨鬥成事嗎?

據最新民調,「時代力量」政黨支持度已經超越親民黨,誠屬可貴,但經營政黨若操之過急可能引起支持者反感,甚至流失其他選區政黨票,

領導者應深思。(作者為資深媒體人,新北市民)

◎ 曾肇昌

立法委員不同於監察委員,立法委員係採集體意志,凡事由多數決議定,非如監委可單獨行使職權。因此,立委個人有時空有理想,但因居國

會少數,提案經常受到挫折,自屬難免!

明年立委選戰,民進黨為達國會過半,極力和時代力量等第三勢力整合,卻遲無進展。但選民應認清國會改革非一蹴可幾,「朝野協商制」有

一段歷史,不可能讓議會的辯論精神完全取代「妥協」,國會的態勢也非短時間可由少數黨而改變。

少數的菁英仍應繼續努力,喚起民眾改革國會體制,讓代表「公共利益」的多數力量不斷地凝聚,帶領國家向前邁進才是!

(作者為全國律師公會前理事長,新竹市民)
------------


林保華按:
如果現在再民調,加了陳佐洱的“去殖民化”因素,港人對前景信心勢將更低。

 「特首超然論」後 港大民調:
港人對前景信心 沙士後新低
港蘋 

【本報訊】中聯辦主任張曉明發表特首超然於三權論後,有民調顯示港人對本港以至一國兩制前途的信心全面下跌,當中對本港前途的信心更

跌至2003年沙士後新低,至於對一國兩制的信心亦跌至低於五成。有泛民議員批評,張曉明的言論惹起港人反感,並擔心一國兩制「提早玩完

」,建制派議員則認為張的言論只屬原因之一。
記者:呂浩然

港大民意研究計劃於本月9至17日成功訪問了逾千名市民,調查期間中聯辦主任張曉明於12日發表特首超然於行政、立法、司法三權以及三權並

非分立言論,調查結果顯示,市民對中港前途信心同告下瀉,當中對本港前途信心正面比率由3個月前的49%跌至44%、負面比率則43%升至50%,

兩者相減的信心淨值更由6%急跌至-6%,跌至2003年4月沙士後新低。至於對內地前途信心方面,正面比率由71%下滑到58%、負面比率則由23%升

至32%。
67%青年對兩制無信心

此外,市民對一國兩制信心的正面比率,亦比3個月前的調查大跌9個百份點至43%,負面比率由43%急升至50%,信心淨值同樣由正轉負。按年齡

組別劃分下,18至29歲、30至49歲兩個組別的港人,都有逾半數人表示對一國兩制無信心,當中18至29歲的組別更有67%人表示無信心,僅50歲

或以上港人有52%人表示有信心。
另外,民調亦發現香港人對中港台三地政府的不信任比率一同上升,當中以對台灣政府的不信任比率升幅最高,上升了7個百份點至31%,不過

香港人最不信任的是內地政府,不信任率達44%,至於港人對港府的不信心比率則為37%、信任比率為38%。
港大民研總監鍾庭耀分析,市民對本港前途的信心淨值跌至2003年4月以來新低,而市民對一國兩制和中港前途信心淨值,亦自3個月前回升後

大幅滑落,深入分析顯示,越年輕的市民越不信任中央政府和一國兩制。
陳家洛:矛盾轉化抗爭

公民黨陳家洛直指,今次民調正好反映市民對張曉明的特首超然論有很大反感,並擔心在北京走強硬路線下,一國兩制會「提早玩完」。他強

調,雨傘運動一役清楚顯示港人爭取更大自主性的意識很頑強,若北京不改為採取放手的態度處理兩制問題,只會令矛盾轉化成抗爭。
工聯會黃國健則認為,張曉明的言論只是市民信心下跌的原因之一,他反指社會氣氛差、多拗撬也會影響市民的信心,認為只要繼續嚴格按照

《基本法》辦事,長遠就能重建市民的信心。
----------


林保華按:
689內心竊喜啊。

 去殖化疑為23條鋪路 梁特避答
港蘋
 
■梁振英昨被問到陳佐洱言論會否對23條立法有壓力時,拒正面評論。楊柏賢攝
 
【本報訊】全國港澳研究會會長陳佐洱的「去殖民化」言論引起社會廣泛爭議,特首梁振英昨日被問到有關言論會否對23條立法造成壓力時,

全程拒絕正面評論,只稱根據《基本法》,港人要承擔對香港和國家的責任和義務。有學者認為梁振英迴避問題,相信是不想未清楚中央正式

取態前,將自己押上去。
早前有內地法學學者解釋,去殖民化是指立法禁止危害國家主權行為,有泛民質疑是為《基本法》23條立法鋪路。梁振英昨日出席行政會議之

前,被問到會否有壓力就23條立法,拒絕作正面回應,只稱香港人在《基本法》下有基本權利,但亦對香港和國家有基本義務,梁振英表示:

「我們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必須兼顧權力和責任、權利和義務。」
港區人大代表、行政會議成員羅范椒芬前日接受《文匯報》訪問時指出,中聯辦主任張曉明的特首超然論「每一隻字都寫得好小心」,稱特首

的地位「一定高過三權」,對於香港「不搞三權分立」,羅范椒芬認為,現時香港行政、立法及司法機關互相制約之餘互相配合。
學者:梁未清楚中央睇法

民主黨主席劉慧卿表示,23條立法相當具有爭議性,梁振英曾經說過任內不會處理,「佢哋應該深思熟慮,唔好為香港添煩添亂,如果佢(梁

振英)轉軚,相信會引起好大衝擊」,強調香港至今即使沒有為23條立法,也不會有大問題。
香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講師蔡子強認為,陳佐洱的「去殖民化」言論,與中央希望重啟溝通對話的做法並不脗合,認為梁振英是迴

避問題,因為「梁振英唔想未係好清楚中央睇法前,將自己押上去」。
■記者林俊謙
----------


林保華按:
陳佐洱蠢到自掘墳墓。朽木不可雕也。

蘋論:去殖民化等同去中國化
港蘋 
  
陳佐洱關於「去殖民化」和「去中國化」的張皇言論,引發社會熱議。陳表示,香港沒有依法實行「去殖民化」,又讓「去中國化」死灰復燃

,氣勢囂張。他顯然認為去殖民化和去中國化是對立的東西。
搜尋維基百科「香港殖民地時期」的條款,就找到香港殖民地有四個時期,包括葡屬香港(1514年-1521年),英屬香港(1841年-1941年,

1945年-1997年),日佔香港(1941年-1945年),還有中國香港(1997年-)。第四時期的解釋是:「在香港自治運動和部份政治學學術研究

中,或反對中國共產黨統治香港的人士,香港殖民地時期也包含1997年主權移交中華人民共和國後的香港特別行政區。」據此觀念,近年興起

的香港年輕人的「去中國化」,也等同於「去殖民化」。
殖民地兩個主要含義

殖民地的含義有二,一是宗主國向殖民地區大量殖民,二是將宗主國的政治權力加諸殖民地。Colony,源自古羅馬的一個村社「Colonia」,隨

着羅馬統治地域的擴大,這一羅馬村社的權力逐漸推及到新征服地區,演變成殖民制度。
歐洲國家對亞、非、美各洲有幾百年的殖民歷史。1853年,中共的祖師爺馬克思在《不列顛在印度統治的未來結果》一文中提出殖民主義有「

雙重使命」,即破壞性使命和建設性使命,「建設性使命」包括向殖民地輸出資本、技術,進行建設,發展商品經濟和市場經濟,把法治帶入

原本落後的地區成為管治基礎。
陳佐洱表示香港沒有依法實行「去殖民化」,記者問陳依法是指法的哪一條,陳答不出。港英時代,英國沒有向香港大量移殖英國人,97前統

計,在香港的英國本土人士,比美國籍的還少。「去殖民化」若指97後,則《基本法》倒是有條文明確規定不容許宗主國大量殖民,以及不能

將宗主國的政治權力施加於香港的,就是第22條。這一條規定「中央人民政府所屬各部門、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均不得干預香港特別行政區

根據本法自行管理的事務」,這是阻止宗主國把政治權力施加香港的「非殖民化」條文。22條又規定:中國其他地區的人進入香港需要批准,

而來港定居人數就要「由中央人民政府主管部門徵求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意見後確認」,也就是香港本地政府有入境話語權,即防止宗主國

對香港大量殖民。
待到97主權移轉,習慣不管不舒服的中共官員要守住22條就難了,近幾年對香港的干預越來越張狂,越來越明顯,中共早已把22條的規定置諸

腦後了。而大陸人進入香港或移居,中共也從來沒有徵詢過港府更遑論市民意見,18年累計大陸新移民已佔香港人口十分一,使香港在房屋、

教育、醫療、福利等負擔日益沉重,影響了市民的日常生活。因此,若從人口移殖和權力凌駕這兩個殖民地定義來看,稱中共國為香港的殖民

主,並不過份。若要依法「去殖民化」,所依的只能是《基本法》22條。
倘若「去殖民化」是指要去掉港英殖民地時代的制度,讓政制、法治、司法都改行中國式,那麼這並不符合《基本法》第5條規定的「保持原有

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和香港「不實行社會主義制度和政策」。因此,如果香港要依從社會主義制度的人民民主專政去

進行一黨篩選的普選,那是違反《基本法》的。
香港人本不抗拒回歸

97主權移轉時,香港人的民意取向絕大部份儘管無奈但也並不抗拒回歸,但隨着中共對第22條和第5條及其他對《基本法》的踐踏,香港遂興起

了抗拒中共干預、去中國化的本土思潮,民調顯示市民對「中國人」的身份認同逐年下滑,抗爭活動舉龍獅旗也是近幾年的事。舉龍獅旗只屬

言論自由範圍,真正「氣勢囂張」的是違反《基本法》22條及5條對香港的「殖民化」政策,這種政策導致香港社會越趨普遍的「去中國化」意

識。
北大教授張千帆在《法西斯並未離我們遠去》一文提到蘇格蘭獨立公投,他說:無論結果如何,「英格蘭和蘇格蘭都會心平氣和地接受,誰也

不會為此鬧到動刀動槍的地步。……自由民主國家的人民一般不會對領土主權過份在意,因為這些問題跟自己的生活沒有甚麼直接關係,無論

統一獨立都還一樣要過日子;而為了領土打仗卻和自己關係很大……。有意思的是,恰恰是自由國家的領土沒有甚麼分裂的威脅,因為國家不

靠僅僅武力維持主權,也要依靠優越的制度。如果這套制度能夠給老百姓提供幸福美好的生活,國內沒有各種特權、歧視、衝突、危機,相信

大家都願意同在一個國號下過日子」。
為甚麼香港的「反殖民化」等同「反中國化」?為甚麼藏獨、疆獨、台獨、港獨這麼多地方的人不願意在同一個國號下過日子?是甚麼人、哪

一個政權更應該反省呢?
https://www.facebook.com/mrleeyee

李怡
--------


陶冬:中國經濟已轉型為消費主導 GDP下滑到4-5%將是常態!
2015/09/23 17:55 鉅亨網 記者陳慧菱 台北

鉅亨網記者陳慧菱 台北

瑞信亞洲區首席經濟學家陶冬今(23)日表示,中國經濟已經轉型為消費主導,他預估,中國第3季GDP一定達不到7%,第2季GDP達7%是因為金融

服務好所支撐,但第3季股市下滑,金融服務業商品賣不動,預估GDP成長難保7%,而且未來在經濟轉型、環境改善的需求下,GDP下滑維持4-5%

會是常態。

陶冬表示,中國第3季股市趴下,但GDP還是7%,靠的是政策性銀行給予更多資金支持,拉住了增長,但這是本末倒置的,他認為,政策根本不

是投資的料,中國現在缺少的是民間投資,預期政策刺激效果會減弱。

陶冬表示,中國對大宗商品及生產資料的需求縮減,但對旅遊及服務的需求大舉快速成長,中國經濟已經正在發生、無可避免地轉型,從工業

化、投資主導的經濟,轉型為後工業化、消費主導的經濟體。

陶冬還說,今年最讓他意外的不是GDP下滑、也不是股市趴了,而是中國人民到日本旅遊,但回國卻有一半中國人民從日本帶回中國製的馬桶蓋

,只因為同樣東西在日本買便宜3成,這是因為匯率關係,也突顯了消費力的提升。

陶冬認為,過去中國購買力最大受惠者是新興國家,因為對原物料的需求,但未來新的消費熱點最大受惠者是已開發國家。

中國反腐敗長期是好事,但短期會先出現負作用,陶冬指出,30多年前中國經濟開始起飛,主要是因為鄧小平的經濟開放政策,當時把國企、

企業、就業等融合在一起,打造過去30多年快速成長的基礎。

但是中國經濟已進入後工業時代,從2006~2007年開始,工業GDP就漲不動了,即便政府大量投資,但投資還是上不來,近年來成長主要背後是

來看人民幣升值。

陶冬表示,中國經濟已經轉型,只是你我拒絕相對中國經濟轉型,中國已朝後工業消費時代轉型,未來經濟成長下滑會持續發生,在經濟轉型

、環境改善的需求下,GDP下滑到維持4~5%會是常態。

此外,陶冬認為,中國經濟未來會從增槓桿轉為去槓桿,一旦轉為去槓桿,受到影響不只是中國經濟,而是全世界,但中國有資本管制,因此

,即便中國發生狀況,也不會帶來像2008年美國所引爆的金融危機,但是中國需求對全世界的影響很大,需求的減少,還是會帶來全球衰退。
------------


林保華按:
德國的製造業也可以留在本國,作為經濟發展的基礎。日耳曼民族,的確了不起啊。

司馬觀點:全球只有一個德國(江春男)
2015年09月23日
台蘋

德國不僅是歐洲經濟的火車頭,也是歐洲道德的火車頭,這不僅僅是政府的抉擇,也是社會的共識,這次數十萬難民湧入德國,為了分散安頓

,全國展開救援行動,估計有2000多萬民眾參與,這樣救苦救難,重視人道的國家,全球只有一個。
德國人囗只有8000萬,卻要接納80萬難民,對財政、經濟、社會各方面都造成重大壓力,梅克爾在國際上備受稱讚。美英領袖都對她表示高度

肯定,曾經辱罵她的希臘人,這次也對她大加讚賞。
法國酸德剝削難民

法國的心情比較複雜,它以自由、平等、博愛為立國精神,有「人權的國度」之稱,而且與敘利亞有深遠關係,在一戰之後統治敘利亞長達25

年,附近的貝魯特有「東方巴黎」之美名,但是, 法國經濟疲弱,工作難找, 官僚行政繁瑣,公務員只說法文,難拿到居留許可, 難民為之

卻步。
德國拿到人權冠軍,法國媒體對此充滿醋意,嘲笑梅克爾像歐洲女王,命令歐洲子民也必須這樣做,並諷刺德國的經濟起飛,都是靠難民的廉

價勞動力。
德國的右翼團體對難民充滿敵意,他們發動示威活動,引發暴力衝突。而梅克爾的政敵也對邊提出尖銳批評,一向不輕易流露感情的她,終於

忍不住了,她有點激動:「老實說,如果要我為這個發自內心的良好行為道歉,那麼,德國就不再是我的國家了」。
擔心恐怖份子混入

仇外的右翼團體都以愛國主義為號召,德國新納粹也是如此,近年來穆斯林變成主要目標,這次難民都來自穆斯林世界,他們擔心德國被穆斯

林淹沒,擔心恐怖份子混進來,他們挑起種族主義論調。
但是經歷了納粹噩夢,浴火重生的德國,已經擁有成熟而多元的公民文化,一定禁得起這種考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ingFengComment 的頭像
    LingFengComment

    林保華

    LingFengComm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