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中美貿易戰開打了,大家都想知道「下一步」是甚麼,最後鹿死誰手、怎樣收場。這是連專家也不一定說得準的問題;畢竟,這樣大規模的貿易戰自二戰結束以來就不曾發生過。要好好明白這場經濟博弈,恐怕要從國際政治入手。近日在外交關係圈子裏討論得很熱烈的另一話題——冷戰是否重臨,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本文主要談「二次冷戰」諸問題;關於貿易戰本身,留待下一次討論。)

今年1月19日,美國國防部發表了《2018年國防策略》(下稱《策略》)的節本,開頭第二段列出威脅美國國安的五個對手,依次是中、俄、北韓、伊朗及以ISIS為首的諸恐怖組織。跟着,它先中後俄把這兩國歸在一組,統稱為「修正主義國家」,意指兩國一面積極利用西方國家自由開放所提供的好處,一面透過軍事投資和擴張企圖推翻現存的國際秩序。報告並指出,中俄這兩個修正主義國家已經取代恐怖主義組織,成為了對美國乃至對當今世界秩序的頭號威脅。
這是美國近20年來全球策略思維的一個根本性轉變。
特朗普不似人君,當總統有嚴重利益衝突,推政策粗枝大葉,經常互相矛盾,但整體而言講得通。他的內政有兩個面向。一是經濟固本培元,大幅減稅活化本國企業,吸引世界各國包括美國公司存於海外的資本。二是國土安全提升,首重鞏固美墨邊界,阻止非法移民和危險分子湧入;合法移民則棄親屬優先和抽獎優先,取技能優先。

大國崛起 刻意挑戰現行秩序

外交方面,也有兩個面向。一是向美國傳統盟友表明兩個要求,要自己負擔軍費,不能無休止依賴美國保護傘(這個要求,他的前任已經提出過,但歐日各國不當一回事,這回卻知道是玩真的);要貿易平等,關稅差異須取消,對美國入超不能過大。為解決這個問題,美國便是跟盟友打貿易戰也在所不惜。二是對付傳統敵人有新策略,先謀求解決朝鮮問題,並一定程度降低美俄矛盾,然後從東北亞、中東及反恐問題抽身,集中力量對付中國。近月突然升溫的中美貿易戰,便是特朗普對付中國的前哨戰。
前述《策略》便是在此背景下出台的。乍看,好像是美國採取攻勢,其實不然。中國自08京奧之後就放棄鄧小平的韜光養晦取態,強調大國崛起,認為自己經濟發達、軍力提高、高科技追平甚或在一些方面領先世界,於是高調行事,刻意要與美國所建立的亞洲秩序一拼高下。如此,當下亞洲的緊張局面,實乃中美共業、雞與蛋互生的結果。
一個有趣問題是,這是否意味着世局因中美對抗而進入「二次冷戰」?
西方保守派多認為世界已進入這樣的「二次冷戰」局面。持否定態度的,主要是西方的開明派、左派和中國;「冷戰思維」幾個字成了他們對保守派的攻擊主題。孰是孰非?
二戰了結,歐洲和東方諸國元氣大傷,剩下真正有實力的大國就是於大戰中後期才參戰的美蘇兩國。其時蘇俄君臨東歐,西歐則奄奄一息,史達林於是矢意輸出共產革命。於是,美國總統杜魯門於1947年提出所謂的Truman Doctrine,給所有可能被蘇俄顛覆的國家予經濟和軍事援助。那便是一般認為的冷戰起點。美國此舉相當有效,起碼在歐洲範圍內堵住了蘇俄的擴張意圖。1989年東歐變天,1991年蘇聯經濟衰竭,蘇共回天乏力,終於解體。冷戰結束。
回顧冷戰全過程,不難察覺其若干特徵,可與當今世局一一比較:
一、冷戰是兩種歷史傳統加兩個相反的當代意識形態之間你死我活的全面衝突。有人曾經開玩笑,說那時兩大陣營裏唯一的共同價值就是古典芭蕾,所以蘇聯國寶雷里耶夫跑到西方去,西方也奉為一等一的瑰寶。
今天中國不如當年蘇聯,拿不出也舉不起一個像共產主義般清晰有力的超國家超民族意識形態大旗;要拉攏足夠的國家參加陣營,只能以經濟利益作甜頭,但中國沒可能給出那麼多的經濟利益。俄國的條件更差。
二、冷戰對峙的兩陣營領導核心,其一以美國為首、英法德日為輔;其二由蘇聯帶頭、中國跟次。「二次冷戰」裏的西方陣營縱有裂痕,但NATO和美日安保條約俱在,故其基本未變;中俄專制陣營則連怎樣存在也成問題。
論經濟,今天俄國已淪為三流國家,中國則30年來突飛猛進,GDP甚或追上美國。然而,比較軍力及以之為後盾的軍事科技,則俄國無疑還領先中國幾皮。最近中國在ZTE(中興)事件裏慘遭美國點穴,露出嚴重弱點;手機芯片也造不出,如何造得出戰鬥機和間諜衞星用的芯片?中俄兩國加在一起,綜合實力方或可與美國匹敵。
問題是,當年中蘇有幾乎共同的意識形態和地緣政治目的(赤化亞洲),尚且不能保住盟友關係,今天彼此都講自身利益,也沒有了共同的地緣政治利益,因為俄國的重心始終在歐洲,而中國則主要在亞洲。因此,中俄兩國沒有為打一場世界性「二次冷戰」而結盟的明顯動機。
三、往日的兩個冷戰陣營各自有為數眾多的支持國或附庸國。敵對雙方,幾乎囊括了整個世界。
陣營版圖今天已經大變,俄國以前的東歐附庸國,絕大部份已吸收到NATO麾下,中亞諸國亦已然獨立。中國也好不了多少。7月1日美國主辦規模空前的亞太海軍演習,有25國的戰艦參加,當中包括7個東協國,越南是首次參加,十分熱鬧;中國卻不被邀請,只好影隻形單,自己在台海內側搞小軍演。
綜合各點考慮,中俄兩國任一都無足夠軟硬實力挑起一場世界性冷戰,要合起來湊足能量,卻無所需的黏合力。那麼,比較可能的情況是,世界範圍內出現兩個規模較小而相對獨立的「二次冷戰」場。
一個冷戰場在歐洲,由俄國對抗歐洲諸國,美國退居二線。歐洲諸國缺的是自我防衞的決心,但特朗普表明要歐洲自負防衞成本,歐洲各國最後還得增加軍費到2%GDP。另一個冷戰場在亞洲,由中國與美國博弈。每一個戰場裏,雙方有各自的啦啦隊,但這些隊員不會完全選邊站。分割冷戰場有可能是美俄即將舉行的峯會討論的問題之一;特朗普假如對普京說,我少管歐洲的事,你就不要賣頂級武器和部件給中國,也不要支持北韓,普京應會考慮。

北京昏頭 難望本港嘍囉清醒

在這兩個冷戰場裏,中俄都難佔上風,但中國的風險大一些,原因很清楚。
上次冷戰以西方得勝、蘇聯解體告終。俄羅斯失掉東歐附庸國,三個波羅的海沿岸共和國和中亞諸國都獨立了;如此「輸到甩褲」,再輸也沒甚麼太可怕,所以再打一場冷戰的心理包袱很輕。中國則不同,如果輸了,很有可能遭遇像前蘇聯解體的命運:周邊地區全部獨立。這包括藏、疆、蒙、台,搞不好還會包括香港。
中國面對美國,當然有輸的風險,這就是為甚麼這幾年北京對藏、疆實行嚴格軍管、大規模殖民;對台灣實施軍事包圍、商政軍滲透、以20多萬「陸配」搶先登陸。就中國國家安全而言,這些做法無疑都是對的。
但是,面對即將來臨的區域冷戰,中國近年的香港政策對頭了嗎?上一次冷戰,因為當時香港不屬中國,反而能幫助中國:在受到西方圍堵的時候,香港成為中國唯一的戰略物資(以及高級黨員幹部享用的高級消費品)入口港。但現時的政策,是要把香港「融化」成「大灣區」的一部份。這樣子發展下去,成為了一個普通中國城市的香港,在下一次冷戰裏,沒可能替中國發揮同樣作用。
為了自身安全和最大利益,北京對香港的最優政策,應該是和香港分隔得越開越清楚越好。因此,中聯辦治港是錯的;一地兩檢是錯的;把民主派DQ而讓親中派獨佔立法會是錯的;學中國炮製政治犯更是錯的。但北京最高層已經沖昏了頭腦,難望本地嘍囉清醒。

練乙錚

中美冷戰,香港怎辦?(練乙錚)

 
12,23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ingFengComment 的頭像
    LingFengComment

    林保華

    LingFengComme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