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政治作怪,香港對地震反應遲鈍                  
林保華 

“九二一”臺灣大地震,香港的反應十分微妙。

官方及某些政客,乃至某些媒體,不久前,甚至臺灣地震當日,還對
臺灣文攻武嚇,充當中共的傳聲筒,在“民族大義”旗號下,將臺灣
當作敵對勢力,根本不考慮發動一場現代化戰爭對臺灣生命財產所造
成的重大損失﹔但一個地震,中共領導人江澤民表示關心,這些人和
輿論馬上跟著轉調,對臺灣突然“關懷”起來。這種戲劇性的轉變使
人嘆為觀止。

當然,香港市民非常關心臺灣因為地震造成的損失,媒體詳細報導災
情,市民對此寄以強烈的同情。雖然香港經濟仍然不景,一些團體還
是發動賑濟臺灣地震災民的募捐,也有比較良好的反應。但輿論對政
府救災反應的遲緩也作出批評,認為是政治因素在作怪。

    一般來說,香港和臺灣關係是比較密切的,至少同大陸各省市比
較是最密切的。在大陸之外,港、臺是相提并論的。但是這次地震發
生後,特區政府的反應慢三拍。凌晨一點十七分的地震,江澤民到上
午十點後才表示關切,香港資訊雖然靈通,但特區行政長官董建華看
到江澤民的態度後,才在下午一點鐘發表聲明。而在日本、美國、新
加坡、俄羅斯、南韓、土耳其等國家以第一時間派出救援隊以後,因
為北京沒有派出,當然也有些是因為北京對臺灣的敵對行為使臺灣產
生戒心,沒有接受它要送來的物資,所以董建華也不敢輕舉妄動,可
能是在請示北京後才在九月二十三日派救援隊到臺灣。

    由於救人行動在事隔數日之後因沒有希望而停止,轉而做清理現
場的工作,遂使以救人為主要目的的香港救援隊因而英雄無用武之地
。在眾多香港記者報導下,於是有香港救援隊遭到冷遇之說,因而需
早早返港。而香港政府的賑災基金委員會也在九月二十四日那天才決
定批出二百五十萬港元,約三十二萬美元通過救世軍援助臺灣災民。

香港特區政府反應的遲鈍和臺灣對它反應的冷淡,是和香港回歸後的
地位同表現是分不開的。董建華對港臺關係束手束腳,缺乏“高度自
治”的表現,他還常常跟在北京屁股後面對臺灣指手劃腳,使香港失
去原來的中介地位,自然難望臺灣會有熱情的態度。特別在中共批判
“特殊兩國論”後圍攻臺北駐香港代表鄭安國,加上在“文攻武嚇”
中充當偏幫北京的角色,使臺港關係較以前後退。因此在救災問題上
才有慢三拍的表現。

而除了香港黨的喉舌是跟隨北京指揮棒跳舞大談中共對臺灣同胞如何
關心之外,一般輿論是希望兩岸關係因為這次地震而改善,因為北京
雖然沒有正式宣布,但實際上停止了武嚇,因此兩岸關係有望改善。
特別是舉出土耳其和希臘雖然為塞普魯斯主權問題打得不可開交,但
兩地在發生地震和相互救援後,彼此深受感動,願意對話來解決領土
問題了。例如“信報”就在地震第二天發表“和衷共濟營救同胞”的
社評,對兩岸關係的好轉有所期盼。

但不幸事態發展并非如此,因而對此抱悲觀態度的,例如“蘋果日報
”在九月二十五日的社論“奇跡救了小孩救不了兩岸關係”,就是有
感於北京的“老大”心態,處處以臺灣代表自居,使臺灣民眾更加反
感,增加不信任和疏離感。

由於兩岸關係雖則暫時可以有所緩和,但難望實質性的改善,因此香
港和臺灣的關係也不會因為地震而帶來明顯的進展。
自由時報  1999年9月2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ingFengComment 的頭像
    LingFengComment

    林保華

    LingFengComm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